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PV是怎麼感染的
HPV主要是通過5個途經感染的:
1、性傳播途徑;
2、密切接觸;
3、間接接觸:通過接觸感染者的衣物、生活用品、用具等;
4、醫源性感染:醫務人員在治療護理時防護不好,造成自身感染或通過醫務人員傳給患者;
5、母嬰傳播:是由嬰兒通過孕婦產道的密切接觸。
根據侵犯的組織部位不同,HPV病毒可分為以下四類:
1、皮膚低危型:包括HPV-1、2、3、4、7、10、12、15等與尋常疣、扁平疣、跖疣等相關;
2、皮膚高危型:包括HPV-5、8、14、17、20、36、38與疣狀表皮發育不良有關,其他還與可能HPV感染有關的惡性腫瘤包括:外陰癌、陰莖癌、肛門癌、前列腺癌、膀胱癌;
3、黏膜低危型:如HPV-6、11、13、32、34、40、42、43、44、53、54等與感染生殖器、肛門、口咽部、食道黏膜;
4、黏膜高危型:HPV-16、18、30、31、33、35、39與宮頸癌、直腸癌、口腔癌、扁桃體癌等。
(1)hpv宣傳手冊擴展閱讀:
HPV是一種DNA病毒,目前已經有170種亞型被判別出來,根據病毒亞型的不同,它在感染後給人帶來的危害也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四種情況:
1、毫無症狀:大多數HPV感染人體後不產生任何臨床症狀,也可以自行消失,不會誘發任何健康問題。
2、導致皮膚病:扁平疣、絲狀疣等皮膚病的元兇都是HPV病毒,部分皮膚低危型HPV病毒在患者抵抗力低下時可誘發此類畸形。
3、導致尖銳濕疣:皮膚高危型HPV感染和外生殖器低危型HPV感染均可導致生殖器疣,常表現為尖銳濕疣,據了解,HPV感染引起的生殖器疣占性病的15-20%。
4、導致癌症:女性的宮頸癌已經被證實與HPV感染直接相關,經研究,99.7%的子宮頸癌,都是因感染HPV所造成。HPV還可以誘發扁桃體癌、口腔癌、喉癌、鼻腔內癌、食道癌等。
B. hpv什麼時間進中國
近年來宮頸癌的病因學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20世紀80年代初德國病毒學家Harald Zur Hausen首次提出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與子宮頸癌密切相關的假設[1],隨後證實HPV感染是宮頸癌發生的主要原因[2]。1995年,IRAC專題討論會上確定了HPV感染是子宮頸癌發生的必要條件,99.7%的宮頸癌病變組織中都可以檢測到HPV[3],其相對危險度高達250,歸因危險百分比(ARP)超過98%;未感染HPV者幾乎不會發生宮頸癌(陰性預測值>99%)。新近發表的一項對基線不同HPV狀態婦女的6年隨訪研究顯示:基線和六年隨訪狀態HPV均陽性的婦女發生宮頸癌前病變的危險性比未感染HPV的婦女高167倍;基線HPV感染的婦女比未感染HPV的婦女發生癌前病變的風險增加了52倍[4],這一結果充分證實了Hausen的假設,印證了HPV是宮頸癌發生的必要病因。宮頸癌發生必要病因的揭示促使Hausen成為2008年諾貝爾醫學獎的得主之一,推動了通過HPV檢測來篩查宮頸癌這一革命性的創新,更促成了可預防HPV感染的宮頸癌疫苗的問世,翻開了宮頸癌防治的嶄新篇章。
1我國宮頸癌中高危型HPV的主要型別構成近幾年,各學者積極探討我國子宮頸癌患者中的優勢HPV型別,由於實驗方法的多樣性、地區民族的差異性和樣本來源的復雜性等原因,研究結果各異:部分學者認為16、58、52或33型在亞洲人群中非常重要[5,6],也有研究認為HPV-16、18才是宮頸癌中最主要的HPV型別[7,8]。
2007年一項針對我國婦女人群HPV型別分布的Meta分析結果表明,在ICC中以HPV16、18、58、52和31最常見(HPV-16/18聯合感染率為69.6%),在細胞學異常(HSIL/LSIL)和正常婦女中,以HPV-16、58、52、18最為常見[9]。但meta分析的准確性依賴於其納入的原始研究,由於難以對多項研究的實驗室檢測進行統一質控,該結果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007年中國醫學科學院在我國7個子宮頸癌發病率不同地區的19家醫院開展了一項全國多中心研究,中心實驗室採用高度敏感的SPF10 LiPA技術對宮頸癌組織中的HPV型別進行檢測,最終確定了中國大陸地區的HPV型別分布。
該研究確定鱗癌組織中以HPV-16、1 8 、3 1 、5 2 、5 8 最常見,
分別佔76.7%、7.8%、3.2%、2.2%和2.2%;在宮頸高度病變中(CIN 2/3),以HPV-16、58、31、52、18最常見,分別佔68.7%、12.5%、7.4%、6.5%和3.3%[10]。
2子宮頸癌疫苗研發和全球應用現況目前世界上已研製成功兩種HPV預防性疫苗:針對HPV-16/18型的二價疫苗——Cervar ix和針對HPV-6/11/16/18型的四價疫苗——Gardasil。由上述HPV型別分布推測,包含HPV-16、18型的有效HPV疫苗可預防中國84.5%的宮頸癌和72%的高度宮頸癌癌前病變。
近期有學者匯總了兩種疫苗的多項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對尚未感染HPV的婦女而言,兩種疫苗在預防子宮頸癌癌前病變和子宮頸癌方面均顯示出長期高度的有效性(>95%),四價疫苗對相關HPV引起的生殖器病變也有很好的預防效果(100%),對於已經感染目標類型的HPV的婦女,疫苗即可顯著減少異常細胞學的發生率[11,12]。兩種疫苗在所有年齡組均顯示出高血清陽轉率(100%),5年後均有比自然感染抗體滴度高8倍以上的中和抗體滴度,以AS04為佐劑的二價疫苗產生的抗HPV-16/18抗體反應比以鋁鹽為佐劑的四價疫苗更高一些,另外兩種疫苗的橋聯免疫原性研究結果都顯示了青春期早期女性比大年齡女性(>16歲)的免疫原性更高。Agorastos匯總了兩種疫苗全球臨床試驗的所有安全性數據(n>60000),分析結果顯示兩種疫苗注射部位均可能出現輕度和一過性的局部反應(紅斑、疼痛或腫脹),疫苗組的發生率要比各自的對照組高,但目前尚無接種HPV疫苗後出現相關死亡病例的報告[13]。雖然目前尚未觀察到孕婦不慎接種任何一種HPV疫苗後出現嚴重後果,並已證實四價HPV疫苗可在哺乳期女性中接種,但鑒於數據的局限性,目前仍不推薦在妊娠女性、HIV陽性兒童和患有其他急性疾病的人群中接種HPV疫苗。此外,由於監測到年輕女性接種後暈厥和靜脈血栓事件發生率稍高,建議青春期女性在接種疫苗後觀察15分鍾。
兩種疫苗的高度有效性令人振奮,並且分別已在全球80~100個國家上市,部分國家根據免疫學橋接試驗結果,已批准疫苗用於青春期女孩、年輕女性(9~26歲)和青春期男孩(9~15歲),甚至可用於中年女性(45歲以下),並有近30個國家的公共財政將對HPV疫苗進行支持,推廣全民接種。此外,疫苗上市後的安全監測數據也顯示:兩種疫苗共接種約4000萬支,出現的局部輕微不良反應或全身症狀與其他疫苗相比是可以接受的,並未出現與疫苗直接相關的死亡病例。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疾病控制中心(CDC)、歐洲醫學機構(EMEA)等6個國家多個部門均認為HPV疫苗是安全有效的,應積極促進其在全球發達或發展中國家進行接種[13]。
3疫苗在中國應用的挑戰和機遇目前,疫苗在我國港澳台地區已獲批使用;同時,鑒於HPV疫苗全球使用表現出的高度有效性和安全性,中國大陸正在積極開展三期臨床試驗,以便早日獲得FDA批准使其盡早上市。值得注意的是,在應用HPV疫苗的過程中zhengfu部門應避免重蹈乙肝疫苗的覆轍,使我國婦女盡早享用人類這一偉大成果。
與子宮頸癌相似,中國也是全球乙肝負擔最重的國家之一,乙肝疫苗從最初引入中國到全民推廣免費接種歷時漫長。1992年,乙型肝炎病毒(HBV)疫苗最初納入國家計劃免疫管理時,因疫苗供應渠道有限,人民認知不足,疫苗昂貴且完全由人民承擔費用等原因造成接種覆蓋面不高,1999年調查顯示12月齡以下學齡兒童的接種率僅為70.7%[14];隨著中國乙肝負擔的逐年加重和全球HBV疫苗免疫效果的逐步體現,我國zhengfu通過健康教育項目提高了大眾對HBV感染和預防性免疫接種重要性的認識,在全球疫苗和免疫接種聯盟等非zhengfu組織的進一步幫助指導下,2005年國家承擔HBV疫苗全部費用,將其納入免疫擴大規劃中,為我國戰勝乙肝邁出了關鍵的一步。然而我們也應注意到二者的差異,雖然我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已推薦將HBV疫苗作為降低農村肝癌嚴重疾病負擔的最重要措施,但在嬰兒中推薦接種乙肝疫苗主要原因是其感染大多數發生在兒童時期,國家推廣乙肝疫苗是基於對抗HBV感染而非直接用於預防肝癌;HPV疫苗作為全球第一個對抗癌症的疫苗,如何界定其適宜的目標人群以及如何將其納入我國現行的免疫計劃項目和癌症控制項目都面臨嚴峻的挑戰,同時它也會為正在研發的其他疫苗[如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疫苗]未來的應用計劃提供範例。
具體來講,HPV疫苗在中國的應用過程中需要面臨以下幾項挑戰。
3.1目標人群研究表明在未感染HPV的女孩中接種HPV疫苗獲得收益最高,而性行為是HPV感染的直接危險因素,因此未發生性行為的少女成為HPV疫苗接種的首選目標人群。就全球范圍來講,9~13歲女孩將是適宜的目標人群[15]。目前正在開展的一項關於中國婦女初始性行為年齡調研的初步數據分析表明,我國年輕女性初始性行為一般發生在18歲[16]。因此我國的推薦接種年齡會比國際推薦年齡稍晚,在13~15歲。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有著相對保守的文化傳統,在我國年輕女孩中應用接種這樣一種可預防由性傳播感染導致的癌症和生殖器疾病的疫苗可能是個敏感話題,尤其是對於疾病負擔相對比較重的農村地區而言。相對保守的思想和欠缺的醫療衛生體系使很多農村婦女由早期癌前病變發展為晚期病變而並不知情,免疫接種有望成為平衡城鄉衛生資源的有效手段。對於該年齡段初中、高中的校內少女,可依託於性與生殖健康部門,該部門在學校健教方面和傳遞交流敏感信息方面經驗豐富,有助於基於學校的HPV免疫項目的開展,同時也應建立以社區服務站和鄉村衛生所為基礎的針對校外少女的疫苗應用策略。
3.2宣傳教育一項以人群為基礎的研究對我國14~59歲婦女對HPV疫苗的認知做了調查(N=6024),僅15%的婦女聽說過HPV,約50%的婦女認為HPV和子宮頸癌有關,80%以上的婦女自己願意接種並且支持女兒接種HPV疫苗。另有研究顯示:67%的婦女並不認為她們有感染HPV的風險;65%的人認為接種疫苗與否不會影響她們將來是否患子宮頸癌;55%的婦女擔心疫苗的質量和安全性,36%不完全了解HPV感染的不良影響;98%的婦女更希望通過醫護人員了解疫苗相關信息[18]。
這些研究結果表明:通過近年來媒體等宣傳,我國婦女對HPV疫苗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仍需進一步加強;婦女更傾向於信任從醫護途徑得到的信息。因此,制定一個有關HPV、子宮頸癌以及其它HPV相關癌症和疾病的總體公共教育及交流項目十分有益。醫療衛生系統可走進學校,通過健康宣傳講座、宣傳欄等方式向在校學生傳播HPV相關信息和疫苗的效應與局限性;國家也應宏觀調控科學界、免疫接種、癌症控制和性與生殖健康等部門多方合作,從社會角度來提供HPV疫苗的補充信息,協調彼此的任務與責任,平衡不同利益相關者的期望及關注點的表達。
3.3價格和支付體系近期開展的調查顯示[17,18]:我國79%的婦女希望zhengfu能夠全部或部分承擔疫苗費用,約70%的人最高願意支付8美元,而目前在發達國家zhengfu采購3針疫苗約為300美元。雖然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存在市場價差,並且目前尚未確定HPV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價格,我們可以推測:若疫苗定價過高,價格將成為其在中國大范圍應用的最大障礙。目前認為,國際上採用梯度價格(TierPrice)是加快疫苗可及性的一項有力措施:對於全球疫苗和免疫接種聯盟(GAVI)適宜國家,可對其按成本價格提供疫苗;對中等收入國家,可進行梯度定價降低疫苗價格,或者通過提高產品生產效率或產品本土化等措施使疫苗降價。因中國的特殊國情,目前較可行的方案是採用我國計免方案中自費疫苗(如流感疫苗)的管理方式,先通過疾病控制中心、計劃免疫等部門對HPV疫苗進行統一規范管理,在保障疫苗安全供應的前提下,通過市場銷售使部分人優先獲得HPV疫苗,隨著HPV疫苗的普及和應用,最後將其納入全國免疫接種項目中,盡可能地縮短產品正式注冊引入與人民獲得健康保健的時間差。另外,在全球梯度定價的基礎上,我國可嘗試形成zhengfu、醫療保險和個人三方費用分攤機制,對不同收入的人群採用不同比例的醫療補助方案。例如,對少數民族等偏遠地區實行政策扶持,國家承擔HPV疫苗全部費用;對高危重點保護人群實行高額費用補貼甚至費用全免方案;對高中低收入階層形成由低到高國家財政梯度比例補貼支付體系,逐步使HPV疫苗成為一個普通百姓可以承受的健康產品,使人民盡早獲益。
3.4衛生經濟學評價國外已完成的多項疫苗衛生經濟學模型數據顯示:接種疫苗的女孩年齡越大,疫苗的成本-效果比越低;免疫效能維持時間越長,青少年接種覆蓋面越廣,其成本-效果比越好;若疫苗可維持的免疫效能低於10年,從成本效果角度考慮,篩查將優於疫苗補種[19]。鑒於醫療選擇的多樣性和HPV疫苗的過高成本,中國也應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衛生經濟學預測模型,為我國全面應用HPV疫苗提供基本的流行病學數據,以確定HPV疫苗的衛生保健需求、直接/間接成本、潛在的短期(對早期病變和篩查的影響)和長期效果(對癌症和婦女及家庭生產力的影響)以及間接收益,進一步指導國家財政支出和項目計劃的制定。
3.5疫苗和篩查最佳結合方案2005年,我國開展的以人群為基礎的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和子宮頸癌的多中心流行病學調查發現,15~54歲中國女性致癌型HPV的平均感染率高達15.0%[20]。據此推算,我國很大一部分已婚婦女已經感染了HPV,若對這部分人群進行接種將收效甚微。所以在今後大約20~30年內,篩查仍是成年婦女子宮頸癌預防的主要手段。
年輕女孩接種HPV疫苗預防新發感染,年長婦女參加宮頸疾病篩查早診早治,結合一級預防(疫苗接種)和二級預防(疾病篩查)對子宮頸癌進行防治,這一方案有望成為我國宮頸癌防治的最佳模式。中國也將率先選取部分地區開展疫苗接種和疾病篩查(分子診斷技術)聯合應用的示範項目,其結果將為我國日後宮頸癌綜合防治體系的建設樹立典範。此外,考慮到我國各地區在子宮頸癌發病率、衛生可及性和經濟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分別適合農村和城市地區的子宮頸癌疫苗和篩查的最佳組合方案的探索還有賴於今後對不同組合方案進行相應的衛生經濟學評價研究。
3.6疾病監測盡管有效監控和評價體系的建立屬於疫苗應用後期活動,但在應用初期考慮如何對其評價是非常重要的,監測分為過程監測和結果監測。過程指標需要通過常規國家免疫接種項目監測體系來測量(包括不良事件的報告);結果指標是指疫苗對子宮頸癌的預防效果,一般可通過疫苗對生殖器疣(指四價疫苗)或宮頸異常(癌前病變)的預防對其進行早期評價。此外,我國亟需建立一個覆蓋全國的腫瘤登記系統,通過腫瘤登記點全面獲得我國各地區的子宮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資料,全面監測、評估疫苗的效果和我國的子宮頸癌負擔。
從歷史上看,新疫苗往往需要15~20年才能被發展中國家接受並廣泛應用,HPV疫苗是人類戰勝癌症歷程中邁出的最精彩的一步,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促進其盡早在中國應用是我國控制子宮頸癌的關鍵舉措。HPV疫苗在中國上市後,如何縮短產品上市和人民獲得醫療保健的時間差,如何平衡和結合一級預防(疫苗接種)、二級預防(癌前病變的篩查及早診早治:細胞學、VIA或HPV檢測技術)、癌症治療、姑息治療、癌症監測等防治措施,均需要國家決策部門的指導和免疫接種、癌症控制及性與生殖健康等部門的通力協作。希望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使子宮頸癌成為人類戰勝的第一個惡性腫瘤。
C. 宮頸癌的誘因是HPV 感染是什麼時候研究出的結果
宮頸癌是女性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癌症,如果能早期發現的話呢,其實治癒的幾率高達90%。但是很多人對於宮頸癌缺乏了解,也不重視,所以很容易忽略宮頸癌早期的一些症狀,等發現的時候,病情已經都是晚期了,危及生命。而很多人都是在出現這個異常的時候才發現的那就是癌細胞已經遠端轉移,失去救治的機會。
宮頸癌早期治癒率高達90%,身上出現2處異常,癌細胞已轉移1.尿頻尿急,宮頸癌離得最近的部位那就是泌尿系統,而癌細胞向泌尿系統轉移是很正常的,首先也是會向泌尿系統浸潤轉移的,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尿頻、尿急、尿痛、下墜和血尿,或者是輸尿管的梗阻,腎盂積水,甚至尿毒症。這些表現很多人會誤以為是泌尿系統的毛病,不會往宮頸癌上面去想。
2.腿疼,宮頸癌晚期還會出現腿痛餓現象,這是因為宮頸癌在不斷進展的過程中,發生了遠處轉移,很容易壓迫到周圍的器官,之所以會引起腿痛,是因為癌腫瘤壓迫了血管和神經所導致的。
那麼,宮頸癌早中期有什麼表現。經期嚴重異常,一般人的月經周期是3-7天,如果月經周期出現嚴重的異常就需要及時就醫,比如本來是4天的月經,一下子就延長到2周,或者是一月一次的月經,半月就來一次,並且不是偶爾一個月而是持續好幾個月都這樣,這就屬於嚴重異常。宮頸癌早期一般表現為月經周期延長,月經量增多。
白帶異常以及不規則出血,宮頸癌早期會有白帶增多,水樣變化可能會侵染濕褲衩等現象,並且還伴隨著嚴重的腥臭味,有時還能發現陰道出血。尤其是在非月經期間,陰道部位依然有出血症狀尤其要注意。另外就是夫妻生活後或者是婦檢的時候也出現不規則出血,最好及時檢查。
預防宮頸癌要做到以下幾點:常言道十女九炎,因為婦科炎症太平常以至於很多女性會疏忽了它的治療,或者是治療不徹底,這樣可能會惡化而患癌症的可能。尤其是宮頸炎,如果宮頸炎不及時的去處理和控制,就會進一步惡化成宮頸癌。所以女性如果有婦科炎症一定不能拖,也不能諱疾忌醫,要及時的去醫院進行全方位的檢查,這樣才能遠離癌症。
接種HPV疫苗,醫學界普遍認為與宮頸癌的發生與HPV病毒感染有關,主要是裡面的HPV16和18型兩種類型,7到8成的宮頸癌都是由這兩種病毒引起,它們會導致抑癌基因失活而導致宮頸癌的發生,因此預防宮頸癌可以接種HPV疫苗。但是接種疫苗最好是9到14歲的青春期早期女孩,可以利益最大化。
多吃豆類,女人要多吃豆類富,因為其富含的大豆異黃酮對女性雌激素的增長以及平衡有很大的幫助,如果雌激素過高或者過低也很容易誘發宮頸癌。而豆類食品屬於雙向調節,可以使得雌激素分泌趨於平衡。所以若想對抗宮頸癌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些豆腐、豆漿,尤其是豆漿中不含膽固醇,且飽和脂肪酸含量,女性多吃也不會長胖。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之中如果壓力過大,情緒長期低落,飲食不均衡不營養都是導致宮頸癌出現誘因。這些習慣以及生活態度都是會導致機體免疫力降低,而免疫力監控以及殺死癌症細胞的重要基礎,因此女性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抵抗疾病的基礎。
D. HPV Handbook 是什麼
HPV 是人乳頭狀瘤病毒,全稱human papillomavirus,Handbook就是手冊的意思。完整的意思應該是人乳頭狀瘤病毒手冊。
E. 最近收到MC2香港HPV疫苗的宣傳單,不知道怎樣靠譜不
這個疫苗確實打的很多,基本都是去香港打的,國外很多國家都普及了。MC2的宣傳單我好像看過,感覺還是比較專業!
F. HPV哪一項傳染幾率最強
每一個出現hpv陽性的人們都會顯得很擔心害怕,其實這種情況的出現也不用過度擔心,只要積極對症進行調理,也就會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不會讓患者的病情發展的更加嚴重,患者一定要慎重對待這種疾病,不要耽誤治療就好,那麼,宮頸hpv陽性會不會傳染。
最後,出現hpv陽性這種情況的時候,患者不能胡亂治療,更加不能盲目輕信偏方治療,以免導致患者病情加重,給患者身體健康造成很大影響,期間還應該多喝點水,多吃點蔬果類的食物,對提高免疫力,幫助病情恢復和控制都會有很好的作用,期間還要調整好心態。
G. hpv病毒是怎麼引起的生活中怎麼預防
hpv病毒引起的原因:
1、性伴侶過多
性伴侶越多HPV接觸的幾率就越高。部分患者通過自身免疫能清除此類感染,但有多個性伴侶的話會導致不同亞性感染,通過自身免疫力並不能清除感染。經過研究發現,若女性性伴侶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感染HPV的風險明顯升高。
2、性伴侶有不潔凈性生活史
健康女性的丈夫若經常和性工作者發生性關系且沒有採用避孕套,那麼妻子感染艾滋病的風險明顯升高。
3、第一次性行為或懷孕年齡太小
性生活時子宮頸上皮有不同程度損傷,若第1次性愛年齡太早,子宮頸發育還沒有完善,受到損傷後需要一段時間修復,期間多次性生活會引起HPV病毒持續性感染。第1次懷孕的年齡盡量在22歲以後。
4、性伴侶包皮過長
在男性包皮中有分泌物和包皮垢,下降包皮粘膜上皮細胞防禦能力,再加上局部處於濕熱環境中,有利於HPV入侵以及生長繁殖,讓局部HPV潛伏數量快速增加。Hpv一般會在陰莖頭冠狀勾處或者包皮迅速生長,因為受到包皮垢刺激而產生慢性炎症,通過性生活的方式讓女性感染。
5、多次流產
因為流產會對宮頸帶來不同程度創傷,導致宮頸移行帶區鱗狀上皮化生,修復過程中當受到不良因素刺激時就會感染HPV,導致細胞分化異常,引起宮頸鱗狀上皮內瘤變,一直發展成宮頸癌。有多次自然流產的女性要定期做宮頸疾病篩查。
6、經常熬夜、宮頸癌家族史
長時間熬夜或者睡眠不足會降低免疫力和抵抗力,紊亂身體中激素水平,提高HPv感染的幾率。宮頸癌發生率有家族聚集趨勢,有宮頸癌家族史感染HPV病毒的幾率增高。
HPV疫苗的防護效果畢竟有限,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宮頸HPV感染是一種性接觸傳播疾病,應嚴把個人性行為關;對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應通過相關的科普宣傳,讓他們了解性傳播疾病的傳染源、傳播途徑、疾病表現、危害性、治療及預防措施等,積極預防疾病發生。
H. Hpv怎樣預防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預防
目前無有效預防方法,最重要的是:
1.不接觸本病病損處。
2.防止帶有HPV的滲出物污染公共環境,做好浴盆,浴巾,馬桶的清潔,消毒。
3.有肛門及外生殖器疣者應先進行診斷及治療,性交時男性應使用避孕套,以防止生殖器HPV相互感染。
4.加強全民衛生知識宣傳和性教育,重點對性紊亂者加強性道德教育,潔身自好。
5.疫苗 有關HPV疫苗正在研製中,認為有希望的疫苗有:多價結構蛋白疫苗,非構蛋白疫苗,E6,E7蛋白疫苗以及多肽疫苗等。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