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生鮮電商發展前景如何
近年來,隨著網購生活方式的快速普及,消費者對生鮮食材上門的需求日漸旺盛。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不管是電商平台還是傳統的線下超市,都踴躍加入這場生鮮電商的爭奪戰中。生鮮電商在紅火發展的同時,也經歷著不斷的淘汰和洗牌,而且一份數據顯示,生鮮電商目前絕大部分仍處於虧損狀態中。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嘗試並習慣在網上購買生鮮產品。小陳在網路平台購買蔬菜水果五六年了,她說網購生鮮比很多超市新鮮便宜,「我們經常在每日優鮮、淘寶這些平台買水果、蔬菜,甚至肉類。網上購物比較方便,又廉價,送達的時間也快。」
Ⅱ 國內生鮮電商發展狀況
2016生鮮電商市場分析。生鮮電商在未來5年後是萬億以上的市場體量,據艾瑞咨詢公布的數據,2016年,國內生鮮電商的整體交易額約900億元,比2015年的500億元增長了80%,預計2017年整體市場規模可以達到1500億元,而且即使到今天,生鮮電商的滲透率也才3%不到,未來的空間很大。蛋糕這么大,資本熱度怎麼可能降低,但是2016年確實倒閉了一大批的玩家,主要集中在垂直生鮮電商。並非資本冷卻,而是資本更謹慎,對玩家的要求從一味追求體量改為體量、盈利模式、經營效率等綜合評分了。隨著物流冷鏈愈加完善成本降低模式更多、主要人群從高收入普及到中等收入人群、主要城市從一二線下沉到三四線、農產品品牌化,即使看起來一片蕭條的生鮮電商市場(其實並非蕭條,而是馬太效應導致兩極分化加劇),在2017年還是會迎來新的資本熱潮,但資本集中度會更聚焦。目前生鮮電商平台還是巨頭把控,淘系體量數倍於京東,即使阿里對生鮮電商重視度看起來並不如京東,但畢竟優勢太明顯,短期內京東想摘掉千年老二的帽子不太可能。而且最重要的是阿里已經在轉型,正在嘗試跨過生鮮電商,直接進入」新零售生鮮「時代。阿里的傳統物流不如京東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阿里也嘗試過追趕,重資投入菜鳥,發現京東的先發優勢太明顯,菜鳥又模式不清晰爛泥扶不上牆。於是阿里開始豪賭直接從一維的沒有物流下半身時代,直接跨入不需要搭建傳統物流的三維下半身新零售時代。布局的棋子有很多,比如盒馬,淘寶便利店和安鮮達的前置倉嘗試,三江、銀泰的收購,百聯的合作等等,以後也會越來越多。目前阿里依託盒馬模式進行越來越多的擴張和整合嘗試,據說盒馬已經成為主心骨在牽頭新零售進行更多的業務擴張,是馬爸爸一顆重要棋子。
Ⅲ 談談當前農資農產品電商模式電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電商發展前景
我國既是農業生產大國,也是糧食消費大國。我國糧食產量實現了連年豐收,但也面臨不少挑戰。糧食生產方式轉變、作物種植結構調整、糧食進口量居高不下、增產邊際成本增加、環境因素制約加劇、供求矛盾突出等問題日益突顯。當前是「供過於求」與「供不應求」同時存在,中國農業正處於轉型「關鍵期」。
根據中國商務部公布的《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白皮書》中所列示的數據2014-2017年中國農村電商網路零售額呈現穩定上升趨勢,2017年已經達到了1.2萬億元。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農產品流通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Ⅳ 如何做好農產品和生鮮類電子商務
做農產品合生鮮類的電子商務時,注意一下幾點即可:
1、我們知道,農產品專和生鮮類的產品。由於自屬身性質的不同,其保質期比較短。所以物流是一個問題。在物流的選擇上,要注意時效和運輸的方法技巧,避免產品碰撞腐壞。由於農產品的特殊性,配送須要有冷藏冷凍的混合配送車輛,以及冷藏周轉箱及恆溫設備,否則產品原質量再好,客戶收到的也將是有質量問題的商品。
2、因為是電子商務,所以,顧客直接面對的是網上的圖片。這就要求商家在圖片的處理上和拍攝上注意手法技巧,做到圖片的完整展示。
3、農產品、生鮮做到質量讓人放心,經的住檢驗
·······後續的進行補充
Ⅳ 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未來發展方向是什麼
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未來發展方向如下:
供給精細化;
品牌在線化;
品質標准化;
B2B模式成熟化等。
Ⅵ 生鮮物品冷鏈物流的發展現狀與電子商務結合,採用怎樣的經營模式
生鮮物品冷鏈物流的發展現狀與電子商務結合七種模式:
(1)運輸型:以從事貨物低溫運輸業務為主,包括干線運輸、區域配送以及市內配送。目前中國冷鏈按此種模式運營的代表企業有雙匯物流、榮慶物流、華日飛天等。
(2)倉儲型:以從事低溫倉儲業務為主,為客戶提供低溫貨物儲存、保管、中轉等倉儲服務。代表企業有太古、普菲斯等。
(3)城市倉配型:以從事城市低溫倉儲和配送一體業務為主,按此種模式經營的企業目前來看雖然利潤還不錯,但是具有一定的區域局限性,很難實現跨區域服務。以北京快行線、上海中外運冷鏈等企業為代表。
(4)綜合型:以從事低溫倉儲、干線運輸以及城市配送等綜合業務為主。比如,招商美冷、上海廣德、北京中冷、重慶雪峰等。
(5)交易型: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主體從事低溫倉儲業務為主,比如聯想白沙洲、海吉星、江蘇潤恆、福建名成等。
(6)供應鏈型: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開始一直到銷售終端整個過程提供低溫運輸、加工、倉儲、配送服務,將供應商、製造商、物流商、分銷商連成一個整體。目前中國冷鏈按此種模式運營的代表企業有眾品、良中行、聯想增益供應鏈、廣東華新等。
(7)個性化型:根據企業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溫控物流服務,比如冷鏈宅配,代表性企業有雅瑪多等。
Ⅶ 農村電商未來發展將呈現哪些趨勢
電子商務為農村經濟發展開辟了新路徑,正在從多個領域深度改變農村生產生活方式。根據《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未來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將呈現四大發展趨勢:
一、農村電商保持快速發展勢頭
隨著「三網融合」、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創新技術的廣泛使用,涉農電商規模將向多樣化發展,與智能農業、智能流通、智能消費連接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同時,我國每年有1900億美元的農產品進出口業務,農產品跨境電子交易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跨境電子商務將從沿海向內地拓展,從城市向農村滲透,國際化將成為農村電商的重要選擇。
二、農村電商服務環境日趨改善
各類專業服務商開始進入農村,提供貨源供給、倉儲、攝影攝像、網店裝修代運營、融資理財、品牌推廣與管理咨詢、人才培訓等一系列服務,各類主流電商模式如B2B、B2C、C2C、C2B、O2O以及微電商、本地生活、跨境電商等在涉農電子商務領域全面涌現。
三、農村電商產業鏈不斷延伸
為了避免同質化競爭,一些涉農電商企業開始拓展產業鏈,從零售商轉為分銷商,從單純的渠道商轉為品牌商。從原材料采購到品牌設計,再到尋找生產廠家代工,最後將貨品分銷給其他小型網商,逐步建立以品牌商、批發商、零售商為主體的電商縱向產業鏈層級。同時,農村電商的交易類型開始從單一的網路零售向復合模式轉變。
四、農村電商線上線下逐漸融合
農產品批發市場將發揮線下實體店的物流、服務、體驗等優勢,推動實體與網路市場融合發展,實現線下實體市場的轉型。
Ⅷ 農產品電商的未來發展方向會是什麼樣的
未來農產品電商的四大發展趨勢:
第一,供給精細化。物聯網技術趨於成熟版,正逐步進入快速權發展期。有機構預計,2017年,全球將有300億件物聯網設備聯網。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極大地推進農業科技化進程,促進精細農業、訂單農業的發展,從而帶來農業供給側的重大變革。
第二,品牌在線化。互聯網顛覆了傳統品牌的內涵,也延伸了品牌的外延。藉助電子商務和社交平台,農民成長為「網紅」,傳統品牌轉型為線上品牌,地標產品則演化為區域公用品牌。
第三,品質標准化。目前,農產品電商發展受到制約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乏統一標准,有關政府部門、行業組織以及企業都在積極尋求破局。農產品流通標准體系的不斷完善,將會倒逼農產品生產端改良工藝和服務,提升農產品品質。未來,農產品電商平台的核心競爭力將更多體現在制訂標准規則的能力,平台的角色將從營建經營渠道向把控生產品質、促進供應鏈優化轉變。
第四,B2B模式成熟化。大宗農產品更具標准化,消費剛需更強,相關企業的數據化基礎更好。企業間農產品市場空間巨大,一旦爆發,勢能更大。目前,包括阿里在內的多家電商企業都在積極推動B2B模式的發展,商家數量、商品成交額都呈顯著上升趨勢,發展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