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商促銷 > rfid技術在移動電子商務中的工作原理

rfid技術在移動電子商務中的工作原理

發布時間:2021-10-24 06:16:43

① RFID是什麼

RFID一般指射頻識別技術(通信技術術語)。

RFID又稱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通信技術,可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光學接觸。

(1)rfid技術在移動電子商務中的工作原理擴展閱讀

RFID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並不復雜:

標簽進入磁場後,接收解讀器發出的射頻信號,憑借感應電流所獲得的能量發送出存儲在晶元中的產品信息(無源標簽或被動標簽),或者由標簽主動發送某一頻率的信號解讀器讀取信息並解碼後,送至中央信息系統進行有關數據處理。

② RFID技術到底是什麼技術

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術,是一種利用射頻通信實現的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以下通稱RFID技術)。RFID標簽具有體積小、容量大、壽命長、可重復使用等特點,可支持快速讀寫、非可視識別、移動識別、多目標識別、定位及長期跟蹤管理。RFID技術與互聯網、通訊等技術相結合,可實現全球范圍內物品跟蹤與信息共享。RFID技術應用於物流、製造、公共信息服務等行業,可大幅提高管理與運作效率,降低成本。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成熟,RFID產業將成為一個新興的高技術產業群,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因此,研究RFID技術,發展RFID產業對提升社會信息化水平、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增強公共安全與國防安全等方面產生深遠影響,具有戰略性的重大意義。
RFID技術最早的應用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飛機的敵我目標識別,但是由於技術和成本原因,一直沒有得到廣泛應用。近年來,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網路通信、信息安全等技術的發展,RFID技術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由於具有高速移動物體識別、多目標識別和非接觸識別等特點,RFID技術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與應用空間,被認為是21世紀的最有發展前途的信息技術之一。
RFID技術涉及信息、製造、材料等諸多高技術領域,涵蓋無線通信、晶元設計與製造、天線設計與製造、標簽封裝、系統集成、信息安全等技術。一些國家和國際跨國公司都在加速推動RFID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進程。在過去十年間,共產生數千項關於RFID技術的專利,主要集中在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按照能量供給方式的不同,RFID標簽分為有源、無源和半有源三種;按照工作頻率的不同,RFID標簽分為低頻(LF)、高頻(HF)、超高頻(UHF)和微波頻段(MW)的標簽。目前國際上RFID應用以LF和HF標簽產品為主;UHF標簽開始規模生產,由於其具有可遠距離識別和低成本的優勢,有望在未來五年內成為主流;MW標簽在部分國家已經得到應用。中國已掌握HF晶元的設計技術,並且成功地實現了產業化,同時UHF晶元也已經完成開發。
目前RFID標簽天線製造以蝕刻/沖壓天線為主,其材料一般為鋁或者銅,隨著新型導電油墨的開發,印刷天線的優勢越來越突出。RFID標簽封裝以低溫倒裝鍵合工藝為主,也出現了流體自裝配、振動裝配等新的標簽封裝工藝。中國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標簽製造裝備和封裝工藝正在研發中。
RFID讀寫器產品類型較多,部分先進產品可以實現多協議兼容。中國已經推出了系列RFID讀寫器產品,小功率讀寫模塊已達到國外同類水平,大功率讀寫模塊和讀寫器片上系統(SoC)尚處於研發階段。
在應用系統集成和數據管理平台等方面,某些國際組織提出基於RFID的應用體系架構,各大軟體廠商也在其產品中提供了支持RFID的服務及解決方案,相關的測試和應用推廣工作正在進行中。中國在RFID應用架構、公共服務體系、中間件、系統集成以及信息融合和測試工作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建立國家RFID測試中心已經被列入科技發展規劃。
中國已經將RFID技術應用於鐵路車號識別、身份證和票證管理、動物標識、特種設備與危險品管理、公共交通以及生產過程管理等多個領域。
詳細資料建議你看一下2006年6月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等十五部委《中國射頻識別(RFID)技術政策 白皮書》。當前發展趨勢可以看一下2009年11月9日發布的《《中國射頻識別(RFID)技術與應用發展報告》(藍皮書)

③ RFID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麼

RFID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並不復雜:標簽進入磁場後,接收解讀器發出的射頻信號,憑借感應電流所獲得的能量發送出存儲在晶元中的產品信息(無源標簽或被動標簽),或者由標簽主動發送某一頻率的信號(Active Tag,有源標簽或主動標簽),解讀器讀取信息並解碼後,送至中央信息系統進行有關數據處理。

一套完整的RFID系統, 是由閱讀器與電子標簽也就是所謂的應答器及應用軟體系統三個部份所組成,其工作原理是Reader發射一特定頻率的無線電波能量,用以驅動電路將內部的數據送出,此時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讀數據, 送給應用程序做相應的處理。

以RFID 卡片閱讀器及電子標簽之間的通訊及能量感應方式來看大致上可以分成:感應耦合及後向散射耦合兩種。一般低頻的RFID大都採用第一種式,而較高頻大多採用第二種方式。

閱讀器根據使用的結構和技術不同可以是讀或讀/寫裝置,是RFID系統信息控制和處理中心。閱讀器通常由耦合模塊、收發模塊、控制模塊和介面單元組成。閱讀器和應答器之間一般採用半雙工通信方式進行信息交換,同時閱讀器通過耦合給無源應答器提供能量和時序。

在實際應用中,可進一步通過Ethernet或WLAN等實現對物體識別信息的採集、處理及遠程傳送等管理功能。應答器是RFID系統的信息載體,應答器大多是由耦合原件(線圈、微帶天線等)和微晶元組成無源單元。

(3)rfid技術在移動電子商務中的工作原理擴展閱讀:

RFID技術中所衍生的產品大概有三大類:無源RFID產品、有源RFID產品、半有源RFID產品。

1、無源RFID產品發展最早,也是發展最成熟,市場應用最廣的產品。比如,公交卡、食堂餐卡、銀行卡、賓館門禁卡、二代身份證等,這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屬於近距離接觸式識別類。其產品的主要工作頻率有低頻125KHZ、高頻13.56MHZ、超高頻433MHZ,超高頻915MHZ。

2、有源RFID產品,是最近幾年慢慢發展起來的,其遠距離自動識別的特性,決定了其巨大的應用空間和市場潛質。在遠距離自動識別領域,如智能監獄,智能醫院,智能停車場,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地球及物聯網等領域有重大應用。有源RFID在這個領域異軍突起,屬於遠距離自動識別類。產品主要工作頻率有超高頻433MHZ,微波2.45GHZ和5.8GHZ。

3、半有源RFID產品,結合有源RFID產品及無源RFID產品的優勢,在低頻125KHZ頻率的觸發下,讓微波2.45G發揮優勢。半有源RFID技術,也可以叫做低頻激活觸發技術,利用低頻近距離精確定位,微波遠距離識別和上傳數據,來解決單純的有源RFID和無源RFID沒有辦法實現的功能。簡單的說,就是近距離激活定位,遠距離識別及上傳數據。

④ 射頻識別技術基本工作原理

RFID的工作原理是:標簽進入磁場後,如果接收到閱讀器發出的特殊射頻信號,就能憑借感應電流所獲得的能量發送出存儲在晶元中的產品信息(即Passive Tag,無源標簽或被動標簽),或者主動發送某一頻率的信號(即Active Tag,有源標簽或主動標簽),閱讀器讀取信息並解碼後,送至中央信息系統進行有關數據處理。

RFID技術由Auto-ID中心開發,其應用形式為標記(tag)、卡和標簽(label)設備。 標記設備由RFID晶元和天線組成,標記類型分為三種:自動式,半被動式和被動式。現在市場上開發的基本上是被動式RFID標記,因為這類設備造價較低,且易於配置。被動標記設備運用無線電波進行操作和通信,信號必須在識別器允許的范圍內,通常是10英尺(約3米)。這類標記適合於短距離信息識別,如一次性剃須刀或可移動刀片包裝盒這類小商品。 RFID晶元可以是只讀的,也可是讀/寫方式,依據應用需求決定。被動式標記設備採用E2PROM(電擦寫可編程只讀存儲器),便於運用特定電子處理設備往上面寫數據。一般標記設備在出廠時都設定為只讀方式。Auto-ID規范中還包含有死鎖命令,以在適當情形下阻止跟蹤進程。

射頻識別技術原理Auto-ID中心開發的電子產品代碼(EPC)規范能識別目標,以及所有與目標相關的數據。EPC系統運用正確的資料庫鏈接到EPC碼,廠商和零售商能依據許可權進行查詢、管理和變更操作。一旦標記貼到產品或設備上,RFID識別器便能讀取存儲於標記中的數據。Auto-ID計劃將EPC系統發展成為全球標准,該標准主要包括:識別目標的特定代碼(EPC);定義數據的所有者(EPC管理器);定義代碼及標記的其餘信息;定義貨物參數,如庫存單元號;將EPC代碼轉換為Internet地址(目標命名服務ONS);對目標進行描述(物理置標語言PML);聚集和處理RFID數據(專家軟體);分配給每類目標的特定號碼(串列號);用於互操作性的規范最小集(標記及識別規范),採用RFID技術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對企業的供應鏈進行透明管理,有效地降低成本。

系統組成射頻識別系統至少應包括以下兩個部分,一是讀寫器,二是電子標簽(或稱射頻卡、應答器等,本文統稱為電子標簽)。另外還應包括天線,主機等。RFID系統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應用目的和應用環境,系統的組成會有所不同,但從RFID系統的工作原理來看,系統一般都由信號發射機、信號接收機、發射接收天線幾部分組成。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信號發射機

在RFID 系統中,信號發射機為了不同的應用目的,會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典型的形式是標簽(TAG)。標簽相當於條碼技術中的條碼符號,用來存儲需要識別傳輸的信息,另外,與條碼不同的是,標簽必須能夠自動或在外力的作用下,把存儲的信息主動發射出去。

信號接收機

在RFID系統中,信號接收機一般叫做閱讀器。根據支持的標簽類型不同與完成的功能不同,閱讀器的復雜程度是顯著不同的。閱讀器基本的功能就是提供與標簽進行數據傳輸的途徑。另外,閱讀器還提供相當復雜的信號狀態控制、奇偶錯誤校驗與更正功能等。標簽中除了存儲需要傳輸的信息外,還必須含有一定的附加信息,如錯誤校驗信息等。識別數據信息和附加信息按照一定的結構編制在一起,並按照特定的順序向外發送。閱讀器通過接收到的附加信息來控制數據流的發送。一旦到達閱讀器的信息被正確的接收和譯解後,閱讀器通過特定的演算法決定是否需要發射機對發送的信號重發一次,或者知道發射器停止發信號,這就是「命令響應協議」。使用這種協議,即便在很短的時間、很小的空間閱讀多個標簽,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欺騙問題」的產生。

編程器

只有可讀可寫標簽系統才需要編程器。編程器是向標簽寫入數據的裝置。編程器寫入數據一般來說是離線(OFF-LINE)完成的,也就是預先在標簽中寫入數據,等到開始應用時直接把標簽黏附在被標識項目上。也有一些RFID應用系統,寫數據是在線(ON-LINE)完成的,尤其是在生產環境中作為互動式便攜數據文件來處理時。

天線

天線是標簽與閱讀器之間傳輸數據的發射、接收裝置。在實際應用中,除了系統功率,天線的形狀和相對位置也會影響數據的發射和接收,需要專業人員對系統的天線進行設計、安裝。

⑤ RFID技術的應用

1、物流:物流倉儲是RFID最有潛力的應用領域之一,UPS,DHL,Fedex等國際物流巨頭都在積極試驗RFID技術,以期在將來大規模應用提升其物流能力。可應用的過程包括:物流過程中的貨物追蹤,信息自動採集,倉儲管理應用,港口應用,郵政包裹,快遞等



2、零售:由沃爾瑪、麥德隆等大超市一手推動的RFID應用,可以為零售業帶來包括降低勞動力成本、商品的可視度提高,降低因商品斷貨造成的損失,減少商品偷竊現象等等好處。可應用的過程包括:商品的銷售數據實時統計,補貨,防盜等。

3、製造業:應用於生產過程的生產數據實時監控,質量追蹤,自動化生產,個性化生產等。在貴重及精密的貨品生產領域應用更為迫切。

4、服裝業:可以應用於服裝的自動化生產,倉儲管理,品牌管理,單品管理,渠道管理等過程,隨著標簽價格的降低,這一領域將有很大的應用潛力。但是在應用時,必須得仔細考慮如何保護個人隱私的問題。

5、醫療:可以應用於醫院的醫療器械管理,病人身份識別,嬰兒防盜等領域。醫療行業對標簽的成本比較不敏感,所以該行業將是RFID應用的先鋒之一。

6、身份識別:RFID技術由於天生的快速讀取與難偽造性,而被廣泛應用於個人的身份識別證件。如現在世界各國現在開展的電子護照項目,我國的第二代身份證,學生證等其它各種電子證件。

7、防偽:RFID技術具有很難偽造的特性,但是如何應用於防偽還需要政府和企業的積極推廣。可以應用的領域包括:貴重物品(煙,酒,葯品)的防偽,票證的防偽等。

8、資產管理:各類資產(貴重的或數量大相似性高的或危險品等)隨著標簽價格的降低,幾乎可以涉及到所有的物品。

(5)rfid技術在移動電子商務中的工作原理擴展閱讀:


射頻識別(RFID)是一種無線通信技術,可以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者光學接觸。

無線電的信號是通過調成無線電頻率的電磁場,把數據從附著在物品上的標簽上傳送出去,以自動辨識與追蹤該物品。

某些標簽在識別時從識別器發出的電磁場中就可以得到能量,並不需要電池;也有標簽本身擁有電源,並可以主動發出無線電波(調成無線電頻率的電磁場)。標簽包含了電子存儲的信息,數米之內都可以識別。與條形碼不同的是,射頻標簽不需要處在識別器視線之內,也可以嵌入被追蹤物體之內。

許多行業都運用了射頻識別技術。將標簽附著在一輛正在生產中的汽車,廠方便可以追蹤此車在生產線上的進度。

組成部分

1 應答器:由天線,耦合元件及晶元組成,一般來說都是用標簽作為應答器,每個標簽具有唯一的電子編碼,附著在物體上標識目標對象。

2 閱讀器:由天線,耦合元件,晶元組成,讀取(有時還可以寫入)標簽信息的設備,可設計為手持式rfid讀寫器或固定式讀寫器。

3 應用軟體系統 :是應用層軟體,主要是把收集的數據進一步處理,並為人們所使用。

射頻識別系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系統優勢:

1 讀取方便快捷:數據的讀取無需光源,甚至可以透過外包裝來進行。有效識別距離更大,採用自帶電池的主動標簽時,有效識別距離可達到30米以上;

2 識別速度快:標簽一進入磁場,解讀器就可以即時讀取其中的信息,而且能夠同時處理多個標簽,實現批量識別;

3 數據容量大:數據容量最大的二維條形碼(PDF417),最多也只能存儲2725個數字;若包含字母,存儲量則會更少;RFID標簽則可以根據用戶的需要擴充到數10K;

4 使用壽命長,應用范圍廣:其無線電通信方式,使其可以應用於粉塵、油污等高污染環境和放射性環境,而且其封閉式包裝使得其壽命大大超過印刷的條形碼;

5 標簽數據可動態更改:利用編程器可以向標簽寫入數據,從而賦予RFID標簽互動式便攜數據文件的功能,而且寫入時間相比列印條形碼更少;

6 更好的安全性:不僅可以嵌入或附著在不同形狀、類型的產品上,而且可以為標簽數據的讀寫設置密碼保護,從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7 動態實時通信:標簽以與每秒50~100次的頻率與解讀器進行通信,所以只要RFID標簽所附著的物體出現在解讀器的有效識別范圍內,就可以對其位置進行動態的追蹤和監控。

⑥ 簡述rfid的原理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頻識別,是一種利用無線射頻方式在閱讀器和射頻卡之間進行非接觸雙向傳輸數據,以達到目標識別和數據交換目的的無線系統。RFID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可工作於各種惡劣環境。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並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簽,操作快捷方便。

⑦ RFID技術實現無線傳輸的作用機制是什麼

一、概述

智能電網是為了保證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應運而生的。它同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控制系統、調度自動化系統被人們合稱為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三大支柱。我國的智能電網經過幾十年風風雨雨的建設,已經初具規模,通過衛星、微波、載波、光纜等多種通信手段構建而成為立體交叉通信網。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無線通信系統的特性發生巨大的變化。鑒於採用無線通信網不依賴於電網網架,且抗自然災害能力較強,同時具有帶寬大、傳輸距離遠、非視距傳輸等優點,非常適合彌補目前通信方式的單一化、覆蓋面不全的缺陷。下面就來簡單介紹一下無線通信傳輸體制的應用特點和優缺點,並分析其在電力系統的應用前景。

二、無線技術介紹

(一)無線通信技術的概念

目前,無線通信及其應用已成為當今信息科學技術最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其一般由無線基站、無線終端及應用管理伺服器等組成。

(二)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現狀

無線通信技術按照傳輸距離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種技術,即基於IEEE802.15的無線個域網(WPAN)、基於IEEE802.11的無線區域網(WLAN)、基於IEEE802.16的無線城域網(WMAN)及基於IEEE802.20的無線廣域網(WWAN)。

總的來說,長距離無線接入技術的代表為:GSM、GPRS、3G;短距離無線接入技術的代表則包括:WLAN、UWB等。按照移動性又可以分為移動接入和固定接入。其中固定無線接入技術主要有:3.5GHz無線接入(MMDS)、本地多點分配業務(LMDS)、802.16d;移動無線接入技術主要包括:基於802.15的WPAN、基於802.11的WLAN、基於802.16e的WiMAX、基於802.20的WWAN。按照帶寬則又可分為窄帶無線接入和寬頻無線接入。其中寬頻無線接入技術的代表有3G、LMDS、WiMAX;窄帶無線接入技術的代表有第一代和第二代蜂窩移動通信系統。

1.主流無線通信技術

從技術發展的趨勢可以看出,以OFDM+MIMO為核心的無線通信技術將成為未來無線通信發展的主流方向。而目前基於該技術的無線通信技術主要有:B3G、WiMAX、Wi-Fi、WMN等4種技術。

2.其他無線通信技術

除了上述主流的無線通信技術外,目前已存在的無線通信技術還包括:IrDA、Bluetooth、RFID、UWB、集群通信等短距離通信技術及LMDS、MMDS、點對點微波、衛星通信等長距離通信技術。

(1)IrDA: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是點對點的數據傳輸協議,通信距離一般在0-1m之間,傳輸速率最快可達16Mbps,通信介質為波長900納米左右的近紅外線。

(2)Bluetooth:Bluetooth工作在全球開放的2.4GHzISM頻段,使用跳頻頻譜擴展技術,通信介質為2.402GHz 到2.480GHz的電磁波。

(3)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頻識別,俗稱電子標簽。它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RFID由標簽、解讀器和天線三個基本要素組成。

(4)UWB:Ultra Wideband,即超寬頻技術。UWB通信又被稱為是無載波的基帶通信,幾乎是全數字通信系統,所需要的射頻和微波器件很少,因此可以減小系統的復雜性,降低成本。

三、無線技術優劣分析

(一)WLAN技術分析

Wi-Fi的技術和產品已經相當成熟,而且大批量生產。該技術適用於無線區域網,作為有線網路的延伸,對於特殊地點寬頻應用,盡管Wi-Fi 技術應用非常廣泛,但是它依然在安全性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Wi-Fi採用的是射頻(RF)技術,通過空氣發送和接收數據。由於無線網路使用無線電波傳輸數據信號,所以非常容易受到來自外界的攻擊,黑客可以比較輕易地在電波的覆蓋范圍內盜取數據甚至進入未受保護的公司內部區域網。

(二)WiMAX技術分析

WiMAX是一個先進的技術,推出相對較晚,存在頻率復用性小、利用率低的問題,但由於最近才完成標准化,該技術的大規模推廣還需要實踐考驗。從應用前景看,該技術可以在較大范圍內滿足上網要求,覆蓋可以包括室外和室內,可以進行大面積的信號覆蓋,甚至只要少數基站就可以實現全城覆蓋。 WiMAX由於其技術的先進性和超遠的傳輸距離,一直被業界看好,是未來移動技術的發展方向,並提供優良的最後一公里網路接入服務。

(三)WMN技術分析

WMN是正在研究中的技術,在研究中不斷地在不同方面結合各種技術的特點進行融合,而且暫時沒有一個成熟的產品系列來支持該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從應用前景看,WMN 這一新興網路不僅在無線寬頻接入中有著廣闊的應用空間,在其他方面如結合數據、圖像採集模塊可以對目標對象進行監控或數據採集,並廣泛應用到環境檢測、工業、交通等領域。隨著其他技術的不斷更新完善,WMN 更好地與之相融合、互補,從而能夠揚長避短,發揮出各自的優勢。

(四)3G技術分析

3G於1996年提出標准,2000年完成包括上層協議在內的完整標準的制訂工作。3G網路部署已具備相當的實踐經驗,有一成套建網的理論,包括對網路的鏈路預算、傳播模型預算以及計算機模擬等。從商用前景看,目前,3G在部分地區已得到大規模的商業應用,比如歐洲很多國家、日本、韓國等都已經建設了3G的網路。3G技術已經進入可以實用的階段,還有很多國家和地區正在建設或將要建設3G網路。

(五)LMDS技術分析

本地多點分布業務系統LMDS是一種提供點對多點通信的固定寬頻無線接入技術,其工作頻率在20GHZ以上,利用毫米波傳輸,可在一定的范圍內提供數字雙工語音、數據、網際網路和視頻業務,是一種非常好的寬頻固定無線接入解決方案。在最優情況下,距離可達8公里;但是由於受降雨的原因,距離通常限於1.5公里。

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通過扇區或基站設備將ATM骨幹網基帶信息調制為射頻信號發射出去,在其覆蓋區域內的許多用戶端設備接收並將射頻信號還原為 ATM基帶信號,在無需為每個用戶專門鋪設光纖或銅纜情況下,實現數據雙向對稱高帶寬無線傳輸。

(六)MMDS技術分析

MMDS的主要缺點是有阻塞問題且信號質量易受天氣變化的影響,可用頻帶亦不夠寬,最多不超過200MHz。其次,MMDS對傳輸路徑要求非常嚴格。由於MMDS採用的調制技術主要是相移鍵控PSK(包括BPSK、DQPSK、QPSK等)和正交幅度調制QAM調制技術,無法做到非視距傳輸,在目前復雜的城市環境下難以推廣應用。另外,MMDS沒有統一的國際標准,各廠家的設備存在兼容性問題。

(七)集群通信技術分析

數字集群系統具有很多優點,它的頻譜利用率有很大提高,可進一步提高集群系統的用戶容量;它提高了信號抗信道衰落的能力,使無線傳輸質量變好;由於使用了發展成熟的數字加密理論和實用技術,所以對數字系統來說,保密性也有很大改善。

數字集群移動通信系統可提供多業務服務,也就是說除數字語音信號外,還可以傳輸用戶數字、圖像信息等。由於網內傳輸的是統一的數字信號,因此極大地提高了集群網的服務功能。

(八)點對點微波通信技術分析

微波傳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可以降低運營商的運營成本。與租用線路相比,微波系統的投資只要一年左右即可收回。第二,微波傳輸系統部署簡潔快速。與傳統的傳輸手段相比,其快速部署的優勢可以更快地滿足新業務發展的需要。第三,目前的微波產品對未來的發展是有保障的,對於運營商的新業務和新需求都可以給予很好的支撐。未來,微波傳輸系統將升級到全IP的平台之上,可以全面支持運營商未來的發展。

(九)衛星通信技術分析

利用衛星在有些人口不很密集的地區來配合陸地通信。在這些地區散布著范圍較廣但不密集的用戶,可以利用衛星作為用戶連至固定有線網的接入設施。在陸地通信網已經構成寬頻多媒體通信網的環境下,利用衛星建成寬頻衛星接入系統是比較好而切合實際的方案,經濟又可靠。

但是衛星通信畢竟是採用衛星作為通信平台,其地面站的建設、通信信道租用費用都需要花費大量資金,而且通信資源為衛星通信公司所有,受其帶寬的限制,使得大量數據的傳輸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價。因此,作為日常生產、生活使用是極為不經濟的;而將衛星通信作為應急通信、作戰通信、海外通信等則比較適合。
四、無線技術綜合比較

目前無線通信領域各種技術的互補性日趨鮮明。這主要表現在不同的接入技術具有不同的覆蓋范圍、不同的適用區域、不同的技術特點、不同的接入速率。3G可解決廣域無縫覆蓋和強漫遊的移動性需求,WLAN可解決中距離的較高速數據接入,而UWB可實現近距離的超高速無線接入。

首先,從標准化程度上看,本報告所涉及的技術中,僅僅WMN技術沒有成熟的標准體系,LMDS、MMDS、集群通信均有多種標准,只是沒有統一的國際標准,其餘的技術均已經完成標准化工作,並且都進行了試驗網建設和商業網建設。

從頻率上看,Wi-Fi技術、WMN均使用的是開放頻段,WiMAX技術、3G技術等其他技術使用的是授權頻段。

從覆蓋范圍上看,Wi-Fi技術、WMN技術屬於區域網無線接入技術,僅覆蓋35m-100m;WiMAX技術、3G技術、LMDS技術、 MMDS技術、集群通信屬於城域網接入技術,覆蓋范圍在1km-54km不等,而衛星通信、點對點微波則屬於廣域網技術,通常用於通信主幹組網建設。

從傳輸速率上看,點對點微波和衛星通信屬於干線傳輸技術,不同的情況速率變化較大,而其餘的技術均為接入技術,僅僅是3G技術接入速率最小,僅為384k,而其餘技術均為幾十M甚至上百M的速率。

從調制技術上看,其中Wi-Fi技術、WiMAX技術、WMN、3G技術均採用最新的調制技術OFDM,其餘的技術均未採用OFDM調制技術。

從天線技術上看,僅僅3G和WiMAX技術採用了MIMO技術,而其他技術均未採用MIMO技術;從傳輸環境上看,僅僅WiMAX技術和3G 技術支持非視距傳輸,其餘技術均要求視距傳輸環境;從網路安全和QoS機制上看,WiMAX技術和3G技術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優秀、完善,其餘的均存在較大的問題。

五、無線技術的應用及展望

目前,在電網電力系統通信中仍然以具有高傳輸率、高帶寬、高可靠性等特性的光纖通信為主,但隨著電網對災難應急、配網自動化、辦公智能化等需求的提出,無線通信將以其迅速部署、不受地面限制等特點尋求到在電力系統通信中的應用。因此,無線通信可以成為電力系統通信的一個重要補充手段,為電力系統構建綜合通信網提供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⑧ RFID技術是什麼有什麼用用在什麼地方

RFID是一門獨立的將不同的跨學科的專業技術綜合在一起,如高頻技術、微波與天線技術、電磁兼容技術、半導體技術、數據與密碼學、製造技術和應用技術等。這是本世紀最有發展前途的信息技術之一,已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並得到廣泛開發與應用。
我國推廣金卡工程十幾年來推動了各類IC卡的廣泛應用:如金融、電信、社會保障、稅務、公安、交通建設及公用事業、石油石化、組織機構代碼管理等多個領域。

RFID系統的應用:
RFID技術體系由三大部分組成:
•基礎理論及基礎技術
•產品製造技術
•應用技術
8.1 各頻段應用領域
RFID技術應用領域分為兩大類:
•非物流:人、物
•物流:閉環系統與開環系統
◆ LF:125 KHz~135KHz(ISO18000-2)
該頻段特點是具有良好的物體穿透能力。廣泛應用於進出管理、門禁管理、考勤、車輛管理、巡更、汽車鑰匙、動物晶片、固定設備等。
◆ HF:13.56MHz(ISO18000-3)
目前已被廣泛應用的頻段,這是一個比較成熟與最具活力的產業,已廣泛應用於防偽、物流、人員識別等領域,如:
供應鏈、生產管理與產品跟蹤、貨架、智慧卡(身份證、醫保卡與交通卡等)、運輸、門禁、票務(門票、電子票務)、圖書和旅遊卡等。
◆ UHF:860MHz~960MHz(ISO18000-6)
國土安全、供應鏈、物流、移動商務、防偽、電子牌照、倉庫管理、機場行李管理等,這是一個未來最具商機而將被廣泛開發與應用的頻段。
◆ MW:2.45 GHz(ISO18000-4)與5.8GHz(ISO18000-5)
定位跟蹤、自動收費系統、移動車輛識別。
◆ 混頻:134.2KHz和430MHz相混合,用於車輛管理、遠距離傳輸數據等。

⑨ RFID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利用無線射頻方式對記錄媒體(電子標簽或射頻卡)進行讀寫,從而達到識別目標和數據交換的目的
例子:
採用RFID技術,控制整個酒類生產、流通、銷售的產品跟蹤與監管,解決目前的酒類防偽技術無法全程跟蹤的問題。 實現方式如下:
1. 生產管理環節增加相應節點,在每瓶酒的瓶帽上嵌入RFID易碎標簽,使每個酒瓶有唯一的身份標識;
2. 封箱時在箱體嵌入RFID易碎標簽,使包裝箱和裡面的酒瓶匹配;
3. 如果酒瓶被打開,或酒箱被打開,則酒瓶帽上或箱體的易碎標簽損壞,無法被識別,從而達到防串貨的目的;
4. 在倉儲、物流管理環節採用RFID倉儲物流解決方案,使每瓶酒從離開生產線到進入專賣門店的過程全程可追蹤;
5. 在銷售環節採用RFID防偽終端,利用該防偽終端,可方便查詢每瓶酒的真偽並溯源;
6. 各管理環節與數據中心相連,可記錄並查詢每瓶酒的生產、倉儲、銷售出廠的全過程,自動統計產量、銷量等信息,監測每箱酒的周轉速度、流通去向,實現防偽及信息化管理。
上海普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專業的技術、一流的產品、用心的服務」獲得了行業內眾多資深客戶的信任與深度合作,為他們提供各行業的定製開發服務,並贏得了新老客戶的良好口碑。我們將繼續以「以人為本,追求卓越,勇於創新」為理念,為全球客戶提供最好的RFID產品和最合適的解決方案。

⑩ 移動電子商務的主要實現技術有哪些

移動電子商務的主要實現技術有無線應用協議(WAP)、通用分組無線業務、移動IP技術、藍牙技術、移動定位系統技術、RFID射頻識別技術、雲計算、大數據與物聯網技術等等,具體如下:

1、無線應用協議(WAP)

是在行動電話、個人數字助理(PDA)等移動通信設備與網際網路或其他業務之間進行通信的開放性、全球性的標准。WAP由一系列協議組成,應用WAP標準的無線通信設備,都可以對網際網路訪問,包括收發電子郵件、查詢信息和訪問網站等。

2、通用分組無線業務

通用分組無線業務利用GSM基礎設施,提供速率高達100kbit/s分組數據業務的移動蜂窩接入技術。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PRS)僅在實際傳送和接收時才使用無線資源。GPRS基於分組的交換方式,將傳輸速度從目前的9.6 kbit/s提高到100 kbit/s以上。

3、移動IP

將真正實現話音和數據的業務融合,它的目標是將無線話音和無線數據綜合到一個技術平台上傳輸,這一平台就是IP協議。移動IP不是移動通信技術和網際網路技術的簡單疊加,也不是無線話音和無線數據的簡單疊加,它是移動通信和IP的深層融合,也是對現有移動通信方式的深刻變革。

4、藍牙技術

藍牙技術是一種無線數據和語音通信開放的全球規范,它是基於低成本的近距離無線連接,為固定和移動設備建立通信環境的一種特殊的近距離無線技術連接。藍牙使今天的一些便攜移動設備和計算機設備能夠不需要電纜就能連接到互聯網,並且可以無線接入互聯網。

5、射頻識別技術

射頻識別(RFID)技術通過無線電波不接觸快速信息交換和存儲技術,通過無線通信結合數據訪問技術,然後連接資料庫系統,加以實現非接觸式的雙向通信,從而達到了識別的目的,用於數據交換,串聯起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

閱讀全文

與rfid技術在移動電子商務中的工作原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教師培訓基地建設方案 瀏覽:85
電子商務系統可用性數據 瀏覽:127
新能源推廣應用推廣方案 瀏覽:334
旅遊公司客服培訓方案 瀏覽:872
小鬼當家策劃方案 瀏覽:169
趣味泊車大賽策劃方案 瀏覽:350
雙十二實體傢具店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890
餐飲行業營銷方案範文 瀏覽:412
重慶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方案 瀏覽:660
零供b2b電子商務平台 瀏覽:934
集散中心開業慶典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99
淘氣堡親子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6
電子商務的摘要 瀏覽:723
中華傳統文化校本培訓方案 瀏覽:300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培訓方案 瀏覽:19
五芳齋年度營銷傳播方案 瀏覽:520
餐飲比基尼美食促銷活動 瀏覽:433
幼兒園教師三八婦女節策劃方案 瀏覽:908
2016電子商務題庫 瀏覽:198
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介紹 瀏覽: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