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物聯網技術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及對電子商務的影響有哪些
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肯定會帶動電子商務的發展的,你可以在物聯商業網上看看,上面有很多企業。
Ⅱ 電子商務對技術貿易的影響及分析
krmgnvgzrz
電子商務對技術貿易的影響及分析。大家R回答4的不錯喲!g,可以試一下-h
中國利用電子商務促進對外貿易的策略 (一)電子商務在出口貿易中的效益體現 美商網總裁童家威在本屆國際周「矽谷傑出華人論壇」上稱,國內中小企業要做電子商務,目前最現實、最有效益的就是出口貿易。 在美國的許多商場超市,國內製造的產品比比皆是,但其價格卻是國內價格的5至10倍,因為這是層層轉手的結果。而電子商務可以避免這些環節。 目前互聯網模式可分為三種,一種是內容模式,像雅虎、搜狐、新浪網等,以媒體的方式出現,以新聞信息為主要內容,又可提供娛樂、聊天之所,這類網站收入的來源是提高訪問率以獲取網上廣告,屬於「眼球經濟」。應該說國內此類網站比美國落後了3~4年。第二種是社區模式,在國外已開始出現,比如關於「鞋」的網站,「鍾表」的網站,滿足網民的專類需求,這類網站目前國內還沒有;第三種是整合模式。是針對電子商務的一種模式,這種網站是為買家、賣家提供第三方服務的整合平台。它使買賣雙方在網上溝通、洽談,同時為可能達成的貿易合同提供整套的一站式服務。 認為,整合模式在國內做產品外貿最有效,因為買家——外國商家上網,那麼賣家——國內企業依靠這類電子商務網站就立刻可以做生意,從而實現企業與電子商務網站雙贏。而如果電子商務立足於內貿,根據互聯網相關調查,目前上網最多的是學生而非企業家和商家。 (二)開拓新的國際市場要求發展無紙貿易 開拓新的國際市場的途徑比比皆是,唯獨網路貿易成本低廉,發展迅猛,覆蓋面廣,是90年代興起的一種國際貿易方式。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單靠傳統手段搞經營已經遠遠不夠。上網開拓新的國際市場已被全球大公司認為是成本最低而效率最高的經營手段。面對蓬勃興起的網路貿易,我國的外經貿企業正在抓住機遇,制定對策,積極參與。現在已有不少企業在網上建立了站點,通過網路獲取市場信息,並把自己的產品介紹出去。但這遠遠不夠,還必須從戰略的高度出發,設計網路貿易的環境和模式,調整企業管理模式、信息溝通方式,將網路貿易與企業現有的經營規模相結合,為企業創造一個新型經營管理模式。第一,利用網路貿易對國際生產領域產生的影響,發展有利於數字化產品的國際貿易,推動金融、保險、電訊、影視、音樂、信息咨詢、程序設計、工程開發、旅遊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根據訂單來組織生產、管理零庫存。第二,利用網路貿易對國際消費的影響,及時了解國際市場的需求,以最快的速度將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同時廣泛收集市場對產品的反饋,及早調整產品結構。第三,網路貿易在發達國家已普遍採用,發展中國家在電子商務交易中還處於劣勢。我國的信息網路產業雖在近幾年有了很大發展,但離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些差距,因此,外經貿企業應急起直追,爭取改變網路貿易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利益分配不均的現狀。對於眾多的中國外經貿企業,特別是近100萬戶的私營企業來說,網路貿易是企業開拓新的國際市場的必由之路。 因為中國正面對與世界經濟多極化格局相對應的各種區域貿易網路,許多國家作為中國的貿易夥伴,90年代初就開始接收EDI方式的訂單,如美國和歐盟大部分國家的海關則宣布,對於非EDI方式的報關請求推遲處理,或不再選擇為貿易夥伴。可見,今後沒有EDI就如同沒有電話一樣,沒有EDI就不會有訂單。為了加快我國全國外經貿信息化和電子商務的發展,外經貿部於1996年2月成立了國際貿易EDI服務中心,1997年5月正式更名為「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並負責建設、運營及管理「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網」。IBM公司與中軟賽博公司聯合開發的中國第一個超大型電子商務軟體系統,中國商品交易中心的CCEC網路於1997年10月28日正式開通,並開始進入了實質性的操作階段,揭開了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新篇章。綜上所述,電子商務是科技發展及經濟全球化的必然產物。由於它的出現,傳統的經營模式和經營理論將發生重大變化,電子商務會創造巨大的效益和機會,會將市場的空間形態、時間形態和虛擬形態結合起來,將物質流、現金流、信息流匯成開放的、良性循環的環路,使經營者以市場為紐帶,在市場上發揮最佳的作用,得到最大的效益。電子商務會創造巨大的效益和機會,帶來一個經濟更加繁榮的時代。 (三)迎接挑戰的對策 對於一國的貿易發展來講,電子商務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無論是機遇還是挑戰,電子商務取代傳統貿易方式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只有快速發展電子商務,才可能在21世紀貿易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贏得與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機會。 1. 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電子商務在一國的應用與發展有賴於完備的信息基礎設施作為基礎。目前,全球電子商務銷售額的80%發生在美國,美國在競爭中的優勢地位是以其資金、技術的高投入和完備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基礎的。目前,美國已基本形成一個由地下光纜、海底光纜和通信衛星組成的海陸空立體化高速通訊網路。電子商務在歐洲的推行與發展也與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同步。1994年2月,歐盟委員會主席德洛爾宣布了建設歐洲信息高速公路的計劃,這一工程預計為期5年,耗資850億美元。歐盟各國在積極支持這一計劃的同時,也加緊自己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歐洲信息高速公路及歐盟各國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快了電子商務在歐洲的發展。在亞洲,電子商務發展得比較好的一些國家,如日本、新加坡、韓國等,也無一例外,都有較為完備的信息基礎設施作為基礎。與發達國家的高投入及密如蛛網的信息高速公路相比較,我國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上明顯投入不足、基礎薄弱。全國只有上海、天津等幾座城市信息設施建設搞得比較好,形成一定規模。從全國的范圍來看,我們在光纜鋪設、電腦普及以及網路建設方面明顯落後,許多邊遠貧困地區至今沒有建立網點,成為信息高速公路建設的「盲點」或「荒漠」。目前,我國電話普及率不到5%,家庭電腦擁有率不到1%,而這一數字在美國為93%和45%,在澳大利亞為96%和33%。「信息貧困化」被視為下世紀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瓶頸,而我國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落後,有可能使我們失去電子商務給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在競爭中拉大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為了促進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在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更要有效利用現有的網路資源。 (1)打破行業分割管理體制,提高資源效益 由於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發展信息產業的資源本來就十分有限,現行的行業分割造成了信息產業整體管理混亂,資源緊缺與大量重復建設所帶來的資源閑置並存,限制了資源的有效利用。以網路建設為例,郵電網和廣電網、中國電信網和聯通網各自為政,外貿、海關、稅務等政府部門各有自己的一套網路系統,大量的重復建設致使我國網路傳輸能力的利用率只有20%~30%,遠低於發達國家70%~80%的水平。 (2)改革現行收費制度,把過高的資費降下來 過高的收費是制約電子商務在我國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以上網費為例,目前我國國內互聯網的上網費是美國的15倍,國際專線價格昂貴,DDN專線不但收取月基本費用,同時收取流量費。改革現行收費制度,建立一個完整的符合市場要求的資費體系,把過高的資費降下來,是提高我國社會公眾對電子商務的接受水平,促進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條件。 2. 加強關鍵技術研究 技術問題是各國發展電子商務共同面臨的問題,由於我國技術研究力量相對薄弱,對這一問題的解決尤顯迫切。通過電子商務發展國際貿易,涉及外經貿及與其業務相關的銀行、稅務、海關、外匯、保險等諸多部門和行業,電子商務在我國的推行也有賴於以上各行業、部門和單位之間的協調與共同努力。當前圍繞著保密技術、安全管理、CA認證及電子支付等關鍵技術的研究,各方應加強聯系、緊密合作、共同開發,改變國內網路「老死不相往來」的局面,早日實現國內網互聯,建立起全國外貿專用信息網,進而有計劃、有組織地實現同聯合國貿易信息網及其他國際商務信息網路的聯網,並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使我國的技術研究力量有一個明顯的提高。 3. 推動社會公眾認識 在電子商務的發展過程中,政府的支持、鼓勵與引導至關重要,這是推行電子商務比較成功的國家的共同經驗。以新加坡為例,政府在EDI的推廣、應用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早在1990年,新加坡政府就投資2.1億新元建成全國貿易信息網TRADENET,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全國性貿易網路,為新加坡創造了良好的無紙貿易環境。在設立多個培訓中心進行普及性培訓之後,政府強制規定自1991年起所有進出口商品都要採用EDI報關。目前,EDI廣泛應用於報關、稅收、貿易、運輸、教育、醫療等各個方面,在貿易領域,應用水平更達到95%以上,超過歐美發達國家水平。我國政府信息化意識較為淡薄,雖然中央政府已於1998年4月組建成立信息產業部,但地方各級政府對全球信息化浪潮所可能帶來的沖擊認識不夠,在推廣電子商務的活動中缺乏主動性,措施不得力,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目前,電子商務在我國仍處於起步階段,必須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和促進作用。 4. 大力推動企業信息化 企業是推行電子商務的重要主體,企業的積極參與是發展電子商務的必要保證。但目前,我國企業正處於改革的攻堅階段,在企業經營機制及領導、員工思想觀念上,還沒有真正實現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沒有良好的效益和追求發展的內在動因做基礎,必然造成企業信息化意識淡薄,缺乏發展電子商務的積極性。統計資料表明,在1~5萬家國有大中型企業中,只有10%的企業初步實現信息化或運用信息手段比較好;大約有70%的企業擁有一定的信息手段或正著手向實現企業信息化的方向努力;而20%的企業只有少量計算機,並且僅用於財務和文字處理工作,中小型企業信息化程度則更低。 5. 加強法律法規的研究與制定 現行國際貿易法是基於傳統的有紙貿易方式而制定的,許多規定不適用於電子商務方式,對電子商務的發展會帶來許多難以克服的障礙。為了保證電子商務的發展,圍繞電子商務發展及相關的網路管理、信息安全、金融結算、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應加快現行法律的修改步伐,及時制定、出台新的貿易法規。 6. 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對話 電子商務打破了時空界限,加快了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面對電子商務帶來的諸如關稅與稅收、統一商業代碼、知識產權保護等一系列新問題,各國加強了對話與合作。對於國際性討論對話活動,我國政府雖有參與,但不夠積極。事實上,這些對話活動不但直接影響著電子商務下新貿易規則的制定,決定不同國家、地區之間的利益分配,而且加強了各國與世界的交流,提高了各國電子商務的國際兼容性。對此,我國政府應予以足夠重視。 7. 參加國際公約和貿易夥伴協議 目前,世界上制定的關於電子商務方面的貿易夥伴協議有:歐共體1990年擬定的《貿易電子數據交換系統協議草案》、芬蘭和經互會成員國1991的商定的《傳遞國際貿易數據範本》、英國EDI協會1990年擬定的《英國標准交換協議》和美國律師協會1990年擬定的《電子數據交換貿易夥伴協議範本》等。另外,對由於網路信息中傳輸錯誤的責任承擔問題,可以參照1924年的《海牙規則》、1968年的《維斯比規則》、1978年的《漢堡規則》等國際運輸公約對承運人責任的規定,簽訂一個網路經營者和用戶之間的服務協議。 結 論 信息經濟是從信息角度對經濟的描述,也是從經濟角度對信息的描述,從工業社會的產業經濟,向信息社會的信息經濟轉換,這是一種經濟形態的變遷。這種經濟變遷包容力之大,乃至涵蓋了在世紀之交的產業社會——知識社會轉換歷程中,從經濟理論、社會經濟結構,經濟增長到企業內部管理的社會經濟變革,現有宏觀,又有微觀。 在這一轉換過程中,電子商務是一種重要的非常關鍵的手段和措施,因為它是信息技術與傳統經濟的橋梁,對世界經濟發展和競爭格局都產生巨大影響,從各國對電子商務發展戰略的態度和規劃,便可窺一斑。發展電子商務不僅是技術問題,而且關繫到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 電子商務大大縮短了生產廠家與消費者之間供求鏈的距離,改變了傳統的市場結構。從它的交易方式可以看出,電子商務拉近了廠商與客戶的距離,企業可以跳過傳統的經銷商跑去跟客戶直接聯系,客戶的需求就直接轉化為企業生產的指令,於是,減少了中間環節,大幅度降低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成本,這種廠家到消費者的市場模式,是一種間接經濟到直接經濟的變革。在EC的推動下,由於市場結構的變化,也使商業活動發生了變化。原來的在傳統商場經營的商業已經不知不覺面臨一種通過網路進行購物的境地。 機會和挑戰似乎從來都是並存的,電子商務對我國的外貿而言,不僅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機遇,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國正處在經濟體制改革時期,市場體制化建設尚處在進行之中,國有企業的改革也處於攻堅階段。再加上電子商務本身的管理體制問題,電子商務的法律問題,安全問題,以及進行電子商務時人員素質的要求問題,都是我國當前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銀行、信息管理部門、各級經貿管理部門以及從事相關理論和方法研究的工作者必須面對和認真解決的問題。 風雲變幻的國際貿易環境不會為誰而有所遲疑,在電子商務鋪天蓋地的巨大推動之下,無論是大小企業,還是整個外貿政策,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中國在入世之初的良性互動下,應該抓緊時機,以電子商務為切口,國際貿易為依託,在將整個國民經濟推上一個新的台階,在新的世界經濟格局中有所作為。
Ⅲ 網路技術的發展對電子商務有哪些影響
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給金融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傳統的業務模式已不能適應需要。銀行業為了在未來的網路經濟環境中求得生存並取得競爭優勢,它們努力在信息技術上投入巨資並極力推出自己的互聯網金融服務。網上銀行的發展給商業銀行傳統業務模式和服務方式帶來了巨大的變革,要求銀行對內部管理和運營機制進行戰略性的調整。服務方式的變革給客戶帶來了便利,同時,銀行可以根據客戶的需要提供定製的客戶化服務。從前以銀行為中心的服務供給制正轉變成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需求制,這是銀行經營理念的根本性變革。銀行網上支付能力的提高也必將推動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
網上支付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支付系統的發展和創新。傳統支付變革的目的在於減少銀行成本、加快處理速度、方便客戶、減少欺詐等,而網上支付創新改變了支付處理的方式,使得消費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經互聯網獲得銀行的支付服務,而無需再到銀行傳統的營業櫃台。
不兼容的網上支付機制無疑會阻礙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因此,支付方式的革新必需依賴中央銀行的支持。另一方面,網上支付的安全性必然會影響到傳統的支付系統。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具有維護支付清算系統正常運作的職能。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處於初期階段,為防範支付風險,確保銀行安全,金融系統有必要建立行業內的、為網上支付清算服務的安全認證體系,以保證網上支付系統和網上銀行的健康發展。
隨著安全技術和認證機制的廣泛應用,互聯網金融服務的發展無疑給中央銀行監管和金融立法帶來了新的課題。老的監管方式和程序已很難再適用於新型的金融業務,現行的金融立法也阻礙或限制著新型業務的發展。隨著商業銀行業務模式和內部管理機制的變革,中央銀行監管模式也將隨之改變。
中央銀行必須針對領先技術在金融行業中的廣泛應用作戰略性的思考,鼓勵創新,避免限制性的政策或立法。人民銀行支持、推動電子商務在中國的發展,也積極支持國內商業銀行開展互聯網金融服務,並鼓勵部分銀行的試點工作。同時,為確保銀行安全,積極防範新形式的金融風險,人民銀行主張對互聯網金融服務施行更加嚴格、科學和有針對性的監管。
Ⅳ 計算機技術對電子商務的作用
電子商務技術作用
電子商務技術的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
①對產品與服務交易過程和商務主體間商業關系創新提供支持;
②支持商業模式創新,並創造新的商業價值。
Ⅳ 電子商務產生的影響有哪些
1. 改變人們的消費方式:網上購物的最大特徵是消費者的主導性,購物意願掌握在消費者手中;同時消費者還能以一種輕松自由的自我服務的方式來完成交易,消費者主權可以在網路購物中充分體現出來;2. 改變人們的思想態度:人們不只局限於在線下消費,現在越來越多的喜歡在網上購物,並且有些商品比線下便宜,使人們更加喜愛在網上購物;3. 改變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以前人們在從電視、廣播、書籍和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中獲取信息,現在,網路通過大量的,每天至少有千人乃至幾十萬人訪問的網站,實現了真正的大眾傳媒的作用;4. 改變人們的教育方式:以前教育主要通過現實面對面的方式,現在有了Internet的廣泛應用、電子商務的推廣,網路學校應運而生了;5. 改變了人們的娛樂方式:以前看電影都需要去電影院,現在只需要在家裡安裝網路電視,所有的電影、電視劇都可以在電視上觀看,甚至於健身K歌都可以。
Ⅵ 關於人工智慧對電子商務有哪些影響
人工智慧將推動電商發展進入新階段
「人工智慧不僅極大地降低了企業的人工服務成本,還為電商企業後台提高了效率。」
而數科技的聯合創始人認為,人工智慧解決了電商行業里的痛點,比如庫存。「我們都希望貨物能夠賣出去,但是同時又不希望出現積壓。」他說,人工智慧可以根據未來銷量的判斷和現有庫存狀況的評估,來得到一個最優的解決方案。
然而,除了能讓電商系統「能看、會說、會決策、會掙錢」,未來人工智慧還能給電商帶來多大的顛覆?
「人工智慧技術發展非常快,但這種新能力有多大潛能需要同行業的人一同來探索。」
比如,在移動支付方面,人工智慧的應用將使移動支付變得更加便捷。另外,隨著更多智能硬體的出現,包括個人信用數據在內的許多數據,能夠以便捷的方式隨身攜帶,「可能就像一層紙一樣,往你身上一貼,這就是你隨身攜帶的數據。」
專家認為,未來幾年,人工智慧的應用將推動電商發展進入新階段,智慧商業必將成為新的發展方向。「人工智慧的超級計算能力讓企業可以無比精準地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現在,人工智慧應用尚未真正開始,未來,它必將應用在世界的每個角落。
Ⅶ 計算機網路技術對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
影響太大了,說實話,沒有網路技術的話,基本就沒有現在的電子商務了
Ⅷ 電子商務與技術之間的關系
一、計算機網路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1.計算機網路飛速發展促使網路經濟的出現與發展
最近一二十年來,計算機技術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速度驚人。美國大型計算機經過40年的發展才生產10多萬台,小型機用了20年時間就生產了100多萬
台,而微型機僅僅在10年時間竟生產了1000多萬台。而隨著計算機網路的出現與發展,互聯網一出世就呈幾何級數迅速膨脹。
當今時尚而流行的網路經濟或網路經濟學,就其內容而言,實際是互聯網經濟(Internet Economy)或互聯網經濟學(Internet
Economics )
,它是一種特定的信息網路經濟或信息網路經濟學,是指通過網路進行的經濟活動。這種網路經濟是經濟網路化的必然結果,它是與電子商務密切相連的網路產業,
既包括網路貿易、網路銀行、網路企業以及其他商務性網路活動,又包括網路基礎設施、網路設備和產品以及各種網路服務的建議、生產和提供等經濟活動。
2.經濟的發展又對計算機網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計算機網路促使網路經濟的發展,但同時,隨著電子商務、電子貨幣、電子政務等的發展,又對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不僅需要加強網路建
設,通過TCP/IP來構建一個全方位的公共通信服務的網路互連,增強web功能;還要加強相關軟體技術的開發,以切實滿足構築新形態商務活動應用環境的
需求,如Java技術、xml技術及組件技術等等。同時,網路安全問題對電子商務等活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這就需要加大網路安全建設的步伐,盡快建立全方
位的網路安全體系(如OSI安全體系),對數據進行加密,建立各種認證系統,以使得網上交易等一系列活動能夠安全准確的進行,這也是網路經濟能夠生存發展
的最基本的條件之一。
二、以計算機為中心的信息技術革命仍將繼續
全球「信息高速公路」浪潮的興起將成為「世紀工程」,它將成為全球的神經中樞,使人類居住的地球就如同一個具有高度智慧的「大腦」。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趨
勢,這是因為:其一,預計未來20年,半導體晶元集成度每18個月翻一番,被稱之為「摩爾定律」的發展趨勢還會繼續。而與之並行的處理技術使計算能力每兩
年提高一個數量級,截止到2006年計算能力已達到每秒千萬億次級。其二,信急產業已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據統計,2000年全球電子產品市場規模
已達到1.3萬億美元。其三,互聯網和電子商務高速增長。全球互聯網用戶從1996年不足4000萬戶增長到日前的2.6億戶,據統計到2005年底已經
超過10億戶。未來10年,全世界國際貿易可能將會有三分之一通過電子商務實現。
三、計算機網路發展對經濟的影響
全球信息網所引發的漣漪效應已經遠達網路的瀚海之外,並且已經沖擊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引發了一波又一波新的浪潮。這不是媒體業界所受的巨大沖擊,也不是人際通訊的新奇工具,而是經濟結構的全新變化,以及整個社會結構的變化。
在國際貿易方面,貿易大國都很重視知識產權保護,「電子數據交換」又推動全球廠商實現了信息服務一體化,而電子商務的發展更是引起了國際貿易的機制深刻
而廣泛的變革;在國際金融方面,電子金融服務等「虛擬銀行」正在取代很多傳統的銀行,銀行與客戶之間的交易將通過電話、電腦和自動櫃員機(ATM)等電子
技術手段進行,同時,電子金融期貨交易也全面啟動;在國際投資方面,網路金融正在吸引更多的全球投資者,他們正在努力爭奪新一輪的國際投資的有利地位,並
將國際投資的重點目標指向新興市場特別是東南亞地區,這些發展使得傳統的投資模式發生變化。
四、充分利用、發展計算機網路,促進經濟更大繁榮
1.推動計算機技術發展,適應經濟發展需求
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已經遍及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可以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技創新,它的發展速度是驚人的,幾乎滲透到每一個經
濟部門,同時經濟的發展也呼喚計算機技術的更快進步與創新。因為隨著網路經濟的繁榮,電子商務、電子銀行、電子金融等的深化發展,一系列網路及計算機問題
隨之出現,如網路安全問題、多媒體傳輸及網路速度問題等等都急需解決。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地推動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
2.企業要重視自身網路的建立,開拓新的營銷渠道
Ⅸ 探究電子商務新科技發展帶來哪些影響及意義
1. 21世紀,是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的時代,為順應市場需求,電子商務迅猛發展呈現爆炸專式增長。電子商務屬大大增加了企業、政府和個人的購買力,對經濟發展起到有力的拉動作用。
2.電子商務對電子商務業經濟本身的拉動作用明顯
3.電子商務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
由於我國近幾年過分強調經濟的快速發展,靠高投入、高消耗這種傳統的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消耗掉了大量資源,破壞了生態環境。而電子商務的興起和發展是實現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有效途徑與重要舉措之一。
Ⅹ 有哪些社會因素和技術因素影響電子商務的發展
社會因素:
1、傳統消費習慣的影響。人們習慣了面對面的直接消費,而版對網路購物不適應。
2、社會信譽度權不高。這主要是由於社會價值體系的不完善,不法商家容易鑽空子,從而影響了人們的消費心理。
3、網路的虛擬性。網路產品不能讓顧客直接看到、觸促摸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電子商務的發展。
4、消費者偏好。
5、傳統渠道不適應。電子商務發展迅猛,但傳統渠道還沒有完全適應。
6、法律制度不夠完善。
技術因素:
1、網站建設的專門性人才缺乏。
2、網路營銷人才的缺乏。
3、網站管理不到位。
4、網購知識普及不到位,消費者不了解。
5、企業缺乏對電子商務正確的認識。
6、物流設施不夠完善。
7、網站建設風險,如黑客攻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