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疫情期間保險公司(比如平安保險)推出免費保險,各位怎麼看
疫情期間有著非常多的保險公司推出了免費保險,我認為這個行為其實是非常不錯的並且也同樣有著意義。所以我們就可以看到大家對於這樣的保險公司也有著非常高的評價。比如平安保險也推出了這個免費保險,所以我們就可以看到我們國家的保險行業發展還是非常不錯的,並且大家對於這樣的免費保險也是感到非常感動的。
而我認為保險公司他們在疫情期間推出免費的保險其實也是可以幫助保險公司提高他們的知名度以及好評的,所以我認為這種也是營銷的一種手段,但是我們更多的看到就是這些保險公司他們是真正為人們在考慮以及服務的。
Ⅱ 在單位工作,疫情期間保險依然跟平時一樣交那麼多錢
社保交費有些變化。那是人社部疫情期間為減輕企業負擔而減免、減少單位承擔的三險。
Ⅲ 陽光保險現在疫情期間怎麼處理保單啊
疫情發生後,陽光保險第一時間發布開通綠色通道、簡化服務流程等應急服務方案後,同步完成線上服務升級,不斷優化以「車生活」、「我家陽光」APP為主的各線上保單運營服務平台、以「一鍵賠」為主的線上理賠服務平台。同時,客服中心通過soho辦公的方式為客戶提供7*24小時不間斷服務的同時,減少了病毒接觸風險,實現客戶服務零接觸。
Ⅳ 疫情期間乘坐的飛機增加的疫情保險那是什麼是一個什麼險
應該屬於一種意外險吧,意思是如果你因為乘飛機而染上了新冠肺炎,保險公司會給你一定的賠償或補償
Ⅳ 「互聯網+」背景下保險營銷模式探索
直播是形式,產品是內核。雖然銷售的形式變成了直播,但消費者對於保險產品的需求卻不會輕易改變。一方面,保險機構應加強直播保險產品管理,不得違反社會公德、保險基本原理及相關監管規定;另一方面,保險機構也需一如既往地對銷售、承保、理賠、退保、投訴處理等業務環節嚴格管理,為直播售出的保險產品提供不次於其他銷售渠道的客戶服務。
直播為賣貨,帶貨方長遠。賣貨致力於短期出售保險產品,帶貨則旨在發揮主播對於保險產品的長期帶動作用。因此保險機構應不僅僅在單場直播中「以保費論英雄」,還應持續優化場景聚焦、商品展示、咨詢答復、主播導購、銷售實現全流程,充分發揮直播中的情感、價值和品質效用,打造「引流→激活→留存→變現→裂變」的營銷閉環。
直播正加速成為新的商業基礎設施,也將迎來自身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另外值得期待的是,近期中國商業聯合會發布通知,要求由該會下屬媒體購物專業委員會牽頭起草制定《視頻直播購物運營和服務基本規范》和《網路購物誠信服務體系評價指南》等兩項標准。隨著技術賦能以及監管加碼,直播或將為保險行業開啟嶄新而寬廣的天地。
Ⅵ 疫情期間,陽光保險的保單怎麼申請賠付
疫情發生後,陽光保險第一時間發布開通綠色通道、簡化服務流程等應急服務方案後,同步完成線上服務升級,不斷優化以「車生活」、「我家陽光」APP為主的各線上保單運營服務平台、以「一鍵賠」為主的線上理賠服務平台。同時,客服中心通過soho辦公的方式為客戶提供7*24小時不間斷服務的同時,減少了病毒接觸風險,實現客戶服務零接觸。
Ⅶ 陽光保險疫情期間怎麼維護業務的
疫情發生後,陽光保險第一時間發布開通綠色通道、簡化服務流程等應急服務方案後,同步完成線上服務升級,不斷優化以「車生活」、「我家陽光」APP為主的各線上保單運營服務平台、以「一鍵賠」為主的線上理賠平台。同時,客服中心通過soho辦公的方式為客戶提供7*24小時不間斷服務的同時,減少了病毒接觸風險,實現客戶服務零接觸。
Ⅷ 我是一名保險銷售人員,疫情期間都在家,我想建一個群,當主持人,怎麼開頭
那你就找一些有興趣關注保險的人,然後拉她們進群,開頭的話你就打招呼然後切入話題 你也可以用里德助手來發送相關信息到群里
Ⅸ 疫情期間保險減免政策有哪些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 ,為紓解企業普遍遇到的生產經營困難 ,人社部等三部門今年2月份對中小微企業的養老、失業、工傷三項保險單位繳費部分實施了減、免、緩三項措施。
7月21日 ,在人社部舉行的2020年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上 ,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司長聶明雋介紹 ,今年預計三項社會保險全年合計為企業減少成本1.6萬億元 ,其中企業養老保險費就有1.5萬億元 ,這意味著今年養老保險基金將少收1.5萬億元。
這會否影響退休人員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針對社會的這一擔憂 ,聶明雋強調 ,減免政策事先經過了反復研究、縝密評估和精確測算 ,「是以必須確保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為前提的」。他表示 ,我國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積累了比較可觀的「家底」 ,去年年底累計結余有5萬億元 ,「減免社保費不會影響確保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
三項社保「免減緩」
全年將為企業減費1.6萬億
人社部政策研究司司長、新聞發言人盧愛紅介紹 ,實施社保助企「免減緩」行動以來 ,2-6月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共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5769億元 ,緩繳431億元 ,預計全年將為企業減費1.6萬億元。
南都記者了解到 ,為給疫情期間的企業紓困 ,今年2月人社部等三部門決定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 ,其中明確各省份可以對中小微企業三項社保的單位繳費實行免徵 ,免徵期限不超過5個月 ,也就是說免徵政策可以執行到6月份。
不過到今年6月25日 ,人社部等三部門再次發文 ,決定延長上述政策的實施期限 ,對中小微企業的三項社保免徵政策延長執行到2020年12月底。
聶明雋表示 ,全年為企業減費1.6萬億元「規模空前」。「這里有一組對比數據 ,2015年以來國家先後六次下調社保費率 ,職工五項社會保險總費率從41%降至33.95% ,共為企業減費近萬億元。」他說。
他還說 ,這次減免政策除了1年釋放出來的1.6萬億元「真金白銀」 ,若加上1-4月養老保險費率比去年同期降低的翹尾因素和全年繼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的減費金額 ,今年三項社會保險總減費將達到1.9萬億元 ,「力度和規模都是空前的 ,將對助力企業走出困境、穩定和擴大就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全國養老保險基金「家底」可觀
不會影響退休人員「錢袋子」
據聶明雋介紹 ,在為企業減費的1.6萬億元成本中 ,有1.5萬億元是企業養老保險費 ,這意味著今年全國養老保險基金將少收1.5萬億元 ,會不會影響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錢袋子?
在發布會上 ,聶明雋回應了社會的這一擔憂。他表示 ,得益於經濟多年快速發展 ,我國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積累了比較可觀的「家底」 ,去年年底累計結余有5萬億元 ,「這里我想明確的是 ,減免社保費不會影響確保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
他表示 ,減免政策事先經過了反復研究、縝密評估和精確測算 ,「是以必須確保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為前提的」。今年實施減免政策後 ,預計會有較多的省份出現當期收不抵支 ,但絕大部分省份都能通過動用歷年結余確保發放。
「截至6月底 ,全國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4.77萬億元 ,預計到年底還能保持3.8萬億元以上的結余 ,此外還有2萬多億元的全國社會保障戰略儲備基金 ,整體支撐能力還是比較強的。」他說。
聶明雋表示 ,國家對各省確保發放的困難程度也進行了充分預判 ,對保發放困難省份將加大資金調劑和支持力度。
例如 ,今年基金中央調劑的比例提高到4% ,調劑金規模達7400億元 ,跨省調劑1700多億元。4月初下撥了一季度調劑金 ,6月中旬二季度的調劑金也全部下撥 ,有力支持了困難省份確保發放。對個別壓力特別大的省份 ,在壓實省級政府保發放主體責任的基礎上 ,中央也將給予特別支持。
關注
不會影響今年基本養老金「16連漲」
今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將實現「16連漲」 ,人社部、財政部4月17日聯合下發《關於2020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 ,要求全國總體調整比例按照2019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確定 ,各省以全國總體調整比例為高限 ,確定本省調整比例和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 ,近年來養老金上調幅度整體呈下降趨勢 ,2008年到2015年 ,養老金每年上調幅度都保持在10%以上 ,2016開始下降 ,2018年、2019年、2020年連續3年保持5%的上調幅度。
對此有學者向南都記者表示 ,考慮到今年經濟社會面臨的不利因素 ,5%已經不算低。但在經濟增長放緩、疫情不利影響的背景下大幅減收企業養老保險費 ,又增加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 ,勢必令全國養老保險基金承受更大的收支壓力 ,這種壓力在個別當期養老保險基金收不抵支的省份更加突出。
針對今年各省基本養老金的調整工作 ,聶明雋強調 ,減免養老保險費不會影響今年各省的養老金調整。在制度建設上 ,長期確保發放已有根本性制度安排。目前 ,全國已經有26個省份實現了規范的省級統籌 ,剩下的省份也將在今年年底之前實現基金省級統收統支。
「規范的省級統籌 ,不僅能夠進一步提高全省基金統一調度使用能力 ,確保全省養老金發放 ,還為下一步實施全國統籌打下良好基礎。」他說。
南都記者發現 ,截至7月21日 ,全國已有25個省出台了本省具體的調整方案 ,多數省份已經明確要求新增養老金在本月底發放到位。「其餘省份正在結合本地區實際抓緊組織實施 ,爭取盡快把調整增加的養老金發放到退休人員手中。」聶明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