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生鮮電商的發展前景那麼好,卻這么難做
之所以生鮮電商如此虧損,主要的問題之一就是供應鏈成本要求太高,配送、損耗、地域、倉庫成本都非常高,問題難以解決。
據《中國生鮮電商行業解決方案與投資策略規劃報告》顯示,接下來生鮮電商要趨於理性,朝著優化產品結構、培育品牌品質的良性方向發展,不斷向上游產地延伸,逐漸收縮戰線,實現差異化競爭,尋求確實可行的盈利模式。
如此一來,經過寒冬洗禮,生鮮電商企業只需要做到成本控制,提高效率和品質,未來就可期。
Ⅱ 國內首家生鮮電商申請破產,你覺得與管理不善有關嗎
我覺得跟管理是有一部分的關系的,當然生鮮這一塊是比較難做起來的,它的損耗及運輸成本,人工等都是需要非常大的支出。費用高了消費者不會去買,而且有的就會給顧客不好的體驗感,所以很多的生鮮電商都做不起來
Ⅲ 快鮮網倒閉了嗎
他們呀,這個網站沒有倒閉的,現在還是挺好的,沒有倒閉
Ⅳ 為什麼那麼多的生鮮配送公司倒閉
可能是因為經營不善吧
Ⅳ 生鮮電商死亡名單公布,還能突圍嗎
在經歷了多年的爆發式增長後,2016年我國生鮮電商似乎集體進入寒冬期,業績下滑、增長緩慢……據不完全統計,僅2016-2017年間,就有14家生鮮電商企業倒閉,如鮮品會、菜管家、美味七七等。
然而,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國內生鮮電商2016年的整體交易額約900億元,比2015年的500億元增長了80%,與之相適宜的生鮮電商融資總額亦達到60億元。一半進退兩難,一半前程湛藍,我國生鮮電商的發展到底該何去何從?
日前,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按上線時間順序梳理了2016—2017年度生鮮電商「死亡」名單表:
不難看出,在這份「死亡」名單里,生鮮電商以絕對性趨勢奪得冠軍,成為倒閉大種類……
一位資深生鮮人士算了一筆賬:「現在生鮮電商中,物流加倉儲一般占整體價格的10%;人工成本佔10%;用於市場推廣的用戶補貼佔10%;貨物損耗佔5%到10%。「而生鮮批發的毛利一共才多少?10~20%。這樣的情況能盈利?這就是互聯網人涉足生鮮電商的真實水平。」
Ⅵ 阿里系棄子易果生鮮破產,生鮮配送真的深入人心嗎
易果生鮮背後最大的股東,是阿里系的公司,很多人看到易果生鮮破產,會覺得非常意外。實際上生鮮產業破產,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本身成本就高,加上運送的問題,大多數生鮮產業都在虧本。今年又受到疫情的影響,破產也在情理之中。生鮮產業深入人心,可不代表這個產業真的紅火。
生鮮電商平台,早在前幾年,就出現了大量破產和倒閉現象。像是呆蘿卜、妙生活、我廚等,都是已經倒下的生鮮電商公司。沒有大資本的支持,生鮮電商很難維持。阿里系的支持斷層,是直接導致易果破產的主要原因。
Ⅶ 鮮網倒閉了,那的文還看得到嗎
作家都不在那裡面更新了,目前鮮網登錄都出了問題,大部分作家都轉移到了龍馬和POPO寫文,可以去那邊追文
Ⅷ 鮮網真的倒閉了嗎
2014年初謠傳鮮網老闆協同小姨子跑了,後來就傳出拖欠作者稿費,高層都失蹤的消息,現在的情況是鮮網已經不更新了,作者搬家了不少,最後因為作者們啟用法律程序要告鮮網,所以鮮網出來一個負責人說同意版權都回歸作者,以後兩清的意思,如果沒人收購鮮網,估計就倒閉了吧
Ⅸ 國內首家生鮮電商已申請破產重組,破產的原因是什麼
易果生鮮的訂單有九成來自天貓超市,呈現出高度的依賴性。阿里巴巴將2013年交給易果生鮮的天貓超市生鮮運營轉交給盒馬。失去C端天貓生鮮運營權之後,易果的「供應鏈」、「冷鏈物流」和「新零售賦能」三大定位面臨嚴峻考驗。
遭遇強勁盒馬的易果生鮮選擇轉型做B端的決策成效不明顯。尤其很重要的『安鮮達』冷鏈物流也沒扶起來。
(9)兩鮮電子商務要倒閉了擴展閱讀
生鮮電商的發展隨著2013年到2014年間資本市場的進入發展迅猛,經過的市場低迷期,洗牌期以及新零售探索期,不斷有新玩家湧入,賽道逐漸擁擠變窄。
生鮮電商早在2016年就面臨過一輪殘酷的大洗牌,一米鮮,果食幫,青年菜等品牌相繼倒閉。據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除傳統生鮮電商外,互聯網公司、線下商超紛紛布局生鮮業務。
以京東生鮮、天貓生鮮、拼多多為代表的傳統B2C自營模式、平台模式,以每日優鮮、京東到家、叮咚買菜為代表的「到家」社區模式,以及以盒馬鮮生、7Fresh為代表的「到店+到家」模式,生鮮電商行業商業模式呈現多樣化。
在生鮮平台競爭淘汰的「加速期」日劇激烈的競爭中,易果生鮮是否能涅槃重生仍待市場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