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商促銷 > 電子商務的環境下會計

電子商務的環境下會計

發布時間:2021-11-23 05:13:48

Ⅰ 什麼是電子商務會計和網路會計有什麼區別

會計網路化:會計網路化就是一種基於網路技術,以整合實現企業電子商務為目標,能夠提供互聯專網環境下的會計核算、財務管理模式及其各種功能的財務管理軟體系統。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會計網路化是基於互聯網平台上的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在網路環境下,會計從核算型過渡到管理型具備了先進的物質條件,網路、通信與資料庫等先進技術被用於會計信息的獲取、加工、處理、傳輸、儲存、應用,同時也具有分析、預測、規劃、控制和責任評價等功能,形成了管理型的網路化會屬計信息系統。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時,需要建立內部網進行財會與其他部門的協調工作與信息管理,並將各類信息貯存於同一資料庫。會計信息系統通過資料庫隨時可以獲取有關記錄,使會計信息及時地反映交易活動,及時提供與決策相關事項的信息,從而加強會計信息對信息使用者決策的相關性。

Ⅱ 如何加強管理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發展的新趨勢

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發展的新趨勢:
1,網路會計
網路會計是計算機網路化的會計系統,其所需處理的各種數據越來越多地以電子形式直接存儲於計算機網路之中,對各種交易中的會計事項進行確認、計量和披露的會計活動,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網路會計既是對傳統會計的繼承,又是對傳統會計的發展,通過網路會計,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會計信息資源共享,大大加快會計賬務處理速度,為電子商務的充分發展提供了保障。
2,人力資源會計
人力資源會計是指對組織的人力資源成本與價值進行計量和報告的一種會計程序和方法,它通過對人力資源的確認、計量,准確推算出他對企業經濟成本和企業價值增加所做出的貢獻,便於企業有針對性的發展、培育適合於本單位乃至全社會的高素質、復合型、全方位人才,它是會計學科發展的一個新領域,是人力資源管理學與會計學相互滲透形成的新型會計理論。自從1964年美國密西根大學的郝曼森首次提出人力資源會計這個概念之後,通過一大批會計學者堅持不懈的研究,今天人力資源會計已逐步建立起一套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特別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更為人力資源會計的推廣創造了歷史性的契機。
3,安全會計
隨著電子商務在經濟業務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有關的安全性問題也日益受到人們所重視。黑客襲擊網站、合法用戶的誤操作頻繁發生、計算機本身的機械性故障等等都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再加上目前許多財務軟體不完善,因而為會計人員正確反映經濟交易帶來了困難。安全會計通過對安全收入與成本的確認和計量,加強了安全成本管理,提高了財會人員、管理人員對電子商務活動的風險防範意識,降低了非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

Ⅲ 會計工作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有哪些挑戰

電子商務給會計理論帶來的沖擊</DIV>
<DIV>2.1對會計假設的沖擊</DIV>
<DIV>傳統的會計理論都是建立在會計主體假設、分期假設、持續經營假設、貨幣計量假設上。電子商務的出現,對會計分期假設和貨幣計量假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DIV>
<DIV>2.2對分期假設的沖擊</DIV>
<DIV>會計分期假設,是為向會計信息的需求者及時提供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信息,人為形成一個個的會計期間。採用電子商務可以使一筆交易在瞬間完成,在存續時間不確定,尤其是存續時間很短時,要人為地進行分割,其實際意義不大。</DIV>
<DIV>2.3對貨幣計量假設的沖擊</DIV>
<DIV>會計核算以貨幣作為計量的單位。由於貨幣是眾多計量單位中最好的計量單位,所以傳統會計報告主要包括以貨幣計量的財務信息。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電子貨幣的出現,給貨幣計量假設又增添了新內容。</DIV>
<DIV>2.4對會計原則的沖擊</DIV>
<DIV>在資產計價上,將會逐漸擯棄歷史成本而主要採用以評估值為基礎的現值計價,虛擬企業的巨大貨幣風險決定了它更注重未來的收益或資產的未來價值,按照現行價值或預期收益現值對資產進行計價,將成為虛擬企業會計核算中不可逆轉的趨勢。收付實現制將比權責發生製得到更廣泛的應用。虛擬企業存續的短暫性,決定了它不會存在跨期分攤問題和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問題,採用收付實現制是較為合理的選擇。配比原則的內涵會發生改變。在傳統的會計理論中,配比原則要求的適當的收入與成本、費用相對應,而虛擬企業中的配比原則不是要求各期間收入與支出的配比,而是他們在合作各方的合理分配。虛擬企業的產生使許多會計原則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其經營方式的隨意與特殊,經營期間的短暫,使可比性原則與一貫性原則失去了規范對象。</DIV>
<DIV>3. 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工作的新問題</DIV>
<DIV>3.1會計數據問題</DIV>
<DIV>除了會計電算化帶來的數據的易改動性和電子會計數據的法律承認等問題外,還有以下問題:</DIV>
<DIV>3.1.1網路安全問題</DIV>
<DIV>是目前開展電子商務所需解決的核心問題。電子商務是基於開放的Internet的,這就意味著企業面臨通過Internet傳輸過程中帶來的機密性、完整性、可靠性等種種外來風險。</DIV>
<DIV>3.1.2電子數據的確認問題</DIV>
<DIV>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源點的不可抵賴,接受的不可抵賴和回執的不可抵賴。在電子商務下,為了證實所受數據是由原發方發出的,並且不可抵賴,目前採用的是電子簽名技術。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上提交的電子簽名草案明確規定了電子簽名具有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同等的效力<DIV>3.2數字資產的會計核算問題<DIV>數字產品和服務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專業人士估計,今後至少80%的知識產權是以數字形式存在的。數字資產和實物資產相比,從生產到存儲、銷售都有很大的不同,從而對傳統會計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
<DIV>3.2.1數字資產的生產和存儲
<DIV>以計算機軟體為例,數字產品的生產一般分為研發和製作包裝兩個階段。其中研發過程要花費大量的費用,而後者的費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記。按照傳統的會計方法,不把研發過程看作生產過程,那麼,數字資產就沒有了生產過程,其生產的概念需要重新定義。數字資產是無形的,沒有庫存數量,並且它們可以無限使用,按照傳統的會計方法,不能如實地反映數字資產的狀況。
<DIV>3.2.2數字資產的銷售與確認
<DIV>在網上贈與模式下,大部分的數字資產都是在用戶試用後決定是否付款購買。而且許多公司要不斷的推出新的版本,如殺毒軟體的不斷升級等。這樣,數字資產的確認又成為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電子商務企業不宜搬用傳統會計的收入確認方式,而應以實際收到款項為銷售實現的依據。
<DIV>3.2.3數字資產的成本
<DIV>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由於數字資產的生命周期短,淘汰速度快,並且一旦淘汰,幾乎一文不值的特點,以歷史成本入賬顯然不能真實的反映數字資產的價值。對數字資產的核算應該有別於實物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核算。筆者的意見是,對數字資產從原始價值和評估價值兩個層次計價。</DIV>
<DIV>原始價值計價:數字資產的原始價值以歷史成本為基礎,即把交易成本或研發費用,以及研發成功後發生的如鑒定費、注冊費及升級費用等所有費用資產化。
<DIV>評估價值計價:數字資產可能價值突貶,也可能帶來超額收益,這些信息對電子商務企業及其投資者是極其重要的。以市場交易為前提,以歷史成本為基礎,還要綜合考慮市場、知識產權、人力資源、管理等多方要素對數字資產進行定期評估能才可恰當的反映其價值。</DIV>
<DIV>原始價值和評估價值的統一:用數字資產,數字資產攤銷等科目來反映數字資產原始價值的增減變動;用評估價值,評估權益等項目來反映數字資產的市場價值變動。
<DIV>4. 對會計工作的新要求
如今我們正處在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若想保持優勢,經營者必須利用一切機會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擴大市場及提高服務質量,努力確保自己的競爭優勢。黃河企業也涉足了電子商務的某些層面,譬如利用Internet發布招標公告,進行監理投標,開展工程咨詢工作等。其中咨詢工作更容易適應電子商務環境,針對某一工程進行設計審查等咨詢工作可以採取類似網上訂閱和付費瀏覽的方式收取服務費。電子商務環境對會計人員的要求大大的提高了,新的會計人員不僅要具備傳統會計人員的一般素質,還要能熟練地進行網上操作,甚至要熟悉至少一門外語。在專業知識上,會計人員要對本國的會計准則熟練掌握,對國際會計知識有所了解。

Ⅳ 會計支付結算方式在電子商務環境下與傳統環境下的區別有哪些

Ⅳ 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核算和傳統會計核算的區別

一、會計無紙化問題
電子商務的流行必將促使企業信息系統全面計算機網路化,在會計方面表現為會計系統與企業的其他業務計算機系統化實現無縫聯結。由此產生下面兩個問題:
(一)會計習慣性的數據原件問題。法律上最有效的證據是記錄業務發生的原件,在手工會計環境下,企業的經濟業務發生均記錄於紙張上,按會計數據處理的不同過程分為原始憑證、記帳憑證、會計帳簿和會計報表。這些紙張上的書面數據形成會計人員所熟悉的會計證據原件,這些紙質原件的數據若被修改可容易辨別出修改的線索和痕跡,這就是傳統紙質原件的基本特徵。但是,在計算機網路信息系統中的電子商務(無紙貿易)使原來紙質的會計原始憑證的數據直接記錄在磁碟或光碟上,由於對電子數據非法修改可做到不留有竄改的痕跡,這樣就很難辨別哪一個是業務記錄的「原件」。然而,在電子數據形成和存儲管理過程加強控制和傳統觀念轉換的條件下,電子數據像紙張憑證一樣可作為會計的原件。如果法律上不承認電子數據可作為數據「原件」,那麼電子商務的許多數據就要模仿手工操作的方法形成紙張式的原件,會計的無紙化也就無法開展,也必定影響電子商務的推廣和普及。
(二)電子會計數據的法律效力問題。在法律能否接受計算機記錄的電子會計數據(無紙化數據)作為有效的證據,已是一個國際性的問題。特別地,無紙化的電子會計數據能否作為審計和稅務檢查的有效證據,是會計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就目前的會計電子化實務看,有關法規對企業要求將計算機記錄的原始數據都要列印到紙張上並由責任人簽字,可作為審計和其他法定需要的證據。但這種做法是計算機網路應用初期的暫時性措施,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普及,電子數據作為有效的會計證據和法律證據是必然的。聯合國在70年代已由其國際貿易法律委員會開始研究這一問題,於1996年12月由聯合國通過了下正式的法律範本《電子商務示範法》,明確指出電子數據可作為有效的法律證據,但必須滿足基本條件:
(1)電子數據的生成、存儲和傳遞過程是可靠的;
(2)有關責任人(包括交易業務的對方)已以某種加密數字簽字確認;
(3)執行數據專人管理和確保數據的完整性等。類似這樣的法律的制定是推進我國電子商務開展和計算機網路化會計的當務之急。

二、電子原始數據的審核和確認
在現有會計電算化環境下,絕大多數會計還保持著傳統的紙張式的憑證審核和手工編制會計記帳憑證,因而,在這種電算化初期情況下會計原始數據的審核仍然可用傳統方法。然而在電子商務流行的情況下,面對「無紙」的會計數據,會計人員特別關心的是怎樣審核和確認存放在計算機系統中(以磁碟或光碟存儲)的數據與業務發生時的原始形式是一致的。磁碟和光碟的數據可通過適當的計算機工具修改並且可以做到不留任何修改「痕跡」,因此,確保這些電子數據是以原始形式保存下來是無紙信息系統的關鍵。所以,會計要審核一份企業交易的電子原始數據,就不是簡單地像傳統會計的審閱紙張式原始憑證那樣,而是要考慮到電子原始數據生成的確認,數據存儲的管理控制以及傳遞過程和方法的可靠性。
(一)電子數數據生成的確認。按傳統的會計審核,原始數據可認定是原本的,一般以業務發生的時所作的紙張記錄的憑證(如發票、合同和支付轉帳單等)為基本依據,並在一筆業務的不同種類原始憑證之間作比較核對,同時要確認憑證上的有關責任人簽名的有效性。在紙質的憑證上的簽名證實書面材料,會計人員很容易辨識。但對電子商務中發生交易業務的電子數據審核,除了對一筆業務的不同數據記錄之間核對外,還要特別關注業務經辦人、批准人、簽約人等人員的電子簽字以保證有關責任人對業務和相應記錄的完整性負責。會計怎樣認證這種的電子簽字的有效性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電子簽字若是現在大多數會計核算軟體中用那種普通的漢字或字母代碼填寫,就容易產生偽造和舞弊,會計人員就無法辨認這些數據的真偽性。解決簽字有效性的做法是採用加密碼簽字。
(二)交易業務數據的存儲管理和電子數據傳遞過程的可靠性。企業交易(采購和銷售等收支業務)數據一經確認就不再作修改,它是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數據。在手工信息處理系統下,一般把原始憑證用復寫方式產生幾份憑證分發給不同的部門作為業務發生的依據並分別保管;在計算機化環境下,是以業務發生時在不同的門(特別強調在會計部門)同時形成相同的業務數據幾份「原本」,並且形成備份數據,同時幾備份數據和計算機系統內的數據應由不同人員保管,以保持相互牽制和審計線索,防止有人企圖修改已確認的數據。許多電子數據需要通過計算機網路進行傳輸的,傳輸的數據是否准確和安全,涉及到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可靠性和網路系統的安全管理問題。因此,會計人員也必須想辦法解決會計電子數據安全的問題。
在無紙化的信息系統環境下,電子原始數據審核和確認後,就可利用會計記帳憑證編制的軟體模塊自動生成電子記帳憑證,自動形成後的電子記帳憑證就不讓任何人進行修改,而且可由這些電子記帳憑證或電子原始數據可直接生成帳簿數據和會計報表,這些由電子原始數據直接生成的電子記帳憑證、電子帳簿和電子報表都是派生性的數據。如果所用的軟體的是正確的,會計系統中的派生數據的正確性、真實性和完整性完全取決於電子原始數據。

資料來源:http://news.netshop168.com/fwnr/0105249936.html

Ⅵ 論電子商務對會計的影響有哪些

傳統的會計理論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設的基礎上的,即會計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和貨幣計量假設。這四個假設是適應傳統的社會經濟環境,並為會計實踐檢驗,證明了其合理性的。但是,在互聯網走進現代人們的日常生活,並充斥於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時,以前會計假設所依據的社會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在新的社會經濟環境下,四個會計假設都面臨挑戰。

1.對會計主體假設的影響。會計主體假設從空間上界定了會計工作的具體核算范圍,只有在這個假設的基礎上,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等會計要素才有了空間歸屬。這個個體是有形的實體。而網路公司存在於網路計算機之中,它是一種臨時結盟體,沒有固定的形態,也沒有固定的空間范圍。如何在互聯網環境中對會計主體作出新的界定或對會計主體假設本身進行修正是網路會計無法迴避的問題。

2.對持續經營假設的影響。持續經營假設指假定會計主體將持續經營下去,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企業不存在清算和破產的可能。電子商務時代,由於會計主體變化頻繁,持續經營假設將不再適用。在網路會計中,是適用清算會計還是創建新的會計體系或方法,是必須予以明確的問題。

3.對會計分期假設的影響。會計分期假設指為了在會計主體終止之前,能夠向信息的需求者提供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信息,人為地把經營過程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分割開來,形成一個個的會計期間。在網路環境下,強大的運算和傳輸功能,使財務管理從靜態走向動態,會計核算從事後達到實時,使會計分期假設消除了時間的斷點而無法成立。與此相應,在會計分期假設下的成本、費用的分配和攤銷,在網路會計中的必要性有多大,值得進一步探討。

4.對貨幣計量假設的影響。在網路經濟下,虛擬公司和網路銀行的發展,不在使用鈔票和單證作交易媒體,而是採用電子貨幣成為網上支付的主要方式。電子貨幣的出現,弱化了記賬本位幣的幣種惟一,使資金在企業、銀行間高速運轉,資本決策可瞬息完成,加大了貨幣風險,沖擊了幣值穩定,動搖了貨幣計量假設。

電子商務對傳統財務會計實務的影響是十分廣泛的。它動搖了許多傳統的會計原則。

1.對歷史成本原則的影響。歷史成本原則是傳統會計的一個重要原則,是指會計人員在進行資產計價時並不考慮資產的現時成本或變現價值,而是根據它的原始購置成本計價。在電子商務時代,虛擬企業屬於臨時性的結盟組織,依靠網路實現統一經營,交易完成後即告解散,生命周期極短。所以,採用現行市價法或變現價值法作為計價基礎會更好地反映企業會計要素的現實質量狀況,提供准確的會計信息,更具有現實意義。

2.對權責發生制的影響。現行會計制度中,收入與費用的確定採用權責發生制,而不是收付實現制。在電子商務時代,虛擬公司存續的短暫性,決定了它不存在費用的跨期攤配問題,也不需要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因此,採用收付實現制相對權責發生制更為合理。

3.對配比原則的影響。傳統的配比原則要求當期的收入與成本、費用相對比,互相配合;而在電子商務時代的配比原則,不是要求各期間收入與支出的配比,而是要求組成虛擬公司的合作各方在收入和支出方面進行合理分配。

4.對財務報告的影響。會計報表的目的是向企業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會計信息要准確、全面、及時,然而當前的財務報表有很多的局限性。在電子商務時代,基於網路技術平台的支持,報表的生成將呈現自動化、網路化和非定時性,沖破了時空的限制,信息的披露更加充分,信息使用者隊伍更加壯大,信息的質量也大大提高。

綜上所述,建立在現代信息技術基礎之上的電子商務已經沖擊了傳統會計模式,會計環境的變化要求會計信息系統也要進行內部改革,未來的會計信息系統也必將實現信息化。

Ⅶ 電子商務對傳統會計有哪些方面的影響

隨著電子信息的迅猛發展,人類正疾步跨入信息社會。網路經濟正以人們始料不及的速度迅速發展,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作為網路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電子商務已經走入人們的視野並對傳統會計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電子商務,即EB或EC,它是利用互聯網進行的商貿或商務活動。電子商務是在企業、客戶、供應商、銷售商等商業鏈條中鋪設一條信息高速公路,把各個環節連接在一起,以最高的效率、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使用戶把握稍縱即逝的商機,贏得新經濟中的競爭優勢。據一項調查顯示,截止到2000年3月底,我國已有消費類電子商務網站1100多家,交易額達4億元。據專家預測,在未來5年內,電子商務貿易額將佔到全球貿易額的1/4.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呂新奎在『98國際電子商務論壇上發表講話認為國民經濟信息化,企業信息化是基礎,金融電子化是保證,電子商務是核心。由此可以看出,電子商務的發展給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為增強市場競爭能力也正在建立企業與外部聯結的網路化信息系統,積極參與電子商務活動,這就意味著企業大多數的業務數據和會計數據完全電子化和無紙化,這必將給傳統會計帶來深刻的影響。

傳統的會計理論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設的基礎上的,即會計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和貨幣計量假設。這四個假設是適應傳統的社會經濟環境,並為會計實踐檢驗,證明了其合理性的。但是,在互聯網走進現代人們的日常生活,並充斥於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時,以前會計假設所依據的社會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在新的社會經濟環境下,四個會計假設都面臨挑戰。

1.對會計主體假設的影響。會計主體假設從空間上界定了會計工作的具體核算范圍,只有在這個假設的基礎上,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等會計要素才有了空間歸屬。這個個體是有形的實體。而網路公司存在於網路計算機之中,它是一種臨時結盟體,沒有固定的形態,也沒有固定的空間范圍。如何在互聯網環境中對會計主體作出新的界定或對會計主體假設本身進行修正是網路會計無法迴避的問題。

2.對持續經營假設的影響。持續經營假設指假定會計主體將持續經營下去,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企業不存在清算和破產的可能。電子商務時代,由於會計主體變化頻繁,持續經營假設將不再適用。在網路會計中,是適用清算會計還是創建新的會計體系或方法,是必須予以明確的問題。

3.對會計分期假設的影響。會計分期假設指為了在會計主體終止之前,能夠向信息的需求者提供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信息,人為地把經營過程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分割開來,形成一個個的會計期間。在網路環境下,強大的運算和傳輸功能,使財務管理從靜態走向動態,會計核算從事後達到實時,使會計分期假設消除了時間的斷點而無法成立。與此相應,在會計分期假設下的成本、費用的分配和攤銷,在網路會計中的必要性有多大,值得進一步探討。

4.對貨幣計量假設的影響。在網路經濟下,虛擬公司和網路銀行的發展,不在使用鈔票和單證作交易媒體,而是採用電子貨幣成為網上支付的主要方式。電子貨幣的出現,弱化了記賬本位幣的幣種惟一,使資金在企業、銀行間高速運轉,資本決策可瞬息完成,加大了貨幣風險,沖擊了幣值穩定,動搖了貨幣計量假設。

電子商務對傳統財務會計實務的影響是十分廣泛的。它動搖了許多傳統的會計原則。

1.對歷史成本原則的影響。歷史成本原則是傳統會計的一個重要原則,是指會計人員在進行資產計價時並不考慮資產的現時成本或變現價值,而是根據它的原始購置成本計價。在電子商務時代,虛擬企業屬於臨時性的結盟組織,依靠網路實現統一經營,交易完成後即告解散,生命周期極短。所以,採用現行市價法或變現價值法作為計價基礎會更好地反映企業會計要素的現實質量狀況,提供准確的會計信息,更具有現實意義。

2.對權責發生制的影響。現行會計制度中,收入與費用的確定採用權責發生制,而不是收付實現制。在電子商務時代,虛擬公司存續的短暫性,決定了它不存在費用的跨期攤配問題,也不需要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因此,採用收付實現制相對權責發生制更為合理。

3.對配比原則的影響。傳統的配比原則要求當期的收入與成本、費用相對比,互相配合;而在電子商務時代的配比原則,不是要求各期間收入與支出的配比,而是要求組成虛擬公司的合作各方在收入和支出方面進行合理分配。

4.對財務報告的影響。會計報表的目的是向企業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會計信息要准確、全面、及時,然而當前的財務報表有很多的局限性。在電子商務時代,基於網路技術平台的支持,報表的生成將呈現自動化、網路化和非定時性,沖破了時空的限制,信息的披露更加充分,信息使用者隊伍更加壯大,信息的質量也大大提高。

綜上所述,建立在現代信息技術基礎之上的電子商務已經沖擊了傳統會計模式,會計環境的變化要求會計信息系統也要進行內部改革,未來的會計信息系統也必將實現信息化。

Ⅷ 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如何發展

這個非常簡單。
基礎會計:普通人都能做
現在軟體都是越來越越傻瓜式,想想連電飯鍋智能做菜,軟體遠比這個簡單
軟體公司只要培訓公司相關人員一下隨便人都可以操作。
比如ERP軟體(這個是連采購,生產、銷售一起的)小到一個螺絲釘都在入庫
一個倉管或者文員。都可以操作
內帳的話。這個也是可以是實現的。
外帳就需要人工操作了。(也是錄入但是有目的性的去錄入)這個你懂的
但是報賬的做憑證的要是要有會計證。以後可能拋棄紙質憑證。(稅收等)直接在稅務機關平台上操作,或者強制用某個軟體,定期自動上傳賬目。
所以以後可能就要拼的就是認真和會計證還有電腦水平

Ⅸ 什麼是電子商務會計

電子商務會計是當今會計學領域中一個較新的研究課題本文嘗試結合一般的信息安全問題對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會計信息安全問題進行一些初步的研究,以期對解決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企業會計安全問題提供一點借鑒和參考。

閱讀全文

與電子商務的環境下會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家裝線下體驗店策劃方案 瀏覽:374
五一節活動關愛兒童策劃方案 瀏覽:366
電子商務排 瀏覽:64
數字化營銷解決方案 瀏覽:887
銀行活動營銷方案 瀏覽:176
單位生日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15
批發市場拆遷款銀行營銷方案 瀏覽:654
38超市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375
河南海達電子商務 瀏覽:673
推廣平安建設的活動方案 瀏覽:140
促銷活動宣貫材料 瀏覽:306
餐飲商家合作策劃方案 瀏覽:894
工會開展業務教育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694
電子商務狗的圖標 瀏覽:728
關於建設電子商務平台的請示 瀏覽:809
杭州佑康電子商務網路有限招聘 瀏覽:588
電子商務so戰略分析 瀏覽:848
社區老人垃圾分類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826
商場聖誕活動策劃方案ppt 瀏覽:91
2016電子商務行業報告 瀏覽: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