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商促銷 > 電子商務下供應鏈管理的運作模式研究

電子商務下供應鏈管理的運作模式研究

發布時間:2020-12-21 17:12:05

1. 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管理的策略有哪些

集成供應鏈管理實現的步驟:
企業從傳統的管理模式轉向集成供應鏈管理模式,一般要經過五個階段,包 括從最低層次的基礎建設到最高層次的集成化供應鏈動態聯盟,各個階段的不同 之處主要體現在組織結構、管理核心、計劃與控制系統、應用的信息技術等方面。
階段1:基礎建設 這一階段是在原有企業供應鏈的基礎上分析、總結企業現狀,分析企業內部 影響供應鏈管理的阻力和有利之處,同時分析外部市場環境,對市場的特徵和不 確定性作出分析和評價,最後相應地完善企業的供應鏈。 在傳統型的供應鏈中,企業職能部門分散、獨立地控制供應鏈中的不同業務。 企業組織結構比較鬆散。這時的供應鏈管理主要具有以下特徵: 企業的核心注重於產品質量。由於過於注重生產、包裝、交貨等的質量, 可能導致成本過高,所以企業的目標在於以盡可能低的成本生產高質量的產品, 以解決成本—效益障礙。 關於銷售、製造、計劃、物料、采購等的控制系統和業務過程相互獨立、 不相匹配,因部門合作和集成業務失敗導致多級庫存等問題。 組織部門界限分明,單獨操作,往往導致相互之間的沖突。采購部門可能 只控制物料來源和原材料庫存;製造和生產部門通過各種工藝過程實現原材料到 成品的轉換;銷售和分銷部門可能處理外部的供應鏈和庫存,而部門之間的關聯 業務往往就會因各自為政而發生沖突。 處於這一階段的企業主要採用短期計劃,出現困難時需要一個一個地解決。 雖然企業強調辦公自動化,但這樣一種環境往往導致整個供應鏈的效率低下,同 時也增加了企業對供應鏈和需求變化影響的敏感度。
階段2:職能集成 職能集成階段集中於處理企業內部的物流,企業圍繞核心職能對物流實施集 成化管理,對組織實行業務流程重構,實現職能部門的優化集成,通常可以建立 交叉職能小組,參與計劃和執行項目,以提高職能部門之間的合作,克服這一階 段可能存在的不能很好滿足用戶訂單的問題。 職能集成強調滿足用戶的需求。事實上,用戶需求在今天已經成為驅動企業 生產的主要動力,而成本則在其次,但這樣往往導致第二階段的生產、運輸、庫 存等成本的增加。此時供應鏈管理主要有以下特徵: 將分銷和運輸等職能集成到物流管理中來,製造和采購職能集成到生產職 強調降低成本而不注重操作水平的提高。積極為用戶提供各種服務,滿足用戶需求。 職能部門結構嚴謹,均有庫存做緩沖。 具有較完善的內部協定,如采購折扣、庫存投資水平、批量等。 主要以訂單完成情況及其准確性作為評價指標。 在集成化供應鏈管理的第二階段一般採用MRP 系統進行計劃和控制。對於分 銷網,需求得不到准確的預測和控制,分銷的基礎設施也與製造沒有有效的聯接。 由於用戶的需求得不到確切的理解,從而導致計劃不準確和業務的失誤,所以在 第二階段要採用有效的預測技術和工具對用戶的需求做出較為准確的預測、計劃 和控制。 但是,以上採用的各項技術之間、各項業務流程之間、技術與業務流程之間 都缺乏集成,庫存和浪費等問題仍可能困擾企業。
階段3:內部供應鏈集成 這一階段要實現企業直接控制的領域的集成,要實現企業內部供應鏈與外部 供應鏈中供應商和用戶管理部份的集成,形成內部集成化供應鏈。集成的輸出是 集成化的計劃和控制系統。為了支持企業內部集成化供應鏈管理,主要採用供應 鏈計劃(Supply Chain Planning,SCP)和ERP 系統來實施集成化計劃和控制。這 兩種信息技術都是基於客戶/服務(Client/Server)體系在企業內部集成的應用。 有效的SCP 集成了企業所有的主要計劃和決策業務,包括:需求預測、庫存計劃、 資源配置、設備管理、優化路徑、基於能力約束的生產計劃和作業計劃、物料和 能力計劃、采購計劃等。ERP 系統集成了企業業務流程中主要的執行職能,包括: 訂單管理、財務管理、庫存管理、生產製造管理、采購等職能。SCP 和ERP 通過 基於事件的集成技術聯結在一起。 本階段企業管理的核心是內部集成化供應鏈管理的效率問題,主要考慮在優 化資源、能力的基礎上,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生產最好的產品,快速地滿 足用戶的需求,以提高企業反應能力和效率。這對於生產多品種或提供多種服務 的企業來說意義更大。投資於提高企業的運作柔性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在第二階 段需構建新的交叉職能業務流程,逐步取代傳統的職能模塊,以用戶需求和高質 量的預測信息驅動整個企業供應鏈的運作。因滿足用戶需求而導致的高服務成本 是此階段管理的主要問題。 這一階段可以採用DRP 系統、MRP系統管理物料,運用JIT 等技術支持物 料計劃的執行。JIT 的應用可以使企業縮短市場反應時間、降低庫存水平和減少 浪費。 在這個階段,企業可以考慮同步化的需求管理,將用戶的需求與製造計劃和 供應商的物料流同步化,減少不增值的業務。同時企業可以通過廣泛的信息網路 (而不是大量的庫存)來獲得巨大的利潤。 此階段的供應鏈管理具有以下特徵: 強調戰術問題而非戰略問題。 制定中期計劃,實施集成化的計劃和控制體系。 強調效率而非有效性,即保證要做的事情盡可能好、盡可能快地完成。 從采購到分銷的完整系統具有可見性。 信息技術的應用。廣泛運用EDI 和Internet 等信息技術支持與供應商及 用戶的聯系,獲得快速的反應能力。EDI 是集成化供應鏈管理的重要工具,特別 是在進行國際貿易合作需要大量關於運輸的文件時,利用EDI 可以使企業快速獲 得信息和更好地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 與用戶建立良好的關系,而不是「管理」用戶。
階段4:外部供應鏈集成 實現集成化供應鏈管理的關鍵在於第四階段,將企業內部供應鏈與外部的供 應商和用戶集成起來,形成一個集成化供應網鏈。而與主要供應商和用戶建立良 好的合作夥伴關系,即所謂的供應鏈合作關系(Supply Chain Partnership), 是集成化供應鏈管理的關鍵之關鍵。 此階段企業要特別注重戰略夥伴關系管理。管理的焦點要以面向供應商和用 戶取代面向產品,增加與主要供應商和用戶的聯系,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產品、 工藝、組織、企業文化等),相互之間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實現信息共享等,企 業通過為用戶提供與競爭者不同的產品/服務或增值的信息而獲利。供應商管理 庫存(Vendor Management Inventory,簡稱 VMI)和共同計劃預測與庫存補充 (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Replenishment,簡稱CPFR)的 應用就是企業轉向改善、建立良好的合作夥伴關系的典型例子。通過建立良好的 合作夥伴關系,企業就可以很好地與用戶、供應商和服務提供商實現集成和合作, 共同在預測、產品設計、生產、運輸計劃和競爭策略等方面設計和控制整個供應 鏈的運作。對於主要用戶,企業一般建立以用戶為核心的小組,這樣的小組具有 不同職能領域的功能,從而更好地為主要用戶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 處於這個階段的企業,生產系統必須具備更高的柔性,以提高對用戶需求的 反應能力和速度。企業必須能根據不同用戶的需求,既能按訂單生產 (Make-To-Order),按訂單組裝、包裝(Assemble Package-To-Order),又能按備貨方式生產(Make-To-Stock),這樣一種根據用戶的不同需求對資源進行不 同優化配置的策略稱為動態用戶約束點策略。延遲技術(Postponement)可以很好 地實現以上策略。延遲技術強調企業產品生產加工到一定階段後,等待收到用戶 訂單以後根據用戶的不同要求完成產品的最後加工、組裝,這樣企業供應鏈的生 產就具有了很高的柔性。 為了達到與外部供應鏈的集成,企業必須採用適當的信息技術為企業內部的 信息系統提供與外部供應鏈節點企業的很好的介面,達到信息共享和信息交互, 達到相互操作的一致性。這些都需要採用Internet 信息技術。 本階段企業採用銷售點驅動的同步化、集成化的計劃和控制系統。它集成了 用戶訂購數據和合作開發計劃、基於約束的動態供應計劃、生產計劃等功能,以 保證整個供應鏈中的成員同步化地進行供應鏈管理。
階段5:集成化供應鏈動態聯盟 在完成以上四個階段的集成後,已經構成了一個網鏈化的企業結構,我們稱 之為供應鏈共同體,它的戰略核心及發展目標是占據市場的領導地位。為了達到 這一目標,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供應鏈共同體必將成為一個動態的網鏈結構, 以適應市場變化、柔性、速度、革新、知識等需要,不能適應供應鏈需求的企業 將從供應鏈聯盟中被淘汰。供應鏈從而成為一個能快速重構的動態組織結構,即 集成化供應鏈動態聯盟。企業通過 Internet 網路商務軟體等技術集成在一起以 滿足用戶的需求,一旦用戶的需求消失,它也將隨之解體。而當另一需求出現時, 這樣的一個組織結構又由新的企業動態地重新組成。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求生 存,企業如何成為一個能及時、快速滿足用戶需求的供應商,是企業生存、發展 的關鍵。 集成化供應鏈動態聯盟是基於一定的市場需求、根據共同的目標而組成的, 通過實時信息的共享來實現集成。主要應用的信息技術是 Internet/Intranet 的集成,同步化、擴展的供應鏈計劃和控制系統是主要的工具,基於 Internet 的電子商務取代傳統的商務手段。這是供應鏈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供應鏈中,所有的節點企業基於為用戶提供質量最好、價值最高的產品或 服務的共同目標而相互緊密地聯結在一起,而鬆散的聯接是不能增值的,不管鏈 中哪一點的失誤,都可能導致整個供應鏈出現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問題,而 EC、 QR、ECR 等的出現與應用,則消除了用戶和供應商之間的障礙。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替代勞動力和庫存成為提高生產力的主要因素, 而企業用於提高決策水平的信息更多的來源於 EC。供應商通過 EDI 給其用戶發 出船運通知單,通知用戶什麼產品將於什麼時候出運,用戶利用這條信息更改其 庫存水平。而分銷商把銷售點和預測信息傳送給他們的供應商,供應商再根據這 些信息進行計劃和生產。當供應鏈中節點企業能很好地通過EC 達到信息共享後, 企業就可以提高生產力,提高質量,為產品提供更大的附加值。 通過 EC 的運用,能有效連接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和用戶之間在供應鏈 中的關系,而且在企業內部,EC 也可以改善部門之間的聯系。

2. 電子商務下的供應鏈管理包括那些內容,有什麼新發展新趨勢

電子商務下的供應鏈管理包括:供應鏈管理的本質是追求企業合作之效率,以較少的產品閑置時間與營運成本之最佳組合,來獲取企業營運之競爭優勢。而BtoB電子商務作為一種主要運作模式在現階段的發展受支付、安全、物流等制約而發展緩慢,應用供應鏈管理理論建設區域BtoB電子商務應該是目前國內BtoB電子商務的一個方向。本文在分析BtoB電子商務發展問題的基礎上,應用供應鏈理論對區域BtoB電子商務模式作一些建設性研究。 新發展新趨勢:供應鏈供應鏈管理區域BtoB電子商務物流



供應鏈管理的本質是追求企業合作之效率,以較少之產品閑置時間與營運成本之最佳組合,來獲取企業營運之競爭優勢。近年來,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了供應鏈管理理論在企業運作中的應用,作為電子商務時代主要的運營模式——BtoB電子商務在經歷了多年的發展,依然沒有達到預期的繁榮,這其中有企業自身的能力因素,也存在諸如信息安全、交易平台缺陷等客觀因素。本文針對目前BtoB電子商務發展的困境,提出重點建設區域BtoB電子商務的構想,並利用供應鏈管理理論探討其運作模式的可行性。

BtoB電子商務現狀

從我國BtoB電子商務平台的現狀來看,主要分為三大類:信息平台、商務平台和綜合平台。信息平台,即發布供求信息和其他企業信息的商務平台;商務平台,提供商務活動某些環節的網路化環境,如交易平台、投標招標、競買競賣、在線支付等;而綜合平台則結合了信息平台和商務平台的功能特點,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務。其中綜合類電子商務平台的比例最高。

BtoB電子商務在經歷了「網路啟蒙」階段和技術創新階段的發展後已經進入新一代的電子商務階段,即運用網路技術解決業務運作所面臨的實際問題,改變原來核心業務流程,改變原來關心客戶和交易的方式,最終達成高效益、低成本的電子商務。

但BtoB電子商務在國內的發展依然緩慢,究其原因主要在於:網路安全。由於在開放性的Internet上,網路的安全問題在諸多防火牆的保護下依然存在很多漏洞,安全問題成為許多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一大顧慮;支付系統的不完善。國內的支付系統存在其先天的缺陷,首先在於銀行間、地區間的互聯互通問題,其次在於銀行交易平台的發展滯後,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物流成本過高。對於BtoB來說,跨地區的配送成本使其競爭優勢相對於傳統模式喪失殆盡。

建設區域BtoB電子商務思路的提出

針對現階段電子商務發展的諸多制約因素,本文提出建設區域BtoB電子商務的思路,即利用信息技術的電子平台,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集中發展電子商務。相對於目前廣泛流行的電子商務概念,區域電子商務主要是在地域上加以限制,致力於在小范圍區域內應用供應鏈管理理論發展BtoB電子商務模式。

由於目前國內對於電子商務的建設在技術、運作成本方面的要求都比較高,對於佔中國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來說,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實施流行的廣域電子商務方案,這導致目前國內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的供應鏈斷層問題。而區域BtoB電子商務的運作模式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中小企業在實施電子商務中的困境以配合目前的供應鏈優化和供應鏈整體電子商務平台的實現。

資金問題。中小企業在實施電子商務中最大的困惑是資金問題,少量資金的投入只是建立一個信息展示平台,離真正的電子商務相距甚遠,尤其是相應的物流、資金流等配套系統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無法實施。區域電子商務的實施,在企業原有內部信息化和城域網的基礎上進行投資與建設,由於地域范圍的縮小,投入資金相對較少。

物流問題。中小企業在實施電子商務中的另一個問題是物流問題。由於企業能力的自身限制,要自己配套全國范圍內的物流系統幾乎不可能。區域性的電子商務其供應鏈前後端主要集中在小區域內,物流系統的投資相對較小,也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實施信息化管理以配合區域電子商務的實施。

電子支付問題。長期以來困擾電子商務企業的電子支付問題通過區域內的銀行結算系統也比較容易實施。目前各大銀行系統在區域內的電子結算系統相對都比較成熟,企業可以通過與銀行合作的方式解決電子支付問題。

企業誠信問題。電子商務模式改變了傳統的交易與付款方式,客戶對企業的信任度成為其選擇電子商務最大的障礙。區域性的電子商務由於地域的限制而使培育客戶忠誠度的難度相對降低。

基於供應鏈管理的區域BtoB電子商務運作模式

BtoB電子商務中的供應鏈管理

第一,供應鏈管理是一種運作管理技術,它能夠使企業的活動范圍從僅僅最佳的物流活動擴展為涵蓋企業的所有職能,如市場營銷、加工製造和財務等,所有這些職能都以最佳的方式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

第二,供應鏈管理是物流一體化管理的擴展,其目的是將組織的物流職能和供應鏈中合作夥伴使用的對等職能的物流部分進行合並或緊密聯結,以便將企業內部物流職能和外部供應商和顧客,或者第三方物流聯盟合理地銜接,形成一個完整的集成化系統。

第三,供應鏈管理的實際應用是以一個共同的目標為核心組織在一起的,包括加快發貨速度,降低成本的方面,也包含利用新的管理方法和信息技術的力量,以便在針對市場具體需求的產品和服務方面實現重大突破。

第四,供應鏈包括四個主要流程:工作流程、實物流程、資金流程、信息流程。其中前後流程是雙向的,而中間的流程是單向的。供應鏈管理要求電子商務的開展主要注意以下幾點:以顧客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的拉力加上企業利益的推力為驅動力;強調企業應專注於核心業務,建立核心競爭力,在供應鏈上明確定位,將非核心業務外包;各企業緊密合作,共擔風險,共享利益;對工作流程、實物流程、信息流程和資金流程進行設計、執行、修正和不斷改進;利用信息系統優化供應鏈的運作;縮短產品完成時間,使生產盡量貼近實時需求;減少採購、庫存、運輸等環節的成本。

因此,BtoB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不僅僅是導入信息科技與網路,更重要的是必須從了解顧客需求及企業自身定位著手,在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的同時,專注於核心業務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並以供應鏈管理來拓展電子商務,重新定位企業在電子商務信息時代的策略與運作模式,才能獲得成功。

區域BtoB電子商務的網路基礎

國家和各省市均在「十五」規劃中提出了信息化建設的方向以及建設基於網路的電子城市及電子省的概念,並提出在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發展電子商務的目標。網路條件在現階段發展較好的是區域內的寬頻城域網建設,區域電子商務可以基於寬頻城域網的網路條件,首先在城市范圍內開展,整合區域內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並隨著寬頻網硬體條件的逐步成熟可以擴展到跨城市的區域電子商務。

基於供應鏈管理的區域BtoB電子商務運作模式

區域BtoB主要適應於供應鏈中的企業基本局限於本區域內的情況,在原有企業電子化發展的基礎上,將供應鏈上的本區域企業通過建立電子平台相互聯系起來,優化原有的交易流程,在區域BtoB電子商務的各種便利性和安全性的保證下,配合物流配送、外包解決方案、內容管理、網路商務等基礎設施基礎,改進原有企業間的業務流程、促進企業間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順暢。

區域BtoB運作模式的建立主要包括四個步驟:

優化產業供應鏈的上游企業。通過合適的評價程序對供應商進行評價,選擇具有建立區域電子商務能力的企業進行合作,保證供應鏈前端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順暢。

優化企業內部供應鏈。使原有的企業內部供應鏈的各個業務環節的信息化孤島聯結起來,實現內部的集成和共享,以配合區域BtoB的實施。在內部供應鏈的優化中,尤其注意財務管理、成本控制、信息集成和決策管理等企業內部供應鏈的支撐系統。

優化產業供應鏈的下游企業。通過對下游企業的能力與信譽的評價,選擇適合區域BtoB模式的企業進行供應鏈整合,優化交易等銜接環節。保證以本企業為主的供應鏈系統的順暢運行。

建立供應鏈企業的電子平台與銀行的同城交易系統的介面。通過城域網的網路平台,將區域電子商務供應鏈與銀行支付系統結合,實現電子支付,以保證反向資金流的順暢。

至此,基於優化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電子商務平台通過與銀行交易結算的結合,保證了區域BtoB系統運行的穩定和便捷,真正將原有的企業電子化提升到BtoB電子商務的層面,在具體建設中,還要考慮的是區域內供應鏈企業間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建設問題,本文在此不做進一步探討。

區域BtoB的運作模式可以參見圖1。

區域BtoB電子商務的擴展

區域BtoB電子商務模式在解決了某個區域范圍內交易的同時,與廣域范圍內的BtoB電子商務並沒有實質性沖突。首先,區域BtoB電子商務的成功運行使企業電子化在原有基礎上得以提升,實現企業內外供應鏈管理的有機融合,有利於企業進一步開展廣域電子商務。其次,對於區域范圍內的電子平台只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增添與外界電子平台的介面便可升級為廣域電子交易平台。第三,安全性問題可以在區域電子平台與外界電子平台間增添防火牆保護,在保證原有區域內交易的正常進行的同時降低電子商務的運營成本。最後,支付系統的升級可以借用區域間銀行的結算系統進行,以達到平滑升級。

從提升企業BtoB電子商務水平和電子商務的普及角度來看,區域BtoB電子商務無疑是一種比較優化的選擇,應將其作為現階段電子商務建設的重點。BtoB這種主要的電子商務模式在區域網路平台日趨完善的基礎上,應用供應鏈管理理論為中小企業發展BtoB電子商務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發展方向。企業可以通過分析其現有供應鏈關系,選取合適的供應鏈前端企業和後端企業,共同構建區域內的BtoB電子商務平台,以較低的交易成本實現供應鏈企業的合作,將原有各企業的內部電子化建設提升到真正意義上的BtoB電子商務

3. 我國企業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的現狀

基於協同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研究
摘要:在市場環境中,如何獲得持久的競爭力是企業一直關注的熱點問題。協同電子商務是現在和未來虛擬運營的模式,它的思想和供應鏈管理的理念不謀而合。文章首先對現有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在應用感知與響應的管理模式基礎上,提出基於協同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的概念,並在此基礎上完整地介紹了基於協同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方案。
關鍵詞:協同電子商務;協同信息中心;感知與響應

Abstract: In the market environment, how to gain long-lasting competiveness is the hot issue that companies have been concerning all the time. Collaborative E-commerce, whose theory happens to have the same view as the management concept of SCM, is the virtual operating mode in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SCM information system firstly and then promotes the concept of SCM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collaborative E-commerce while using the management modes of sense and response. In the end, the building scheme of SCM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collaborative E-commerce completely is completelyintroced.
Key words: collaborative E-commerce;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centre; sense and response

1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現狀分析

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企業市場競爭形態已經從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跨國集團與跨國集團之間的競爭,發展演變為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在這種急劇變化的情況下,現有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1信息系統分散性、異構性大,供應鏈節點企業不能暢通交互
目前,供應鏈的各節點處於分散、自治地位,系統異構性極為突出。各單位使用的系統擁有不同的硬體平台和實現技術,甚至基本處於「各自為政」的狀態,不同企業的系統進行交互的障礙較多。另外,由於開發時間的不同,系統對於相同功能的實現技術具有不同的層次和新舊程度差異,這也為系統功能模塊以及不同單位系統間的交互設置了屏障。

1.2傳統供應鏈的同盟關系靈活性差,企業不能降低運營風險
供應鏈系統是一個開放的復雜系統,具有層次多樣、功能龐雜、內外關聯性強、功能要求差異大、信息化程度要求高等特點。在該系統中,傳統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建立在直接連接企業的基礎上,減少了節點企業的數量,降低了成本,但對於瞬息萬變的市場,這種關系缺乏動態性,而且這種關系的建立需要一定時間的考察積累。所以隨著信息的增長,在這種傳統關系下運作的信息系統必然會使供應鏈的整體運營成本增加,各節點企業因與其他節點的密切聯系而承擔巨大的運營風險,甚至面臨被「淘汰出局」的情況。

2基於協同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

2.1基於協同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概念
協同電子商務(Collaborative E-Commerce)是一種嶄新的商務模式,其集成和協作的思想與供應鏈管理的核心理念不謀而合。協同電子商務是在數據實時傳輸過程中,幫助生產部門和銷售部門、采購部門協調一致,用一項業務帶動另一項業務的集成模式,也是企業跟供應商、企業跟消費者、企業跟合作夥伴、企業跟員工、企業跟第三方物流企業、企業跟第四方物流企業之間協調工作的業務模式。
基於協同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是在協同電子商務理論的指導之下,利用以Internet等為特徵的新興技術為依託,在滿足核心企業本身的活動能力的基礎上,將供應鏈內原來沒有聯系或聯系不緊密的各企業及具有共同商業利益的合作夥伴進行信息系統的橫向一體化整合,組成為具有特定功能、緊密聯系的新系統,建立快速感知與響應需求的柔性供應鏈,並實現彼此間的信息共享、工作協同、商務協作和即時生產供應的協同化的網路信息系統。
2.2基於協同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意義
基於協同電子商務的供應鏈,是一種在協同電子商務理論的指導下,為了適應信息化變革、實現供應鏈管理集成化、信息化的手段。
從協同電子商務角度來看,基於協同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是企業協同電子商務系統中外部協同的發展,是在供應鏈的基礎上實現企業外部協同與內部協同的統一。這意味著,一方面要將核心企業內部部門之間的業務協同、不同業務指標和目標之間的協同以及各種資源約束的協同;另一方面,要將整個供應鏈協同、整合,統一計劃和數據模式,形成動態聯盟和協同。同時建立一個統一的信息平台,將合作夥伴納入集成的、統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統中,實行信息的高效共享和業務的一系列鏈接。
從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的角度來看,基於協同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是實現供應鏈集成化管理的一種手段。協同思想下的供應鏈管理跨越了供應鏈上多個環節或功能來協調計劃的機制,它改變了舊有的客戶管理、采購、定價及衡量內部運作的模式,再造了供應鏈的整個業務流程,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集成傳統商業活動中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同時幫助企業集中精力於核心業務,把自己不具備競爭優勢的業務外包出去。供應鏈中所有成員在統一計劃的運作下,進行產品的協同開發、物料的協同采購、生產、分銷和交付;供應鏈上各成員之間形成以定單為中心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基於協同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促成供應鏈向動態的、虛擬的方向發展,加強了用戶「Pull」機制,各個合作夥伴的競爭優勢整合,協同工作,及時地、同步地對相關事宜做出反應,共同創造和獲取最大的商業價值以及提供獲利能力,從而最終實現供應鏈集成化管理和協同供應鏈網路管理的目的。

3基於協同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方案

3.1系統建設思想及要求
當今市場環境及企業發展趨勢要求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必須具備可重構性、異構性和敏捷性特點,使系統在遵循共有標準的硬體資源基礎上,通過調整系統的結構、功能使供應鏈中的所有成員能夠實現信息交互、共享,從而具有快速適應需求變化的能力。針對現有供應鏈信息技術應用情況以及協同面臨的問題,基於協同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既可以是改造後的已有的高級信息系統,也可是從無到有的新系統。其建設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3.1.1應用感知與響應的管理模式
建立供應鏈集成管理的戰略思想,將各節點企業及消費者整合為一個整體,應用感知與響應的管理模式,實現柔性運作。商業虛擬網路組織的多功能化體現了組織結構的柔性,而通過利用先進信息技術以及網際網路實現信息共享、快速感知、需求跟蹤、調整適應和決策修訂則體現了信息技術的柔性。在制定相應信息安全保障機制及信任制度的基礎上,跨組織協調外部關系,全方面信任戰略夥伴,通過建立協同信息中心實現不同柔性層次協調適應的供應鏈網路,一方面,使價值鏈中各節點企業能夠實現自同步適應,通過集成化的業務、信息處理共同創造最優的聯合價值;另一方面,不再追求供應鏈的最佳優化,而是實現具有高度靈活和柔性,並能夠隨時應對可能的變化的供應鏈。國外商業供應鏈管理成功經驗表明,固定的供應鏈組織結構將被跨組織聯盟結構所取代,這種結構將具有模塊化、可動態重組能力。
3.1.2從不同維度分析、提取並響應需求
在應用感知與響應管理模式的供應鏈中,需求不再主要依賴預測,轉而依賴對需求變化的感知和響應能力,所以感知和響應的方式及手段就顯得尤為重要。
從協同層次上來講,可分為需求協同和供應協同。增加需求信息在供應鏈和上下游成員之間的透明度,可以提高需求在供應鏈中的能見度和計劃性,消除「牛鞭效應」。其核心是集成預報,減少存貨和消除無價值的附加勞動。明確供應信息,提高了已購產品的在運透明度,便於供需雙方掌握產品動態信息。
從協同范圍上來講,可分為橫向和縱向協同。橫向協同分為兩個階段,其一是內部協同,包括企業內部管理決策層、計劃調度層和生成控制層的協同以及預算、采購、生產、銷售、考勤、人力資源管理等部門的協同,從而有效地降低內部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並為企業與外部的協同做好基礎;其二是外部協同,即企業與供應鏈上其他節點以及供應鏈外部社會部門的協同,將內部的Intranet與外部供應鏈上其他節點企業聯系起來,在Internet上實現網上的需求和庫存信息共享、同步計劃制定、業務流程協同、簽約、交易和結算等活動,以實現降低外部成本、以需定產、實時控制等目的。供應鏈的縱向協同是對供應鏈及各個企業的各業務環節的雙向協同,實現產品從設計、開發、采購、生產、儲存、經銷、使用、維護保養直到回收再用處置的全壽命周期管理。
3.2系統框架結構
協同的信息管理模式與以往的信息平台不同,它建立了一個協同信息中心,它可以是獨立於供應鏈的各個節點之外的新的功能節點,即運作中心,也可以整合到大型企業的管理信息系統中,其根本目的是讓數據在受權范圍內區分許可權、無障礙地流通,並在高層匯總融合,促進了公平競爭,進一步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基於協同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構架如圖1所示。
3.3系統運行控制機制
基於協同電子商務理念下的協同信息中心,按協同的思路,在互聯網條件下,站在合作夥伴企業虛擬供應鏈的高度,把企業供應鏈集成的思想和業務模式固化在軟體當中,對價值鏈的整體進行管理,把核心企業內部各個部門、各個合作夥伴及社會其它相關部門緊密聯系在一起,幫助企業實現國際化、社會化管理。它整合了一切可以動用的資源,使供應鏈上成員針對生產安排、預測補充採取聯合設計和執行計劃,利用共享的信息進行具體生產運營措施,用互動的方法來實現企業與合作夥伴的管理和協同商務。
協同信息中心作為中立方,對進入協同信息中心的企業信息進行相關的審查及認證。對申請成為供應商的用戶,進行生產能力、供貨能力等與供應商能力相適應的審查。對申請成為第三方物流企業、第四方物流企業的公司,進行物流運輸能力等方面的審查。
供應鏈中的所有成員可以在協同信息中心提供的相關信息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供應商、第三方物流企業及第四方物流企業。他們之間可以通過一定的標准(CML11.0)進行數據的交換,不需要經過協同信息中心。當供應鏈的使命完成時,企業可以暫停、中斷、終止這種關系,重新構造新的供應鏈,這增加了供應鏈的敏捷性和開放性。
公共對象請求代理結構(CORBA)的應用,跨越了同系統之間的差異性,無障礙地穿越供應鏈中各成員獨立的防火牆。它解決了系統平台、操作系統、編程語言、資料庫、網路通訊協議和應用程序版本的兼容性問題,最終實現對多種數據源和資料庫、應用程序進行無縫連接。在這種代理結構下,供應鏈中的信息、技術及產品數據得到集成,使「用戶」的需求貫穿在產品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在協同信息中心中,除了滿足供應鏈成員的業務數據共享需求外,還要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其決策信息需求。數據倉庫的建立,匯總了即時業務數據及外部數據。在此基礎上,MOLAP根據供應鏈中成員的不同需求,以及相應的制度約束,生成具有差異性、個性化的決策支持信息。通過協同信息中心的數據展現伺服器,不同的供應鏈成員就可以獲取所需信息。
協同信息中心針對客戶及供應鏈中各成員各自的標准制定動態指標,如客戶的等候時間、需求滿足率、產品可用性、抵達目的地速度、完成重新部署所需時間、企業的庫存時間、退貨處理情況、客戶滿意率,等等。對供應商、第三方物流企業及第四方物流企業利用不同指標進行評價,並定期公布評價結果,建立一個開放式的評估體系,為企業尋找合作夥伴提供一個公正客觀的依據。同時,CORBA提供的一些安全服務的API參數,一方面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通過量化手段提高了評估結果的可靠性。
供應鏈中的供應商負責綜合集成各客戶企業的需求信息,並將產品進行協調分配;供應商的客戶負責將實時的需求信息發送到協同信息中心,並根據協同信息中心的反饋信息調整需求及采購方案。另外,不同企業將對於服務及產品的反饋信息發送到協同信息中心,為評價供應商提供依據。在這種協同及共同參與的運行機制下,
各企業都是該系統的重要成員,它們實時「輸入、輸出」信息的功能極為關鍵。

4結束語

基於協同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是引發現代企業運作模式改進的強勁動力源,也是保障供應鏈內各類產品和服務能夠源源不斷、高速運轉的信息平台。它能夠使供應鏈上的各個成員在自主運行內部系統的同時,快速交互及共享具有一致性的業務信息,獲取反映供應鏈整體價值最大化的決策支持信息,提高快速適應需求變化的能力,在最大的范圍內,尋找所有可合作的企業和可獲得的資源,從中擇優選出合作夥伴,並與之迅速結盟,滿足企業爆炸性增長的信息需求。基於協同電子商務的供應鏈將是實現成員間連接和價值鏈集合體與目標終端用戶之間連接的手段,是未來成功的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 馬士華,林勇. 供應鏈管理[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2] 申金升,衛振林,紀壽文,等. 現代物流信息化及其實施[M].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
[3] 徐迪,郭東強. 協同商務研究的框架體系結構[J]. 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8(2):46-48.
[4] 焦紅,任學峰,魏愛國. 基於感知與響應的柔性軍事供應鏈——美軍最新供應鏈理論解讀之一[J]. 物流技術,2007,179(8):258-260.

4. 電子商務下供應鏈管理模式

是不是產業鏈。現在有一些網路公司把企業分為4B BI為原材料 B2為生產商 B3為分銷代理商 B4為零售商。這種模式下的商家可以根據公司的情況實現買家,賣家信息的上下游匹配搜索!~~·

5. 電子商務和供應鏈的整合畢業論文怎麼寫

電子商務下供應鏈管理的運作模式研究

摘要 3-4
Abstract 4-5
目錄 6-7
第1章 導論 7-15
1.1 論文選題的背景和意義 7-9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9-13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內容 13-15
第2章 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管理基礎理論 15-29
2.1 電子商務基本理論 15-19
2.2 供應鏈基本理論 19-29
第3章 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管理的融合 29-41
3.1 電子商務環境下對供應鏈管理的新要求 29-31
3.2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供應鏈組織體系結構 31-32
3.3 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管理的新特徵 32-34
3.4 電子商務下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思想 34-37
3.5 基於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的內容 37-38
3.6 電子商務支持供應鏈管理的主要途徑 38-41
第4章 電子商務下供應鏈的運作模式 41-58
4.1 電子商務下供應鏈管理的結構體系 41-43
4.2 電子商務下供應鏈運作管理系統的構建 43-49
4.3 電子商務下供應鏈運作管理系統中的模型構建 49-58
第5章 電子商務下供應鏈運作管理模型應用案例分析 58-68
5.1 S公司簡介 58
5.2 S公司引入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系統的背景 58-59
5.3 S公司電子商務下供應鏈運作管理實踐 59-66
5.4 S公司電子商務供應鏈運作管理實施成果分析 66-68
第6章 結論與展望 68-70
6.1 本文創新點 68
6.2 研究展望
這個是大綱,全文與我索取吧

6. 電子商務模式中,第三方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有何本質區別

您好,集成供應鏈管理系統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供應鏈的需求和資源預測、供應鏈服內務容水平、供應鏈運作的多層次計劃、供應鏈控制機制、供應鏈的分析診斷咨詢、供應鏈的設計開發和改進、供應鏈計劃的執行、供應鏈活動的智慧協調、供應鏈效益評價、供應鏈的競爭力分析等。集成供應鏈管理研究的重點必須致力於解決供應鏈系統中戰役和戰術層次的協調問題,特別是協調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問題。目前,多數研究人員正是基於這種認識,遵循這樣一條研究思路:將集成供應鏈管理系統的內在機制視為又相互協作的、只能代理模塊組成的網路;每個代理模塊實現供應鏈的一項或幾項職能;每個代理模塊又與其他代理模塊之間協調行動。為了建立適應電子商務要求的供應鏈敏捷的代理模塊,必須建立與供應鏈各鏈接配套偶啊的試試信息發布與傳輸系統、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等。因此,從供應鏈運用信息技術的實際以及存在的問題看,集成供應鏈管理系統在現階段的研究目標集中於以某種方式支持供應鏈智能代理模塊系統的構建。從系統開發者的角度而言,這種方式需要以最少的代碼設計,確保代理模塊之間採用最迅捷的信息交流、最有效的協調機制以及最佳解決問題的機制。。。歡迎向158教育在線知道提問

7. 電子商務概論電子商務對供應鏈管理的影響有哪些

電子商務概論電子商務對供應鏈管理的影響:

  1. 減少供應鏈中間環節

  2. 通過網上銷售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3. 使企業的組織邊界趨於模糊化

  4. 使企業的銷售模式由生產者推動型轉變為消費者拉動型

  5. 實現經營的網路化

8. 電子商務在供應鏈管理中應用的主要技術手段有哪些

電子商務在供應鏈管理中應用的主要技術手段如下:

  1. EDI技術

    在大型的商業貿易活動中,很多貿易合作者每天都要跟供應商、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以及其他商業組織進行通信、交換數據,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的文獻、資料、包括訂單、發票、目錄等等內容.其中紙張的文獻是最主要的內容也是最重要的信息承載體,這一信息的交流一旦中斷將嚴重導致供應鏈之間的障礙,阻塞供應,導致企業經濟損失.EDI技術最終的目的是利用現在的計算機網路和通訊資源,不斷推進信息的交互,從而提高不同的貿易夥伴之間的有效通信,降低生產成本.EDI在供應鏈中起到了媒介的作用.由於在供應鏈中,各個元素的消費環節無法確定,因此需要對最終消費者的需求進行預估,通過EDI預測,能夠極大地減少供應鏈的復雜性,這種復雜性容易造成時間和物質的浪費,導致企業成本增加.通過利用EDI預測信息,用戶與供應商之間可以共同研究訂單的周期和循環時間.EDI技術的應用使供應鏈變得更加集成化,變得更加暢通,及時。

  2. 財務技術

    EFT(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財務.這一技術在業務管理和財務管理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用戶通過通知得知系統對賬務的控制,無需支票,擺脫了傳統的紙媒控制.資金流動的數目、票號、銀行賬號、價格折扣和付款額,用戶都可以通過EFT系統得知,也可以通過該系統將相關的信息傳遞給各自的供應商,然後進行結賬。

    企業將資金存入到供應商的賬號,同時相關的財務機構將該項款額的流向以及數據進行更改,扣除該款.同時,供應商通過收到的付款信息,對收賬款、現金流量表等數據進行相應的修改.相關的財務機構會通過EDI-Lockboxs將付款信息傳送給用戶和供應商。

  3. 在電子商務環境中形成的供應鏈企業運作模式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企業運作模式和相關的經營理念,在電子商務基礎上的供應鏈管理系統,是目前最為先進的管理系統,是當今IT技術和管理技術完美結合的成果.電子商務發展的核心是由客戶化需求-集成化計劃-業務重組流程-面向對象過程式控制制組成控制迴路,促進電子商務供應鏈中的管理商的迴路體系,從而促進各個要素的協調和合作,促進整個供應鏈的交易活動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改變傳統的橫向供應鏈中各自為政的局面,促進信息流的共享,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多的資源和便利,促進供應鏈體系的不斷完善,改變點對點的交易模式.

閱讀全文

與電子商務下供應鏈管理的運作模式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子商務銷售方式 瀏覽:993
杭州雅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36
社區活動方案策劃書旅遊 瀏覽:854
桑拿室營銷方案 瀏覽:367
市場營銷考研能考什麼專業 瀏覽:496
秋秋遊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71
檔案員培訓方案 瀏覽:435
2016國慶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38
培訓中心暑期招生方案 瀏覽:372
公司員工生日會和感恩節策劃方案 瀏覽:85
橄欖油營銷方案 瀏覽:873
東莞電子商務發展策略研究 瀏覽:117
供貨產品培訓方案 瀏覽:749
2018裝飾公司針對小區營銷方案 瀏覽:845
培訓學校關於學生投票活動方案 瀏覽:281
葯店促銷活動流程 瀏覽:250
小學校本信息技術培訓方案 瀏覽:662
信息員檔案員培訓方案 瀏覽:360
南京青橙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3
合肥市白馬電子商務產業園 瀏覽: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