導航:首頁 > 方案大全 > 培訓就業脫貧方案

培訓就業脫貧方案

發布時間:2022-02-17 23:58:29

① 如何加快我縣職業培訓帶動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

拉動你縣職業培訓那就要貼近百姓,用簡潔的知識和實踐做給他們看,記住讓他們看成果,這樣他們都知道你不是空口說話,學起來也特別勤快!誰不想致富呢?!

② 國家政策扶貧 就業免費技能培訓 是個騙局嗎

國家政策扶貧 就業免費技能培訓這是真的,是國家一直堅持的一項政策。至於你的情況,那要看看你報讀的機構是什麼樣子的了。你到你們區縣的公共職業介紹所去咨詢一下這家機構的性質問題。

③ 怎麼引導和保障貧困人員到企業就業

工作內容(一)精準識別1、扎實做好建檔立卡(1)核准底數,精準識別。按照國家制定的統一的扶貧對象識別法,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根據致貧原因和發展需求,科學劃分「扶貧開發戶、扶貧低保戶、純低保戶、五保戶」四種貧困戶類型。完善規模控制、精準識別、動態管理機制,採取按收入倒排、公示公告的方式,逐村逐戶開展拉網式摸底排查和精確復核,以收入為依據,設置排除指標,對2014年建檔扶貧對象進行再次摸底識別,並納入扶貧信息網路管理系統。嚴格審核各村上報的幫扶貧困戶名單,確保建檔立卡戶是真貧困,確保做到扶真貧。(2)完善系統,建檔立卡。按照國家統一的貧困識別標准,完善貧困村、貧困戶建檔立卡資料,建立互聯互通扶貧信息系統平台,做到「一戶一網頁、一戶一對策、一戶一幫扶、一年一結果、一年一核查」,做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3)動態監測,分級管理。按照脫貧出、返貧進的原則,以年度為節點,以脫貧目標為依據,逐村逐戶建立貧困幫扶檔案,及時進行數據更新,做到有進有出、逐年更新、分級管理、動態監測。2、建立幫扶制度。對家庭沒有勞動能力的農村生活困難戶,給予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扶持,根據有關政策切實做到「應保盡保」。對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願的低收入戶,要明確具體的到戶幫扶措施和年度目標,採取各種扶貧開發方式和方法,扎實開展針對性的幫扶。3、建立幫扶台賬。各村(處)要建立本村(處)的結對幫扶台賬,幫扶台帳要有幫扶責任人、幫扶措施、年度目標、幫扶投入、實施過程、實施結果和扶貧對象戶收入變動等內容和指標。(二)精準施策1、精心組織實施產業扶貧。(1)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鎮民政所和農要指導各村(處)參照《蘆溪縣產業扶貧資金項目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的規定和要求,堅持宜農則農、宜游則游、宜商則商,大力發展果業、油茶、苗木、茶葉、黑山羊等特色優勢產業和養殖業,培育主導產品,提高特色產業開發效益。(2)促進扶持政策落實到戶。對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願的扶貧對象,申報實施產業扶貧項目的農業產業化組織要因地制宜,因戶施策,採取以獎代補、提供種苗,以及提供信息、技術、服務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引導和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同時,縣下達的產業扶貧專項資金,主要用於扶持貧困戶能直接參與、直接受益、穩定增收的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服務項目和其他產業項目,加大對貧困村產業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發揮產業基地對貧困戶的輻射帶動作用。(3)探索建立產業發展帶動機制。積極引導承包土地向專業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流轉,增加貧困戶財產性收入。推行「公司十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模式,提高貧困戶的組織化水平,讓貧困戶從產業發展中獲得利益。①扶貧龍頭企業在貧困村建立特色種養業基地、帶動貧困戶增加50戶以上,人均純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扶持期內在貧困地區和貧困村發展農業產業化成績突出,在企業場所、設備購置等方面年度總投資50萬元以上可以申報產業扶貧資金項目扶持;②農業企業在扶持期內帶動貧困戶增加30戶以上,人均純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在貧困地區和貧困村年度總投資30萬元以上可以申報產業扶貧資金項目;③農業合作社要入社農戶30戶以上且貧困戶佔比40%以上;扶持期內帶動貧困戶增加10戶以上,人均純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在貧困村年度總投資20萬元以上可以申報產業扶貧資金項目。④村集體經濟組織(村委會)在扶持期內帶動貧困戶增加不少於10戶或帶動農戶增加不少於30戶,且人均純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可以申報產業扶貧資金項目。2、大力實施搬遷移民扶貧。(1)科學制定規劃。對地處深山區、庫區、地質災害頻發區,就地脫貧難度大、成本高的貧困群眾,按照群眾自願、規模適度、梯度安置的原則,扎實推進移民搬遷扶貧,有序引導貧困人口向市區、工業園區、中心鎮或中心村搬遷轉移。根據摸底調查申報,2016年—2020年我鎮每年計劃向上級申報搬遷移民100人,5年共計搬遷500人,其中搬遷貧困人口150人。(2)強化到戶扶持。搬遷移民戶可享受搬遷移民扶貧補助,對貧困搬遷戶可以疊加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補助,對特別困難的貧困搬遷戶,進一步提高建房補助。勞動保障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訓,引導搬遷戶到工業園就業,動員和引導社會力量「一對一」幫扶,幫助解決後續發展問題,實現穩得住、逐步能致富。3、扎實推進教育扶貧。(1)優先支持貧困村教育發展事業。加強貧困村學校規劃,優先支持建設貧困村義務教育學校,同步實現標准化和現代遠程教育,讓貧困村群眾子女能就近享受公平優質教育資源。支持貧困村利用閑置校舍改建公幼兒園、村小增設附屬幼兒班,扶持民幼兒園建設,使每個貧困村都建有一所普惠性、低收費幼兒園。(2)加大貧困生資助力度。對建檔立卡的貧困生要直接落實享受現有國家濟困助學政策,逐步提高貧困生資助標准。落實好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對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的貧困生進行資助,為當年被全日制大專以上院校錄取的貧困家庭大學生國家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爭取國家傾斜支持,引導社會各界捐資,多渠道籌集貧困生資助資金,積極推動社會力量開展「一對一」幫扶貧困學生,減少因學返貧現象。(3)開展貧困生職業學歷教育。通過定向委培特困生等方式,幫助貧困生完成中專以上職業學歷教育。4、積極開展就業扶貧(1)實施「訂單」培訓。大力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根據企業用工需求,縣就業局將開展訂單式免費技能培訓,並將拿出部分資金對企業開展扶貧對象培訓的給予適當的培訓補貼。(2)提升就業技能。大力實施「雨露計劃」,對參加轉移就業技能培訓的扶貧對象給予每人每證1000元培訓補助,提升貧困家庭勞動力創業就業技能;對貧困戶家庭未能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參加職業教育實行免費學習,並連續兩年每年補助2000元(其中中職補助一、二年級,高職補助一、二、三年級)。(3)積極探索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就業方式。協調勞動就業部門加大就業推介力度,通過購買城市新增的城管、環衛、園林等政府公益性就業崗位,開發一批農村公路養護、保潔、服務業、治安巡邏等公益性崗位,用於扶持貧困人口就業。5、大力實施保障扶貧(1)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五保」補助標准,擴大低保覆蓋面,對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貧困群眾做到「應保盡保」。加強農村敬老院建設,提高管理服務水平。(2)完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面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逐步將貧困人口納入代繳范圍,讓貧困對象實現「老有所養」。(3)健全醫療保障制度。逐步擴大新農合報銷葯品目錄范圍,對農村低保、五保對象參加新農合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全額補助,在縣級醫院住院新農合補償取消起付線,在新農合補償基礎上,降低大病保險起付線。推進「費用+病種」的醫療救助模式,將重性精神病、尿毒症血透等8種疾病實施免費救治;將耐多葯肺結核、艾滋病機會性感染等17種重大疾病納入農村居民重大疾病救治范圍,增加慢性病病種,將高血壓病、糖尿病等18種慢性病列入我縣新農合門診大病補償范圍,提高慢性病的封頂線和報賬比例,封頂線由3000元/年提高到4000元/年,報賬比例由40%提高到60%。減少因病致貧或返貧的發生。(4)完善臨時救助制度。積極推進「救急難」工作,落實臨時救助配套資金,對因病、因災、因殘等支出型特殊原因致貧的困難家庭實施臨時特別救助,並引導社會力量加大幫扶救助力度,幫助渡過難關。逐步建立完善重度殘疾人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制度。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保障力度。(5)加快農村危房改造。將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農村住房保障體系,優先安排危舊房改造指標,對特困扶貧對象住房救助要政策疊加,實行「交鑰匙」工程。6、實行精準結對幫扶扶貧(1)實行部門駐村幫扶貧困村制度。一是繼續抓好「十二五」重點貧困村幫扶工作。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重點貧困村脫貧的關鍵之年,縣委縣政府將成立14個重點貧困村幫扶工作組,採取「1+2+3」的方式進行幫扶,即由1名縣級領導,2名科級後備幹部,3個幫扶單位組成工作組,對1個貧困村進行幫扶,其中2名科級後備幹部作為長期駐村蹲點的工作人員,根據「一村一策」的原則,結合實際,幫扶貧困村發展優勢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帶動貧困人口增收。我鎮有一個村被列入重點幫扶,請加強銜接,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改善生產生活條件。(2)實行科級領導幹部(含後備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制度。堅持重點幫扶與聯系幫扶相結合,除無勞動能力的聯系幫扶對象外,對有勞動能力和意願的貧困戶實行重點幫扶,做到責任到人。根據縣委、縣政府科級以上領導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工作要求,採取「1+1+1」(即1名科級以上幹部(含科級後備幹部)、1名鄉鎮駐村幹部、1名村幹部)方式對貧困戶進行幫扶,我鎮共計188戶。科級(含科級後備幹部)幹部重點幫扶1戶扶貧開發戶和聯系幫扶2戶扶貧低保戶。全鎮扶貧開發戶實行科級以上幹部幫扶全覆蓋。結對幫扶幹部每月要不少於1次上戶幫扶,要根據所結對的貧困戶實際情況,制定出具有針對性、操作性的脫貧路子(即「一戶一法」),充分解決好貧困戶的教育、就業,力爭幫助每戶貧困戶推薦1名以上勞動力就業。本輪科級以上(含後備幹部)幹部結對幫扶僅對扶貧開發戶籌集配套產業幫扶資金。科級以上(含後備幹部)幹部重點幫扶扶貧開發戶按照每年每戶幫扶2000元的標准籌措產業幫扶資金,其中1000元由政府從專項資金中支出,另外1000元由科級以上幹部(含科級後備幹部)通過各種渠道籌集,幫助扶貧開發戶發展生產。幫扶資金不得用於生活開支。7、組織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一是開展村企結對共建活動。按照「自主自願、互惠互贏」原則,積極引導非公企業主動與貧困村結對共建,利用資本、技術、信息等優勢,幫助貧困村發展村級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二是開展「學雷鋒扶貧濟困月」活動。每年3月由民政所、婦聯、團委、教育助理室等有關部門組織社會各界開展助困、助醫、助學、助殘、助老、助孤等主題活動,爭做好人好事,幫助貧困戶等解決實際困難。三是開展「國家扶貧日」活動。每年10月17日在全鎮范圍開展扶貧募捐活動,廣泛動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各界愛心人士捐款捐物。四是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自主設立扶貧公益基金,拓展社會扶貧籌資渠道。8、積極探索推動金融扶貧。利用原中央蘇區產業扶貧資金,在產業扶貧擔保貸款試點的基礎上,積極推動產業扶貧擔保貸款工作,建立「產業扶貧信貸通」。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支持貧困鄉村發展現代農業。大力發展果園、林權抵押、倉單、保單和應收賬款質押等信貸業務,重點加大對管理規范、操作合規的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貧困村扶貧互助社和農村殘疾人扶貧基地等經營組織的支持力度。健全「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企業+家庭農場」、「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農業產業鏈金融服務模式,提高農業金融服務集約化水平。9、引導行業扶貧。按照「統一規劃、各司其職、捆綁使用、用途不變、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整合農業、林業、交通、水利、教育、衛生以及文廣等部門的涉農資金,集中投入實施水、電、路、寬頻、環境改善等工程,推進農村地區的物流發展,從根本上改變貧困村落後面貌,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10、深入推進科技扶貧。建立健全收益分成、技術入股、股權激勵等分配政策,鼓勵和吸引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員通過兼職、技術開發、項目引進、科技咨詢等方式,為我鎮產業升級提供技術服務,推動老區蘇區經濟發展。農技站要根據各地自然、生態條件和產業發展特點,重點推廣種植、養殖、林果、食用菌、中葯材等5個方面,良種繁育與栽培、品種改良與養殖、食用菌栽培、中葯材種植、溫室栽培養殖等5類技術。通過一批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較大幅度地提高產量、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增加貧困戶收入,增強貧困村可持續發展能力。文化站要有計劃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一方面加強科技培訓,普及推廣先進適用、農民易學易懂易用的技術;另一方面,要從實際出發,讓貧困農民參加具體的科技扶貧項目,從實踐中接受鍛煉,增長致富本領。

④ 如何建立就業精準扶貧長效機制研究目標要求

強化源頭治貧、穩定脫貧、長效扶貧的觀念
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針對近些年扶貧過程中的突出問題,我們從三個方面轉變觀念、釐清思路,進一步加深了對扶貧攻堅工作規律性的認識。
轉變「抓扶貧就是給資金」的觀念,更加註重源頭治貧。堅持走「造血式」「開發式」扶貧的路子,瞄準致貧根源,實施精準化識別、針對性扶持、動態化管理,拓展中央及省級對口幫扶的政策內涵,著力從根源上解決長遠生計和持續發展。
轉變「抓扶貧就是搞幾個示範點」的觀念,更加註重穩定脫貧。堅持因地制宜、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從解決問題出發,通過逐戶精準幫扶實現整體脫貧致富,提高鞏固率,減少返貧率,堅決做到扶一個成一個。
轉變「抓扶貧就想一口吃個胖娃娃」的觀念,更加註重長效扶貧。從最貧困的村、最困難的戶和最急需辦的事入手,每年扎扎實實辦成一批實事,確保攻堅行動年年都有實際進展,貧困地區年年都有新的變化。
著力抓好「五大工程」下決心解決致貧關鍵問題
著力抓好產業扶貧工程。我們深入研究貧困地區資源優勢、人文優勢、生態優勢,做到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工則工、宜旅遊則旅遊,不搞「一刀切」,力爭2018年底每個貧困縣有10個規模以上扶貧龍頭企業,每個貧困村有1個以上覆蓋大多數貧困農戶的專業合作社,每個貧困戶有1個以上穩定增收項目。
著力抓好基礎扶貧工程。我們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扶貧攻堅的先導性工程,把路、水、電、房等向貧困村延伸、向薄弱環節傾斜,力爭到2018年實現「三個百分之百」,即實現100%的村通水泥路,實現人畜安全飲水達100%,實現農村貧困戶危房改造達100%。
著力抓好新村扶貧工程。進一步完善新農村建設的思路和舉措,充分尊重群眾意願。工作中堅持規劃先行,突出產村相融,保留田園風光,跟進公共服務,完善社區自治,著力建設一批「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麗新村。
著力抓好能力扶貧工程。教育是阻斷代際貧困的重中之重。我們把提高貧困地區群眾能力素質作為根本的治貧之策,圍繞「每戶貧困戶有1個以上掌握適用技能的勞動力,有1個以上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目標,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重點抓好新成長勞動力免費技能培訓和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力爭到2018年完成勞動力技能培訓50萬人次,實現轉移就業30萬人。
著力抓好民生扶貧工程。我們按照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思路,全部將貧困戶納入農村低保范圍,做到新農保和新農合對貧困人口全覆蓋,將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優先納入民政生活醫療救助、教育補助、殘疾人救助、計生獎扶范圍,強化村級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安排專項資金切實解決農村群眾上學難、行路難、飲水難、就醫難等問題,實事求是地滿足貧困群眾基本公共服務需求。
建立健全「三大機制」創新新一輪扶貧攻堅方式方法
我們通過實踐探索,在扶貧工作中,總結了一些可復制、可推廣、有生命力的方式方法,將其上升為制度和政策層面,確保扶貧開發工程成為群眾的滿意工程、幸福工程。
一是建立需求導向機制。分市縣鄉村各層級制定個性化、菜單式、可操作的脫貧方案,做到「五個一」,即每個貧困家庭至少有一個增收致富項目、至少有一人參加職業技能培訓、至少有一人實現轉移就業、至少有一人享受農村低保、至少有一名對口幫扶人員,抓住制約具體貧困村貧困戶脫貧的症結問題,有針對性制定解決措施,扭住不放、久久為功。
二是建立精準幫扶機制。扶貧責任、權力、資金、任務「四到縣」的基礎上,精準確定扶貧對象,落實建檔立卡,實施動態管理,保證統一有數、進退有據、應扶盡扶;推動幫扶措施精準,能量化的嚴格量化,能細化的堅決細化;推動資金使用精準,捆綁使用資金,實行項目化管理,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推動責任落實精準,派駐駐村幫扶工作隊,推動駐村幹部真正駐扎在村、下沉到戶,不脫貧不撤組,引導群眾自力更生、勤勞致富。
三是建立責任落實機制。圍繞到2020年穩定脫貧的剛性承諾,重點是把好三個環節:一是落實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的責任;二是要求基層幹部對貧困情況心中有數心中有底,堅決反對和打擊弄虛作假、虛報瞞報的行為。三是嚴格落實目標考核,按照「一事一主體、一主體一責任人」的原則,規劃到村、落實到人,做到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做到「問事必問人、問人必問責」,確保全市扶貧工作扎實推進。

⑤ 如何通過培訓帶動有就業能力的殘疾人擺脫貧困

對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組織培訓、聯系就業,針對那些完全沒有勞動能力的重殘,香坊區還專門建立間接的就業輔助體制。據香坊區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李福雲介紹,目前在香坊區城鄉共有大約6800名完全沒有勞動能力的重殘人,而他們的家屬由於沒有勞動技能等原因沒有就業,成為家庭生活困難的主要原因。香坊區殘聯充分利用基地的培訓資源在全省率先對重殘人家屬開展技能培訓,讓家屬參加培訓,然後安排他們的家屬就業。家屬通過就業有了收入,從而達到提高殘疾人家庭收入的目的。
目前,香坊區首批20餘名重殘人家屬已完成烹飪和面點製作培訓,開始走上自主創業的道路。向陽鄉重殘人趙海勝的愛人通過參加培訓,自家經營的主食店現已紅紅火火地開辦起來了。「我因殘疾失去了工作能力,愛人也沒工作,一直擔心這個家維持不下去了。」趙海勝說,「沒想到殘聯的培訓班有這么大的作用,不僅我愛人送來了創業的技術,更給我一家人送來了幸福生活的希望。」
據香坊區殘疾人綜合培訓中心主任尚飛介紹,該中心今年的培訓任務已經排滿,預計明年還將培訓殘疾人超過1800人,力爭使其中超過10%的人實現就業,逐步實現通過培訓促進就業,從而促進殘疾人實現脫貧的最終目標。

⑥ 如何制定脫貧措施

1、建立領導機構:成立以鄉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民政、扶貧、畜牧、水利、財政、林業、村兩委為相關成員單位的貧困人口脫貧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扶貧工作站,由周勛具體負責脫貧工作日常事務。
2、建檔立卡:我鄉對XXX人貧困戶建檔立卡,對全鄉貧困戶實行動態管理,防止進低保容易出低保難。做到應保盡保,應扶盡扶,對貧困戶整合民政、扶貧、畜牧、林業、水利、財政、交通等各方面的資金,多途徑、多渠道的落實幫扶措施,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對貧困戶實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改變他們等、靠、要思想,提高他們積極性。通過政府主導、群眾參與,改過去傳統陳舊的「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
3、針對不同類型貧困戶,落實幫扶措施。對喪失勞動力和負擔過重的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因災因病致貧戶,通過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社會服務,提高抗災抗病能力。做到幫扶人員落實,幫扶項目落實,幫扶資金落實,幫扶時間落實。
4、轉產就業:我鄉貧XXX人在發展生產的同時,引導他們轉產就業,跑跑運輸、搞搞餐飲、或者外出務工,對無外出打工勞動力的貧困家庭幫其發展家庭養殖增加收入,對家庭中有病人的貧困對象通過參加農村集體合作醫療減輕家庭負擔。對家庭中有中職學生的貧困對象通過參加「雨露計劃」減輕家庭負擔。
5、從根本上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扶貧先扶志,治窮行治愚。利用多種形式,加大農民的科技培訓力度,抓好先進技術的引進、試驗示範和推廣,積極推廣良種良法,提高農民種養水平,增強農戶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能力。扶貧開發與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相結合。人力資源開發是標本兼治,治本為主的扶貧開發方式。我們通過人力資源開發,提升貧困者的綜合素質,由被動救濟到主動脫貧,由不會脫貧到有能力脫貧。同時,大力實施貧困村農民工培訓規劃,提高農民就業能力,開拓就業渠道,增加就業機會,促進我鄉貧困人口富餘勞動力轉移。
6、實施瞄準式扶貧。
(1)、發展規劃制定到戶。針對貧困戶的特點,幫助制定生產發展規劃,並認真組織實施,確保通過幫扶和誠實勞動達到脫貧目標。
(2)、扶持項目安排到戶。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項目,直接安排到貧困戶,不斷滿足其需求;種養殖等致富產業項目,不僅要網路覆蓋到貧困戶,還要組織貧困群眾參與生產經營。
(3)、扶貧搬遷落實到戶。對居住生存在條件惡劣的馬家河村貧困戶,實行扶貧搬遷、異地脫貧。
(4)、科技信息服務到戶。加強貧困戶的職業技能、實用技術培訓,為貧困戶發展生產提供技術指導、信息服務。
(5)、各項政策覆蓋到戶。把醫療、特困救助、教育等優惠政策落實到貧困戶。
(6)、對口幫扶責任到戶。組織黨員、幹部職工與貧困戶結對子,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同時,以貧困村為基本單元,實施整村推進扶貧。制定參與式扶貧規劃,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綜合扶持,實現貧困人口、貧困村整體脫貧。
7、實施產業化扶貧。對貧困自然村實行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產業扶貧政策,通過扶持,形成貧困村的特色優勢產業群、產業鏈;充分發揮金融支持「三農」的作用,結合梨園壩金融扶貧試點,按照區域化布局、標准化生產、產業化經營、規模化發展的思路,引導貧困群眾大力發展具有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的農產品生產,逐步形成規模優勢,使貧困群眾從生產環節得到穩定的收入。同時從政策、規劃、布局、資金等方面對特色產業加以扶持。因勢利導,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不斷增加貧困群眾非農產業的收入。
8、實施基礎設施扶貧。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是經濟增長與減少貧困的必要前提。改善貧困鄉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以貧困村為單位,加強基本農田建設、水利設施建設、農村生態建設等,改善農民的生產和生活環境,提高農民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9、扶貧開發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結合:我們通過加快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斷健全農村低保的政策法規,逐步完善農村低保的運行機制,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制度的相互銜接,穩定解決我鄉貧困村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讓他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要對識別出來的貧困人口,實施分類扶持,動態管理,做到應保盡保,應扶盡扶。
10、扶貧資金管理:對項目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封閉運行,建立嚴格的財務制度,使用計劃和審批手段,建立健全監督機制,確保項目資金使用高效節約。建立項目法人制和質量監理終身制,防止「豆腐渣」工程。嚴格執行國家財經紀律,對不合格的項目一律不予驗收兌現。
11、扶貧項目監督:
(1)、紀委部門進行全方位監督,一經發現違規違紀現象,堅決從嚴查處,情節嚴重的移交司法機關。
(2)、財政部門定期不定期進行資金審計。
(3)、扶貧工作站定期不定期進行工程跟蹤審計,對項目的投資資金、發放物資、項目管理、等都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4)、充分發揮群眾監測評價的職能,加強群眾監督,對工程建設不符合要求的及時糾正;
(5)、由村兩委制定村規民約,建立工程管護制度;已建工程移交村委會進行管理,實行誰受益、受管護。
我鄉的扶貧工作在鄉黨委、政府及上級業務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一定能解決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在XXX年的扶貧開發工作中,我鄉將認真總結過去成功的經驗,彌補不足,採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團結和帶領全鄉人民,同心同德,為實現XXX年脫貧XXX人貧困人口目標而努力,為促進我鄉新農村和和諧社會建設而奮斗。

⑦ 脫貧致富培訓班創業計劃書

是想知道怎麼寫嗎?綠天使有創業計劃書的模板

閱讀全文

與培訓就業脫貧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師資培訓服務方案 瀏覽:912
百度競價推廣計劃方案 瀏覽:850
2015年度公司培訓計劃方案整理版 瀏覽:255
深圳披披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53
市場營銷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瀏覽:466
泉州市聚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76
美國移動電子商務發展 瀏覽:841
設備培訓組織方案 瀏覽:121
建設工程培訓服務方案 瀏覽:567
2017年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608
華晨消防電子商務平台 瀏覽:839
市場營銷學吳建安期末考點 瀏覽:869
開展科技輔導員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331
有關電子商務的填空題 瀏覽:601
網路營銷的外文文獻及翻譯 瀏覽:117
毛筆書法教師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939
規章制度培訓方案 瀏覽:619
食人員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21
幼兒園游戲活動園本培訓方案 瀏覽:850
中心校校本培訓方案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