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成語翻新的例子
「炙手可熱」:一個炙手可熱的「舊詞新用」
「炙手可熱」的典源,一般辭書都引杜甫的《麗人行》詩:「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其實,比杜甫更早的崔顥詩中也有「莫言炙手手可熱,須臾火盡灰亦滅。」(《長安道》)他們的用意都是抨擊和譏刺那些位高權重者的作威作福。可見,「炙手可熱」在唐代就是一個流行的貶詞。自從明代程氏編纂的啟蒙讀物《幼學瓊林》把「炙手可熱」作為典故收進去,這個成語就流傳開來,它的諷刺「權勢大氣焰盛」的含義也就在漢語語庫中凝固下來。
問題在於,很長時間以來,人們在一般書報中難以見到它的「仙蹤」,尤其是對人們學習詞語有重要影響的中小學教材,絕不「曇花一現」。然而,改革開放以後,人們越來越多地見到它的「尊容」了,可它的意義卻又變得大相徑庭,感情色彩發生了180°大轉彎。以下是筆者所搜集到的近幾年各種媒體的部分用例:
①在一個變化的市場中,冷門股和熱門股是可以互相轉化的。今天的冷門股,明天就可能炙手可熱。今天的熱門股,明天也可能「門前冷落車馬稀」。(《北京晨報》2000/12/28)
②MTV音樂電視頻道1981年創建於紐約,最初只是一個以播放流行音樂為主的音樂電視頻道。……從那以後,很多歌手通過MTV音樂電視頻道一步步成為炙手可熱的大明星。(大洋網2002/6/24)
③《哈利?波特》新書炙手可熱該書加印80萬本(中新網2003/6/25)
④隨著網路的普及和上網人數的增加,電子商務的發展前景十分光明,電子商務師將成為21世紀炙手可熱的職業之一。(搜狐IT2003/9/9)
⑤換成5年前,一塊「海」字招牌或許意味著薪水翻倍、機會增加,而今,「炙手可熱」、「頭頂金色光環」一類的溢美之辭已漸漸遠離他們,務實的廣東人開始平靜地看待海歸派。(《南方都市報》2003/12/23)
⑥橘色無疑是今季最炙手可熱的顏色,無論是臉上的彩妝、身上的新裝,還是腳下的新鞋,都能與這種顏色扯上關系。(搜狐女人2004/7/7)
⑦在「阜陽奶粉事件」報道中,由於一些強勢媒體和欄目的介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奶粉事件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央視國際2004/7/8)
⑧南京高校中,南京郵電學院在歷經兩年的低潮之後再度雄起,今年分數線可能攀升至595分。而與此同時,幾所多年來炙手可熱的高校卻遭遇「滑鐵盧」,線上生源不足,可能要吃二志願。(《現代快報》2004/7/9)
可以看到,在以上用例中,「炙手可熱」的原義已經盪然無存,今天已經演變為熱銷、走紅、受歡迎、人氣旺、為大眾所關注等含義,一般不再帶貶義。它的使用范圍逐漸擴大,在1990年代多用於股市,指那些受股民追捧、熱門的股票,後來進一步擴大,可以指人才、明星一類「搶手」的人物,也可指商品、物資、行業、單位、書報等各類事物,還可指話題、概念、題材等抽象事物。
對待「炙手可熱」的這種「變異」現象,一些語文報刊持批評態度,其中最用力的似乎是《咬文嚼字》。1996年第3期發表董小英的文章,批評《中華讀書報》的兩個用例,認為該報把這個成語當作「熱門」之義來使用,違背了「炙手可熱」的原意。1999年第9期刊登戴建華《成語運用芻議》,文中引用《名作欣賞》的一處例句,指出「炙手可熱」不能正面形容人物名聲很大,認為成語褒貶,不可不辨。直到2002年第3期,還發表署名若谷的專文說:「近年來,成語『炙手可熱』頻頻出現在媒體上,用來形容某些人走紅行時,《北京日報》上甚至出現『清華學子炙手可熱』這樣的標題。」文章批評了這種「望文生義」的現象。
實際上,近幾年來,「炙手可熱」違背原意而改用新義的例子有增無減。筆者最近從新浪網「查博士」搜索引擎所獲結果,關於「炙手可熱」的全文檢索共6642條,對前100條作統計,其中用來形容人物的55條,包括影視明星、歌星、球星、導演、造型師、緊俏人才等,沒有一條是貶義的;其他45條中與經濟有關的事物和概念相對多一些,如市場、公司、商品、股票、土地、賓館、職業、行業、專業、投資、旅遊等。總之,沒有一條符合現行成語辭典中的規范解釋。這是一個「無情」的語言事實。這里存在一個尖銳的矛盾:一方面我們要規范詞語的用法,維護祖國語言的純潔和健康,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對語言使用的實際變化,不可能對所有傳媒違反現行辭書規定的「變異」用法採取一概「封殺」的立場。討論這類成語的「變異」,不能不面對我國社會的歷史變化。「炙手可熱」的傳統解釋,源於科舉考試為入仕惟一途徑的封建社會,「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個人遭際變化,使廣大士人極為敏感和拚命追求,由於步入仕途的機會少之又少,通過考試當官的道路極為艱巨,加之封建官場等級森嚴,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未能躋身於仕途的讀書人對那些依靠正當或非正當途徑陞官進爵的人及其惡劣表現就本能地心懷不滿。
B. 女銷售忽悠老人花40多萬買"神葯"是怎麼回事
3月2日下午,南京夫子廟派出所接到銀行報警,稱有幾個市民好像被騙了,非要匯款買保健品。接警後,民警李學東立即趕到現場處置。
C. 電子商務專業的前景怎麼樣
之前的電子商務專業比較吃香,後來是怎麼樣了?逐漸歸於平淡,這個專業就像當初的市場營銷一樣,從炙手可樂到平平無奇。
D. 試衣網的大事記
2006年 6月 試衣網CEO龍朝陽開始籌建
2007年 2月 試衣網正式創立,試衣網定位以網游型的體驗式電子商務平台
2007年11月 試衣網首版上線,實現網民親身試衣功能
2008年 5月 試衣網CEO龍朝陽獲得支付寶第五屆網商大會創新先鋒獎
2008年 6月 試衣網第二版上線,首創3D場景購物先河,掀起女人購物的革命
2008年 9月 試衣網陸續被BTV、CCTV報道:《虛擬商城 網上試衣》。
2008年 9月 試衣網被新華網、新浪網、北青網等多家媒體先後報道。
2008年10月 試衣網被《IT經理人》、《世界經理人》、《深圳特區報》、《現代快報》等幾十家媒體的爭相報道。
E. 護理學專業就業前景
市場需求較大就業前景好 護理專業畢業生"吃香"
2005年05月12日 10:09
由於市場需求較大,各類學校中護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前景一直很好,就業層面也較高,甚至有醫院直接到學校「預定」畢業生。
南京醫科大學學生處處長潘熹春告訴記者,由於社會需求較大,護理學專業就業情況一直非常好,幾乎是年年100%就業,有時甚至還有醫院直接找到學校,要求「預定」部分畢業生。學生的就業層面也很好,像在南京的省人民醫院、鼓樓醫院等三級醫院都有學校護理
專業的畢業生。
(來源:現代快報)
F. 學電子商務前途如何,好不好找事!
電子商務就業前景良好
記者日前從剛剛結束的「江蘇省聯動新成長勞動力綜合招聘周活動」上了解到,在為期7天的活動中,全省共有4000多家用人單位提供5萬多個就業崗位,近9萬名求職者進場求職咨詢洽談。但從招聘現場來看,近年來一直「炙手可熱」的計算機、財會等熱門專業就業形勢已經急劇降溫。
據了解,從全省招聘周市場反映情況來看,初顯了今年畢業生市場行情的端倪:信息工程、電子商務、結構設計類等專業相對比較吃香,而基礎計算機、財務、文職、行政管理等專業畢業生相對過剩。晨光航天的人事主管濮先生告訴記者,報名市場營銷、國際貿易、會計和法律的畢業生很多,其比例約為8:1。畢業於南理工的張同學在招聘現場就出示了英語CET4、6級證書、雅思成績單、中級口譯證書等多張「憑證」,像他這樣的畢業生在招聘活動中顯得平常易見,而招聘單位卻不太感興趣。
江蘇省勞動保障廳職業介紹中心李文俊科長告訴記者,由於近年來英語和計算機一直比較熱門,並已漸漸成為畢業生們的通用技能,熟練掌握英語讀寫,因此擁有一張大學英語四、六級或者計算機等級證書,並不代表就一定能在就業競爭中獲勝。(項鳳華)
來源:現代快報
電子商務專業的就業前景與隱憂
--------------------------------------------------------------------------------
發布時間:
2005-5-22
16:58:06
被閱覽數:
221
次
來源:
南京招聘網
文字
〖
大
中
小
〗
自動滾屏(右鍵暫停)
「編輯你好!
我是一名學電子商務的學生,現在讀大一。自從我選擇了這個專業,我就經常到圖書館去看有關電子商務的書籍。很多書上都說電子商務的前景很好。於是我也一直都認為我選對了專業。
有一天我在期刊閱覽室看到了你們的雜志,看到了標題為「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憂思錄」的文章。我開始覺得有些擔心了,在此我想請你幫我分析一下我們以後的就業情況及應怎樣學好這個專業。」
這是其中的一封郵件,諸如此類的還有很多,這也是我近期郁悶的主要原因。一是,我該如何給這些學生回復郵件?我只是電子商務類雜志的編輯,並不是教育領域的專家,怎麼能給別人指導。二是,我們本沒有想過給學生增加思想包袱,收到這些郵件讓我深感不安。
但是我們又有什麼辦法呢?媒體的作用就是發現問題,陳述問題,但能解決問題嗎?事實就是如此。新的熱門專業畢竟有很多學子「趨之若騖」,但總會有諸多問題,處在不斷的改良過程中。我們報道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引起社會各界和教育部門的重視,期望藉助他們的力量做一些實際改善工作。但是大家都知道,我國教育系統猶如一艘大船,船大難掉頭,等若干年後教育體制改革了,想必現在的在校生估計也已成家立業,「小三兒都會打醬油了」。
但是該說的話不能不說,不說就是我們瀆職。時值第一屆電子商務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畢業了,我能做什麼?」是我們不能迴避的話題。
【「香餑餑」不香】
從2001年6月教育部批准首批13所高等院校開設電子商務專業教育以來,至今已經有180多所高校。即使沒有電子商務專業的也要定一個「電子商務方向」劃在某一個專業或系院的下面,等待慢慢「轉正」。
學校的「強烈響應」和莘莘學子的「激情湧入」形成共鳴。平均來說,每個高校每屆招收1個電子商務班,每個班50人,如今已經有了四屆學生,共180所學校。這樣粗略算起來,如今在校的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共有50*1*4*180=36000名學生,而每年進入社會的學生人數為9000名,再加上專科畢業生和社會自考的學生,頂多也就2萬人。
不知道哪位專家學者曾放言,國家未來10年將有1萬億資金投入到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項目建設中,由此將會引發超過200萬的電子商務方面的人才缺口,這已經成為中國電子商務規模化發展的軟肋之一。平均一下,每年社會上就需要20萬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這與每年不到2萬的人才輸入有很大落差。對於畢業生來說,這是何等巨大的「賣方」市場。每一個人都是「香餑餑」哩!
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國際電子商務師認證委員會(中國)研發中心作為非贏利性組織在2004年對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和自學考試電子商務專業學生進行了就業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截止到2004年6月15日,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為20%,但在2003年6月中旬教育部公布的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簽約率已達47%,可見,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遠遠低於全國大學生就業平均水平。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鄭斯林曾在北京表示: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將力爭2004年全國應屆畢業生在9月1日前平均就業率達到70%以上。目前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距此目標差距很大。
「關於畢業生的就業率現在還不是很好評測」,中央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系主任林政博士接受筆者采訪時說,「拿我們學校來說,今年有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其中2/3考研,雖然也在找工作,但如果考上研究生就繼續上學了。」
對待就業率或許還有另一種看法。仔細分析一下,就業的學生中又有多少是從事所學專業的工作呢?筆者接觸過一些電子商務專業的畢業生,「我的同學中多數都找到工作了,但很少是自己滿意的,基本上是做前台、文秘、助理和銷售什麼的,比較貼近的就是做網站維護。」一名非名牌大學的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說,「有公務員證的能進政府部門,還有準備自己創業的,找到工作的八成都是靠關系。其實不僅僅電子商務專業,大學畢業生基本上都是這樣的。」
此大學生的一番話雖有些片面,但多少顯露一些現狀,這讓記者感到無奈。難道剛從象牙塔走入社會的學生就要靠「關系」來生存?如此大的「賣方」市場,「香餑餑」為何如此遭人冷落?
【校園里的「復合型」人才】
針對畢業生難找工作,社會輿論達成了兩點共識:一是,畢業生沒工作經驗,現在的用人單位都不願意花費時間金錢去培養,只想找「拉過來就能用」的人;二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大多都有些傲氣,高不成低不就。
對於第二點,想必有些偏頗。剛進入公司的畢業生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工作的節奏不比在學校「悠閑」,那一點點「傲氣」估計很快就會消失。對於第一點,沒有經驗就很難找到工作,沒有工作那來的經驗呢?這有點「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論調。
而電子商務專業的畢業生不好找工作似乎有其「客觀」原因。目前,復合型人才在市場上一直都很走俏。說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是復合型人才一點都不為過,這可以從他們的課程設置看出。
一個電子商務專業學生4年(准確時間應該是3年)要學的課程分為三類,管理、技術、營銷。管理包括:管理學、生產運作管理、企業管理;技術包括:網頁製作、asp、資料庫、編程;營銷包括:網路營銷、電子商務案例分析等等,還有很多遺漏此處不再贅述。
G. 江蘇.江陰人,你們幸福嗎
非常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