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促銷活動方案
能說清楚點嗎?是什麼促銷?
Ⅱ 什麼是促銷活動
促銷活動,顧名思義,就是為了促進某種商品或服務的銷售而進行降價或是贈送禮品等的行為活動,能在短期內達到促進銷售,提升業績,增加收益。如:價格折讓、買贈、適用、抽獎、換購等等。
Ⅲ 現在的促銷活動怎麼做好
促銷活動主要是抓住人的心理,人們多數還是喜歡比較貪便宜的,所以說讓他有一些受到恩惠的感覺。
Ⅳ 收集促銷活動方案
方案構成一、活動目的 對市場現狀及活動目的進行闡述。市場現狀如何?開展這次活動的目的是什麼?是處理庫存?是提升銷量?是打擊競爭對手?是新品上市?還是提升品牌認知度及美譽度?只有目的明確,才能使活動有的放矢。 二、活動對象 活動針對的是目標市場的每一個人還是某一特定群體?活動控制在范圍多大內?哪些人是促銷的主要目標?哪些人是促銷的次要目標?這些選擇的正確與否會直接影響到促銷的最終效果。 三、活動主題 在這一部分,主要是解決兩個問題: 1、確定活動主題 2、包裝活動主題 降價?價格折扣?贈品?抽獎?禮券?服務促銷?演示促銷?消費信用?還是其它促銷工具?選擇什麼樣的促銷工具和什麼樣的促銷主題,要考慮到活動的目標、競爭條件和環境及促銷的費用預算和分配。 在確定了主題之後要盡可能藝術化地「扯虎皮做大旗」,淡化促銷的商業目的,使活動更接近於消費者,更能打動消費者。幾年前愛多VCD的「陽光行動」堪稱經典,把一個簡簡單單的降價促銷行動包裝成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愛心行動。 這一部分是促銷活動方案的核心部分,應該力求創新,使活動具有震憾力和排他性。 四、活動方式 這一部分主要闡述活動開展的具體方式。有兩個問題要重點考慮: 1、確定夥伴:拉上政府做後盾,還是掛上媒體的「羊頭」來賣自已的「狗肉」?是廠家單獨行動,還是和經銷商聯手?或是與其它廠家聯合促銷?和政府或媒體合作,有助於借勢和造勢;和經銷商或其它廠家聯合可整合資源,降低費用及風險。 2、確定刺激程度:要使促銷取得成功,必須要使活動具有刺激力,能刺激目標對象參與。刺激程度越高,促進銷售的反應越大。但這種刺激也存在邊際效應。因此必須根據促銷實踐進行分析和總結,並結合客觀市場環境確定適當的刺激程度和相應的費用投入。 五、活動時間和地點 促銷活動的時間和地點選擇得當會事半功倍,選擇不當則會費力不討好。在時間上盡量讓消費者有空閑參與,在地點上也要讓消費者方便,而且要事前與城管、工商等部門溝通好。不僅發動促銷戰役的時機和地點很重要,持續多長時間效果會最好也要深入分析。持續時間過短會導致在這一時間內無法實現重復購買,很多應獲得的利益不能實現;持續時間過長,又會引起費用過高而且市場形不成熱度,並降低顧客心目中的身價。 六、廣告配合方式 一個成功的促銷活動,需要全方位的廣告配合。選擇什麼樣的廣告創意及表現手法?選擇什麼樣的媒介炒作?這些都意味著不同的受眾抵達率和費用投入。 七、前期准備 前期准備分三塊, 1、人員安排 2、物資准備 3、試驗方案 在人員安排方面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無空白點,也無交叉點。誰負責與政府、媒體的溝通?誰負責文案寫作?誰負責現場管理?誰負責禮品發放?誰負責顧客投訴?要各個環節都考慮清楚,否則就會臨陣出麻煩,顧此失彼。 在物資准備方面,要事無巨細,大到車輛,小到螺絲釘,都要羅列出來,然後按單清點,確保萬無一失,否則必然導致現場的忙亂。 尤為重要的是,由於活動方案是在經驗的基礎上確定,因此有必要進行必要的試驗來判斷促銷工具的選擇是否正確,刺激程度是否合適,現有的途徑是否理想。試驗方式可以是詢問消費者,填調查表或在特定的區域試行方案等。 八、中期操作 中期操作主要是活動紀律和現場控制。 紀律是戰鬥力的保證,是方案得到完美執行的先決條件,在方案中對應對參與活動人員各方面紀律作出細致的規定。 現場控制主要是把各個環節安排清楚,要做到忙而不亂,有條有理。 同時,在實施方案過程中,應及時對促銷范圍、強度、額度和重點進行調整,保持對促銷方案的控制。 九、後期延續 後期延續主要是媒體宣傳的問題,對這次活動將採取何種方式在哪些媒體進行後續宣傳?腦白金在這方面是高手,即使一個不怎麼樣成功的促銷活動也會在媒體上炒得盛況空前。 十、費用預算 沒有利益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對促銷活動的費用投入和產出應作出預算。當年愛多VCD的「陽光行動B計劃」以失敗告終的原因就在於沒有在費用方面進行預算,直到活動開展後,才發現這個計劃公司根本沒有財力支撐。一個好的促銷活動,僅靠一個好的點子是不夠的。 十一、意外防範 每次活動都有可能出現一些意外。比如政府部門的干預、消費者的投訴、甚至天氣突變導致戶外的促銷活動無法繼續進行等等。必須對各個可能出現的意外事件作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的准備。 十二、效果預估 預測這次活動會達到什麼樣的效果,以利於活動結束後與實際情況進行比較,從刺激程度、促銷時機、促銷媒介等各方面總結成功點和失敗點。 當然以上十二部分只是促銷活動方案的一個大體框架,在操作時還需根據實際情況加以充實和完善,另外負責人還應大膽想像,小心求證,進行分析比較和優化組合,這樣才能實現最佳效益。
Ⅳ 超市全年促銷活動主題有哪些
作為一個超市人都知道促銷對超市銷售的影響,根據每個月中國人的節日及活動列出全年一般的促銷活動主題:一月份:1、元旦迎新活動。2、新春大優惠。3、春節禮品展。4、除舊迎新活動。5、結婚用品、禮品展。6、年終獎金優惠購物計劃。7、旅遊商品展銷。 二月份:1、年貨展銷。2、情人節活動。3、元宵節活動。4、歡樂寒假。5、寒假電腦產品展銷。6、開學用品展銷。7、玩具商品展銷。8、家電產品展銷。 三月份1、春季服裝展。2、春遊燒烤商品展。3、春遊用品展。4、換季商品清倉特價周。5、「三八婦女節」婦女商品展銷。 四月份: 1、清明節學生郊遊食品節2、化妝品展銷會。3、護士節(4/12)卡片、禮品展。 五月份: 1、勞動節(5/1)活動。2、夏裝上市。3、清涼夏季家電產品節。4、母親節商品展銷及活動。5、端午節商品展銷及活動。 六月份: 1、兒童節(6 /1)服裝、玩具、食品展銷及活動。2、考前補品展銷。3、考前用品展銷。4、飲料類商品展銷。5、夏季服裝節6、護膚防曬用品聯展。 七月份: 1.歡樂暑假趣味競賽,商品展銷。2.暑假自助旅遊用品展。3.父親節禮品展銷。4.在七月冰激凌聯合促銷。八月份: 1.夏末服飾清貨降價。2.升學用品展銷。九月份: 1.中秋節禮品展銷。2.敬老禮品展銷。3.秋裝上市。4.夏裝清貨。 十月份: 1.運動服裝、用品聯合熱賣。2.秋季美食街。4.金秋水果禮品展。5.國慶節旅遊產品展。6.重陽節登山商品展。7.入冬家庭用品展。8.羊絨製品展。十一月份: 1.冬季服裝展。2.火鍋節。3.護膚品促銷活動。4.烤肉節。十二月份: 1.保暖禦寒用品展銷。2.冬令進補火鍋節。3.聖誕節禮品飾品展銷。4.歲末迎春
Ⅵ 促銷活動有哪些
這個太多了,不說書本上的東西,我就我自己理解給你整理一下傳統的促銷活動。
一、買就送:買一套名貴化妝品,送名貴精油試用裝一瓶,送的東西最好是相關聯的物品,如果特殊時期產品出清,買礦泉水送剪刀也有可能。
二、滿就減:買一套名貴化妝品998,滿200減10元,此種促銷活動有利於本商店內其他商品的捆綁出售,整個店鋪都跟著銷量提升。
三、消費券:來就送20消費券,消費券要顯得比較稀有,不要滿大街都發。可以設置類似抽獎環節。
四、來就送:到店即送小禮品一份,最好是相關產品的試用裝,可以增進消費。
這就是幾個比較普通的促銷方式。
Ⅶ 促銷活動有哪些
1.包裝贈品。選擇與產品相關的贈品贈給消費者或者直接在零售店進行買一送一捆綁贈品促銷。
此類手法適合消耗品或者生活必需品,牙膏、牙刷、杯子之類,而不適合大宗電器。
比如你有購買需求時一隻牙膏8元錢,但是兩只牙膏捆綁在一起賣13.5元,你就會考慮買兩只。而買冰箱的話不會採取買一送一的方式,當然買一台冰箱是可以送一個電飯煲還是可以存在的。
2.折扣券。由製造商或者零售商提供,刺激消費者進行二次購買。
此類手法適合預算經費有限時使用;新產品上市時使用
比如羅永浩的T1手機上市後給予購買錘子手機的用戶200元TI的折扣券和100元天貓代金券。老羅用老用戶的口碑做推廣,給新用戶帶來了利益和享用錘子科技的體驗,所以這算是一場漂亮的促銷活動。
3.派樣。廠家寄發試用品到固定客戶手中,讓客戶進行試用。通常此類促銷方式要控製成本,對派發的數量有嚴格的要求。
此類手法適合適用率低的產品使用;具有顯著特色的產品,或者新產品類推出時使用;當廣告的形式無法適當的展現某品特色的時候使用。
比如現在天貓很多化妝品店家為了獲得更多的顧客,就採用分發樣品給消費者進行試用的方式來獲得顧客的青睞。有想法的女同胞們可以去天貓商城,有很多這樣的賣家採取這種促銷方式。偷偷告訴你們,去申請試用,就可以免費試用化妝品啦。
4.抽獎、游戲與競賽。讓消費者主動參與促銷活動,增加了互動性,讓消費者在購買產品的同時體驗到趣味,而不是想著損失了錢財。
此類手法適合欲統一整體促銷活動之主題時使用;欲使零售商進行店內促銷活動時使用;欲強化產品定位與廣告訊息的時候使用。
比如曾經流行過一個鼓風機抓錢的游戲,很多商家樂此不彼,風靡了好多城市。這種活動把錢赤裸裸地放在消費者的眼前,去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這種促銷方式在當時既稀奇又有很強的趣味性,因此能得到很多商家的採用。
5.客戶忠誠計劃與價值促銷。強調持續性,常見的是超市的會員積分卡,當達到一定的積分就可換取相應的禮品;還有航空公司的累積里程酬賓計劃也屬於此類促銷方式。
此類手法適合欲防止消費者替換品牌使用;當新的競爭者進入該品類市場時使用。
這種方法幾乎所有大中型超市都在採用,這是一種長期性的促銷,為的就是讓消費者經常來我家超市購物,而不是別家
6.酬謝包裝。價格不變的前提下加大原包裝的容量,即所謂的:加量不加價。
此類手法適合防禦強勢競爭者時使用;老品牌鞏固市場佔有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