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農村電子商務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有哪些
農村電商發展會遇到很大的難題,這不簡單的是說電子商務怎麼怎麼樣,而是農回村的環境相比答城市要特殊。
農村每個村的環境都不一樣,需要逐一分析經營策略,但是城市由於盲目的攤大餅式發展導致中國的城市趨同性太高,從東北到西南似乎沒什麼兩樣,所以城市電商推廣起來比農村電商要容易許多。
機遇就是農村由於其封閉性導致其中的需求很大,只要市場打開農村人的購買力和城市基本差不多,等於又開辟了一個和現在一樣規模的電商大市場。
② 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有哪些問題
影響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制約因素
1.農村電子商務基礎設施薄弱。
農村電子商務平台是一個涉及多部門、多領域的系統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目前,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平台的構建資金來源比較單一,主要依靠政府的財政投入,由於政府財政投入有限,大量的通訊信息技術、信息數據資源庫、設備等得不到更新和普及,特別是鄉鎮一級網路傳輸線路不暢,出現信息傳播斷層現象,農業信息傳播最後「一公里」現象突出,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2.農民電子商務運用意識不強。
由於受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影響,再加上農民的文化水平低下,目前,農民對農村電子商務的運用意識並不強烈。近年來,雖然各地區都相應地建立了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點,並開通了寬頻,配上了電腦,但是不少農民由於不懂得如何使用網路,在對農村電子商務的認識上存在局限性和習慣性偏差,對農村電子商務的概念和內容模糊不清,從而最終降低了農民對農村電子商務建設的主觀能動性。
3.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不健全。
近年來,雖然各地區在農村電子商務服務模式和服務主體上積極創新,但總的來說還不健全,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各地區農村電子商務服務質量參差不齊,信息處理、收集、傳播的軟硬體設備不足,信息的分析、匯總多採取傳統方式,電子化程度偏低;二是信息管理缺位現象嚴重,各地區涉農部門之間信息共享能力差,重復建設嚴重,甚至對所收集、傳播的農業信息的真實性無法保障。
4.新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人才缺乏。
農村電子商務是一個涉及多部門、多領域的系統性工程,一支質量高、結構合理、優秀的農村電子商務人才隊伍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目前,我國農業信息收集、分析人員嚴重不足,大量的信息資源無法有效被開發,並且基層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人員整體素質不高,對計算機網路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把握能力不強,甚至在部分地區,不僅人才缺乏,還出現人才嚴重流失的現象。
③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怎麼樣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即將進入一篇藍海,面對日益飽和的一二線城市,農村版電子商務似權乎成為各大電商新的戰場,農村正在被電子商務所改變。
一、現狀: 大勢所趨價 價值開始凸顯
1、農村電商下鄉都是大勢所趨
2、農村電商「人口紅利」價值開始凸顯
二、機遇: 四大產業機遇
1、將帶來二三線品牌的新市場
2、帶來農產品淘品牌的新機遇
3、將帶來電商服務業的新空間
4、將帶來電商基礎投資的新藍海
三、問題: 消費理念需培育 基礎設施不健全
1、農村互聯網普及率低,基礎設施有待加強
2、農村電子商務應用人才缺乏
3、農村電子商務網站缺乏專業性和實用性
4、農產品生產和農村消費主體的分散性和規模小
5、農村電子商務交易存在安全隱患
6、農民的電商消費理念需要一個長期的培育過程。
四、建議: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建立商務法律法規體系
1、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2、大力培養農村電子商務人才
3、政府應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4、建立健全農業電子商務法律法規體系
5、加強農村電子商務的宣傳和教育
6、因地制宜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模式
④ 發展農村電商遇到的問題主要有哪些
E電商了解發現,制約農村電商發展主要有五大因素,首先,物流成本高。其次,網路覆蓋率低。第三,區域發展不平衡。第四,電商人才缺乏。最後,規模小。
⑤ 農村電商在發展中遇到了那些問題,應該怎麼解決
農村電商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很多
1、人才的缺失
發展農村電商本質上是依靠能人帶動,電商運營涉及互聯網技術操作、網路營銷、上下游的對接等等專業知識,傳統老農民根本不具備這樣的素質,農村電商需要的是一批返鄉創業新農人。他們懂得如何使用互聯網,如何駕馭互聯網,但情況是:年輕勞動力絕大多數都外出打工,普遍都有一個「坐火車」的心理,一畢業都跑出去了,由於當地沒有什麼像樣的企業,根本留不住年輕人。
2、觀念意識不到位
盡管利用互聯網購物在城市已經很普遍,但在農村對網購缺乏足夠的認識,多數人存有質疑的態度,擔心存在風險,不敢嘗試。
3、資金嚴重匱乏
比如現在很多縣搞農村電商就是沖著「電商精準扶貧資金」「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等扶持資金去的,如果沒有相關的扶持資金,通常不會主動去做,這也怪不得他們,因為做什麼都需要投入。
4、政府行政部門之間各自為戰
5、基礎設施非常薄弱
⑥ 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有哪些問題
1、物流成本高。農村電商基礎設施、物流設計發展滯後,其物流成本遠高於城市,再內加容上農產品的附加值低,銷售渠道匱乏,如何確保盈利是個最基本問題。
2、網路覆蓋率低。大部份農村,沒有完全的網路覆蓋,甚至有部份地區除中國移動外的其它移動網路都無法使用。
3、質量無法監控。農產品安全問題是最重要的制約農村電商下一步發展的關鍵。
4、電商人才缺乏。大學生、退役軍人和外出打工農民工返鄉試點,這樣才能長出電商的基因,徹底解決農村問題。農村電商不容易,應該用三力來做,即心力、腦力、體力,這三力齊發才能把農村電商做到快速發展上面來。
5、無政府支持很難形成規模。
⑦ 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
一 引言
目前,從對中國互聯網認識和使用的群體來看,絕大部分都集中於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雖然其中會有分布於農業行業的部分,但從總體看來,所佔比率很低。而且,就真正農業用戶而言,受 到客觀條件的限制,用戶的真實需求被大大地打了一個折扣。正是這種外部環境的局限,使得眾多的IT精英們面對農業這個中國最大的產業只能望而卻步,尤其是互聯網的應用,不論是從建立商業模式的角度,還是考慮操作規程的實施而言,似乎都要比其它的產業的推廣應用難得多。
二 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
2.1 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的基本概述
2.1.1 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站點有了顯著的發展。
1994年以來,中國農業信息網和中國農業科技信息網的相繼開通運行,標志著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開始邁入快速發展階段。目前,信息技術農業應用研究與推廣取得了一些成果,建起了一批農業綜合資料庫和各類應用系統,其中以糧棉油為主的信息技術成果約佔1/3。農業部利用網路協議信息發布與查詢等技術,建成的專業面涵蓋較寬,信息存儲、處理及發布能力較強,信息資源豐富和更新量較大的中國農業信息網,現聯網用戶已發展到了3000多家。據農業部信息中心檢索,到2002年初,中國大陸農業網站數量已達3000多家,超過了法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如果加上台灣和香港的農業網站,中國農業網站數量可排在世界前10名以內
2.1.2 中國農業信息化建設也已經開始起步。
目前,農業信息體系建設有了良好開端,32個省(區、市)均建立了農業信息網站,多數省份成立了農業信息中心,有1/3的省份具備了較好的基礎。據統計,廣東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相當迅速,在全國居領先地位,為農業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2.2 中國農村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
2.2.1全國上網用戶比例很低,農民上網更少。
據有關方面統計,在全國將近7800多萬網民中,從事與農業相關職業的網民所佔比例不足1%,而且絕大部分是農業管理與技術人員。且高度集中於經濟發達的北京、上海和廣東、浙江、江蘇等地區,真正上網的農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其中網路成本較高,大多數農民買不起計算機,是中國農民上網的主要阻礙。現在平均每台計算機的價格約為3000元至4000元;農村電話上網費用3.6元/小時,在加上各種培訓費用,普遍農民難以支付如此高的費用。
2.2.2農業網站不多,網站分布不均衡,且利用程度低。
根據CNNIC的調查結果表明:互聯網的用戶分布與農業網站的地區分布相似,集中在大城市和東部發達地區,中部和西部地區的用戶很少,而這些地區經濟發展落後,技術水平更低,對信息和技術的需求更加重要。同時,以農業信息為主要內容的網站在全國所佔的比例也不高,並且利用程度低。在所有的網站中,基本上可以分成下列類型:①由中央部委建立的網站和各級政府建立的網站;②高等農業院校和科研單位建立的綜合性和專業性網站;③各行業建立的專業性網站;④少部分個人的網站;⑤非農業信息網站中的農業信息專欄。
2.2.3 基礎工作水平低,缺乏大型實用資料庫。
由於農業生產的特性,所涉及的信息關繫到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我國幅員遼闊,地區差異很大,原有的基礎工作比較薄弱,大型資料庫的建立也是近幾年的比較正規進行。盡管各個單位都有資料庫,但真正可以投入運行的並不多。即使為數不多的資料庫,農業科技人員和農民要使用它們,也是困難重重。製作單位利益和數據保密問題,使得這些數據不能充分發揮作用,造成很大的浪費。2.2.4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網站較多,但缺乏專業性和實用性。
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網站風起雲涌,形式和內容雷同,缺少特色,專業性和實用性不強,農業信息服務體系還沒有形成,電子商務給農產品銷售帶來的作用尚未發揮。目前,除了幾個有影響的國家級網站外,一些地方性的網站建設水平還不夠高,一家有的內容多家都有,甚至導航欄的設置也都大同小異。在內容上以宣傳本地農業、為領導服務的信息較多,而指導農民生產、真正適用於農民的信息較少,直觀反映的信息較多,有分析、協助決策層和農民生產決策的信息較少,缺乏宏觀的指導性的農業信息,信息服務尚未形成。同時,我國大部分的農村電子商務網站,設有農產品行情和供需信息發布,但很少發布各個網站對市場需求的評價或預測,更沒有各地種植情況的信息,市場信息分析專家的作用沒有形成,而農業生產真正需要的這種具有指導意義信息。
2.2.5 網上信息不夠開放,有價值的信息不能實現資源共享。
一些網站設有內外網兩個部分,外網公開的信息,一般性的信息多,有價值的信息少。內網上有用的信息相對比較多,又實行會員制,相對封閉起來。這樣網路間的互相封閉,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農業信息的發展,也失去了設網建站的目的。
三 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的必要性分析
3.1發展中國農村電子商務,可以解決農業信息暢通問題。
綜合我國農業結構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信息問題、技術問題和產品管理、配送問題上,而信息問題是最重要的,後兩個都可能從信息問題中得解決。大力發展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為工農業等物質能源產業的信息化改革服務,更好地促進它沿時代的方向發展,從而形成信息商務化、數字化。可以將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諸環節有機地結合到一起,解決農業生產與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可以幫助領導科學決策,指導生產者進行合理的安排生產,可以有效避免盲目發展帶來的對農業農村的不良影響。目前,農業經濟增長對物質投入的依賴趨於減少,而越來越依靠信息勞動,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識的投入。
3.2 發展中國農村電子商務,可以解決制約農業發展的農產品流通問題。
目前,我國農產品流通體系不僅在實現正常的產品流通上尚有問題,而且功能也不完善,更不能起到有效引導和組織生產的作用。農民雖然在多方面已經努力地去適應市場的需要,但在銷售方面顯然與市場經濟的要求相去甚遠,不能主動地選擇最有利的市場去銷售,而是被動地等待市場的選擇。電子商務的發展無疑為解決農業發展中農產品的流通問題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利用電子商務技術改造傳統經濟下的流通過程,形成由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商流組成的並以信息流為核心全新的流通流程,推動中國農村的新發展。
四 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的可行性分析
4.1 中國的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迅速發展,為中國農村電子商務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我國的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基本完成框架結構,為中國農村電子商務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中國電信已建成開通了覆蓋全國的數據通信網路。其中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1993年建成開通,是中國電信最早建成的數據通信網路,網路規模目前已經覆蓋到2200多個城市,並與世界上23個國家和地區的44個數據網互聯。中國公用數字數據網1994年開通,目前骨幹網已通達所有省會城市,覆蓋到2000個縣以上城市和2000多個經濟發達地區的鄉鎮。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目前已經有20多個省市的接入網建成,網路節點遍布全國200多個城市,並與美國等5個國家的12個運營商有直達路由連接。中國公用寬頻網目前已覆蓋全國所有省會城市,20個省的省內寬頻網已基本建成。中國公眾多媒體通信網主要提供國內信息服務和各種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