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三個培訓
新員工三個培訓階段
本文從新員工的成長階段出發,以A煉化企業為例,將新員工培訓思路概括為「一年培訓周期、三個培訓階段」,即培訓周期是1年,初識期、磨合期和轉變期三個培訓階段。
從企業新員工培訓的現狀來看,培訓時間通常在1-8周,課程主要包括企業發展歷史、企業概況、企業文化、管理制度、團隊合作和溝通等課程,培訓形式採取了以講授類課程為主,結合活動類課程的授課形式。這樣的新員工培訓只是從了解企業和認知自我的角度解決了新員工的短期入職培訓問題,而缺少從認知所在部門和勝任崗位的角度進行系統的思考,沒有把新員工培訓課程體系建設成為一個勝任崗位的整體過程,不利於新員工從陌生人到社會化人的順利轉變。
一、初始期:認識企業
初識期的培訓目標在於讓新員工認識所在企業,此階段的培訓由人力資源部門主導、培訓部門負責培訓,通常時間約為3周。初始期培訓方案具體設計如下。
1、確定培訓目標
根據公司發展需要,遵照公司人才培訓規劃,新員工初識期的培訓目標在於幫助新員工初步了解企業概況和文化等,明確企業的價值觀和核心理念;提升新員工對公司的認同感,培養遵章守紀、務實進取的工作作風;幫助新員工初步了解所在企業的特點和工作環境,盡快適應組織文化氛圍,加快職業心理轉變。
2、開發培訓課程
為了能夠盡快了解企業,初始期的培訓課程強調從知識、素養和基礎技能的角度,宣講公司的戰略、理念、制度、文化、員工守則、團隊合作等課程;採用課程講授、案例分析、專家講座、現場參觀、角色扮演等教學手段,強化培訓效果;考核方式採取座談和提交入職心得報告的形式。具體課程見表1.
二、磨合期:認識崗位
磨合期的培訓目標在於讓新員工盡快了解崗位要求,知曉工作內容,熟悉相關制度、工作業務流程等。此階段的培訓由新員工所在部門負責、人力資源部門主導、培訓部門參與培訓,時間約為8周。
1、確定培訓目標
在新員工完成初識期的培訓之後,將進入到磨合期的培訓。根據新員工的成長規律和企業對新員工培訓的基本要求,磨合期的培訓目標主要採取崗位干中學、導師帶徒等方式,使得新員工能夠熟悉崗位基本技能,順利完成從學生到職業人的初步轉變,提高新員工的實際崗位所需基本知識和技能。
2、開發培訓內容
磨合期的培訓課程與新員工所在崗位密切相關,由於A煉化企業新員工進入的崗位差異很大,因此,面對不同的崗位,新員工在磨合期的培訓課程差別很大。下面以A煉化企業操作員為例,開發新員工磨合期培訓課程,作為企業開發磨合期培訓課程的示例。具體見表2.
三、轉變期:勝任工作
轉變期的培訓目標是提升新員工的知識和綜合能力,使得新員工能夠勝任崗位要求,並初步形成與企業價值觀相一致的價值取向。轉變期培訓由新員工所在部門負責、人力資源部門主導、培訓部門參與培訓,時間約為37周。
1、確定培訓目標
根據新員工的成長規律和企業對新員工培訓的基本要求,新員工轉變期的培訓目標在於強化崗位技能培訓,提高實際操作能力,獲得本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根據職業方向,通過採取綜合培養和集中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夯實畢業生職業能力發展的專業基礎,強化崗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能夠獨立完成本崗位工作。
2、開發培訓內容
根據培訓目標,新員工轉變期的培訓內容包括素養類、知識類和技能類課程。此階段的培訓課程與新員工所在崗位更為密切相關,因此,面對不同的崗位,新員工在轉變期的培訓課程差別更大。以A煉化企業操作員為例,開發新員工轉變期培訓課程,作為企業開發轉變期培訓課程的示例。具體見表3所示。
總之,新員工培訓對於員工個人和企業都非常重要,新員工培訓的成功離不開每一個細節的精心籌劃。「三步走」的新員工培訓模式,為員工順利融入企業,進而選擇長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㈡ 企業員工培訓方案
以員工培訓方案為例,一份完整的員工培訓方案是在確定了培訓目標之後,進一步對培訓內容、培訓資源、培訓對象、培訓時間、培訓方法、培訓場所及培訓物資設備的有機結合進行設計和安排。
(1)培訓目標的確定:
確定培訓目標會給培訓計劃提供明確的方向。有了培訓目標,才能確定培訓對象、內容、時間、教師、方法等具體內容,並在培訓之後對照此目標進行效果評估。
確定了總體培訓目標,再把培訓目標進行細化,就成了各層次的具體目標。目標越具體越具有可操作性,越有利於總體目標的實現。
(2)培訓內容的選擇
一般來說,培訓內容包括三個層次,即知識培訓、技能培訓和素質培訓。
知識培訓是企業培訓中的第一個層次。
員工聽一次講座或者看一本書,就可能獲得相應的知識。知識培訓有利於理解概念,增強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
技能培訓是企業培訓中的第二個層次。
招進新員工、採用新設備、引進新技術等都要求進行技能培訓,因為抽象的知識培訓不可能立即適應具體的操作。
素質培訓是企業培訓中的最高層次。
素質高的員工即使在短期內缺乏知識和技能,也會為實現目標有效、主動地進行學習。
究竟選擇哪個層次的培訓內容,是由不同受訓者的具體情況決定的。一般來說,管理者偏向於知識培訓和素質培訓,一般職員偏向於知識培訓和技能培訓。
(3)培訓資源的確定
培訓資源可分為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內部資源包括企業的領導、具備特殊知識和技能的員工,外部資源是指專業培訓人員、公開研討會或學術講座等。外部資源和內部資源各有優缺點,應根據培訓需求分析和培訓內容來確定。
(4)培訓對象的確定:
根據培訓需求、培訓內容,可以確定培訓對象。崗前培訓是向新員工介紹企業規章制度、企業文化、崗位職責等內容,使其迅速適應環境。對於即將轉換工作崗位的員工或者不能適應當前崗位的員工,可以進行在崗培訓或脫產培訓。
(5)培訓日期的選擇:
通常情況下,有下列四種情況之一時就需要進行培訓:新員工加盟企業,員工即將晉升或崗位輪換,環境的改變要求不斷地培訓老員工,滿足發展的需要。
(6)培訓方法的選擇:
企業培訓的方法有很多種,如講授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討論法、視聽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種培訓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優缺點。為了提高培訓質量,達到培訓目的,往往需要將各種方法配合起來靈活運用。
(7)培訓場所和設備的選擇:
培訓場所有教室、會議室、工作現場等。若以技能培訓為內容,最適宜的場所為工作現場,因為培訓內容的具體性,許多工作設備是無法弄進教室或會議室的。培訓設備包括教材、模型、幻燈機等。不同的培訓內容和培訓方法最終決定培訓場所和設備。
總之,員工培訓是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訓資源、培訓對象、培訓日期、培訓方法和培訓場所及設備的有機結合。企業要結合實際,制定一個以培訓目標為指南的系統的培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