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商促銷 > 電子商務第三次工業革命

電子商務第三次工業革命

發布時間:2021-06-29 11:54:56

① 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什麼

特點:生產和科技聯系更緊密了,
社會科學分類更細,且聯系更緊了,
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變快!

影響:促進了生產力提高,
社會生活結構和社會經濟結構發生轉變,
促進世界格局的變化!

這是書本上說的,也許有些話是不全的!

好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多發明是來自美國的,
為什麼會在美國先產生?
我個人以為與他參加二戰,
為了戰爭的勝利,他必須發展與科技相關的軍事
力量,
更是他當時是世界經濟霸主所決定的!

對中國的影響是在改革開放後的事了,
我們在1978年開放的,
但是真正發展是在80年以後的事,
我的歷史老師講過,
中國並沒有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機會的,
早在六七十年代日本德國一崛起,
韓國和新加坡已經成為現代工業過,他們就是因為抓住了
科技革命才得以快速發展的,
現在中國才真正利用科技的,
只不過比他國葯慢了不少年!

② 三次工業革命的時間及主要成就

1、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人類開始進入蒸汽時代)

成就:蒸汽機的改良推動了機器的普及以及大工廠制的建立,從而推動了交通運輸領域的革新。

2、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

成就:利用了電並發明了主要使用石油和汽油的內燃機、電燈、電車、電影放映機等相繼問世。

3、第三次工業革命:20世紀後半期,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成就:帶來基因組計劃、生物信息學的發展;創建系統生物科學與工程網(英文);2000年美國L.Hood、日本H.Kitano等建立系統生物學研究機構;2003年美國J.Keasling成立基於系統生物學的遺傳工程-合成生物學系;2005年法國F.Cambien和L. Tiret論述動脈硬化研究的系統遺傳學觀念等。

(2)電子商務第三次工業革命擴展閱讀:

工業革命帶來的整體影響:

1、工業革命引起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使用機器為主的工廠製取代了

2、工業革命帶來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轉移。

3、工業革命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觀念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4、但是,工業化和城市化也產生了新的社會問題。比如:貧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脹,住房擁擠,環境污染等弊端。

5、工業革命同時引起社會結構的改變。

6、從根本上說,後來出現的波瀾壯闊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正是工業革命的間接產物。

7、生產力飛躍。

8、出現了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與工業無產階級。

③ 什麼是第三次工業革命

一.第一次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又叫產業革命,是指資本主義由工場手工業過渡到大機器生產,它在生產領域和社會關繫上引起了根本性變化,18世紀60年代首先發生在英國,是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的,到19世紀上半期,機器本身也用機器來生產,標志著工業革命的完成,英國之後,法、美等歐美各國也相繼進行了工業革命。
二.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工業革命是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徽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標志著的科學技術的到來,這次科學技術在人類歷史上被稱為第三次技術革命。
總之,三次科技革命主 要 標 志:
第一次18世紀60年代蒸汽機的廣泛應用
第二次19世紀70年代電力的廣泛應用
第三次20世紀四五十 年代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徽電子技術, 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④ 3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中期開始;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志的;機器工廠大量代替手工工場;由於蒸汽動力代替了水力,使工廠能遠離河流峽谷,在煤、鐵產地和交通方便的發展起一批新的工業城市,使工業生產由分散走向集中;「煤鐵復合型」的工業布局方式出現;主要有以伯明翰為中心的鋼鐵工業基地,以曼徹斯特為中心的棉紡織工業區。

第二次工業革命: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以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為標志;新型部門:電力工業、鋼鐵工業、化學工業、汽車製造業、造船工業;工業布局:德國的魯爾工業區,英國中部工業區,美國東北部工業區,原蘇聯以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

第三次工業革命:一種觀點認為第三次科技革命始於戰後初期,另一種觀點認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發生於20世紀40至60年代;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和空間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主要標志;電子工業,核工業,航天工業,激光 工業,信息工業等;新興工業部門如電子、通訊;美國西南部的斯坦福工業區(矽谷),日本的九州島(硅島),英國蘇格蘭電子工業基地,德國南部慕尼黑工業中心。

⑤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1、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是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
2、革命簡介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後科技領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飛躍。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在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加劇了資本主義各國發展的不平衡,使資本主義各國的國際地位發生了新變化;使社會主義國家在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抗衡的斗爭中,貧富差距逐漸拉大,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社會生產關系的變化。
3、革命背景
新科學技術革命的興起和發展。
從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的新科學技術革命,以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為代表,還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高新技術。這次科技革命被稱為「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現,既是由於科學理論出現重大突破,一定的物質、技術基礎的形成,也是由於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對高科技迫切需要的結果。
4、革命評價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科學技術大幅度提高,為世界文化的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並使得全球的文化聯系越來越密切,現代化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在學術上,出現了各學科之間的相互參透的新特點,新的學術與科技思潮不斷涌現。
當今的國際競爭主要是以經濟、科技和軍事實力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競爭,因此教育的戰略地位日益受到各國的重視,出現了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新潮。
第三次科技革命,給全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既帶來了機遇,又面臨了嚴峻的挑戰。

⑥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是什麼

1、1957年,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開創了空間技術發展的新紀元,也極大地刺激了美國。

2、1958年,美國也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但1959年蘇聯就取得了一項新成就:蘇聯發射的「月球」2號衛星成為最先把物體送上月球的衛星。正在美國人瞠目結舌之時,蘇聯宇航員加加林又在1961年乘坐飛船率先進入太空。美國不甘落後,開始了60年代規模龐大的登月計劃,終於在1969年實現了人類登月的夢想。70年代以來,空間活動由近地空間為主轉向飛出太陽系。

3、1981年4月12日,美國第一個可以連續使用的哥倫比亞太空梭試飛成功,並於2天後安全降落。它身兼火箭、飛船、飛機等3種特性,是宇航事業的重大突破。

4、1970年以來,中國宇航空間技術迅速發展,現已躋身於世界宇航大國之列。

(6)電子商務第三次工業革命擴展閱讀: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意義: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以往,人們主要是依靠提高勞動強度來提高勞動生產率。在第三次次科技革命條件下,主要是通過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勞動者的素質和技能不斷提高,勞動手段的不斷改進,來提高勞動生產率。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的重大變化,第三次科技革命造成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下降,使得第三產業的比重上升。為了適應科技的發展,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加強國家對科學領域研究的支持,大大加強了對科學技術的扶持和資金投入。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在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對國際關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一方面加劇了資本主義各國發展的不平衡,使資本主義各國的國際地位發生了新變化;另一方面使社會主義國家在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抗衡的斗爭中具有強大的動力。同時,第三次科技革命擴大了世界范圍的貧富差距,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社會生產關系的變化。

⑦ 第三次工業革命有什麼科技成就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科技成就:

一、原子能技術:1945年,美國爆炸第一顆原子彈;1954年,蘇聯建立第一座核電站。

二、航天技術:1957年,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1981年美國第一架太空梭升空。

三、電子計算機:1946年延生於美國

四、分子生物學:1972年美國重組DNA生物基因工程;1999年美國首次製成DNA分子

五、遺傳工程:1997年英國克隆羊成功;2000年美、日、法、德、英、中公布類基因組草圖。

(7)電子商務第三次工業革命擴展閱讀:

世界工業革命演變歷史:

一、第一次工業革命:機械化

1、時間:18世紀60年代至19時間中期(大概是1760年至1850年)

2、特點:瓦特改良了蒸汽機,從而開創了以機器代替人工的工業浪潮。第一次工業革命使用的機器都是以蒸汽或者水力作為動力驅動,首次用機器代替人工,具有非常重要的劃時代的意義。

二、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化

1、時間: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大概是1870年到1900年)

2、特點:第一次工業革命中,使用蒸汽和水力的機器滿足不了人類社會高速發展的需求,新的能源動力和機器引導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生。得益於內燃機的發明和電的應用,電器得到了廣泛的使用。

此時的機器有著足夠的動力,汽車、輪船、飛機等交通工具得到了飛速發展,機器的功能也變得更加多樣化。由於電話機的發展,人類之間的通訊變得簡單快捷,信息在人類之間的傳播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

三、第三次工業革命:自動化

1、時間: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大概是1950年到今天)

2、特點:第三次工業革命相對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了更加巨大的變化。不再局限於簡單機械,原子能、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人工材料、遺傳工程等具有高度科技含量的產品和技術得到了日益精進的發展。

以互聯網為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幾乎把地球上的每個人都聯系了起來,工業中的生產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機器人。人類在這個時代的「野心」不再局限於放眼所及的地球,而是星辰大海,並且在航天技術的高速發展下得到了實現。

⑧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起止時間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時間是從20世紀四五十年代到現在。
基本介紹: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後科技領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飛躍。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在發生了重大的變革。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加劇了資本主義各國發展的不平衡,使資本主義各國的國際地位發生了新變化;使社會主義國家在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抗衡的斗爭中,貧富差距逐漸拉大,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社會生產關系的變化。
第三次工業革命結果:
從1980年開始,微型計算機迅速發展。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促進了生產自動化、管理現代化、科技手段現代化和國防技術現代化,也推動了情報信息的自動化。以全球互聯網路為標志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在縮短人類交往的距離。同時,合成材料的發展、遺傳工程的誕生和資訊理論、系統論和控制論的發展,也是這次技術革命的結晶。

⑨ 三次工業革命分別在什麼時期

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4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60年代後期;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

一、第一次工業革命:

1776年 英國 著名發明家 瓦特 製造出第一台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後來經過一系列重大改進,使之成為「萬能的原動機」,在工業上得到廣泛應用。這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

第一工業革命標記: 主要改變傳統的手工製作,改用蒸汽機機器替代。

促進了美、俄、德、意的革命和改革,拉開了歐美實惠工業化及現代化進程,使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

當時中國還處於清朝乾隆年間,也是中國封建集權發展的最頂峰,當時中國國力還非常強大,即便英國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仍然視中國為天朝上國。

二、第二次工業革命:

1870年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也開始於英國。

標記就是: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

受益:歐美。工業布局,形成西歐和北美兩大工業地帶,世界經濟格局,英國喪失了世界工廠的地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

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後科技領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飛躍。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在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四、三次革命主要標志:

第一次18世紀60年代蒸汽機的廣泛應用;

第二次19世紀70年代電力的廣泛應用;

第三次20世紀四五十 年代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徽電子技術, 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9)電子商務第三次工業革命擴展閱讀:

一、第四次工業革命簡介:

第四次科技革命,是繼蒸汽技術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電力技術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計算機及信息技術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

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以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虛擬現實,量子信息技術,可控核聚變、清潔能源以及生物技術為技術突破口的工業革命。

二、第四次工業革命將要到來

2013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4月7日至11日舉行。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家廠商參展。中國以近600家參展商規模成為東道主德國以外的最大參展國。

在為期五天的展會中,「工業4.0」概念受到關注。輿論認為,作為工業領域的全球領先展會,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推動了「第四次工業革命」。參展商和觀眾們對本屆展會都給予高度的評價。

德國聯邦科研部專家伯伊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為加強德國作為技術經濟強國的核心競爭力,早在2006年的,聯邦政府就已經通過了《高技術戰略2020》,該戰略文件重點為《未來項目—「工業4.0」》。

聯邦政府從2010年到2013年為高技術戰略大約投入270億歐元,對未來項目的專項投資達83億歐元。為了進一步落實「工業4.0」的計劃,最近德國三大工業協會—德國信息技術、通訊、新媒體協會。

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以及德國電氣和電子工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三大協會」)決定,三大協會共同建立一個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平台」的辦事處,該平台已正式啟動,旨在推動實施聯邦政府制定的高科技戰略。

漢諾威工博會負責人柯克勒認為,「工業4.0」在本屆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已成為核心題目,在未來10年至15年,製造業的綜合整合將對全球產業產生巨大影響。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悄然到來。

18世紀中葉以來,人類歷史上先後發生了三次工業革命,發源於西方國家及衍生國家,並由他們所創新所主導。第一次工業革命所開創的「蒸汽時代」(1760-1840年),標志著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的過渡,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

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入了「電氣時代」(1840-1950年),使得電力、鋼鐵、鐵路、化工、汽車等重工業興起,石油成為新能源,並促使交通的迅速發展,世界各國的交流更為頻繁,並逐漸形成一個全球化的國際政治、經濟體系;

兩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更是開創了「信息時代」(1950-),全球信息和資源交流變得更為迅速,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被捲入到全球化進程之中,世界政治經濟格局進一步確立,人類文明的發達程度也達到空前的高度。第三次信息革命方興未艾,還在全球擴散和傳播。

前三次工業革命使得人類發展進入了空前繁榮的時代,與此同時,也造成了巨大的能源、資源消耗,付出了巨大的環境代價、生態成本,急劇地擴大了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

進入21世紀,人類面臨空前的全球能源與資源危機、全球生態與環境危機、全球氣候變化危機的多重挑戰,由此引發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綠色工業革命,一系列生產函數發生從自然要素投入為特徵,到以綠色要素投入為特徵的躍遷,並普及至整個社會。

21世紀發動和創新第四次綠色工業革命,中國第一次與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在過去200多年世界工業化、現代化的歷史上,我們曾先後失去過三次工業革命的機會。

在前兩次工業革命過程中,中國都是邊緣化者、落伍者,急劇地衰落,由於錯失工業革命機會,中國GDP佔世界總量比重,由1820年的1/3下降至1950年不足1/20,落後就要挨打,這也是近代中國飽受欺凌的重要原因之一。

之後中國在極低發展水平起點下,發動國家工業化,同時進行了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即使是在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信息革命中,我們也僅僅是僥幸上了末班車,還是個「後來者」,因為對外開放才成為「追趕者」。

但是中國實現了成功追趕,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ICT(信息通信技術)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正在成為領先者。進入21世紀,中國第一次與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在加速信息工業革命的同時,正式發動和創新第四次綠色工業革命。

這是一場全新的綠色工業革命,它的實質和特徵,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資源生產率,經濟增長與不可再生資源要素全面脫鉤,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脫鉤。

以歷史視角觀察,用工業化的角度觀察,使我們清晰地認識到,世界第四次工業革命,即綠色革命已經來臨。中國能趕上這一革命的黎明期、發動期,是不易的、也是萬幸的。

閱讀全文

與電子商務第三次工業革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容院雙十一促銷方案 瀏覽:987
日威電器促銷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25
第三方物流企業與電子商務 瀏覽:517
2018年學校提高培訓的方案 瀏覽:422
河北省執法局安全生產培訓方案 瀏覽:267
自考電子商務概論網上作業答案 瀏覽:941
班級晨會策劃方案 瀏覽:204
高中主題班會策劃方案流程 瀏覽:546
營口家裝電子商務平台 瀏覽:103
東北財經電子商務 瀏覽:484
2018小學寒假校本培訓方案 瀏覽:816
義務教育法培訓方案 瀏覽:243
統戰部制度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445
服裝公司國際商務會議策劃方案 瀏覽:529
餐廳年夜飯推廣方案 瀏覽:624
微課設計與創作培訓方案免費下載 瀏覽:51
一個醫院衛生人員培訓方案 瀏覽:380
上海領秀電子商務 瀏覽:347
飲品促銷活動方案範文 瀏覽:657
超市促銷活動抽獎活動 瀏覽: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