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大全 > 中国农药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中国农药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6 13:42:44

A. 关于中医药国际营销战略研究的问题

建议您看看这篇文章,基本可以解决你的问题,中医药国际营销应该细化,医、中药、中药材个类别角度不同,还要看具体定位在什么国际区域。
中国已沦为日韩中药材基地岁末,英国再次向中药发难。英国严格实施欧盟规定以来,在英销售的200多种中成药中,尚无任何一个中成药成功获得注册,这也意味着,2014年4月30日以后,目前在英国市场上的中成药存货将全部下架。此前,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药中药:海外市场中药材农药残留检测报告》称,对美国、英国等七个国家的产自中国的中药材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测,发现样品中含有多种农药残留,同仁堂、云南白药、胡庆余堂、天士力等全国九大中药品牌纷纷中枪。然而,迄今为止,国内中药企业尚未针对海外市场做出有效的回应,以缓解海外市场对中药的信任危机。此消彼长。就在国内中药企业海外市场遇阻的同时,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却大批量地从中国进口粗加工的中药原料精加工成中成药,获取巨大的利润。目前业内公认的是,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外的企业直接垄断了中成药国际市场约90%的份额。中国沦为日韩中药材基地?世界中药市场,日本、韩国所占份额高达80%~90%,日本中药制剂的生产原料75%从我国进口。国内中药企业喊了多年的“中药国际化”或正在演变为“中药材国际化”。据了解,目前全世界中成药市场每年销售额达到300多亿美元,而在全球拥有绝对中药材资源优势的中国却只占了5%的份额。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医药外贸形势发布会透露,目前,我国中药产业年规模已达4100亿元以上,但2012年中药类产品出口仅为24.99亿美元。其中,中药材及饮片出口为8.58亿美元,中成药出口仅2.65亿美元,提取物出口11.64亿美元。中成药国际出口仍然面临困难,而且再度出现了300万美元的逆差。而世界中药市场,日本、韩国所占份额高达80%~90%,日本中药制剂的生产原料75%从我国进口。这些国家从我国进口粗加工中药原料再进行精加工后,制成符合国际标准的片剂、胶囊等。鉴于中药材的国际化已远远超过中成药,我国四大药都之一 ——安国中药材种植基地,每年都举办中国国际药材节。负责搭建展会平台的徐先生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预计到2015年,安国中药材出口将达到5000万美元,其中80%是销往日韩等国家的制药公司。有数据统计,目前日本是除中国以外,最大的中药生产国与消费国。如今日本有汉方药厂200多家,处方用汉方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年销售额高达15亿美元,被日本政府批准适用“国民健康保险制度”的中药大约有148种。目前日本汉方药年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亿日元,在国际市场上的中成药、中药保健品贸易中,由日本生产的占很大份额。一位长期关注中药海外市场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日本最大的汉方药制药企业——津村药业,是我国中成药国际化最大的竞争对手。这家企业在2001年成立上海津村制药有限公司,2005年大规模进行美国 FDA申请,无论是在日本国内市场,还是在美国市场,津村都奠定了极其稳固的市场地位。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中药产业发展也势头强劲。目前,在韩国国民医疗支出中,中医药占15%,这一比例仅次于我国,与我国中药注重原料种植相比,其对原料的加工操作规范,标准严格,且包装宣传到位,相同等级的参类产品单价是我国的25倍。西化还是坚守传统?在效仿日韩与坚守传统方面,业界仍有争议。对于津村药业,国内中药企业并不陌生,其汉方药中的草药,大约80%需从我国进口,津村药业已先后在我国建立了70多个GAP药材种植基地。在基础研究方面,津村药业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药理、毒理、剂型成分分析的标准化、规范化等方面的研究,津村药业在全面传承了中医药的精髓之后,又科学化地将其与西方医药学接轨。反观国内中药企业,首先在中药材基地的源头方面,就远不如津村药业的布局。同仁堂十几年前进行了药材种植基地的布局,目前同仁堂在国内拥有8个GAP基地,是我国拥有GAP基地最多的中药企业,但较之于津村药业70多个基地,可谓悬殊。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官营铜告诉本报记者,我国中药行业必须完善质量标准和安全准入制度,这或许是破解药材安全难题的途径之一,而加大GAP建设,则是源头的重中之重。在试水海外之路上,中国药企也走得没有津村药业那么顺当。二十多年以来,许多国内知名中药企业试水海外,巨额资本投入海外市场大多都折戟于初步阶段。三九集团、同仁堂等佼佼者的中药出口也仅限于华人圈。不过,近几年来,国内一些中药企业在努力突破海外市场的准入门槛上,还是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中国有复方丹参滴丸、血脂康等10种中药处方药正式向美国FDA申请检测认证,其中有7种进入Ⅱ期临床试验,其余3种正启动Ⅰ期临床试验。11月初,扶正化瘀片在美成功完成二期临床试验,也让国内中药企业倍受鼓舞。而在效仿日韩与坚守传统方面,业界仍有争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部副主任于志斌对中药出口额占海外市场5%这一份额并不认同,他表示,中药包括中药饮片、中药材、中成药等各种产品,各个国家计算口径不同,现在全球还没有统一的官方数据。对于中药国际化问题,于志斌认为应该由中国按照中医文化来制定标准,不能完全走西药的路子。对于天士力、扶正化瘀片等突围美国FDA,他表示钦佩但并不支持所有的企业都去这么做,“显而易见的是,过于高昂的临床代价将阻碍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于志斌表示,中药经国人服用了几千年,有来之不易的临床经验。目前中药国际化的艰难主要还是基于海外对中医文化的不了解,未来中药应该效仿当年西医药进入中国时的路子,带上中医出国,与中药一起走出国门。“未来中药的国际化必然是制药工业贸易与服务贸易的一体化进程。”

B. 高分!急求一片《食品市场营销策略》的论文 3000字 参考文献大于5篇

绿色食品营销策略
一、绿色食品营销环境分析

(一)绿色食品营销的国际环境

随着世界绿色浪潮的兴起,绿色食品(国外为有机食品)营销的国际市场环境已经形成,初步具备了营销的组织基础及法规、市场观念和社会需求环境条件。

1.组织基础。绿色组织的建立最初始于美国。70年代,美国成立了数百个青少年环保组织,发起了保护地球生态平衡的“地球日”活动。此后,各国绿色组织纷纷成立,英国、德国、日本等国还成立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皆的社团组织---绿党。1991年日本成立了“再生运动市民工会”,1992年在法国成立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现已有近100个围家参加,遍及世界各大洲,成为国际性的绿色组织。国际性绿色组织的出现,对绿色食品的国际营销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法规环境。在国际性绿色组织建立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已从行政、立法、经济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环保规范。目前,世界上已签署的与环保有关的法律、国际性公约、协定或协议多达180多项。同时,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09000、IS014000(即国际贸易商品在技术、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的质量保证体系)系列标淮和1995年4月起实施的IS01800 (即国际环境标准制度)等协约,协议上限制甚至明文禁止了许多产品的国际贸房。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签署的最后文件中,不仅包括制成品,也包括农产品等纳人了世界贸易组织体制,呈现出明显的“绿色印记”。西方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环境标志已成为出口产品进入这些国家市场的通行证。至此,有别于传统非关税的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已形成。

3.社会实践基础。近年来,以农产品生产过剩和农业补贴负担过重为契机,欧美国家纷纷进行农业转型。美国从1985年开始实施“低投人持续型”农业政策。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欧共体从80年代后期开始推行新农业政策,改变以往大量投人化肥、农药的粗放型农业经营政策;日本也正积极推动“环境安全型”新农业政策。其宗旨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对有机食品的需求。新农业政策的实施无疑为绿色食品营销奠定了社会实践基础。

4.市场观念环境:随着国际上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都发生了变化,人们对不污染环境的产业及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甚至有些团体提出了“绿色消费主义”, 为国际市场带来了绿色消费热。在国际消费市场上,绿色产品标志是取得消费者信任有竞争优势的主要条件。据美国的调查显示,有79%的美国人表示一个公司的环境信誉会影响其购买决定;欧共体进行的调查表明,76%的荷兰人和82%的德国人在超市购物时会考虑环境污染的因素,英国的购物者大约有半数会根据对环境和健康是否有利来选择商品;在日本对家庭主妇的调查时,91.6%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感兴趣,觉得有安全性的占88.3%。绿色、有机食品市场消费观念已基本形成。

5.社会需求环境。近年来发达国家对有机食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并以20%的年递增率增加。预计再过十年,其消费量将是现在的5倍,这种需求大有超过其本国生产和供应能力的趋势。目前,西欧是最大的有机食品需求市场,消费量最多的是奥地利、瑞士、英国和德国等,其供求矛盾已日趋明显,而其国内生产能力有限,在相当程度上只有依靠进口。由此可见,有机食品供求矛盾的出现,逐渐成为企业一项主动的生产和营销策略。生产者、经营者更明确地意识到开发有机食品可增加其利润和竞争力,将成为农产品国际商战中攻守皆宜的利器,成为影响农产品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因素,成为21世纪国际市场上一项更重要的促销手段,而获得了绿色标志的有机食品也就掌握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二)绿色食品营销的国内环境。随着国际有机食品营销环境的变化,国内人均生活水平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1990年国家提出发展绿色食品,并在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国内组织、法规、技术、社会实践及市场需求基础,使绿色食品营销的国内市扬环境基本具备。

1.组织基础。农业部成立了“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中国绿色食品总公司”,并由该中心注册绿色食品标志,负责推行和管理此标志,同时制定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及申请使用绿标的审核程序,并在30个省(市)建立了相应机构负责绿色食品的监督管理等,为国内绿色食品营销奠定了组织法律基础;

2.法规、技术基础。我们已经制定并颁布了有关绿色食品方面的法规及其规章制度,制定了绿色食品的产品或产品原料的生态环境标准,绿色食品种植业、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及加工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以及最终产品的质量卫生标准等,形成了绿色食品营销的技术基础;

3.社会实践及市场需求基础。截止目前,我国已开发了包括粮油、蔬菜、果品、饮料、畜禽蛋奶、水产酒类等14大类2400多种的绿色食品,建成了千余家绿色食品企业和100多个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基地,以及百余个生态农业示范县的建设,形成了绿色食品营销的社会实践。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国东部沿海等发达的大中城市,人们对自然、无污染的食品的渴望程度相当高,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消费群体,这也就是绿色食品的市场需求基础。

二、绿色食品营销战略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整个营销过程中充分体现环保意识和社会意识,向消费者提供科学的、无污染的生产和销售方式,引导并满足消费者的有利于环境保护及身心健康的消费需求。企业选择并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在其经营活动中采用现代营销模式,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因此,绿色营销作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无疑成为现代企业,尤其是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市场开拓的必然选择。针对绿色食品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绿色食品市场开发相对滞后、绿色食品营销网络尚未形成,绿色食品企业广告宜传力度不够,假冒伪劣绿色食品扰乱市场,绿色食品的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较为薄弱,我国环境污染形势严峻与绿色食品产品对环境要求的严格性之间存在矛盾等,应采取如下4P策略。

(一)制定绿色营销战略计划,实行大市场营销策略。(PLAN)

实行绿色营销战略管理计划是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性措施。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只有制定明确的绿色营销战略,才能正确实现绿色食品的市场营销管理。大市场营销是针对企业进入具有贸易障碍的市场而设计的,企业实行大市场营销时,在策略上要协调地运用经济心理、社会、政治等手段,特别是权利和公共关系,以取得国际目标市场的各有关方面的合作与支持。

首先要根据绿色消费趋势,发现市场机会,确定绿色食品营销的战略任务;其次,根据绿色食品标准,确定绿色食品的业务组合计划,对绿色食品市场进行市场细分后再选择目标市场,并进行产品开发和研制,选择恰当的发展战略,制定包括清洁生产在内的战略规划;第三,根据绿色消费的要求制定绿色营销策略计划。

(二)运用绿色广告战略,宣传绿色消费(PROMOTE)

绿色消费的需求和欲望已进入中国消费市场,运用绿色营销观念,指导企业的市场营销实践,已成为必然趋势,其中重要的一环是要推行绿色广告。绿色广告是宣传绿色消费的锐利武器,是站在维护人类生存利益的基点上推销产品的广告,它的功能在于强化和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使消费者将消费和个人生存危机及人类生存危机联系起来,使消费者认识到错误的消费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并最终落实到个体身上,这样消费者就会选择有利于个人健康和人类生态平衡的包括绿色食品在内的绿色产品。运用绿色广告就可以迎合现代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心理,对绿色食品工程宣传,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从而达到促销的目的。目前在中国,绿色广告作为一种市场营销战略还未引起广大绿色食品生产者、经营者的普遍重视,因此,绿色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该利用各种广告媒体,推行和运用绿色广告,引发绿色食品消费。

(三)选择恰当的绿色销售渠道,努力拓展绿色食品销售市场(PLACE)

这是拓展市场,提高绿色食品市场占有率,扩大绿色食品销售量,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绿色食品和一般的农产品不同,应建立自己的专业流通体系和流通渠道,这一流通体系由生产基地、供货中心、销售渠道三部分组成。只有发挥这三部分相辅相成作用,才能使绿色食品流通体系得以完善。实行绿色渠道和绿色促销策略,采用无污染的运输工具,合理设置供应配送中心和配送环节,选择环保信誉好的中间商,并逐渐培养自己的供销商,以维护产品的绿色形象。对推销人员实行绿色培训,在广告、公共关系等促销手段中,强调绿色环保特征,把产品、企业与环保有机联系起来。加大各零售商的竞争力度,完善绿色食品企业分销系统合理运行市场营销的真实结果是把产品推向市场,争得消费者的认可。目前,绿色食品的消费群在大中城市,它的直销窗口就是各绿色食品专柜、专卖店。绿色食品企业为了争得市场占有份额,不但要在产品质量、包装上下功夫,更重要地是要充分考察各零售商店的地理位置,管理水平,经济实力和效益。只有具备有关规定的条件,才能建立销售网点或投放自己生产的产品,这样就为各零售商增强了市场竞争意识;同时,通过运行,企业才能检验自己的产品定位、分销系统定位是否合理。因此,各绿色食品企业只有运用良好的营销手段,才能使自己的产品走向千家万户。同时,各零售商店、配送中心的合理运行又为各绿色食品企业增强了产品上柜的竞争意识。所以市场营销、各大城市零售商的设置及分销系统合理布局为绿色食品企业提供了很好的运作形式。

1.在大中城市建立绿色食品物流中心

大中城市一般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建立绿色食品物流中心,既可以作为一个销售窗口,用于展示本公司的绿色食品:又可以作为一个信息窗口,沟通生产企业与市场的联系,架起联产促销的桥梁。

2.建立绿色食品连锁商店

绿色食品销售网点可以借鉴国内外连锁商业的成功经验,结合各地具体情况,实现严格的“八个统一管理”,即要统一装修格式、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进货、统一库存调配、统一商号、统一价格、统一核算、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对企业员工强化“绿色服务”意识的训练,树立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服务的企业精神,形成与“绿色消费”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在建立连锁商店的同时,还要成立连锁总店的配送中心,组织联购分销,既可以因为大批量直接送货享受价格优惠,增强与其他同类产品的竞争力,又能够缩短销售渠道,减少和降低销售成本。

3.借助社会渠道,建立一批绿色食品专柜或专营店

选择经销尚时要把重点放在与本企业有相同的环境保护意识,有良好的绿色形象并能真正合作的中间商上。商店一般要选择繁华地段,居民文化层次比较高及客流量比较大的地区。

4.直销

对于一些易腐烂变质或丧失鲜活性的绿色食品,如蔬菜、水果等要尽置缩短流通渠道,可以采取直销方式,这样,既可以避免产品腐烂变质,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现在有些大中城市出现配送包月菜的形式,可以借鉴。通过直销绿色食品蔬菜,既减少了流通环节,避免了污染,又降低价格,扩大市场销售量。

5、灵活运用其他绿色营销策略

一是灵活运用促销策略,要把环境支出计入成本。利用人们回归自然、崇尚自然的心理采用高价促销策略;二是运用产品包装策略,包装相当于食品的门面,它是产品呈现给消费者的第一形象。实行绿色营销策略,应对产品实行绿色包装,世界上发达国家确定了包装要符合“4R+1D”的原则,则低消耗、开发新绿色材料、再利用、再循环和可降解。目前,国内食品的绿色包装还处于薄弱环节,“4R+1D”原则没有得到很好体现,包装的主要材料还是塑料,这和绿色产品所宣扬的环保观念是相悖的。在新型的环保材料没有出现之前,纸是最好的包装材料。可选择纸料等可降解材料、无毒性材料进行包装或采用包装材料简单化、方便化策略;三是实施名牌战略,经营绿色食品的企业要努力提高和保持绿色食品质量和特性,创造名牌,并按整体产品概念,除实现产品的功能外,要注重产品的附加功能和延伸功能,以加速名牌的形成。四是灵活利用公共关系宣传,如举办绿色食品论坛、举办以“环境保护”、“绿色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促销宣传活动,塑造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

(四)、实施绿色价格策略 (PRICE)

绿色食品的价格允许比一般食品高,是因为企业在生产中承担了一部分改善环境的成本。因此,在绿色食品定价上可以实行一定的加价率,企业在生产中要严格把好质量关。

1.对一些绿色食品实行新产品定价策略

许多绿色食品可以作为新产品看待,而有的绿色食品本身就是新产品,为此这些产品可以采用新产品定价策略。

2.满意定价策略

根据市场出现的相同或相似的绿色食品的价格水平定价,所谓随行就市定价策略。

3.目标价格策略

根据企业预期的利润收益,结合市扬对本绿色食品的需求量和绿色食品的成本费用,来确定产品的价格策略。

4.心理定价策略

很多情况下,绿色食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某种心理需求,如自然、安全或赶时尚等,这就为绿色食品进行心理定价提供了依据。

品牌战略(Brand Stratagem)

用品牌战略开发市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就是价值,品牌是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实践证明,只有企业走联营联合之路,打造一批能在国内、国外市场参与竞争的航空母舰,形成拳头产品,才能尽快的走进国际市场,才能有一定的竞争能力,才能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但在构造绿色食品品牌时,应注意把握以下三条原则:一是要坚持按市场竞争构造品牌的原则;二是要坚持用质量标准体系构造品牌的原则;三要坚持用产业化经营的方式构造品牌的原则。

品牌不仅仅是企业创造出来的,而是通过消费者不断认知并长久忠诚形成的。品牌战略的重要在于创新市场机制,关注消费者的反应。着眼消费者,不断地培养消费者的品牌价值观,并依据企业的经营战略来进行各项策略的拟订,并有效地组合成一个整体,透过品牌传达齐一的品牌个性,不断的创新市场机制,来实现品牌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巩固市场的地位。

1. 紧紧盯住消费者来制订品牌战略。
2. 为好的产品制订科学系统的品牌发展战略。
3. 目标不仅是销售好的产品,而且创造好的品牌。
4. 给品牌注入生命和灵魂,不断地演绎品牌策略。
5. 建立信赖比获取市场占有率更重要。
6. 建立长期的关系比短期内增加利润更重要。
7. 建立整齐一致的品牌个性,并统一传播。
8. 现代企业的行销活动,必须透过品牌,保持统一形象。

新经济时代是一个创新时代。无形资产决定企业价值,新经济在向企业展示其无穷魅力的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你的竞争对手、你的用户不再局限于地区性的市场、商场,而是同在相互不谋面的全球性网络。用户对你认可还是否定都在瞬间完成,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品牌的美誉度。这些无形资产的经济价值要远大于其有形资产,其巨大的产权份量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也是公司经济实力的体现。丰力公司目前的拳头产品是冷冻淡水产品和绿色果蔬,需要发挥产品特色,尽快打出品牌。

整合食品销售网络

食品企业的市场营销环境在不断变化,食品企业的销售网络也必须不断改变,才能把握新销售机会,提高销售网络的有效性。根据每个经销商的具体表现以及不同地区市场变化状况,食品企业要定期地分析现有的渠道是否能满足需求,是否需要开发新的渠道,或增加渠道中的个别经销商,乃至调整整个销售渠道等。

食品企业在整合销售网络时,应按以下四个步骤循序而进:

步骤一:明确销售渠道的目标

1

C. 急求两篇关于杀菌剂的营销计划!!!

A 植物细菌病害和杀细菌剂

一、植物细菌病害的主要症状

植物细菌病害的症状和病原属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棒杆菌属的细菌主要引起萎蔫症状;假单胞杆菌属主要引起叶斑,腐烂和萎蔫症状;黄单胞杆菌属主要引起叶斑和叶枯症状;野杆菌属引起瘤肿等增生性症状;欧氏菌属一般引起软腐,有时也引起萎蔫。此外,多数细菌病害在发病初期,特别在潮湿的自然条件下常呈水浸状或油渍状;在饱和湿度下病斑上常有菌脓形成,干后成为菌痂。

1、斑点型:植物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当数量呈斑点状。通常发生在叶片和嫩枝上,叶片上的病斑常以叶脉为界线形成的角形病斑,细菌为害植物的薄壁细胞,引起局部急性坏死。细菌病斑初为水溃状,在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中部组织坏死呈褐色至黑色,周围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半透明的退色圈,称为晕环。如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2、 叶枯型: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如黄瓜细菌性叶枯病。

3、枯萎型:大多是由棒状杆菌属引起,在木本植物上则以青枯病假单胞杆菌为最常见,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引起植物茎、叶枯萎或整株枯萎,受害的维管束组织变褐色,在潮湿的条件下,受害茎的断面有细菌粘液溢出。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4、 溃疡型:一般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如柑桔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等。

5、腐烂型:多数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植物多汁的组织受细胞侵染后通常表现腐烂症状,细菌产生原粘胶酶,分解细胞的中胶层,使组织解体,流出汁液并有臭味。如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茄科及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等。

6、畸型:由癌肿野单胞杆菌的细菌可以引起植物的根、根颈或侧根以及枝杆上的组织过度生长,形成畸形,呈瘤肿状或使须根丛生。假单胞杆菌也可能引起肿瘤。如菊花根癌病等。

二、病症特点及识别方法

蔬菜细菌性病害与其他病害的区别,一是蔬菜植株病变部位无明显附属物(如菌丝、霉、毛、粉等);二是发病后期病变部位往往有菌脓出现,而真菌病害则有霉状物(菌丝、孢子等)。细菌病害的病症主要有:

1、斑点型和叶枯型细菌性病害的发病部位,先出现局部坏死的水渍状半透明病斑,在气候潮湿时,从叶片的气孔、水孔、皮孔及伤口上有大量的细菌溢出粘状物——细菌脓。

2、青枯型和叶枯型细菌病害的确诊依据,用刀切断病茎,观察茎部断面维管束有否变化,并用手挤压,即在导管上流出乳白色粘稠液——细菌脓。利用细菌脓有无可与真菌引起的枯萎病相区别。鉴别茄子青枯病和枯萎病就可用此法区别。

3、腐烂型细菌病害的共同特点是,病部软腐、粘滑,无残留纤维,并有硫化氢的臭气。而真菌引起的腐烂则有纤维残体,无臭气。如鉴别白菜软腐病和菌核病常用此法。

4、镜检:细菌病害,除少数(如苹果根癌病)外,绝大多数能在受害部位的维管束或薄壁细胞组织中产生大量的细菌,并且吸水后形成菌溢,因此,镜检病组织中有无细菌的大量存在(菌溢的出现)是诊断细菌病害简单易行的方法。遇到细菌病害发生初期,还未出现典型的症状时,需要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检查,其方法是,切取小块新鲜病组织于载玻片上,滴点水,盖上玻片,轻压,即能看到大量的细菌从植物组织中涌出云雾状菌泉涌出。早期确诊水稻白叶枯病常采用此法。

三、农作物上常见的细菌病害

(1)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缘枯病、叶枯病。(2)西瓜:细菌性角斑病。(3)番茄:青枯病、溃疡病、疮痂病、细菌性斑疹病。(4)辣椒:青枯病、疮痂病、软腐病、细菌性叶斑病。(5)白菜:白菜类软腐病、黑腐病、大白菜细菌性角斑病、叶斑病。(6)甘蓝:甘蓝类软腐病、黑腐病、细菌性黑斑病。(7)马铃薯:青枯病、环腐病、软腐病。(8)菜豆:细菌性疫病、晕疫病。(9)茄子:青枯病。(10)柑橘:溃疡病。(11)桃:细菌性穿孔病。(12)果树:根癌病。

四、细菌性病害的发病条件

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软腐病、溃疡病、青枯病等。侵害植物的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数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侵入后,通常先将寄主细胞或组织杀死,再从死亡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以进一步扩展。在田间,病原细菌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由于暴风雨能大量增加寄主伤口,有利于细菌侵入,促进病害的传播,创造有利于病害发展的环境,常是细菌病害流行的一个重要条件。病原细菌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

五、市场主要杀细菌剂介绍

1、含铜杀菌剂,杀菌谱宽。铜制剂分为有机铜和无机铜制剂两类。

有机铜类:噻菌铜,英文名称为Thiodiazole-copper,商品名称为“龙克菌”,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独家生产,具有内吸治疗和保护预防双重作用,是一种噻唑类有机铜杀细菌制剂。

其他有机铜制剂分别为:

琥珀肥酸铜、又名二元酸铜,DT;络氨铜,又叫胶氨铜;松脂酸铜,又名绿乳铜、绿菌灵、铜帅;壬菌铜,商品名称金莱克;喹啉铜,商品名称为海正千菌、必绿;硝基腐植酸铜:又叫菌必克;还有噻森铜等等。

无机铜制剂,也是很好的杀菌剂。氢氧化铜,商品名称为可杀得、丰护安、冠菌铜、瑞扑;氧氯化铜,又叫王铜、好宝铜;氧化亚铜,又叫铜大师。

2、农用抗生素:农用硫酸链霉素; 中生菌素,商品名称克菌康;水合霉素,又叫盐酸土霉素,商品名称枯必治;宁南霉素,商品名称菌克毒克;井岗霉素;春雷霉素;金核霉素;新植霉素;多抗霉素;“农抗120”等。农用抗生素一般化学性质稳定、高效,具内吸治疗作用,但防治对象较窄,除井岗霉素外,其他抗生素易产生抗药性的问题。

3、氯溴异氰尿酸,商品名称有消菌灵、灭菌成、杀菌王,是以氯溴异氰尿酸与氯化溴缩合,加入活性助剂、分散剂等加工而成。 pH值近中性,属高效、广谱、低毒、生物活 性高、无公害的杀菌剂,对细菌、真菌、病毒都有效。氯溴异氰尿酸药效稳定,喷施在作物上能释 放出HOCl(次氯酸),因此具有强烈的杀细菌、病毒作用。

4、三氯异氰尿酸,又叫强氯精;是目前国际上所推广的一种高效、低毒、广谱、快速的杀菌消毒剂,能有效的快速杀灭各种细菌、真菌。

5、噻枯唑:又叫叶枯唑,商品名称有叶青双、叶枯宁,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生产厂家,内吸治疗型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植物的细菌性病害,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和细菌性基腐病、柑橘溃疡病、白菜软腐病、番茄青枯病的特效药。内吸传导性强,具有治疗和预防作用,持效期长,药效稳定,对作物无药害,对人畜安全。

6、多粘类芽孢杆菌,商品名称叫康地蕾得,1%粒剂;是一种防治青枯病和枯萎病的高效生物农药。

7、此外,还有其他的杀细菌剂,如碘、克菌壮、噻菌锌、噻菌茂(青枯灵)以及其他相关的复混配产品。

B 第二届中国农化营销节

——农化营销人的盘点与成长的商业盛会

营销节主题:创造咱农药营销人自己的节日!

一个承载农化营销人真实与梦想的舞台!

一个打造农化营销人核心影响圈的舞台!

真案例、真经典,因为营销,我们的世界更精彩!

俯瞰农化商圈,营销战火飞扬,群聚吾辈鸿鹄,敢比王侯将相!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营销,是影响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展示企业理念和行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提高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如何完善销售渠道的建设、如何提升企业的营销策略,如何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是每个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提高企业的整体营销水平和营销技术,加快整个行业的先进营销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已成为企业刻不容缓的任务。

在风起云涌变幻莫测的农药市场中,中国农药行业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营销人士,他们在推动中国农药营销事业的发展中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和巨大的贡献。他们卓越的战略思路引领着企业一次次走向柳暗花明,他们前沿的思维方式和绝对的执行能力让一个个优秀的产品迅速辐射到千家万户,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累积着企业一步步的成功和辉煌,用努力和执着推动着行业营销一次次的飞跃和成长!

第二届中国农药营销节,在充分总结和完善第一届优秀经验的基础上,仍然保持了营销节的核心宗旨即业内精英人讲业内精彩事——创建农化营销人自己的节日,并同时在本届营销节全面引入员工的职业化、规范化、团队执行力及团队素质技能的全面提升等课程。让所有参会营销员在吸纳和分享各方面专家经验和智慧的同时,充分感知到奋战在农化战线上营销人的自豪和荣耀!

中国农化营销节,是对本年度行业优秀事件和本年度优秀案例进行回顾、总结和盘点。她不仅是我们农化营销人分享经验、展示才艺,释放能量的重大节日,同时也是一次人才、知识、智慧碰撞、融会和交流的精神盛会,是一次营销经验深化、营销真知升华、营销理念融合的农药营销人的真正意义的欢乐节日!

在这里,所有参会贵宾不仅能交朋会友、愉悦身心,同时还能够分享到最独特、最具匠心的经典案例,更重要的是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全面引领和推动整个行业营销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在这里,您的团队将体会从未有过的振奋和感动,您的团队将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和财富!

南征北战守土开疆,剑气如霜谁能相抗?自从踏入农药行业,自从接力营销重任,有多少峥嵘的岁月疲惫着我们的心灵,有多少征战的日子磨砺着我们的心智,回味走过的风雨历程,多少滋味在心头?曾经的战绩让我们阵阵感怀,曾经的辉煌让我们点点自豪!

行业人讲行业事,依然是中国农化营销节不变的主题和核心。众里寻他千网络,在中国农化营销节的舞台上传播经验和智慧的主角,是我们行业的精英和砥柱,是我们行业的营销先峰和思想智者。

他们,是行业深藏不露的营销高手;他们,是隐身幕后的策划奇才;他们,在火热红海中掀起惊涛骇浪;他们,在诡秘蓝海里独享风云际会!

让我们拭目以待,2008年的营销节,我们的业界骄子,将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期待和精彩!

D. 用SWOT分析方法来分析我国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优势,劣势,制定一个市场营销策,可复制粘贴,可原创,

随着全球回归自然的潮流,疾病谱和医疗模式的改变,中药日益受到世人的关注,市场需求日益增加。从国际中药市场的现状看,目前国际上中草药市场的年销售额约300亿美元,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但我国的中药却仅占国际市场份额的3%~5%,且其中大部分为低附加值的中药材,这与我国为中药发源地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如何使中药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变成我国真正有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已成为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本文应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中药国际市场拓展的优势-S(Strengths)和劣势-W(Weaknesses)以及所处环境的机会-O(Opportunities)和威胁-T (Threats)进行分析,探寻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对我国中药国际市场拓展的SWOT分析
优势(S)分析
中药产业是我国在国际上拥有潜在优势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少数领域之一。我国中药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结构完整的产业体系,以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枢纽和中药知识产业为动力,相互支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我国发展中药和天然植物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不仅体现在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独到的中医药理论体系、数千年积累的临床实践经验、丰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中医药人才优势及政府对中医药的重视和支持等,而且还体现在中药在慢性疾病、疑难病及一些西医、西药不能治疗或疗效不理想的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和保健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
劣势(W)分析
目前,我国建立的中药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还不完善,缺乏一系列完整的能被国际公认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同时又由于缺乏明确的有效成分含量的检测方法,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有毒物质含量严重超标以及包装材料质量等问题,我国中药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难以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
此外,我国中药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很弱,传统剂型仍占很大比例,新剂型应用相对较少,能够形成规模效益的单个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品种很少,单个品种和同类品种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中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进程。长期以来,我国中药主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国际市场占有率很低。
机会(O)分析
由于新的化学药物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从化学合成物中发现新药的成功率越来越低以及近年来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日益显现、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等不利因素的存在,使人们开始把眼光投向传统医药领域,中药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对天然药物的需求不断增加。
我国已加入WTO,根据自由贸易协定,各成员间的关税壁垒和人力限制将被取消,我国中药可以凭借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价格优势进入各国市场参与公平竞争,这为我国中药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且,近年来,世界各国对中草药产品法律法规的限制均有所松动,许多国家表现出对中药不同程度的接受趋势。中药作为治疗药物已引起全世界医药界的重视和关注,并逐步为国际社会所接受。我国中药正面临着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契机。
威胁(T)分析
首先,中药出口面临着其他国家传统药物的有力竞争。我国的中医药仅为全世界诸多传统医药学的一种,来自欧洲、拉丁美洲、澳大利亚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植物药也同样占有一定的市场。目前,韩国的中药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早已超过中国,而日本的“汉方药”年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亿日元,仅津村“顺天堂”一年的产值就相当于我国中药产品的年出口总额。除此之外,日本在新的植物药制剂开发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救心丸、牛黄清心丸、正露丸等,成功地打开并占领了国际市场。
其次,跨国制药企业已经实质性地进入了天然植物药行业:一方面通过购并现有天然植物药企业占有市场;另一方面又加大研发投入,开发自己的天然植物药产品,如葛兰素史克(GSK)开发并推出了天然植物药睡眠改善产品“Alluna Sleep”。
再次,我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淡薄。长期以来,我国对中药的知识产权研究和重视不够,许多中药产品未申请专利,或作为商业机密进行保护,致使一些有价值的古方、验方、祖传秘方以及蒙药、藏药等特殊品种长期流落民间,有的甚至被一些发达国家的医药企业无偿利用。以韩国为例,其利用我国传统处方所开发的制剂,在国际医药市场的占有率为10%,仅“牛黄清心丸”一个品种的产值就达0.7亿美元,并在我国申请了“牛黄清心丸”的发明专利。

二、我国中药国际市场拓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中药国际市场拓展的SWOT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新时期中药国际市场拓展有独特的优势,也有其劣势,新的形势下中药国际市场的拓展充满了机会,但也存在一定的威胁。我国中药产业必须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国际市场拓展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做到利用优势,克服劣势,把握机会,化解威胁,只有这样中药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全球范围内大力宣传和普及中医药知识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中药要想真正走出国门,其前提条件是中医药知识在国内外的普及。为此,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加强与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交流和合作,定期举办中医药的学术研讨和中医药博览会,大力宣传中医药;通过在国外开设中医药学校,传播中医药文化和知识;通过在国外建立示范中医院或名医坐堂的中药店,以医带药。例如我国中药行业的老字号同仁堂,通过海外开店、中医坐诊与销售中药相结合,给海外消费者一个直接了解中药的环境,增强其对中药的信任;中药的疗效反过来又提高了中医药在消费者心中的影响力。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在全球范围内大力宣传和普及中医药知识,让世界了解中医药,从而为中药国际市场的拓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完善中药的相关标准与规范并大力推进实施
应参照国际相关标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建立健全中药安全性的保证体系,加强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建立和完善中药种植(养殖)、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的标准和规范,从而保证中药产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通过推行和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等,规范中药研究、开发、生产和流通过程,不断提高中药行业的标准化水平,逐步建立中药标准产业链,为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打下良好基础。完善中药的相关标准与规范并大力推进实施是实现我国中药企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中药打人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加强中药学基础性研究并研制开发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新剂型
中药本身具有其自身的复杂性,而在中药配伍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方剂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目前的研究水平上,尚无法阐明中药的药性理论、物质基础、作用原理、配伍规律等,因而必须进一步加强中药学的基础性研究。通过基础性研究使上述问题得到解决,加强中药的科技含量,保证中药疗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国政府应大力支持中药基础性研究的科研课题,用科学证明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剂型开发方面,应突破中药就是“丸、散、膏、丹、汤”的传统中药制作方法和观念,向高效、优质、安全、稳定的“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便”(贮存、携带、服用方便)的现代化剂型发展。既要保留药材的质、气、味,满足中医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的需要,也要符合现代药品使用的趋势,努力向小丸、微丸、口服液、胶囊、软胶囊等方向改进,尝试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并注意改善外观包装,使之更易被国际市场接受。
提高中药国际市场营销水平
中药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市场营销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投资、对外合作和出口药品等3大类。中药进入国际市场,面临的不仅是消费群体和竞争市场的变化,中药被纳入的监督管理体系也发生了变化。无论中药是以药品身份还是以食品身份进入国际市场,均要做到符合进口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因此,企业要重视研究各个国家关于中草药产品、食品及保健品等的法律、法规,结合自己产品条件和特点,找准目标市场,明确市场定位,分种类、分档次,采取恰当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又由于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存在较大的社会文化差异,各国对中草药的需求不尽相同,企业必须重视对国际目标市场的调研,真正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开发适宜的中药品种及包装,然后再选择有效的经销渠道和促销方式打入国际市场。在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进程中,尤其应充分发挥中药在慢性疾病、疑难病及一些西医、西药不能治疗或疗效不理想的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和保健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
此外,为尽快进入国外市场,那些已经走出去的中药企业可以考虑收购或者并购中国以外国家或地区的现有药品批发企业或药厂,利用他们已经建立的市场销售渠道和营销经验把传统中药打入国际主流传统药品市场。
增强中药企业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中药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和世界上大的跨国医药公司竞争的实力。针对我国中药企业目前的状况,可以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组建一些可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中药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引导中小型企业走专业化分工或集约化生产的道路,从而增强我国中药企业的竞争力。考虑到开发国际市场的高风险性,企业间联合可以有效地降低和分担风险,充分利用各自的生产、营销网络等优势,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另外,在天然植物药方兴未艾的国际大背景下,推动国际天然植物药市场迅速成长对我国与欧美日等国有着共同的利益,因此可以采取中外联盟合作的方式。我国中药出口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参与国际竞争方面又存在明显的不足,在相互竞争的同时,优势互补、联盟合作对中外双方均有现实的意义。中外联盟合作战略是我国中药出口企业在当前环境下迅速壮大实力,尽快走向国际市场的现实途径,也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必然选择。
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
有效地保护中药知识产权是促进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保障。医药产业的特点之一是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高度依赖,知识产权保护是发展中药产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重中之重。面对复杂的国际医药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高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使中药走出国门,必须重视国际知识产权研究,收集、研究、掌握国际上有关中药(植物药)相关信息和动态,在世界范围内积极进行专利申请和中药的商标注册,使更多的中药产品获取驰名商标,成为知名品牌,进而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阅读全文

与中国农药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健康教育馆策划方案 浏览:83
党务工作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587
团体活动策划方案分享心得 浏览:752
自考电子商务概论题库及答案 浏览:946
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的相同点 浏览:345
促销活动场地费 浏览:728
房地产培训方案ppt模板下载 浏览:604
外卖公司员工培训方案 浏览:953
网吧的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512
b2b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分析 浏览:298
金店情人节促销方案 浏览:479
面点的营销方案 浏览:17
电子商务营业税增值税 浏览:14
汕头大江电子商务 浏览:828
通州电子商务产业园 浏览:697
重庆方案设计师培训 浏览:424
2015的电子商务 浏览:231
湖洲电子商务网 浏览:577
公司pr推广方案 浏览:517
临床药品知识培训方案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