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南财经大学有大专么
西南财经大学属于国家重点大学,没有大专。
西南财经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中欧商校联盟创始会员。
学校辖光华、柳林两校区,总占地2300余亩;专任教师13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1000余人;设有27个学院(中心、部)等教学单位。
(1)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西南财经大学扩展阅读: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成都,有光华、柳林两校区,辖地2300余亩。
校园湖光柳影,芳草绿树,翩翩学者,蔚为大观,是著名的“园林式院校”,实乃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始于1925年在上海创建的光华大学。1938年,因抗战内迁建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1952-1953年,先后汇聚西南地区17所院校的财经系科组建成四川财经学院,是建国之初全国高等院校分区布局的四所财经高校之一。
1960年后历经分设、合并、更名等,于1978年恢复为四川财经学院。1979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划归中国人民银行主管,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金融行业背景和出色的金融学科优势。
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1997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以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管理,201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成为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B. 西南财经大学专业排名最好的专业有哪些
西南财经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市场营销、经济学、金融学、财务管理、统计学、保险学、法学、人力资源管理 。
省级特色专业:经济统计学、金融学、会计学、保险学、财政学、财务管理、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电子商务、税收学、行政管理。
二级国家重点学科: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 。
省重点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 。
省重点二级学科:人口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保障、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学校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和“现代金融创新实验教学中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金融智能与金融工程实验室”,以及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等一批教学与科研机构。
C. 西南财经大学和首都经贸大学哪个好
当然是西南财经大学好了,给你看简介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坐落在享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平原,毗邻杜甫草堂。学校校区由光华校区、柳林校区和电子商务学院(绵阳涪江)组成,总占地面积2800余亩。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是“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和“园林式院校”。
学校原名四川财经学院,于1952-1953年两次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由西南地区17所财经院校、综合大学的部分系科合并组成,荟萃了西南地区的财经教育专家和教授,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彭迪先、陈豹隐、李孝同、梅远谋、刘洪康、杨佑之、汤象龙等在校任教。学校校址所在地为原成华大学,其前身为上海光华大学(1925年成立),1938年内迁成都兴办的光华大学成都分部,故校址所在地得名“光华村”。1952年后学校由高教部和四川省主管,1980年,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1995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2000年,学校以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管理。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几代师生员工立志献身于教育事业,培育和弘扬“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大学精神,秉承“严谨、勤俭、求实、开拓”的校训,坚定“励精图强、团结拼搏、朝气蓬勃、争创一流”的大学信念,繁荣和发展财经科学,培养高素质经济、金融人才,积极探索社会主义高等财经大学的办学规律,努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已经建成为国家经济学、工商管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国家和西部地区金融、经济、管理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及西部财经学科国际交流的中心。
学校已形成以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为主体,金融学科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经、管、法、文、理、工相结合的学科特色。金融学、政治经济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其中金融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评审中列全国之首,政治经济学是全国财经类院校该学科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也是西部地区理论经济学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金融学(含保险)、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会计学、财政学、企业管理、统计学、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数量经济学、经济法学、人口学等12个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3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设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3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建有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英语等9个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拥有3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9个本科专业,设有19个院(系)、部;拥有西南地区首家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教育基地及全国首批注册会计师(CPA)培养基地,是会计硕士(MPAcc)、法律硕士(J.M)和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办单位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单位。设有“中国人民银行模拟银行实验中心”和“全国金融系统出国备选人员外语考试(BFT)培训中心”、“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西南财经大学出国培训中心”。国家“211工程”专项建设有“金融科研实验中心”、“会计电算化”、“统计分析”等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
学校坚持“学术兴校、科研强校”,充分发挥金融研究和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优势,着力研究国家金融、西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形成了繁荣经济科学、服务金融事业、发展地方经济的研究特色。学校设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要研究基地“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以及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经济研究所等一批科研机构。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取得科研成果14000余项,完成了40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30余项。“九五”期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济类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教师及研究人员出版的成果两度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学校出版社连续6年3届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良好出版社”和教育部的全国“先进高校出版社”。《经济学家》杂志是全国社会科学优秀期刊,跻身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和“双效(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期刊”,《财经科学》为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
截至2005年9月,有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46人,其中,教授136人、副教授240人,博士生导师85人。教师中有刘诗白、曾康霖、何泽荣、赵国良、袁文平、蒋明新等全国著名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导师,还聘请了300余位国内外经济学家、银行家、企业家为我校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8693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3768人。有硕士研究生3612人,博士研究生761人。此外,还有一批国外留学生及港澳学生,以及成人教育学生万余人。建校以来,为国家输送各类毕业生11万余名,其中金融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培养规模以及到金融部门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居全国高校前茅。各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金融、保险、证券、工商企业、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许多毕业生已锻炼成长为我国金融、经济部门和各行业的领导和业务骨干。一些学生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林证券等国外著名机构任职和国外大学任教。
长期以来,学校把对外交流与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和目的,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研究机构、金融部门及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举办了“中国金融论坛”、“企业管理与创新国际研讨会”、“中国劳动力市场及再就业政策国际研讨会”等重要学术会议,在全国及海外产生了广泛影响。设有与英国商联保险公司合作的“中国保险会计师培训中心”、与澳大利亚安盛·国卫集团公司合作的“中国保险中介人培训中心”、与日本精算师协会合作的“西南财经大学日本精算师资格考试中心”、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的“西门子— SAP工商管理信息中心”和与美国纽约人寿国际公司合作的“纽约人寿国际公司- 西南财经大学寿险管理(LOMA)考试中心”等多个专门教育机构。与华晨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太平洋保险(集团)有限公司、台湾光华教育基金会在我校设立了“太平洋—光华保险教育基金”。
学校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和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1996年学校党委荣获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1998年获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授予的“1993-1998年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荣誉称号。2003年,在防范非典侵袭的战斗中,校党委荣获“全省防治非典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
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体育运动和后勤生活服务设施,教学场地充足、设施齐全,学生住宿条件好;学生食堂为四川省高校示范食堂。图书馆馆藏文献180万册,合订期刊5万册,中文报刊3000余种,外文报刊300余种,光盘3800余种。校园网光纤到户,网上教学科研资源丰富。体育设施完备,建有体育馆,4个标准田径运动场,73个球类运动场及2个标准游泳池。
面对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思想品德优良的创新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心,以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为主体、以金融学科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巩固居于全国财经大学的前列地位,着力建设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在适当时机,实施由教学研究型向研究型大学转变的发展战略;坚持人才强校、学术兴校,弘扬和培育“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西南财大精神,立足西部,面向全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部分学科国际知名的全国一流重点大学。
D.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能否专升本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是可以通过自考专升本,“专升本”招生是指具备大学本科办学资格的高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以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的大学专科毕业生及以上学历者为对象,通过成人高校“专升本”统一考试进行录取的本科招生类别。成考专升本与普通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普通本科教育是以高中为起点的。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申办,四川维奥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将西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学院(西南财经大学涪江校区)整体置换而设立的独立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被评为“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亚太十大教育创新示范基地”,中国高水平独立学院。在2013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全国100强中名列第12位;在2015中国财经类独立学院排行榜中名列第3位。
E. 西南财经大学优势专业排名 最好的热门专业有哪些
中国校友会网报道的2017年四川省各大学本科专业排名情况显示:
西南财经大学 2017年各学科门类本科专业排行榜
一、2017年综合实力排名
全国排名:第80名; 学校类型:财经类; 所在地区:四川省成都市(一线城市)
星级排名:中国四星级大学; 办学层次:中国高水平大学; 办学类型: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
二、2017年本科专业排名
地区排名:第5名; 全国排名:第82名
中国六星级专业(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5个;中国五星级专业(世界知名、中国一流专业):6个; 中国四星级专业(中国高水平专业):9个; 中国三星级专业(中国知名、区域一流专业):13个; 中国二星级专业(中国区域高水平专业):4个;
中国六星级专业:金融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财务管理、市场营销。
中国五星级专业:统计学、保险学、金融工程、会计学、审计学、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四星级专业:税收学、投资学、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学、英语。
三、2017年各学科门类本科专业排名
(1)、理学门类
[统计学类] 统计学:第10名/5星级/地区第1名。
(2)、经济学门类
[财政学类] 财政学:第27名/3星级/地区第1名。 税收学:第6名/4星级/地区第1名。 [金融学类] 保险学:第2名/5星级/地区第1名。 金融工程:第4名/5星级/地区第1名。 金融数学:第5名/3星级/地区第1名。 金融学:第6名/6星级/地区第1名。 投资学:第1名/4星级/地区第1名。 信用管理:第4名/3星级/地区第1名。 [经济学类] 经济统计学:第4名/3星级/地区第1名。 经济学:第9名/6星级/地区第1名。 [经济与贸易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第9名/6星级/地区第1名。
(3)、管理学门类
[电子商务类] 电子商务:第7名/4星级/地区第1名。 [工商管理类] 财务管理:第1名/6星级/地区第1名。 工商管理:第27名/4星级/地区第2名。 国际商务:第2名/3星级/地区第1名。 会计学:第12名/5星级/地区第1名。 人力资源管理:第10名/4星级/地区第2名。 审计学:第2名/5星级/地区第1名。 市场营销:第1名/6星级/地区第1名。 [公共管理类] 公共事业管理:第47名/3星级/地区第3名。 劳动与社会保障:第12名/3星级/地区第1名。 行政管理:第25名/4星级/地区第1名。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第47名/4星级/地区第4名。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物流管理:第43名/3星级/地区第2名。
(4)、法学门类
[法学类] 法学:第21名/4星级/地区第1名。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思想政治教育:第32名/5星级/地区第1名。 [政治学类] 社会工作:第22名/3星级/地区第2名。
(5)、文学门类
[外国语言文学类] 商务英语:第11名/3星级/地区第1名。 英语:第45名/4星级/地区第2名。 [新闻传播学类] 广告学:第21名/3星级/地区第1名。 新闻学:第47名/3星级/地区第3名。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第90名/3星级/地区第5名。
F. 西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学院的西财简介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坐落在成都平原,携光华、柳林两校区,辖地2300余亩,是“园林式院校”。
学校始于1925年创建的上海光华大学,至今有近90年的办学历史。1925年6月3日,在“五卅”反帝爱国怒潮中,爱国师生从圣约翰大学脱离,拥戴张寿镛先生创办光华大学,校名取自“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卿云歌》),象征着复兴中华,反抗帝国主义割宰和奴役的革命精神。1938年,光华大学在抗战烽火中由上海内迁成都办学,后定名为光华大学成都分部。1946年更名为私立成华大学。1952年私立成华大学改为公立。1952至1953年并入西南地区16所财经院校、综合大学的财经系科,更名为四川财经学院。1960年分设四川财经学院和四川科学技术学院,1961年合并更名为成都大学。文革期间历尽沧桑。1978年恢复为四川财经学院。1980年划归中国人民银行主管,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199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2000年以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管理,2010年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201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4126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6269人;硕士研究生6113人,博士研究生1211人,留学生533人。
学校现有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和统计学4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涵盖31个二级学科)和4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有5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及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3个博士后流动站;现有56个博士学位培养专业、79个硕士学位培养专业(含16个硕士专业学位),32个本科专业,27个学院(中心、部)等教学单位。
学校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和“现代金融创新实验教学中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金融智能与金融工程实验室”,以及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等一批教学与科研机构。
学校主办的《经济学家》为全国社会科学优秀期刊,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财经科学》为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图书馆馆藏文献232万册(含电子图书),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财经文献中心。
学校坚持“质量优先、内涵发展”战略主题,以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发展主线,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为着力重点,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财经大学。
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学校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金融学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13万多名校友中有一大批金融行业领军人物,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库”。学校大力推进重点学科的突破、优势学科的跨越、支撑学科的崛起、新兴学科的培育,努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学科生态体系。深厚的金融行业背景、独特的金融学科优势、出色的金融行业影响力是学校的显著标志。走特色发展之路,建好财经大学,彰显金融特色,着力构建大金融学科群,着力建设中国西部财经智库,是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
坚持走人才强校之路。大学聚大师,大师铸大器。在学校波澜壮阔的历程中,胡适、周有光、钱钟书、徐志摩、叶圣陶、谢霖、陈豹隐等大师曾于此著述立言;彭迪先、李孝同、梅远谋、刘洪康、杨佑之、汤象龙、王叔云、刘诗白、曾康霖等著名经济学家于此传道授业。学校以“普天之下是我的领地,世界学者是我的知音”的气度和胸怀,以超常规举措面向全球广揽英才,引进全职海归博士150余名,特聘海外院长9名,特聘讲座教授和课程教授100余名,形成了海外人才的“群聚效应”。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31人,有教授189人、副教授342人,博士生导师252人。
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学校成立通识教育学院,构建有财经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实施国际化创新人才和光华创新人才培养等项目;实施研究生分类培养和培养机制改革;实施“深彻转变课程教学范式”行动计划;围绕学校发展战略目标,以新机制组建四大学科特区;大力推进内部管理综合改革,完善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构建新型的人事及分配制度;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这些改革举措有力地推进了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
坚持走开放和国际化之路。学校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多渠道地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渠道,构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平台。引进“海外名师”和“高层次文教专家”等优质教学资源,推进教学科研国际合作。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知名大学、金融机构及知名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携手全球行业巨头,建立与美国甲骨文公司(Oracle)合作的“金融服务中心”、与英国英杰华保险公司(AVIVA)合作的“中国保险会计师培训中心”、与日本冈三证券(Okasan Securities)共建“金融实验室”等多个专门教育机构,并与花旗银行(Citibank)、汇丰银行(HSBC)、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澳新银行(ANZ Bank)、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三井住友海上保险(Mitsui Sumitomo Insurance)、住友商事(Sumitomo)等进行合作。罗伯特A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罗伯特恩格尔(Robert F. Engle),莱因哈德施尔顿(Reinhatd Selten),詹姆斯米尔利斯(James Mirrlees),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先后到访我校,与师生展开高层次、前沿性对话与研讨。
西财一路走来,波澜壮阔,虽经风雨,但坚定执着、勇敢前行。在这个机遇无限、跨越发展、高度竞争的时代,西财人秉持“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大学精神,发扬“严谨 勤俭 求实 开拓”的校训,弘扬优良传统,永葆大学理想,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携手同心,砥砺奋进,加快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财经大学,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G. 西南政法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哪间好
专业侧重点不一样。
西南政法大学于1953年正式成立,学校占地面积2000亩,由沙坪坝校区和渝北新校区两部分构成(其中本科部分在渝北新校区)。学校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法学学科体系最齐全、法学教学科研力量最雄厚、在全国法律及法学界有很大影响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西南财经大学学校校区由光华校区、柳林校区和电子商务学院(绵阳涪江)组成,总占地面积2800余亩。学校建有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英语等9个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拥有3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9个本科专业,设有19个院(系)、部;拥有西南地区首家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教育基地及全国首批注册会计师(CPA)培养基地,是会计硕士(MPAcc)、法律硕士(J.M)和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办单位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单位。设有“中国人民银行模拟银行实验中心”和“全国金融系统出国备选人员外语考试(BFT)培训中心”、“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西南财经大学出国培训中心”。国家“211工程”专项建设有“金融科研实验中心”、“会计电算化”、“统计分析”等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
西南财经大学在东南沿海的影响力是最大的(特别是在深圳,被列为可以个人身份落户深圳的创新人才院校。深交所就是西财人一手建立的,被深圳市长称为对深圳贡献最大的几大高校之一。),另外就是西部地区几乎垄断了西部的金融系统。
总的来说各有千秋,但找工作的话西财好找,而且学历含金量要高。就业的话西南财经大学在东南沿海的影响力是最大的(特别是在深圳,被列为可以个人身份落户深圳的创新人才院校。深交所就是西财人一手建立的,被深圳市长称为对深圳贡献最大的几大高校之一。),另外就是西部地区几乎垄断了西部的金融系统。
H. 西南财经大学有二本吗
西南财经大学没有二本。
西南财经大学以金融学科为优势,在金融业有着深远的影响。西南财经大学前身是光华大学,1925年在上海成立。1985年正式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划归教育部。
截至2013年9月,西南财经大学全日制在校生23951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6492人。现有研究生5993人,博士生1103人,外国留学生363人。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是经教育部(教发函[2006]81号)批准,将西南财经大学三大校区(光华校区、柳林校区、涪江校区)之一的涪江校区进行整体置换,并完整继承了原西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学院(二本招生)的全部师资和管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