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想從淘寶買桃吃,那家好吃,求推薦
現在淘寶在打假方面查的很嚴格的,也就是說只要是老店鋪的商品基本上都不會有啥問題的。至於哪家好吃只有買了後才會知道,一般來說都差不多的。盡量選擇大型的品牌店鋪,這種店鋪會更有保障一些。
⑵ 蜜桃的蒙陰蜜桃
蜜桃,作為山果之珍,蒙陰古來盛產。早在大汶口文化時期,蒙陰的先民便開始栽植蜜桃。到了夏代的蒙山國、周代的顓臾國,都曾在蒙山北麓專設御桃園,責由專人伺理。所產蜜桃,史稱「其大如碗,其赤如炭,香氣撲鼻」,固而聞名於世,成為朝奉之貢品、祭祀之佳品、待客之上品、祝壽之珍品。
公元前608年,魯宣公姬倭即位之秋,為酬謝母舅齊惠公扶助之恩,於碩果累累的蒙山蜜桃園構築聯盟台,以期與齊惠公品桃會盟。魯宣公先至,而齊惠公因故未至。魯宣公便在盟台附近另設一台,一邊瞭望等待,一邊展簡誦讀。此台,後稱魯宣公讀書台,今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齊惠公終未至,魯宣公後於平州與齊惠公會盟。此後,盟台漸次傾頹,因位御桃園內,後稱桃墟,一直沿用至今,歷為鎮駐地。如今,山東沂蒙萃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就座落於桃墟鎮金鑫村。
相傳戰國中晚期,孫臏從師鬼穀子學藝蒙山,曾在御桃園內讀書。蒙山白雲岩的草仙白猿為救母病而偷御桃,被孫臏抓獲。孫臏得悉偷桃原因,遂生憐憫之心,許白猿攜桃而歸。白猿之母食桃後病癒,以天書一部酬謝孫臏。孫臏得此天書,下山扶齊,戰無不勝,繼孫武之後,成為第二代兵聖。
民間又傳西漢末王莽篡位後,劉秀起兵失敗,逃往南洋搬兵,路過岱崮時,剛爬一桃花盛開的山樑,便被莽兵追上。眼看被莽兵抓獲,忽遇一美貌女子,將劉秀拽入花叢之中。進入花叢,原是一美廳,桌椅俱全,佳餚飄香,劉秀得以飽餐一頓。劉秀見該女子婀娜多姿,因生傾慕之心。女子道:「我乃桃花仙子,特來救殿下一命,與殿下並無合歡之緣。」話音剛落,人、廳皆無,仍是桃花一片。劉秀拜謝而去。此梁,古來遍布桃林,叫桃花崗,又叫桃樹梁,位於岱崮山下,今仍沿用,並為一行政村名。
清末時,傳說蒙山有位叫郭恆的采葯人,仲秋時攀崖采葯,於峭壁間得一對碗大的美桃,其色如染,其香襲人。郭恆挑著草葯,帶上桃子,去濟南府賣葯。路途遙遠,口渴難耐,郭恆忍不住吃了一桃,頓覺神清氣爽,力量倍增。到的濟南,來到葯肆,王掌櫃聞到一股異香,問郭恆是啥葯。郭恆實話實說,並將美桃遞給王掌櫃。王掌櫃嘆道:「這對桃叫仙壽桃,一陰一陽,二桃皆食,能輕身延年,可值百兩銀子,而吃掉一個,就不值錢了,剩下的這個也就值十兩銀子」。王掌櫃賣下這個桃,讓娘吃了,娘病立痊,後壽至百歲。而郭恆因食仙桃,後來也壽高百年。其後世世居蒙山北麓南安村。因此,桃中珍品,又稱仙桃、壽桃。桃小蒙蒙陰蜜桃基地稱為「中華壽桃」
桃花是美麗的花卉,花朵豐腴,色彩絢麗,燦爛芬芳,適宜觀賞,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古代文人賢士對桃花多有贊頌。如蘭陵人蕭穎士(唐朝散文家)的《題蒙山》「東蒙鎮海沂,未暇桃源美」;李成(五代詩人)的《天門山》(天門山在蒙山西北方向)「山分兩壁若天門,爭似桃源可避秦」等詩句。桃小蒙「健康至上,美味共享」。還有崔護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李白的「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等,都是詠桃花之佳句。桃花是春天的使者,桃花是希望、熱烈的象徵。
蒙陰,自西漢初設縣,歷漢、晉、隋、唐、宋、元、明、清,興衰更替,治亂輪回,然沿襲先民,植桃養桃,一直傳承至今。
蒙陰蜜桃,新中國成立後,蒙陰蜜桃經歷了三個重要的發展時期,其中1995-2007年是蒙陰桃大面積快速發展的時期,栽培面積由1995年的11萬畝發展到2007年的50萬畝,其中1995-2002年6年發展了24萬畝桃樹,已處於盛果期;2003-2007年新發展的15萬畝桃樹,有5萬畝進入盛果期,其餘10萬畝桃樹也將在2-3年後達到最高產量。預計2010年該縣桃總產量將突破10億公斤。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蜜桃之都」。 是山東煙台市萊山區曲村發現的實生變異,1995年經煙台市果樹專家鑒定並命名。實近圓形,果個大,果實陽面鮮紅色,果肉白色,肉質細密,味甘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4%~16%,較耐貯運。
據曲村村裡果業技術員的曲元波介紹,1978年,曲村附近山上長著兩三棵野生桃樹,當時村裡的果業隊長曲元陽從樹上折了一根枝條,帶回家中,嫁接到院子里的一棵桃樹上。1983年,乘著市場經濟的大潮,曲村的集市中出現了一種特別好賣的桃子,它果皮光亮,體態碩大,重要的是味道特別甜美。而這些桃子的母系就是曲元陽院子里的那棵嫁接桃子樹。到了1998年的時候,村子裡出現了「家家戶戶都有萊山蜜」的場景。 中醫學上用桃仁、桃花入葯。桃仁性平、味苦,具有破血祛瘀、潤燥的功 能,可以治療瘀血停滯,經閉腹痛,症積,便秘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