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農產品電商的未來發展方向會是什麼樣的
未來農產品電商的四大發展趨勢:
第一,供給精細化。物聯網技術趨於成熟版,正逐步進入快速權發展期。有機構預計,2017年,全球將有300億件物聯網設備聯網。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極大地推進農業科技化進程,促進精細農業、訂單農業的發展,從而帶來農業供給側的重大變革。
第二,品牌在線化。互聯網顛覆了傳統品牌的內涵,也延伸了品牌的外延。藉助電子商務和社交平台,農民成長為「網紅」,傳統品牌轉型為線上品牌,地標產品則演化為區域公用品牌。
第三,品質標准化。目前,農產品電商發展受到制約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乏統一標准,有關政府部門、行業組織以及企業都在積極尋求破局。農產品流通標准體系的不斷完善,將會倒逼農產品生產端改良工藝和服務,提升農產品品質。未來,農產品電商平台的核心競爭力將更多體現在制訂標准規則的能力,平台的角色將從營建經營渠道向把控生產品質、促進供應鏈優化轉變。
第四,B2B模式成熟化。大宗農產品更具標准化,消費剛需更強,相關企業的數據化基礎更好。企業間農產品市場空間巨大,一旦爆發,勢能更大。目前,包括阿里在內的多家電商企業都在積極推動B2B模式的發展,商家數量、商品成交額都呈顯著上升趨勢,發展前景廣闊。
② 電子商務,農產品未來前景
前景不錯,是市場趨勢,參考前瞻 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專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農屬產品電子商務是中國目前全國涉農電子商務平台已超3萬家,其中農產品電子商務平台已達3000家。農產品電商須與顧客建立良好的購物體驗,才能迎來持續消費力及帶動相關消費群體。
目標人群定位是農產品電商平台的首要考慮問題,如果目標人群定位在基本不會上網的老年人或消費能力低下的人群,那顯然是要面臨虧損。另外,由於農產品的特殊性,配送須要有冷藏冷凍的混合配送車輛,以及冷藏周轉箱及恆溫設備,否則產品原質量再好,客戶收到的也將是有質量問題的商品。所以物流配送成本將成為考驗農產品電商平台的最大問題。
2014年農業電商出現井噴現象,越來越多的農產品走向網路,未來前景看好。
③ 贏得未來農產品電商的崛起說的什麼內容
贏在未來-農產品電商崛起
由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中央電視台第七套《致富經》欄目聯合製作的特別節目《贏在未來--農產品電商崛起》,是國內媒體首次全方位深度報道農產品電商領域的焦點、難點。4月6日—4月10日每晚21:17,在央視七套《致富經》欄目首播。
節目采訪拍攝了國內知名農產品電商企業,中國電子商務的引領者,為您揭開互聯網農產品電商背後的故事。
欄目內容定位是以百姓視角解讀他們身邊的致富明星,報道涉農經濟發展過程中涌現出的致富經驗和創新做法,給觀眾以啟迪智慧、更新觀念的具有時代感的財富故事。
第一集 吃不到的蛋糕
2014年,農產品網路零售總額突破1千億,比2013年翻了一番。
農產品電商平台近4000家,平均幾乎每天都有一家農產品電商上線。誘惑、危機,遍布整個農產品電商產業鏈。
這塊吃不到嘴裡的蛋糕,為何會讓成千上萬家電商競折腰?
第二集 產品的故事
農產品的千億市場刺激著電商的神經。在互聯網最大的蛋糕搶奪戰中,產品成為電商企業的第一把利器。
買手找產品的時候得帶上攝像機;在他這里,每一顆紅提都得用數據說話;而他,乾脆把生產者頭像印在了產品包裝上。
消費者對電商最直接的印象就來自產品。那麼,互聯網需要什麼樣的產品,什麼樣的產品才能吸引消費者呢?
第三集 神奇的推手
互聯網時代,產品是基礎,品牌是信賴。在營銷的助推之下,一顆草莓可以讓愛發出聲音;一家瀕臨倒閉的紡織廠,也能讓航空公司派來3架專機,只因為它一天之內創造棉被銷售額上千萬的奇跡。
互聯網時代,品牌可以在一夜間爆紅,也可以在一夜間消散。為爭奪用戶,商家們在互聯網上打響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營銷之戰。
第四集:加速吧 物流
互聯網上,商家們想著法子討用戶開心,但供應鏈後端的快遞物流卻不斷阻礙著生鮮電商前進。
倉庫爆棚、包裹滯留,送不完的快遞、接不完的投訴,運輸途中一旦出錯,就會讓農產品電商全盤皆輸。
如何把運費降下來,怎樣把速度提上去,物流市場開始了一場聲勢浩盪的較量。
第五集 穿越一根網線的距離
在網上,為什麼買家的一個差評,會引來賣家的報復。聊天的時候得和客戶撒嬌,送貨的時候還得賣萌?
為什麼只是買了一隻雞,在網線那端的企業,就能比你更了解你的需求。在這些現象背後,商家們到底隱藏著什麼目的?這場用戶追擊戰,也將拉開農產品電商對未來的終極思考。
④ 制約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制約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因素如下:
交易主體電子商務觀專念落後,商務意識淡薄,信屬息素質偏低;
網路信息化基礎建設不完備 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薄弱,不能滿足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需要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
人才匱乏是制約農產 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因素等。
⑤ 農產品電商將來有哪些就業方向
就業方向一:開展農產品電商自主創業模式
將當地農戶的需求集中起來,統一向平台下單,這樣的模式可以有效推動農村在互聯網領域的創業活動。也可以結合農戶產品,通過省去中間渠道,將產品直接從產地運送至城市的學校、食堂、機關、酒店等機構,這種模式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運用開來,並且有的已經獲得了一定額度的風險投資。
這種創業方式關鍵是要在企業以及農戶之間建立信任關系,因此產品的價格、品質以及服務等是吸引用戶並建立信任關系的重要基礎。相對來說,可行性比較大,風險也較低,對於電商創業初期各種資源的不足而言,最大的一點是不存在庫存的風險,只要運營者具備一定的電商運營經驗,選擇具有互聯網基礎的農村進行試點,就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雖然賺錢不會太多,也可能是季節性或者階段性,但作為初創團隊來說,也是一個可以嘗試的切入點。
這種創業方式還可以進行延伸,如果拓展到針對城市的農產品直供模式,當前這種模式主要集中在城市,與多個農業基地實現對接,再通過給予農民一定的種植指導完善供應商關系,去對接上游的平台,從而為農村電商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可以藉助淘寶等電商平台,實現農場與家庭的對接,採用預售和訂購的模式來銷售農產品。這個創業機會值得年輕人去深入挖掘和整合,或許未來能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
就業方向二:小團隊進行農特產微商創業
做農產品電商在標准化上最難,每個單品都包括好些個品種,差別很細微,但對用戶體驗卻很關鍵,之後的品牌營銷還算是相對簡單一些。這需要集合一個2-3人的小團隊,有所分工,聚集本地的特色農產品,在產品形態和品質上多下功夫。這些產品銷售沒有太大的產品庫存壓力,多數也屬於季節性產品,可結合當地的傳統農產品銷售渠道,打造一個不錯的產品,往爆品上打造。經驗都是相通的,能成功一個產品就可以提升對農產品電商的整體商業思維和手段,更可以提振創業團隊的信心。
總之呢,從做農產品電商這個點切進去,整個農業,往上游的種植和養殖,做產品供應商,往中游的農產品銷售和農產品相關的初加工和深加工,以及下游的物流和消費端服務都是有文章可做的。在國家整體農業扶持政策迭出的今天,創業選擇農業就是一個風口,大形勢來了,我們需要藉助,做事業無非是「取勢、明道、優術」,把握方向,努力前進,你就會打出自己的一片天。
⑥ 農村電商未來發展將呈現哪些趨勢
電子商務為農村經濟發展開辟了新路徑,正在從多個領域深度改變農村生產生活方式。根據《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未來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將呈現四大發展趨勢:
一、農村電商保持快速發展勢頭
隨著「三網融合」、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創新技術的廣泛使用,涉農電商規模將向多樣化發展,與智能農業、智能流通、智能消費連接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同時,我國每年有1900億美元的農產品進出口業務,農產品跨境電子交易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跨境電子商務將從沿海向內地拓展,從城市向農村滲透,國際化將成為農村電商的重要選擇。
二、農村電商服務環境日趨改善
各類專業服務商開始進入農村,提供貨源供給、倉儲、攝影攝像、網店裝修代運營、融資理財、品牌推廣與管理咨詢、人才培訓等一系列服務,各類主流電商模式如B2B、B2C、C2C、C2B、O2O以及微電商、本地生活、跨境電商等在涉農電子商務領域全面涌現。
三、農村電商產業鏈不斷延伸
為了避免同質化競爭,一些涉農電商企業開始拓展產業鏈,從零售商轉為分銷商,從單純的渠道商轉為品牌商。從原材料采購到品牌設計,再到尋找生產廠家代工,最後將貨品分銷給其他小型網商,逐步建立以品牌商、批發商、零售商為主體的電商縱向產業鏈層級。同時,農村電商的交易類型開始從單一的網路零售向復合模式轉變。
四、農村電商線上線下逐漸融合
農產品批發市場將發揮線下實體店的物流、服務、體驗等優勢,推動實體與網路市場融合發展,實現線下實體市場的轉型。
⑦ 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特徵
1、交易全時性,這個是所有產品電子商務的特徵
2、預售模式的接受和流行
3、農產品版因為鮮活性權和易腐性的特點種類收到一定限制
4、存在食品安全和認證問題
5、目前物流配送制約了農產品發展
6、配套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