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春節送溫暖敬老愛老獻愛心活動
過春節 新的一年來了,朋友們都換上了新衣服脫下舊衣服。在人們的一天天盼望中,新年終於到了,人們開始忙碌起來。買煙花爆竹的小攤子出來做生意了;買糖果點心的出來做生意了;買福字對聯的也出來做生意了。大家紛紛上街購置年貨,大街小巷一片沸騰的景象。 這天晚上,是不是會有幾戶人家把煙花點燃放上天去;有時還有幾個調皮的小孩也來湊熱鬧,手裡拿著小鞭炮,往地上扔去,還的大地疼得畢畢剝剝的叫著。各家各戶把燈打開了,有的人家在看電視,有的人家再吃團圓飯;我和爸爸媽媽在一起說說笑話,講講故事,看看電視,我的腦海中頓時浮現出了一首古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在熱鬧的爆竹聲中,送走了難忘的舊年;溫暖的春風,給笑容滿面的人們送來了新年。我們又長了一歲。家家戶戶敞開門窗,讓大年初一的氣息吹進屋裡。在這爆竹聲中,我又大了一歲,我因該更加懂事,媽媽和爸爸在我的身上下了那麼多功夫,我要好好讀書,絕不辜負爸爸媽媽對我的期望。我一定會好好讀書來回報爸爸媽媽對我的關懷和對我的期望。祝:大家新年快樂! 篇六:過春節 學期就要結束了, 春節也快到了,我心裡特別興奮,我早已計劃好了這個春節該怎麼過,現在日日夜夜盼望的春節終於要來了哦,我一定要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首先,得提前買好對聯,把家裡的幾扇門好好裝點一番,讓家裡到處洋溢出節日的氣氛。當然煙花爆竹也必不可少,我特別喜歡煙花飛上天空以後,雨點般的灑落下來的壯麗景觀。餃子是春節不可少的食物之一,媽媽親手做的餃子,鮮嫩無比,回味無窮,我一定要痛痛快快地吃上一頓,解解饞。 其次還得去親戚朋友家拜年。一進門,我就要「叔叔長、阿姨短」地叫他們,然後把爸爸媽媽買好的禮物送給他們,嘻嘻,親戚們就會熱情地款待我們,端上好吃的點心,擺上糖果,還有我最喜歡的湖南蕾茶,那是用芝麻搗制的,只要用開水一泡,哇,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胃口大開。 然後是吃年夜大餐了,媽媽做的年夜飯可以說是「一絕」了,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嘗著豐盛的酒菜,說說笑笑、其樂融融。最喜歡的是看一年一度的春節晚會,裡面的節目豐富多彩,有滑稽的小品,動聽的歌曲,精彩的表演,給人美的享受。 正在我沉醉新年計劃之中的時候,媽媽又喊我寫作業了,哎,我熱愛的春節你快點到來吧。
② 幼兒園五一向環衛工人獻愛心活動
禮拜六早上八點我帶孩子和他的好朋友郭怡珂早早來到了新廣場參加由愛心人士發起的新密正能量之——「愛我家園 向環衛工人致敬」公益活動。在去的路上,他一口氣問我:「媽媽,環衛工人是誰啊,我們為什麼要給他們獻愛心,怎麼獻愛心啊」。我想想回答他:環衛工人就是我們在路邊看到的身穿黃色衣服的打掃衛生的人,他們在我們還在熟睡的時候就已經來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冬天頂著嚴寒,夏天冒著酷署為我們的城市保持整潔美麗的妝容,他們就是我們城市的美容師啊。甚至他們在專注工作的時候還會遭到突如其來的危險:比如某些司機的不經意間的車輪襲擊。但是他們沒有怨言,仍在勤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辛苦著,日復一日,從沒因為風霜雨雪間斷過,你們說他們是不是值得我們尊重啊,需不需要我們為了他們改變些什麼呢。孩子們聽了我的話雖然不能很透徹的理解但仍然異口同聲的說,嗯,我們要尊重他們,今天我們就為他們獻愛心。到了現場,已有許多愛心人士早早來到了,隨著大會的議程,孩子們親歷親為,先後參加了為環衛工人送奶茶,給環衛工人募捐等活動。事雖小,錢雖少,但能讓孩子們來參加這樣的公益活動,其意義真是不可小覷:回去的路上我問他們,你們准備怎麼獻愛心呀,他倆說我們不是已經獻愛心了嗎,給環衛工人端了奶茶還捐了錢啊。我笑著說:孩子們光有這些是不夠的,你們想想,今天會上希望的和老師平時教的是要我們怎麼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呢:聽了我的話,他倆爭先恐後的回答:哦,知道了,我們要不隨地扔垃圾,不從車窗扔垃圾,少用塑料袋保持環保.......哈哈,看來今天沒有白來啊,在他們的心中已經感受到了正能量的力量,他們已經明白了不少道理,明白了怎麼用實際行動去去尊重環衛工人的勞動,這正是我們所期望的。加油吧,祖國的花朵們。
③ 幼兒園愛心卡片的活動目標怎麼制定
首先要了解制訂幼兒園教育目標的依據 1.教育目的 幼兒園教育目標是根據教育目的並結合幼兒園教育的性質和特點提出來的。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目標是養全面發展的幼兒,它體現了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並兼顧幼兒園教育的性質和特點。幼兒園教育目標的提法又與學校教育目標略有不同,如把「體」放到了第一位,這是因為,在幼兒階段,身體的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健全發展較以後各年齡階段更為重要的緣故。 2.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可能性 教育從根本上說就是培養人,所以教育目標是否合理除了符合社會要求之外,還要看是否符合教育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成年人畫一個菱形是件輕而易舉的事,然而對於幼兒來說,卻是很困難的,即使3歲孩子照葫蘆畫瓢,要臨摹一張菱形圖樣也是很困難的。這就是說,幼兒的發展是有一定年齡特徵和規律的,是一個按照一定順序、不斷地從低級到高級發展的過程,教育目標如果不符合幼兒發展的規律,不符合幼兒個體的發展需要和可能性,就不可能變成現實。因此,教育目標的制定必須適應幼兒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徵。 其次,是從以下幾方面制定目標: 一、知識目標,一節活動或者一個主題活動,你要讓孩子認知或者感知那些內容。 二、良好習慣養成的目標。在活動中培養孩子哪一方面的良好習慣! 三、運動或者行為能力目標。讓孩子動手動腦操作,看看能鍛煉哪方面能力。 最主要的是 目標要簡潔,貼近實際,要明確,而且,要少!
④ 六一到兒童福利院福利院獻愛心方案
第一,你們得和福利院辦公室先聯系好了,因為快到六一去的人肯定回特多
第二,先得決定有多答少活動經費,然後決定買什麼東西,當然食物是必帶的,也是最實惠經濟的。相機也帶著,沒事兒可以和幾張影
第三,去了一定要有一顆平常心,別總問人家,你什麼時候來這兒的,父母不在你感覺孤獨嗎?或者是你別自卑,這個世界關心你們的人還挺多的、之類的問題,就把他們當小妹妹,小弟弟,自然的聊天,玩兒。
第四,別捐錢,因為你們還都是學生,沒什麼錢,大家捐點兒錢買點食物和玩具就足以表達你們的愛心了
第五,帶點兒才藝表演 ,大大方方的演節目給孩子們看,沒事兒搞搞氣氛
第六,把時間控制到兩個小時之內。
第七,別演什麼講了,你要完全相信你這么一講,肯定就不好玩兒了
第八,你們可以在這次活動回來以後,大家寫點東西,貼些照片。紀念和記錄你們的活動。
當然如果希望更有意義的話,參加活動的人,每個人從自己家裡帶一份飯菜,做好看點兒,就像小學時候的拼盤,最好是在媽媽的協助底下自己親手做的,這樣就真的很有意義。
小食品別太死板,平時自己喜歡吃什麼,就給他們帶什麼。品種要多。
在准備點兒游戲什麼的,互動嗎、
在穿插點兒你們自己的創意。肯定就沒問題了,
⑤ 給孩子適宜的愛宣傳活動實施方案
「給孩子適宜的愛」的主題活動實施方案 一、活動目的 為宣傳貫徹《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泰州市關於加快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等文件精神,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要求,在社會樹立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進一步規范辦園行為,全面提高幼兒園科學保教水平,營造全社會高度關心、重視學前教育的濃厚氛圍,促進我市學前教育事業科學發展。 二、活動主體 給孩子適宜的愛 三、活動對象 全體幼兒、家長 四、活動時間 2015年5月20日至6月20日 五、活動內容 1. 打造愛心幼兒園 (1)在幼兒園內懸掛主題宣傳標語,積極宣傳,營造人人對幼兒獻愛心的氛圍; (2)召開全園幼兒家長會,宣講如何給孩子適宜的愛,讓家長提高愛的認識; (3) 印發愛心資料,讓家長深層次地了解和學習如何給幼兒適宜的愛,區分「愛」與「溺愛」的含義,「愛」是培養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和品質,而「溺愛」則是嬌慣。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幼兒適宜的關心,不宜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避免剝奪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養成過於依賴的不良習慣。 2. 創設愛心課堂 (1)教師組織幼兒觀看有關愛的視頻,讓幼兒在視頻中了解愛的含義是多方面的,不僅僅是父母的愛,還有同伴、老師和身邊陌生人的愛,學會愛; (2)班級開設「愛心專欄」,張貼家教案例,讓家長了解如何給孩子適宜的愛,廣泛宣傳怎樣才叫「給孩子適宜的愛」,讓愛心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興化市實驗小學海池幼兒園 2015年5月20日
⑥ 幼兒園中班《做個有愛心的孩子》教案
一、教學目標:
1、仔細觀察插圖,想想圖意。
2、聽清錄音中的玲玲做了一件什麼事。
3、能按一定的順序說說自己曾經做過的獻愛心的事,說清楚自己怎麼想,怎麼做的。
4、通過聽說活動學習做一個有愛心的孩子,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
二、教學重難點:
1、聽清錄音中所敘述的事。
2、能按一定的順序說說自己做過的獻愛心的事。
三、教學准備:
錄音機、範例錄音、投影片
四、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課題。
1、小朋友,我們每天都能背著書包高高興興到學校來,學習很多文化知識,可是你知道嗎,在一些貧困地區,有很多小朋友根本上不起學,需要大家關心幫助他們。
2、出示課題:聽說活動 獻出一份愛心
3、齊讀課題。
說明:通過師生談話,讓學生了解在一些貧困地區,有很多同齡朋友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人人都應該有愛心,由此引出本課的聽說活動內容,以此來激發學生參與聽說活動的興趣與積極性。
(二)、聽一聽,學一學,說一說。
1、出示圖:仔細觀察圖畫,想想圖中的女孩在做什麼?
2、看圖聽錄音:聽清玲玲做了一件什麼事?交流並板書:捐書 捐款
3、看圖再聽錄音:聽清玲玲是怎麼想,怎麼做,怎麼說的。
交流反饋,師生評價。
4、三聽錄音:聽清錄音的內容怎樣將玲玲做的事說清楚的,先說什麼,再說什麼,接著說什麼。集體交流。
說明:這個環節的教學從看圖和聽錄音入手,而且每次聽錄音都有明確的要求,有層次的推進,為學生接下來的說話奠定了基礎。
(三)、聯系實際,練習說話。
1、 回憶我們學校里曾經組織的獻愛心活動的事或者自己曾經做過的獻愛心的事。說給同桌聽。
2、 集體交流,指導說話:圍繞獻愛心的事說說自己是怎麼想到要獻愛心的,是向誰獻愛心,具體怎麼做的,結果如何。
(1)個別准備。
(2)指名說,指導學生評議。
說明:要組織好學生的評議,針對說話時學生所出現的問題進行有效地糾正,如:學生無法說完整或說不連貫,教師在旁邊要及時適當修正。
(3)同桌互相交流
說明:這是大面積操練、讓全員參與的一個環節,要組織好教學,落實質量。同時各種形式練習說話,不但為學生創設了大量的聽說機會,而且加強了學生間的交流,相信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會有所提高。
(四)、課堂總結
評出最有愛心的小朋友,獎勵小紅花
說明:課堂結束,通過評選獎勵,讓學生明白我們人人都應該做個有愛心的孩子,從中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
⑦ 急需一個「獻愛心送溫暖」的活動策劃方案
這是一個標準的活動策劃方案,方案框架如下:活動名稱 一、活動背景及意義(目的);內二、活動時容間;三、活動內容:1、2、3、;四、活動實施:1、活動組織機構--領導層---宣傳組---勸募組---交通組---現場組;五、物料准備 由各組組長根據工作內容提出物料需求,統一采購;六、活動預算;七、效果評估。把方案中每一項工作展開安排細到極致,就能保證活動質量了。
⑧ 如何培養幼兒園孩子的愛心
一、培養愛心從點滴做起
1.學會感受身邊的愛
在幼兒教育中,培養孩子學會愛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要培養孩子學會愛之前,必須讓孩子感受到他身旁有愛的存在。在學校期間,幼兒與老師的接觸比較頻繁,老師對孩子的愛直接影響到孩子對愛的體驗,因此老師可利用點滴小事言傳身教,讓孩子學會去愛。
例如早晨接待來校學生時,老師可以用充滿熱情的方式向孩子們打招呼,撫摸孩子的頭,與孩子們愉快地牽手等;下課後,偶爾找一些孩子談心,讓孩子更近距離地感受到愛的存在;離開學校時,盡可能對每個孩子說再見等。利用這些細小的事,讓孩子深刻地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
2.學會付出愛
愛與被愛之間呈相輔相成的關系。日常生活中,老師要利用每次機會給孩子們創造付出自己愛的機會,例如當有小孩跌倒時,要鼓勵孩子去扶起,讓孩子們相互卷衣袖或系鞋帶等。對表現好的孩子,要及時給予適當的表揚,例如發放五角星、獎狀等物品,同時可鼓勵其他小孩把他作為學習的榜樣。
二、積極創造愛的環境
1.充分利用自然環境
老師可在教室里添置一些花草和小動物,並讓孩子們了解到小動物的可愛與有趣,並讓孩子時刻關注愛護它們,讓他們從中體會到付出愛心後的快樂。老師可利用一些溫柔親切的口吻和動作讓孩子們深深地感受到老師的愛,並模仿老師的行為讓孩子的愛心提高。在對小植物小動物付出愛的同時,也讓幼兒感受到他們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2.為孩子們創造愛的氛圍
老師的關心和愛會給學生留下深深的印象,並影響孩子的一生。作為一名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必須時時刻刻充滿愛,這樣才能讓幼兒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老師給予的關心與愛護。在與孩子的接觸中,老師可常用喜歡的眼神去注視孩子們,並與孩子經常互動,例如與孩子們手拉手行走或經常去愛撫她們等,由此讓孩子們在充滿愛的氛圍里快樂的成長。此外,老師也可定期讓孩子們把自己喜愛的玩具物品帶到學校與同學們分享,孩子們在得到別人的愛的同時也會逐漸學會給與別人愛,讓自己從中感受到愛與被愛的樂趣。
三、家庭實施愛的教育
家庭是對幼兒愛心培養的重要場所,家長是幼兒模仿的主要對象。父母在對幼兒進行愛心培養時,可利用自身與幼兒的親密關系,用自己的語言創造愛的氛圍,讓孩子體會到深深的愛,並給孩子提供有利的模仿對象。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當經常關心和尊重幼兒,對待孩子杜絕採用厲聲呵斥、體罰等粗暴手段,而是用溫柔體貼的方式去呵護小孩,但要掌握一定的尺度,不要一味地寵愛他們。平時多與小孩談談心,交流生活和學習中所遇到的困惑、感受與收獲,並適當地加以表揚與指導,並可讓孩子從父母那裡感受到一股穩重的愛。在長輩面前,成人可做好表率作用,例如給老人捶捶腿、泡一杯茶、說幾句關心的言語等,此類行為皆會引導小孩主動付出愛心。家長一定要戒掉自己的一些不良行為,盡量在各方面保持一個優秀的形象,讓孩子在自己的影響下健康成長。
⑨ 幼兒園送溫暖獻愛心活動教案
教學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謂背景,即是向讀者交待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紹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和條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環節,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場景,是提供給讀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資料,如所在學校的情況、個人的工作背景、事件發生的起因等。
2.主題
每篇案例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即這個案例要說明的某個問題,是反映對某個新理念的認識、理解和實踐,還是說明教師角色如何轉變,教的方式、學的方式怎樣變化,或是介紹對新教材重點、難點的把握和處理,等等。
3.細節
有了主題,就要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選擇最能反映主題的特定的內容,把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要特別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為人物的行為是故事的表面現象,人物的心理則是故事發展的內在依據。面對同一個情景,不同的教師可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為什麼會有各種不同的做法?這些教學行為的內在邏輯是什麼?執教者是怎麼想的?揭示這些,能讓讀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這個環節中,要講明問題是如何發生的,問題是什麼,問題可以和事實材料交織在一起。這是整個案例的主體,要詳盡地描述,展現問題解決的過程、步驟以及問題解決中出現的反復挫折,也可以涉及問題初步解決成效的描述。
4.結果
案例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
⑩ 如何用活動培養孩子的愛心
幼兒時期是孩子個性、品質形成的重要時期,當幼兒進入幼兒園這個大集體中學習和生活,身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注重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利用各種教育契機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使幼兒學會在享受愛的同時,也懂得如何付出愛,讓愛在孩子的心靈生根發芽。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呢?
一 什麼是"愛"
一般人把"愛"狹隘地理解為是接受愛的施予後所產生的一種愉悅感。其實不然,愛的本質特點不在於接受,而是付出,是給予愛的行動。冰心曾經說過:"對孩子進行愛祖國的教育,應不能是抽象的。孩子們愛祖國,愛人民,總是從身邊感受到,如愛自己故鄉的一草一木,愛自己的教室和校園,愛自己的父母兄弟和老師,也愛自己養殖的小動物……"。愛心是從小培養的,也是從點點滴滴的小事積累培養起來的。
"愛"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產生的,更不是只要父母給孩子充分的愛,孩子就會自發產生相應的愛,而是經過後天培養才會產生。根據生理學,幼兒心理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在幼兒園就讀的3-6歲的幼兒,正處在智商、情商成長發育的快速階段,所以我們從小培養幼兒的愛心意識,有利於孩子以後乃至一生的發展。我們的宗旨是通過研究培養幼兒的愛心意識,讓他們既能接受愛,也能給予愛,鑄造孩子健康的人格。
二 在幼兒園培養幼兒的愛心
1.利用教師的榜樣力量傳遞愛的教育。
俗話說:言傳身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也是最有效的。孩子單純、幼稚,喜歡摸仿。要使幼兒富有愛心,教師首先應當從自己做起,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對人對事熱忱友好,做他們的愛心榜樣,為幼兒樹立楷模。愛心是在人與人的接觸中培養起來的,孩子可以從成人愛心的談話和行為中,感受並學習成人心靈深處的這種優良品質。有一次我撿到一隻受傷的鴿子,同情的撫摸著它的羽毛,這時小朋友也被我的真情打動了,紛紛學著我的樣關心起小鳥來,還問小鳥疼不疼,有的還要帶回家去養。通過這件事,我進一步體會到教師投入真情的重要性。只有教師自身具有豐富的愛心並能自然而真切的表現出來,才能自然地帶動幼兒產生愛心,使幼兒能主動地關心、幫助那些需要關心、幫助的人。可以這樣說:教師的真情投入在幼兒愛心的培養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2.結合主題活動有目的地開展愛的教育。
記得中央電視台這樣一則公益廣告:一個小男孩看到勞累了一天的媽媽下班回家後,給姥姥洗腳,陪姥姥說話,於是,他也偷偷打來一盆水,端到媽媽跟前,輕輕地說了句:"媽媽,洗腳。"這不僅讓片中疲憊不堪的媽媽感慨萬分,也讓電視機前許多父母感嘆不已。因此,教師也可以將各領域中所包含的愛的目標做為重點,對幼兒進行教育與培養。如"重陽節"、"三八婦女節"、"植樹節"、"母親節"、"父親節"等,以節日為主線開展主題活動,既拓寬了幼兒的知識面,又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和形式,為孩子提供了愛的情感的機會。以"九九重陽節"為例,我們抓住這一教育契機開展了以"關愛老人"為主題的教學活動,孩子們通過《我為爺爺奶奶獻愛心》、兒歌《小板凳》、《拐杖》、歌曲《讓座》等,讓幼兒知道老人年紀大了很孤獨、無助,需要我們的關愛,懂得敬老尊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的,讓幼兒感受付出愛和得到愛的同樣快樂,使他們增強自信心,認識到自己對別人也有幫助,也很重要。
3.在課餘生活中滲透愛心意識。
《綱要》的生活教育目標中指出,在體現正面教育思想的同時,也要滲透著生活教育的理念,即社會性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藉助於日常生活,並且為了日常生活而進行的。所以要在生活中引導幼兒,啟發他們的愛心。
一天飯後活動,小朋友搬著椅子到活動室外面的走廊上活動,看到有很多小朋友都把小椅子拖著走,對於這點我強調了很多次,效果並不是很好,我意識到要改變教育方法。當時,我並沒有馬上強調小椅子要用雙手搬。而是讓小朋友都坐好後,我說:"剛才我聽到小椅子在哭了。"讓孩子的愛心從細小的事情中體會,把椅子也看作是有生命的,在他熟悉親切的環境中開始受到愛的啟迪。幼兒積極回答我的問題:"椅子遇到不開心的事了!""椅子摔倒了""椅子很疼"這些都是幼兒自己的生活經驗。教師趁熱打鐵,繼續深入。"椅子為什麼會痛呢?"幼兒回答:"小朋友把椅子拖著走,所以痛了。小朋友把椅子當馬騎,小朋友不把椅子扶起來。"幼兒的回答很多,在這里教師讓幼兒自己去尋找錯在哪裡,這樣更有助於幼兒改正錯誤。教師啟發幼兒的愛心把問題問到點子上:"我們應該怎樣幫助它呢?"幼兒回答:"我們要把椅子扶起來。""不要拖椅子""要愛護椅子,不然它會哭的"。幼兒踴躍的說出自己的感受。
經過多次諸如此類討論後,幼兒把自己身邊的玩具、書本當作有生命的,用和善的態度對待這些玩具夥伴,和它們做朋友。在平時老師看到孩子把娃娃扔到地上時就說:"喲,你把娃娃摔疼了,快抱起來摸摸它。"在孩子大喊大叫的時候說:"小聲點,別把娃娃吵醒了"教師用這種擬人化的語言和幼兒講,一是愛心教育的潛移默化中進行。二是幼兒往往很容易接受,效果很好。這不是一舉兩得嗎?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在這樣的環境中不知不覺地學會關心愛護別人。
三 在家庭中培養幼兒的愛心
家庭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是社會和幼兒園無法比及的。孩子最依戀的是家庭,最親近的是父母,最愛做的是游戲,關鍵時刻配合幼兒園共同教育,會收到不可估量的效果。如果你想擁有一個富有愛心的孩子,那就請你在家庭生活中培養它、呵護它吧!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土壤,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和孩子之間具有比較密切的情感聯系,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在他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不能忽視家庭教育的影響。現在的家長普遍更重視知識技能教育,而忽視對幼兒進行關愛的培養。有些家長怕孩子吃虧,受人欺,對孩子消極引導,如"他打你,你就打他";有部分家長自身缺乏同情心,給孩子負面影響;又有部分家長只知道給孩子愛,而不教孩子如何去關心和幫助別人。這些因素造成了大多數孩子在關愛方面表現較差。因此,教師要強化指導,並定期召開家長會,請家長共同參與,做好家長宣傳工作,轉變家長觀念,引起家長高度重視,使他們認識到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以良好的影響,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同時要注意隨時利用身邊的小事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家長認識到,只重視知識教育和智力開發是不行的,要對孩子進行良好的社會性教育,使他們從小善良,對人關心、體貼。這樣不僅能使孩子終身受益,而且有助於家庭生活幸福,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家長在注重榜樣力量的同時,還應給孩子愛的機會。對於成人來說,接受孩子的愛是快樂的、幸福的;對於孩子來說,給予別人愛,別人能理解、能接受,比接受成人的愛更快樂!遺憾的是,多數家長只知道為孩子奉獻愛,卻壟斷了孩子愛的機會,愛的權力。不妨放開你的手,讓孩子幫幫你,,讓他們有愛別人的機會。父母生病了,讓孩子來照料;父母下班累了,讓孩子多幫忙些家務……讓孩子在被人愛的同時感受溫暖、快樂,並由此學會愛別,幫助別人。這樣才能家園配合進行愛心教育,讓幼兒擁有健康的人格,珍貴的愛心。
愛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質和美好道德的核心。幼兒處於生理、心理發育期,對愛的感受最自然、最豐富。通過教育把孩子從自然人培養成為懂得愛、珍惜愛、有愛心、有責任感的擁有健全的人格的人,成為社會有用的人。讓我們為了孩子共同營造出良好的愛的氛圍,讓孩子的愛心在這個充滿愛的世界中健康快樂的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