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子商務好處英文作文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e-commerce, e-commerce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categories: business-to-business (B2B), business to consumer (B2C), business to government agencies (B2G), consumer to consumer (C2C), consumer government agencies (C2G) e-commerce.
1.B2B e-commerce. Business to business (also known as business-to-business or business organization to business organizations, namely Business to Business, BtoB short or B2B) e-commerce is business to business exchange through the Internet procts, services and information. The current rate of development of Internet-based B2B rapidly.
Not just build an online B2B trading by groups, it is also a strategic coopera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provides a foundation. Any enterprise, not only it has a lot of powerful technical strength or good business strategy, in order to achieve alone B2B is completely impossible, to establish alliances between enterprises graally become a trend.
2.B2C of e-commerce. Also known as business-to-consumer businesses to indivial customers or businesses to consumers, namely Business to Consumer, referred BtoC or B2C. Corporate transactions is largely consumer electronics retail. With the emergence of online retail Web and rapid development, now has tens of thousands of shopping on the Internet, providing a variety of consumer goods. In the long run, B2C allows businesses to enhance communication with customers, to provide customers with more choices, provide a more personalized service, and these are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operation can not be achieved.
3.B2G e-commerce. Business-to-government agencies, also known as e-commerce business-to-government, namely Business to Government, referred BtoG or B2G. E-commerce business-to-government agencies, including transaction processing all transactions between businesses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Such as government agencies purchase information can be posted online, all companies can participate in the transaction. In addition, the Government can deal with customs and tax services business by way of an electronic exchange.
4.C2C e-commerce. Consumer to consumer e-commerce, namely Consumer to Consumer, referred CtoC or C2C. Traditionally classified ads, collection goods exhibition, old things for sale and flea market trading premises such, or through auction houses, such as local distributors intermediary business. Such a market fragmented, inefficient, difficult to C2C trade. Nevertheless, the United States market, including auctions, classified ads and collection development, including traditional C2C transactions from 1997 sales of $ 100 million increased $ 3.8 billion in 2000. eBay has been and will continue to be huge in this rapidly developing market leader.
5.C2G e-commerce. Consumer e-commerce to government agencies, namely the Consumer to Government, referred CtoG or C2G. Consumers in the form of government agencies have not really realized, but government agencie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service, will graally follow the business service model, personal taxes, insurance and other social welfare payments through the Internet to carry out.
Thir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e-commerce
E-commerce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the overall situation:
First, enterprises use the Internet to conct business (B2B) the siz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are increasing, this form of B2B, including use of the Internet as follows:
Coordination (a) between the enterprise and its suppliers procurement matters; operational coordination (2) personnel and material planning, warehousing, transport its procts between companies; coordination (3) sales organization and its proct wholesalers, retailers; (4) customer service; daily operational activities (5) the company, internal staff exchanges.
Second, the business-to-business sales and service indivial consumers (B2C) areas continue to expand, these form the most prominent is selling intangible goods and service procts, such as: computer software, entertainment, consumer procts, ticketing, payment, information service, etc. These procts and services are no longer needed some form of substance and specific packaging, online electronic form sent directly to the customer, highlights the advantages of online sales, so strong vitality.
Third, tangible goods sales growth further accelerated, online sales of goods progressively expanded in a two years ago, most people just buy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or book online procts, now has been extended to all kinds of goods, in addition to online sales of branded procts have been standardized for the consumer generally accepted outside, clothing, medicines and food, toys, beverages, footwear, furniture, household goods and other general everyday more and more Internet sales and the emergence of a number of new online store.
Fourth, the level of e-commerce in traditional instries and improve the process and achieve exciting results in the traditional enterprise to the network economy in transition, DELL, CISCO, GE and other high-tech companies ROI over 250%, per capita sales of more than $ 650,000.
Fifth, use the opportunity provided by the network economy, enhance corporate competitiveness has become the new mainstream business e-commerce development. As the network of economic changes brought about and not just a concept or an operational means of e-commerce E of the subject is the economy as a whole, is a challenge faced by all instries to be. For this reason,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economy growth opportunities offered by the market, under the new economic conditions improve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in a new corporate identity for the majority and become a mainstream business e-commerce development.
Fourth, the status quo "enterprise e-commerce," the development of analysis
China first introced the concept of e-commerce in 1993, its first online transactions occurred in 1996, as of 2005, the market size of e-commerce to reach 680 billion yuan, an increase of 41.7% in 2004, as of October 2005 , more than 2300 million SMEs in China more than 300 million will only use the Internet to do business, more than only one percent of the total, which paid in the form of e-commerce through the online trading business more only a few more than 30 million, accounting for 1.3% of the total. Overall, the main business of e-commerce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emerging e-commerce, traditional companies, especially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s a serious shortage of traditional e-commerce applications. Needless to say,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companies is definitely a benefit, the key is how the majority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with their own conditions, consider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principle, the use of a more efficient way to cut e-commerce, rather than blindly follow the trend, and to build a website not e-commerce, e-commerce really work continuing operations also rely on the backend. To better carry out e-commerce, we must learn from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read a lot of first-hand information on e-commerce in English, therefore, to have a certain knowledge of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Fifth,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e-commerce in SMEs
In general, the global Internet-based commerce is beyond the borders of the business activities, the Internet brings a new efficiency model is a new social, economic operation mode. E-commerce brings the greatest benefit procers and consumers is the ability to easily and cost-effectively into the global market for proction companies, through e-commerce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lead time and proction cycles, simplify the order process, rece inventory , and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procers and consumers will make the relationship more closely, the traditional trading import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retailers and other aspects will become meaningless. Low-cost and low-threshold to enter the transaction, making large enterprises and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have equal opportunity to participate in e-commerce (In this sense,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is to support the growth of SMEs more effective tools), which can effectively change and improving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market competition structure, making economic efficiency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unified leadership of the sta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ork 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China, the State Council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er Ministry of Posts, former Ministry of Electronics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Instry, to promo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ut a lot of
2. btog 、ctog、ctob電子商務網站有哪些啊代表性的有什麼
依順利,代表性的有 京東商城,淘寶網,國內任何形式的電子商務網站製作一個平台,需要建立自己的購物商城,和其他平台數據的統一管理,建鵲互聯,在這方面有十年的經驗啦
3. 求2016年最新電子商務對財務會計的影響參考文獻,感謝各位大神。
1、電子商務對會計對象的影響
會計對象,傳統意義上指一個獨立的核算單位。傳統會計只需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內部的經濟活動,無需反映和監督與其相關的客戶、供應商等單位的經濟活動,更沒有考慮電子商務時代虛擬企業的會計核算和管理要求。
會計發展的原動力是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和信息需求的變化。電子商務時代,企業的經營越來越多地依賴於客戶、供應商和行業經濟、區域經濟甚至全球經濟的變化,虛擬企業將成為常見的企業組織形式,如果會計不能向管理者、投資者、甚至政府部門反映上述各方面的重要信息,將使會計的基本原則——全面性和重要性原則受到褻瀆,管理者、投資者也就無法依據會計提供的信息進行決策和投資活動。
2、對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假設的影響
會計後期假設的本意是使企業可以定期(通常一年一次)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有關企業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報告。在傳統會計理論下,由於提供會計信息的方法和技術受到限制,所以報告的編制必須花費一定的時間和成本。在這種情況下,一年一度的會計分期有其合理性。在電子商務時代,就是在任何時候,信息使用者都可從網路上獲得最新的財務報告,而不必等到一個會計期間結束才可獲得。這樣,是否規定會計期間不再重要。在電子商務時代,會計分期假設將被淡化。同樣,在電子商務時代,通過貨幣反映的價值信息已不足以成為管理者和投資者進行決策的主要依據,諸如創新能力、客戶滿意度、市場佔有率、虛擬企業創建速度等表現企業競爭力方面的指標更能代表一個企業未來的獲利能力。這些因素正是今日風險投資方興未艾的重要根據。因此,是否應繼續把貨幣計量假設作為一項會計基本假設也應受到質疑。
3、對權責發生制原則的影響
與會計分期假設相伴而生的會計原則是權責發生制。既然會計分期假設被淡化,那麼是否仍有必要在電子商務時代運用權責發生制原則理應受到質疑。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電子商務將成為交易的主要形式。網路上的電子貨幣支付方式將使現金流量大大加快;信息使用者更關注現實和未來的信息,而有關現金流量的信息對於企業未來的經濟活動更為相關,所以在電子商務時代出具的時點報告似乎採用現金收付制更為合理。
4、對歷史成本原則的影響
歷史成本原則是關於貨幣計量屬性的規則,它要求按歷史成本來計量會計要素的價值,以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但是在新的經濟環境下,傳統的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已越來越無法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在價值信息方面,公允價值信息比歷史成本信息對於決策的相關性更強。在傳統技術方法下,採用公允價值計量雖然可以提高信息的相關性,但可靠性卻很難保證。而新的技術方法可以從網路上獲得最新的資產成交價格信息,從而保證了信息的可靠性。
5、電子商務對會計基本方法「借貸記賬法」的影響
會計的基本記賬方法是「借貸記賬法」,其局限性表現在:(1)它只反映價值信息,而無法反映非價值信息;(2)它只反映與資產負債表相關的經濟活動,不能充分反映其它重要信息,例如證券價格信息;(3)它只反映會計對象即企業內部有關的信息,不反映電子商務時代供應鏈上的其它重要信息,例如供應商的原料信息、客戶需求能力信息等。而「借貸記賬法」無法反映的信息恰恰是電子商務時代企業經營者和投資者需要的重要信息。因此,必須探索新的方法來彌補借貸記賬法的不足。轉貼於 看準網 http://www.kanzhun.com
電子商務的應用使現行會計理論面臨挑戰。隨著會計信息化進程的深入和電子商務的全面應用,人們會重新審視「會計對象」這一理論的基石,並有充分的理由將傳統的「資金運動論」變更為「經濟資訊理論」,籍此重塑會計理論框架,用以指導會計實踐。
三、電子商務對會計信息系統的影響
1、電子商務為會計信息系統提供了新的輸入方式——無紙化輸入
電子商務的應用將改變傳統輸入方式,採用更加高效、先進的無紙化輸入方式。無紙化輸入又稱聯機輸入系統(On-lineInputSystem),在該系統中業務活動從開始到最後都不會受到人工的干預,即完全自動進行交易處理輸入,使得企業供、產、銷有關的合同、提單、保險單、發票等書面記錄被計算機存儲設備以相應的電子記錄所代替,商業運作的整個過程實現無紙化、直接化。
2、電子商務解決「信息孤島」問題並使會計數據處理更具有協同性
電子商務支持企業內部、BtoG企業與消費者、BtoG企業與政府、CtoG消費者間等應用模式。通過企業內部網路(INTRANET)、企業間網路(EXTRANET)以及國際互聯網路(INTERNET),使得會計信息系統的處理具有以下特徵:
(1)內部的協同,即對於企業內部信息可以通過企業網路傳遞實現內部的協同。采購和銷售部門的業務員可以使用手持信息設備輸入各種商品/勞務數據,並實時或批量傳送給財務系統;公司職員可以藉助聯網的信息終端進行考勤、申請借款、填報各項收支;財務人員可以坐在計算機前等待各種經濟數據傳人,自動生成各種賬表,進行事中控制和事後分析。
(2)與供應鏈的協同,即通過商際網路和國際互聯網實現供應商、客戶和企業之間的協同。網上訂貨、網上采購、網上銷售的物流信息和資金流信息瞬間傳遞到會計信息系統;網上服務、網上咨詢使供應鏈的協同更加默契。
(3)與社會有關部門的協同,即通過國際互聯網實現企業、銀行、證券公司、海關等的協同。與銀行聯網,可以隨時查詢企業最新銀行資金信息,並實現網上支付和網上結算;與海關聯網,實現網上報稅、報關;與證券公司聯網可以實現在線證券投資等。
3、電子商務使電子聯機實時報告輸出方式成為可能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一方面,企業的生產、銷售、財務、人事等業務部門在網路環境下協同工作,所產生的各類信息存儲於集成的資料庫中,信息用戶可以通過對資料庫的實時訪問,獲取自己想要的數據;另一方面,會計信息系統也可主動通過Intranet把會計信息實時向企業的內部網頁上發布,通過Internet把信息向企業的外部網頁上發布,甚至會主動把會計資料通過網路傳至稅務等政府部門,替代傳統的紙面或軟盤報送的方式,從而使電子聯機實時報告成為可能,並使會計信息輸出方式呈現嶄新的面貌:
(1)信息量大,成本低。由於採用超文本文件和信息鏈接技術,有效地改變了傳統的財務報告結構,把有順序的線性結構變為相互交叉的網狀結構,信息使用者可以獲得大量有用信息。同時,由於會計報告採用的是電子數據,可以大大減少企業的印刷費用和報紙版面費用,也使企業能夠在花費不大的情況下披露更多的信息。
(2)傳遞迅速,更新及時。會計信息的及時性一直是信息用戶關心的問題,會計信息的及時性直接影響決策者的判斷。傳統會計報告按每季度或每年公布一次,而「決策需要信息」不是每季度或每年進行一次,它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發生。電子聯機實時報告可以通過聯機方式實時獲取決策者所需的信息,滿足了信息用戶長期以來的對信息及時性的渴望。其次,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由於採用的是聯機方式,各種信息可及時更新,商品的最新市場價格和有價證券行情可以從網路中很容易得到,使企業用多種計量屬性編制會計報表成為可能。例如可以同時提供基於歷史成本、公允價值、成本與市價就低等多種計量屬性編制的財務報表,會計報表的閱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毫無疑問,這將為解決當前會計領域內金融衍生工具的信息相關性問題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
(3)更具個性化,閱讀方便。傳統會計報表由於其固有的限制,無法根據閱讀者的類別和興趣,靈活選擇相應報表項目。電子商務環境下電子聯機實時報告能夠按用戶類別引導讀者閱讀他們最感興趣的地方,並方便地選擇報表項目。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電子商務對會計信息系統的影響無處不在。從會計信息系統的宏觀環境到會計信息系統的理論基礎,從會計信息系統的輸入方式到輸出方式都將會產生許多影響,企業會計信息系統在電子商務時代將面臨新的挑戰與變革。
4. 電子商務ctog主要可以用哪些方面
C2G(Consumer to Government,消費者與政府機構間的電子商務),不以營利為目的,主要包括政府采購、網上報關、報稅等,對整個電子商務行業不會產生大的影響。這類活動雖然還沒有達到真正的報稅電子化,但是,它已經具備了消費者對行政機構電子商務的雛形。政府隨著商業機構對消費者、商業機構對行政機構的電子商務的發展,將會對社會的個人實施更為全面的電子方式服務。政府各部門向社會納稅人提供的各種服務,例如社會福利金的支付等,將來都會在網上進行。
C2G模式主要可以用於電子政務中:
在電子政務中,政府機關的各種數據、文件、檔案、社會經濟數據都以數字形式存貯於網路伺服器中,可通過計算機檢索機制快速查詢、即用即調。經濟和社會信息數據是花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收集的寶貴資源,如果以紙質存貯,其利用率極低,若以資料庫文件存儲於計算機中,可以從中挖掘出許多有用的知識和信息,服務於政府決策。
5. 論述電子合同履行的法律規制
1、電子商務合同主體受新合同法調整
新合同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按照電子商務交易對象分類,電子商務可分為四類:即商業商業(BtoB),商業消費者(BtoC),商業政府機構(BtoG),消費者政府機構(CtoG).其中商業機構對商業機構的電子商務是在企業與企業之間進行的,商業機構對消費者的電子商務是在企業與消費者之間進行的,商業機構對政府的電子商務是在企業與政府機構之間進行的.例如政府機構可將采購辦公用品清單在網際網路上發布,企業以電子化方式回應,經過選擇確定供方,與之達成電子合同.再如:政府機構可實施電子政府計劃,利用網際網路為企業提供納稅、辦理電子營業執照、出口配額招標、進出口許可證申領等服務.消費者對政府的電子商務是在個人與政府機構之間進行的.例如對個人社會福利基金的發放以及個人納稅交費等.
上述電子商務活動無論屬於哪一類,其實質都是屬於平等民事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行為,都是合同契約關系.因此,這些電子商務活動的主體都必然要受到新合同法的調整.
2、電子合同形式受新合同法調整
新合同法第十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第十一條規定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這表明了電子合同必然屬於新合同法的調整范圍.電子商務活動中,交易雙方當事人實施的是無紙化貿易,通過電子商務系統進行網上談判,將磋商結果做成文件,以電子文件形式簽訂貿易合同.明確各方權利、義務、標的商品的種類、數量、價格、交貨地點、交貨期、交易方式、結算方式、運輸方式、違約責任、服務、索賠等合同條款後,雙方用EDI簽約或用數字簽字簽約,形成電子合同,傳遞訂單、提單、保險單等,這些電子單證被記錄和保存在磁性介質中,儲存於計算機的存儲設備內,採用的是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形式.此為國內外電子商務市場通行的做法.我國新合同法立法之時已充分注意到這一點,因此特別規定了書面合同包括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以國家立法的形式,賦予了電子合同合法的法律地位,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
3、合同法明確規定了電子合同成立的條件
新合同法第十三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採取要約、承諾方式.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第二款規定: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新合同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第二十六條規定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生效.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承諾到達的時間適用本法第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合同是經由一方的要約被另一方所接受而成立的.按照傳統的做法,要約和承諾都是人工進行的,是雙方當事人的一種意思表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告成立.而電子合同的訂立是完全自動化、雙方利用計算機進行,根據預先編制的程序,通過網際網路自動發出要約或表示承諾,而承諾一旦生效,合同即告成立,對雙方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任何一方不得違約,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電子合同的訂立是在不同地點的計算機系統之間完成的,應如何判斷電子合同的承諾是否生效以及該合同是否因此成立並具有法律效力呢?新合同法在上述條款中做出詳細界定,為判定電子合同的成立和具有法律效力提供了法定界限.
4、合同法賦予了電子簽名的合法性
新合同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第三十三條規定當事人採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簽訂確認書.簽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簽訂電子合同,當事人之間使用計算機電子數據交換,合同主要條款也是通過計算機屏幕顯示,不存在任何傳統意義上的書面形式,因此只能以電子數字簽名(加密)的形式,證明合同的成立.對此,新合同法立法之時已注意到這一客觀現實,採取了較為靈活的態度,按照該條款理解:即電子合同當事人雙方既可以直接使用電子簽名;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首先簽訂使用這種方法的確認書,使合同成立生效.間接地承認了電子簽名(加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5、新合同法對電子合同的管轄權作了具體規定
新合同法第三十四條規定承諾生效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的主營業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沒有主營業地的,其經常居住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電子合同發出EC電訊可以在任何不同的地點使用計算機系統發出,如發送人的營業地、發送人擁有計算機的某一地點.如果採用發出生效原則,將使合同成立的地點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採用收到生效原則更為適宜,因為收到信息的一方所在地點較為容易確定,可以依據傳統的判定方法對接收電文一方的有密切關系的營業地和經常居住地進行判定,提出關於訂立合同地點的法定證據.因此,該條款的規定為確定電子合同成立的地點,明確合同的法律適用和合同糾紛的管轄權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據.
6、新合同法明確了電子合同的法律地位,使電子證據具有合法性
在電子商務活動中,電子合同、訂貨單、提單、確認書、轉運單、保險單、付款通知、有關票據等電子文件即電子單證是在計算機內磁性介質中傳遞、存儲的電子數據,無法被人識讀,只能通過屏幕顯示或列印輸出文件才能識讀,但這只是一種抄錄,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證據原件.因此,客觀地說執法部門在受理電子商務違法案件及電子合同糾紛案件時根本不可能取得作為書面證據的原件.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呢?我國新合同法既然已經明確了電子合同的法律地位,我國民事訴訟法第63條也將可讀形式的電子證據歸為採納證據中的視聽資料類,就說明了我國採納電子證據是有法律基礎的,只要經過國家電子商務認證中心(CA)、電子數據交換(EDI)服務中心的認證和防火牆的技術處理,辨別真偽後,電子單證計算機記錄也就是電子證據可以作為合法的證據來認定事實、定性處理.
6. 什麼樣的網站屬於BToG和CtoG模型的電子商務請舉例說明 急求
2G是新近出現的電子商務模式,即「商家到政府」(是術語B2B或business-to-government的變化形式),它的概念是商業和政府機關能使用中央網站來交換數據並且與彼此作生意,而比他們通常離開網路更加有效。 舉例來說,一個提供 B2G 服務的網站可以提供一個單一地方的業務,為一級或多級政府(城市,州或省,國家等等)來定位應用程序和稅款格式;提供送出填好表格和付款的能力;更新企業的信息;請求回答特定的問題等等。 B2G 也可能包括電子采購服務,通過它商家可以了解代理處的購買需求並且代理處請求提議的回應。 B2G 也可能支持虛擬工作間,在這里,商家和代理可以通過共享一個公共的網站來協調已簽約工程的工作,協調在線會議,回顧計劃並管理進發展。B2G 也可能包括在線應用軟體和資料庫設計的租賃,尤其為政府機關的所使用。 B2G有時也被稱為電子政府。
C2G是消費者對行政機構間的電子商務,指的是政府對個人的電子商務活動。這類的電子商務活動目前還沒有真正形成。然而,在個別發達國家,如在澳大利亞,政府的稅務機構已經通過指定私營稅務,或財務會計事務所用電子方式來為個人報稅。這類活動雖然還沒有達到真正的報稅電子化,但是,它已經具備了消費者對行政機構電子商務的雛形。
政府隨著商業機構對消費者、商業機構對行政機構的電子商務的發展,將會對社會的個人實施更為全面的電子方式服務。政府各部門向社會納稅人提供的各種服務,例如社會福利金的支付等,將來都會在網上進行。
7. To B、To C、To G具體什麼意思
ToB是企業客戶、 ToC是一般用戶 、ToG是政府客戶。
To C是市面上做的最多的產品,面向的是個人用戶,遵循比較規范的產品流程,相對而言做起來比較容易;
To B產品是面向商業企業用戶的,一般不向大眾用戶公開。To B可分為數據應用類、企業管理類;
To G是從 To B衍生出來的一種特殊劃分,面向的企業為政府或相關事業單位,主要是根據每年政府投入的財政預算,然後去做的一系列信息化項目,可以說是「指標驅動,為做項目而做項目」。
(7)ctog同步電子商務擴展閱讀:
To G並不像To C和To B面向相對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而且這類項目雖然是由政府通過外包形式采購,但是最終使用用戶可以是政府決策人員、普通大眾、行業用戶。
而這些用戶需要依賴於政府機關提供的這種特殊的產品、成果或服務,准確地說是一種「訂購關系」,而這正是政府機構產生盈利的核心關鍵點。
三者的相同之處:
1、都是為了解決人的需求,都需要去深入挖掘目標用戶的需求,進行分析轉化為功能,利用最低的成本去滿足用戶最迫切的需求。
2、都需要把產品做好,用戶用得爽,才能實現盈利。
3、產品經理都需要具備核心能力(包括:需求分析、產品管理、項目管理、溝通能力、技術能力、業務能力、產品設計、學習能力、邏輯思維等)。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資本青睞「頭部玩家」,看好TO B未來
8. 關於電子商務管轄權的法律條款
電子商務管轄權的法律條款:
1、電子商務合同主體受新合同法調整:
新合同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按照電子商務交易對象分類,電子商務可分為四類:即商業商業(BtoB),商業消費者(BtoC),商業政府機構(BtoG),消費者政府機構(CtoG).其中商業機構對商業機構的電子商務是在企業與企業之間進行的,商業機構對消費者的電子商務是在企業與消費者之間進行的,商業機構對政府的電子商務是在企業與政府機構之間進行的.例如政府機構可將采購辦公用品清單在網際網路上發布,企業以電子化方式回應,經過選擇確定供方,與之達成電子合同.再如:政府機構可實施電子政府計劃,利用網際網路為企業提供納稅、辦理電子營業執照、出口配額招標、進出口許可證申領等服務.消費者對政府的電子商務是在個人與政府機構之間進行的.例如對個人社會福利基金的發放以及個人納稅交費等。
上述電子商務活動無論屬於哪一類,其實質都是屬於平等民事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行為,都是合同契約關系.因此,這些電子商務活動的主體都必然要受到新合同法的調整。
2、電子合同形式受新合同法調整:
新合同法第十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第十一條規定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這表明了電子合同必然屬於新合同法的調整范圍.電子商務活動中,交易雙方當事人實施的是無紙化貿易,通過電子商務系統進行網上談判,將磋商結果做成文件,以電子文件形式簽訂貿易合同.明確各方權利、義務、標的商品的種類、數量、價格、交貨地點、交貨期、交易方式、結算方式、運輸方式、違約責任、服務、索賠等合同條款後,雙方用EDI簽約或用數字簽字簽約,形成電子合同,傳遞訂單、提單、保險單等,這些電子單證被記錄和保存在磁性介質中,儲存於計算機的存儲設備內,採用的是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形式.此為國內外電子商務市場通行的做法.我國新合同法立法之時已充分注意到這一點,因此特別規定了書面合同包括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以國家立法的形式,賦予了電子合同合法的法律地位,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
3、合同法明確規定了電子合同成立的條件:
新合同法第十三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採取要約、承諾方式.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第二款規定: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新合同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第二十六條規定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生效.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承諾到達的時間適用本法第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合同是經由一方的要約被另一方所接受而成立的.按照傳統的做法,要約和承諾都是人工進行的,是雙方當事人的一種意思表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告成立.而電子合同的訂立是完全自動化、雙方利用計算機進行,根據預先編制的程序,通過網際網路自動發出要約或表示承諾,而承諾一旦生效,合同即告成立,對雙方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任何一方不得違約,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電子合同的訂立是在不同地點的計算機系統之間完成的,應如何判斷電子合同的承諾是否生效以及該合同是否因此成立並具有法律效力呢?新合同法在上述條款中做出詳細界定,為判定電子合同的成立和具有法律效力提供了法定界限。
4、合同法賦予了電子簽名的合法性:
新合同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第三十三條規定當事人採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簽訂確認書.簽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簽訂電子合同,當事人之間使用計算機電子數據交換,合同主要條款也是通過計算機屏幕顯示,不存在任何傳統意義上的書面形式,因此只能以電子數字簽名(加密)的形式,證明合同的成立.對此,新合同法立法之時已注意到這一客觀現實,採取了較為靈活的態度,按照該條款理解:即電子合同當事人雙方既可以直接使用電子簽名;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首先簽訂使用這種方法的確認書,使合同成立生效.間接地承認了電子簽名(加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5、新合同法對電子合同的管轄權作了具體規定:
新合同法第三十四條規定承諾生效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的主營業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沒有主營業地的,其經常居住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電子合同發出EC電訊可以在任何不同的地點使用計算機系統發出,如發送人的營業地、發送人擁有計算機的某一地點.如果採用發出生效原則,將使合同成立的地點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採用收到生效原則更為適宜,因為收到信息的一方所在地點較為容易確定,可以依據傳統的判定方法對接收電文一方的有密切關系的營業地和經常居住地進行判定,提出關於訂立合同地點的法定證據.因此,該條款的規定為確定電子合同成立的地點,明確合同的法律適用和合同糾紛的管轄權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據。
6、新合同法明確了電子合同的法律地位,使電子證據具有合法性:
在電子商務活動中,電子合同、訂貨單、提單、確認書、轉運單、保險單、付款通知、有關票據等電子文件即電子單證是在計算機內磁性介質中傳遞、存儲的電子數據,無法被人識讀,只能通過屏幕顯示或列印輸出文件才能識讀,但這只是一種抄錄,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證據原件.因此,客觀地說執法部門在受理電子商務違法案件及電子合同糾紛案件時根本不可能取得作為書面證據的原件.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呢?我國新合同法既然已經明確了電子合同的法律地位,我國民事訴訟法第63條也將可讀形式的電子證據歸為採納證據中的視聽資料類,就說明了我國採納電子證據是有法律基礎的,只要經過國家電子商務認證中心(CA)、電子數據交換(EDI)服務中心的認證和防火牆的技術處理,辨別真偽後,電子單證計算機記錄也就是電子證據可以作為合法的證據來認定事實、定性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