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子商務物流的基本功能是什麼
電子商務物流的基本功能有:公司簡介、行業動態、網上查詢、網上訂單、客戶中專心、會員管理等功能,最屬主要的功能是:「網上查詢」和「網上訂單」功能。
物流在電子商務流程中的重要性如下:
物流是生產過程的保障:無論是傳統的貿易環境還是在電子商務的環境下,生產都是商品流通的開始,而商品生產的順利進行需要各類物流活動支持,整個生產過程實際上就是一系列的物流活動;
商流的結果由物流完成:商流活動的最終結果是將商品所有權由供方轉移到需方,但是實際上在交易合同簽定後,商品實體並沒有立即移動,在傳統交易環境下,商流的結果必須由相應的物流活動來執行完成,也就是賣方按買方的需求將商品實體以適當的方式和途徑轉移,而在電子商務的環境下,網路消費者雖然通過上網訂購完成了商品所有權的交割過程,但必須通過物流的過程將商品和服務真正轉移到消費者手中,電子商務的交易活動才告以終結,因此,物流在電子商務交易的商流中起到了後續者和服務者的作用,沒有現代化物流,電子商務的商流活動將是一紙空文。
⑵ 電子商務和物流的關系是什麼
一、
電子商務促進物流的發展:
(1)
電子商務將改變人們傳統的物流觀念: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的商務活動,為物流創造了一個虛擬的運動空間。利用電子商務進行物流活動時,物流的各種職能及功能可以通過虛擬化的方式表現出來。在這種虛擬化的過程中,人們可以通過各種組合方式,尋求物流的合理化,使商品實體在實際的運動過程中,達到效率最高、費用最省、距離最短、時間最少的目的;
(2)
電子商務將改變物流的運作方式:
通過電子商務可以實現物流網路的實時控制。傳統的儲運活動在其運作過程中,不管它是以生產為中心,還是以成本或利潤為中心,其實質都是以商流為中心,從屬於商流活動,因而物流的運動方式是緊緊伴隨著商流來運動的。利用電子商務,物流的運作是以信息為中心的,信息不僅決定了物流的運動方向,而且也決定著物流的運作方式。在實際運作過程中,通過網路上的信息傳遞,可以有效地實現對物流的實施控制,實現物流的合理化;
(3)
電子商務將促進物流基礎設施的改善和物流技術與管理水
平的提高;
1、促進物流基礎設施的改善:
電子商務高效率和全球想的特點,要求物流也必須達到這一目標。而物流要達到這一目標,良好的交通運輸網路、通信網路等基礎設施則是最基本的保證;
2、促進物流技術的進步:
物流技術包括運輸技術、倉儲技術、裝卸技術、包裝技術等,物流技術水平的高低是實現物流效率高低的一個重要因素。要建立一個適應電子商務運作的高效率的物流系統,加快提高物流的技術水平則有著重要的作用;
3、促進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和影響著物流效率的高低,也影響著電子商務高效率優勢的實現問題。只有提高物流的管理水平,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將科學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應用於物流管理當中,才能確保物流的進行,是想物流的合理化和高效化,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
二、物流是電子商務的重要保障:
在傳統交易過程中,商流都必須伴隨相應的物流活動,即按照購方需求將商品實體由供方以適當的方式向購方轉移。利用電子商務,消費者只要通過網上點擊購物,就可以完成商品所有權的交割,即商流過程。但電子商務的活動並未結束,只有商品和服務真正轉移到消費者手中,商務活動才告以終結。在整個電子商務的交易過程中,物流實際上是以商流的後續者和服務者的姿態出現的,沒有物流作保證,電子商務給供方和購方帶來的便捷則等於零。
⑶ 對我國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的看法
物流是電子商務的要素之一。隨著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物流對電子商務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歐美經濟發達國家,物流的發展經歷了數十年。在美國,其物流發展自1915年至今已有近90年的歷史。在以網路通信為基礎的電子商務時代,其電子商務物流也應十分發達。在我國,物流起步晚、水平低。在電子商務時代的今天,能夠支持電子商務活動的現代物流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為此,需要對我國電子商務物流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並尋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我國電子商務的物流現狀
電子商務物流企業現狀
根據我國現階段物流企業的所有制性質和經營管理方式的不同,物流企業可被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受控型物流企業。這類企業是指受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行政控制的國有或集體企業,具有行業性、地域性和傳統性等特點。例如,我國糧油倉儲企業、各地物資儲運公司和外運公司等。這類企業只進行傳統的貨物運輸,是屬於傳統的、業務單一的物流企業或運輸企業。但它們在我國經濟建設的歷史中曾發揮過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電子商務物流的發展,這種傳統單一性的企業已經開始顯示出它們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趨勢,許多受控型物流企業已經開始股份制改造或其他方式的重組。
另一類是非受控型物流企業。這類企業是指由市場培育出來,按市場規律運作的各類私營企業、合資企業、外資企業以及股份制形式直接創立的新型物流企業。它們具有專業性強、自動化和信息化程度高、規模較小等特點。這類企業不僅經營貨物運輸,同時進行物流的策劃、配送中心的規劃、倉儲管理、信息交流等增值業務,並通過公路、鐵路、海運、空運、互聯網等方式將產品和服務配送到世界各地,是現代電子商務物流模式的企業。
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物流企業在數量上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全國700餘家連鎖公司中,一些規模較大的連鎖公司已經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國內介入物流業的上市公司也有近40家。與此同時,由於看好加入世貿組織後的中國物流市場,許多外國物流企業和運遞業巨頭也搶灘中國。日本獨資的物流公司——日本郵船繼續在中國上海設分公司後,又相繼在天津、青島、廣州、大連等地設立物流分公司。現在我國已經建有各類配送中心1000多家,它們和外資物流企業一起參與我國物流市場的激烈競爭。
物流基礎設施現狀
物流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公路、鐵路、港口、機場以及網路通信基礎等。到2002年底,我國公路通車里程達176.52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2.51萬公里,居世界第二位。「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建設進展也大大加快。全國鐵路營運里程7.19萬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復線和電氣化里程達4.2萬公里,年完成貨物周轉量15476.8億噸公里。全國民用機場共141個,年完成航空貨物周轉量51.6億噸公里、貨物運輸量2021萬噸。定期航班航線條數達到1176條。其中國內航線1015條,通航130個城市,國際航線161條,通航33個國家的62個城市。空運能力明顯增強。我國沿海和內河共有生產性泊位33450個,深水泊位822個,集裝箱吞吐能力超過2700萬標准箱,貨物吞吐量完成26.8億噸,超過1億噸的港口7個,其中上海、深圳已進入世界集裝箱大港十強。
網路信息通信設施飛速發展。到2003年7月,我國的互聯網用戶達6800萬;上網計算機總數達2572萬;.cn下注冊的域名數達250651;www站點(不含.e站點)達47900;國際出口帶寬的總量為18599MB;IP址總數為3208480個。全國光纜線路總達225萬公里;數字微波線路6萬多公里。在程式控制交換、光纖通信等領域里,我國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建成開通了中日、亞歐、中美等多條國際海底光纜,使我國的國際通信能力大大增強。
物流企業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現狀
我國的物流企業數量雖具有一定的規模,但能適應現代電子商務的物流企業數量仍很少、規模也小、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不盡如意。除少數企業外,大多數物流企業技術裝備和管理手段仍比較落後,服務網路和信息系統不健全,大大影響了物流服務的准確性和及時性。大多數物流企業還只是被動地按照用戶的指令和要求,從事單一功能的運輸、倉儲和配送,很少能提供物流策劃、組織及深入到企業生產領域進行供應鏈全過程的管理,物流增值少。物流企業的物流專業人才缺乏是造成物流企業服務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企業缺乏通曉現代物流運作和物流管理的復合型人才。目前,國內的物流高級人才主要是從海外留學回國的人員。人才的短缺主要是相應的培養體系不夠成熟和不夠健全。據教育部的統計顯示,在2002年高等院校招生目錄中,備案設置物流管理專業的院校只有9所,正在籌辦物流專業的院校也只有20多所。
⑷ 自己對電子商務物流的總體認識
電子商務是抄信息社會的必然產物,網路經濟主力軍,電子商務對傳統的物流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通過介紹電子商務與物流業的關系,物流業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必要條件,在電子商務新的形勢下,物流業藉助電子商務的手段得以飛速發展,電子商務只有藉助物流才能正常運轉。
⑸ 電子商務物流系統是含義
電子商務物流系統含義:對整個物流系統實行統一信息管理和調度,按照用戶訂貨要求,在物流基地進行理貨工作,並將配好的貨物送交收貨人的一種物流方式。
在電子商務時代,物流發展到集約化階段,這種一體化配送中心不僅提供倉儲和運輸服務,還必須開展配貨、配送和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務項目,也可以按客戶的需求提供其他服務。
現代供應鏈管理通過提供從供應商到消費者供應鏈的運作,使物流達到最優化。
作為一種戰略概念。供應鏈也是一種產品,而且是可增值的產品,其目的不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供用戶期望以外的增值服務.以產生和保持竟爭優勢。
從某種意義上講,供應鏈是物流系統的充分延伸,是產品與信息從原料到最終消費者之間的增值服務。
⑹ 談談對電子商務與物流的關系的認識
一、電子商務與物流的概念
電子商務是經濟和信息技術發展並相互作用的必然產物。對於電子商務的概念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定的標准。目前能夠被大多數人接受的是由美國IT廠商提出的:電子商務是一種商務活動的新形式,它通過採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以數字化通信網路和計算機裝置替代傳統交易過程中以紙介質作為信息載體的存儲、傳遞、統計、發布等環節,從而實現商品和服務交易以及交易管理等活動的全過程無紙化,並達到高效率、低成本、數字化、網路化、全球化等目的。根據我國國情,有關專家將國外的定義與中國的現狀相結合,擴大了美國的電子商務定義的范圍,提出了包括物流電子化的廣義的電子商務概念:
1、電子商務是實施整個貿易活動的電子化;
2、電子商務是一組電子工具在商務活動中的應用;
3、電子商務是電子化的購物市場;
4、電子商務是從售前到售後支持的各個環節實現電子化、自動化。
二、電子商務與物流的關系
1、物流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電子商務的本質是商務,商務的核心內容是商品的交易,而商品交易會涉及到四方面:商品所有權的轉移,貨幣的支付,有關信息的獲取與應用,商品本身的轉交。即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物流。其中信息流既包括商品信息的提供、促銷行銷、技術支持、售後服務等內容,也包括諸如詢價單、報價單、付款通知單、轉賬通知單等商業貿易單證,還包括交易方的支付能力、支付信譽等。商流是指商品在購、銷之間進行交易和商品所有權轉移的運動過程,具體是指商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動。資金流主要是指資金的轉移過程,包括付款、轉帳等過程。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這四個部分都與傳統情況有所不同。商流、資金流與信息流這三種流的處理都可以通過計算機和網路通信設備實現。物流,作為四流中最為特殊的一種,是指物質實體的流動過程,具體指運輸、儲存、配送、裝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種活動。對於少數商品和服務來說,可以直接通過網路傳輸的方式進行配送,如各種電子出版物、信息咨詢服務等。而對於大多數商品和服務來說,物流仍要經由物理方式傳輸。
過去,人們對物流在電子商務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對於物流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應發生變化也認識不足,認為對於大多數商品和服務來說,物流仍然可以經由傳統的經銷渠道。但隨著電子商務的進一步推廣與應用,物流能力的滯後對其發展的制約越來越明顯。物流的重要性對電子商務活動的影響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注意。
2、物流是實現電子商務的保證
物流作為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電子商務的重要保證。由電子商務流程圖可以知道,離開了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過程就不完善。
3、物流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
無論在傳統的貿易方式下,還是在電子商務下,生產都是商品流通之本,而生產的順利進行需要各類物流活動的支持。生產的全過程從原料的采購開始,便要求有相應的供應物流活動將所采購的材料到位,否則,生產就難以進行;在生產的各工藝流程之間,也需要有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過程,即所謂的生產物流,以實現生產的流動性;部分余料、可重復利用的物資的回收,也需要所謂的回收物流;廢棄物的處理需要廢棄物物流。可見,整個生產過程實際上包含了系列化的物流活動。合理化、現代化的物流,通過降低費用從而降低成本、優化庫存結構、減少資金占壓、縮短生產周期,保障了現代化生產的高效運行。相反,缺少了現代化的物流,生產將難以順利進行,無論電子商務是多麼便捷的貿易形式,仍將是無米之炊。
4、物流服務於商流
在商業活動中,商品所有權在購銷合同簽訂的同時,便由供方轉移到了需方,而商品實體並沒有因此而到達需方。在電子商務條件下,顧客通過網路購物,完成了商品所有權的交割過程,但電子商務活動並未結束,只有商品和服務真正到達顧客手中,商務活動才告終結。在整個電子商務中,物流實際上是以商流的後續者和服務者的姿態出現的。沒有現代化的物流,輕松的商務活動只會退化為一紙空文。
5、物流是實現以「顧客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證
電子商務的出現,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最終消費者。他們不必到擁擠的商業街挑選自己所需的商品,而只要坐在家裡,上網瀏覽、查看、挑選,就可以完成購物活動。但試想,他們所購商品遲遲不能到貨,抑或商家送貨非自己所購,那消費者還會上網購物嗎?物流是電子商務實現以顧客為中心理念的最終保證,缺少現代化物流技術與管理,電子商務給消費者帶來的便捷等於零,消費者必然會轉向他們認為更為可靠的傳統購物的方式上。
⑺ 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的關系
1.電子商務是現代化物流和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
電子商務概念的提出首先是在美國。作為電子商務前身的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的產生是為了簡化煩瑣、耗時的定單等處理過程,以加快物流的速度,提高物資的利用率。
電子商務的提出最終是為了解決信息流、商流和資金流處理上的煩瑣對現代化的物流過程的延緩,進一步提高現代化的物流速交流。可見,在電子商務概念之初,就有強大的現代化物流作為支持,只須將電子商務與其進行對接即可,並非電子商務過程不需要物流的電子化。
2.電子商務離不開物流
電子商務是20世紀信息化、網路化的產物,由於其自身的特點已廣泛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但是人們對電子商務所涵蓋的范圍卻沒有統一、規范的認識。
過去,人們對電子商務過程的認識往往只局限於信息流、商流和資金流的電子化、網路化,忽視了物流的電子化過程,物流仍然可以由傳統的經銷渠道完成。但隨著電子商務的進一步推廣與應用,物流的重要性對電子商務活動的影響口益明顯。
3.物流是電子商務的保證
無論是傳統的貿易方式,還是電子商務,商品生產是流通的基礎,而生產的順利進行需要哥哥物流環節的支持。整個生產過程實際上就是系列化的物流活動。
在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人們通過上網交易,完成了商品所有權的交割過程,最終還是要通過物流才能實現貨物的送達和驗收、售後服務以及技術支持,從而實現商品的實質性轉移,使整個交易活動結束。
如果沒有現代化的物流,任何輕松的商務活動都是紙上談兵;缺少現代化的物流技術,電子商務給消費者帶來的便捷等於零。
(7)電子商務物流的認識擴展閱讀:
電子商務對物流的影響
1.物流業的地位大大提高
電子商務是一次高科技和信息化的革命。它把商務、廣告、訂貨、購買、支付、認證等實物和事務處理虛擬化、信息化,使它們變成脫離實體而能在計算機網路上處理的信息,又將信息處理電子化,強化了信息處理,弱化了實體處理。
這必然導致產業大重組,原有的一些行業、企業將逐漸壓縮乃至消亡,將擴大和新增一些行業、企業。產業重組的結果,可能實際上使得社會上的產業只剩下兩類行業:一類是實業,包括製造業和物流業;一類是信息業,包括服務、金融、信息處理業等。在實業中,物流企業會逐漸強化。
2.供應鏈管理的變化
(1)供應鏈短路化
在傳統的供應鏈渠道中,產品從生產企業流到消費者手裡要經過多層分銷商,流程很長,由此造成了很多問題。現在電子商務縮短了生產廠家與最終用戶之間供應鏈上的距離,改變了傳統市場的結構。企業可以通過自己的網站繞過傳統的經銷商與客戶直接溝通。
雖然目前很多非生產企業的商業網站繼續充當了傳統經銷商的角色,但由於它們與生產企業和消費者都直接互連,只是一個虛擬的信息與組織中介,不需要設置多層實體分銷網路(包括人員與店鋪設施),也不需要存貨,因此仍然降低了流通成本,縮短了流通時間,使物流徑路短路化。
(2)供應鏈中貨物流動方向由「推動式」變成「拉動式」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實現了一體化,供應商與零售商、消費者通過Internet連在了一起,通過POS、EOS等供應商可以及時且准確的掌握產品銷售信息與顧客信息。
此時存貨管理採用反應方法,按所獲信息組織產品生產和對零售商供貨,存貨的流動變成「拉動式」,完全可以消除上述兩個缺點,並實現銷售方面的「零庫存」。
3.第三方物流成為物流業的主要組織形式
⑻ 什麼是物流.談談你對物流的認識和理解
物流是現代企業創造價值的一個重要區域,在日益強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的發展與生存關鍵在成本領先。現代物流的發展趨勢呈現出全球化、多功能化、系統化、信息化和標准化的特徵,其中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的核心。現代物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打破了運輸環節獨立於生產環節之外的行業界限,通過供應鏈建立起對企業產供銷全過程的計劃和控制,從而實現物流信息化,即採用信息技術對傳統物流業務進行優化整合,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水平的目的。而這些恰恰是國內物流所缺的東西,所以中國的物流要實現現代物流與國際接軌必須從多功能化、一流服務、信息化、全球化等多方面進行提高。
一、物流的定義
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到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
二、現代物流的特點
電子商務與物流的緊密結合;現代物流是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人才流的統一;電子商務物流是信息化、自動化、網路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結合;物流設施、商品包裝的標准化,物流的社會化、共同化也都是電子商務下物流模式的新特點。
三、物流當前形勢
目前國內外的各種物流配送雖然大都跨越了簡單送貨上門的階段,但在層次上仍是傳統意義上的物流配送,因此在經營中存在著傳統物流配送無法克服的種種弊端和問題,尚不具備或基本不具備信息化、現代化、社會化的新型物流配送的特徵。
電子商務作為數字化生存方式,代表未來的貿易方式、消費方式和服務方式. 因此要求整體生態環境要完善,要求打破原有物流行業的傳統格局,建設和發展以商品代理和配送為主要特徵,物流、商流、信息流有機結合的社會化物流配送中心,建立電子商務物流體系,使各種流的暢通無阻,才是最佳的電子商務境界。
四、物流的發展趨勢
電子商務時代,由於企業銷售范圍的擴大,企業和商業銷售方式及最終消費者購買方式的轉變,使得送貨上門等業務成為一項極為重要的服務業務,促使了物流行業的興起。物流行業即能完整提供物流機能服務,以及運輸配送、倉儲保管、分裝包裝、流通加工等。以及收取報償的行業。主要包括倉儲企業、運輸企業、裝卸搬運、配送企業、流通加工業等。信息化、全球化、多功能化和一流的服務水平,已成為電子商務下的物流企業追求的目標。
五、結束語
隨著電子商務物流的發展,全球化電子商務物流形式將越來越為明顯,我們必須堅持物流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及一流服務化的建設,而且要儲備信息人才,隨時迎接未來物流模式的到來,時刻關注物聯網動態,爭取在第一時間應用物聯網為企業帶來跟好的效益。
(8)電子商務物流的認識擴展閱讀:
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國形成的,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原意為「實物分配」或「貨物配送」。1963年被引入日本,日文意思是「物的流通」。20世紀70年代後,日本的「物流」一詞逐漸取代了「物的流通」。
中國的「物流」一詞是從日文資料引進來的外來詞,源於日文資料中對"Logistics"一詞的翻譯「物流」。
中國的物流術語標准將物流定義為: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功能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用戶要求的過程。
物流 英文名稱:logistics 定義:供應鏈活動的一部分,是為了滿足客戶需要而對商品、服務以及相關信息從產地到消費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動和儲存進行的規劃、實施與控制的過程。
物流:以倉儲為中心,促進生產與市場保持同步。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會生產過程中,根據物質資料實體流動的規律,應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對物流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使各項物流活動實現最佳的協調與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現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統論、資訊理論和控制論的基礎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