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子商務中的消費心理,如何讓消費者改變消費觀念
你好,
消費心理學,總結一下:
創造場景,將商品放入情專感需求的高級屬賬戶
提供多款商品,或與市場上其他商品比對,提供價格錨點
盡可能增加用戶的沉沒成本,試用、優惠券、小游戲…
將損失描述轉為收益描述,比如包郵!
盡可能在局部提升用戶的投入產出比,讓用戶覺得佔便宜
希望可以幫到你。
『貳』 幫忙找一篇有關「電子商務中的消費心理」的外文文獻吧~急!
這篇在google查詢中的名字就是《Psychographics of the Consumers in Electronic Commerce》,雖然裡面文章的名字不一樣,但是寫的的確是電子商務中的消費者心理。
http://jcmc.indiana.e/vol5/issue2/hairong.html
=============================
當然樓主也能自己查一點:
http://www.google.com/search?hl=zh-CN&newwindow=1&q=Consuming+Psychology+electronic+commerce&btnG=%E6%90%9C%E7%B4%A2&lr=
http://www.google.com/search?q=electronic+commerce+Consuming+Psychology+filetype%3Apdf&btnG=%E6%90%9C%E7%B4%A2&num=20&hl=zh-CN&newwindow=1&as_qdr=all
『叄』 電商主要是干什麼的
1、電子商務平台綜合管理(代表性崗位:電子商務項目經理):這類人才要求既對計算機、網路和社會經濟都有深刻的認識,而且又具備項目管理能力。
2、企業電子商務綜合管理(代表性崗位:電子商務部門經理):主要從事企業電子商務整體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等工作。
通過以上顯示,電子商務行業對人才的綜合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說:
1、技術型人才:
技術型人才,它包含了程序設計、網路技術、網站設計、美術設計、安全、系統規劃等知識,又要求了解商務流程,顧客心理和客戶服務等。
技術型人才要求有扎實的計算機根底,但考慮到最終設計的系統是為解決企業的管理和業務服務,又需要分析企業的客戶需求,所以該類人才還應該對企業的流程,管理需求以及消費者心理有一定了解,而這將成為電子商務人才的特色所在。
2、商務型人才:
商務型人才在傳統商業活動中都有雛形,不同之處在於他們是網路虛擬市場的使用者和服務者,一方面要求他們是管理和營銷的高手,同時也熟悉網路虛擬市場下新的經濟規律;另一方面也要求他們必須掌握網路和電子商務平台的基本操作。
3、綜合管理人才:
綜合管理人才則難以直接從學校培養,而是市場磨練的主物。
『肆』 如何分析電子商務顧客的消費心理特徵
消費心理學是通用的,電商的特點隨意性較強,在那一瞬間一定要精準把握。
『伍』 電子商務中消費心理的變化趨勢是
電子商務具有Internet的開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已被各行業廣泛運用。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報告,以Internet為基礎的貿易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長,到2003年已達工業化國家貿易總額的2%。由於網上「錢」景無限,眾多現代企業都把發展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模式作為一種潛力巨大的新型商務模式加以開發。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是企業制定經營策略特別是制定營銷策略的起點和基礎。面對電子商務這種特殊的消費形式,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表現得更加復雜和微妙,直接影響電子商務的經營效果和發展空間。深入研究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對進一步拓展電子商務具有重要意義。
1.電子商務中消費心理的變化趨勢和特徵
營銷發生變革的根本原因在於消費者。隨著市場由賣方壟斷向買方壟斷轉化,消費者主導的時代已經來臨,面對更為豐富的商品選擇,消費者心理與以往相比呈現出新的特點和發展趨勢,這些特點和趨勢在電子商務中表現得更為突出。
1.1追求文化品位的消費心理
消費動機的形成受制於一定的文化和社會傳統,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與產品。美國著名未來學家約翰·納斯比特夫婦在《2000年大趨勢》一書中認為,人們將來用的是瑞典的伊基(IKEA)傢具,吃的是美國的麥當勞、漢堡包和日本的壽司,喝的是義大利卡普契諾咖啡,穿的是美國的貝納通,聽的是英國和美國的搖滾樂,開的是韓國的現代牌汽車。盡管這些描寫或許一時還不能為所有的人理解和接受,但無疑在互聯網時代,文化的全球性和地方性並存,文化的多樣性帶來消費品位的強烈融合,人們的消費觀念受到強烈的沖擊,尤其青年人對以文化為導向的產品有著強烈的購買動機,而電子商務恰恰能滿足這一需求。
1.2追求個性化的消費心理
消費品市場發展到今天,多數產品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極為豐富,消費者能夠以個人心理願望為基礎挑選和購買商品或服務。現代消費者往往富於想像力、渴望變化、喜歡創新、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個性化消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所選擇的已不再單是商品的實用價值,更要與眾不同,充分體現個體的自身價值,這已成為他們消費的首要標准。可見,個性化消費已成為現代消費的主流。
1.3追求自主、獨立的消費心理
在社會分工日益細分化和專業化的趨勢下,消費者購買的風險感隨選擇的增多而上升,而且對傳統的單項的「填鴨式」「病毒式」營銷感到厭倦和不信任。在對大件耐用消費品的購買上表現得尤其突出,消費者往往主動通過各種可能的途徑獲取與商品有關的信息並進行分析比較。他們從中可以獲取心理上的平衡以減輕風險感,增強對產品的信任和心理滿意度。
1.4追求表現自我的消費心理
網上購物是出自個人消費意向的積極的行動,統稱會花費較多的時間到網上的虛擬商店瀏覽、比較和選擇。獨特的購物環境和與傳統交易過程截然不同的購買方式會引起消費者的好奇、超脫和個人情感變化。這樣,消費者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向商家提出挑戰,以自我為中心,根據自己的想法行事,在消費中充分表現自我。
1.5追求方便、快捷的消費心理
對於惜時如金的現代人來說,在購物中即時、便利、隨手顯得更為重要。傳統的商品選擇過程短則幾分鍾,長則幾小時,再加上往返路途的時間,消耗了消費者大量的時間、精力,而網上購物彌補了這個缺陷。2001年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調查數據表明,基於節省時間進行網路購物的人數占網上消費總人數的49.29%。
『陸』 求電子商務網上購物論文一份
網上購物安全性現狀分回析答http://www.zclw.net/article/sort015/sort018/info-229.html
『柒』 如何看待消費心理學和電子商務的關系
做電商的,每天除了研究產品,就是研究消費者,了解消費者在情境中的心理回偏好和行為習慣,有助於答讓消費者忍不住掏腰包,購買產品。
如果你不了解你的消費者,如何能夠在競爭激烈的淘寶商家中脫穎而出,贏得消費者的選擇。換言之,只有了解消費者的心理狀態,才能更好地為消費者提供服務。
『捌』 電子商務環境下消費者行為特點
從消費者心理分析,心理是人腦的機能,人的心理是客觀現實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它表現在社會生活實踐的各個方面。我們研究消費者心理,就是研究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心理活動及其規律,研究影響消費者購買心理的各種內外在的因素,了解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心理特點和不同心理需求,尤其在研究和預測未來消費者心理變化對企業的營銷決策具有重要意義。
未來幾年,青年消費領域將掀起改革開放以來的第5次消費熱潮。日前完成的我國青年消費的發展趨勢調查研究結果表明,繼80年代的兩次生存型消費熱潮、90年代的兩次生存與享受共進型消費熱潮後,這次青年消費熱潮將出現的是享受與發展同興的享受發展型。
在這種消費形態下,青年消費將是什麼樣的變化趨勢?透視這種變化趨勢顯現了青年什麼樣的消費心態?從調查說明,未來幾年,國民經濟以年均7%的增幅持續上升,人民的生活將邁向更加寬裕的小康生活。在此條件下,青年消費將不再只是為了生存,追求生活享受和自身發展的消費必將大幅上揚。在這種社會大環境下,,未來幾年青年消費將呈現以下變化。
傳統的以食為先的消費將讓位於住行消費。未來幾年青年消費檔次進一步提高,買房和買車將取代衣食消費成為青年消費支出大項。調查表明,22%的青年近期有購房計劃,其中50%將在三年內購置;32.1%的青年家庭打算購買轎車,其中准備2003到2005年間購買的達70.1%。
隨著青年對知識的渴望,未來幾年,教育消費的增長幅度將大大超過青年個人的任何一項消費。調查表明,青年人的學歷期望值普遍攀高,希望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比重高達92.5%。調查還表明,子女教育與養成支出成為居民各項支出增長最快項目,占家庭收入的1/5和消費支出的1/3。家庭的儲蓄意向不少都是為孩子作準備。另外許多青年把教育消費當做終身消費項目。未來幾年,觀看藝術展覽將成為時尚。用於文化教育、休閑度假、旅遊觀光和體育健身等的軟性消費將持續攀升,首次超過用於吃穿用等實物的硬性消費,最高比重會達到2:1。
青年對商品的要求,將不僅限於功能上的滿足,一種商品能否超越產品功能而給青年帶來某種感官、情緒或情感滿足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名牌消費成為一種時尚,在全國20個城市5萬余名消費者的調查中發現,認同品牌的人數逐年穩定增加,而且與教育程度成正比。信息消費年輕化將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潮流,還會出現用戶大眾化、需求個性化和注重心理體驗等消費新趨勢。去年,我國家用電腦市場容量為210萬台,預計今後將以每年60%以上速度增長。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上購物還將成為未來青年一種新的消費方式。
「今天花明天的錢」在未來幾年絕對成為青年消費熱潮。盡管目前信貸消費還只是媒體熱消費者冷,但是隨著今後幾年信貸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和便捷,青年人今後關注的可能將從「今天的我敢花明天的錢」轉向「今天的我如何花明天的錢」。「良禽擇木而棲」的環境消費觀念在未來幾年將更加被青年所重視,青年對綠色食品、清新空氣、文化氛圍等的消費不僅將熟知,並會將其引入生活不惜支出。
透視這些再作深一層透視,不難發現未來青年消費變化將更加趨於享受生活、追逐前衛和展示個性。青年由於生活經驗不足,在消費市場中難免會發生一些消費偏誤,比如不善算計的赤字消費、依賴父母的刮老消費等。目前在享受生活不應淡忘勤與儉、敢花錢還要會花錢、追求時尚還要懂得自我保護等方面青年消費需要注意。
『玖』 關於大學的消費心理學和電子商務
消費心理學應該是算在社會心理學裡面,畢竟是研究群體心理的。。肯定不可能單修這一門啦。。都要出心理學基礎學習的,到研究生才開始選分支。電子商務現在都是大專類學校才有開,本科的學校很少看見有這個專業的
『拾』 電子商務中的消費心理淺析有什麼用
1 電子商務環境下消費者的消費心理特徵。
改革開放使得產品種類和形式日趨多樣化,消費者可挑選的范圍也越來越廣,因此市場也由最初產品匱乏的賣方市場向消費者掌握主動的買方市場轉化。在消費者主導市場的時代,消費者的消費心理與賣方市場相比表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在電子商務模式中這些特點和趨勢表現得更為突出,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1
追求便捷。現代社會將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快,對於快節奏生活的現代人來說,需要一種方便、快捷的購物模式,而傳統的購物模式通常需要在規定的營業時間內到達購物場所、挑選購買產品,整個過程繁瑣、復雜、耗時長,再加上往返路途上的時間,通常會消耗掉消費者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網上購物恰好可以彌補這個缺陷,其方便、快捷、高效、24
小時不間斷服務等特徵符合現代人的消費心理。
1.2
追求物美價廉。在買方市場中,消費者對於產品的選擇餘地變大,因而價格就成為消費者較為敏感的因素之一。互聯網上的網店相對於傳統商店而言,可以讓消費者通過網頁輕松地瀏覽商品、比較不同賣家的商品,更為重要的是,電子商務模式提供了企業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平台,這樣省去了中間商環節的網上直銷模式可以節省成本,最終降低產品價格,因而,電子商務模式可以滿足消費者選擇價廉物美產品的心理需要。
1.3
追求個性化。買方市場中消費品無論在數量上還是種類上都極為豐富,現代消費者特別是年輕消費者往往想像力豐富、喜歡展示自我個性,通常希望企業生產的產品能夠獨一無二,這種心理對個性化消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費者已經不再是單一的只看商品的實用價值,而更重要的是看商品是否與眾不同,是否能充分體現個體的特性,這也已成為消費者消費的一項重要指標。
1.4
追求獨立思考。在消費品種類及數量急速增長的現代社會,隨著消費者選擇范圍的擴大,消費者獨立思考的意識也在加強。面對傳統模式下商家的各種宣傳消費者會產生強烈的不信任感,消費者通常會主動通過各種渠道和手段獲取產品信息並進行分析比較。消費者會從自身分析比較的過程中獲取心理上的平衡,從而降低購買產品特別是貴重產品的風險感,增強購物過程中的心理滿意度。
1.5
追求表現自我。電子商務購物環境中往往消費者會占據主導地位,通常消費者會花費較多的時間到虛擬網店中瀏覽、對比並選擇產品。在買賣雙方彼此看不到對方的購物環境中,消費者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想法行事,這種思想會使得消費者在電子商務購物模式中表現自我的心理體現的愈加明顯。
2 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心理因素分析。
雖然電子商務的網購模式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等諸多優勢,但是目前仍有大量消費者基於對互聯網環境的不信任,進而對網上消費產生懷疑,對電子商務模式敬而遠之,這會嚴重製約電子商務的發展。消費者的這些心理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2.1
傳統購物方式已深入人心。消費者在傳統購物模式中已經習慣「眼看、手摸、耳聽」的方式,這種方式與網上購物環境中通過圖片、文字、視頻、影音等方法了解產品是截然不同的。網購平台不能滿足消費者手摸、眼看的特定心理,而習慣了傳統購物模式特性的消費者往往會因此對電子商務產生懷疑和顧慮。
2.2
對網上支付模式缺乏安全感。國際互聯網本身是一個完全開放的網路環境,對所有使用互聯網的用戶均沒有準入限制,因此互聯網上存在大量的黑客和攻擊者,而電子商務是基於國際互聯網開發出的一種應用,其支付過程完全是在互聯網上實現的,盡管電子商務有一些安全保障措施,但是消費者的個人資料、銀行卡密碼、交易信息等都有被竊取、盜用和篡改的可能,部分消費者會因為這些原因不敢嘗試電子商務活動。
2.3
價格達不到消費者預期。在網路購物過程中,消費者通常期望能夠得到質量相同但價格比傳統商場中低很多的產品,據統計顯示,目前的網上商品僅比商場中便宜 4%-
10%,再加上網購環節中的物流、配送費用,消費者在網購過程中實際享受到的價格優惠是十分有限的。價格上達不到消費者預期會使部分消費者寧可多花時間和精力採用傳統購物模式,也不願選擇電子商務模式。
2.4
配送體系效率較低。電子商務模式中有形產品的運輸無法通過互聯網直接實現,必須藉助物流配送體系才能完成,因此,電子商務與物流配送有著密切的關系。目前,我國商品的配送存在周期長、費用高、效率低等問題。數據顯示我國倉庫周轉率僅為發達國家的三分之一,而差錯率卻近乎於發達國家的三倍。低效的物流配送體系會嚴重影響消費者對電子商務的感知,進而導致部分消費者不願接觸電子商務。
3 小結。
電子商務為消費者帶來了方便、高效、快捷的購物方式,消費者在網路購物的過程中表現出的消費心理給企業傳統的經營理念帶來了新的挑戰,商家必須適應消費者新的心理特徵和變化,了解消費者的心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建立適合企業自身需要的電子商務運作機制,只有如此,企業才能在電子商務運作模式下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