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案大全 > 依法治校培訓方案

依法治校培訓方案

發布時間:2021-04-06 13:52:24

❶ 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的政策解讀

1.制定出台《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麼?
制定出台《實施綱要》是教育部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一項重要舉措。在各級各類學校實施依法治校是教育領域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之間新型關系的必由途徑。《實施綱要》共分9個方面,全面涵蓋了各級各類學校推進依法治校的目標要求和主要任務,對學校按照法治精神與原則,轉變管理理念和手段、方式提出了系統要求,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文件,對推動我國學校行政管理體制和內部治理機制改革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頒布《實施綱要》,根本目的在於促使各地和各級各類學校深刻認識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明確推進依法治校的思路、舉措和重點;積極推進依法治校的實踐,加快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學校、學校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教師依法執教,社會依法支持和管理學校的新格局,使法治成為政府管理學校和學校內部治理的基本方式。
2.如何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校?
教育部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依法治校的要求,2003年印發了《教育部關於加強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見》。《實施綱要》根據已有實踐和新的形勢,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全面部署。《實施綱要》抓住了學校辦學和管理中核心要素,對各級各類學校提出了普遍要求,全面推進。二是全面闡釋內涵和要求。《實施綱要》根據實踐發展,全面闡述了依法治校的內涵、意義和指導思想,系統提出了總體要求和具體措施。三是全面推進實施。《實施綱要》從健全依法辦學自主管理的制度體系、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規范學校依法辦學行為、健全校內權利救濟和糾紛解決機制、營造學校法治文化氛圍、健全依法治校評價考核機制和轉變政府職能等7個方面,對學校辦學管理提出了具體的工作要求和目標任務,將全面提升學校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擺上了教育部門和學校的議事日程。四是全面動員各方力量。《實施綱要》明確了政府及學校內部各個主體,以及社會在推進依法治校中的地位、職責及權利義務,構建了廣泛參與、共同推進的格局。
3.《實施綱要》對學校內部制度體系建設提出了哪些要求?
《實施綱要》強調學校要以章程建設為核心,切實推進學校依法辦學自主管理的制度體系建設。《實施綱要》明確,學校章程應當著力規范學校的內部治理機構和權力運行規則,成為依法治校的基本依據;要求教育部門建立健全章程核准機制,到2015年全面形成一校一章程的局面。同時,要求學校從程序和實體兩個方面,不斷提高制度建設質量,凡制定章程和關系師生權益的重要規章制度,都要遵循民主公開的程序,健全師生參與的渠道,徵求利益相關方意見。學校規章制度的內容要符合法律保留、公平公正等法治原則,不得非法給師生設定義務,如亂設罰款等。《實施綱要》還要求建立校內規范性文件審查與清理機制,由專門機構依據法律和學校章程對校內規章制度進行審查定期進行清理,保證學校制度體系的合法適當和協調統一。
4.《實施綱要》對學校治理結構的完善提出了哪些要求?
依法健全學校內部治理機構,保障學校權力依法規范行使和有效監督是全面推進依法治校的關鍵。《實施綱要》要求,學校首先要健全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實現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法治化。在加強和改進學校黨的領導的基礎上,高等學校、中小學、職業學校、民辦學校和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要根據各自特點,依法健全決策機制,在重大事項決策上建立相應的決策風險評估機制,完善決策公開和決策執行效果評估制度。同時,要完善決策執行與監督機制,在學校內部形成決策權、執行權與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治理結構。其次,學校應當以教學科研為核心,探索完善管理體制,克服實際存在的行政化傾向,實現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相對分離,保障學術權力按照學術規律相對獨立行使。第三,要完善學校的民主管理和監督機制。《實施綱要》強調,學校要擴大有序參與,加強議事協商,完善基層民主制度,切實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學生會等組織,保障師生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第四,要健全社會參與機制,積極擴大社會參與學校辦學與管理的渠道和方式。
5.為什麼要把家長委員會制度作為中小學依法治校的重要內容?
在中小學全面建立家長委員會制度,既是促進家校合作與溝通的重要途徑,也是保障學生家長能夠有效參與學校管理,增加學校管理、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完善學校治理機構的重要機制。《實施綱要》對中小學家長委員會的職能、產生辦法以及學校與家長委員會的關系作了全面規定,特別規定在一些涉及學生利益的事項上,家長委員會要有發言權甚至是決策權。要求學校完善制度、提供條件,保障家長委員會在學校治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6.《實施綱要》對學校依法自主辦學提出了哪些要求?
教書育人是學校的核心職能和存在根基。依法辦學,落實師生主體地位,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育人環境,是學校推進依法治校的落腳點和具體體現。《實施綱要》從學校組織和實施辦學活動、建設平等校園環境、保護學生和教師權利、健全學術自由的保障與監督機制、推進信息公開和辦事公開等幾個方面,對學校依法辦學提出了全面要求。明確了學校在招生、教學、評價等活動中依法實施管理行為的基本規則。要求堅決杜絕教師違反法定義務和國家規定,利用自身特定職權謀取不當利益的行為。強調要在校園中大力弘揚平等意識,注重對學生和教師權利的尊重和保護。要求全面加強學校的信息公開和辦事公開,建立便捷有效的信息溝通渠道,公開社會、師生關注的信息,使師生對學校的意見能夠及時得到反饋。
7.《實施綱要》為什麼提出建設平等校園環境?
構建平等校園是落實教育公平、權利平等理念的直接要求和集中體現。實踐中,有些學校在辦學、管理以及招生過程中,制定的政策或者規章制度有意或者無意間,違背了權利平等原則,甚至構成歧視。因此,《實施綱要》從建立平等理念入手,要求以平等對待所有學生為核心,明確學校要在體制和機制上落實和體現師生平等、管理者與師生平等、性別平等和民族平等,消除任何不合法、不合理的分類及區別對待,並特別強調要把保障殘疾人的平等受教育權作為依法治校、建設平等校園的重要內容。
8.為什麼要把保障學術自由作為依法治校的內容?
教師和學生是學校的主體,保障教師和學生的研究自由、學習自由和學術自由是學校辦學自主權的重要內容。同時,學術自由也需要在法定限度內行使。當前出現的學術失范行為等現象,與缺乏相應的監督機制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實施綱要》從保障和監督兩個層面對學術管理的體制機制提出了要求,要求學校建立公正、公平的學術評價標准和程序,健全完善對違反學術規范、學術道德行為的認定程序和辦法,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
9.《實施綱要》對健全學校內部的救濟和糾紛解決機制提出了哪些要求?
當前,教育領域的各種矛盾也開始日益突出,學校與學生、教師之間糾紛也呈多發趨勢。學校傳統的管理手段正在面臨挑戰。面對新的形勢,學校要依法健全校內權利救濟和糾紛解決機制,切實增強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解決學校改革發展中矛盾、糾紛的能力。這既是依法治校的重要要求,也是維護和諧穩定校園環境的必要條件。《實施綱要》要求學校依法建立和暢通糾紛解決渠道,特別是要建立校內教師申訴或者調解制度,規范學生申訴制度,落實正當程序原則,積極運用聽證等方式,保證處理程序的公開公正。針對目前學校安全面臨的較大壓力和復雜局面,《實施綱要》強調,要健全校園安全管理及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機制,妥善處理因為安全事故引發的糾紛,積極藉助政府部門、社會力量、專業組織,多方合作共同構建學校安全風險管理體系,探索建立學生傷害事故調解等制度,通過法治手段,建設平安、和諧校園。
10.為什麼要加強學校法治文化氛圍建設?
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增強校長、教師和學生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識是基礎。《實施綱要》進一步強調了學校法制教育的重要作用,針對學校管理者、教師和學生三個群體分別提出了要求。要求學校管理者要帶頭增強法治意識,養成依法辦事的習慣,提高運用法治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在學校領導任職前,教育部門以適當方式考察其法律知識和依法治校理念;要求在教師入職、崗位培訓和履行職責的全過程都要包含法制教育的內容,全面提高教師依法執教的意識與能力。同時,要加強和改善學生法制教育,開展好「法律進課堂」活動,把法治文化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11.就提高學校依法治校水平的能力與水平,教育部門將採取哪些具體措施?
提高學校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需要制度保障,《實施綱要》從組織工作機制和考核評價機制兩個方面規定了具體措施。要求學校將依法治校納入學校整體工作規劃,作為年度工作專門內容進行報告。強調學校要有專門機構或專職人員負責法律事務,有條件的可以聘請法律顧問,協助學校處理法律事務。學校出台有關管理措施、簽訂合同、實施改革方案等,都要進行合法性評估、論證。《實施綱要》要求,教育部門在對學校辦學和管理評估考核中,更加突出依法治校綜合考核的作用,減少對學校具體辦學和管理活動的干擾。要把依法治校作為對學校領導班子考核的重要指標,創新考評機制,聽取師生和社會公眾意見。
12.《實施綱要》對轉變政府職能提出了哪些要求?
轉變政府職能是全面推進依法治校的關鍵因素。《實施綱要》 提出兩個方面要求:一是切實轉變對學校的行政管理方式,強調依法監管、提供服務,減少過多、過細的直接管理,要主動協調有關部門為學校解決法律問題,為學校改革發展創造良好外部環境。二是依法建立健全對學校的監督和指導機制。教育部門要積極探索建立教育行政執法的體制機制,提高執法能力,依法糾正學校的違法、違規行為,要建立對公辦學校及其負責人的問責機制,健全對違法辦學活動的投訴機制,改革和完善行政監管機制,實現對學校的依法管理。
13.為全面推進依法治校,教育部近期有何舉措和要求?
近期,教育部將根據《實施綱要》制定依法治校的具體評價指標體系,明確中小學、高等學校依法治校的行為規則,指導各地深入開展依法治校示範學校創建活動。將按照分類指導的原則,推動示範學校創建活動的制度化、規范化,集中推廣一些典型經驗,促進各級各類學校依法治校水平的整體提高。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要從新的高度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校的重要意義。按照《實施綱要》要求,把全面推進依法治校作為推進學校管理體制改革,建設現代學校制度的一項核心工作,切實抓好落實。

❷ 依法治校是幾大提出的

黨的十六大指出。

黨的十六大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我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出現了全新的局面。

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實行依法治教,把教育管理和辦學活動納入法治軌道,是深化教育改革,推動教育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完成新時期教育工作歷史使命的重要保障。

2003年7月17日教育部發布關於加強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見(教政法[2003]3號),2013年1月16日又發布《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對師生在參與學校管理、行使監督權力、實現自我發展等方面的權益給予制度保障,強調將積極落實教師、學生的主體地位。

據了解,《綱要》共分9個方面,全面涵蓋了各級各類學校推進依法治校的目標要求和主要任務,對學校按照法治精神與原則,轉變管理理念和手段、方式提出了系統要求。

全面推進依法治校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1、深刻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校的重要性。當前,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和政治文明建設的推進,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各級各類學校的發展環境、發展理念、發展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迫切需要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加快建設現代學校制度。

推進依法治校,是學校適應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求,發揮法治在學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學校治理法治化、科學化水平的客觀需要;是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之間新型關系,建設現代學校制度的內在要求;

是適應教育發展新形勢,提高管理水平與效益,維護學校、教師、學生各方合法權益,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2、深刻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校的緊迫性。《教育部關於大力加強依法治校工作的通知》(教政法〔2003〕3號)發布以來,各地和學校普遍重視學校章程和制度建設,加強校長和教師法制培訓,積極創建依法治校示範學校,探索了不少成功的經驗,依法辦學和依法管理的意識和能力明顯提高。

但是,與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相比,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要求相比,依法治校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工作進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和學校對推進依法治校認識還不到位,制度不健全;一些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違法辦學、違規招生、違規收費等問題在個別地區和學校還不時發生;

學校管理者和教師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身權益、依法對學生實施教育與管理的能力、意識還亟待提高,權利救濟機制還不健全;政府教育管理職能轉變還未完全到位,部分教育行政管理人員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還不強。

這些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家教育方針的貫徹落實,影響到教育科學發展與深化改革的進程。解決以上問題,必須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全面加快推進依法治校。

(2)依法治校培訓方案擴展閱讀:

依法治校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推進依法治校工作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要求,依法保障教育方針的貫徹落實和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促進教育改革與發展。

推進依法治校工作的目標是:教育行政部門法治意識增強,形成依法行政的工作格局;

學校建立依法決策、民主參與、自我管理、自主辦學的工作機制和現代學校制度;

各級各類學校校長、教師和受教育者的法律素質有明顯提高;

建立完善的權益救濟渠道,教師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依法得到保障,形成良好的學校育人環境;

保證國家教育方針的貫徹落實,實現教育的公平,保證學校正確的辦學方向,為教育改革與發展創建良好的法制環境。

❸ 簡述:如何依法治校,構建和諧平安校園

依法治校創建和諧平安校園

青年學生是社會的未來和希望,是21世紀的建設者,加強依法治校,全面提高青年學生綜合素質是一項重要戰略任務。我校在實施依法治校近期目標工作中,把依法治校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加強對學校依法治理工作的領導,堅持「以人為本,以法為准」的宗旨,抓好依法治校各項措施的落實,增強全校師生的法律素質,推動我校民主法制建設,實現依法治理與教育事業同步發展。通過依法治校,促進學校走向規范化管理道路,創造良好育才環境,主要做法是「五個加強」:
一、加強組織領導,形成依法治校的工作機制

組織建設是開展依法治校工作的根本保證。我校成立依法治校領導小組,由校長、書記擔任組長,德育校長為副組長,辦公室、教務處、政教處、校團委會處室的領導為成員。每年開學初學校都要召開依法治校領導小組成員會,回顧總結上年工作,制訂當年依法治校工作實施方案,把依法治校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做到依法治校工作與學校各項工作同計劃、同實施,並把目標任務分解到學校各個部門和具體人員,確保依法治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二、加強認真學習,樹立法治觀念

為確保依法治校各項工作的落實,學校從抓學習入手,著力提高廣大教師員工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多年來領導幹部堅持每周一次、普通教工每月一次的學習制度。校黨支部組織黨員帶動全體教師認真學習中央有關依法治國的文件,學習鄧小平法制建設理論和教育思想,學習《教育法》、《教師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和師德規范,大力宣傳依法治校、以法育人的重要性,通過配發讀本、輔導資料、觀看錄像等多種形式,增強廣大師生的法治意識,形成自覺守法和依法治教的優良風氣。先後邀請了法制副校長和政法部門理論骨幹來校為師生上法制課,學校把法制教育,列為師生必修課,融入到教書育人各個環節里,落實在施教全進程中,通過依法施教,營造出一個學法、知法、守法、護法的優良環境。長期以來學校沒有出現教師違紀違法現象和毆打、體罰學生的侵權事件,建樹了優良的師德形象。
三、加強法制教育,打好依法治校的基礎

我校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教委、中央綜治委和司法部《關於加強學校法制教育的意見》,把法制教育作為依法治校的基礎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堅持課堂教學為主,多種形式並舉,努力做到「五個結合」:一是法制教育與課堂文化教育相結合。把法律知識教育列入學校教育計劃,作為必修課內容。做到每周上一節法制課,真正做到計劃、教材、課時、師資「四落實」,努力使青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更加規范、更加系統、更具效果。二是把法制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在現有政治課、德育課教材中,深化法制教育內容。一方面,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把法制教育融入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教育中,使學生在規范日常行為中接受法制教育。特別是開展依法治校工作後,制定各種規章制度本身就是化法為規的產物,青年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既學到了基本法律知識,又提高了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三是把法制教育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寓教於樂,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一方面,充分運用學校櫥窗、牆報等學校最常規的法制宣傳陣地普法。另一方面,組織學生舉辦興趣小組,開展法律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四是把法制教育與師風師德教育和提高教育素質相結合。加強師風師德教育,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特別是法律素質是加強學生法制教育的前提。五是構建學校、家庭、社會聯動相結合的教育網路。我校通過開展「三個延伸」,建立社會、學校、家庭一體化的教育網路,使青年學生全方位地受到法制教育和熏陶。第一,向課外延伸。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通過組織學生參觀青年法制教育基地和進行社會調查等形式,使青年學生在參與中受到生動、形象的法制教育。第二,向家庭延伸。堅持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並重,通過舉辦家長培訓班的形式,使家長形成正確家庭教育觀和人才觀。第三,向社會延伸。充分動員社會力量協助和支持學校法制教育。首先通過聘請司法機關幹警擔任法制副校長,協助學校制定法制教育計劃和完善管理制度,指導法制教育活動,為學校上法制課。
四、加強監督機制,推行校務公開

我校相應建立了七套監督機制:一是自覺接受上級有關部門的行政監督,二是充分發揮黨支部對學校各項工作的保證監督作用,確保黨的教育方針在學校各項工作中的貫徹落實。三是不斷完善教代會制度,實行校務公開,實施民主監督,學校決策重民主,辦事重民意。每年召開兩次教代會,發揮教工代表的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職能,對校長的工作報告和重大改革方案行使審議權,對學校的重大事項行使表決權,對學校領導幹部的德才表現和財務收支行使監督權,提高校務工作的透明度和教工的主人翁地位。四是每學年開好1-2次學生代表大會,建立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機制,徵集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提案,並且學校做到案案有迴音,事事有落實。五是定期舉行師生座談位,設立投訴制度,廣泛徵求民主治校的群眾意見,了解師生的心聲,調整各項工作。六是設置家長來訪接待日和家校互訪制度,虛心聽取學生家長對辦學治校的建議和意見。七是依法建立家長委員會,藉助家長和社會力量幫助學校抓好行風建設和依法治教。
五、加強建章立制,確保依法治校的實施

建章立制是落實依法治校的具體措施,依照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全校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保證學校各部門、各崗位工作有序高效運作,使學校管理走上了規范化、制度化軌道。這些措施,有效的激勵、督促教師認真執教,嚴格履行崗位職責,推動文明教風的形成。
學校要發展、要改革、要創新,只有走「抓治理,促管理,出成效」
的道路,才能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才能真正實現「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與「教書育人,文明育人、法律育人」的有機統一,才能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做保證。

閱讀全文

與依法治校培訓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教育培訓立項報告方案 瀏覽:136
簡述電子商務的基本概念 瀏覽:223
永恆印記市場營銷策劃 瀏覽:688
2014北京電子商務大會 瀏覽:418
信息工作培訓方案 瀏覽:648
電子商務和市場營銷哪個專業好 瀏覽:592
銀行企業客戶沙龍策劃方案 瀏覽:532
工廠開業慶典策劃方案 瀏覽:539
電子商務產業優惠政策 瀏覽:138
幼兒園新學期家長策劃方案 瀏覽:218
業務交流培訓會方案 瀏覽:586
教師普通話培訓達標實施方案 瀏覽:50
美麗說網路營銷策劃 瀏覽:669
賓士最新促銷活動 瀏覽:418
證券公司電子商務 瀏覽:641
市場營銷的實踐報告 瀏覽:278
網路營銷站點的規劃 瀏覽:451
市場營銷論文關系營銷 瀏覽:508
武功山旅遊市場營銷策劃書 瀏覽:956
招商引資局培訓方案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