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模式現狀
電子商務時代的來臨,使物流具備了一系列新特點:
1.信息化
電子商務時代,物流信息化是電子商務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表現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資料庫化和代碼化、物流信息處理的電子化和計算機化、物流信息傳遞的標准化和實時化、物流信息存儲的數字化等。因此,條碼技術、資料庫技術、電子定貨系統、電子數據交換(、快速反應及有效的客戶反映、企業資源計劃等先進技術與管理策略在我國的物流中將會得到普遍的應用。
2.自動化
自動化的基礎是信息化,自動化的核心是機電一體化,自動化的外在表現是無人化,自動化的效果是省力化,另外還可以擴大物流作業能力、提高勞動生產力、減少物流作業的差錯等。物流自動化的設施非常多,如條碼/語音/射頻自動識別系統、自動分揀系統、自動存取系統、自動導向車、貨物自動跟蹤系統等。這些設施在發達國家已普遍用於物流作業流程中,而在我國由於物流業起步晚,發展水平低,自動化技術的普及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3.網路化
物流領域的網路化有兩層含義:一是物流配送系統的計算機通信網路,包括物流配送中心與供應商或製造商的聯系要通過計算機網路,另外與下游顧客之間的聯系也要通過計算機網路通信,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應商提出定單這個過程,就可以使用計算機通信方式,藉助於增值網上的電子定貨系統和電子數據交換技術來自動實現,物流配送中心通過計算機網路收集下遊客戶的定貨的過程也可以自動完成;二是組織的網路化,即所謂的組織內部網。比如,台灣的電腦業在20世紀90年代創造出了「全球運籌式產銷模式」,這種模式基本是按照客戶定單組織生產,生產採取分散形式,即將全世界的電腦資源都利用起來,採取外包的形式將一台電腦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晶元外包給世界各地的製造商去生產,然後通過全球的物流網路將這些零部件、元器件和晶元發往同一個物流配送中心進行組裝,由該物流配送中心將組裝的電腦迅速發給訂戶。可見,物流的網路化成為電子商務下物流活動的主要特徵。
4.智能化
這是物流自動化、信息化的一種高層次應用,物流作業過程大量的運籌和決策,如庫存水平的確定、運輸(搬運)路徑的選擇、自動導向車的運行軌跡和作業控制、自動分揀機的運行、物流配送中心經營管理的決策支持等問題都需要藉助於大量的知識才能解決。在物流自動化的進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迴避的技術難題。好在專家系統、機器人等相關技術在國際上已經有比較成熟的研究成果。為了提高物流現代化的水平,物流的智能化已成為電子商務下物流發展的一個新趨勢。
5.柔性化
柔性化本來是為實現"以顧客為中心"理念而在生產領域提出的,但要真正做到柔性化,即真正地能根據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來靈活調節生產工藝,沒有配套的柔性化的物流系統是不可能達到目的的。20世紀90年代,國際生產領域紛紛推出彈性製造系統、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製造資源系統、企業資源計劃以及供應鏈管理的概念和技術,這些概念和技術的實質是要將生產、流通進行集成,根據需求端的需求組織生產,安排物流活動。因此,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適應生產、流通與消費的需求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物流模式。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據消費需求「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靈活組織和實施物流作業。
另外,物流設施、商品包裝的標准化,物流的社會化、共同化也都是電子商務物流模式的新特點。
2. 我國電商物流行業發展現狀及形勢分析
2019年,全球電商物流行業的市場規模達71700.9億元,同比增長7.01%;在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態勢下,我國電商物流行業也迎來了廣闊的發展機遇,2019年,我國電商物流行業的營收規模突破7000億元。未來,在相關政策的引導和市場交易需求的增長趨勢下,我國跨境電商物流將有力地推動電商物流行業的增長。
1、2019年全球電商物流市場規模突破7萬億元
電子商務物流利用電子化的手段,尤其是利用互聯網技術來完成物流全過程的協調、控制和管理,從而實現網路前端到最終客戶端的所有中間過程服務。數據顯示,2011-2019年期間,全球電商物流行業呈總體增長趨勢。2019年,全球電商物流行業的市場規模達71700.9億元,同比增長7.01%。
——更多物流行業相關規劃及信息請參考:前瞻物流產業研究院。
3. 我國電子商務物流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
(1)由於電子商務倉儲物流需要將不同參與企業的資源有機整合,並根據每個企業的版具體情況合權理安排和調度,形成第三方獨特的服務技能和全面深入的運營技能,要求電子商務倉儲物流的管理能力很高,不僅有一個或幾個業務管理方面。核心競爭力是具有綜合管理能力和協調能力,對各行業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2)電子商務倉儲物流是在整合社會資源的基礎上整合起來的,要發展電子商務倉儲物流,首先要發展電子商務倉儲物流企業,培育大型企業集團。另一方面,電子商務倉儲物流的優勢在於為供應鏈提供了一站式的解決方案。電子商務倉儲物流的發展必須建立在企業供應鏈業務外包的基礎上。
(3)電子商務倉儲物流需要很好的信息流支持、市場信譽和信息系統的高透明度,這也要求電子商務倉儲物流在過程中的建立。設計企業的組織結構、流程、規范形式和協調的企業關系體系,建立有效的防火牆機制,確保相關企業的秘密不被泄露。
4. 我國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現狀及趨勢的相關參考文獻有哪些
電子商務最早起源於美國,美國的電子商務是「商務推動型」,那麼中國電子商務則更多的是「技術拉動型」。
3.研究的目的、意義:通過網路推廣,減少企業資金負重,使企業宣傳達到好的效果。中國電子商務的背景,特點; 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變化過程; 重新認識中國的電子商務
5. 我國電子商務的現狀分析
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呈逐年增長態勢,年均復合增速高達24%,2019年交易額為34.81萬億元
2011-2019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呈逐年增長態勢,年均復合增速高達24%。2019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為34.81萬億元,同比增長10.05%,近年來增速稍有放緩。
以上數據及分析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更多物流行業相關規劃、項目及數據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物流產業研究院。
6. 如何理解我國物流現狀已成為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
首先我國物流的配抄送襲效率過低,一到電子商務送貨量大的時候就會出現爆倉的現象,很容易影響購物者消費體驗;信息化管理嚴重落後於電子商務發展進度,現在很多物流環節還採用手工管理模式,效率低下,與電子商務對接效果差;包括塑料周轉箱在內的先進物流容器使用少,導致貨物破損嚴重,影響了電子商務銷售的利潤空間
7. 簡述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狀況
發展狀況如下:
中國電子商務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電子商務與互聯網之間是相輔相存的關系,由於中國互聯網用戶人數眾多,因而電子商務在中國具有較好的發展基礎。2008年,中國網路交易總額達到了1200多億。
在2008年,網路購物市場的增長趨勢明顯。目前的網路購物用戶人數已經達到7400萬人,年增長率達到百分之六十。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距離,美國為71℅遠遠高於中國的使用率。
中國電子商務發展雖然很快,但在重點群體中所佔的比例卻很不均衡,大學生和辦公室職員兩個群體所佔的比例大大超過了中小學生和農村外出務工人員,中小學生由於自身年齡及經濟能力的原因暫不予考慮。
而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所佔比例較低則說明了電子商務的發展的不平衡。因此在今後幾年裡,電子商務的發展應該向城市郊區及農村擴展。
(7)我國電子商務的物流現狀擴展閱讀:
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
1、電子商務普及化
2、電子商務縱深化
3、滿足消費者個性需求
3、企業電子商務主流化
5、電子商務國際化
電子商務的主要特點:
1、電子商務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的增長點。
2014年,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增速(28.64%)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速(7.4%)的3.86倍;全年網路零售額增速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快37.7個百分點。2014年,與電子商務密切相關的互聯網行業收入增長50%;全國信息消費規模達到2.8萬億元,同比增長18%;
信息消費的拉動帶動了相關產業1.2萬億元的發展,對GDP貢獻約0.8個百分點。
2、移動電子商務呈現爆發性增長。
2014年,移動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到8956.85億元,年增長率達234.3%;中國微信用戶數量已達5億,同比增長41%。
3、涉農電子商務快速發展。
商務部和財政部聯合啟動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在全國8個省56個縣開展了電子商務應用示範項目。商務部建設開通了全國農產品商務信息公共服務平台,累計促成農副產品銷售2300多萬噸、交易額達870多億元。
4、電子商務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
2014年,中國兩家大型電子商務企業先後登陸美國資本市場,國際資本市場反應熱烈。
8. 我國物流現狀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物流業總體規模快速增長,服務水平顯著提高,發展的環境和條件不斷改善,為進一步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物流業規模快速增長。2008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89.9萬億元,比2000年增長4.2倍,年均增長23%;物流業實現增加值2.0萬億元,比2000年增長1.9倍,年均增長14%。2008年,物流業增加值佔全部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6.5%,佔GDP的比重為6.6%。 2、物流業發展水平顯著提高。一些製造企業、商貿企業開始採用現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術,實施流程再造和服務外包;傳統運輸、倉儲、貨代企業實行功能整合和服務延伸,加快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業迅速成長,形成了多種所有制、多種服務模式、多層次的物流企業群體。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8年的18.3%,物流費用成本呈下降趨勢,促進了經濟運行質量的提高。 3、物流基礎設施條件逐步完善。交通設施規模迅速擴大,為物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設施條件。截至2008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8.0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6.03萬公里,港口泊位3.64萬個,其中沿海萬噸級以上泊位1167個,擁有民用機場160個。物流園區建設開始起步,倉儲、配送設施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一批區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術設備加快更新換代,物流信息化建設有了突破性進展。 4、物流業發展環境明顯好轉。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繼建立了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的綜合協調機制,出台了支持現代物流業發展的規劃和政策。物流統計核算和標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等行業基礎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但是,我國物流業的總體水平仍然偏低,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全社會物流運行效率偏低,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高出發達國家1倍左右;二是社會化物流需求不足和專業化物流供給能力不足的問題同時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業物流運作模式還相當普遍;三是物流基礎設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銜接順暢、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物流園區、物流技術裝備等能力有待加強;四是地方封鎖和行業壟斷對資源整合和一體化運作形成障礙,物流市場還不夠規范;五是物流技術、人才培養和物流標准還不能完全滿足需要,物流服務的組織化和集約化程度不高。 2008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逐步加深,物流業作為重要的服務產業也受到了嚴重沖擊。物流市場需求急劇萎縮,運輸和倉儲等收費價格及利潤大幅度下跌,一大批中小物流企業經營出現困難,提供運輸、倉儲等單一服務的傳統物流企業受到嚴重沖擊。整體來看,國際金融危機不但造成物流產業自身發展的劇烈波動,而且對其他產業的物流服務供給也產生了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