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有關於五四青年節活動的策劃方案急急急!!!!!!!!!
紀念「五四」青年節**公司
主題活動方案
為慶祝「五四」運動92周年並恰逢建黨90周年,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結合當前經濟形勢和企業生產實際,引導青年認清形勢,自覺立足崗位奉獻,自覺維護企業穩定。進一步解放公司青年員工的思想、深度了解公司企業文化,從而全面提升個人素質。同時使廣大青年員工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的理念,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充分展示**公司團員青年員工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並增強員工的凝聚力,讓廣大團員青年度過一個有意義的「五四」青年節。汽貿公司團支部計劃開展「崗位作貢獻、**展風采」「五四」青年節主題團活動。
活動主題:
本次主題活動以紀念「五四運動91周年」和「五四」青年節為契機,以促進**公司企業文化建設和團組織自身建設為主旨,力求通過主題活動,增強汽貿公司團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豐富團員青年的業余文化生活,引導廣大青年員工以堅定的發展信念、優良的職業素養、精湛的崗位技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勇敢的擔負起公司快速穩定發展的重任,為推進**公司全面完成 「十二五」開頭之年的發展規劃各項目標而努力工作。
擬定活動內容:
1、 組織**公司團員青年進行拓展訓練,增強團隊意識及集體主義思想。
2、 召開以「崗位作貢獻、**展風采」為主題的座談會,由團支部書記為廣大青年團員介紹在過去的一年中**公司的成績及團支部的發展情況和**公司團員代表發言。
活動時間:
活動地點:
人員范圍:**公司團員及入團積極份子。
附:座談會議程
************團支部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五日
「五四」青年節公司
會議議程
介紹到會公司領導及各支部書記
第一項:全體起立,奏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歌(《光榮啊!中國共青團》)
第二項:新團員**宣讀入團志願書並向團旗宣誓,重溫入團誓詞,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榮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增強政治意識、組織意識和先鋒模範意識,時刻不忘自己是共青團員,時刻牢記共青團員在企業發展建設中肩負的歷史責任。
誓 詞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遵守團的章程,執行團的決議
履行團員義務,嚴守團的紀律
勤奮學習,積極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後,
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
第三項:團支部書記為廣大青年團員介紹在過去的一年中**公司的成績及團支部的發展情況。(十五分鍾)
第五項:團員代表講述來到**公司後的經歷。
團員代表講話:**、**、**(每人十分鍾)
第六項:請支部書記及老同志代表為青年同志提出期望
請**師傅作為代表對青年人寄語。(十五分鍾)
第七項:請公司領導講話;
第八項:奏企業歌,會議結束。
參加活動青年團員名單:
共計:**人
*********團支部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四日
⑵ 五四運動爆發的背景是什麼
五四運動爆發的背景是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借口對德宣戰,攻佔青島和膠濟鐵路全線,控制了山東省,奪取德國在山東強占的各種權益。1918年大戰結束,德國戰敗。
1919年1月18日,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聯合組成中國代表團,以戰勝國身份參加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訂立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
巴黎和會在帝國主義列強操縱下,不但拒絕中國的要求,而且在對德和約上,明文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備在「合約」上簽字,從而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
(2)五四青年節促銷活動背景擴展閱讀:
一、事件起因: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所謂的「和平會議」,中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之一,參加了會議。
中國代表在和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撤退外國在中國的軍隊和取消「二十一條」等正義要求,但巴黎和會不顧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拒絕了中國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
在這種情況下,和會代表提交了關於山東問題的說帖,要求歸還中國在山東的德租界和膠濟鐵路主權,以及要求廢除《二十一條》等不合法條約。
但結果,北洋政府屈服於帝國主義的壓力,居然准備在《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上簽字。最終,英、美、法、日、意等國不顧中國民眾呼聲,在1919年6月28日還是簽訂了《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仍然將德國在山東的權利轉送日本。
在巴黎和會中,中國政府的外交失敗,直接引發了中國民眾的強烈不滿,從而引發了五四運動,在這樣強大的壓力下,中國代表最終沒有出席巴黎和會的簽字儀式。
二、主要影響:
五四運動從形式上是中國學生的愛國運動,但從整個社會背景社會發展來說,它的影響遠遠不止於此,除了波及中國思想文化,政治發展方向,社會經濟潮流,教育,亦對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對現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亦有著不可低估之影響。
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性質),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始;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傳播了馬克思主義。
⑶ 求有關於五四青年節活動策劃方案
1、廣泛發動,形成聲勢。各基層團組織要在本系統、本單位做好充分的動員發動工回作,使「答五四」活動既突出重點,又全面活躍。要充分發揮共青團的組織優勢,按照黨建帶團建的工作思路,爭取黨政領導對共青團工作的重視和支持,進一步優化共青團工作的環境,確保盡可能多的團員青年參與到「五四」活動中來,增強共青團在團員青年中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2、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各基層團組織要按照「主題鮮明,面向團員,立足基層,務求實效」的要求,圍繞本單位中心工作,把本單位「五四」活動策劃好、組織好、落實好。要爭取新聞單位的大力支持,利用電視、報紙、網站等新聞媒體加強宣傳,形成全縣上下慶祝「五四」活動的良好氛圍,向全社會展示龍里青年積極向上的良好形象。
3、加強督導,確保實效。團縣委將「五四」活動納入全年團的工作考核。各基層團組織要按照工作要求,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五四」活動方案,確保活動開展有實效。
推薦禮品(乾唐軒活瓷)
⑷ 關於「五四青年節」的來源和資料都有什麼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五四青年節的來歷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學生為了抗議帝國主義國家在巴黎和會上支持日本對我國的侵略行動,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最後發展成為全國人民參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表現了中國人民保衛民族獨立與爭取民主自由的堅強意志,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49年政務院正式宣布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五四青年節的由來背景 1918年11月11日,延續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英、美、法等國的勝利和德、奧等國的失敗而告結束。1919年1月,獲勝的協約國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和平會議。中華民國作為戰勝國參加會議。中華民國代表在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華特權,取消二十一條等正當要求,均遭拒絕。會議竟決定日本接管德國在華的各種特權。對這喪權辱國的條約,中華民國代表居然准備簽字承認。消息傳來,舉國震怒,群情激憤。以學生為先導的五四愛國運動就如火山爆發一般地開始了。 5月4日下午,北京3000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遊行,他們高呼:「還我青島、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呼籲各界人士行動起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保衛中國的領土和主權。這一運動得到的工人和各階層人士的聲援和支持,上海、南京等地的工人紛紛舉行罷工或示威。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人的職務,並指令巴黎參加會議的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五四運動過程 1919年4月24日,梁啟超從巴黎致電國民外交協會:"對德國事,聞將以青島直接交日本,因日使力爭結果,英法為所動。吾若認此,不啻加繩自縛,請警告政府及國民,嚴責各全權(代表),萬勿署名,以示決心。" 4月29-30日,參加巴黎和會的英美法3國代表召開會議,日本代表應邀出席,議定了凡爾賽和約關於山東問題的條款(第156、157、158條),將德國在山東所攫取的權益讓與日本。 5月1日,中國談判代表、外交總長陸征祥將此事電告北京政府,並稱如不簽約,則對撤廢領事裁判權、取消庚子賠款、關稅自主及賠償損失等等有所不利。北京政府外交委員會(總統府智囊機構)召開緊急會議,決定不簽約。上海《大陸報》"北京通訊"透露:"政府接巴黎中國代表團來電,謂關於索還膠州租借之對日外交戰爭,業已失敗。" 5月2日,北京政府以密電通知在巴黎的中國代表可以簽約。外交委員會事務長林長民在《晨報》、《國民公報》撰文呼籲:"山東亡矣,國將不國矣,願合四萬萬眾誓死圖之。"北大校長蔡元培將外交失敗消息通報學生。 5月3日,北京各界緊急磋商對策。當晚北大學生在北河沿北大法科禮堂召開學生大會,並約請北京13所中等以上學校代表參加,大會決定於4日(星期天)舉行示威遊行,地點:天安門。 5月4日上午10時,各校學生代表在法政專門學校召開碰頭會,商定了遊行路線。一些准備以暴力行動懲辦國賊的學生寫下遺書。下午1時,北京學生3000餘人從四面八方匯集天安門,現場懸掛北大學生"還我青島"血書。在短暫的集會演說之後,隊伍向使館區進發。行至東交民巷西口,受到巡捕阻攔,學生遂推舉代表請求會見4國公使。僅美國使館人員接受了學生的陳詞書,英法意使館均以公使不在為由拒絕接受。3000餘名學生在烈日下整整曬了兩個小時,見使館區不能通過,更加義憤滿腔,隊伍轉向趙家樓曹汝霖住宅。學生們邊行進,邊宣傳,"許多人民看見掉淚,許多西洋人看見脫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淚"。(《每周評論》1919年5月11日)下午4時許,學生涌至曹宅前。北京高師數理部學生匡互生率先跳入宅內並打開宅門,學生大隊湧入,痛打了正在曹宅的駐日公使章宗祥。學生遍尋曹汝霖不著,激憤之下,於4時30分左右怒燒其宅。之後軍警趕到,搜捕學生,被捕者共32人。 5月5日,北京各大專學校總罷課。遠在郊外、未參加4日行動的清華學生宣布"從今日起與各校一致行動"。 5月7日,經蔡元培為首的校長團斡旋,被捕學生返校,學生復課。 5月9日,為愛護北大,蔡元培懷著復雜的心情秘密出走。 5月19日,北京25000名學生再次總罷課,之後開展演講、抵制日貨、發行愛國日刊等活動,並組織"護魯義勇隊"。 6月3日,北京學生因政府為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辯護,舉行大規模街頭演講,當日170多名學生被捕。次日,北京學生出動比3日多一倍的人數上街演講,當日700多名學生被捕。被捕學生太多,學校亦征作監獄。 6月5日,全國各大城市罷課、罷工、罷市,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800餘名被監禁的學生獲釋。 6月10日,北京政府撤銷曹、章、陸職務。 6月23日,徐世昌會見山東各界代表,表示政府已電令陸征祥從緩簽字。 6月28日,中國全權代表陸征祥拒絕在凡爾賽對德和約上簽字。實際上,中國代表由於住所被中國留法學生和工人包圍,已無法外出赴會。 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她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造就了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幹部上的准備。五四運動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這場愛國運動推動了中國歷史進程,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了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以來中國青年光榮的革命傳統,1939年,陝甘寧邊區的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規定5月4日為青年節。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宣布這一規定。五四運動所倡導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精神仍然被當代年輕人所推崇。 五四青年節的確定 為了使青年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1939年,陝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規定5月4日為中青年節。1949年12月23日,中國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規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2008年4月,經國務院法制辦同意,「青年節」放假適用人群為14至28周歲的青年,3億多青年將於每年5月4日放假半天。 按照國務院公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規定,「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但這一規定沒有明確放假適用人群的年齡上限。 此次進一步明確年齡上限後,將有3億多年齡在14至28周歲之間的青年可以依法在青年節這天享受到半天的假期,感受到社會對青年的關愛。 《辦法》指出,各部門和各用人單位應自覺遵守《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規定,切實保障青年的休假權利。 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我們應該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了國家的繁榮和富強,前仆後繼,英勇奮斗,積極進取,勤奮工作。 什麼是五四精神呢?有的認為是愛國主義,有的認為是民主與科學,有的認為是解放思想、不斷創新,有的認為是理性精神、個性解放,有的認為是勇於探索、追求真理,有的認為是破舊立新的革命或變革,有的認為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等等。這些說法都是有道理的,事實上也是聯系在一起的。 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泉源,民主與科學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於探索、敢於創新、解放思想、實行變革是民主與科學提出和實現的途徑,理性精神、個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與科學的內容。而所有這些,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振興中華民族。因此,紀念五四運動,發揚五四精神,應該把這些方面結合起來,為振興中華民族而努力奮斗。 總之,五四精神代表著誠實的,進步的,積極的,自由的,平等的,創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愛互助的,勞動而愉快的,全社會幸福的統一體。 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升華了的愛國精神。 有關放假的規定 2008年4月,經國務院法制辦同意,「青年節」放假適用人群為14至28周歲的青年,3億多青年將於每年5月4日放假半天。 按照國務院公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規定,「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但這一規定沒有明確放假適用人群的年齡上限。 此次進一步明確年齡上限後,將有3億多年齡在14至28周歲之間的青年可以依法在青年節這天享受到半天的假期,感受到社會對青年的關愛。 《辦法》指出,各部門和各用人單位應自覺遵守《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規定,切實保障青年的休假權利。 青年的劃分標准 (一)我國青年年齡劃分 1.共青團 共青團章程第一條對團員的年齡作出了明確規定:年齡在14周歲以上,28周歲以下的中國青年,承認團的章程,願意參加團組織並在其中積極工作、執行團的決議和按期交納團費的,可以申請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團員年滿28周歲,沒有擔任團內職務的,應該辦理離團手續。這意味著,此次享受假期青年的年齡限制和團員恰好一致。 2.國家統計局 統計部門對青少年的劃分是0歲至14歲。 對老年人的劃分標准有兩個,分別是60歲以上,65歲以上,但是對青年年齡段沒有劃分。 3.傑出青年 以國內非常權威的十大傑出青年評選來看,參評年齡段一般是18歲至40歲。比如,2008年評出的第十八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中,有兩位是1968年出生的,今年正好40歲。 從各省市來看,對「十大傑出青年」的年齡上限更是各不相同,陝西省是39歲,江蘇省是45歲,武漢市是45歲,深圳市是40歲。 (二)國際上的「青年」標准 1.聯合國 曾在一份文件中把14歲至25歲的人稱為 「青年人口」 2.世界衛生組織 44歲以下的人被列為青年;45~59歲的人被列為中年;60~74歲的人為較老年(漸近老年);75~89歲的人為老年;90歲以上為長壽者。
⑸ 關於五四青年節的活動有哪些
1、舉行以「老少同聚話青春」為主題的青年節座談會。這次座談會意氣將由居住在本社區的退休黨員、社區老知識分子、革命前輩和淮化中、小學生共同參與,會上不同年齡層次、不同生活經歷、不同文化水平的人群各自講述了自己生活年代青年節的過法以及如何使青年節過的有意義,同時,還探討了青年成長和發展問題。
2、組織學生開展義務勞動等志願活動。免費清掃公共場所衛生,傳授健康知識,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五四精神的新內涵。也可以組織大家到烈士陵園,緬懷烈士事跡,開展紀念活動。
3、帶領志願者開展「迎世博、做文明市民」活動,通過設立宣傳站,印發傳單,向廣大群眾宣傳世博知識,宣傳一些文明禮儀,樹立文明風尚。同時,向全社區各學校發起「迎世博,從我做起,爭當文明小市民」的倡議,引導學生不進網吧,講究禮儀,倡導文明新風。
4、舉行紀念五·四運動表彰晚會表彰獎勵優秀的青年。並通過歌曲、舞蹈、歌伴舞、小品、情景劇等形式,進一步凝聚了力量,激發廣大青年學生開拓創新、奮力作為的信心與激情。
5、觀看一部反映優秀共產黨員典型事跡的電教片。在解放戰爭時其及和平建設時期,我黨無數優秀共產黨員為了民族解放和國家富強在平凡的崗位上無私奉獻。各支部組織團員青年觀看一部反映優秀共產黨員崇高品格的電影,教育團員青年,引導廣大團員青年為山推機械的發展貢獻力量。
⑹ 五四青年節,想知道更多的歷史背景,請告訴一下,謝謝!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的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借口對德宣戰,攻佔青島和膠濟鐵路全線,控制了山東省,奪去德國在山東強占的各種權益。1918年大戰結束,德國戰敗。1919年1月18日,戰勝國在巴黎召開 「和平會議」。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聯合組成中國代表團,以戰勝國身分參加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訂立的 「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巴黎和會在帝國主義列強操縱下,不但拒絕中國的要求,而且在對德和約上,明文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備在 「和約」上簽字,從而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學、高等師范學校等十三所學校的三千多名學生,沖破軍警的阻撓到天安門前集會演講,後舉行遊行示威,提出 「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取消二十一條」、 「拒絕和約簽字」等口號,同時要求懲辦親日派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遊行隊伍向東交民巷進發,遭到使館巡捕的阻攔,轉而來到趙家樓胡同曹汝霖的住宅。學生沖入曹宅,曹汝霖急忙躲藏起來,正在該處的章宗祥受到學生痛打,曹宅也被焚燒,軍警當場逮捕了三十多名學生。北京學生實行罷課,通電全國表示抗議。
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的影響迅速擴大。天津、上海、長沙、廣州等城市和全國各地紛紛舉行遊行示威。在國外的中國留學生和華僑也展開了愛國活動。當時在上海的孫中山表示深切的同情和支持。北京政府被迫於5月7日釋放被捕學生,但又下達鎮壓學生運動的命令。6月3日北京各校學生分組出發到街頭演講;6月4日出動更多的學生進行宣傳活動,兩天內竟有近千學生遭到逮捕,從而激起了全國人民更大的憤怒。上海人民首先起來,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大力聲援北京學生。特別是上海工人從6月5日起發動了有六七萬人參加的政治大罷工;南京、天津、杭州、濟南、武漢、九江、蕪湖等地工人,也都先後舉行罷工和示威遊行。北京政府為之震驚,不得不於6月6日釋放全部被捕學生。10日宣布 「批准」曹、章、陸三人 「辭職」。28日,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五四愛國運動勝利地告一段落。
五四運動也是新文化運動的繼續和發展。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次年改稱《新青年》,舉起 「民主」和 「科學」兩面旗幟,猛烈抨擊封建主義舊文化,提倡新文化。隨後,還提倡白話文代替文言文,並在 「文學革命」的口號下,提倡新文學。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國的先進分子開始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1918年11月李大釗發表的《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代表了中國先進分子的新覺醒。新文化運動不僅為五四愛國運動作了思想准備,同時隨著這次運動而更加深入發展,使社會主義思潮逐漸代替資產階級思潮而成為運動的主流,並在思想上和幹部准備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准備。
五四愛國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由此開始深入工人群眾,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從組織上和思想上作了准備。
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五月四日為中國青年節。
⑺ 關於五四青年節的詳細資料
五四青年節源於中國1919年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39年,陝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規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以青年學生為主的一場學生運動,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五四精神代表著誠實的,進步的,積極的,自由的,平等的,創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愛互助的,勞動而愉快的,全社會幸福的統一體現。
1939年,在紀念五四運動20周年的時候,陝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決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又稱「五四青年節」)。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正式宣布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但並非全民假日,僅14至28周歲的青年可放假半天。
⑻ 五四青年節的歷史背景
五四青年節是為紀念發生在1919年的五四愛國運動,其歷史背景如下:
1、自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長期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停滯狀態。外受西方列強的侵略和欺侮,內受腐朽沒落的封建專制統治的壓迫和剝削。
西方列強的野蠻入侵和中國封建統治者的腐敗無能,使中華民族處於瀕於亡國滅種的水深火熱之中。從1840年西方列強憑借堅船利炮強行打開中國國門之日起,在短短的六七十年間,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接踵而至。
2、五四運動的發生,還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根源。自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後,中國的有識之士和先進階級也開始了睜眼看世界的歷程。
他們想搞清楚中國何以落伍、西方國家又何以強大的真正原因,並探尋拯救中國的道路。從農民運動到改良變法、再到辛亥革命,中國的先進人物在探求社會變革的同時,也在求索救國救民的真理。
3、1918年11月11日,延續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英、美、法等國的勝利和德、奧等國的失敗而宣告結束。1919年1月,獲勝的協約國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和平會議。
中華民國作為戰勝國參加會議。中華民國代表在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華特權,取消二十一條等正當要求,均遭拒絕。會議竟決定日本接管德國在華的各種特權。對這喪權辱國的條約,中華民國代表居然准備簽字承認。消息傳來,舉國震怒,群情激憤。
⑼ 54青年節,是在什麼背景下創立的
1918年11月11日,延續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英、美、法等國的勝利和德、奧等國的失敗而告結束。1919年1月,獲勝的協約國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和平會議。中國作為戰勝國參加會議。中國代表在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華特權,取消「二十一條」等正當要求,均遭拒絕。會議竟決定日本接管德國在華的各種特權。對這喪權辱國的條約,中國代表居然准備簽字承認。消息傳來,舉國震怒,群情激憤。以學生為先導的五四愛國運動就如火山爆發一般地開始了。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3000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遊行,他們高呼「還我青島」、「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呼籲各界人士行動起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保衛中國的領土和主權。這一運動得到的工人和各階層人士的聲援和支持,上海、南京等地的工紛紛舉行罷工或示威。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人的職務,並指令巴黎參加會議的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她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造就了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幹部上的准備。
為了使青年繼承的發揚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1939年,陝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規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1949年12月23日,中國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規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五月四日是中國的青年節。它來源於中國一九一九年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巴黎和會」無理拒絕了中國作為戰勝國要求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正當主張,戰敗國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不法權益又被列強竊授於日本,激起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1919年5月4日,北京三千多學生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舉行遊行示威,並迅速發展成為全國規模的反帝愛國運動和以民主科學反對封建文化傳統的新文化運動。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運動,它的勝利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為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
」的愛國、民主、科學精神,1949年12月,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宣布五月四日為中國青年節。青年節期間,中國各地都要舉行豐富多
採的紀念活動,青年們還要集中進行各種社會志願和社會實踐活動,還有許多地方在青年節期間舉行成人儀式。
⑽ 五四青年節活動方案
「八榮八恥」朗誦演唱會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結合「五一」國際勞動節和「內五四」青年節舉辦的容此項活動,旨在弘揚民族精神,培養和展示大家的人文素質,進一步增強同志們明確當前社會思想領域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促進良好教育作風的形成,體現教育工作者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二、活動主題:
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使大家明確 「八榮八恥」榮辱觀的深刻內涵,自覺運用榮辱標准檢省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自覺養成優良品德。
三、獎項設置:
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優秀獎若干。獲獎單位將發相關榮譽證書及獎品,獲獎名單將及時張榜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