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智能汽車越來越火爆了,未來智能汽車的領頭羊會是誰
最近,網路要造屬於自己的電動車的傳言愈演愈烈,網路和傳言中的合作車廠對此皆不予置評。為何"網路造車"傳聞屢屢成為熱點?我們認為這是因為網路有成為一家頂級汽車公司的潛質,其在智能汽車、智能交通和自動駕駛三大賽道上積淀深厚,隱隱有全球領頭羊的苗頭露出,故而讓市場對其造車一事擁有無比的期待,所以,網路每一次與汽車主機廠的互動都引人注目;正因為如此,全球的各大機構和投資者也紛紛看好網路,工銀國際、藍蓮花、Arete 等知名投行紛紛給予網路"買入""跑贏大盤"評級;市場也沒有掩飾對網路的寵愛,自 12 月 8 日網路召開 Apollo 生態大會後,股價就開始狂飆,並創下 2020 年新高,即 201.11 美元 / 股,市值約為 680 億美元。不過,這依然不能體現網路的價值!
網路造車傳聞愈演愈烈,源於和車企的頻繁互動?
風起於青萍之末。12 月中旬,外媒的報道又一次引發了行業內外對"網路造車"的無限猜想——網路正在試圖自己製造自動駕駛電動汽車,並與包括吉利、廣汽、一汽紅旗等車企進行了磋商,探討成立合資公司的可能性。
汽車行業決戰智能化的總攻號角已經悄悄吹響,一切反對或抵觸這一浪潮者都將成為歷史車輪下的看客。Apollo 在汽車智能化領域有著強大的先發優勢,有著得天獨厚的本土化條件,未來,一定是汽車智能化領域的王者。而目前,網路及 Apollo 還是在被低估。
❷ 威馬汽車投資成立軟體科技公司
據企查查APP顯示,11月19日,湖南衡威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5億元,法定代表人為李錦明,經營范圍包括互聯網、物聯網技術開發,電子商務平台的開發建設,汽車充電系統及設備、節能與能源管理系統及設備研發等。企查查股東信息統計分析顯示,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持有該公司15%的股份。
威馬EX6Plus,圖片來源:威馬官網
日前,威馬汽車也公布了2020年10月份的銷量數據,該月共銷售新車3003輛,同比增長46%,環比上漲42.5%,同時也創下了年內銷量新高。值得一提的是,威馬汽車已經連續8個月實現環比正增長。
此外,上海證監局網站還曾於10月披露,威馬汽車正接受上市輔導,並計劃於2021年初在科創板上市。如順利進行,威馬汽車將成為第一家科創板上市的新勢力車企,屆時,科創板將誕生新能源汽車第一股。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❸ 菲瑪特是什麼公司
菲瑪特電子商城(Femart)是斐貝國際集團旗下的核心成員企業。商城是以女性消費者為主要服務對象,致力於幫助百萬女性實現創業夢想的電子商務平台。斐貝旗下電子商城以B2C2C【商家—店主(消費者)—消費者】為創新模式,創造性地打造出全球首個「3G」概念網店平台,該平台以先進的創業模式、「分享成就價值」的經營理念及「生產消費公民」的生活倡導贏得了廣大女性消費者的喜愛,目前已經有超過70萬的注冊會員與店主在菲瑪特商城(Femart)進行消費與經營。
❹ 百度下場造車身未動,心已遠
文/Hanmeimei
12月15日,一個原本平淡無奇的周二,網路的股價卻突然暴漲了13.83%,周三開盤後繼續走強,盤中漲幅一度超過7%。截至12月16日收盤,網路股價已突破200美元,市值達到了649.41億美元。
另一方面,目前網路的開放模式讓它擁有眾多的主機廠合作夥伴,不過這種合作模式不具有排他性,如果想要有更深度的綁定,在底層架構層面進行更具開放性的合作,更好地推進新技術的商業化落地,那麼與車企合資造車也是更適合的方案。
所以,「網路下場造車」並不只是一個猜想,從網路的未來發展方向來看這更像是一種水到渠成的選擇,不過相比自己造車,我認為網路更有可能選擇與車企合資合作的共贏模式,所以對於接下來網路與車企還會碰撞出哪些火花,我充滿了期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❺ 美團打車合作了哪個公司
美團打車合作了威馬汽車。
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與美團打車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探索「新零售+網約車」的新模式,不斷升級高品質的用戶出行體驗。
據介紹,此次合作,威馬汽車將旗下首款量產互聯網智能純電SUV EX5引入到美團打車平台,嘗試將新零售引入網約車消費場景,為用戶提供優質便捷的出行服務體驗。
美團打車則依託自身平台優勢,開放流量、大數據和產品運營能力,為用戶提供連接,助力威馬汽車將較為低頻的新零售體驗環節前置到用戶高頻的日常出行場景中,從而打破買車與用車的界限。
美團打車:
美團打車是美團旗下網約車平台,於2017年2月正式上線,並開始在江蘇南京試點運行。美團的使命是「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
作為中國領先的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平台,公司擁有美團、大眾點評、美團外賣、美團打車、摩拜單車等消費者熟知的App,服務涵蓋餐飲、外賣、打車、共享單車、酒店旅遊、電影、休閑娛樂等200多個品類,業務覆蓋全國2800個縣區市。
打車業務源自美團用戶需求驅動,平台用戶存在出行需求,網約車業務能夠幫助用戶便捷實現「吃喝玩樂行」。
❻ 新能源汽車行業還能發展下去嗎會不會倒閉
整理了一些資料供參考如下:
預測2019年補貼退坡政策落地 新能源汽車價格將上漲
「買新能源車的話,要盡快了。」深圳一家上汽榮威4S店的銷售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如果2019年新的補貼政策落地之後,全系產品或漲價一至兩萬元。而北京一家吉利新能源4S店的銷售也表示,補貼退坡後全系產品可能漲價30%。
早在2018年年底,各地經銷商便以2019年補貼退坡後車型可能漲價為由,鼓勵消費者盡早購車。而直至2019年春節假期結束,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方案仍未落地,但坊間版本層出不窮,並指出2019年補貼退坡幅度將高達50%、地補取消等多項變化。而一旦該政策施行,這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巨大的震盪。業內簡單估算,單車補貼退坡預計最高可達7萬元。
而相比上述4S店的觀望態度,有新能源車企已經坐不住了,推出漲價和保價方案。春節前,小鵬汽車官方宣布,其首款量產車型小鵬G3自2月1日起綜合補貼後統一售價由13.58萬-16.58萬元調整至15.58萬-19.98萬元,相比12月份新車上市的售價增加幅度為2.00萬-3.40萬元,漲幅接近15%。更早些時候的1月24日,新特汽車DEV1兩款車型也分別漲價5000元、6000元。
與小鵬汽車和新特汽車的漲價不同,蔚來汽車和威馬汽車則選擇推出稍微含蓄的「保價政策」來應對補貼退坡。例如,蔚來公布的保價政策提出,用戶在2月份購買蔚來ES8,並在國家補貼政策發布前提車並上正式牌照,可按2018年標准享受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2月份支付大定,國家政策發布後4月30日前上正式牌照,國家補貼按2018年標准享受,地方補貼則按2019年政策執行。
北京一家比亞迪4S店的銷售也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補貼退坡政策落地後,新能源產品價格將會上調,而在3月份之前完成上牌的購車用戶則能享受2018年的補貼優惠。位於北京的一家奇瑞4S店的銷售告訴記者,目前下一批次的車可能因為補貼政策而漲價。相比推出保價政策穩固市場,有些品牌則選擇了暫停銷售等待政策落地再行定價。位於北京的另一家奇瑞4S店的銷售告訴記者,店面從2019年1月1日開始便暫停銷售,直至新的補貼政策落地。「有一些品牌沒有漲價,但是由於補貼少了,消費者需要掏出更多的錢;而另一些品牌車型的到手價格會有小幅上調。但在2019年底,實際價格將重新回到下降通道。」有分析人士指出。
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統計情況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止至2018年12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2.5萬輛,同比增長38.2%,環比增長32.9%,單月銷量創歷史新高。累計方面,2018年1-12月份累計銷量為125.6萬輛,同比累計增長61.7%,全年勝利收官。1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16.6萬輛,同比增長69%,環比增長19%,佔比74%;新能源商用車銷量為5.9萬輛,同比下降8.8%,環比增長97.8%,佔比26%。純電動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9.2萬輛,同比增長33.8%,環比增長39.1%,佔比85%;插電混動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2萬輛,同比增長73%,環比增長3.2%,佔比15%。整體銷量增長符合預期。
2018年12月,狹義乘用車(轎車+SUV+MPV)零售銷量達221.7萬輛,同比下降19.2%,環比增長9.8%;2018年全年累計銷量達2235萬輛,同比下降5.8%。2018年全年狹義乘用車產量2309萬輛,同比增速下降5%。
2012-2018年中國乘用車銷量統計情況
2012-2018年中國乘用車銷量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補貼退坡後影響到底多大?
對於2019年補貼退坡政策落地後產品是否漲價,蔚來、威馬汽車都保持著謹慎觀望態度。如果保價政策到期而不採取其他措施,那麼對於消費者而言,價格則順其自然上漲。與此同時,比亞迪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補貼退坡後車企成本增加,2019年大多數電動車都會有升級換代,包括續航里程、電池能量密度都會升級,而升級後的產品價格也會適當向上調整。
舉例來說,廣汽新能源GE35302018年享受的補貼為9.9萬元,但2019年的補貼將直降至2.9萬元,補貼退坡幅度高達7萬元。不過,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於清教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電動車漲價並不會成為一種趨勢。「漲價不會成為一種趨勢,只是一種表面現象,事實上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整個還會下調。」他表示。
其認為,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機、電控等上游企業在前幾年整車廠的傳壓之下成本已經實現穩中有降,隨著2019年特斯拉等外資品牌電動車產品的加入,如果自主車企不自掏腰包補齊差價,那麼產品競爭力也將極大減弱。「整車如果因為沒有補貼就漲價是不現實的,第一消費者不會買單,第二並沒有更高性價比的車讓消費者買單。」於清教說。「變相漲價說明新能源整車在控製成本方面做得還不是很好。」於清教認為,漲價對限購城市而言影響不大,主要影響更關注性價比的二、三線及以下市場。「補貼進一步退坡至少讓那些以補貼為生,或者說目的不是研發和開發有價值新能源產品的企業退出市場,清理了市場環境。」上述比亞迪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
進入後補貼時代,對於新能源汽車企業而言,要做的不單單是整合現有技術開發一款受市場歡迎的產品這么簡單,更要實現全產業鏈的布局和各個細分市場產品的全覆蓋,強化企業綜合競爭力。「新能源汽車目前產品處在快速迭代的時期,整個供應鏈任何一個環節技術沒有快速跟進的話,對沒有掌握核心零部件技術的企業來說,很容易掉隊。」上述比亞迪相關負責人說。
電池成為成本核心 價格下降將成為未來主要趨勢
依託新能源補貼政策的扶持,過去幾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實現了高速增長。中汽協數據顯示,即便是在乘用車銷量28年來首次負增長的2018年,新能源汽車也實現了61.7%的同比大幅逆勢增長。盡管對補貼的梯度式退坡,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已經做出了一定的適應,但在資金緊缺以及市場導向還未完全形成的大環境下,2019年補貼的進一步退坡對車企而言仍帶來成本壓力。
新能源汽車的價格下降被認為是未來的主要趨勢,其關鍵在於電池等核心部件的成本下降。2018年年底,威爾森發布的《2018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白皮書》指出,2020年電池成本相比2018年可以再降20%左右。縱向來看,動力電池系統成本從2015年的3元/瓦時,降低至2018年的1.2元/瓦時。若同比計算,電池容量60千瓦時的整車電池成本估計下降了2-3萬元。
與此同時,非電池關鍵部件的其他部件成本,也在下降通道當中。在科技進步和規模效應的雙重帶動下,電機、電控、智能系統等主要部件成本也在下降。不過,威爾森同時表示,這依然難以覆蓋補貼全部退出帶來的影響,建議未來雙積分政策獎懲力度進一步加強,如設置更高的積分比例要求、更嚴格的技術參數指標以及提高經濟懲罰的金額等。目前中國推行的雙積分制度還不能有效地化解補貼退坡之後的影響。
在2018年的一次論壇上,江淮新能源乘用車營銷商務中心總監王輝用清晰的數據,展示了雙積分交易初期微薄的「填坑」能力——一輛能獲得6萬元—8萬元補貼的電動車,積分只能賣出5000元—6000元,僅為補貼的1/10。而與此前6萬到8萬的單車補貼相比,雙積分的收入就是「毛毛雨」,可以想像,2020年補貼取消之後,企業日子的艱難程度。
這對於試圖將賣積分作為收入來源的新造車企業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而對於處於創業初期的新造車企業而言,由於補貼下滑,未來企業的資金壓力會進一步加劇。新造車企業產品尚未形成大規模銷售,資金正向迴流有限。除此之外,隨著各家產品陸續批量交付,2019年新造車企業將全面開啟銷售端的比拼,屆時整車售價大概率將會走低。
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