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農民素質教育培訓回訪實施方案
電話來營銷之電話回訪是源作為提供基礎數據的有效途徑之一,目前越來越受到各知名企業的青睞。在電話回訪過程中,電話營銷員應該不斷地學習新的營銷技巧以及知識,並且靈活地運用到每次與客戶溝通中,努力打破傳統銷售模式以及技巧的限制,不斷創新。
㈡ 結合實際談談如何提高農民文明素養
隨著進城農村務工人員的日益增多,農民工在城市建設發展中的地位、作用越來越重要,其城市公共生活文明素養如何,在維護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影響也越來越突出。因而,進一步加強農民工城市公共生活文明素養,使其與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適應,成為當前社會必須高度關注的一個課題。
從總體上看,大多數農民工在觀念上認同「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具有較強的公德意識、公共精神和社會責任感,並能在行為層面上有所體現。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仍有相當一部分農民工社會公德失范,存在著許多缺點和弱點。如公共衛生習慣較差,隨地吐痰,亂丟煙頭、雜物等;在公共場所光膀子、大聲喧嘩、大聲接聽電話;在公共交通方面,翻越欄桿、隨意穿行馬路;乘車時,年輕人不主動給老弱病殘孕讓座;不愛護公共財產等。這些行為所產生的消極影響令人憂慮。
農民工城市公共生活文明素養缺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農民工以往的農村公共生活比較簡單,公德意識相對樸素;農民工城市公共生活空間狹窄,極大地制約了農民工的社會公共行為社會化;農民工文化素質偏低,致使其道德判斷力不高,易受社會上不良習氣的影響;農民工的基本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壓力較大等。鑒於這些因素,提高農民工城市公共生活文明素養,除了從農民工自身出發,不斷加強道德自律,強化公德意識外,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加強教育培訓。培養農民工良好的道德修養要堅持「以人為本」,加強教育培訓,增強農民工共同參與維護城市公共環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可以通過廣泛開展爭創「職業道德先進個人」、「文明崗位」、「誠信示範崗」等活動,引導廣大農民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遵守職業行為准則和社會公共道德。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引導農民工增強法制觀念,知法守法,學會運用法律、通過合法渠道維護自身權益。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農民工遵守公共秩序、愛護社會環境、講究文明禮貌,培養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對農民工進行教育培訓時,應注意三個原則:一要免費。二要讓農民工有興趣。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為他們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糧,切忌只讀報紙、念文件,空洞說教,要進行案例教育,通過各類活動寓教於樂,潛移默化地提高他們的道德水平。三要有計劃。對農民工的文化技能培訓、思想道德教育要形成制度,要落實人員、陣地,做到年年有規劃,月月有計劃,避免一陣風,真正為農民工構築起長久性學習教育平台。通過教育培訓,使農民工深入了解融入城市的行為規則、養成良好的文明衛生習慣,加強道德修養。
建立社會支持網路系統。提高農民工城市公共生活文明素養只依靠農民工自身和政府的力量還不夠,必須得到社會的理解和支持,構建社會支持網路。一方面,建立和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根據農民工收入低、流動性大的特點,建立與其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使他們因失業、疾病、遭受意外傷害而使生活陷入困境時,能夠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或其他方面的救助。另一方面,市民應破除對農民工的認識障礙,消除對農民工的歧視,在全社會形成關心與支持農民工素質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圍。要通過新聞媒體和其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推廣各地和各用人單位開展農民工素質教育的好做法、好經驗;積極宣傳農民工中模範人物的先進事跡,對優秀農民工要給予表彰獎勵。通過宣傳典型,努力營造尊重農民工、關愛農民工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進一步增強廣大農民工積極向上的社會公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從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本文系2007年河北省社科聯社會科學發展研究項目《農民工公共生活文明素養研究》的研究成果
㈢ 如何提升農村勞動力素質 開展「創業培訓」
今年以來,湯山街道勞保所以提升農民素質、促進農民增收為著力點,創新性、多形式地開展農民素質培訓,累計培訓勞動力培訓1320人,其中農村勞動力704人,再就業154人,創業培訓83人,新生勞動力64人,外來勞動力培訓115人,在職職工培訓200 人,通過轉移就業技能培訓,農民職業素質得到進一步提升。
一是結合主導產業,推進「按需培訓」。賈乾勇先生指出結合湯山區域產業特點,立足特色農產品,邀請專家和種植養殖能手授課,形成農技推廣專家、農技指導員和產業農技員各行其責的產業服務體系,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工作。通過培訓,推進了農業產業提升,培養了一批農村致富帶頭人,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是結合市場需求,突出「重點培訓」。通過座談會、走訪調查等途徑,了解企業實際用工需求,積極探索「校企聯合」、「政企聯合」等培訓形式,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有計劃地開展電工、烹調、餐飲服務、園藝等技能培訓,使培訓合格人員能夠一上崗就成為崗位能手,縮短企業自我培訓時間。
三是結合人員特點,開展「創業培訓」。做好返鄉農民工培訓工作,積極開展從業人員培訓,鼓勵外出難、文化程度偏低的富餘勞動力,特別是婦女積極加入到創業培訓當中;對有意回鄉創業的城鄉勞動者,開展經營人才創業培訓,同時加強創業理念、創業技巧等創業知識培訓,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就業促進農民增收。(編輯:賈乾勇)
㈣ 如何提高群眾的文明素質
一是提升居民思想道德素質。重點是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居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力弘揚「知農場、愛農場、興農場」的主人翁精神,培養居民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
二是提升居民科學文化素質。重點是倡導居民養成熱愛科學文化、學習科學文化、運用科學文化的良好習慣,培養居民具有辯證的思維方法、正確的學習觀念、旺盛的求知慾望、科學的學習方法、合理的知識結構技能、高品位的文化修養、較強的認知能力、較好的智能基礎、積極的創造精神;三是提升居民民主法治素質。重點是增強廣大居民的法律法規和民主意識,使廣大居民具有國家主人的責任感、使命感,積極參與社會生活,懂得維護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權利,自覺維護國家、公眾利益,履行義務,承擔責任,做到依法辦事、依法律己、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理性表達利益訴求,將法治精神內化為生活方式,作為一切行為的底線和基本的價值判斷標准;四是提升居民文明禮儀素質。重點是培養居民的社會、生活、涉外、職業等禮儀素質,使廣大居民在衣、食、住、行、娛和人際交往中,養成舉止文雅、知禮重儀、尊重他人的文明習慣;五是提升居民身心健康素質。重點是培養廣大居民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習慣,有強健的體魄、正常的智力和充沛的精力,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保持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三、提升居民素質要多措並舉
提升居民素質是每個居民的義務,需要所有居民共同努力。同時,提升居民素質涉及方方面面,是全社會的任務,是循序漸進、日積月累的過程,需要各行各業齊抓共管,各個環節相互配合,並長期堅持下去。
各級黨政組織要履行好提升居民素質的責任。提升居民素質需要以創建學習型黨組織為帶動,將社會教育與自我提高相結合、精神層面與行為層面相結合、硬體建設與環境營造相結合,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形成長效機制,才能確保取得實效,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要長期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壯大整體實力,努力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在此基礎上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注意滿足普遍需求的硬體條件建設,增加人性化設施,為提升居民素質提供更多更周到的公共服務。廣泛深入開展提升居民素質大討論活動,開展新市民評選活動,塑造、宣傳體現居民素質要求的時代人物,大力弘揚北大荒精神,並與市民素質提升相結合。開展「三優」文明城鎮創建活動,舉辦既體現農場特色又具有時代性的各類活動,提升各項活動的針對性、連續性和實效性。建立督促檢查制度,開展對不文明行為的暗訪、制止和規勸工作。對文明行為進行表彰獎勵,對不文明行為公開曝光,加大處罰力度,以嚴格的制度約束促進居民素質的提高。把提升居民素質列入績效考評的重要內容,確保時時處處有人抓、有人管,形成整體合力。各級黨委要切實擔負起領導和組織責任,結合實際扎實推進,各職能部門要各司其職、協調配合、齊抓共管,工會、團委、婦聯等群眾團體充分發揮紐帶作用,做好服務對象的素質提升工作,共同營造素質齊提升、文明大合唱的可喜局面。
窗口行業和公務人員要做提升居民素質的表率。窗口行業和公務人員的服務水平、質量直接體現著居民素質的高低,其自身素質不僅體現了城市的精神風貌,而且被大眾所關注,具有導向和示範作用,所以,要用反映較高素質的實際行動為居民作表率。公務人員要帶頭提升素質,正確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熟練掌握與履行職責相關的法律法規,准確把握社會動態,具備必需的自然和社會科學知識,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和公眾利益,作風民主務實、辦事公道正派,忠於職守、廉潔奉公。領導幹部更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凡是要求廣大居民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並做得更好。窗口單位要努力提高員工綜合素質,提供優質服務,爭創文明窗口,並以此帶動和影響全社會。自由職業者要加強素質訓練,培養良好的身心素質,不斷提高學習和創造能力,尊重法律和規則,積極服務社會。
社區要在提升居民素質中發揮重要作用。隨著勞動就業的日趨多元化,社區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能,提升居民素質就是其重要而迫切的職責之一。社區要以社會管理創新為抓手,促進居民素質提升,有計劃地對居民進行思想道德、科技文化、生活習慣等多方面的教育培訓;建設和開辟公益性文化體育場所,開展喜聞樂見、健康有益的群眾文化體育活動;廣泛發動群眾整治社區環境,深入開展文明社區、文明樓道、文明家庭創評活動;為居民提供有償和無償相結合的便民利民服務,把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把老年人和少年兒童作為社區服務的重點對象,組建老年志願者服務隊,發揮他們在政策宣傳、豐富居民文化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的作用;加強對社區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組織廣大青年開展志願服務、慈善活動,提高其公德、團結互助意識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學校教育要在提升居民素質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學生時期是個人素質養成的最重要階段,因而學校教育對居民素質的形成和提升起著關鍵作用。注重做人的教育,把學會做人作為教育的根本目標,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從觀念、意識入手,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北大荒精神等文明素質教育,引導學生逐步養成熱愛祖國、熱愛家鄉、追求理想、積極向上、遵紀守法、尊老愛幼、團結協作、誠實奉獻、服務社會等優秀品質,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思維方法的訓練,充分調動、啟迪學生的內在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獨立思考、善於實踐、勇於創新的興趣和能力。堅持知行統一的原則,精心設計、廣泛開展文化體育、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參與中拓寬視野、豐富思想、陶冶情操、發展特長。進一步探索創新教育體制機制,建立體現素質教育的教育體制、方法、評價,建設一支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在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基礎上,加強職業技術教育和幼兒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接受到比較系統的教育和訓練。
職工群眾和各類經濟社會組織要在提升居民素質中發揮主體作用。各類經濟社會組織要肩負起培養、提升居民素質的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繼續教育機制,把職工群眾作為本組織最可靠的財富,主動承擔起本組織職工繼續教育的責任,創新、豐富繼續教育方式,廣泛深入地開展各類短期、長期培訓。進一步加強自身文化建設,積極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廣泛開展有利於職工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的文化體育活動,建立職工之間互幫互助機制,形成職工與單位、與社會共同發展、共建共享、相互促進、和諧共贏的局面。
全體居民要自覺主動地提升自身素質。居民素質的提高,外部環境固然重要,但居民提升自我的自覺性、主動性才是關鍵。加強學習,增強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把學習作為生存、發展的第一需要,作為陶冶情操、錘煉品行的主要手段,堅持不懈地學習。要內心向善,充滿愛心和正義,常懷感恩之心,要多想到別人,在能力所及的范圍內盡力幫助他人。要懂榮辱、知對錯,坦坦盪盪、光明磊落、伸張正義、抵制邪氣,追求崇高和真善美。要積極向上,積極參與社會生活,並與社會生活中的積極方面保持一致。每個居民都應積極參與「三優」文明城鎮建設,為其做出貢獻,並在實踐中加強自身修養,直面各種誘惑,主動接受考驗,塑造並不斷提升自身品格,並堅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主動改變陋習,嚴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良好行為影響他人,共同創造一個文明的城鎮。
㈤ 美麗鄉村建設怎樣提升文明素質程度
市委書記在素龍調研時強調:保護鄉村文化,助推鄉村振興
記者郭雲光
11月11日,羅定市委書記彭仲典一行深入素龍街道調研鄉村振興工作。
當日下午,彭仲典一行深入到上寧村哲寓文化小苑調研鄉村文化振興工作。在哲寓農具陳列室時,彭仲典說:農耕文化是鄉村歷史文化的根基,從五千年農耕文明中總結出天人關系的哲學理念、參悟出處世之道的生活智慧等等,都是十分精闢的。
最後,他詳細了解該村文化建設情況後強調:一,要加強對鄉村傳統文化資源的保護,防止流失;二,要激活鄉村振興的文化動力,豐富村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三,要充分運用鄉村各種優秀文化元素,創新鄉村治理模式,助推鄉村振興。
參加當日調研活動的還有:羅定市委常委、市委辦主任周海芬,素龍街道黨工委書記陳志林以及相關負責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