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醫葯電商為什麼發展緩慢
國家對醫葯行業的GSP管控越來越嚴,現在再做醫葯電商已經做不起來了,因為GSP要求醫專葯電商不能屬出現購物車,也不能結算,只能查一下有沒有這個葯,具體想購買的話自己私下溝通,這就阻止了醫葯電商的標准化進程,不過這也是國家對於葯品的責任,因為網上的葯品很難管控到,真葯加葯都不知道!
B. 醫葯電子商務的發展狀況
年初,國家葯監局做出「暫不允許網上銷售葯品」的決定。指出,從目前各有關方面的條件和基礎來看,網上銷售葯品,將使葯品銷售者與購買者完全隔離,規避了對葯品流通環節的監管,極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進行無證經營。我國葯品分類管理剛剛啟動,處方無法實現網上有效管理,消費者識別困難,又得不到醫師、葯師用葯咨詢和指導,面對目前這種現狀,開展網上售葯,會給人民用葯安全、有效帶來嚴重的威脅。
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這個決定出台後,一些外商停止了在中國醫葯電子商務領域的投資計劃,據某醫葯網站董事長估計涉及的資金額大約有上百億元。
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鄭筱萸指出,對葯品電子商務的監管,一是合法性問題,二是在交易過程中特別是配送系統中的質量保證問題。國家葯監局暫不允許網上售葯,目的是為了盡快拿出解決實施監管保證售葯渠道的規范措施,是為了打擊業已存在的猖獗的假劣葯品問題,是為了保障消費者用葯安全。並沒有對代表未來貿易方式的醫葯貿易電子商務加以干預和禁止。
國家經貿委醫葯司司長於明德表示,未來的醫葯電子商務不僅應包括醫葯信息的共享和電子結算,還應包括合法的醫葯生產企業與生產企業(原料葯、制劑)、流通企業及醫院的網上交易,包括合法的醫葯流通企業與流通企業(批發、零售)及醫院的網上交易,包括零售葯店對消費者的網上銷售。醫葯經濟部門將積極推進醫葯流通體制改革,進行醫葯電子商務試點工作。在不遠的將來,醫葯電子商務極有可能代替傳統醫葯經營模式,帶來經營模式革命,如果現在停止網上銷售的試驗與探索,將會錯失發展機遇。
C. 醫葯B2B電子商務發展前景如何
受「復2007年7月,社保部的制城鎮居民醫保試點獲批啟動,全民醫保框架初步形成」的影響,醫葯工業和流通領域的改革波及到醫葯B2B領域。但是這些網站盈利模式不清晰。
在這段時間里,各醫葯B2B企業也都在探索適合行業適合本公司發展的電商模式。九州通醫葯擁有21個省級配送中心,解決了醫葯物流的配送難題。通過電子商務平台,省內的終端當天下訂單,最遲第二天配送完畢。華源醫葯網路營銷中心的創業者模式,也是一種新的購銷模式。通過帶動醫葯從業人員的積極性,配合華源3萬種OTC產品,符合醫葯平台的大而全的銷售模式。通過3年的發展,已經有8萬的采購會員。總結一句話,醫葯電子商務特別是B2B,需要研究醫葯電商的人深入進傳統醫葯,切不可一言以概之。
無論是醫葯B2C還是醫葯B2B,單打獨斗突破盈利的瓶頸恐怕很難。
醫葯招標采購平台嚴格意義上說,不是醫葯電子商務。
希望答案可以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D. 葯品如何開展電子商務,前景如何
看您這邊是連鎖企業還是批發或者生產企業,對外客戶范圍是不同的,前景的話,您可以看看醫葯行業的巨頭,都在做電商,您還在猶豫什麼
E. 互聯網+下的醫葯電商發展主要解決了什麼問題
摘自:YiShop電商系統
移動醫療串聯起醫療消費者、醫療工作者、醫療服務機構內、醫葯企業等多種角色容,提供便捷服務同時有利於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優化服務體驗。「醫葯電商和移動醫療結合,其實質是更多的專業化醫療資源結合在一起,例如醫院、醫生和葯店、葯師相互配合,在醫院掛號、定點診斷、遠程診斷、定時診斷、葯品購買、療效回訪、健康管理等方面達成合作機制,可以和醫生採取項目合作、定病種合作、定葯品合作等多種合作機制,實現線上線下真正的互聯互動。
F. 醫葯電商為什麼發展緩慢
線上銷售醫葯類產品,資質要求比較嚴苛;
中國看病尋葯一直以來的傳統,講究一個望聞問回切,所以導致線上銷售答就處於一個劣勢境地;
醫葯類產品購買講究一個時效性,而線上銷售到終端客戶中間還有一段貨物中轉及物流時間;
現在各個區域診所和葯店基本都處於一個飽和的狀態,所以還是能滿足普通消費群體的需求。
G. 醫葯電子商務的發展與現狀
2007年6月21-22日,我有幸以一個電子商務從業人員的身份參加由國家葯監局信息中心在北京中苑賓館主辦召開的首屆「互聯網葯品信息與交易服務高峰論壇」,會上通過國家葯品監管最高部門的政策解讀和國內外醫葯電子商務發展現狀相關數據的披露,使我對我國醫葯電子商務行業發展有了新的看法,並對醫葯電子商務網站發展模式有了深入探究的興趣。
醫葯行業是一個國家監管比較嚴格的行業,葯品質量、用葯安全關繫到人們的身體健康,所以葯品的流通監管顯得尤為重要。互聯網的、電子商務的發展也打破了葯品的傳統流通渠道限制,葯品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易、流通已經繞過了傳統的監管體系,使原有的監管體系在互聯網環境下起不到作用,所以互聯網的發展也迫切要求醫葯行業進行電子商務化。
醫葯領域引進電子商務,是國際上的大趨勢。根據有關數據顯示:在歐洲,葯劑師協會下屬的葯店,90%以上都開展網上葯品預訂服務。美國有1000多家網上葯店,市場規模將近1700億美元。而在中國,由於網路葯品交易剛剛放開,醫葯企業還處於猶豫不決階段。但也正是因此,中國的醫葯電子商務中蘊藏了巨大的商機。
醫葯電子商務的應用,可劃分為3個層次:第一個層次,通過互聯網進行醫葯信息的發布和獲取;第二個層次,進行葯品價格信息的發布和交易的撮合;第三個層次,完整的電子商務,即通過互聯網完成從葯品信息發布和獲取到在線交易、在線支付的全過程。
市場有了需求,醫葯電子商務網站也相繼誕生。我在GOOGLE,網路等搜索引擎輸入「網上葯店」進行搜索,就能搜到大量的賣葯信息,但這是否就是所說的醫葯電子商務、醫葯電子商務網站呢?
根據《互聯網葯品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和《互聯網葯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的相關要求,醫葯網站分類如下:
一、葯品信息服務類網站(包括經營性葯品信息服務網站和非經營性葯品信息服務網站)。
二、葯品交易服務類網站(包括葯品交易服務第三方交易平台、葯品交易服務B2B網站和葯品交易服務B2C網站)
在「互聯網葯品信息與交易服務高峰論壇」會上,從國家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到2007.6.18,全國已獲得「互聯網葯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的企業總共1178家,占申請企業數的50.09%,其中經營性385家,非經營性793家,獲得信息服務資格證書企業數前六位省份為:北京、上海、廣東、陝西、江蘇、浙江。同樣截至到2007.6.26,全國已獲得「互聯網葯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的企業有9家,其中第三方平台五家:
1: 北京先鋒環宇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2: 海虹醫葯電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3: 海南衛虹醫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4: 合肥徽之堂醫葯信息有限公司
5: 深圳市天馳醫葯信息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B2C經營模式四家:
1: 北京金象大葯房醫葯連鎖有限責任公司
2: 北京京衛元華醫葯科技有限公司
3: 遼寧盛生葯房連鎖有限公司
4: 上海葯房連鎖有限公司
至於B2B經營模式目前還沒有企業獲得證書,但也有少數企業打算提出申請。從總體上來看,我國醫葯電子商務發展尚屬起步階段。
站在電子商務的角度,我所關心的、並要探究的是關於「第三個層次,完整的電子商務,即通過互聯網完成從葯品信息發布和獲取到在線交易、在線支付的全過程。」的醫葯電子商務網站。從以上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數據截至到2007年6月22日)合法的醫葯電子商務交易網站僅僅9家(第三方交易平台5家,B2C網上葯店4家),而且網上葯店經營的葯品必須是OTC類葯品(非處方葯),這無論從數量上漢或是從經營范圍上,都跟美國形成了巨大的差距,也不符合我國的發展情況和市場需求。通過搜索引擎搜索,我搜到大量的違法網站經營葯品,這些網站的存在說明市場存在巨大的需求。
經過分析研究,我對我國醫葯電子商務也有了新的看法,本人觀點如下:
1.我國醫葯電子商務發展水平低。從醫葯電子商務類網站的數量和經營范圍、發展模式來看就知道醫葯電子商務的價值鏈條並未得到有效的開發,葯品作為一種高度標准化的商品,是最適合從事網上交易的。從葯品的生產到流通上市各個環節都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准來執行,所以在葯品質量、包裝規格、主要成分、主要功能、適用范圍等等都可以用具體的量化數據來衡量,消費者如果能夠通過互聯網這種透明、開放的環境對比挑選葯品,買賣雙方信息就比較對稱,操作過程也比較透明,可以很好的減少葯品流通過程中的暴利行為,給葯品最終消費者最大的實惠,也能有效的促進行業的發展和國家的醫療改革。
2.監管部門監管手段、水平跟不上互聯網技術和市場需求。目前國家葯監部門對互聯網葯品交易設置的門檻這么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監管技術跟不上,生怕互聯網這種新的形式會帶來難以解決新的問題和麻煩,但行業的發展和改革不能因為這個原因而停滯,所以葯監部門也在摸著石頭過河,在實踐中探索。
3.醫葯電子商務,發展潛力巨大。正由於目前是新的應用,正因為目前的市場不是很成熟,所以也給了企業很大的發展空間,競爭程度也沒有那麼激烈,但企業也應認識到,在發展的前期沒有成功經驗可循,政策的支持也少,反而更多的是限制和門檻,這就需要企業能夠有前瞻性的戰略規劃和周密的市場計劃,同時具備在這種環境中開拓市場的能力和決心。
4.醫葯電子商務市場化程度不高。目前就第三方交易平台來說,全國就是5家,而且這些平台主要是用於醫療系統葯品及器械的采購招投標,特別是在目前國家對醫葯電子商務並未完全放開發展的情況下,葯監部門的監管和干預必然會比較多,所以完全按照市場為導向恐怕很難做到。
5.政府、企業面臨兩難境地。政府也想推動醫葯行業的電子化,企業跟想在醫葯電子商務進程中賺得一桶金,但由於政策的不完善和發展模式的不成熟不清晰,造成了政府、企業雙方出現「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兩難境地,醫葯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以上是我以電子商務人的眼光來看待問題所提出的觀點,對醫葯行業的電子商務發展問題還需要醫葯行業更加專業的人員來進行深入的分析。(來源:艾瑞網)
H. 醫葯電子商務有發展前景么
做O2O還是可以的.畢竟不是食品,葯品不是隨便買的,實體更容易信任.
I. 醫葯電商為什麼發展緩慢
醫葯類目比食品類目還要敏感好幾倍,國家嚴格控制狀態下,電商發展緩慢很正常,發回展太快反而對醫葯答領域沖擊很大,競爭激烈中假葯泛濫不可避免,線下假葯都已經泛濫,更何況電商傳播途徑真么快。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J. 我國醫葯電商發展現狀如何
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互聯網+與各行業的深度結合,我國網上銷售葯品的限制逐步減少,中國醫葯電商的到了巨大發展。2018年全國醫葯電商規模(含第三方即A證)達到2315億元,其中B2B業務規模達到931億元,維持著30%以上的行業增速,B2C業務保持穩定發展。未來,我國網售處方葯有望解禁,將給我國醫葯電商帶來更大的增長動力,行業整體發展向好。
醫葯電商規模整體擴大,B2B業務發展迅速
隨著國家相繼取消互聯網葯品A、B、C證的審批制度,改為監管制度,我國醫葯電商進一步放開,促進了我國醫葯電商規模的壯大。根據商務部發布的《葯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顯示,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我國醫葯電商銷售總額612億元,2017年我國醫葯電商直報企業銷售總額達到736億元(不含A證),同比增長20.26%,占同期全國醫葯市場總規模的3.7%。
2018年,我國醫葯電商A、B、C證已經取消審批,同時第三方醫葯B2C模式發展迅速,如美團等在平台上開放葯店介面,醫葯連鎖零售企業可以將自身網上店鋪接入美團,擴大營業收入,進而推動了我國醫葯電商交易規模的擴大。2018年,受審批制度改為監管制度的影響,政策放鬆下,我國醫葯電商交易規模迅速擴大,2018年醫葯電商直報企業(不含A證,即不含第三方交易平台)銷售額為978億元,同比增長32.88%;而包含第三方交易服務平台交易額在內的銷售總額達到2315億元。
隨著醫改的不斷推進,前瞻認為在本輪醫改中,醫葯分開、優化醫療體系效率將成為政策推進的重點之一,醫葯電商有望成為監管層實現政策目標的重要工具,目前處方葯網路銷售依然存在著一定的政策壁壘,但未來有望解禁。
同時,新修訂的《葯品管理法》提出,授權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健康衛生主管部門等部門具體制定網路銷售葯品管理辦法,同時規定了幾類特殊管理葯品不能在網上銷售,為處方葯的互聯網銷售實踐探索留有空間。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互聯網對中國醫葯行業的機遇挑戰與應對策略專項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