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黃敏學電子商務課程PPT密碼是多少
全部的ppt可能難以一下找到。下面的是其它院校的教師依據黃敏學教材自製的。
這里有個前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經濟管理學院電子商務國際合作中心
朱鎮 博士)
www.whiceb.com/class/前言.ppt
第一章的ppt,在第一條可以「目標另存為」(製作人同上)
http://www..com/s?wd=%B5%E7%D7%D3%C9%CC%CE%F1%B5%C4%BB%F9%B1%BE%B8%C5%C4%EE%BC%B0%B7%A2%D5%B9+ppt
你按章名一章一章的搜索,估計都能找到。最好都是同一個人製作的。
Ⅱ 黃敏學的個人經歷
1995年在武漢大學原管理學院任教,1997年晉升講師,2000年破格晉升副教授,2003年破格晉升教授,現為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市場營銷與旅遊管理系副主任。主要從事營銷管理與電子商務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曾在美國著名理工大學喬治亞理工學院作為訪問學者進行合作研究一年,並到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進行短期交流訪問,參加了包括歐洲舉辦的多次國際會議。近年來,出版多本著作如:《電子商務》、《企業電子商務》、《電子虛擬市場演進與交易研究》、《網路營銷基礎》、《網路經濟與網路營銷》與《網路營銷》等;在國內知名經濟管理學術期刊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三十多篇,其中六篇被ISTP檢索;主持國家的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一項,教育部的跨世紀網路課程建設項目一項,以及科技部的「基於Internet的科技信息快速反應信息系統」一項;個人獲得了教育部的全國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一次以及中國高校市場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一次,集體獲得湖北省優秀教育成果二等獎一次。
Ⅲ 黃敏學的介紹
黃敏學,男,生於1973.10,湖北大冶人,經濟學博士、計算機碩士信息經濟學會電子商務專委會的常務理事、勞動部電子商務師專家委員會的主任專家、湖北省電子商務學會副秘書長、中國高校市場學會理事。
Ⅳ 《電子商務》4
1-5: A B A C C
6-10: D B D D C
11-15:A D A A B
16-20: D B D C D
1、供應鏈是圍繞供應、生產、物流來滿足需求來實施的。
2、供應鏈管理的目標是: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利潤、提高服務水平。(四要素:供應、生產計劃、物流、需求)。
3、服務託管可以自主決定服務類型,可以不斷添加服務種類。不會受到空間的限制,不需要擔心日後主機的維護問題。
4、安全庫存是為了防止不確定四要素對物流的影響,需要另外儲備一部分訂貨量。(庫存包括:基本庫存和安全庫存)。
5、根據商品分類判斷。
6、若為訂單處理完畢,還需要生成帳目吧。
7、外包是指將自己企業的某部分事務委託給ISP提供商處理。
8、外包的種類有:早期外包、晚期外包和部分外包。
9、電子商務實施的管理內容有:項目管理、信息加密、SSL協議、配備人員、事後審計、……
10、存貨周轉率=平均庫存金額/總銷售額
11、電子商務交易四流是指: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知識流
12、消費者決定市場。企業生存的核心的消費者的購買能力。
13、在供應鏈中中間商數目可以造成產品價格的差異化。
14、供應鏈計劃系統包括五大模塊:主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能力計劃、采購計劃、銷售計劃、利潤計劃、……
15、電子商務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利潤。
16、ISP是電子商務中較好的服務中間商。
17、缺貨是一種銷售不正常現象。在企業中這是一種不好的情形哦。
18、供應鏈一般包括物資流通、商業流通、信息流通、資金流通四個流程。
19、合並訂單是指將消費者的商品進行綜合,既減少成本又方便管理。
20、主機託管,虛擬主機是伺服器,也就是主機上分劃出來的小空間。
Ⅳ 黃敏學的學術科研
(一)近期主要著作《網路口碑的形成、傳播與影響機制研究》,合著(第一),武漢大學出版社(學術叢書),2011/1《電子商務(第三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網路營銷(第二版)》,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09《電子商務(第二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企業電子商務》,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12《電子虛擬市場的演進與交易模式》,獨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1《網路營銷基礎》,編著(第一作者),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7 《電子商務》,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網路經濟與網路營銷》,合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2001/3《網路營銷》,獨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6
(二)近五年國內期刊發表論文馮小亮&黃敏學&張音(2013).矛盾消費者的態度更容易受外界影響嗎——不同態度成份的變化差異性研究,南開管理評論,第1期 .92-101(CSSCI)王峰&黃敏學(2012).基於有限狀態自動機的新產品市場成長研究,管理科學學報.第7期.26-35(CSSCI)李新建&吳春梅&黃敏學&李崇光&李小玲(2011).基於顧客信任的網路商店顯示價格對比性信息的策略研究,中國管理科學.第5期.124-130 (CSSCI)黃敏學&謝亭亭&馮小亮(2010).矛盾的消費者是如何解讀多元化口碑信息的?.心理學報.第10期.998-1100 (CSSCI)朱華偉&黃敏學&符國群(2010).價格促銷為何只能帶來人氣而沒有買氣?.經濟管理.第1期.86-91(CSSCI)黃敏學&才鳳艷&周元元&朱華偉(2009).關系範式對消費者抱怨意願及潛在動機的影響模型.心理學報.第10期.989-999(CSSCI)黃敏學&李小玲&朱華偉(2008). 企業被「逼捐」現象的剖析:是大眾「無理」還是企業「無良」?. 管理世界.第10期. 115-126(CSSCI)黃敏學&周學春(2012). 顧客教育、就緒和參與研究:以基金為例.管理科學.第7期.李新建&黃敏學&李小玲(2012).營銷渠道如何「無為而治」:渠道政策的制度化機制研究,第4期.1-17(CSSCI)張音&黃敏學(2012).產品召回為何「弄巧成拙」.經濟與管理研究.第4期.96-105(CSSCI)王長征&周學春&黃敏學(2012)「求同」與「存異」:面子如何抑制或促進消費者的獨特性需求,第4期.18-34(CSSCI)張音&黃敏學(2012). 企業產品召回的多視角研究述評.經濟縱橫.第4期.121-124(CSSCI)朱華偉&黃敏學(2012).高瞻遠矚導致自控還是沖動:自我建構與沖動購買.第3期. 45-62(CSSCI)黃敏學&王岩&姜書琴(2011).基於互聯網的病毒式人際信息傳播機制.珞珈管理評論.第1期.105-116黃敏學&馮小亮&謝亭亭(2010). 消費者態度的新認知:二元化的矛盾態度.心理科學進展.第6期. 987-996(CSSCI)黃敏學&王殿文(2010).從客戶關系管理到客戶圈子管理.企業管理.第6期.98-100黃敏學&馮小亮&王峰&蔡融(2010).不滿意消費者的網路負面口碑機制研究.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科學版).第3期.138-146(CSSCI)黃敏學.李蔓(2010). 品牌流失者的差異化管理.企業管理,第2期.90-92黃敏學&王峰&謝亭亭(2010). 口碑傳播研究綜述及其在網路環境下的研究初探.管理學報.第1期.138-146 (CSSCI)黃敏學&李小玲&潘黎(2008). 銷售經理與銷售人員的溝通質量對工作績效的影響.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第6期.862-867(CSSCI)黃敏學&謝亭亭&董孝鵬(2008). 網路環境下消費者口傳動機的研究綜述.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第4期.152-156
(三)近期國際檢索論文(SSCI:5/ABI: 1)
Fang, Eric., Xiaoling Li,Minxue Huang(2015).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Buyers and Sellers on Search Advertising Revenues in Business-to-Business Electronic Platform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SSCI,營銷國際權威期刊)
Wang,Feng,Minxue Huang,Zhigang Shou(2015).Business expansion and firm efficiency in the commercial banking instry: Evidence from the U.S. and China.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Forthcoming,SSCI)
Zhou,Yuanyuan&Minxue Huang&Alex Tsang&Nan Zhou(2013). 「Recovery strategy for group service failures: the interaction effects between recovery modes and recovery dimens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47(8):1133 - 56Wang,Rui &Xiaoling Li & Minxue Huang(2012). Channel Management through Selective Announcement of Reward and Punishment Decisions,Journal of Business-Business Marketing,19(2):129- 146 (SSCI) Huang, Minxue&Fengyan Cai& Alex Tsang& Nan Zhou (2011). Making Your Online Voice Loud:The Critical Role of Resender and WOM Information,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45(7/8):1277 - 97 (SSCI).Huang, Minxue and Alex Tsang (2010).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Issues Related to Internet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in China」, Journal of Interactive Advertising,11(1) (ABI)Huang,Minxue&Huawei Zhu&Xuechun Zhou. Can E-Tailers Benefit from Providing More Information?, 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 (SSCI, forthcoming)Zhou,Yuanyuan,Alex S.L. Tsang, Minxue Huang, Nan Zhou. Does delaying service-failure resolution ever make sense?.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SSCI, forthcoming)
(四)近期國際重要會議論文(EI: 12/ISTP/ISSHP: 9/ABI: 1)劉茂紅&黃敏學(2009). The Optimal Pricing Model of Commission of China Futures Exchange.: Competition-oriented or Cost-oriented. ICIM 2009.12 (EI)李新建&黃敏學&李小玲(2009).Consumer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r with Time Tolerance. EMS 2009.10 (EI)葉柯&朱華偉&黃敏學(2008).Can ETailers benefit from providing rich information?」 Proceedings - 2008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Fu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FITME 2008.12 (EI)黃學松&劉茂紅&黃敏學(2008). People as transmitters: What makes An online marketing message contagious? Proceedings - 2008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Fu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FITME 2008.12 (EI)朱華偉&周元元&黃敏學(2008).Do Consumes always keep Silence in the Internet Era When Dissatisfied? EMS 2008 Proceedings,2008.10(EI)黃敏學&王峰(2008). Using Online WOM to Forecast Box Office for Movies Coming Soon. WiCOM 2008 Proceedings,2008.10(EI)才鳳艷&黃敏學(2007).Consumer as monitor: the role of relationship norm in consumers' complaint intention.2007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Conference, 2007.10(美國消費者研究學會年會 入選工作論文)黃敏學&朱華偉&劉茂紅(2007).Why Do Chinese Users Use Pirated Software: An Integrative Perspective? EMS2007 Proceedings,2007.9(EI)黃敏學&李小玲(2007).Service Quality in Web 2.0 Electronic Commerce:An Integrative Perspective from Typical Service and Technique Adoption. ISM2007 Proceedings, 2007.7 (EI)朱華偉&黃敏學(2009).Customer Attitudes toward Credit Card in an Emerging Market. WHICEB 2008. (ISTP/ISSHP)劉茂紅.謝亭亭.黃敏學(2008).How to Improve Software Development? A Perspective from Customers' Perceived Quality. WHICEB 2008.( ISTP/ISSHP)徐珊珊&黃敏學(2007). Does Negative Online Word-of-Mouth Influence Consumer Negatively? WHICEB 2007. (ISTP/ISSHP)黃敏學&梅澎&張寧(2006).How Web Contents Influence Price Sensitivity of Online Consumers for Different Tangible Procts. WHICEB 2006.( ISTP/ISSHP)廖以臣&黃敏學(2006).What are motivations of experiential tour? A study based on on-line. WHICEB 2006. (ISTP/ISSHP)黃敏學&黃勇&曹火平(2005). How Personal Skill and Challenge of Websites Affecting Online Behaviors on Information-Oriented and Trade-Oriented Websites. WHICEB 2005. (ISTP/ISSHP)才鳳艷&黃敏學(2005).How the Characters of Online Messages Influencing on Buying Behaviors of the Members in the Online Community. WHICEB 2005(.ISTP/ISSHP)黃敏學&肖莉(2004).How Interactivity and Vividness Influe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active Advertising under Different Proct Types. WHICEB 2004.(ISTP/ISSHP)朱華偉&黃敏學&馬菁(2004).Effects of Functional Factors and Symbolic Factors on Online Brand. WHICEB 2004.(ISTP/ISSHP)
Ⅵ 黃敏學的學術獎勵
黃敏學,單獨,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教育部,2012黃敏學,單獨,霍英東第十二屆青年教師獎三等獎,教育部,2010李小玲 ,黃敏學指導,基於雙邊市場理論的搜索廣告平台動態運作機制研究,入選湖北省優秀博士論文,2012王長征、周學春、黃敏學.「求同」與「存異」:面子如何抑制或促進消費者的獨特性需求,JMS營銷科學學報優秀論文獎,2012.8,營銷科學學報黃敏學、孫培翔.新產品擴散的區域差異研究,中國高校市場研究會優秀論文,一等,2012.7,中國高校市場研究會Zhou,Yuanyuan&Minxue Huang&Alex Tsang&Nan Zhou. Recovery strategy for group service failures: the interaction effects between recovery modes and recovery dimensions,JMS2011年度會議優秀論文獎馮小亮、黃敏學.社會性消費行為及其評價機制,湖北省市場營銷學會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三等獎,2011李小玲.黃敏學.如何推進營銷渠道的管理變革:利益制勝、權威驅動還是理念為先?,湖北省市場營銷學會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三等獎,2011黃敏學&馮小亮,眾口就能爍金嗎?--多元參照群體對矛盾消費者購買意向的影響機制, 湖北省市場營銷學會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2010黃敏學.網路營銷.教育部優秀教材二等獎,2002黃敏學.電子商務.跨世紀、十一五規劃教材、教育部精品教材,2000、2007、2008
Ⅶ 目前BTOC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面對的主要問題有哪些,是什麼原因
摘要:本文分析BtoC模式的現狀及存在的突出問題,物流配送是BtoC模式首要問題,它是制約BtoC模式發展的「瓶頸」因素。著重分析解決物流配送問題的方式,即由第三方物流(中小速遞公司)解決物流配送問題;本文討論的重點是BtoC模式和中小速遞公司如何進行有效地結合,以及結合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電子商務,第三方物流,物流配送
隨著以互聯網為平台的網上交易的發展,商品的交易時間已經達到「等於零或者趨近於零」的程度。網上交易使商品交易發生了巨大的革命,但並不能簡單地將電子商務理解成網上交易,網上交易只是電子商務的一部分。完整的電子商務應該是信息流、資金流、商流、物流全部實現的過程,在互聯網上可以高效地 快速地實現信息流、資金流、商流的完成,也就是「三流合一」;「三流合一」只實現商品所有權的轉移, 但尚未完成商品實體的轉移, 只有物流配送才能解決商品實體的轉移,但物流配送發展相對滯後,越來越不能適應電子商務正常的、高效的運作,物流配送已成為制約電子商務發展中的「瓶頸」問題。以下將從幾個方面探討如何有效地實現電子商務下的物流配送。
一 電子商務的產生與發展
所謂電子商務就是指通過電信網進行的生產 、營銷、 銷售和流通的活動,它不僅指基於Internet上交易,而且指所有的利用電子信息技術來解決問題,降低成本 增加價值和創造商機的商務活動;包括通過網路實現從原材料查詢、 采購、產品展示、 訂購到出品、儲運以及電子支出等一系列的貿易活動。電子商務經歷以下幾個發展階段:
(1)萌芽階段。隨著電報的出現,電子商務也就隨之產生了。由於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電話和傳真機逐漸發明出來並得到廣泛的應用。當時商務人員利用電報、電話、傳真機進行的一系列商務活動,這就是電子商務的早期形式。
(2)發展階段.也就是EDI電子商務階段。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系統就是將商業或行政事務處理中的報文數據按照一個公認的標准,形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的報文數據格式,進而將這些結構化的報文數據經由網路,從計算機傳輸到計算機。電子商務利用EDI技術得到較快的發展,這使得許多企業之間可以進行「無線貿易」,並且縮短了交易的時間,降低了交易的成本。
(3) 基於Internet網的全新階段。Internet網是一個連接無數個遍及全球范圍的廣域網和區域網的互聯網路,Internet網為電子商務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和廣闊的發展空間。一般而言,電子商務就是指基於Internet網的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具有降低成本,節省交易時間,降低安全庫存量,增加貿易機會等優點。由於電子商務具有明顯得優點,許多企業開始青睞電子商務,並且涉足於電子商務.
二 電子商務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按照不同的分類標准,電子商務可劃分為不同的類型.目前,電子商務的主流形式就是按參加主題劃分:<一>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BtoB),<二>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BtoC).目前進行BtoB交易的企業均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實力,它們在資金、技術、人才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並且有綜合的大型物流集團為它們服務,所以BtoB型電子商務得到快速的發展;相對的BtoC型電子商務發展有點滯後,而且相對的發展較慢,由於BtoC型電子商務受到種種條件的制約.筆者重點討論BtoC型電子商務,以下電子商務就是指BtoC模式電子商務。電子商務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缺少一套與電子商務配套的、完善的法律體系.目前,我國
未出台有關電子商務的法律,僅僅出台部分行政性法規.
(2) 交易的雙方在交易過程中的信息沒有絕對的安全保障,這
些信息隨時可能被第三者竊取.例如:消費者VISA卡的帳號、密碼等有可能被竊取;這樣對交易雙方均是不利的.
(3) 交易雙方的信用問題.許多消費者擔心網上付款後得不到
應買的商品,而對於貨到付款的商品,商家往往擔心貨到消費者手中,消費者拒絕支付貨款.
(4) 目前BtoC電子商務的主要經營模式有三種:a 無形產品和
勞務的電子商務模式 b 實物商品的電子商務模式 c 綜合類型的電子商務模式.從發展趨勢來看,這三種經營模式將共同發展一段時期.
(5) 目前BtoC電子商務經營商品的品種范圍較窄。經營商品大
多是耐用消費品,從交易量來看經營商品主要集中在圖書、音像製品、軟體這三種商品上,這三種商品被稱為 BtoC電子商務的「三架馬車」。
(6) 未建立一套與之相適合的物流配送體系。相對於BtoC電子
商務的發展,物流配送的發展相對滯後,物流配送已經制約BtoC電子商務的發展,它已經是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
三 解決電子商務發展中「瓶頸」問題的兩種方式
BtoC電子商務企業要從當前的低迷狀態走出來,首先就需要有一套健全的、高效的、快速反應的物流配送體系與之配合,只有擁有高效的、快速反應的物流配送體系,才能進一步擴展經營品種和創新經營模式,才能從「三架馬車」向快速消費品轉移。當消費者通過INTERNET開始購買快速消費品時,BtoC電子商務的春天就來臨了。當前BtoC電子商務公司解決物流配送這個「瓶頸」問題,無非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就是採用「大而全,小而全」策略,獨自重新建立物流配送體系。這種方式有一定的優勢和劣勢,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利於企業內部資源的整合。部分企業利用原有的設備和富餘人員築建自己的物流配送部門,充分利用企業的剩餘資源,使企業的各種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2)有利於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物流配送部門作為企業內部的一個部門,它直接服務於企業的電子商務;企業的各個部門相互聯系、相互交流十分方便,而且有利於對各個部門進行控制,各個部門能夠協調發展。
(3)有利於獲得第一手市場信息。企業的物流配送人員接觸終端客戶,理解消費者的喜好、消費的傾向等;他們可以將市場動態的信息反饋動企業,企業的有關部門可以預測市場動態的變化,預測信息有助於企業作出明智的決策,這樣就更有利於企業的發展。
(4)可以有效地防止企業商業秘密的泄漏。由於企業的商業活動均是企業內部各個部門協調共同完成的,公司各個部門都是為企業服務的,所以企業的商業秘密就很安全,泄漏的機會就很小。
這種方式的劣勢表現也很突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大部分BtoC電子商務企業來講,自建物流配送體系的成本較高,企業需要在原投資的基礎上追加投資,增加了企業的投資成本。有企業的資本是有限的,自然就影響企業對主營業務的投資,這樣就不利於企業主營業務的發展。
(2)企業自建物流配送體系,將分散企業內部的人力、物力,將影響主營業務的發展,不利於培養企業的核心業務。當一個企業沒有核心業務時,就缺少核心競爭力,也將在競爭中處於劣勢。
(3)BtoC電子商務企業自身的網上交易量是有限的,配送達不到規模效應,就是規模不經濟;自然配送成本較高,企業的盈利能力降低。如果物流配送成本過高,電子商務的商品就缺乏競爭力,企業也就缺乏競爭力。
(4)缺乏專業的物流配送人才。許多自建的物流配送體系的員工大部分是原有的富餘人員或失業人員,這些員工對物流配送更本就不了解,他們很難適應新的工作條件和工作環境,需要對他們進行再培訓,這樣即浪費大量的資源,又不能順利開展物流配送工作。
四 中小速遞公司的現狀、問題以及存在的優勢和劣勢
第二種方式是「業務外包」,也就是讓「自己的後院變為別人的前庭」,由專業第三方物流完成物流配送工作。第三方物流是生產力高度發展和社會化大分工的必然結果,它將獨立於生產領域、消費領域而成為一個新興產業。第三方物流對它所服務的企業提供高效的、系統的物流服務,它將是未來生產線性的企業、商業性的企業以及電子商務公司的首選合作夥伴,而且它將逐漸代替許多企業自建的物流部門。 對於BtoC電子商務的物流配送活動,筆者認為目前的中小速遞公司非常適合服務BtoC電子商務企業.以下將對國內的中小速遞公司的現狀和問題以及優勢、劣勢進行分析.
首先簡單介紹中小速遞公司的產生和發展。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服務行業的種種政策限制逐漸被取消,同時國外部分速遞公司開始進入中國市場 ;國內有 眼光的有識之士開始認識到這一行業的發展前景,並開始投身於這一行業由於當時的政策不是很清晰,這些公司暗地進行秘密經營,所以這些中小速遞公司產生的時間就不是很明確。1992年之後,我國明確經濟改革地方向--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策逐漸放開,所以中小速遞公司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目前部分速遞公司的網路已經遍及全國各地,例如:大通快遞、東方快運、東方捷運、 中通速遞等。但是它們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許多問題以及潛在的危機,以下主要分析當前中小速遞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中小速遞公司的存在環境十惡劣的。 國家郵政總局有政策法規規定它們的經營范圍,所以他們不敢越雷池一步,否則將遭受重罰。再者許多的行政部門對它們的種種限制,這些中小速遞公司總是如履薄冰。它們是在「縫隙」中成長和發展。
(2)整個速遞市場的競爭十分激烈。 首先來自中國郵政的競爭,中國郵政是我國最大物流供應商,它擁有全國性的網路,具有得天獨厚的競爭優勢,中國郵政也在不斷調整自己的經營戰略,改善管理機制,提高服務質量,尤其是中國郵政的EMS(特快專遞)得到快速的發展,而且成為中國郵政的「金字招牌」,所以中國郵政的競爭力逐漸增強。再者國外四大快遞公司開始進入中國,這四大快遞公司分別是FED、UPS、DHL、TNT.由於他們具備品牌優勢,便捷快速的優勢,高質量服務優勢以及技術、人才、資金上的優勢,所以它們在國內的業務發展很快,幾乎在所有的大中城市均成立了分公司或代理機構.同時來自國內各個中小速遞公司的競爭,由於它們在同一起跑線,經營管理方式 水平 技術以及服務質量均在同一水平上,所以它們的競爭只能是價格的競爭,相互壓低價格.這樣就使整個速遞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
(3)中小速遞公司經營業務范圍較窄,經營品種較少。一方面由於政策法規的限制,它們經營范圍就不能延伸;另一方面它們未發現新的 潛在的市場需求,沒有有效地去開發市場的潛力;所以它們的業務量增長緩慢。
(4)由於整體競爭能力較低,兩者相互之間價格戰,導致服務質量的下降,這樣許多客戶就丟失了;大客戶願意同實力較強的快遞公司進行合作。它們的大客戶的數量在減少,只剩下中小客戶;我們知道,一個企業大部分利潤由你的大客戶創造,所以許多中小快遞公司的業務有緩慢增長,但利潤未見有起色。
(5)在資本的融通上缺乏支持。這些由於中小快遞公司的經營者大部分都白手起家,他們缺乏原始的積累,所以他們連改善經營環境,運輸設備上有點力不從心。這樣經營設備,運輸設備就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不能適應個性化的需求,所以在經營上就缺乏競爭力。
(6)在技術領域缺乏支持。作為一個現代的快遞公司必須有一套健全的管理信息系統,物流配送系統,客戶服務系統,但這些中小速遞公司未能應用現代化的信息工具創建自己的信息系統。
(7)人才上的匱乏。缺乏高層次專業物流管理人才,同時許多中小速遞公司的速遞員是下崗職工或待業青年,這些中小速遞公司員工的整體素質就不高.整體服務水平大打折扣,影響中小速遞公司的進一步發展.
雖然中小速遞公司在發展中存在著種種問題,但是它們具有一些獨特的優勢,而這些優勢是中國郵政和國外快遞公司所不具有的優勢的。重要表現有以下幾點:
(1)比較優勢。作為快遞公司充分利用了中國的廉價勞動力資源,聘用了部分大中專畢業生(目前是嚴重過剩)和大量失業人員.雖然這些員工的素質不高,但經過培訓之後均能適應工作;節省了管理費用,形成了有利的成本優勢。
(2)後發優勢。作為快遞行業在國內市場上幾乎找不到比較規范的速遞公司,大家都在學習中不斷前進,他們可以學習國外快遞巨頭的先進經營理念,管理信息系統,物流配送系統,客戶服務系統等,這樣就節省了大量的投資成本,同時可以縮短與快遞巨頭的距離。
(3)靈活性強,效率較高。中小速遞公司大部分是民營企業,這些公司的工作效率很高,員工的工作時間可達到幾個小時。它們具有汽配,摩配,人工配送等多種配送方式,尤其對於市內的配送,它們的靈活性更加明顯。
(4)健全的配送網路。由於思想觀念的限制,這些中小速遞公司地域性較強,它們都是某一省份、地區或某一大中城市具有健全的配送網路。值得慶幸的是眾多的中小速遞公司有聯合合作的趨勢,它們充分發揮各自的地域優勢,相互合作或聯合形成一個全國性的物流配送網路。目前新興快遞網路有「東方捷運」,「東方快運」等。
五 如何有效地使電子商務企業和中小速遞公司進行結合
中小速遞公司如何在當前的嚴峻的競爭的中有效地從困境中走出來,以及如何有效地快速發展?這是眾多中小速遞公司共同面對的問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子商務得到很快的發展,電子商務的發展為中小速遞公司帶來了新的機遇,也可以這樣說電子商務為中小速遞公司帶來一個春天。同時中小速遞公司也使電子商務的優勢得以發揮,完善的物流體系將會進一步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兩者的有機結合使雙方的優勢互補,各自的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如何有效地使兩者進行結合,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將是以下討論的問題。
為了滿足顧客日益多樣化,個性化的物流需求,就需雙方進行結合,雙方應該本著一條「一切為顧客服務」的原則和五個R服務目標,即把最好的產品(The right proct),在規定的時間(At the right time),規定的地點(In the right place),以適當的數量(The right quantity),合適的價格(At the right price)提供給客戶。為迅速實現電子商務下的物流配送並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就需要電子商務企業與速遞公司進行有效地結合,大體上有以下兩種結合模式:
<一>從電子商務企業向速遞公司延伸。
信息查詢,交易在網上進行;配送業務由速遞公司來做,而各種要素的整合則由電子商務企業來完成,如代為選擇物流企業,物流方式和運輸手段;代付運費,保管費及保險費;代為生產提單和送達提單;代為結算貨款,提供信息查詢功能等。而速遞公司則只是從事保管分揀、加工、配送和運輸工作。
<二>從速遞公司向電子商務企業延伸。
信息查詢、交易、貨物送達均由速遞公司來做,電子商務公司僅提供商品貨源(主要針對生產性企業的BtoC電子商務公司)。速遞公司代為選擇物流方式的運輸手段;代付運費,保管費及保險費,代收貨款,並提供信息查詢功能等。
筆者認為第一種模式更適合當前的實際情況,電子商務企業向速遞公司延伸更適合雙方的共同發展。以下主要討論在具體操作上如何使兩者有效地結合:
(1)統一思想觀念,轉變工作作風。電子商務企業和速遞公司的員工均要樹立「一切以顧客為中心」的思想,讓這種思想貫穿工作的始終。讓每一位員工都意識到「只有滿足顧客的需求,顧客滿意,公司才能取得利潤,才能發展」。一定要讓這種思想體現在實際的工作當中。
(2)建立的建全一套信息系統。雙方需要建立各自的管理信息系統,並讓這兩個管理信息系統通過互聯網進行連接,有利於信息溝通和資源共享。速遞公司需要建立和建全物流配送系統,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例如條碼技術(bar code),Internet技術,快反應技術(quick response ,QR)及有效的客戶反應(effective customer response ,ECR)等。
(3)築建規范的自動化的高效率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是從事貨物配備(集貨、加工、分貨、揀選、配貨)組織對用戶的送貨,以高水平實現銷售或供應的現代流通設施,它是物流領域中社會分工,專業分工進一步細化之後產生的。配送中心對整個物流系統的效率提高有決定性的作用,它在整個物流系統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提高配送中心的規范化,自動化從而實現配送中心的高效率。比如利用激光條碼技術可以自動地對商品的入庫,分揀,出庫進行操作。利用互聯網技術同雙方公司進行有效的信息溝通。
(4)充分發揮電子商務企業和速遞公司的網路優勢。兩者均有各自的網路系統,使這兩方面的網路進行有效的結合,提高配送的效率。
(5)充分利用協同配送,降低配送成本。所謂協同配送就是在短距離范圍內,為使物流合理化,在幾個有定期運貨需求的合作下,由一個卡車運輸業者,或使用一個運輸系統進行配送,它也是貨物及配送的集約化。充分利用現代通信技術,提高協同配送的能力,降低配送的成本。
(6)各種運輸工具配合使用,發揮各自的優勢,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對於較距離的配送,可以利用車輛優化配置系統,對車輛和線路進行優化,使配送效率提高,配送成本降低。對於近距離的配送,可以充分發揮摩托車配送和人工配送的優勢。
(7)努力提高配送的柔性化,滿足消費者「多品種,多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個性化的需求,提高顧客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8)注重引進高層次的物流人才和提高現有員工的素質。目前,由於高層次的物流人才缺乏,所以要善於引進和吸納這些高層次物流人才,提高物流配送管理水平,同時努力提高員工的素質,從而提高了員工工作效率,提高了服務質量。
以上幾個方面是兩者具體操作上共同解決的問題,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出現一些情況,以及兩者的矛盾和分歧。主要體現以下三點:
(1)當商品在配送過程中受到損壞或遺失,需要對顧客進行賠償,這種賠償應該由哪方來支付。對於這種情況,大部分速遞公司都有明確的規定,規定只給予該商品的原價值3%的賠償,顯然電子商務企業、速遞公司、保險公司共同承擔責任,來支付賠償,而不能由某一個單方來負責任。
(2)售後服務的問題。由於這些商品整個交易是由多方共同參與完成的,究竟由哪一方負責售後服務,目前,這並未有明確的規定。筆者認為,這些商品最終貼上哪家的品牌,哪家負責最後的售後服務。
(3)商業秘密的問題。任何一家企業都有自己的秘密,由於雙方的信息和資源共享,這些商業秘密對合作者來說,就已經不再是商業秘密。如何保證雙方均能保守對方的秘密?在硬體上幾乎無從做起,只有大家共同遵守商業道德,堅守誠信原則,相互信任,相互不泄露對方的秘密。一定要將誠信思想貫穿於整個業務過程。
綜上所述僅是對兩者在結合過程將面對的主要問題的一點分析,兩者在實際結合的發展過程中,將會出現許多新的問題。「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我不斷更新思想觀念,與時俱進,就能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就能推動事物的不斷向前發展。筆者認為只要有計劃、有步驟去解決實際出現的各種問題,兩者的結合將能順利進行;BtoC電子商務的物流配送「瓶頸」將會慢慢地得到解決,中小速遞公司也將創造一片新的天地,雙方將共同創造更輝煌的明天。
參考書目:
1 黃敏學 主編《電子商務》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丁立言 主編《物流配送》 清華大學出版社
3 王之泰 主編《現代物流管理》 中國工人出版社
4 馬士華 主編《供應鏈管理》 機械工業出版社
5 李新華 主編《企業物流管理》 中國物資出版社
6 金真 主編《物流管理--新經濟的增長點》 中國物資出版社
7 宋華 主編《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經濟管理出版社
8 菊池康也(日) 主編 《物流管理》 清華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