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家樂福的市場營銷策略

家樂福的市場營銷策略

發布時間:2021-06-15 06:10:36

A. 請教一個關於家樂福市場營銷方面的問題!

目標市場:普通消費者。
市場定位:中低檔日用消費品。

B. 家樂福和沃爾瑪市場營銷策略的相同點

選址、員工福利都是共享的原則、商品陳列的新意、每月進行商品的劣勝淘汰,專而不屬是一味的突出商品的「百貨、賣場」這種商品的多樣性!其實河北滄州青縣一個叫「信譽樓」的賣場營銷模式也大都類同!雖然一個縣只有2萬的客流量但卻營銷到20億的業績!只是個人觀點讓樓主見笑了!很潛顯

C. 家樂福定價策略有什麼優點

大概就是模型的定價標准高

D. 家樂福促銷策略

·促銷高招之有獎促銷策略
·促銷高招之活動促銷策略
·二三級市場的促銷三板斧
·節日賺大內錢讓容你事半功倍
·一份周密的超市促銷計劃
·贈品促銷想說愛你不容易
·終端促銷有效才真是硬道理

文件是word文件。地址在這http://marketing.asiaec.com/zhuanti/jrcx.html

裡面說的很詳細,你打開看看。很有用

E. 關於市場營銷的問題。家樂福與沃爾瑪

家樂福對外租賃面積與自營面積配比
整個-1層由家樂福承租,大部分自營,少部分對外再次租賃。
家樂福自營面積:96×120=11520㎡.
家樂福對外租賃區域:24×120=2880㎡.
對外租賃區域占整層家樂福佔比:2880÷14400×100%=20%.
一層入口區域面積約300㎡,對外租賃(大娘水餃、佳美樂香水、家樂福煙櫃)約130㎡。
家樂福對外租賃總面積占家樂福承租總面積百分比:
(2880+130)÷(14400+300)×100%≈21%.

家樂福自營面積自營面積佔比約為79%。

家樂福對外租賃區域業態特徵
餐飲類:水餃/涼皮/千百味快餐。
服飾類:E褲休閑服/背包/城市生活流行包店/時尚前沿護理品。
流行飾品:流行小飾品/水晶飾品/佳美樂香水。
特色食品:滋補品天福名茶/歐味多休閑食品。
服務類:兒童玩樂區/柔婷美容美體/銀行。
特色書店:貝塔斯曼書友會。

家樂福對外租賃區域,引進的業態主要是快餐、個性服飾、流行飾品、特色食品、特色書店、輔助性服務機構等,從而與自營的大眾化的超市類商品形成明顯的差異化,形成一個良性的業態互補、客流共享、共同促進的商業格局。

家樂福自營業態特徵
家樂福超市自營業態,主要為家庭與個人提供日常居家、生活、飲食等類的小件商品。
生鮮類,約佔20%,主要包括蔬菜、水果、魚、鮮肉、麵包等。
雜貨類,約佔25%,主要包括飲料、零食、調料、大米、麵粉等。
紡織類,約佔15%,主要包括包括服裝、鞋等。
百貨類,約佔15%,家庭日常用品,主要包括鍋、碗、筷、清潔用具等。
家電類,約佔10%,主要包括電視、洗衣機、冰箱、音響等。
家化類,約佔10%,主要包括洗刷、洗滌用品。
紙類,約佔5%,主要包括餐巾紙、卷紙、衛生巾等。

總結
該家樂福超市因擁有強大的管理優勢和品牌優勢,並擁有非常優越的地利位置,每天人流如織,成為本地區效益最好的超市之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家樂福業態組合的合理性和周細性、采購配送的便捷性和網路化、現場管理的科學性和嚴密性,遠遠高於國內的本土超市,這也是家樂福走向世界的成功武器。

F. 家樂福在中國的擴張戰略是什麼

一、迅速擴張的發展戰略
「為了有一刻鍾的提前也要第一個到達」是家樂福在中國佔領市場時奉為已久的策略准則。就是在這一準則的指導下,家樂福進入中國市場的決心和力度要比其他的世界零售巨頭要早要大。據統計,從1995年法國家樂福在北京家樂福國展店第一家店開始至2007年1月份,家樂福在中國24個省市自治區共有折扣店100家,大賣場92家。而與此同時,沃爾瑪的門店數是77家,麥德龍33家,易初蓮花75家, 僅僅從數量上就可以看出家樂福在中國的擴張的確是略快於其他的零售業;地區分布上,在其他的跨國零售企業還在致力於在中國的大中城市和東部發達底部擴張的同時,家樂福已於2004年開始了它西征的擴張步伐。

二、集中力量發展其優勢業態
在進入中國的商業業態選擇上,家樂福用大型超市中的主力業態大賣場(Hypermarket)進入中國是十分正確的。這種經營品種繁多、天天低價的廉價量販店是非常適合中國這個在高速發展中的國家。家樂福的低價格和品種繁多的商品,對顧客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從而使家樂福在中國內地取得了巨大成功。

三、「落地生根」的本土化戰略
家樂福在世界擴張過程中實施的是「充分本土化」戰略。這也一直是它跨國經營策略中的最大法寶。中國化的家樂福戰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樂福管理本土化的最大特徵就是以門店管理為中心的管理體系。這一管理體系是建立在門店人員最貼近市場,所以要有相應的經營決策權新理念的認同上。家樂福這種以門店管理為中心的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徵就是賦予各個門店管理人員更多的權利,在權利下放的同時,家樂福的門店店長和管理人員的經營指示責任也非常細化的落實了。
(二)家樂福經營本土化的實質就是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因地制宜,入鄉隨俗。在中國,因為自行車還是中國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所以北京市和上海市的家樂福出售的礦泉水多是散裝的;出售的麵粉和糧食也是小包裝的;為迎合中國人喜歡「挑選」的需要,家樂福增加了貨架上同類商品的供應量;在中國內地,鑒於消費者普遍的生活水平,家樂福瞄準普通居民消費群體,吸引了更多的大眾消費者。
(三)配送系統與信息系統的本土「滯後化。在進入中國的三大零售巨頭中,家樂福的配送系統和信息系統是較落後的。家樂福至今沒有在中國建立起統一的配送系統,且其計算機系統的開發和建立要落後競爭對手沃爾瑪好幾年。家樂福這種「滯後」的配送系統與信息系統是其戰略規劃的成果,而且是非常中國化和本土化的戰略成功。因為商品的集中配送是連鎖商業帶來的,但是目前中國連鎖商業基礎非常薄弱,只有通過大的連鎖集團的整合才會形成規模的、高效的、社會化的物流配送系統。家樂福的中國開店戰略正是憑借其店鋪和銷售的規模數作為其整合供應商配送系統的籌碼,從而把店鋪與銷售資源轉化為對其服務的商品配送資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家樂福信息系統的「滯後」建設是符合中國實際的,這種滯後是為了使系統更實際和本土化。
(四)商品采購及員工的本土化。進入中國市場11年來,家樂福已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漢、廣州、大連和寧波等11個製造業發達的城市建立了采購基地,並與1425家有實力的中國供應商簽訂了長期供貨合同。此舉不但為自己節約了大量運輸成本和配送費用,還能因此備受當地政府青睞,打好政策通路。目前家樂福中國的25000名員工中,只有80名外籍人,其餘都是中國本地人才。家樂福認為員工的本地化更容易使公司的經營理念融入到現實經營中去。

四、向上游供應商要利益

G. 誰有家樂福的采購策略

W(沃爾瑪)與C(家樂福)作為全球的零售業巨頭,排名分別占據第一與第二位,不過實力相差卻是涇渭分明。近幾年沃爾瑪一直保持著世界500強的頭把交椅,遠非處於數十名之外的家樂福可同日而語的。所以雖然一個是老大一個是老二,家樂福卻只能算是小弟而已。然而在日益興起的中國市場,就是這個小弟將情勢完全掉轉過來,遠遠地將大哥拋在了後面。

早在幾年前,家樂福就已經贏利,並是進入中國市場唯一一家贏利的外資零售企業。現已經發展57家大賣場、2004年上半年在中國銷售收入達70多億元,位居中國的外資連鎖店運營商之首。而沃爾瑪不僅是還在為爭取贏利困擾,並且在排名之中被拋出前十強,而屈居17位,真是大失面子。

家樂福何以能在中國市場遠遠領先沃爾瑪呢?

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零售市場當然也具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特別是目前仍屬於發展的初級階段,相關的政策、渠道的構成、消費者心理等因素相比於發達國家成熟的市場而言,何止是有特色,簡直是奇特。在這樣一個奇特的市場里,沒有一點奇門異術是無法超越對手,贏得勝利的。而家樂福正是掌握了這門技藝,才能在中國市場戰勝沃爾瑪。

一、拜師學藝,沙場練兵

中國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市場的巨大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足以令世界各大零售業者垂涎三尺。但由於鐵桶般的政策壁壘,令到眾人不得其門而入,只能等待開放的時機。然而家樂福沒有消極地等待,她預感到中國市場的奇特性,足以令人無所適從,所以有必要在等待的時候做點什麼,那就是學習。而這學習不是市場調查,不是專家研究,而是沙場練兵。作為中國特色之一的兩岸三地,中國有港澳台三個地方可以作為練兵之地,而家樂福更明智地選擇了台灣市場作為學習與練兵之所,不只是因為台灣市場更大些,而是台灣的社會環境、渠道的構成、消費者心理等因素更為接近大陸市場,在那裡學習和練兵將更為有效。

1989年,家樂福在台灣開店,並藉此為以後進軍大陸做跳板。家樂福更為聰明之處在於,她選擇了台灣的龍頭食品企業統一集團作為合資夥伴,並在以後大陸的發展依然沿用這一模式。其實熟悉中國市場的統一何止是合資夥伴,更加是手把手的指導老師。家樂福經過在台灣市場長達6年的浸淫,充分熟悉了中國本土的消費習慣,知道怎樣和中國政府打交道。在台灣的局部練兵之後,開始了向中國大陸市場的全面進軍。目前在中國大陸開店的家樂福店長一級管理層大多來自台灣家樂福。不過同時也教出了一個學生,成為了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好又多,不知家樂福是否始料可及。

二、激流勇進,硬拚硬闖

在中國政府開放零售市場之初,對外資零售企業的審批是很慎重的。直至2000年底,經國家正式批準的中外合資零售業企業才不過28家。但實際進入的卻不下300家。而這其中的佼佼者非家樂福莫屬。

當其時,中國商業領域的開放局面可以概括為「大門緊閉、後門洞開」,表面上審批嚴厲,實際壁壘鬆散。但是也是不意味著放任自流,毫無監管。從1997年8月到1998年6月,幾個主管部委全面清查了277家外資商業企業,認可42家、注銷36家、其餘199家限期(1998年底)整頓完畢。整頓方式主要是:補辦審批手續、調整股權結構(獨資改合資、外方控股改中方控股)、合資期限縮短到30年以內等。在這種環境下,沃爾瑪選擇了等待觀望,而家樂福卻是積極地激流勇進。時任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市場貿易局局長黃海曾指出:「有一些公司沒有經過批准或只是地方政府越權批准就開業了,這顯然對其它走正規渠道的外資企業是不公平的。比如沃爾馬為什麼進來比較慢呢,它認為中國幾個地方都批滿了,沒什麼餘地了,就想等待中國加入WTO後再進來,但看其它公司違規開張,也希望中國應嚴格按照規定辦事。」

家樂福不是沒有被相關部門處理過。早期她在北京的幾家分店都有問題,以前工商部門就處理過了。主要是這幾家沒有一家是以家樂福名義注冊的,都是其它名稱。然而她能在激流中堅持下來,靠硬拚硬闖,並充分利用空子,打下了一個又一個的根據地。並作為已經成為「既定」的事實讓家樂福在市場上佔有了先機。

三、炮製曲線戰略,極具中國特色

家樂福在其前期攻城掠地的階段,也並非是蠻干。要不然早就觸到了政策的雷區,被炸得人仰馬翻,更談不上發展。家樂福可謂對中國國情了解透徹,更學會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中國特色』的商業手法。在開拓新店的過程中,她採取了曲線挺進的戰略,快樂地打著中國政策的擦邊球。

第一步組建多個子公司。家樂福在當時與中資的中創商業公司合資注冊了家創商業管理公司,而後,中創商業公司又注冊了一家名為創益佳商城的商業公司。作為中創商業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創益佳商城此時又把一切業務全部託管給了合資的家創商業管理公司,作為家創商業管理公司大股東的家樂福,就自然而然地介入到創益佳商城在國展中心旁的超市連鎖店的業務中去了,並且打出了家樂福的招牌。第二步輸出管理繞過規定。在當時,合資的商業管理公司是允許的,按照有關規定,商業管理公司只能做咨詢管理,而不能投資。也就是說,家樂福只能做商業管理的輸出,而不能真正注資連鎖企業的經營業務,創益佳商城則可不受任何政策限制地進行商業經營活動。通過商城業務的託管,家樂福順理成章地介入到企業的經營中,進入了廣闊無邊的中國零售業市場。

四、超乎徹底的本土化

今年5月,家樂福原來的「中國區總部-7個區域-門店」的三級管理架構調整為「中國區總部-4個大區-10個區域-門店」的四級管理架構。新增的4個大區——東區、中西區、南區、北區的管理機構分別設在上海、成都、廣州、北京,這4個大區相比以前的7個區域擁有較大的獨立性和自主權,80%的事情都由上述大區主管自行決、

中國隨便哪一個省都比家樂福的法國本土要大,各地的情況各有很大與很多的不同。家樂福中國區總裁施榮樂對此深有體會:「中國各地氣候、文化、生活方式、消費習慣差別很大,設立4個管理大區更加方便管理。」

這次管理構架的調整,實際上就是家樂福本土化策略的進一步徹底化,延伸到了區域性本土化的層面。比如考慮到中國內地物流運輸方面的局限性,非集中采購可以節省費用和成本。家樂福的生鮮產品都在當地采購,60%的日雜貨物也靠當地供應商或者全國供應商在當地的分支機構提供。在產品采購上不僅是關注中國製造,更是細化到了城市製造,城市區域性產品會受到家樂福格外的關注和支持。

五、以門店為中心的管理導向。

與其它零售企業把門店簡單看成一個銷售中心相比,門店是作為家樂福的利潤中心。她賦予了門店很大的權力。家樂福的采購與運營等主要經營許可權很大程度上由各個門店和區域自行掌握,充分地調動各地門店的積極性。使區域性本土管理能力得以加強,從而成為提升銷售業績的重要途徑。相應地,家樂福門店經理們的權力也很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商品管理權力,包括商品選擇、定價、促銷談判、訂貨、商品陳列等,二是人事行政權,包括人員配置、資產統籌等。商品管理權力可以使門店經理快速響應當地市場和顧客需求,適應本土的零售市場。

六、細節致勝的管理規范。

零售業是個很講求細節的行業,從商品陳列、POP廣告、收銀台設置直到停車位的設計等等環節,都需要以顧客為導向。而家樂福在運營管理中的細致不僅體現於日常工作細節,而且在門店的營運流程設計、工作內容設計、組織結構設計、工作模式等各方面都有所體現。比如,一般零售企業最多是月底大盤,但家樂福細化到了每天盤點,通過對每個小分類進行分析,做好分品類的周期盤點計劃。講求細節會在管理上增加難度,因為零售業從業人員的普遍素質都不高,所以需要很強的執行力。家樂福的門店管理則是提倡快速執行,而不要過多討論和提建議,先去做,如果錯了,再去調整。

七、不遺餘力的市場調查

家樂福對全球的每家門店每年會做三個固定的顧客調查,由專門服務於家樂福的一家法國咨詢公司承擔。調查包括三個內容:門店市場佔有率及顧客購買行為調查、門店形象調查和商品形象調查。形成三個分析報告並提交給各門店經理,門店經理們可以清晰了解在上一個年度門店經營中出現的問題,並制定相應的對策。另外,家樂福有快速反應的競爭調查系統,家樂福內部採用的價格政策,實際上是一個系統的競爭反應流程。針對不同城市的競爭程度和消費習慣,家樂福制定了不同的價格彈性指數,以及敏感商品分類標准,並根據不同的商品敏感分類制定不同的競爭調查頻率,進而保證了門店在商圈內超低的價格形象。

八、只做抓到老鼠的好貓。

對於家樂福「瘋狂」地向供應商收取各種費用,業內人士頗有微辭。認為家樂福太過狠心,並且作為始作蛹者,帶壞了中國零售市場的風氣。然而商場沒有所謂狠心,只有利潤。在沒有違法違規的情況下,家樂福收取各種費用,確實是無所不用其極。在追求薄利多銷的家樂福,其贏利模式不是指望著商品的批零差價賺錢,而是靠著吃進場費、店內廣告堆頭費、以及其他名目繁多的各種收費掙錢,甚至包括「隨意」拖延賬期、收了錢卻不給供貨商開發票、丟失商品讓供貨商補賠等手段。據稱,在中國,家樂福幾乎控制了絕大多數供應商,除了直接收取各種名目的進場費用無論是前期開店還是後期進貨,家樂福在供應商方面不但可以推遲付款,還享受供應商以各種方式慷慨拿出的貨物饋贈。有媒體披露,家樂福中國公司收取供應商的進場費占其整個收益額的比例高達80%以上。

和家樂福收取「進場費」的做法相比,沃爾瑪是「進場費」的堅決反對者。她認為只要產品質量過關,符合售賣要求,就可以進入賣場,而供應商只需提供商品銷售總額1.5%的年度傭金和倉庫傭金即可,這使其在很長時間贏得了供應商的信任。沃爾瑪認為,如果收取進場費後,供貨商會將成本平攤到商品上,因此消費者不可能買到便宜的東西。 但是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在各地,沃爾瑪希望通過放棄進場費而降低產品價格的初衷卻並未能實現,與家樂福價格相差無幾。

其原因在於家樂福在與供應商合作中,通過索要更多合作費用而增加自己的利潤水平,但收取較低的年底退佣。而沃爾瑪通常並不收取很多合作費用,但是收取的年度退佣要遠遠高於家樂福,實際上算起來總體費用是相當的。主要差別則在於,家樂福對很多供應商造成了巨大的現金流壓力。

九、臨退不忘為對手樹敵!

作為與日本與墨西哥遭遇虧損尷尬的家樂福,選擇了退出。對於家樂福出售的兩項業務,沃爾瑪垂涎欲滴,積極參與了競買,但最終一無所獲。相反,沃爾瑪在上述兩個地區最主要競爭對手的實力卻得到了大大加強。家樂福將其日本的八家大賣場出售給了日本零售巨頭永旺集團,而家樂福的墨西哥買主Chedraui是墨西哥領先的食品零售商之一。幫助沃爾瑪在當地的最大競爭對手,無疑可以削弱沃爾瑪在全球的競爭實力。家樂福在退出時也不忘給對手樹立強敵,也算是敗中求利的一個妙招。

閱讀全文

與家樂福的市場營銷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團隊聚會游戲策劃方案 瀏覽:507
運營市場營銷的區別與聯系 瀏覽:359
市場營銷就業前景怎麼樣 瀏覽:24
企業國際市場營銷策略 瀏覽:179
中小學音樂培訓機構管理方案 瀏覽:698
教育咨詢策劃方案 瀏覽:570
幼兒英語dm推廣方案 瀏覽:304
畫畫培訓機構聖誕節策劃方案 瀏覽:877
夢芭莎的網路營銷策略 瀏覽:975
市商務局業務知識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198
汽車市場營銷觀念 瀏覽:258
培訓學校課外活動課策劃方案 瀏覽:142
聚美優品促銷活動 瀏覽:658
村電子商務發展方案 瀏覽:747
浙大市場營銷畢業自我鑒定 瀏覽:168
梨城電子商務 瀏覽:129
農信社貴金屬營銷活動實施方案 瀏覽:960
服裝尾部質檢培訓方案 瀏覽:24
白酒品牌營銷計劃 瀏覽:905
安全生產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