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商促銷 > 電子商務征稅的難點

電子商務征稅的難點

發布時間:2021-11-11 10:14:17

電子商務對稅收帶來哪些的挑戰

電子商務對稅收帶來的挑戰有·以下幾方面:
(一)對傳統稅務登記制度的挑戰
依據我國現行《稅收征管法》的規定,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必須在法定期限內依法辦理稅務登記。稅務登記是稅務機關對納稅人實施管理、掌握稅源情況的基本手段。它對於稅務機關和納稅人雙方來說,既是征納關系產生的基礎,又是法律關系成立的依據和證明。電子商務自產生以來,對傳統的稅收登記方式形成挑戰。因為任何區域性電腦網路只要在技術上執行互聯網協議,就可以聯入互聯網;任何企業繳納一定的注冊費,就可獲得自己專用的域名,在網上自主從事商貿活動;任何一個人只要擁有一台電腦、一隻「貓」和一根電話線,通過互聯網就可以參與網上交易。現行的稅務登記的基礎是工商登記,只有經過登記以後你才可以從事貿易活動。這種傳統的稅收登記方式對電子貿易流動的交易主體是無法確認的,因為在互聯網上的經營交易范圍是無限的,而且不需要事先經過工商部門的批准,就可以從事交易。這就造成對納稅義務人確認困難,由此導致稅收流失。
(二)企業交易地點和常設機構所在地的認定困難
傳統的稅收以常設機構,即一個企業進行全部活動或者部分經營活動的固定場所來確認經營所得來源地。常設機構可分為固定營業場所構成的常設機構和以營業代理人構成的常設機構。無論哪種常設機構都是一個有形的實體。稅務徵收機關可以根據企業的常設機構來認定納稅主體。
由於電子商務具有全球性、流動性、隱蔽性等特點,使得交易變得更加復雜。交易雙方主體除了在客戶所在國擁有、租用或使用伺服器之外,外國的網路提供商和銷售商不必在客戶所在國保持其他形式的「有形體存在」。如果外國網路提供商和銷售商僅僅通過在客戶所在國的伺服器進行營業活動,按照現行常設機構的概念就不能構成常設機構。而且,在很多情況下,外國銷售商自己根本沒必要擁有網址和伺服器,它只需要和網路提供商達成協議,使用或租用服務提供商的伺服器就可以開展自身銷售活動。由於這種交易沒有以有形實體存在,稅收機關根據目前的稅收原則無法認定交易在什麼地方進行,失去了稅收依據,稅務機關自然不能進行稅收征管。
(三)電子商務票證及賬務的無形化給傳統稅收征管帶來的挑戰
傳統的稅收征管模式是建立在各種票證和賬簿的基礎上的,而電子商務實行的是無紙化操作,各種銷售依據都是以電子形式存在的,稅收征管失去了最直接的實物對象。同時,電子商務的快捷性、直接性、隱匿性、保密性等,不僅使得稅收的稅源控制手段失靈,而且客觀上造成了納稅人不遵守稅法的可能性。另外,電子商務採取高科技的交易手段,交易結果比較隱蔽,如果交易實體是無形的,「電子貨幣」交易與匿名支付系統聯接,對稅務部門而言,確定納稅人身份和交易的細節更加困難。
(四)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國際避稅更加容易
根據傳統稅收制度的規定,國際避稅是指納稅人利用某種不違法的方式,減少或規避其跨國納稅對象應承擔的納稅義務的行為。納稅人常用的國際避稅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通過納稅主體的跨國移動進行國際避稅;二是通過征稅對象(客體)跨國移動進行國際避稅;三是跨國投資有意弱化投資股份進行國際避稅;四是跨國納稅人濫用稅收協定進行國際避稅。由於各國都有權對發生在其境內的運輸或支付行為征稅,所以納稅人大多選擇在避稅港建立虛擬公司並通過其進行貿易,或將其作為交貨地點,利用避稅港的優惠政策避稅,致使許多公司在實際經營地微利或虧損,而在避稅港的利潤卻居高不下。
傳統的稅收制度對關聯公司內部的轉讓定價,採取成本加價法、比較利潤法等進行調整。而電子商務的發展使納稅人很容易地把交易價格進行更改或者隱藏真實交易。因此稅務機關很難對價格進行調整,從而使稅款大量流失。
(五)電子商務的發展對稅收管轄權的挑戰
稅收管轄權是指國家在主權范圍內對一定的人和一定的對象行使的征稅權力。稅收管轄權有來源地稅收管轄權和居民稅收管轄權之分。所謂來源地稅收管轄權,是指征稅國基於有關的收益來源於境內的法律事實,針對非居民行使的征稅權力。而居民稅收管轄權,是指國家根據納稅人在本國境內存在著稅收居所這一連結因素而行使的征稅權力。除個別國家放棄居民稅收管轄權外,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同時行使兩種稅收管轄權。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企業或者個人的收入來源越來越全球化,再加上電子商務的虛擬化、匿名化、無國界和支付方式的電子化等特點,其交易情況大多被轉換為「數據流」在網路中傳送,使稅務機關難以根據傳統的稅收原則來判斷交易對象、交易場所、交貨地點、服務提供地、使用地等。公司可以在全球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進行交易。一項交易可能涉及到多個國家,到底哪個國家能行使稅收管轄權已經很難界定,同時由於稅收管轄權不明確,必然會引起各國對稅收管轄權的爭議,由此也可能引發國與國之間不必要的矛盾。

② 談談對電子商務進行征稅的看法

電子商務慢慢會成為21世紀經濟發展最重要新的增長點,征稅是肯定的啊

③ 電子商務有哪些難點

電子商務幾大難點如下: 首先是模式難點,無論是傳統企業開網店,還是網店開實體店,實際都相當於新開一家公司,新公司與原有公司經營模式完全是不一樣的,如果還沿用舊有人馬舊有管理應對新的公司,那十之八九會出問題,解決辦法是組建新的團隊,建立新的管理體制。當然,如此一來,你還要權衡成本風險,一定要考慮清楚自己有沒有同時開實體店和網店的實力。 其次是定位難點。主要是指選擇的經營項目上,並不是所有的項目都適合線上線下融合經營,如果選擇不正確,就會很難融合甚至失敗。實踐告訴我們,一定要選那些既適合網上銷售又適合實體店銷售的商品,只要是能同時滿足線上線下消費者需求的商品,才有可能同時進行線上線下銷售,達到自己實現擴大銷售渠道的願望。 經營線上時尚箱包的麥包包,曾經就開過不少實體店,但是失敗了。何故呢?原因在於他經營的時尚箱包的主要消費對象是年輕人,而這些人大部分都習慣了網上消費。好在他及時剎車,關掉所有的實體店,而回到專攻網店的老路。相反,京衛公司在開葯房網的同時也建起了幾十家實體店卻很成功,原因就是葯品這種商品標准化很高,且不需要體驗,開更多的實體店反而會為線上銷售送貨提供方便快捷的支持。 第三是價格難點。網店以價格低為優勢,實體店因場租、人力、稅收、庫存等,經營成本肯定要高,面對自己經營的同一商品,網店和實體店的不同價格所帶來的銷售問題,你如何去權衡?實際上,把定位解決好了,就能解決好價格難點。因為線上線下都適合經營的商品,一定能滿足不同的消費群體,而不存在價格的問題。 第四是管理難點。這里說的是對線上線下兩種經營模式所產生的經營數據的管理難點。如果兩種數據不能互聯,那麼網店所需要的庫存、物流都得不到及時響應,影響運營效率不說,需要兩套管理系統成本也增加了。現在金算盤公司觀察到這類管理問題,開始有針對性地早於2006年推出了全程電子商務服務系統,它以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網、廣電網(即指三網)為基礎,將交易、管理、協同等服務融為一體,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信息化服務平台,解決了線上線下數據互通互聯的瓶頸問題,實現快速響應的運營目標,而降低管理風險和經營成本

希望採納

④ 電子商務稅收問題

不知道你說的電子商務是哪種模式,不過如果是B2C在線銷售商品的話,每個訂單按照國家相關內法規都是需要開容具發票的,開了票就會繳稅,這個跟正常的公司經營流程一樣,另外如果在線收款的抬頭都應該是公司名稱的,這樣都做在賬上的收入,也是按照政策繳稅的,單單做個網站沒有銷售額應該是不需要繳稅的。

⑤ 電子商務法實施後電子商務稅收還有什麼難點

電子商務法將於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根據該法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應當依法出具紙質發票或者電子發票等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盡管此前有關法律法規對經營者已明確要求其應向消費者提供發票,但電子商務法再次以法律形式對此作出明確,必然會給那些不向消費者提供發票以藉此逃避稅收的電商經營者套上「緊箍」。
作為我國電子商務領域的首部綜合性法律,電子商務法的主要目的在於促進電子商務產業健康發展。電子商務法要求電商經營者依法向消費者提供發票,其目的除了堵塞稅收漏洞外,更多的考量則是著眼營造公平的電商競爭環境。尤其是在當前不少電商經營者將不提供發票作為主要避稅手段的情況下,電子商務法把提供發票作為電商經營者應盡的基本義務,在客觀上能起到堵塞稅收漏洞的作用,既有助於找准反逃稅的切入點,也有助於營造各經營主體公平競爭的環境。
依法納稅是電子商務交易的基本前提之一。盡管此前相關法規明確要求電商經營者應當依法申報納稅,但由於缺乏必要的處罰標准,不少電商經營者在處罰威懾力度不大的情況下,往往揣著明白裝糊塗,以至於不向消費者提供發票成了一種潛規則。這不僅有損稅收的法定公平原則,更助長了電商交易逃稅的歪風,其危害不容小覷。
堵住電商交易稅收漏洞,既有賴於技術手段的完善,更有賴於法律利刃威懾效果的彰顯。即將實施的電子商務法不僅對電商經營者作出了必須提供發票的硬性規定,而且還對拒不如實申報納稅者明確了嚴厲的處罰標准。特別是電子交易的相關證據稅務機關可以隨意調取的硬性規定,更讓企圖不開發票逃稅的電商經營者無處遁形。正如「徒法不足以自行」的道理一樣,要想讓電子商務法真正發揮反逃稅作用,還需要稅務機關在嚴格執法方面久久為功。

⑥ 當前電子商務征稅管理所面臨的形勢有哪些

目前,雖然我國的電子商務市場在迅速發展,電商征稅有經濟上和法律上的可行性,但是與電子商務有關的稅務問題也日漸突出。首先,我國的電子商務市場整體規模巨大。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電商交易額突破8萬億元,同比增長31.7%。另一方面,由於傳統實體企業在競爭中面臨巨大的市場壓力,因此,越來越多的實體企業開始湧入電子商務領域。面對如此龐大的電子商務主體,我國的稅收徵收體系也將承受很大壓力。相關的征稅機關在電商監管方面將不得不面臨巨大困難,對電商市場逐一進行征稅和監督將困難重重。其次,電子商務征稅對傳統的稅收征管模式、手段和流程提出了新的問題。目前,我國對電子商務稅收征管和稅源管理問題缺乏專門的規定和系統化的調整。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之上的電子商務沒有固定的經營場所,網路買賣交易的信息隱蔽性使得征稅主體對納稅主體的經營場所和身份追蹤變得困難。另外,電子商務網路交易的電子化程度加劇,電子貨幣、網上銀行等方式開始在電子商務領域被廣泛應用,傳統的稅收征管變得相當困難。再次,國內反對電商征稅的浪潮高漲。反對者認為,目前電子商務市場上的小賣家占絕大多數,他們規模小、經營利潤低,店面成本的節省和稅款的節約是網路店主相較實體店而言最大的優勢,一旦開征電商稅將使其經營優勢消失,而且商家對電商稅的轉嫁,也會使消費者放棄網路購物這種便捷的消費形式,電商市場將不得不面臨經營狀況惡化的局面,電商行業也將日漸消沉,最終將不利於促進本國經濟和就業形勢的好轉。

⑦ 跨境電子商務稅收征管面臨哪些問題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稅收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稅收法規落後於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
我國目前是嚴格按照《海關法》來實施征稅的。《海關法》第53條規定:「准許進出口貨物、進出境物品由海關依法徵收關稅。」但對跨境電子商務這一新興貿易業態的稅收征管問題並未涵蓋,法律的滯後給稅收征管帶來諸多困難。以征稅對象的界定為例,我國《海關法》雖然對貨物與物品,貨物與樣品、廣告品的征稅方法做了相關規定。但是跨境電子商務與傳統跨境貿易有著本質區別,使得很多企業和個人利用我國現階段跨境電子商務稅收法規上的空白,逃避海關手續與相關稅負。他們具體的做法是將貨物化整為零,分割成單件物品,通過物流公司轉交給客戶,將貨物變成物品或者將貨物變成貨樣和廣告品,利用貨物與物品,貨樣,廣告品的稅負差別,最終實現逃避稅款的目的。
(二)稅收管轄權的界定困難
電子商務是基於虛擬的電腦空間展開的,喪失了傳統交易方式下的地理因素,電子商務中的製造商容易隱匿其住所。這種遠程交易的發展,給稅收當局製造了許多困難。稅收權力只能嚴格的在一國范圍內實施,網路的這種特性為稅務機關對超越一國的在線交易行使稅收管轄權帶來了困難。
(三)交易界定困難
目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以貨物進出口為主,增值稅是跨境電子商務的主要稅種,交易價格也就成了征稅的重要依據。跨境電子商務實現了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直接聯系,中間環節大大減少。交易主體往往在一瞬間完成貨款支付,並且大多數情況下並不會留下任何書面依據。這使得稅務機關難以監管商品真正的交易價格,給增值稅的徵收帶來很大的困難。
(四)征稅手段難以確定
小額電子商務交易支付都是在互聯網上完成,一般情況下消費者收到貨物時,交易就算正式結束。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主動去稅務機關申報納稅,也沒有所謂的代扣代繳義務人。整個徵收鏈條的不完整性導致難以確定合理的征稅手段。

⑧ 電子商務的稅務問題

目前,我國電子商務已獲得了充足的發展,而針對電子商務的稅收管理卻顯得較為滯後。由於經營主體和方式的不同,電商中B2B和部分B2C均嚴格按照我國現行稅法申報納稅,較少出現漏征漏管戶。目前,我們討論的電商征稅問題主要存在於C2C形式或者以C2C的形式從事B2C交易的電商企業中。

1.未明確界定納稅義務人。納稅義務人的確定通過居民稅收管轄權和收入來源地稅收管轄權來判定。例如,通過住所來確認居民,對居民行使稅收管轄權,通過營業地確定企業,對企業行使稅收管轄權。在傳統的貿易模式下,納稅義務人身份很容易被界定;在電子商務模式下,部分既有實體店又在網上從事交易的商家其納稅義務人也很明確即為實體店鋪。然而對於由境外向境內提供服務、境內向境外提供出口的這類電子商務企業,由於交易雙方隱匿了身份、地址和交易行為,在互聯網上只有伺服器、網站和網上賬號,整個交易過程完全是在網上完成,買賣雙方難以明確,甚至無法確認這項貿易究竟發生在國內還是國外。另外,對在國外設立、租用的伺服器是否視同國際稅法中的常設機構仍存異議,有關廠商是否因此而成為該國納稅人也難以確定。

2. 未明確界定征稅對象。征稅對象指對什麼征稅,是區別一種稅與另一種稅的重要標志。根據交易對象和內容的不同將其分為有形商品、無形勞務和特許權三類,分別採用不同的課稅標准。電子商務由於其數字化、信息化的特徵,將一部分以有形形式提供的商品轉為數字形式提供,如書籍、報紙、CD及計算機軟體和無形資產等由於易被復制和下載的特性,模糊了有形商品、無形勞務及特許權之間的概念,使得商品、勞務和特許權難以分,模糊的邊界直接導致對征稅對象的難以准確把握和判定。

3. 未明確規定納稅地點。納稅地點是納稅人(包括代征、代扣、代繳義務人)繳納稅款的具體地點。納稅地點涉及到稅收管轄權和常設機構等問題,現行稅制對納稅地點以領土原則和有形原則為依據,但是由於電子商務的交易活動往往沒有固定的物理交易場所,使得納稅地點也變得十分靈活和隱匿,具有很強的流動性和隨意性。與此同時,電子商務中涉及的其他方面,如伺服器、賣方、支付方、物流所在地等可能都處在不同的位置。因此,稅務機關往往無法像對傳統交易活動那樣准確地確認納稅人的經營地或納稅行為發生地,也就無法正確行使稅收管轄權。

閱讀全文

與電子商務征稅的難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幼兒園教師團隊游戲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847
京東電子商務策劃書 瀏覽:550
茶葉年底營銷方案 瀏覽:877
房地產活動策劃方案三月 瀏覽:149
山東省骨幹教師培訓方案的文件 瀏覽:567
戶外探險項目市場推廣方案 瀏覽:530
開業廣告推廣方案 瀏覽:861
冬季培訓班招生方案 瀏覽:577
杭州勵星跨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509
河南省財米電子商務 瀏覽:319
電信怎麼促銷活動 瀏覽:31
電子商務發展的新模式 瀏覽:144
傳統商務與電子商務的比較表格 瀏覽:77
農家樂微信推廣方案 瀏覽:119
電子商務網站資質 瀏覽:275
黨員培訓示範班實施方案 瀏覽:270
電子商務承包合同 瀏覽:753
兒童娃哈哈營銷方案 瀏覽:69
幼兒園安全法制培訓方案 瀏覽:62
電子商務的安全協議 瀏覽: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