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推廣 > 企業營銷產品考核進階管理方法

企業營銷產品考核進階管理方法

發布時間:2021-07-11 09:05:35

網路營銷如何進行績效考核管理

SEM、SEO、網路推廣等網路營銷工作崗位,都是網路營銷的重要環節,但畢竟不是銷售,一般不負責最後的成交環節。主要屬於銷售的前端,類似於市場宣傳和推廣。所以應當將宣傳效果、客戶的反響、泛義用戶到訪、有效用戶到訪等作為主要考核指標,同時將一些專業的技能和表現作為重要考核指標。
這里以網路競價推廣(SEM)為例的考核指標,應當主要包括:
1、點擊量——泛義客戶到訪。
一般而言,用戶只要願意點擊鏈接,就是對產品和服務有一定興趣的人群,可以算作泛義客戶到訪。
2、咨詢量——反映有效客戶到訪的指標之一。
用戶願意進行咨詢,一般意義而言,就是有一定的購買意願,是有效的潛在客戶群體。
3、咨詢率——用戶反響。
影響咨詢率的因素很多,首先是泛義客戶群中有效客戶的比例,這跟營銷人員選擇關鍵詞、投放策略、頁面設計效果有關,也就是SEM人員自身專業水平的一個體現。
4、平均對話成本——反映有效客戶到訪的指標之一。
到訪的客戶質量越低,平均對話成本就相應的越高;到訪的客戶質量越高,平均對話成本就越低。但是這個指標不可能無限降低,還有可能因為競爭對手抬高出價而不斷升高。所以企業應該正確客觀的對待這一指標,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考核指標的參照數值。建議採用不高於一定水平為主要考核指標,如果賬戶表現優秀應該給予一定獎勵。
註:根據行業不同網路營銷投入的成本可高可低,產品和服務的價格也可高可低,長期而言會伴隨這市場自身的規律在變化。所以可以作為一個硬性指標來考核網路營銷工作人員。

㈡ 企業管理方法及營銷策略是什麼

人們經常把「經營」和「管理」這兩個詞彙聯系在一起,很多人也因此認為「企業經營」就是「企業管理」。
全世界第一個把「經營」同「管理」概念明確區分開來的是法國的法約爾。
他在1916年出版的《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一書中指出,經營不同於管理。
經營是以顧客為核心,充分滿足市場需求甚至創造需求,以追求企業最大效益為目的;管理是以員工為核心,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追求企業最優效率為目標。
總的來看,經營和管理,一個眼睛向外、一個眼睛向內;它們好比是企業的兩只手、缺一不可,完整構成企業家工作的全部。
隨著並購重組浪潮的風起雲涌,在追求最大效益這個目的下,經營又逐漸分成產品經營和資本運營兩種截然不同的形式。
產品經營仍然致力於如何滿足顧客需求、如何創造產品品牌、如何提高技術含量、如何降低生產成本,在最大限度獲取利潤的同時也實現企業規模擴張;而資本運營則是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其手段包括在資本市場上不斷融資、包括不斷兼並收購企業、甚至包括不斷重組或者賣出手中的企業,最終在實現資本擴張的同時也實現企業規模擴張。
與前者相比,它買賣的不是產品而是企業,走的是一條外延擴張的路子,規模擴張的速度自然就比前者來得更快,或者說更容易就「做大」。
正因如此,人們也把「資本運營」稱為「做乘法」,而把「產品經營」稱為「做加法」。
當然,另一方面,「做乘法」的風險也比「做加法」要大得多,因為「乘法」做得不好就會變成「除法」、而「加法」做得不好也只不過是變成「減法」而已。
為了不讓「乘法」變成「除法」,或者「加法」變成「減法」,其關鍵就在於「管理」。
事實上,當很多企業家為了產品經營或資本運營方面的事情忙得焦頭爛額、窮於對各種危機進行管理的時候,他們並不知道,其實自己面臨的是一場管理的危機。
很多人都知道,通過加強管理,在提升企業效率的同時,也同樣會帶來企業效益的提高,這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管理出效益」。
但當企業真的面臨市場拓展不力或者兼並重組不順的時候,很多人卻又常常「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忘記了應該跳出經營的范疇,回到「管理」或者說回到「人」這個根本問題上去找原因。
對此,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在《管理實踐》一書中是這樣闡述,「利用資源組成一家企業,若僅僅將資源按邏輯順序匯集在一起,然後打開資本的開關,是不夠的。
需要的是資源的嬗變。
而這種變化是不可能來自於諸如資本、原料之類無生命的資源的。
它需要管理。
」在所有的資源中,可以發生嬗變的只有人力資源;所謂管理,最重要的也就是對人的管理,或者說是「以人為本」的管理。
「以人為本」這幾年幾乎已經成為一個和「禁止吸煙」一樣的流行語了,我們可以看到,這兩個詞彙在很多地方都被作為標語到處懸掛。
可是,當某個理念一旦成為口號或者標語以後,是否能得到執行就不得不讓人表示懷疑。
相較而言,「禁止吸煙」至少在概念上還是明確的,而「以人為本」,當很多人把它作為標語懸掛在辦公室的牆壁上或者作為口號寫進企業文化手冊的時候,恐怕都還沒有真正明白它的含義。
經過考證,中國古代最早提出「以人為本」應該是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
據西漢劉向編輯的《管子》「霸言」篇記載,管仲對齊桓公說:「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
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
」而在中國歷史上,「以人為本」最有名的則是劉備。
當年曹操攻打荊州的時候,襄陽地區有很多的人跟著劉備逃跑,大概難民有十幾萬,輜重有數千輛,日行十幾里,走得非常地慢。
曹操派出輕騎,日行一兩百里,在後面瘋狂追趕。
眼看曹軍就要追上,手下很多人都勸劉備丟棄百姓先行逃難。
據陳壽的《三國志》記載,劉備當時說了這樣一段話,「夫濟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據說當時感動得很多人熱淚盈眶。
但是,我們認為,即使是劉備的「以人為本」也還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
當企業家嘴裡念叨著「以人為本」的時候,心中大概會有這樣三種情況。
一種事實上是「以人為成本」,著眼點往往是低工資、少福利、慢增長、少用人,也就是如何節約成本上;一種是劉備式的「以人為資本」,用各種辦法讓人力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以創造更大的效益甚至是幫助自己得天下。
關心也好、愛護也罷,在這里都僅僅是手段,而決不是目的。
真正的「以人為本」應該是「以人為根本」,也就是一切都要以人為根本前提、以人為根本目的。
以人為根本前提,是指以人的需求為根本前提;以人為根本目的,是指以滿足人的需求為根本目的。
所以,以人為本,就是要以人的需求為本,就是要認真研究不同的人的不同需求,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去滿足不同的人的不同需求。
馬斯洛提出過著名的「需求金字塔」,將人的需求層次從低到高劃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受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其中自我實現是最高的需求。
這五種需求好象五級由低到高的台階,人只有首先滿足較低台階的一種需求後,才談得上去追求更高一級的需求。
很多人常常認為只有「企業文化」才需要以人為本,卻忘記了如果工人連工資收入得不到保障,甚至無法養活自己和家庭的時候,你在企業里搞一些諸如員工聯歡、文體比賽的「企業文化」活動想去滿足他的「社交需求」,只能是緣木求魚,自然也談不上「以人為本」。
因為現在的他連「生理和安全需求」都得不到滿足,企業首先應該做的是要通過薪酬考核系統的改善,讓員工通過努力可以獲得讓他滿意的報酬。
這種薪酬考核系統的改善和「企業文化」好象沒有關系,但它同樣是「以人為本」。
或者說在這種情況下,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
如果薪酬問題沒有解決好,員工會不滿意;但反過來,薪酬問題解決了,員工就滿意了嗎?美國心理學家赫茲伯格告訴我們,答案是否定的。
赫茲伯格於1959年通過在匹茲堡地區11個工商業機構對200多位工程師、會計師調查研究發現,受訪人員舉出的不滿的項目,大都同他們的工作環境有關,而感到滿意的因素,則一般都與工作本身有關。
據此,他提出了今天人力資源管理領域十分著名的「雙因素理論」(全名叫「激勵、保健因素理論」)。
傳統觀念認為,滿意的對立面是不滿意;而根據雙因素理論,滿意的對立面是沒有滿意,不滿意的對立面是沒有不滿意。
相應地,影響職工工作積極性的因素可分為兩類: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這兩種因素是彼此獨立的並且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人們的工作行為。
所謂「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職工不滿的因素,它們的改善能夠解除職工的不滿,但不能使職工感到滿意並激發起職工的積極性。
它們主要有企業的政策、行政管理、工資水平、勞動保護、工作環境以及各種勞資關系處理等。
如果組織能滿足這些外部因素,組織成員也不會因此而得到激勵,只是不會覺得不滿意而已。
所以,「不滿意」的對立面是「沒有不滿意」。
所謂「激勵因素」,就是那些使職工感到滿意的因素,惟有它們的改善才能讓職工真正感到滿意,給職工以較高的激勵,調動積極性,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這些真正對人有激勵作用的內部因素,包括成就、認可、工作本身、責任、進步和成長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企業文化因素」。
如果組織能夠滿足成員的這些內部因素,就能使他們感到滿意,並達到激勵組織成員的目的。
如果組織沒有滿足這些激勵因素,組織成員也不會覺得不滿意,但失去了激勵作用。
所以,「滿意」的對立面是「沒有滿意」。
所以,真正的「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應該包括這樣兩個方面的工作:一個是對保健因素的改善,這包括改善工作環境、加強勞動保護、調整人事政策、改善薪酬待遇等,以讓員工沒有不滿意的地方;另一個是對激勵因素的強化,主要是讓員工從工作中獲得使命感、歸屬感、責任感、成就感,以真正讓員工滿意。
後者就是屬於真正的企業文化建設方面的工作。
需要強調的是,雖然兩者都是「以人為本」,但只有後者,才能給予員工真正的激勵,也才能把員工真正凝聚在一起。
這就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作用之所在。

㈢ 企業是如何激勵營銷人員的,採用怎樣的考核方式

售人員的激勵,分成三個層次:短期激勵(月度),中期激勵(季度),長期激勵(年度)。下面分別闡述之。

一、短期激勵——基本崗位待遇

無論是從人性化角度,還是勞動法角度出發,基本工資待遇銷售崗位的共性。當然,在某些特殊行業,基本待遇會非常高;但普遍的情況是——基本工資只是遊走在法定最低工資的邊緣。

1、基本崗位工資

此公司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且資本金也不算寬裕,故也只能與當地最低工資持平。而且,從另一個角度講,新公司的主要戰略是加大力度拓展市場,因此「低底薪、高提成」也不失為吸引合適的人才、降低運營風險的一種有效選擇。

筆者所在城市的法定最低工資標准為1500元,也就成了銷售人員的基本工資。

2、經驗工資

對於有著豐富經驗的員工,筆者認為應該給予一定數量的經驗補貼(本文姑且稱為「經驗工資」)。一來可以吸引經驗豐富的員工,不至於讓他們感到失落;二來也是對經驗不足員工的一種鞭策——你必須好好乾,否則收入永遠不可能超過「老員工」。

如此,既吸引了優秀的人才,也形成了一定的內部良性競爭機制。

不過,經驗工資最多會在6個月後,予以取消。一來是「淘汰」只想躺在以前功勞簿、不思進取的員工,二是激勵更多的員工要不斷奮進、努力開拓(註:筆者此套體系中設計的「淘汰」機制其實包括調崗、調薪等內容,不是一刀切、粗魯地予以開除)。

根據經驗與能力的不同,經驗工資控制在1000元以內。

相信6個月後,所有合格的銷售人員,都會成為披堅執銳、橫掃市場的真正勇士。

3、通訊補助

銷售人員拓展市場,電話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手機通訊。筆者認為,既要鼓勵銷售人員以很高的效率,多與客戶溝通,維護客情關系,但也不能滋長銷售人員以公肥私。

參照其他行業以及同行,筆者測算,每人150元話費補助,是比較合理的數目。

4、交通補助

O2O項目的最大不同在於,要與眾多傳統的商戶打交道,地毯式拜訪在前期拓展時期尤為重要。

筆者要求銷售人員合理規劃每日拜訪路線,以最合理的交通工具出行,包括公交、地鐵。根據測算,筆者給出的交通補助標准為350元每人每月,日均13.5元(以26天計,下同)。

5、午餐補助

筆者完全從人性關懷的角度出發,考慮到銷售人員每天會有大量的時間在外,拜訪眾多的商戶。因此,將午餐補助標準定為450元每人每月,日均17元。

筆者相信,好的身體才能有好的業績,好的飲食才能造就好的身體。如此高的補助標准,相信銷售人員也會體會到公司的一片良苦用心——將士們在前線打仗,公司在後方全力支持。

將上述項目相加,銷售人員的基本工資待遇從2450元至3450元不等。

二、中期激勵——績效工資

銷售人員的待遇與績效掛鉤,是無庸置疑的。只不過,績效的設定,卻大有文章。

1、商家開拓數量

指以開拓的合作商家的數量為標准,提成。以50元/家的標准計提,30家為基本提成線,未達到30家者按比率計提。

當然,公司會有一整套篩選合作商家的標准,堅決杜絕以次充好、濫竽充數的現象。

2、商家有效會員數量

商家需要發展一定的會員,既為平台,更為商家自己精準鎖定忠實的消費人群。每位有效會員(指有產生消費的會員)按0.1元的標准計提提成。這就要求銷售人員,要做好客情關系,鼓勵商家積極主動地發展會員。

坦白講,當前許多商業機構擁有大量的注冊會員,但很多都不活躍不消費,價值其實不高。

筆者通過這個制度的設計,就是為了有效激活會員,實現多方共贏。

3、會員消費額度

為了更大程度地激發銷售人員,筆者還設計了根據商家會員消費額度,給予一定提成,比率為消費額的0.01%(即萬分之一)。同樣,會員消費要達到一定的標准,才可計提。

公司不僅要有消費會員,更重要的是,公司需要鎖定優質的消費會員。

4、全勤獎

很大程度上,銷售人員的態度,會決定他的績效。因此除了硬性的經濟考核指標外,還要根據銷售人員的考勤情況,給予全勤獎。例如,按時出席早會、周會。全勤獎100元,獎優罰劣,以獎為主,罰為輔。

5、考核獎

銷售業績不佳,很大程度上是考核不能落地,不能產生有效的激勵。

筆者要求銷售人員要每日撰寫銷售拜訪日誌;整理商戶資料;寫銷售心得等,目的是促使銷售人員快速成長和進步,工作更有效率和章法。

以500元/月作為考核獎,只獎勵前三名;對考核不合適者,不作經濟處分,但要求作口頭上和書面上的兩種方式的培訓和教育。

6、突出貢獻獎

此獎金是頒發給帶領同事共同進步,並對銷售工作有卓越貢獻者;以現金形式發放。

作為一種新興的行業,O2O本身就是一種商業模式的創新。同理,在日常運營、拓展商戶的過程中,必須也要採取顛覆性的思維、方法。

既要認同腳踏實地、刻苦拼搏的做法,也要鼓勵積極創新、事半功倍的新方法。一旦企業形成了自主創新的風氣和氛圍,企業也就有了核心競爭力。任憑競爭對手如此挑戰,也難撼動其領導地位。

7、月度優秀員工獎

拿破崙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兵。多年以來,筆者也一直深信競爭才能造就活力。 「相馬不如賽馬」,通過評選月度優秀員工獎,最大程度上激發全體銷售人員向先進同事看齊。為了加大力度,筆者將此獎項的額度設置為2000元,而且每月評選。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銷售人員會充分展示自我才華,為自己創造價值的同時,也給公司帶來更大的效益。

8、年度優秀員工獎

為了規避短期行為,鼓勵堅持長期抗戰,再接再厲,筆者又增設了一個年度優秀獎。加了增加激勵的閥值,特將此獎項的額度設置為5萬元。

相信沖著這么高的獎金,銷售人員也會你追我趕,奮勇爭先。

也許,某個月你績效落後了,但不必灰心,你還有機會。每位銷售人員都是公平的,大家同台競技。畢竟,年度優秀獎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都有一年的時間,完全能夠證明自己真正優秀。

9、其他福利

包括銷售培訓、生日蛋糕、戶外拓展、月度聚餐等。

能夠做到上述兩大部分,已屬難得。但如欲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此兩點還遠遠不夠。

三、長期激勵——自我價值實現

每個男人,其實都有一個夢想,一個關於英雄的夢想。現實中許多男人因種種原因,未能成為英雄,但也會關注英雄。

因此,為每位銷售人員提供成為英雄的平台,是能夠留住優秀人才、實現企業長治久安的殺手鐧。

怎麼做?

1、個人職業成長

每位銷售人員,公司都會進行培養,都是擔任未來大區、省、市經理的首要人選。公司的成長需要人才,人才的發展離不開好的平台。

構建銷售人員的職業發展計劃,是一個雙贏的決策。

2、優秀員工期權計劃

如果員工始終認為自己是在為別人打工,而且是永遠的為別人打工,歸屬感便很難產生。真正的優秀的員工可能看不到自己的未來,也許幾年後會離你而去,並可能帶走公司難得的客戶資源。

我們看到,太多的老闆講得非常好聽、許諾非常美好,可始終不見給優秀員工兌現一絲真正的有價值的承諾。因此,給予優秀員工一定的期權激勵,是給予歸屬感、留住他們的利器。

老闆不一定要100%擁有一家公司,相反,更需要大家共同把蛋糕做大,自己才會擁有更多。大家真正登上了同一條船,成為一條繩上的螞蚱,才可能萬眾一心、共同做大事業。

初步設定的期權兌現時間為3年,分配比例根據一套標准執行,且因人而異。

心無敵,則無敵於天下。

老闆的思維觀念,決定了他事業的高度,以及最終能走多遠。

3、個人價值提升計劃

人類是一個復雜的結合體,既要物質的享受,更看重精神的追求。

對於一些有潛質的帥才,公司會提供國內頂級商學院學習機會,幫他們培養未來擔任高級管理者的各項能力。

4、企業文化熏陶計劃

一家沒有理想的企業,是行之不遠的;一個沒有願景的企業,是難成大事的。然而當前,國內絕大部分的企業,是缺乏理想、缺乏願景的。

要努力營造一種優良的企業文化,不斷傳遞一種堅定的信念:我們正在創造一個偉大的歷史!我們為我們有幸參與這段歷史的創造,倍感自豪!

這樣的團隊如果還不能成功,那誰會成功?

㈣ 完整的企業營銷管理體系包括哪些內容

戰略目標、經營理念;程序流程、表格設計;組織結構、功能模塊;部門崗位、權責價值;規章制度、紀律規范;管理控制、決策支持。

企業為實現經營目標,對建立、發展、完善與目標顧客的交換關系的營銷方案進行的分析、設計、實施與控制。營銷管理是企業規劃和實施營銷理念、制定市場營銷組合,為滿足目標顧客需求和企業利益而創造交換機會的動態、系統的管理過程。

(4)企業營銷產品考核進階管理方法擴展閱讀:

當接觸了一個客戶,或實施了一項工作後,覺得有些收獲,但如果放在一邊不思考與整理,當時的感受就會慢慢淡忘。通過寫作心得體會,將工作的感悟建構在自己知識體系中,內化為自己的智慧結構,並在後期的工作中得到指導和實踐,這才是從工作中得到的真正收獲。

完成一件工作後,往往感覺很有收獲,這時腦子里的一些想法是模糊和雜亂的。將它們寫下來,可以將暫存在大腦中的各種想法進行一番清理,形成思路清晰的工作頭緒。

寫心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自己。在書寫心得的過程中,是同時對組織語言、總結工作,以及對把握重點的能力的綜合鍛煉。養成寫作工作心得的習慣,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理解力。

㈤ 對營銷工作人員的績效考核都有什麼方式方法

對營銷人員績效考核方法多種,主要依據企業的營銷戰略要求制定相應的KPI指標一般有:
1、行為導向型的考評方法,包括:主管考評方法,主要有排列法、選擇排列法、成對比較法、強制分配法和

結構式敘述法;客觀考評方法,主要有關鍵事件法、強迫選擇法、行為定位法、行為觀察法和加權選擇量表法。
2、結果導向型的績效考評方法,主要有目標管理法、績效標准法、短文法、直接指標法、成績記錄法和勞動定額法。
3、綜合型的績效考評方法,主要有圖解式評價量表法、合成考評法、日清日結法和評價中心法。
本文從績效考核的兩個方面系統闡明員工個人績效考核和團隊績效考的概念,兩者相互聯系,以及合並使用的好處,在企業現有考核內容中增加團隊績效,將組織績效、團隊績效與員工個人績效三者有力地結合在一起。重點研究企業中層及以下管理崗位員工個人績效考核和團隊績效考核分別在企業績效考核中的作用、權重以及兩者的結合點。以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基礎,將促使人力資源管理中不在僅僅將員工在本職工作上的表現作為考評的唯一依據。 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基礎的績效考評將引導員工把對公司的價值實現自覺的同自己的工作結合起來,工作績效不完全是個人工作的績效,企業的價值實現才是最為重要的。這樣的績效考評會引導員工從企業發展的大局出發,加強團隊合作,提升企業在市場上的整體競爭力。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基礎的績效考評強調企業與社會的和諧共存,引導員工將個體形象同、團隊形象、企業的整體形象結合起來,使得員工將工作表現同社會生活表現結合起來,最終實現企業與社會雙贏的局面。

閱讀全文

與企業營銷產品考核進階管理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生日蛋糕升級推廣方案 瀏覽:421
零售連鎖葯店新員工培訓方案 瀏覽:193
廈門市知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40
電子商務技能大賽培訓計劃 瀏覽:95
沙龍培訓方案 瀏覽:773
工會活動方案策劃 瀏覽:787
茅台酒營銷方案 瀏覽:184
傢具銷售促銷策劃方案 瀏覽:429
有促銷活動場景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42
房地產公司2014年度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121
醫葯市場營銷實務課件 瀏覽:130
大學校園電子商務 瀏覽:966
淺談電子商務會計發展 瀏覽:162
社區黨員參觀博物館策劃方案 瀏覽:511
培訓學校教務主管考核方案 瀏覽:854
財經委外出培訓方案 瀏覽:852
汽車品牌娛樂營銷 瀏覽:43
新幹部崗前培訓方案 瀏覽:978
銀行年度員工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533
與市場營銷有關的大學浙江 瀏覽: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