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疫情防控知識培訓內容有哪些
疫情防控知識培訓內容:
1)不麻痹、不大意。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在疫情防控方面,一個小小的疏忽,就可能毀掉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不麻痹、不鬆懈、不大意,堅持做好防護,才能阻斷新冠病毒傳播。
2)戴口罩、要堅持。科學佩戴口罩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比較有效的措施之一。即使是炎炎夏日,也要堅持戴口罩,尤其是前去公共場所、密閉空間,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務必正確佩戴口罩。
3)打噴嚏、講禮儀。咳嗽、噴嚏時產生的飛沫常常攜帶病毒,可直接或間接導致病毒傳播。因此,咳嗽、噴嚏時一定要用紙巾、手絹、手肘來捂住口鼻。
4)勤洗手、講衛生。勤洗手、講衛生是保證身體健康比較重要的方法。飯前便後、接觸外界物品後,觸摸口眼鼻之前,請務必認真清洗雙手,遵循七步洗手法,用肥皂(洗手液)和流水搓揉至少20秒。
5)常通風、不可少。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動,可有效降低空氣中病毒和細菌的濃度,減少疾病傳播風險。每天應開窗通風2-3次,每次20-30分鍾,尤其是密閉的空調房一定要定期開窗通風。
6)一米距、更安全。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近距離呼吸道飛沫傳播,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離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病毒感染。守住一米線,出行勿擁擠,保持安全距離,於人於己都有益。
7)少出門、不聚集。公共場所人員多、流動大,聚餐、聚會易導致呼吸道傳染病傳播。因此人多場所不要去,擁擠場所要迴避。少出門、不扎堆。
Ⅱ 社區服務站關於春季預防傳染病知識講座小結
社區服務站關於春季預防傳染病知識講座小結 (要點)
一、培訓概述、培訓任務的完成情況
二、問題或不足
三、今後的努力方向
Ⅲ 傳染病培訓內容有哪些
一、醫院保潔工作的意義及重要性
醫院保潔,顧名思義,就是確保醫院環境衛生。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程度不斷提高,人們對環境質量、衛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維護好醫院(室)的清潔衛生,就象一個人每天要洗臉,保持衣著整潔一樣重要。
做好醫院內外環境的衛生工作:是醫院生存、發展的需要,是醫院保障系統的重要任務,是醫院管理者的重要職能之一。
保潔人員在日常操作過程中,不僅要清掃垃圾,擦掉塵埃,必須做好消毒隔離,預防交叉感染。這是提高醫、護質量的要求,這是醫院安全管理的需要,也是提高醫院整體水平的重要環節。
改革開放以來,醫院的各項設施不同程度得到改善,各診區、病房、日趨家庭化、現代化、這就要求保潔管理也必須跟上、並符合專業要求。
它將——展現醫院的整體形象,反映醫院精神風貌,體現醫院管理及素質水平等……。
二、醫院保潔工作與醫院感染管理的關系
醫院是一個特殊的環境:
1、是預防疾病、治療疾病及保健的重要場所。清潔衛生是控制醫院感染的基礎,醫院感
染率能反映醫院的醫療水平,管理水平及社會形象. 醫院感染率極大地影響著醫院衛生資源的流向,影響著病人身心康復和醫院的綜合效益。
2、是病人醫療、護理、康復、 生活的重要場地。
良好的室內環境,如適宜的:微小氣候,充足光線、清新空氣、安靜環境、整潔病房等對病人均是良性刺激,可使中樞系統處在正常狀態,有利於提高機體各系統的生理功能。增強患者抵抗力,防止醫院感染的發生和流行,從而有利於醫、護質量的提高和病人早日痊癒、康復。
3、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地方。
微生物:是很小的、用肉眼看不見的,只能在顯微鏡下才可以看見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真菌等。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動直接/間接造成空氣/物表污染傳播。
醫院感染源:通過咳嗽、打噴嚏、講話等,可排出數以萬計的飛沫,其中較大粒徑者可很快降落,造成物體表面污染。較小粒徑在空氣中可很快蒸發,形成較小粒子在空氣中長時間漂浮,而造成人與人或室與室之間空氣傳播。如結核桿菌、流感、麻疹、腮腺炎、水痘、帶狀皰疹等病原微生物經飛沫直接引起的傳播。
病人的污染物: 如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直接造成醫院環境和物體表面的污染。也可由乾燥的污染物隨塵土飛揚散布造成間接污染。
門診病人、陪護者、探視者等將社會感染源帶入醫院造成醫院空氣環境污染。病人、探視人員和醫務人員的各種活動,如說話、呼吸、咳嗽、打噴嚏、脫鞋換衣、換洗被褥等,都可以散布大量微生物,造成對環境物品的污染。
在環境臟、亂、差的情況下進行診療、治療、護理,就無法確保各項消毒、滅菌的效果,就談不上預防、控制醫院感染具體措施的落實。如果把降低醫院感染率看做一個整體工程,醫院環境衛生就是基礎工程之一。
三、我們醫院保潔工作存在的問題
保潔人員不了解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的劃分及意義。拖布沒有分區,為了完成工作任務,保潔工具混放混用 。
抹桌毛巾未做到一桌一用一消毒,而是一桌多用。醫療廢棄物混裝,混運。手套的錯誤使用,自我保護意識差不了解消毒的目的,意義和要求,不知道消毒液的使用方法
四、醫院保潔工作的要求:
保潔人員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切斷病源傳播途徑的具體實施者。
1、保潔人員必須清楚相關區域的劃分,人員應相對固定、明白各區域清潔、消毒的用具
的使用辦法。
醫院保潔應做到:(1)各項清潔工作:要有程序、由潔到污、分區、分室進行。(2)特別是乾式清掃很容易造成灰塵播散,造成微生物污染——禁用。(3)濕式清掃可由污染嚴重的抹布和拖把造成污染擴散——嚴格區分、必要消毒。(4)正確處理各種特殊細菌污染。
了解醫院的分區:
辦公區(低危險區)--辦公、教學區……。
醫療區(中等危險區)—普通門診、普通病房(內、外病區) ……。
住院區(高危險區)--傳染科(門診、病房)……。
重點科室(極高危區)--手術室、ICU、器官移植病房……。
清潔有條不紊,有秩序、不遺漏、一次擦完,不宜反復擦拭無序進行。清潔用具分區使用標記明確:一桌一椅一抹布、一房間一拖布,每個拖布清潔面積最好不超過20m2。
堅持每日定時清掃制度,清掃必須在早晨上班前進行,經常保持醫院內、外環境整潔,防「臟、亂、差」。及時清掃地面,清除痰跡、污物、廢棄物、積水,制止隨地吐和亂扔、亂倒廢棄物。防止空氣污染,堅持濕式清掃,嚴禁在醫院內焚燒樹葉、紙屑等。達到窗明、物潔、地凈。
掌握病區的分區:
清潔區(限制區)--值班室……;半污染區(半限制區)--治療(換葯)室……;污染區(非限制區)--普通病房……。每日清潔消毒應按順序進行:從治療室即清潔區開始,依次為辦公室、值班室、病房、走廊、廁所……。不同區域的拖把如病房、走廊、廁所不得混用並應定點放置,拖把分池清洗,禁止在洗漱池沖洗,拖把及水桶用後要洗干凈進行消毒並涼干,拖把不涼干不準隔天再用。要嚴格區分,固定放置,不得交叉使用。
拖把標識(拖把上粘一段相應色不粘膠紙):
治療室使用——綠色拖把;病房使用——黃色拖把;樓道(公共區域)使用—黑色拖把;衛生間使用——紅色拖把。 保潔人員不固定,不了解醫院、病區區域劃分及意義,為盡快完成工作任務,工作內容交叉,保潔工具混放混用。如掃地、擦拭床邊框、門把手、走廊扶手等同時進行,抹桌毛巾未做到一桌一用一消毒,而是一桌多用。
醫院衛生潔具細菌學調查,拖把、抹布比物體表面中含菌種類既多,量又大,作為每日必用的清潔工具不僅達不到清潔的目的,反而成為細菌散布工具;拖把、抹布可用「細菌培養基「來形容,含有大量的細菌,尤其是銅綠假單孢桿菌污染嚴重,有時可高達30 %.醫院的衛生清掃和消毒必須按科學方法和規范方法操作,如定期清掃病房應採用清潔濕式方法,抹布應作必要的消毒,應該一床一更換;拖把應保持乾燥,分區固定使用,否則它們就成了染菌載體,而造成污染擴散。
2、正確掌握消毒、隔離基本方法
工作人員自身:不了解各項工作的目的,要求,方法及工作中應注意的事項,不了解消毒的目的,意義和要求,不知道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等,而是隨意配置,濃度過高或太低,即造成了消毒液的浪費,又達不到消毒的目的,還造成環境污染、耐葯菌的產生。應在科室護士指導下進行:
(1)地面消毒:
醫院地面經常受到病人排泄物、嘔吐物、分泌物的污染,由於人員的流動量大,如果不能時清除地面污染,極易造成病原菌的擴散。
①當地面無明顯污染的情況下,通常採用濕式清掃,用清水或清潔劑拖地每日1—2次,清除地面的污穢和部分病原微生物。
②當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時,通常採用含氯消毒劑(250-500mg/L)拖地或噴灑消毒地面。
③對結核病人污染的表面,可用0.2%過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劑(84消毒液)擦洗。
(2)牆面消毒:
醫院牆面在一般情況下污染狀況輕於地面,通常不需要進行常規消毒,經常進行清潔就可以了。當受到病原菌污染時,可採用化學消毒劑噴霧或擦洗,牆面消毒一般為2.0米--2.5米高即可。應保持無塵和清潔,不允許出現霉斑。
對細菌繁殖體、肝炎病毒、芽孢污染者,分別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擦洗或與2000mg/L--3000mg/L的消毒劑溶液噴霧處理,有較好的殺滅效果。噴霧量根據牆面結構不同,以濕潤不向下流為度,一般50ml/㎡-200 ml/㎡。
(3)病房各類物體表面的消毒:
病房內用品有桌子、凳子、床頭櫃等,一般情況下室內用品只進行日常清潔衛生工作,用清潔的濕抹布或季胺鹽類消毒液每日2次擦拭各種用品的表面,可去除大部分微生物。當室內各種用品的表面受到病原菌的污染時必須採取嚴格的消毒處理。注意抹布必須做到一床一巾。
①用含有效氯200mg/L-500mg/L的消毒劑溶液、含有效250mg/L-500mg/L的碘伏,可擦拭或噴灑室內各種物品表面。
②紫外線燈照射:
1)懸吊式或移動式等消毒時,離污染表面不宜超過1米,消毒有效區為燈管周圍1.5米-2米。
2)紫外線燈管必須保持清潔,每周 1次用酒精擦拭一次,照射時間不得少於30分鍾,根據物品及要殺的病原微生物適當延長照射時間。
3)照射時注意不要直接照射到人,以免引起傷害。
③其它表面的消毒:包括門把手、水龍頭、門窗、洗手池、衛生間、便池等物表,這些地方容易受到污染。通常情況下,每天用消毒水擦抹、刷洗處理,保持清潔。不懂的地方多問護士長和護士,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安全的操作。
(4)病室日常消毒:
①患者安置原則:感染病人與非感染病人分開,同類感染病人相對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單獨安置。 ②病室內定時通風換氣,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每周紫外線消毒30分鍾。地面濕式清掃,用清水濕拖,一日一次。有明顯污染或被病人血
Ⅳ 傳染病知識培訓
所有傳染病的防治都是一個原理。首先要講解引起傳染病的病因和病原體。在此基礎上,重點講解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然後就三個流行環節分別講述防治措施就行了。
Ⅳ 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防治工作預案
呼吸道傳染病是指病原體從人體的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傳染性的疾病.常見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風疹、流腦、流行性腮腺炎、肺結核等。主要有病毒、細菌、支原體和衣原體等。例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腦膜炎球菌、結核桿菌等。
什麼情況下容易患呼吸道傳染病?
呼吸道與外界相通,受各種病原體侵襲的機會較多,由此而引起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
冬春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天氣驟變的情況下也易發病。
兒童、老年人、體弱者、營養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過度勞累者、精神高度緊張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傳染病。
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的主要臨床表現有哪些?
不同的呼吸道傳染病有不同的臨床表現。一般起病急,有發熱症狀。
流感:一般表現為發病急,有發熱、乏力、頭痛及全身酸痛等明顯的全身中毒症狀,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狀輕。
麻疹:症狀有發熱、咳嗽、流涕、眼結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皮膚出現斑丘疹。
水痘:全身症狀輕微,皮膚粘膜分批出現迅速發展的斑疹、丘疹、泡疹與痂皮。
風疹:臨床特點為低熱、皮疹和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全身症狀輕。
流腦:主要表現為突發高熱、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皮膚粘膜瘀斑、煩躁不安,可出現頸項強直、神志障礙及抽搐等。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急性腫脹、疼痛並伴有發熱和全身不適為特徵。
肺結核:是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表現為發熱、盜汗、全身不適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等。
常見呼吸道傳染病是怎樣傳播的?
傳染源:主要為病人或隱性感染者。
傳播途徑:主要經飛沫傳播,也可通過直接密切接觸或間接接觸傳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對多數呼吸道傳染病普遍易感。有的病後有一定免疫力或持久免疫力,或者通過接種疫苗獲得一定的免疫力。
7、如何預防呼吸道傳染病?
應採用綜合性預防措施,主要包括:
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搞好家庭環境衛生,保持室內和周圍環境清潔。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要隨地吐痰,勤洗手。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多喝水、不吸煙、不酗酒。
經常鍛煉身體,保持均衡飲食,注意勞逸結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要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避免著涼。
兒童、老年人、體弱者和慢性病患者應盡量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
如果有發熱、咳嗽等症狀,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當發生傳染病時,應主動與健康人隔離,盡量不要去公共場所,防止傳染他人。
不要自行購買和服用某些葯品,不要濫用抗生素。
兒童應按時完成預防接種,一般人群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有針對性的進行預防接種
Ⅵ 傳染病知識培訓計劃
培訓計劃格式
國家執行機構:
項目編號/名稱:
培訓活動名稱:
建議培訓時間和期限:
培訓類型(選擇)
國際: 考察 短期培訓 短期班
國內: 研討會/專題討論會 短訓班 短期培訓
培訓地點(註明培訓單位)
學員:
人數 ,其中女性 男性
姓名:(註明工作職務及單位名稱。如果有幾位學員,附名單,註明每人性別)
培訓目的:(詳細說明要求學員掌握的知識與技能)
本培訓活動與項目的關系
學員計劃旅行日程:
培訓活動預算:
Ⅶ 疫情防控知識培訓內容有哪些
培訓學習流程和內容如下:
1、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消毒技術規范》、《消毒管理辦法》、《傳染病管理法》等相關法律法規。
2、認識了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3、了解冠狀病毒肺炎的來源,易感人群,傳播途徑及症狀。
4、如何預防冠狀病毒肺炎。
5、口罩的類型,選擇和正確佩戴。
6、正確七部洗手法。
疫情防控常態化
順應疫情防控常態化特點,仍要繼續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體防控策略,科學准確分析研判疫情形勢走向,堅持嚴防死守、精準防治。
疫情防控常態化。在全球疫情不斷加速蔓延態勢下,作為國際交往中心,北京疫情防控在短期內完全結束是不可能的,很有可能較長時期處於疫情防控的狀態,這是基於首都疫情防控的復雜性、長期性、艱巨性所決定的。
因此,順應疫情防控常態化特點,仍要繼續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體防控策略,科學准確分析研判疫情形勢走向,堅持嚴防死守、精準防治。
Ⅷ 如何預防春季傳染病 深德體會800字一定要深的體會。深德體會.
春季防病防控工作
一、分析轄區傳染病發病情況,提出重點防控的傳染病病種。
二、扎實做好傳染病防控工作
(一)成立領導小組,做好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
(二)修訂完善應急預案和工作方案
(三)開展應急演練,提高實戰能力
(四)加強網路監測、報告和風險評估
(五)組織培訓和督導,提高傳染病防控能力
(六)疫情處理及時有效
(七)健康教育重心下沉
三、做好相關信息的請示匯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