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商促銷 > 農資流通中電子商務與連鎖經營整合模式探討

農資流通中電子商務與連鎖經營整合模式探討

發布時間:2022-04-08 02:51:05

A. 為什麼新聞提到電子商務和連鎖經營

現在上網的人越來越多了,中國網民達到了6個億,互聯網電子商務已經成為當今一種新的發展趨勢。所以新聞中提到,鼓勵大家做電子商務。

B. 求 我國農產品國際物流現狀及對策研究相關 論文 大綱

我國農產品物流現狀及對策研究
Relate to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Proct Logistics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摘要:文章通過對農產品物流內涵、意義、特點及現
狀的分析,指出了目前農產品物流存在的物流設施和物流技
術落後、管理水平低下、重復建設現象嚴重、缺乏具有專業
技術知識的人才、農產品物流的信息化水平明顯不適應等問
題。並借鑒發達國家農產品物流的發展經驗,提出改善基礎
條件、優化整合資源、培育和發展農產品物流組織、加大政
府的支持力度、加強教育與培訓等對策,為加快我國農產品
物流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和決策參考。1農產品物流的概念和意義
1.1農產品物流概念。1.2農產品物流的意義2我國農產品物流的特點和現狀
2.1我國農產品物流的特點2.2我國農產品發展的現狀3農產品物流面臨的問題
3.1物流設施和物流技術落後導致物流過程損耗嚴重。3.2管理水平低下以及重復建設現象嚴重。3.3缺乏具有專業技術知識的人才3.4農產品物流的信息化水平明顯不適應4發達國家農產品物流經驗的借鑒
5發展我國農產品物流的對策6結論
由於農產品物流的特點和農產品物流研究的復雜性,農
產品物流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都比較貧乏。本文鑒於我國農產
品物流的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農產品物流載體建設、
優化整合資源、培育和發展農產品物流組織、加大政府的支
持力度、加強教育與培訓等對策,為加快我國農產品物流發
展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和決策參考。
參考文獻:
[1]李大勝,羅必良.關於農產品流通的若干理論問題[J].南
方農村,2002(1):30-32.
[2]陳阿興,岳中剛.試論農產品流通與農民組織化問題[J].
農業經濟問題,2003(2):11-13.
[3]謝培秀.試論發展中國的農產品物流業[J].中國流通經
濟,2003(11):26-29.
[4]丁華.供應鏈管理理論及其在農產品物流企業中的應用
[J].中國流通經濟,2004(1):17-21.
[5]陳珊珊.農業物流現狀SWOT分析及發展戰略[J].農村經
濟與科技,2006(7):29-30.參考文獻:
[1]張倩.淺議農產品物流[J].農村經濟.2003,2(19):
48-50.
[2]宋留栓,朱福良.SCM在農產品物流開展中的應用[J].
工業工程,2005,(9):29-33.
[3]吳清一.物流管理[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3.
[4]韓美貴,張兆同.改善和發展我國農產品物流的思考[J].
農村經濟,2005,(2):21-23.
[5]賈會棉,路劍.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中的問題及建議
[J].中國經貿導刊,2006(,2):40.
[6]梁小民.西方經濟學教程(修訂版)[M].北京:中國統計
出版社,1996.
國際農產品物流發展特徵及經驗借鑒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現代物流在
推動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愈加明顯,很多
國家開始關注物流業帶來的巨大經濟
效益以及在成本上的節約。我國正在加
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為保障農產品
貨暢其流和物盡其值,應充分借鑒國外
先進的農產品物流發展經驗,推進國內
農產品物流業的發展和創新。
一、國際農產品物流發展類
型及其特徵
(一)北美類型
以美國、加拿大為代表,其農產品
物流集中體現其農產品生產和貿易的
數量之巨大。美國農業生產的長期穩定
性、品種多樣性以及農產品貿易活躍
度,使其擁有龐大、協調、通暢、復合、高
效的農產品物流體系。
1、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發達、信
息化程度高。美國交通運輸設施十分完
備,農產品裝卸輸送設備主要有各式輸
送機、可移式膠帶輸送機及低運載量斗
式提升機。美國有發達的信息流基礎,
成立於1848年的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就
是農產品各市場主體了解市場行情、獲
取價格變化信息的直接窗口。眾多農業
網站、信息咨詢公司也為農民了解信息
提供了方便途徑。
2、農產品物流專業化、社會化。美
國農產品物流業擁有一批專業的從業
人員。就物流通道而言,有完善的社會
化服務體系,農產品大多由農場主經產
地市場或中央市場的批發商銷售給工
廠,零售商銷售量次之,直接銷售的很
少。連接農產品供需的物流主體有農場
主參加的銷售合作社、政府的農產品信
貸公司、農商聯合體、批發商、零售商、
代理商、加工商、儲運商和期貨投機商
等。全美合作社有6000個左右,實行民
3、農產品物流組織化程度、供應
鏈管理水平、物流標准化層次均比較
高。美國農產品物流組織建設主要包括
產銷一體化組織和農業協會。產銷一體
化組織是把農產品生產同其生產資料
的製造與供應(產前部門),以及農產
品的儲運、加工和銷售(產後部門)等
有關環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經濟聯
合體。美國有許多專業性的農業協會,
這些協會是自發性組織,相互獨立,資
金自籌。這兩類組織構成了美國農產品
物流的主體,對農產品物流高效運行起
到關鍵作用。美國絕大部分包裝食品和
大宗物品(袋裝橘子、蘋果)使用條形
碼(barcode),這些條形碼的設計使
企業及時了解食品供應鏈的物流狀況,
藉此來對供應鏈上游物流的流入進行
有效管理。
4、政府宏觀調控,依託市場運行。
美國政府幹預農產品物流,主要以法律
和財政經濟政策方式從宏觀上創造供
求均衡和價格穩定條件。美國政府重視
對農業、公共農業研究開發和農村教育
項目的投資,1998年推行了旨在提高
農民素質的「新農民計劃」。美國建立了
完善的農場主批發市場和終點批發市
場,批發業務實現了規模化。農村中的
銷售合作社以及大量從事農產品貿易
的人員,活躍了農產品物流活動。農產
品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同步運行,以實
現物盡其值。
(二)西歐類型
歐洲農產品物流業發展以荷蘭、法
國和德國為主要代表。
1、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發達。由
於農產品保鮮期短,便利快捷的運輸、
合理的流通網點分布對於降低農產品
損耗、提高農產品流通交易效率至關重
要。荷蘭的蔬菜、水果的損耗率僅為
5%,而中國卻高達20%以上。在促進農
產品流通過程中,歐洲各國十分注重發
揮公共設施服務功能的作用,不斷完善
基礎設施的改造,優化網點布局。歐盟
每年也從財政中撥款,對改善農產品運
輸、儲存、加工和銷售的項目進行補貼,
包括修建碼頭、倉庫(包括冷庫)和市
場等基礎設施,此項補貼占歐盟農業基
金的25%,在某些基礎設施較差的區域
甚至可達30%~50%。目前,除發達便利
的海運、鐵路、公路運輸外,歐盟各國大
規模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布局也非常合
理。如荷蘭擁有包括歐洲第三大航空港
斯希波爾機場在內的6個航空港和鹿
特丹港,其中鹿特丹港靠近重要的蔬菜
和水果的種植地區,港區四周高速公路
和水路運輸網路非常發達,而且靠近歐
盟國家水果進出口中心所在地巴倫德
雷赫,可迅速便捷地將荷蘭58%以上的
蔬菜與切花等鮮活植物運往巴黎、倫
敦、香港等世界各大城市。通過充分利
用其交通設施便利的優勢,荷蘭的花卉
產業目前已佔領了全球60%的花卉市
場。
2、農產品物流鏈縮短,實現物流
增值。通過收集分類、鮮儲、拍賣、包裝
等程序,將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花卉集
散到世界各國,花卉品種達幾千種,幾
乎全部是標准化生產。成交的花卉迅速
由集裝箱運往機場或港口,分銷世界各
地,有的當天就可運到銷地市場。
3、發展電子物流,冷凍行業發達。
荷蘭花卉和園藝中心擁有最先進的拍
賣系統、新式電子交換式信息和訂貨系
統,通過電子化農業產品物流園區和配
送中心向全球許多國家的廣大客戶和
消費者提供服務。配送保鮮、冷凍和易
腐貨物的公司在儲存和運輸的過程均
具備先進的冷凍技術設備。(三)東亞類型
亞洲農產品物流業的先進代表是
韓國、日本和中國台灣省,這些國家和
地區幾乎都是「以小搏大」的農產品物
流發展模式。
1、政府主導,推動物流基礎設施
建設。韓國和日本是這種模式的主要代
表,均以批發市場為主渠道,以拍賣為
手段。日本近年來在大中城市、港口、主
要公路樞紐都對物流設施用地進行了
合理規劃,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包括高
速公路網、新干線鐵路運輸網、沿海港
灣設施、航空樞紐港、流通聚集地在內
的各種基礎設施建設。
2、注重農產品物流硬體設施和信
息系統建設。批發市場早已改變僅有廣
場、倉庫和停車場的局面,配備有完善
的保管設施、冷風冷藏設施、配送設施、
加工設施等。日本的食品配送中心大都
建有低溫和常溫倉庫、包裝加工設施
等,開展加工、小包裝分解、分等分級、
電子商務配送等業務。頻繁而小批量的
配送是日本物流業的主要特色。目前日
本的大規模零售店都已安裝了自動定
貨系統,與交易對方聯機,並有VAN(附
加值通訊網)將食品業和批發業聯結
起來,提高了流通效率。同時日本的批
發市場也已裝備完善的信息設施,實現
全國乃至世界主要批發市場的聯網。韓
國市場管理部門依託市場這一載體,建
立起全方位的信息網路,在保障農產品
的供應品種、數量和價格形成上,起到
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內容包括農產
品交易品種、拍賣定價、交易時間和提
貨地點以及該類產品主產地相關信息、
市場流通費用、市場內出入車輛和入市
人員情況等。
3、農產品物流組織化、專業化程
度高。為提高農產品交易水平和交易效
率,從事農產品物流都有專門的組織協
助,其組織化、專業化、規模化程度較
高。日本農協作為組織農產品進入流通
的關鍵性組織,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
來,增強了農民作為賣方的討價還價能
力,保護了農民利益。基層農協在產地
一般都建有農產品集貿所,負責本農協
成員產品的集中、挑選、包裝或冷藏和
組織上市。農協不僅為其成員解決產品
銷售、運輸等問題,還將批發市場的購
銷信息及時傳遞給農戶,引導生產。農
業合作組織以綜合性為主,批發市場最
主要的產地供貨團體是農協,各大中小
城市都有由農協直接參加或組織的農
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生產總量的80%
~90%經由批發市場後與消費者見面。
4、完備的法律法規及市場條例指
導。日本1921年就頒布了《中央批發市
場法》,將中央批發市場的開設、管理、交
易等納入法治軌道。隨著經濟的發展和
批發市場地位的日益提高,於1971年將
《中央批發市場法》改為《批發市場法》,
將地方批發市場也納入法制軌道,以後
每隔5年修訂一次。各地方政府和有關部
門也依據該法制定了系列的地方法規。
二、國際農產品物流發展經
驗對我國的啟示
(一)培育物流主體,溝通產銷對接
應通過體制創新,改造、培育與壯
大農產品物流主體,降低流通成本,探
索將農產品從農戶或產品生產企業直
接投放到零售商貨架,甚至是消費者手
中的途徑。重點培育規模化經營的批發
商,使其在農產品物流發展中發揮重要
作用。美國的批發市場,每個市場的批
發商雖不多,但他們的經營活動都是大
規模的,幾乎壟斷了美國的果蔬流通,
這使其能承擔市場競爭中的風險。因
此,我國應有意識地培育農產品物流主
體,重點壯大一批具有承受市場變化壓
力的大型批發商,有效地組織產銷銜
接,促進農產品流通順暢。
(二)完善基礎設施,增加資金投入
為實現農產品供應鏈的高效有序,
我國需要良好的包括農產品批發市場、
倉儲、交通運輸條件上等基礎設施支持,
其中重點應完善批發市場的功能,提高
批發市場的檔次,在全國大中城市和主
要產區建設一批布局合理、交易方式先
進、功能齊全、安全衛生的骨幹批發市
場;積極發展連鎖超市、直銷配送等新型
流通組織,建立多層次、多業態、多種經
營方式的農產品市場體系;加快農產品
的儲藏、加工、運輸、配送等物流設施建
設,建立現代化的農產品物流服務體系;
在資金來源上,應學習日本經驗,採取多
種形式,鼓勵個人、集體、政府等多渠道
資金投資農產品流通設施建設。
(三)注重信息建設,實施標准物流
在原有農村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建
立農產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加強市場
信息硬體基礎設施建設,對物流各環節
進行實時跟蹤與全程管理,實現生產
者、銷售者信息共享。要加強農產品物
流標准化建設,在包裝、運輸和裝卸等
環節,推行與國際接軌的物流設施、物
流工具標准,如托盤、貨架、裝卸機具、
條形碼等,實現物流活動規范化。制定
全國統一的相關農產品質量標准,包
括:理化指標、感官指標、安全食用指
標、鮮度指標等,並對農產品原產地進
行大氣環境測試、土壤成分測試、水資
源測試等。
(四)優化組織結構,加快立法進程
歐美、日本等國家經過多年的發展
已形成從農產品生產到流通一整套的
理論和體制,基本實現經營規模化,功
能綜合化,資本股份化,市場開設和經
營管理分離化。發達市場經濟的國家都
將農產品的生產管理、產後加工、安全
衛生、上市運銷、零售消費等生產和流
通諸環節的行政管理職能,歸口於農業
行政管理部門。如日本由農林水產省流
通局和地方農林部門流通室負責農產
品的流通行政管理。美國和法國農產品
流通行政管理職能也由農業行政部門
負責。這種管理體制符合市場經濟條件
下的農產品生產與流通一元化的運行
原理,也符合農產品商品化生產經營的
規律,可減少政出多門,提高行政管理
效率,值得我國借鑒。同時,要加快立法
進程,完善相關法規。應制訂《農副產品
批發市場法》和《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標
准》等相關法規,對我國農副產品批發
市場的市場規則、市場准入制度等問題
做出清晰界定。
(作者單位為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
院)

C. 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模式分析研究 參考文獻

1998年,是世界的「電子商務年」, 新成立的信息產業部提出: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要重點抓好企業信息化、金融電子化和電子商務這三個方面的工作。企業信息化是基礎,金融電子化是保證,電子商務是核心。一場有關電子商務研究和討論的「電子商務熱」隨之在國內掀起,我國的電子商務已進入到起步階段。

金橋工程的實施,推動了我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促進了我國網際網路的普及和應用,為電子商務的實施打下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金卡工程的實施,推動了我國一些商業銀行的電子化進程,為電子商務的開展打下了基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金卡工程本身就是電子商務在我國的應用試點,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截止到1997年底,首批12個試點省市全部實現了自動櫃員機ATM與銷售點終端機POS的同城跨行(工、農、中、建、交等各商業銀行)聯網運行和信用卡業務的聯營,這中間包括了電子數據交換EDI、電子轉賬EFT的實際應用,金卡工程的建設為實現網上支付與資金清算提供了很好條件。比如,上海市商業增值網已連入金卡網路,這使得全市近百家大型商戶建立了計算機管理系統,並與金卡網路相連;此外,中小型商場和超市、連鎖店普遍採用了收款機,可全面受理信用卡,初步具備了發展電子商務所需要的基本條件。

金貿工程是電子商務在經貿流通領域的應用工程,也是我國電子貿易體系建設的一項試點工程.商品交換是商品經濟社會永恆的主題,研究市場經濟,研究商品交易的學問是每一個企業在商品經濟社會中求生存、圖發展的必修課。金貿工程就是幫助企業,特別是幫助我們的國有大中型企業進行改革,走出困境,學會利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手段管理企業,研究市場,學會經營貿易,開創商品交易新的模式的一項計算機應用系統工程。市場競爭的規律,其最終結果就是優勝劣汰。面對日益激烈、殘酷的市場競爭,特別是面對國外跨國公司的競爭,我們的國有企業往往處於劣勢。究其原因,除市場經濟的「閱歷」比較淺以外,還有兩個重要的原因:一是觀念上的問題,有些企業的領導幹部,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還沒有把「貿易」,也就是「市場」放在生死攸關的重要位置上,還在等上級或別人來保護和援救;二是手段上的問題。我們的很多企業,一直在用非常原始落後的方式經營企業,推銷產品,總是跟在別人後面跑。國家經貿委和信息產業部共同推出的金貿工程,就是要引導幫助企業運用全新的觀念和方式進行運作,給每一個企業提供一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平等貿易競爭的環境。金貿工程的建設,對我國大中型企業的深化改革,對於我國大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將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98年6月12日,北京市率先啟動了首都電子商務工程,由北京市政府發起,聯合各有關方面成立了首都信息產業公司,負責電子商務工程的建設。該工程將在安全認證體系、安全支付結算體系、協同作業體系、法律政策環境等方面進行實質性的探索和實踐,將對我國電子商務工作起到極大的地促進作用。

2、電子商務在我國遇到的主要問題

最近幾年,中國的網際網路用戶激增,至今用戶數已超過120萬,在網際網路上擁有自己域名的中國企業也已達到48萬個。就網際網路商務而言,已建立的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網為全國外經貿企業提供了面向全球的電子商務網路環境。中國證券交易網、中國商品訂貨系統、中國金融結算系統、中國民航訂票系統等一批以商務為目的的電子網路或電子系統,都有較快較大的發展。

但是,中國同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一樣,有更重要、更迫切的社會經濟問題亟待解決,不可能以一般發達國家那般的實力和激情投入於電子商務的建設和實施。電子商務的興起,對中國來說是挑戰大於機遇。中國在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遠比一般發達國家多得多,不僅需要解決EDI商務由封閉到開放的轉變問題、網際網路商務中大宗交易的保密和安全問題,以及電子納稅及其管理問題等等,而且還亟待解決一系列特有的主要問題:

D. 電子商務模式與連鎖經營模式的沖突和整合是什麼

連鎖經營模式是商業模式的一次革命,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成熟的經營管理模式。早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後,麥當勞、肯德基就採用連鎖經營模式將西式快餐店開到世界每個角落。
如今,連鎖經營模式已經在零售、食品、餐飲、家居、家裝、服裝、家電、酒店等眾多行業廣泛應用和快速發展。連鎖經營模式和電子商務模式的沖突,本質上是實體平台(渠道)與網路平台(渠道)的沖突。
從管理角度,連鎖經營模式和電子商務模式是完全不同的運作模式,其管理體系也完全不一樣。連鎖經營模式是具有一定時間限制、區域限制的層級化管理模式,電子商務是突破時間、空間的扁平化的管理模式。
蓋網——全球首家互動綜合營銷立體化服務平台。以「消費增值(積分)」為中心,針對消費者、商家的不同需求,搭建線上與線下(蓋網通)020模式新平台,並與中國安全食品第一網作為一個整體,在蓋網020平台上對消費者、商家進行線上、線下整合的消費結算系統、廣告發布系統、促銷、優惠券等等,並對消費者積分進行鎖定而進行全方位管理的一種全新模式,給予全球020產業全新的互動定義和立體化營銷標准,是全球首家互動綜合營銷立體化服務平台。
以蓋網為平台,整合連鎖經營企業,形成線上展示線下交易的新020模式。圍繞線上展示,線下交易為核心,建立起以蓋網為核心,溝通電商與連鎖經營的橋梁,著力解決傳統連鎖經營與電子商務模式之間的根本對立。

E. 資源整合的八種合作模式分別是

資源整合的八種合作模式:

1、合作。合作就是用你的資源與別人合作,實現雙贏。合作成功的關鍵是找到與別人優勢資源的結合點和結合的方式。

2、聯合經營。聯合經營就是與相關的人和企業聯合成立經營機構進行經營。聯合經營成功的關鍵是找到合適的合作者以及合作的機制。例如,美容院與醫院的聯合經營。

3、連鎖經營。連鎖經營是有效的擴張方式,目前,美容院行業中的分店、連鎖店都是連鎖經營的基本方式。這種方式成功的關鍵因素在於管理方式、經營模式的可克隆性。

4、特許經營。特許經營被認為是21世紀最賺錢的商業模式。21世紀流行的創業和擴張模式。它以直營、聯營、獨資或合資的方式開設特許經營店。這種方式成功的關鍵是特許經營人的品牌、經營管理模式、方法和能夠吸引人的閃光點。

5、加盟。目前在美容行業做得較多的就是所謂的加盟店,但這種沒有實質內容、只為了出售產品的加盟方法是沒有生命力的。有生命力的加盟關鍵在於能夠為加盟店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如:經營管理指導、廣告宣傳支持、品牌效應、信息支持等。

6、收購與兼並。收購與兼並是進入某一地區、某一行業的最佳途徑,但這一方法由於雙方期望值的太大差異和短期行為而舉步艱難。但可以預計:隨著加入WTO的到來,資源評價體系的定量化、准確化,收購將成為最有魅力的擴張方式。

7、被收購、兼並。在自己不能再向前發展的情況下,能夠被優質企業、資產收購兼並也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8、數據置換。在實際工作中,經常需要獲取各種各樣的數據,比如說客戶名錄、銷售線索、郵件地址庫等,但是想大量獲取這些有效數據,是一件比較費時費力的事情,而且往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如果能找到這些公司,直接交換數據,那大家的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

資源整合對企業的必要性:

一、整合人脈,善用人脈。山沒有脈,就無所謂雄偉;樹沒有脈,就無所謂高聳入雲;人沒有脈,就無法創造輝煌。

二、解決企業資金需求。資金是企業運營的血液,沒有資金,企業及管理團隊就無法生存。資金對企業發展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資源整合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為企業提供強大的資金。

三、發揮團隊的優勢。資源整合不僅體現在企業與企業之間,同時在企業內部,也可以通過資源整合來發揮企業的能量。在現代企業未來的發展歷程中,資源整合將是一個主旋律。學會整合思維,將有助於企業更好地發展。

F. 求與物流論文《連鎖經營企業物流配送問題研究》相關的參考文獻帶目錄

1/48
【題 名】基於multi-Agent的連鎖企業物流配送
【作 者】李爽
【刊 名】集團經濟研究.2007(07Z).-189-189
2/48
【題 名】連鎖超市物流配送模式及其選擇
【作 者】賈興洪
【刊 名】商場現代化.2007(07Z).-141-142
3/48
【題 名】城市連鎖起市配送中心的發展及其規劃
【作 者】李翠芝
【刊 名】商場現代化.2007(07S).-124-125
4/48
【題 名】連鎖商業配送中心規劃決策分析
【作 者】張毅[1,2] 李金輝[1] 邢占文[2]
【刊 名】江蘇商論.2007(4).-16-17
5/48
【題 名】連鎖超市物流配送控制新方法
【作 者】顧淑紅
【刊 名】商業時代.2007(10).-17-18
6/48
【題 名】農村連鎖超市物流配送策略研究
【作 者】楊國軍 鍾立群
【刊 名】商場現代化.2007(05S).-48-48
7/48
【題 名】淺議物流配送在葯品零售連鎖企業中的應用
【作 者】趙興艷
【刊 名】中國市場.2007(2).-22-22
8/48
【題 名】論新時期我國連鎖零售企業現代物流配送管理
【作 者】王穎
【刊 名】商場現代化.2006(12Z).-161-162
9/48
【題 名】我國零售連鎖業中協作型直通配送研究
【作 者】但斌 孫家文
【刊 名】商業經濟與管理.2006(12).-14-17
10/48
【題 名】連鎖門店選址與配送中心選擇聯合決策的f-MIGP模型
【作 者】關志民 陳兆春
【刊 名】控制與決策.2006,21(12).-1397-1401,1406
11/48
【題 名】我國快餐連鎖企業配送中心建設思路
【作 者】劉致良
【刊 名】特區經濟.2006(10).-226-227
12/48
【題 名】問題與對策:我國連鎖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
【作 者】李曙明
【刊 名】商場現代化.2006(07X).-92-93
13/48
【題 名】汽修連鎖企業配送與相關財務會計問題的分析和思考
【作 者】張嵐
【刊 名】財會研究(甘肅).2006(10).-38-39
14/48
【題 名】用SuperMap Object開發基於GIS的連鎖店配送信息系統
【作 者】尹濤
【刊 名】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6,27(17).-3189-3192
15/48
【題 名】中式正餐連鎖配送與其他業態業種連鎖配送的比較
【作 者】付崗 廖洪柳 王常紅
【刊 名】集團經濟研究.2006(06X).-251-251
16/48
【題 名】連鎖百貨業:配送方式亟待改變
【作 者】王彥嫣
【刊 名】中國物流與采購.2006(9).-44-45
17/48
【題 名】考慮反向物流的連鎖經營配送路徑的優化設計
【作 者】江瑋璠 何建民
【刊 名】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9(5).-609-612
18/48
【題 名】基於網格計算的商業連鎖企業物流配送信息處理
【作 者】伍汝祺
【刊 名】商業經濟與管理.2006(5).-32-35
19/48
【題 名】Voronoi分割模式下連鎖企業物流配送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作 者】嚴潔雲 石松 肖桂榮
【刊 名】計算機應用.2006,26(5).-1202-1204
20/48
【題 名】連鎖企業物流配送策略分析
【作 者】陳剛
【刊 名】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23(4).-143-145
21/48
【題 名】連鎖經營物流配送模式的選擇
【作 者】王楊
【刊 名】集團經濟研究.2005(12S).-156-157
22/48
【題 名】基於電子商務的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體系框架探討
【作 者】彭鴻廣
【刊 名】商業研究.2005(20).-203-206
23/48
【題 名】基於GIS的連鎖企業商品配送服務
【作 者】王遠飛[1] 朱海燕[1] 葉雷[2]
【刊 名】測繪科學.2005,30(5).-62-64
24/48
【題 名】2005年中國郵政在農村建7萬處農資連鎖配送點
【作 者】無
【刊 名】農葯.2005,44(6).-253-253
25/48
【題 名】連鎖經營商品配送發展研究——以成都市為例
【作 者】向宏志
【刊 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26(2).-161-163
26/48
【題 名】7—11連鎖便利店物流配送體系研究
【作 者】許利華
【刊 名】商場現代化.2005(2).-84-85
27/48
【題 名】訊寶科技部署WLAN企業移動解決方案——蘇果連鎖超市配送中心實現高效物流管理
【作 者】無
【刊 名】計算機與網路.2005(1).-50-50
28/48
【題 名】連鎖經營的物流配送中心建設
【作 者】張玉剛
【刊 名】商業研究.2004(5).-168-170
29/48
【題 名】連鎖超市配送決策支持系統的模型與實現
【作 者】歐廣宇 曹渠江
【刊 名】上海理工大學學報.2004,26(3).-271-274
30/48
【題 名】試析我國連鎖企業配送中心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作 者】歐陽泉
【刊 名】價格月刊.2004(5).-35-36
31/48
【題 名】配送中心建設及服務創新——我國連鎖企業經營戰略
【作 者】雷雯霏 王明明
【刊 名】商場現代化.2003(12).-42-43
32/48
【題 名】突破瓶頸全面推進——雙匯集團實施商業連鎖配送系統體驗
【作 者】郭紅
【刊 名】商場現代化.2003(8).-10-11
33/48
【題 名】連鎖書店配送系統的合理規劃問題
【作 者】吳贇
【刊 名】出版發行研究.2003(4).-36-38
34/48
【題 名】論我國連鎖經營配送中心的構建
【作 者】陸淳鴻
【刊 名】商業研究.2003(5).-153-154
35/48
【題 名】連鎖經營企業配送中心建設關鍵問題的探討
【作 者】霍紅[1] 霍岩[2]
【刊 名】商業研究.2003(4).-56-58
36/48
【題 名】華夏陶瓷博覽城南國連鎖配送中心成立
【作 者】無
【刊 名】中國物流與采購.2003(4).-12-12
37/48
【題 名】我國連鎖商業配送中心的沿革與發展
【作 者】王焰
【刊 名】商場現代化.2003(3).-19-21
38/48
【題 名】連鎖業物流配送中心的問題及其對策
【作 者】劉培松
【刊 名】經濟管理.2003(11).-76-78
39/48
【題 名】建好配送中心拓展連鎖經營
【作 者】邱堅
【刊 名】江蘇商論.2003(2).-14-15
40/48
【題 名】國內外連鎖業配送中心的比較分析
【作 者】徐傑 汝宜紅
【刊 名】交通企業管理.2002(9).-28-29
41/48
【題 名】論物流配送是連鎖經營成功的關鍵環節
【作 者】梁紅岩
【刊 名】生產力研究.2002(4).-50-52
42/48
【題 名】突破連鎖配送瓶頸
【作 者】王焰
【刊 名】商業時代.2002(07A).-5-6
43/48
【題 名】連鎖經營與物流配送中心建設
【作 者】韓曉莉
【刊 名】商業研究.2002(6).-141-143
44/48
【題 名】全國經貿工作會議確定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是今年重中之重
【作 者】無
【刊 名】中國物流與采購.2002(6).-8-9
45/48
【題 名】連鎖經營的商品配送模式分析
【作 者】王文蓮
【刊 名】商場現代化.2002(3).-18-20
46/48
【題 名】超級專業店的連鎖經營與配送中心的配置決策
【作 者】龔樹忠[1] 張闖[2]
【刊 名】財經問題研究.2002(4).-69-71
47/48
【題 名】管好物流配送發展連鎖經營
【作 者】李志峰
【刊 名】商場現代化.2001(7).-21-22
48/48
【題 名】配送是圖書連鎖經營的基礎—關於上海圖書配送跨越發展的啟示
【作 者】蔡國誠
【刊 名】出版廣角.2001(12).-53-54

G. 當下新型的電子商務模式有哪些各自特點是什麼

電子商務模式是指企業運用互聯網開展經營取得營業收入的基本方式;傳統的觀點是將企業的電子商務模式,歸納為B2C(Business to Consumer)、B2B(Business to Business)、C2B(Consumer to Business)、C2C(Consumer to Consumer)、B2G(Business to Government)、BMC(Business Medium Consumer)、ABC(Agents Business Consumer)等七種經營模式。[1]
電子商務模式隨著其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和信息服務方式的不斷創新,電子商務的類型也層出不窮,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1.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Business to Consumer,即B2C)。如:淘寶網。
2.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Business to Business,即B2B),如:企匯網。
3.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Consumer to Consumer 即C2C)。C2C商務平台就是通過為買賣雙方提供一個在線交易平台,使賣方可以主動提供商品上網拍賣,而買方可以自行選擇商品進行競價。如:58同城二手市場。
4.線下商務與互聯網之間的電子商務(Online To Offline即O2O)。這樣線下服務就可以用線上來攬客,消費者可以用線上來篩選服務,還有成交可以在線結算,很快達到規模。該模式最重要的特點是:推廣效果可查,每筆交易可跟蹤。
B2C
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Business to Customer,即B2C)。這是消費者利用網際網路直接參與經濟活動的形式,類同於商業電子化的零售商務。隨著網際網路的出現,網上銷售迅速地發展起來。其代表是亞馬遜電子商務模式
B2C就是企業透過網路銷售產品或服務給個人消費者。企業廠商直接將產品或服務推上網路,並提供充足資訊與便利的介面吸引消費者選購,這也是目前一般最常見的作業方式,例如網路購物、證券公司網路下單作業、一般網站的資料查詢作業等等,都是屬於企業直接接觸顧客的作業方式。可成以下四種經營的模式:
⑴.入口網站(Portal): ex. Yahoo!
⑵.虛擬社群(Virtual communities):虛擬社群的著眼點都在顧客的需求上,有三個特質-專注於買方消費者而非賣方、良好的信任關系、創新與風險承擔。
⑶.交易聚合(Transaction Aggregators):電子商務即是買賣。
⑷.廣告網路(Advertising Network)
⑸.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模式(O2O模式)
B2B
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Business to Business,即B2B)。B2B方式是電子商務應用最多和最受企業重視的形式,企業可以使用Internet或其他網路對每筆交易尋找最佳合作夥伴,完成從定購到結算的全部交易行為。其代表是馬雲的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模式
B2B電子商務是指以企業為主體,在企業之間進行的電子商務活動。B2B電子商務是電子商務的主流,也是企業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改善競爭條件、建立競爭優勢的主要方法。開展電子商務,將使企業擁有一個商機無限的發展空間,這也是企業謀生存、求發展的必由之路,它可以使企業在競爭中處於更加有利的地位。B2B電子商務將會為企業帶來更低的價格、更高的生產率和更低的勞動成本以及更多的商業機會。
B2B主要是針對企業內部以及企業(B)與上下游協力廠商(B)之間的資訊整合,並在互聯網上進行的企業與企業間交易。藉由企業內部網(Intranet)建構資訊流通的基礎,及外部網路(Extranet)結合產業的上中下游廠商,達到供應鏈(SCM)的整合。因此透過B2B的商業模式,不僅可以簡化企業內部資訊流通的成本,更可使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交易流程更快速、更減少成本的耗損。
C2C
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Consumer to Consumer ,即C2C)。C2C商務平台就是通過為買賣雙方提供一個在線交易平台,使賣方可以主動提供商品上網拍賣,而買方可以自行選擇商品進行競價。其代表是eBay、taobao電子商務模式
C2C是指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交易行為,這種交易方式是多變的。例如消費者可同在某一競標網站或拍賣網站中,共同在線上出價而由價高者得標。或由消費者自行在網路新聞論壇或BBS上張貼布告以出售二手貨品,甚至是新品,諸如此類因消費者間的互動而完成的交易,就是C2C的交易。
目前競標拍賣已經成為決定稀有物價格最有效率的方法之一,舉凡古董、名人物品、稀有郵票…只要需求面大於供給面的物品,就可以使用拍賣的模式決定最佳市場價格。拍賣會商品的價格因為欲購者的彼此相較而逐漸升高,最後由最想買到商品的買家用最高價買到商品,而賣家則以市場所能接受的最高價格賣掉商品,這就是傳統的C2C競標模式。
2C競標網站,競標物品是多樣化而毫無限制,商品提供者可以是鄰家的小孩,也可能是頂尖跨國大企業;貨品可是自製的糕餅,也可能是畢加索的真跡名畫。且C2C並不局限於物品與貨幣的交易,在這虛擬的網站中,買賣雙方可選擇以物易物,或以人力資源交換商品。例如一位家庭主婦已准備一桌筵席的服務,換取心理醫生一節心靈澄靜之旅,這就是參加網路競標交易的魅力,網站經營者不負責物流,而是協助市場資訊的匯集,以及建立信用評等制度。買賣兩方消費者看對眼,自行商量交貨和付款方式,每個人都可以創造一筆驚奇的交易。
C2B
消費者與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Consumer to Business,即C2B)。這是一種創新型的電子商務模式,不同於傳統的供應商主導商品,這是通過匯聚具有相似或相同需求的消費者,形成一個特殊群體,經過集體議價,以達到消費者購買數量越多,價格相對越低的目的。
C2B是商家通過網路搜索合適的消費者群,真正實現定製式消費。對消費者而言,是一種理想化的消費模式。比如說當下如火如荼的團購。
政府
企業與政府之間的電子商務涵蓋了政府與企業間的各項事務,包括政府采購、稅收、商檢、管理條例發布,以及法規政策頒布等。政府一方面作為消費者,可以通過Internet網發布自己的采購清單,公開、透明、高效、廉潔地完成所需物品的采購;另一方面,政府對企業宏觀調控、指導規范、監督管理的職能通過網路以電子商務方式更能充分、及時地發揮。藉助於網路及其他信息技術,政府職能部門能更及時全面地獲取所需信息,做出正確決策,做到快速反應,能迅速、直接地將政策法規及調控信息傳達於企業,起到管理與服務的作用。在電子商務中,政府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對電子商務的推動、管理和規范作用。
BMC
企業、中間監管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模式即指BMC模式,是一種全新的電子商務模式。BMC是英文Business-Medium-Consumer的縮寫,率先集量販式經營、連鎖經營、人際網路、金融、傳統電子商(B2B、B2C、C2C、C2B)等傳統電子商務模式優點於一身,解決了B2B、B2C、C2C、C2B等傳統電子商務模式的發展瓶頸,是B2M和M2C的一種整合電子商務模式,即B2M+M2C=BMC(M=Medium)。
其中的Medium就是第三方監管平台,它指的是在企業與消費者之間搭建的一個空中的紐帶與橋梁。它是一個多維的、可以無限轉換的連接點,將網站與消費者、機構與終端、企業與渠道代理商,根據不同的需求有機、立體地結合,形成利益互動,打造共贏的一個大同的平台。就是通過第三方監管平台為企業提供第三方質量監控、多媒體整合推廣、全民參與經營、保障企業/消費者權益、改變網路誠信危機、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等的新型電子商務模式。
BMC商業模式是由太平洋直購網獨創。新型BMC模式致力於為人們提供一個「信息高度流通+交易高度誠信+交易范圍高度廣泛+交易對象多樣轉換」的絕佳的電子商務平台,成功地把消費者、供貨商、誠信渠道商的商品資源、服務資源、資金資源、人脈資源整合到一起,最大限度地保證消費者的消費權益,創造社會、商家和消費者的共贏局面。
編輯本段
運作原理

◆ 階段⑴-就是讓整個企業與企業間的「供應鏈」與「配銷商」管理自動化,透過Internet,不但節省成本增加效率,更有開發新市場的機會,企業間商業交易資訊交換,如采購單、商業發票及確認通知等。
◆ 階段⑴→⑵這類資料交換的協定稱之為電子資料交換(EDI),其運作方式是將電子表格的每一個欄位,以一對一的方式,對應於商業交易書面表格中的每一部分,就像所有的采購單及交易記錄都記錄在資料庫中。
◆ 階段⑶-電子資金轉移,如銀行與其往來企業間資金的自動轉帳。
◆ 階段⑷-所有的出貨需求在經過資料庫處里後會自動完成物流配送的要求。
編輯本段
模式轉變

一是應用模式的轉變,將ERP與電子商務相融合,形成全程電子商務模式;
電子商務與ERP系統整合的重要性
對於企業來說,電子商務和ERP系統就像戰場上的前線與後方,兩者關系密切、息息相關。比如,企業內部通過網上商城獲取用戶訂單後,能夠立刻將訂單信息傳遞至內部的ERP系統,用以采購、計算、財務、進銷存軟體等各部門之間組織協調,核算庫存、資金和銷售。倘若前端商城系統與後台ERP系統脫節,就會導致信息流和數據相對封閉、獨立,無法流通、整合,電子商務平台獲得的訂單信息、市場信息無法傳遞至後台ERP系統,前後台信息完全脫節。
這樣的後果便是企業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不能夠有機統一,數據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確性在進銷存軟體不能得到保證,中小企業內部之間重復著冗餘的工作,不能對用戶需求作出迅速及時的響應,工作效率下降、運營成本上升,有百害而無一利。
所以,企業的電子商務網上商城和ERP系統的整合對接迫不及待、不容忽視。
電子商務與ERP系統如何整合
進銷存軟體通過ERP系統與電子商務平台整合對接,可以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並且對企業整體來說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縱觀市面上的產品,366EC的網店賬務協同系統——管家婆全程通就可以實現,全程通是針對雙核網店系統與管家婆進銷存軟體用戶研發的「中轉鏈」,可實現網店系統與管家婆輝煌系列等20款軟體進行商品信息、會員信息、倉庫和庫存、訂單等內容的同步管理,達到統一管理配置、簡化用戶操作,從而提高工作效率,為企業創造價值的目標。[2]
二是消費模式的轉變,消費由許可模式向SaaS模式過渡,降低總體擁有成本和使用門檻;
三是外包模式的轉變,未來社會分工會越來越細,IT外包不單是軟體外包,還包括人才外包,運行環境外包等等,大外包是未來的趨勢。全程電子商務模式在SaaS基礎上已經產生出了這種大外包的形式。
編輯本段
普通電商

簡單電子商務是基於SAAS架構下的電子商務建設與運營的全新理念。簡單電子商務旨在幫助有理想的創業家實現省錢、省心、省力、省時地建設、運營網上商城,並依靠獨立自主的網店運營打造品牌、拓展市場。簡單電子商務概念在國內最初由電子商務運營服務提供商易橋網提出。易橋網也是目前運營『簡單電子商務』最有規模的服務商。
簡單電子商務以省錢、省心、省力、省時為核心,倡導以獨立網店的形式建設、運營、管理網店。它即不同於平台網店,也不同於綜合B2C網上商城,它集網店建設(開網店)與網店運營於一身,可為網店主提供無需增加人力、無需增加等待,無需高額費用就可實現網店建設與推廣的服務。
編輯本段
新分類

傳統的從參與電子商務活動的主體的類型的差異角度對電子商務活動進行的歸類,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對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活動的指導意義,因為企業雖然可以比較容易的知道自己是屬於上述四種電子商務模式的哪一種,但是並不能從中獲得自己該如何進行經營活動的啟示。而且這里邊的"B"代表的企業可以是什麼樣的類型也讓人疑惑。人們不僅會問這四種類型的電子商務模式有何不同,還會問不同類型的"B"進行這四種模式的電子商務活動時會有何不同,這樣也把問題復雜化了。
其實,電子商務模式也即企業或個人通過網路賺錢的模式。研究它的時候,賺錢的行為由誰實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無論是誰要開展電子商務從網路上賺錢,他會採取哪些必然的行為模式。而這些行為模式,才是我們研究的真正目標。
編輯本段
盈利模式

通過研究過數以百計的電子商務項目,有充分的理由認為可以將電子商務項目的盈利模式歸結為以下三種:
第一種,利用已有資源(難度最低)
例如:某服裝企業通過網路銷售產品(企業產品即其資源)、某營銷顧問公司通過網路提供顧問服務、門戶網站利用已有的巨大流量賣廣告位等。
對於這種模式的電子商務企業,只要向客戶提供良好的產品(自有的資源),找到合適的銷售渠道,並進行必要的宣傳推廣就行了。
第二種,利用積累的某種資源(難度中等)
例如,音樂網站上的海量樂曲、中國知網上的海量學術文獻、英語聽力站點上的海量英文音頻、講座網上的海量視頻講座。
對於這種模式的電子商務企業,只要積累豐富的資源、建設一個良好的平台,並加大宣傳推廣的力度就可以取得成功。可通過提供免費服務吸引大量網民訪問從而獲得廣告收入,也可以採取付費會員制(資源具有不易獲得性時,採取付費會員制為最佳)。
第三種,利用匯聚的兩種訪客資源(難度高)
例如,淘寶網和阿里巴巴匯聚商品的買家和賣家資源、任務中國網站匯聚勞務的買家和賣家資源、商祺軟文廣告聯盟匯聚軟文廣告位的買家和賣家資源、智聯招聘網匯聚求職者信息和招聘方信息資源、網路游戲匯聚眾多游戲者(每一個游戲者兼具雙重身份,即是玩家也是其他玩家所處游戲環境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對於這種模式的電子商務企業,需要建設一個優秀的平台,並通過強力的宣傳推廣吸引平台所面向的兩種訪客,通常起步階段對兩種訪客都同時採取免費策略。

H. 農資連鎖的簡介

農資連鎖是農資經營中使用統一商號的若干門店,在同一總部的管理下,採用統一采購或授予經營權等方式,實現規模經濟效益的一種現代商品流通方式,主要有直營連鎖、特許(加盟)連鎖、自由連鎖等類型。實行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標識、統一經營方針、統一服務規范和統一價格等是連鎖經營的基本規范和內在要求,具有規模化、網路化、信息化的優勢。
(一)農資連鎖經營的優勢
1、提高經濟效益。
首先,農資連鎖經營模式降低了經營成本,集中采購,統一配送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而且簡化了流通環節。農資連鎖網路信息共享,減少了營銷的中間環節,擴大了經營規模,提高了經濟效益。
2、形成品牌效應。
農資連鎖經營企業總部在嚴格品牌授權使用與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可以利用品牌發展特許經營,吸收加盟店參與,擴散品牌效應。
3、促進管理規范化。
總部集中行使管理權力,集人事、財務、物流、營銷、信息等管理於一身,有利於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有利於企業的協調運作。
4、改變市場結構,提高市場佔有率。
連鎖經營整合農資營銷網路,實現低成本擴張和跨地區發展,實現規模效益盈利。
5、降低了監管部門的監管成本。
農資連鎖經營提高了農資市場准入的標准,有效控制市場上農資質量和服務水平。
6、有利於發展有機農業。
農資連鎖經營有利於監管源頭,凈化農資市場,發展有機農業。
(二)農資連鎖經營的問題
1、第三方農業技術薄弱。
中國的農業生產最缺乏農業技術,農業技術多以附帶利益前提的農資產品銷售表達給農民,缺乏公正性,也難以取信新農民。致使眾多農資連鎖機構深陷王婆賣瓜的嫌疑。
2、教育體系與服務體系和流通體系不協調。
一方面生產者缺乏技術,一方面學研部門的知識結構和技術開發與應用脫節。
3、互聯網技術使用率低下。
國家花大力氣建設的信息高速公路閑置,缺乏內容服務商,缺乏農業資料庫基礎建設。
4、壟斷經營帶來的不正當競爭。
農資連鎖的發展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伴隨著中國農資流通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快速過渡,農資生產企業不再受到舊的農資流通體制的束縛,進入了自由流通的市場領域。農資分銷網路在市場競爭和淘汰的過程中,漸漸形成了以個體經營戶為主要形式的網路格局。農資生產企業依託這種分銷網路而生存,但是,這種以個體戶為主的分銷模式存在諸如資金、信譽和規模等方面的很大風險,其一是中間環節繁雜,不能保證分銷商對農資質量和品牌的維護,另外在出現假冒偽劣農資後,農資消費者不能有效地找到生產者,也使正規生產商信譽受到損害。在這種形勢下,能夠產生規模化、集約化的農資連鎖經營模式順勢而生。農資經營者通過連鎖經營的模式,依靠其特有的優勢給農資經營主體帶來了可觀的效益,為建立規范的農資市場秩序開創了新的局面。
農資連鎖經營要成功需闖十五道關
農資連鎖經營是指經營農用生產資料、使用統一商號的若干門店,在同一總部的管理下,採取統一采購或授予經營權等方式,實現規模經濟效益的一種現代商品流通方式。近幾年,中國有眾多企業投身連鎖經營事業,探索適合中國市場的農資連鎖經營和農技服務之路,積累了豐富的運營經驗,推動了農資連鎖經營與服務模式在國內的發展。在探索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完善的問題。筆者將所觀察到的成長中的連鎖企業面臨的問題做一匯總,認為連鎖企業要有所發展,需要闖過這十五道關。
第一,理念關。
理念統一是建立連鎖的基本特徵之一,能否達到理念的統一也註定了連鎖企業的壽命。眾所周知經營理念會在三個層面人員身上體現,分別是連鎖企業上游供應商人員、連鎖總部人員、加盟商(直營店/合作商)企業人員。當前,很多從業人員沒有連鎖行業從業經驗,有很大一部分是原來的零售店升級改造而成,雖然店面有了改變,有了統一的服裝,但是思想並沒有真正達到統一,普遍存在買賣意識強服務意識差的問題,無法更好的將連鎖企業品牌內涵發揮,長此以往連鎖企業便淪為普通的經銷商,走向傳統經銷體系的競爭中。
連鎖企業在短時間內可以實現人力的聚集,但要使人力轉化為企業發展可用的資源,還需關注員工思想的聚集,需要達到全體員工理念的統一和對連鎖企業經營理念的高度認同,形成適合連鎖企業本身的企業文化。
第二,服務關。
什麼是服務?賣真產品、管送貨、負責噴葯、免費使用農機具、指導用葯用肥、推薦省工省力的農事操作模式和產品都應屬於服務的范疇。服務在推動連鎖企業發展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正是連鎖企業的服務具有人員專業化、形式多樣化、及時性、措施本地化的特點,才使得連鎖企業與常規經銷體系有所差異。但服務絕非是掛在嘴上的事情而是要在行動中體現,並且是要全員都具有服務的意識,且不可將服務成為一線銷售人員的差異化說辭。
當下,加盟商普遍技術力量薄弱,已經成為限制其發展的瓶頸,所以對連鎖總部綜合技術服務的需求最為迫切。眾多從業人員都在從事著與技術服務有關的工作,在指導農戶科學使用本公司產品,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問題,實現用戶生產力的提高,更多是滿足了用戶的現實需求,技術服務也多是停留在初級的滿足需求層面,能創造需求者,能做的了用戶顧問的少之又少,在基層看到更多的是對產品的的「充分描述」,技術服務則演變成了不同商家間口才與產品的大比拼。
值得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後期改造而成的連鎖企業中,人還是原來的人,產品還是原來的產品,曾經的村級客戶,現在變成了加盟商,所不同的是,增加了培訓的次數,通過培訓可以提高技術水平增強服務能力,能否做好服務工作帶動銷售,其先決條件一定是服務者心態的轉變,在具備了服務的態度和能力後,連鎖企業要永葆發展動力則需要尋找服務的差異化,不單純停留在滿足需求的層面上,更應做一些創造需求的探索,為用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第三,品牌關。
連鎖企業擺脫以往做產品品牌的思路強調渠道(商號)品牌,其出發點是為了在市場競爭中擁有優勢,在合作中掌握主動權,獲得更多的產品附加值。最近幾年涌現出的連鎖企業多是平地起高樓,一步登天,品牌影響力究竟有多大,品牌的拉力有多大?尤其是當前終端用戶對品牌認知能力比較弱的的情況下,有關於連鎖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市場表現、信譽價值如何值得思索,如何維護連鎖品牌的美譽度、保持優秀的市場保護,創造較高的信譽價值,並權衡三者之間的關系也是連鎖企業需要深思的問題,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品牌建設體系和維護體系。
曾有連鎖企業宣稱某地一經過改造的連鎖店開業當天銷售額達到了往年近半年的銷售額,連鎖品牌價值凸顯,農戶忠誠度得到提高。當問及所採用的措施時則遮遮掩掩,事後知道,創造這一銷售奇跡,價格杠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開業當天,所有農葯產品買十送一,肥料產品進貨價銷售,另有豐厚禮品相送,在低價的誘惑下,用戶豈有不出手的道理。通過此種措施構建品牌忠誠度未免有些牽強,市場佔有率、市場覆蓋率提高的背後是連鎖企業品牌知名度的提高,而終端加盟商在這次交易中並沒有享受到連鎖品牌帶來的信譽價值。
第四,產品資源關。
中國地大物博,種植作物多達百種以上,南北跨度大氣候和用葯季節差異大,病蟲草害發生各具特色,僅以農葯為例,就有兩千餘家生產企業活躍在農資銷售一線,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國內2226家,國外102家農葯生產經營企業登記產品(大田類,以產品名稱歸類不區分劑型含量配比)共有1630種,登記有效成分612個。有連鎖企業宣稱做連鎖的目的就是要將現在的渠道變為管道,意圖很明顯,管道內的人不出去,管道外的貨也休想進來,商品的流動只是從管道這頭(連鎖企業總部)途徑加盟店到用戶那頭,要做管道,需要做到的就是源頭要有足夠的產品資源。筆者曾在某地見到一位做連鎖的縣級企業,單是農葯產品就有近二百個品規,即便如此,仍說難以滿足加盟商的需求,要繼續上產品。試想,如果是全國性運作的連鎖企業,要滿足分布於全國各地的加盟商的需求,要儲備的產品資源絕非百種能行的。
當前,眾多連鎖企業都是在原有網路基礎上改造而成,產品也延續了以前的品種,所不同的是,已從原來的為企業做品牌推廣品牌(生產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轉化為連鎖企業自建渠道品牌(商號品牌),傳遞品牌的一個主要載體就是產品,為了更快的建立連鎖企業自有品牌,眾多連鎖企業開始涉足打造商號品牌與產品品牌的統一,轉身訂做品種,建立自己的產品資源庫,這種操作模式在其他行業有過諸多成功的經驗,農資經營企業存在很多特殊性,在實地操作中會面臨多重風險。肥料品種暫無過多要求,但農葯品種就會遇到標簽合法化的問題,使用連鎖企業自己的商品名及突出連鎖企業商號,則有違《農葯標簽和說明書管理辦法》的規定,選擇中小企業操作,如果企業質量把關不言,加大了企業運營風險。
在眾多連鎖企業中部分企業攤大餅式的發展思路與一些生產公司精耕細作市場的思路不同,道不同不相為謀,大企業不將產品加入連鎖體系中,而是選擇原有銷售體系,同時,基於對連鎖企業前途的未知,上游供應商多會採取雙渠道運作,達到降低運營風險的目的,但隨之而來的是連鎖企業失去話語權,雖然拿到了產品的銷售權,但市場保護及物流控制將會產生諸多問題。
第五,價格關。
連鎖經營的一條宗旨就是降低采購成本,成本的降低一方面會影響到市場銷售價格,降低市場銷售價格從而增加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另一方面會拉高利潤空間提高連鎖企業及其經銷體系的利潤。在實際操作中,關於成本售價利潤之間的關系並未達到理想的狀態,眾多連鎖企業規模優勢沒有發揮出來,采購成本及市場銷售價格並未低於市場同類產品水平,用戶也並未受益,在運營人員及運營費用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商品價格難以下調,難以超越當地的普通零售店。加盟商獲得的產品價格不具備競爭優勢,得到的承諾是可以得到足夠的市場保護,要向市場要效益,最終是產品價格能賣多高取決於加盟店員工的能力。
目前,眾多企業宣稱是在為農戶賣方案,農葯品種尚可如此操作,在肥料及種子品種上進行這番操作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往往會遇到一種情況,連鎖店推出的是方案,被其他零售店「解密」後則變成了一個個的產品,並被拿出來赤條條的進行價格的比較,在附加值沒有完全體現的情況下,價值完全被價格代替,價格也成了主導用戶選擇的重要因素。這就需要連鎖企業放棄短期利益,將產品價格及利潤回歸到行業平均水平上,著重連鎖品牌價值的提升,引導用戶認同服務價值。
第六,人員關。
人力資源是連鎖運營中的重要一環,人力資源配置水平的高低決定了連鎖未來將走向何方、決定了連鎖企業的理念能否落地執行。在整個連鎖經營鏈條中,人力資源的配置不但包括基層運營人員,同樣還應包括高層管理人員、投資人等。高層及投資人的思路決定著連鎖運行的方向,如果揣著一顆掙快錢的心,相信建立在短線預期下的連鎖企業也會失去他本來的面目,在這種短平快思維模式下,也很難聚集起志同道合的盟友。
當前,連鎖經營企業人員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企業改制前的老員工和連鎖建立後招聘的新員工。人才短缺成為連鎖企業發展的「瓶頸」,尤其是管理和技術人才短缺,時常見到有連鎖企業不惜「高薪」聘請有實戰經驗的管理精英和技術人才,可見連鎖企業求才心切。在眾多崗位中,筆者認為技術服務崗位最為重要,這個崗位的員工也最為難招聘也最為難短期集訓速成,其他崗位可以通過短期集訓讓員工標准化的做事,但技術服務崗位就有所不同,農業生產中農戶所面臨的問題繁多,依靠短期集訓背書是很難奏效的,也有企業曾做話術培訓,將問題羅列做出標准化的問答,要求在規定時間內熟悉這些問題,實際情況是,背的滾瓜爛熟,說的頭頭是道,但是一下地就犯懵,要不是理論化過強,用戶聽不懂,要不就是離題萬里,誤導用戶。
時常聽到連鎖企業負責人感慨,能乾的留不住,留住的不能幹,與其在「留」與「干」的問題上糾結,倒不如去思考育人的問題,減少空降兵數量,完善企業內部人才梯隊,根據需要從公司內部選拔培養人才,待到用武之時可直接沖鋒陷陣。
第七,資金關。
因為連鎖企業經營模式的不同,暫且不談固定資產投資的問題,僅就制約連鎖企業快速發展的流動資金問題做一探討。當前,農資經營過程中賒銷問題嚴重,更有甚者已經將賒銷作為對經銷商和用戶的一種「獎勵」政策,使賒銷大戰愈演愈烈,用戶在嘗到了賒銷的「甜頭」後也有了「讓賒貨來的更猛烈些」的期盼!眾多連鎖經營企業也是要依託商品買賣實現利益,如何應對現在的賒銷問題呢?有連鎖企業的領導坦言「賒了找死,不賒等死,與其等死,到不如拚死一搏,大開賒戒,看誰能笑到最後」,如此一來,勢必會加重連鎖企業總部的資金壓力,當現金流出現問題資金鏈綳緊的時候,加盟店尚且好說,直營店的問題會較為突出。直營店的壓力會向上傳遞到總部,加盟店難以為繼後也將盟斷資金鏈。
新創辦的連鎖企業對上游供應商的話語權較弱,資金壓力難以轉移到上游供應商處,則庫存壓力和流動資金壓力大部分要靠自己承擔。
第八,忠誠關。
當前,眾多連鎖企業負責人大談員工忠誠度、加盟店忠誠度、直營店忠誠度,為了提高忠誠度構建企業忠誠體系,並採取了一系列洗腦措施,不可否認,一些做法是有效的,但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
時常聽到連鎖企業負責人抱怨加盟店忠誠度低,明明答應的事情出爾反爾,掛著連鎖的牌子,人到了才賣你的貨,人剛走貨就放櫃台下,面對「忠誠」,加盟商也是一肚子的苦水,當初的承諾都沒有兌現,掛上牌子就完事了,錢給了人就不來了,弄一堆貨價比別的地方高一大截子,從別的經銷商那裡拿貨不要錢還有促銷,從這邊拿貨不但要全款,還不管退貨,全家老小全指望這個店了,沒了收入全家要喝西北風的,也是沒有辦法啊。圍繞忠誠度的話題,雙方各執一詞,都有道理,筆者認為之所以產生這樣的分歧,關鍵在與連鎖初期對經營理念的不理解,對銷售預期的估計過於樂觀,加盟商加入連鎖體系,多是希望在外力的作用下突破發展瓶頸、享受到連鎖企業總部所帶來的智力資源和物質支持,獲取更大的商業利益,若完全寄希望於連鎖總部是不現實的,幻想連鎖招牌一掛用戶就主動上門也是不現實的想法,連鎖能否做成,能否享受到連鎖後帶來的利益,切莫照搬照抄生搬硬套,還需將所學與自身實際問題結合尋找最佳答案。承諾與忠誠是雙向的,在商業活動中單方面的忠誠無從談起。
第九,贏利能力關。
作為連鎖企業不管其描繪的前景有有么美好,一個問題必須要思考,即連鎖企業的利潤從哪裡來?從現在市場運作的成功案例來看,作為連鎖企業總部主要是從產品銷售、品牌授權、服務支持、國家政策等方面獲得利潤,作為加盟店要實現贏利,能做的就是維持行業平均利潤率的前提下獲得商品銷量的提升。總部與加盟商的贏利能力是息息相關的,能否持續贏利也取決於加盟商的發展。在市場上也看到很多連鎖總部提供的銷量倍增方案和銷售N倍提升策略,其中價格杠桿起了很關鍵的作用,慣用的措施是將加盟商原可以拿到利潤的商品(多為加盟商自行采購的商品)薄利傾銷,促銷場面確實轟動,但確出現了加盟商銷售額增長凈利潤縮水的現象。
第十,模式關。
連鎖企業經營有直營、加盟、託管、自由聯盟等形式,連鎖企業的發展也有由上而下和由下到上再到下兩種發展路徑。是直營好、加盟好還是自由連鎖好?是按區域運作?還是按作物運作?是做大區域?還是瞄準局部市場?這些都是大家在爭論的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筆者認為模式的選擇不能一概而論,每種模式都有優勢與不足,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分析,量體裁衣,發揮自身最大優勢,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切莫東施效顰。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區域化運作由下到上再到下的連鎖模式成功的系數會更高,他們採取向下紮根向上生長的策略,充分發揮本土化的優勢,利用好本土多年積累的資源,繞開了空降連鎖水土不服的死穴,都有了長足的發展。筆者曾見過幾家縣市級做連鎖的公司,做的有聲有色,當問及發展目標,負責人說,我就是立足本縣做連鎖,發展一個成熟一個,成熟一個再發展一個,不為面子上好看,只想讓加盟店跟著我們走有前(錢)途。
第十一,競爭戰略關。
市場經營本來就是要在競爭中求得生存,尋找「藍海」避開「紅海」的競爭也是每個企業的願望,但不得不承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仍然需要在「紅海」中拼殺,殺出一片屬於自己的領海。對於新進入市場的連鎖企業,動了別人的乳酪,原土著經銷商會竭力打壓,曾經四分五裂的經銷商也會在這個時間格外齊心,他們會一致對外。眾多連鎖企業自詡為「正規軍」,照此理解,則市場上其他的經銷商則多是「游擊隊」。時常聽到「正規軍」的弟兄說起,游擊隊不按套路出牌,他們老是跟在屁股後頭放冷槍,我們的洋槍洋炮起不上作用!搞的我們很被動。沒有規矩不按套路出牌,這是市場的必然,怨天尤人解決不了實質問題,兵來將擋,水來土屯,建立好自己的防禦機制才是最重要的。
眾多連鎖企業堅信「進攻是最好的防守」,進入新市場後通常會採用進攻的策略,試圖在短時間內結束戰斗,大有不成功則成仁的雄心壯志,而忽略到了防守的問題,面對周圍的經銷體系低調行事,做好長期戰斗的准備,精心防守,發動群眾,穩穩當當立足遠比進攻更有利。
第十二,配送關。
連鎖經營的核心是統一化,嚴格來講連鎖企業的商品也應是總部統一配送,加盟店(或其他連鎖店)無權自己采購商品,限於農資產品的特殊性,在實際操作中多是採取了「總部統一配送+加盟店自行采購」的操作模式,這種折衷模式的背後是連鎖品牌信譽價值的稀釋,並加大了品牌運營中的風險。
農資產品是特殊商品,銷量與地域、作物、時期、病蟲草害爆發程度、農戶使用習慣等密切相關,時下,各地普遍存在單次購買量少、購買頻率高、購買時間不固定、銷售高峰時期短的特點,這些特點對農資產品尤其是農葯產品的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連鎖企業表示物流配送成本佔了運營成本的較大比例,而且是逐年增加。也有連鎖企業探索在與專業化的配送公司合作,在與農村運輸隊結對子等形式解決物流配送問題,摸索出了一些經驗。
第十三,培訓關。
筆者曾接觸過幾位做連鎖企業的終端客戶,當問及加入連鎖最想得到什麼時,幾位一致表示總部能提供人員培訓,能幫著賣貨。可見終端加盟企業對培訓給予了較高的期望,也想通過加盟獲得總部的智力支持,突破自身發展中的瓶頸,但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培訓是暫時的,支持也是有限的,遠水難解近渴,遠水救不了近火,能夠融會貫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管理員工做品種推廣才是發展之道。
連鎖企業面對終端的需求,也應充分考慮滿足需求,將培訓常態化、支持多樣化、培訓支持本土化、培訓人員內部化。更需看重內部運營人員的培訓工作,只有提高了內部運營人員的工作能力,才能使其具備再培訓的能力,才能使公司的政策理念傳遞到終端店。利用外腦搞集訓是大家通常採用的措施,在人員素質提高上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發現了諸多問題,培訓猶如一陣風,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上邊講的精彩萬分下邊也是興高采烈,感覺是學到了九陽真經,回到自己企業面對實際的問題卻是無從下手。連鎖企業內部有必要建立起完善的內部培訓制度,將培訓常態化實用化。
第十四,執行關。
連鎖企業通常會配備功能強大的信息管理系統和視頻採集系統,其用意是實現業務流程的監控與管理,將一切納入總部的掌控之中。而在實際操作中,確是不盡如人意,一切源於執行力度不夠,執行中被打了折扣,名為連鎖,實則是披了一件連鎖的華麗外衣,在一些加盟店,連鎖企業的商品僅佔到全部商品的兩成左右,連鎖企業缺乏話語權,也就導致了政策一再被打折。連鎖運營也就失去了他本來的主旨。
第十五,消費習慣關。
連鎖企業分為省市、縣鄉、村這幾個層面,渠道也好管道也罷,出口建立在村級是大家的一貫做法,最終也就形成了村級連鎖店與傳統終端零售店的競爭。在終端,用戶消費習慣影響著連鎖店的發展。
跨區購買。在農村,農戶更看重鄰里鄉情,對品牌的認知能力弱,企業品牌感召力不容易實現,更習慣圖方便就近購買農資,據有關媒體報道,用戶對農資產品的購買活動范圍近七成限於自然村的范圍,兩成會在鄉級農資店,一成集中在縣級農資店。所謂「連鎖店一店鎖N村」的跨區銷售假設值得深入探討。
大戶越級采購。當前,土地格局已經發生變化,涌現出了眾多的種田大戶,大戶所選擇的采購途徑則是會越過村級直達鄉縣市的經銷處,現在上游經銷商已經拋出橄欖枝,下邊大戶也在伸手,自然而然的兩股力量就結合在一起。當這種條件具備以後,終端連鎖店的命運不容樂觀,需要做的將是轉變企業職能以應對消費習慣的轉變。
店面布置。連鎖店面布置講究窗明幾亮,地可鑒人,可現實是這樣的店面,農戶是不敢進入的。曾有一連鎖店的負責人,看到有兩位老鄉一直在門外觀望不進店,連忙出去問明緣由,竟是因為店裡的地板太干凈,兩位老鄉剛從地里回來,鞋上有泥,怕弄臟了地板。店面標准布置是專業化的一種體現,干凈整潔的店面會給用戶帶來美的享受,但同時需要考慮切不可因為美而拉遠了與用戶的距離。
價格制度。農戶在購買農資產品時有砍價的習慣,但是在管理嚴格的連鎖店是不能這樣操作的,抹零也是不可能實現的,這樣以來就被農戶看成是不近人情。所以需要結合農村用戶消費習慣調整運營模式,摸索出一套適合中國農村特色的連鎖運營體系。
任何新生事物的發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遭遇挫折在所難免,只要勇於面對,積極應對,總會取得成功。隨著農資購買主體的改變,經營規模化程度日益提高,依託服務發展起來的服務型連鎖企業也定將迎來更多發展機會。

I. 電子商務對我國商品流通業的影響及對策-論文

摘要
本文選擇商品流通產業的電子商務問題進行研究。從流通創新的角度,分析和把握電子商務的本質即對商品流通業發展的革命性影響,同時參考世界上發達國家的情況,結合我國實際分析可能出現的發展變化趨勢,提出我國在商品流通領域發展電子商務的戰略任務和對應措施。

關鍵詞
電子商務、商品流通、流通革命、流通產業

目錄

引言
一、電子商務概述
二、電子商務必將引發新的商品流通革命
(一)電子商務創造了全新的商品流通模式
(二)電子商務對流通功能的革命性影響
(三)電子商務更新了市場的概念
(四)電子商務崔發了零售業態的革命
三、我國商品流通業電子商務發展的戰略與對策
(一)我國商品流通業面臨的發展機遇
(二)確立趕超性的發展目標
(三)積極穩妥的推進商品流通業的電子商務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引言
進入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隨計算機網路、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普及應用,電子商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滲透,並迅速演變為一場全球性的發展浪潮。在世界經濟生活中出現廣域范圍內的應用技術革命。近幾年來,世界各國特別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經濟發達國家都在大規模的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力圖利用在電子、信息和通訊領域的技術優勢奪取經濟增長制高點,並一次取代或改造傳統化商務活動方式,重組業務流程,降低交易成本,加速流通過程,全面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和綜合國力。從目前全球的發展情況看,電子商務將成為21世紀商務和貿易活動 的重要形態以及企業競爭的主要手段。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興起,將對整個社會經濟生活產生巨大影響,最終結果是將人類帶入信息社會。
流通與流通產業的發展變化從來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同時也是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創造著日益改善的循環條件。流通領域所發生的重大變革,從來都是與流通物質技術手段的發展更新緊密相關的,技術手段的更新往往會是流通物質技術手段的發展更新緊密相關的,技術手段的更新往往會使流通的效率提高,生產消費進入更高層次或更大的發展空間。電子商務作為信息技術變革的產物,為流通提供了一個高效的運作環境和強大的技術支持體系,將會在以往組織技術、營銷技術和物流技術的基礎上引發全方位的創新,從而爆發更深層次的流通革命。

J. 連鎖經營中配送問題的研究(論文提綱誰能寫個)

(1)專業合作,互利共贏:物美與「和黃天百」專業物流公司的合作突破了中國商業企業自辦物流的「小而全」觀念,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和國外先進經驗。 (2)提高效率,節約成本:集中配送提高了物流效率和對店鋪訂單的響應速度,使得商品配送的時間縮短,物流成本比較低。(3)方便供商,降低商品進價:配送中心統一、批量進貨,可提高廠家、批發商的送貨業務效率,降低送交貨成本。第三方物流這種物流方式,真正能使流通領域不同環節的企業職能分離,使企業在競爭發展中體現「有所為,有所不為」,使連鎖企業集中精力搞好主業,搞好零售,這種能使不同企業將自身經營資源集中,並選擇本企業有競爭優勢的事業,全力以赴地去發展的物流形式將會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青睞。 第三方物流可以實現對物流配送環節的專業化管理,可以節約連鎖企業的經營成本。但對連鎖企業的信息化水平要求很高,要建立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DI)、自動訂貨系統(EOS)、銷售以及庫存的統計管理系統等,否則很難高效率地與物流企業溝通。連鎖企業和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統之間,一般要求: (1)硬體、軟體和數據報表等的匹配和兼容 (2)信息流程清楚、功能明確 (3)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協調和整合。 對於第三方物流公司而言,產品越單一,效率會越高。而連鎖企業經營的品種少的幾千種,多的上萬種,對於第三方物流公司而言,對其管理能力也是一種挑戰。四、連鎖商業物流的下階段發展趨勢 1.冷凍生鮮的配送 (1)零售企業的配送中心將增加或加強冷凍生鮮食品的配送功能。隨著零售市場的競爭加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快速食品、生鮮半成品和冷凍食品的需求增加,大型零售企業設立食品加工中心和配送中心是物流配送的一個趨勢。 (2)以批發為主導型的食品配送中心將出現 有實力的食品批發企業以組織商品、面向獨立經營的單體超市門店開展以食品為主的配送服務,也將是我國專業化物流配送中心建設發展的趨勢。如肉類、蛋類、菜類、牛奶、麵包、冰激淋等專門經營這些新鮮食品的物流配送企業,將伴隨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這些商品質量的要求,形成集物流、常溫倉儲、冷藏、包裝、流通加工、配送為一體的多功能物流中心。 2.配送的社會化趨勢 連鎖企業引入第三方物流將是一個發展趨勢。在日本,大約有30%的連鎖企業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社會化的專業配送企業。隨著全社會專業物流企業的興起和成熟,將商品的配送工作甚至全部的配送工作交給專業物流企業,也會成為連鎖企業的一種選擇。 另外,一些具有自己物流配送中心的連鎖企業開始利用自身較強的物流配送能力,進行社會化的配送。通過擴大配送服務對象,開展商品配銷業務。這種配送方式與社會化的專業物流服務的最大差別是,在它不僅提供物流服務,還伴隨著商品的銷售甚至管理的輸出。其開展配送服務的目的,除了由此產生的服務收益外,更主要的目的是帶動企業的銷售,擴大企業的銷售規模,賺取進銷差價。他們希望在商品配送的基礎上,不斷強化對中小零售商的影響力,逐漸培育成集商品配送、商品銷售、管理輸出為一體的連鎖化集中管理模式,形成緊密程度不同的自由連鎖和加盟連鎖網路。 3.信息技術的應用 物流信息系統的構造,連鎖企業物流有關的信息系統包括企業內部的管理信息系統以及與供應商進行數據交換系統(EDI)或電子訂貨系統(EOS)。目前企業內部管理信息系統在90年代後期已經相對比較成熟,連鎖企業基本上應用了包括覆蓋進銷存的管理信息系統,甚至一些企業為提高管理水平,還引入了商業分析智能管理以及與供應商進行數據共享的供應鏈管理系統。但物流信息系統還大都停留在庫存管理的水平,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和推廣,零售企業特別是連鎖企業出現了網上進行數據傳送和訂貨的應用,利用互聯網與物流配送中心、上游供應商共享商品的銷售、庫存信息,在電子訂貨、商品驗收、退貨、促銷、變價、結算、付款等環節提供協同支持。改善企業采購和銷售、結算部門與物流配送中心、供應商、客戶之間的業務流程和溝通。與供應商、分銷商之間能實現供需數據及時共享是提升企業競爭力關鍵的一環。 目前,物美的店鋪、總部、配送中心是通過互聯網連在一起的,店鋪通過計算機上網,在網上進行訂貨、銷售數據上傳和總部信息下載,總部通過互聯網收取店鋪銷售數據、下發商品信息和管理信息。形成了對內部的各部門、配送中心、下屬店鋪的全流程管理,大大提高企業內部的商品訂貨、配送、驗收、銷售和庫存等的管理效率。

閱讀全文

與農資流通中電子商務與連鎖經營整合模式探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市場營銷創新策劃 瀏覽:46
汽車美容店產品營銷方案 瀏覽:502
市場營銷策劃的方法 瀏覽:240
超市六月促銷活動 瀏覽:23
超市新員工培訓方案 瀏覽:902
廈門大學網路教育市場營銷學試題 瀏覽:435
特產伴手禮推廣方案 瀏覽:157
培訓采購項目的售後服務方案 瀏覽:370
幼兒園冬季節日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38
師資比賽策劃方案模板 瀏覽:769
游戲商家春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30
高職市場營銷大賽 瀏覽:502
互聯網電商運營策劃方案 瀏覽:812
全國2013年4月自考網路營銷與策劃試題 瀏覽:651
學校教師二次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168
王者榮耀酒吧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56
幼兒園健康講座策劃方案 瀏覽:94
市場營銷需要和需求的概念 瀏覽:438
哪裡能免費看網路營銷 瀏覽:296
網路營銷的發展階段 瀏覽: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