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簡述電子商務產生的背景及產生的過程。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企業獲取生產資料的途徑與產品營銷的范圍日趨擴大,同時,現代企業競爭的結果使生產企業和商業企業都進入了一個微利時代,產品的成本和利潤變得非常透明。
而電子商務的推廣,加快了世界經濟的一體化,在網上實現商流活動後,需要一個有效的現代物流對實物提供低成本、高效率、適時、適量的轉移服務,這使現代物流在整個商務活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電子商務帶來對物流的巨大需求,而物流對電子商務發展的制約瓶頸也日益突出。
電子商務的發展過程:
1、起步期,1990-1993年,電子數據交換時代,成為中國電子商務的起步期。
2、雛形期,1993-1997年,政府領導組織開展「三金工程」階段,為電子商務發展期打下堅實基礎。1997年4月以來,中國商品訂貨系統(CGOS)開始運行。
3、發展期,1998年3月,中國第一筆互聯網網上交易成功。1999年3月8848等B2C網站正式開通,網上購物進入實際應用階段.
4、穩定期
2000-2009年,電子商務逐漸以從傳統產業B2B為主體,標志著電子商務已經進入可持續性發展的穩定期。
5、成熟期
3G的蓬勃發展促使全網全程的電子商務V5時代成型,電子商務已經受到國家高層的重視,並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1)電子商務的時代背景擴展閱讀:
電子商務的歷史背景
(1)事實上,電子商務並非是一種剛誕生的事物。早在本世紀70年代,電子數據交換(EDI)和電子資金傳送(EFT)作為企業間電子商務應用的系統雛形,已經出現。
(2)多年來,大量的銀行、航空公司、連鎖店及製造業單位已建立了供方和客戶間的電子通信和處理關系。這種方式加快了供方處理速度,有助於實現最優化管理,使得操作更有效率,並提高了對客戶服務的質量。
電子商務趨勢形成的原因,趨勢形成的原因之外部因素
(1)寬頻通信市場發展迅速。
(2)電子政務發展迅速。
(3)游戲產業的帶動。
Ⅱ 電子商務的現狀和未來是什麼
電子商務的現狀是在發展中國家和農村地區蓬勃發展,成為半熟練工人、婦女以及其他群體實現就業的有力工具,促進發展中國家就業和包容性增長。
電子商務具有克服市場障礙和將消費者與企業對接的潛力,能夠直接創造就業,也能通過物流服務以及更廣泛的電商生態系統的其他環節創造就業。電子商務能使農村居民像城市居民一樣享受方便快捷、物美價廉的商品,提高居民消費水平,縮小城鄉差距,並能通過減少信息不對稱和提高經濟效率,促進經濟增長。
電子商務的未來是我國網路購物占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已超過一成,遠超歐美發達國家。更有研究部門預測,到2020年,我國網購占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將超過50%。
(2)電子商務的時代背景擴展閱讀:
電子商務體量不斷擴大,部分實體店被取代,實體零售漸成萎縮之勢——兩種經濟形態之爭有其現實背景。
專家指出,事實上,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呈現融合發展態勢。據《規劃》,「十二五」末,全國開展在線銷售的企業比例增至32.6%,電子商務服務業市場規模達到1.98萬億元,傳統產業與新興業態相關從業者達2690萬人。電子商務已成為各類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領域,成為全面促進就業的有力支撐。
Ⅲ 電子商務的發展歷程
【歷史發展】[編輯本段]以歐美國家為例,可以說電子商務業務開發的如火如荼。在法、德等歐洲國家,電子商務所產生的營業額已佔商務總額的1/4,在美國則已高達1/3以上,而歐美國家電子商務的開展也不過才十幾年的時間。在美國,美國在線(AOL)、雅虎、電子港灣等著名的電子商務公司在1995年前後開始賺錢,到2000年創造了7.8億美元,IBM、亞馬遜書城、戴爾電腦、沃爾瑪超市等電子商務公司在各自的領域更是取得了令人不可思議的巨額利潤。歐美國家電子商務飛速發展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1. 歐美國家擁有電腦的家庭,企業眾多,網民人數占總人口的2/3以上,尤其是青少年,幾乎都是網民,優裕的經濟條件和龐大的網民群體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2. 歐美國家普遍實行信用卡消費制度,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信用保障體系,這為電子商務的網上支付問題解決了出路。細致說來,歐美國家的信用保證業務已開展有80年的時間。在歐美國家,人們可自由流動,不用像中國一樣受戶口的限制,為方便生活起居,每個人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不能偽造並伴隨終生的信用代碼,持此信用卡進行消費,發卡銀行允許持卡人大額度透支,但持卡人需在規定時間內將所借款項歸還,如果某企業或個人惡意透支後不還款,那也就意識著以後他無論走到何地,他的信用記錄上都會有此污點,不論他想貸款買房,購車或辦公司,銀行都不會貸款給他,這在貸款成風的西方世界是及其可怕的!因此,西方人普遍將信用看作自己的第二生命,誰也不願意貪小利失大義,當在網上購物時,他們會在點擊物品直接輸入密碼,將信用卡中的電子貨幣劃撥到網站上,商務網站在確認款到後,立即組織送貨上門。 ★3. 歐美國家的物流配送體系相當完善,正規,其是近年來大型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出現,使的不同地區的眾多網民,往往能在點擊購物的當天或轉天就可收到自己所需的產品。這要得益於歐美國家近百年的倉儲運輸體系的發展史。以美國為例,第二次世界大站後,許多企業將軍隊後勤保障體系的運做模式有效地加以改造運用到物資流通領域中來,逐漸在全國各地設立了星羅棋布,無孔不入的物流配送網路。即使在電子商務業務還未廣泛開展的十多年前,只要客戶打電話通知要貨,幾乎都可以享受免費的送貨家政服務。美國聯邦快遞,UPS(聯邦包裹快遞)等是大型物流公司的典範,專門負責為各個商家把產品送到顧客手中,有了這樣龐大的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當電子商務時代到來後,美國只需將各個配送點用電腦連接起來,即順理成章的完成了傳統配送向電子商務時代配送的過度,電子商務活動中最重要最復雜的環節——物流配送問題就是這樣輕而易舉的解決了。 【中國狀況】[編輯本段]中國電子商務始於1997年。如果說美國電子商務是「商務推動型」,那麼中國電子商務則更多的是「技術拉動型」,這是在發展模式上中國電子商務與美國電子商務的最大不同。在美國,電子商務實踐早於電子商務概念,企業的商務需求「推動」了網路和電子商務技術的進步,並促成電子商務概念的形成。當Internet時代到來的時候,美國已經有了一個比較先進和發達的電子商務基礎。在中國,電子商務概念先於電子商務應用與發展,「啟蒙者」是IBM等IT廠商,網路和電子商務技術需要不斷「拉動」企業的商務需求,進而引致中國電子商務的應用與發展。了解這一不同點是很重要的,這是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大特點,也是理解中國電子商務應用與發展的一把鑰匙。 在1997年和1998年,中國電子商務的主體正是一些IT廠商和媒體,它們以各種方式進行電子商務的「啟蒙教育」,激發和引導人們對電子商務的認識、興趣和需求。經過這一階段,在1999年和2000年,以網站為主要特徵的電子商務服務商在風險資本的介入下成為中國電子商務最早的應用者,成為這一階段中國電子商務的主體。隨著電子商務應用與發展的深化,隨著資本市場泡沫的破滅,網站電子商務開始跌入低谷,而企業特別是傳統卻開始大規模進入電子商務領域,中國電子商務從2001年開始進入第三個階段,企業電子商務成為中國電子商務新的主體。 這一變化是深刻的,然而也引發了對中國電子商務形勢的一些不正確看法。人們已經習慣以網站電子商務,特別是以一些「熱點」網站電子商務作為了解和判斷電子商務形勢的重要甚至唯一的依據。因此,一些「熱點」網站電子商務的衰落,導致不少媒體和專業人士作出了中國電子商務處於低谷、走向衰退或者乾脆從此一蹶不振的判斷,許多人因此對電子商務的發展前景產生極大的懷疑,對電子商務的優越性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負面的、否定性的意見。 這是看法可以理解但並不正確。事實上,與表面情形相反,中國電子商務正在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總的態勢是健康的。電子商務的主體正在由IT廠商、媒體和電子商務服務商轉換為企業,傳統企業正在大規模進入電子商務領域,其特點是堅定、有效但不太吸引「注意力」。企業電子商務是今後觀察和判斷電子商務形勢的主要視角。 未來電子商務展望[編輯本段]盡管近來對於互聯網零售公司的風險投資基金已經明顯減少,但北美互聯網零售市場的總銷售額在2000年仍然達到了史無前例的29.3億美元,比1999年增長了75個百分點。這是從Gartner Group Inc.公司最近關於互聯網業界研究報告中所得到的消息。Gartner Group Inc.是主要從事於互聯網技術研究以及業界咨詢的公司。該公司的這份報告中還提到在1999年北美互聯網零售市場的總收入是16.8億美元,而較1998年則增長了157%。據Gartner的分析家介紹,隨著該市場的逐漸成熟,該領域內的一些實力雄厚的零售商也開始嶄露頭角,他們將來有可能成為這個領域的領導者。 Gartner公司電子商務服務部門的主要分析家Robert Labatt說:「一些具有知名品牌以及雄厚客源支持的在線銷售公司將在以後的大合並浪潮中佔得先機,而一部分小型零售商現在需要做的就是發展能夠獲得收益的戰略夥伴關系。」 「而對於目前市場的領導者而言,現在正是獵取利潤的大好時機。因為他們與那些相同弱小的商業夥伴相比,他們具有雄厚的人才團體、技術及客戶基礎等多個優勢,只要他們與這些弱小的商業夥伴達成協議,他們將肯定獲得更多的利益,至少可以減少更多的商業成本,」Robert Labatt說。「為了生存,這些互聯網零售商除了在短期內向人們展示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得到所預期的利潤之外別無他法。」 在1999年,北美零售市場中在線購物活動的發生額還不到用戶總銷售額的1%,而Gartner預計,到2004年,在線購物整個銷售市場中所佔的份額將達到5%至7%左右,其中計算機軟/硬體以及家庭消費電器的銷售將是在線購物活動中的主要領導產品,預計這類產品的銷售額將從1999年的7.5億美元在2004年猛增到59.7億美元。 「盡管看似這類產品擁有很好的銷售背景,但事實上這類產品的銷售商多是採取薄利多銷的銷售策略,特別是與那些從事在線銀行服務的互聯網公司來看,更是如此,」Labatt說。
Ⅳ 當前電子商務發展的背景是什麼
中國最近十年的外貿迅猛增長,幫助了阿里巴巴等一批國際商貿網站的崛起,但接下來版幾年,隨著房地權產及石油行業等利潤的上漲,外貿行業的利潤下降,更多的行業資本將流入到國內商貿及服務行業去,這也會對本地搜索與分類廣告帶來一定的發展契機,無論阿里巴巴、易趣或淘寶,這些的先行者只是集中精力在商貿行業,而服務行業相對是一片空白,如果本地搜索與分類廣告發展得好,也許其中會產生另一位電子商務的巨頭,畢竟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服務行業占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將越來越重要。
Ⅳ 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背景是什麼
電子商務發展
經過四個階段
1、eft時代
2、電子報文傳送技術
3、聯機服務
4.、www
具體的到網上查
Ⅵ 電子商務的背景及形成原因
你問這些做什麼用的?
我個人認為,電子商務的背景就是互聯網高速發展這個大環境。形成原因是市場需求驅動的
Ⅶ 網上購物系統出現的歷史背景
.1 電子商務的背景和意義
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網路、通信和信息技術的突破性進展,Internet在全球爆炸性增長並迅速普及。在這一前提下,電子商務應運而生了。電子商務是基於互聯網、以交易雙方為主體、以銀行電子支付和結算為手段、以客戶數據為依託的全新的商務模式,它可以使商家與供應商更緊密地聯系起來,更快地滿足客戶需求,也可以讓商家在全球范圍內選擇最佳供應商,在全球市場上銷售產品。自1998年「電子商務年」以來,電子商務在全球發展迅猛,大約每九個月其交易額就翻一番,全球電子商務交易額(包括網上貿易額、銷售額等)達到數千億美元,電子商務收入劇增262%。
目前,世界各國紛紛看好電子商務這塊新大陸,普遍認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將是未來25年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推動力,對經濟的促進將遠遠超過200年前的工業革命。著名網路經濟調查評論家Robert Metcalfe聲稱:「互聯網的價值等於(與之相聯結的)網點數量的平方。」
1.2 電子商務的現狀
日前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我國電子商務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目前網上商店總數已經超過10萬家,網上展示的商品總數約為2000萬件。
該項研究是由上海東方網誠數據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研究對象包括全部擁有獨立域名和網上商店系統的網站,以及部分租用第三方平台、具有一定規模的網上商店,但不包括設在易趣、淘寶、易拍等拍賣網站上的店鋪。
對電子商務來說,4月1日正式實施的《電子簽名法》應該是一個契機。近日,由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倡導成立的「中國電子商務誠信聯盟」在北京宣告成立,eBay易趣、卓越等業內40多家互聯網企業老總悉數聚集,並簽下了「誠信宣言」,這顯示了中國電子商務企業開始從他律走向自律。
據有關數據顯示,2002年我國網路拍賣市場有9.4億元的規模,2003年有19.2億元的規模,預計2004年我國網路拍賣市場幾近達到33.7億元。但是我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去年發布的第二次《中國互聯網路熱點調查報告》卻顯示:全國有60.6%的網民半年內瀏覽過購物網站,但掏錢買東西的只有17.9%。這說明目前我國的電子商務行業發展遠未挖掘出其本身的巨大潛力。
因此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態勢很好,電子商務的發展潛力很大。
Ⅷ 電子商務的背景和意義
子商務來項目背景:中國電子商源務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這個時候電子商務只是一種概念。這一階段出現了一些比較典型的電子商務企業,如8848,易趣等。隨著人們對電子商務的逐漸認識,在新世紀產生了若干電子商務企業,涉及范圍從B2B以及B2C等多方面發展。隨著網路產業向縱深層次的不斷發展
Ⅸ 電子商務發展背景
1.起點:1995.1 中國電信開始向社會公眾提供互聯網(Internet)接入服務。
1995.4 馬雲創辦「中國黃頁」網站。
1995.8.15 國家計劃委員會正式批復「中國商品訂貨系統一期工程項目建議書」,建設全國 計算機網路交易體系。
2.萌芽:1996.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全國骨幹網建成開通。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CIECC)成立
1997中國商品地火系統、中國商品交易市場、中國商品交易中心等相機運營。
1998 聯想、海爾等企業電子商務起步
北京、上海等城市電子商務工程啟動
阿里巴巴、8848等電子商務網站開通。
3.成長與發展:1999年開始,中國電子商務進入成長和發展期。
電子商務初見成效:①2006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1,,00億元,比2005年增長48.6%
②2006年網上消費總額打2767億元,比2005年增長47%.
電子商務支撐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2006年19家電子認證機構(CA)進20家網路銀行、物流『信用體系飛速發展。
電子商務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快速發展,新興業務模式和數字化產品不斷涌現。
電子商務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①2004年 中國政府發布《電子簽名法》
②2005年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出台
③《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將電子商務列入戰略行動計劃。
④ 2007年《電子商務發展「十一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