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推廣 > 潘蘋果賣營銷還是賣產品

潘蘋果賣營銷還是賣產品

發布時間:2021-07-03 20:05:22

『壹』 互聯網對傳統農業產業鏈有哪些改造

通過互聯網技術以及思想的應用,可以從金融、生產、營銷、銷售等環節徹底升級傳統的農業產業鏈,提高效率,改變產業結構,最終發展成為克服傳統農業種種弊端的新型「互聯網農業」。互聯網對於農業的深度改造和提升有很大的優勢,具體體現在五個方面。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中國的農業發展水平卻是極其落後的。截至2012年,佔中國人口47.4%的農村人口,其收入還不到城鎮居民的1/3,並且其中1/7左右人口還屬於貧困人口。
生產農產品(000061,股吧)的農民賺不到錢,反過來,在城市中的消費者卻是有錢花不出去。新華社特約經濟分析師馬文峰說:「隨著食品安全問題的日益凸顯,消費者對於農產品的價格越來越不看重,只要能有綠色健康的食物,即使是幾倍的價格也願意買單。」
三農問題也一直是國家致力於解決的問題,中央「一號文件」更是連續11年聚焦三農。在傳統模式無法解決農業面臨的種種問題時,互聯網卻憑借其強大的流程再造能力,讓農業獲得了新的機會。
通過互聯網技術以及思想的應用,可以從金融、生產、營銷、銷售等環節徹底升級傳統的農業產業鏈,提高效率,改變產業結構,最終發展成為克服傳統農業種種弊端的新型「互聯網農業」。
互聯網對於農業的深度改造和提升有很大的優勢,具體體現在五個方面。
農業生產的標准化
農產品生產無法標准化,一直是制約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艾格農業分析師周文泉認為,「物聯網可以從生產環節徹底改造農業,使農業自動化、精準化、可追溯,減少人力,降低成本,並最終實現農產品生產的標准化。雖然現在並不是很熱,但卻是未來的趨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在農業生產中應用物聯網技術,可以通過各種無線感測器實時採集農業生產現場的光照、溫度、濕度等參數及農產品生長狀況等信息,再將採集的參數信息匯總整合,最後通過智能系統進行定時、定量、定位處理,及時精確地遙控指定農業設備的開啟或是關閉,真正實現「智能化農業」。陳平介紹道:「比如說在春天進行水稻育秧時,對溫度、濕度、光照、通風、灌溉等都有嚴格的要求,以往都是通過農民的經驗來操作。不僅效率低,並且精確度不夠。而通過物聯網技術,就可以通過感測器對光照、土壤、溫度等環境參數進行實時採集,實現遠程式控制制澆灌、開關卷簾等操作。」
創建廉價且高效的營銷入口
互聯網最擅長的是什麼?營銷。無論是傳統的飢渴營銷原理,還是新型的社交工具,互聯網人最擅長的永遠是把死的說成活的。
放到農業來說,各類社會化媒體及通訊工具可以為農產品提供便利的營銷入口,更重要的是,營銷成本極低。微博、微信、QQ及SNS等都是免費的資源,沒有任何行業能夠像互聯網人那麼容易地和消費者建立信任關系,並以此推銷產品。
傳統農業為什麼發展得不好?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品牌,導致農產品附加值低、農民無利可圖。而正如周文泉所說:「互聯網最適合打造品牌,因為它可以低成本進行營銷的傳播。」褚橙、柳桃、潘蘋果為什麼那麼火?就是因為互聯網的強大營銷能力。
互聯網農業的營銷屬性,有三條關鍵因素:一是細分市場理念的良好運用,運用大數據精準定位目標客戶,避免泛化營銷;二是以精良的客服實現與客戶的密切互動,不斷改進產品質量;三是適當的產業鏈控制,既不妄圖進行覆蓋全產業鏈的經營,也不是單純外包生產,對於產業鏈上游原材料進行良好的產品質量控制,對於下游的產品加工實現標准化生產,才是最好的辦法。
樹立安全健康的品牌形象
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農產品發展最大的瓶頸。如何讓消費者重拾信心?通過互聯網創造透明的供應鏈體系,是最直接的方法。
從食品領域延伸出來的可追溯系統,目的是解決食品安全和食品信譽問題。通過一個二維碼,消費者就可以在手機掃描後看到這個產品的追溯信息,哪裡耕種、何時採摘、誰來採摘、包裝日期等一應俱全。而這些都需要互聯網、物聯網、網路視頻以及雲計算等技術的支持。
最終,用互聯網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全程追溯,再加上質檢等權威機構的合作,就可以多方協同創造出真正的透明供應鏈。
農產品銷售模式的升級
由於農業的季節性、區域性明顯,又很容易受到氣候因素的影響,加之我國的小戶經營體制難以與大市場有效對接,農產品經常發生「賣難」現象和「多收三五斗」式的豐收悖論。
毫無疑問,電子商務可以拉近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使農產品不再因為地域原因而滯銷。農產品電商2012年開始暴發,當年底達到近200億元,預計2014年要超過1000億元。2013年11月25日,海南省農業廳聯合阿里巴巴集團打造的「淘寶網?特色中國海南館」正式上線,僅椰子飯一項,3天銷掉了以往線下全島一年總銷量的63%,電子商務渠道的清貨能力可見一斑。
除此之外,電子商務平台因為可以讓生產者的產品直接送達消費者,省去了中間的經銷渠道,也使得產品的價格大幅度降低。「因為每增加一個流通環節,就要產生一定的成本。原來農產品一般都是三級到四級的經銷商體系,現在可以直接一級批發商到零售商,減少了流通環節,企業的利潤就來了。」新華社特約經濟分析師馬文峰說:「現在企業能做大的,都是流通環節減少的。」
更重要的是,互聯網渠道可以從根本上改變生產和銷售的關系,運用大數據分析定位消費者的需求,按照消費者的需求去組織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從而實現農產品的零庫存,如樂視的生態農業就是採取了這種C2B思路。
提高農村金融服務
金融是經濟的核心,農村金融是農村經濟的核心。但我國的農村金融服務並不能滿足農民的需要。
從2000年初,央行和銀監會開始逐步進行金融機構的創新,鼓勵涉農金融機構展開了包括村級互助基金、林權抵押貸款、小額信貸、村鎮銀行、資金互助社、「公司+基地+農戶」等多種方式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
但是,受到地域、資源、產業結構等多種因素制約,這種由監管層主導的農村金融產品創新並沒有很好地改善農村金融問題,農村金融產品種類單一、供給不足的問題仍然突出。
具體來說,未來互聯網農村金融服務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其一,小額信貸。農村信貸的主要服務對象多為養殖、餐飲、零售等小規模經營者,因此信貸額度小,資金分散,相對於大額信貸而言借款人的資金安全更加有保障。
更吸引人的,是農村城鎮化小微金融領域的巨大市場潛力。現在4億人的一二線城市,就已經有100多家銀行了,那麼隨著城鎮化的進行,當6億多農民變成市民時,將會有多少家新晉銀行呢?
貸幫是全國最大的農村P2P貸款公司,出借人通過貸幫的互聯網平台出借資金,但貸款業務卻是線下進行的。貸幫在全國各地的農村展開布局,設立辦事處,在當地招募信貸員去對貸款人進行摸底,每次借款,貸幫都有信貸員上門去審核借款人資質,確保其信息可靠,使得借款人的風險降到最低。除此之外,貸幫還規定:貸款者所在地距離貸幫當地辦事處不能超過半小時車程。
貸幫的商業模式是通過互聯網聚集借款人以及投資人,再通過自己的風控體系篩選有能力的借款人以及投資人,使其對接交易的O2O模式。
其二,農業保險(放心保)。農業自古就是「靠天吃飯」的行業,因此農業生產和發展始終伴隨著自然風險和經營風險的雙重壓力。隨著農民生產經營的規模化和資金投入的擴大,農民的風險意識正在逐步增強,農業保險就成為了農業發展所必須的金融產品。從2007年到2012年,我國農業保險累計保費收入超過600億元,年均增速達到85%。目前,我國農業保險業務僅次於美國,成為全球最活躍的農業保險市場之一。
但是由於農業生產經營風險大、保險賠付率高,商業保險公司開展農業保險的積極性較低,導致農業保險險種較少。目前,種植業險種主要是小麥、玉米、棉花三大作物。
2013年,重慶市榮昌縣在母豬、生豬、奶牛政策性保險的基礎上,還在水稻、高粱、黑花生、仔豬等特色優勢產業中探索開展保險試點。但農業保險不可能只靠政策保險,商業保險也是不可或缺的,更何況國家對農業保險的補貼從不吝嗇。

『貳』 如何買好店裡的黃金單品

黃金單品就是一家公司的主力產品,拳頭產品,公司主要依賴它去佔領市場,賺取利潤。比如茅台公司,它的黃金單品就是一千左右一瓶的茅台酒,當然茅台公司還有其它附屬產品,如茅台小王子等,但它們不是黃金單品。 而一款單品之所以能稱得上是黃金單品,勢必擁有市場特有的、別家企業難以勝過的特性。 ▌第一,黃金單品代表品類中的新主流、新標桿。 各個品類里,稍微出現一個品質一流、價格適中的產品,就會引發消費者熱情追捧:從三隻松鼠對炒貨行業的旋風式逆襲,原漿啤酒的爆炸式增長,到特斯拉重新定義汽車,都在反映老品類里的新主流、新標桿必然佔領品類制高點。 ▌第二,黃金單品是代表新性價比偏好的產品。 新性價比偏好就是那種對價格不敏感,但對品質非常敏感的消費理念。 如同樣是橙子,消費者更偏好褚時健經過10年摸索,從土壤、育種、肥料等環節,對其酸甜度、大小、顏色、皮肉厚度等關鍵因素進行反復試驗,才培育出的創新性品種——褚橙。雖說這與褚時健的傳奇人生也有一定關系,但僅靠一個傳奇故事、一句廣告語是無法帶動消費熱潮的,潘蘋果、柳桃的不溫不火就是證明。 ▌第三,黃金單品代表新人類的精神世界和審美風格。 為什麼黃太吉作為一個靠噱頭飛速成長、得到資本支持的產品,正在將街頭小販的糊口活,變成工業化的中央廚房製造與專業訂單處理的「中式必勝客」? 為什麼華為在抗拒一年後幡然醒悟,變更審美風格導向的華為榮耀系列迅速釋放研發、生產的供應鏈優勢與渠道優勢,銷量超過獨領風騷2年的小米? 企業應當明白,今天的消費者並不在意5元與15元產品之間的價格差異,即使產品的物料成本都是2元,他們看中的是價格背後的產品所代表的精神氣質和審美風格。 黃金單品成功塑造戰略法則。 ▌戰略1——沖破桎梏,「單品突破+品相豐富」而不只是單品 以黃金單品為先鋒、為尖刀班,而尖刀班後面跟著的,是大部隊,是全系列產品線。無論企業想推廣的產品有多少,想把規模做多大,首先要集中資源火力打造一個黃金單品,撕開市場缺口,待黃金單品成功之後,再通過黃金單品帶動小產品群的銷售,才是做品牌的王道。 ▌戰略2——聚焦極致,是「一厘米寬,一千米深」 好產品是成本最低的營銷手段,而極致的產品更是自帶流量。 極致了就有穿透力。 極致了就有高度差異化。 極致了就能讓別人無法企及。 光明莫斯利安作為常溫酸奶的發起者和領先者,在伊利和蒙牛加入競爭陣營後,出現2015年的營收下滑與當下的被動局面,就與光明乳業之前一直未能將廣大非重點市場里的渠道下游做深做透,有莫大關系。 就像康師傅牛肉麵和統一老壇酸菜面之間的競爭那樣,就像紅罐可口可樂和藍罐百事可樂之間的競爭那樣,就像寶潔海飛絲和聯合利華清揚之間的競爭那樣……一旦進入黃金單品的對決階段,之前是否已把黃金單品縱向做深做透,就成為勝負的關鍵要素。 ▌戰略3——主動出擊,借力單品營銷利器成大勢 從中國市場來看,做企業,最終只有兩個結局,要麼在爆發中實現跨越式、顛覆式成長,要麼在沉默中等待死亡。但對於傳統企業來說,尤其是中小生產製造企業,一面是轉型突破的迫切需求,一面是面對互聯網浪潮的不知所措,此時借力一款單品營銷利器成為必然選擇。

『叄』 為什麼褚橙成功了,柳桃和潘蘋果卻漸行漸遠

11月25日,聚劃算首頁主推褚橙、柳桃、潘蘋果三款水果的團購,並打出「三果志」的主題,淘寶給出如此巨大的資源,再次把這三款企業家命名的水果推到消費者、大眾及媒體的風口浪尖。「褚橙柳桃潘蘋果」在去年推出時曾經一度成為業界佳話,成為品牌人格化、故事營銷等的典型案例。然而實際上,這三者中,只有褚橙是成功的,柳桃和潘蘋果的品牌之路卻是漸行漸遠。
我們先來看下本次聚劃算是如何推這三個水果的:

三款主圖,也正是每款水果品牌主打的理念。
l 褚橙:勵志、坎坷、傳奇
l 柳桃:企業家、產業報國(其他幾點太虛)
l 潘蘋果:公益、家鄉、名果
然後我們看下昨日截止22點40分的銷售情況:褚橙8400多單,75萬銷量;柳桃476單,4.6萬銷量;潘蘋果187單,1.6萬銷量。可以看出這是幾何級別的差距。撇開昨天聚劃算不談,這三款水果在11月初就已經開始銷售。褚橙的銷量是一直很好,柳桃一直很一般,而潘蘋果的表現就有點差了。潘蘋果今年在淘寶新開的官網銷售也只有幾十單左右,而且店鋪的動態評分很低。
其實褚橙的成功並非只是品牌的人格化和故事營銷,那些只是表面現象,而對表象的復制往往是很難成功的。我們先來看下褚橙是如何成功的,又是如何人格化和故事營銷去溢價的,然後再來看下後二者為何沒能復製成功。
褚橙-內功為基,故事開花
褚橙能夠長期熱賣,其根基是這個橙子真的好。我在去年的文章《褚橙第一,本來第二,誰會成為下一個?》就總結了褚橙成功的根基:一是褚老認真做事一心專研的態度;二是果園的流程管理;三是跟果農的共同創富。這些是保證褚橙品質的基礎。種不出好果子,你再勵志也沒用。
市場上一般的臍橙售價一般在每斤4-7元,而褚橙的售價在每斤15-16元,跟美國進口臍橙和澳洲進口臍橙是同一價位。通常情況下,價格定高了,相應的市場就會變小(如上圖的市場價格曲線)。而褚橙在高價位依然能夠取得不錯的銷售量,則是通過品牌人格化和故事營銷,將理性的價格曲線向外平移到一個「非理性」的價格曲線。褚橙的內功奠定了圖中實框的基礎,然後通過品牌的塑造進一步把市場變大。
柳桃-牽強嫁接,打錯方向
柳桃的推出並非柳傳志的本意(其本人甚至不喜歡這么做),是去年媒體電商本來生活撮合而成的「褚橙柳桃」的推廣方案。但是柳傳志跟柳桃的關系也只是一個投資者的關系,並不像褚橙那樣是十年的生產者和經驗者。這種情況下人格化的品牌塑造就顯得很牽強。
在產品的定價上,柳桃也是跟褚橙很像。市場上江山獼猴桃和黃心獼猴桃的售價在每斤7元左右,紅心獼猴桃和周至獼猴桃的售價在每斤18元左右。柳桃的定價是每斤32元左右,直逼進口佳沛獼猴桃的38元每斤。過高的定價使得本身市場的基礎就變小了,通過牽強的品牌人格化,只能細微的影響非理性的價格曲線。另一點褚橙和柳桃品牌的細微不同
同樣作為企業家,支持褚時健的多少有一種對體制不滿的表達,而對體制不滿者的受眾面是很大的;而柳傳志更多的是一個現有體制內的成功企業家,支持者多數是機場成功學的追隨者,而這些人大部分不買水果。
潘蘋果:好心被互聯網思維給毀了
潘蘋果同樣是去年提出的,當時是潘石屹為家鄉的滯銷蘋果公益代言。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被「互聯網思維」給擰巴成了潘蘋果,這就有點走錯方向了。
首先,無強烈內在聯系的人格化品牌命名跟上面的柳桃一樣有點牽強,這就很難造成非理性價格曲線的位移;其次,潘蘋果的定價同樣是跟褚橙柳桃類似,市場上花牛蘋果每斤6-9元,潘蘋果每斤15元跟進口蛇果價格類似,這樣就縮小了市場份額的根基;最後,同樣作為企業家,潘總所屬行業決定了其公眾形象的爭議性,本來公益代言可以為其公眾形象加分,但是之後潘蘋果的推出和過高的定價使得公益代言的色彩漸淡。這種情況下,非理性的價格曲線會產生反向的位移。
這就是為什麼褚橙成功了,而柳桃和潘蘋果卻漸行漸遠。

『肆』 為什麼褚橙成功了,而柳桃和潘蘋果卻漸行漸遠

其實褚橙的成功並非只是品牌的人格化和故事營銷,那些只是表面專現象,而對表象的復制屬往往是很難成功的。我們先來看下褚橙是如何成功的,又是如何人格化和故事營銷去溢價的,然後再來看下後二者為何沒能復製成功。

l褚橙:勵志、坎坷、傳奇
l柳桃:企業家、產業報國
l潘蘋果:公益、家鄉、名果

拓展資料

褚橙營銷的成功秘訣

  1. 個別人物法則(the law of the few)

  2. 附著力因素(the Stickiness Factor)

  3. 環境威力法則(Power of Context)

『伍』 潘蘋果的發展

天水是甘肅果業貿易的重點地區,紅富士、花牛等品種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同時也是全國最大的元帥系列蘋果生產基地。每年蘋果成熟的季節,海南、新疆等處的外地經銷商就蜂擁而至,帶著成箱的現金駐扎在田間地頭成噸收購後,再賣向江浙滬等地區。除了國內市場銷售外,還朝印度、泰國、馬拉西亞等國家大量出口。為了保證潘蘋果的供應,花牛集團計劃投資2億元,擴大蘋果種植基地、升級篩選設備、建立電子商務平台等。從國外引進了分揀機、篩選器、紅外線器等果品分類設備,將蘋果進行分揀、分級,進行有效的品質管控。

『陸』 為什麼褚橙成功了,而柳桃和潘蘋果卻漸行漸遠

「褚橙柳桃潘蘋果」在去年推出時曾經一度成為業界佳話,成為品牌人格化、故事營銷等的典型案例。然而實際上,這三者中,只有褚橙是成功的,柳桃和潘蘋果的品牌之路卻是漸行漸遠。

我們先來看下本次聚劃算是如何推這三個水果的:

三款主圖,也正是每款水果品牌主打的理念。

褚橙:勵志、坎坷、傳奇

柳桃:企業家、產業報國

潘蘋果:公益、家鄉、名果

然後我們看下上線首日截止22點40分的銷售情況:褚橙8400多單,75萬銷量;柳桃476單,4.6萬銷量;潘蘋果187單,1.6萬銷量。可以看出這是幾何級別的差距。撇開昨天聚劃算不談,這三款水果在11月初就已經開始銷售。褚橙的銷量是一直很好,柳桃一直很一般,而潘蘋果的表現就有點差了。潘蘋果今年在淘寶新開的官網銷售也只有幾十單左右,而且店鋪的動態評分很低。

其實褚橙的成功並非只是品牌的人格化和故事營銷,那些只是表面現象,而對表象的復制往往是很難成功的。我們先來看下褚橙是如何成功的,又是如何人格化和故事營銷去溢價的,然後再來看下後二者為何沒能復製成功。

褚橙:內功為基,故事開花

褚橙能夠長期熱賣,其根基是這個橙子真的好。我在去年的文章《褚橙第一,本來第二,誰會成為下一個?》就總結了褚橙成功的根基:一是褚老認真做事一心專研的態度;二是果園的流程管理;三是跟果農的共同創富。這些是保證褚橙品質的基礎。種不出好果子,你再勵志也沒用。

市場上一般的臍橙售價一般在每斤4-7元,而褚橙的售價在每斤15-16元,跟美國進口臍橙和澳洲進口臍橙是同一價位。通常情況下,價格定高了,相應的市場就會變小(如上圖的市場價格曲線)。而褚橙在高價位依然能夠取得不錯的銷售量,則是通過品牌人格化和故事營銷,將理性的價格曲線向外平移到一個「非理性」的價格曲線。褚橙的內功奠定了圖中實框的基礎,然後通過品牌的塑造進一步把市場變大。

柳桃:牽強嫁接,打錯方向

柳桃的推出並非柳傳志的本意(其本人甚至不喜歡這么做),是去年媒體電商本來生活撮合而成的「褚橙柳桃」的推廣方案。但是柳傳志跟柳桃的關系也只是一個投資者的關系,並不像褚橙那樣是十年的生產者和經驗者。這種情況下人格化的品牌塑造就顯得很牽強。

在產品的定價上,柳桃也是跟褚橙很像。市場上江山獼猴桃和黃心獼猴桃的售價在每斤7元左右,紅心獼猴桃和周至獼猴桃的售價在每斤18元左右。柳桃的定價是每斤32元左右,直逼進口佳沛獼猴桃的38元每斤。過高的定價使得本身市場的基礎就變小了,通過牽強的品牌人格化,只能細微的影響非理性的價格曲線。

另一點褚橙和柳桃品牌的細微不同:同樣作為企業家,支持褚時健的多少有一種對體制不滿的表達,而對體制不滿者的受眾面是很大的。而柳傳志更多的是一個現有體制內的成功企業家,支持者多數是機場成功學的追隨者,而這些人大部分不買水果。

潘蘋果:好心被互聯網思維給毀了

潘蘋果同樣是去年提出的,當時是潘石屹為家鄉的滯銷蘋果公益代言。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被「互聯網思維」給擰巴成了潘蘋果,這就有點走錯方向了。

首先,無強烈內在聯系的人格化品牌命名跟上面的柳桃一樣有點牽強,這就很難造成非理性價格曲線的位移;其次,潘蘋果的定價同樣是跟褚橙柳桃類似,市場上花牛蘋果每斤6-9元,潘蘋果每斤15元跟進口蛇果價格類似,這樣就縮小了市場份額的根基;最後,同樣作為企業家,潘總所屬行業決定了其公眾形象的爭議性,本來公益代言可以為其公眾形象加分,但是之後潘蘋果的推出和過高的定價使得公益代言的色彩漸淡。這種情況下,非理性的價格曲線會產生反向的位移。

這就是為什麼褚橙成功了,而柳桃和潘蘋果卻漸行漸遠。

後記:褚橙柳桃潘蘋果的操盤手是認識的朋友,此文僅就事論事,探討農產品的

『柒』 褚橙柳桃潘蘋果不如喜餅一口香

是一種餅干,在超市,天貓上都可以買到的

『捌』 如何打造一個網路品牌

第一步:先做極致口碑

極致口碑來源於什麼,當然是極致產品,沒有好的產品,一切都是空中樓閣。怎麼做到極致呢?第一,小而精。如果一年推出幾百種產品,要做到「極致」很困難,但如果一年只推出幾款產品,就可以做到。第二,界定好邊界。品牌都要有邊界,一個品牌只能代表某類消費群,而不能是全部的消費者,所以要有所界定和取捨,如娃哈哈做地產、做超市,做童裝,甚至做白酒不會成功。第三,快速革新和升級。任何一個顧客都不希望十年如一日看到同樣一個產品。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口碑的來源是超出客戶的期望。

如宜家的購物環境體驗。我覺得,宜家的購物體驗總體是非常好的。到了宜家,上扶梯你可以看到扶梯外面還有一個保護裝置,大概是防止兒童乘梯出現意外,讓人感覺很貼心;在一張床墊的旁邊或者一張沙發的上面,你會看到這樣的溫馨提示:請躺下(坐下)試試;而在國內很多賣場,你會看到這樣的提示:非請勿坐。一看到這樣的「警告」,想立馬轉身走掉!

第二步:由極致口碑形成忠誠度

有人說,互聯網時代是去中心化、媒體碎片化、沒有權威的時代,因為大家自身都是「權威」、是媒體,這話無不道理。但我仍然認為互聯網時代一樣可以形成品牌忠誠,一樣可以塑造偉大的品牌。

由內而外的品牌塑造,更有爆發力和穿透性;由鐵桿粉絲、「骨灰級」玩家形成的口碑,帶動最核心的目標用戶,完成最關鍵的消費群(圈子)建立。這些用戶是種子用戶,可以不斷進行向外的輻射和影響其他用戶。

第三步:忠誠度到更大的美譽度

種子用戶積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向更大的消費群進行擴容。實際上這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口碑、忠誠度的消費群還是小范圍的,也是我們可以控制的。如小米的粉絲從100人發展到1000人的時候。但如果要達到10000人到100000萬人,甚至百萬人的時候,我們需要怎做?

其一,需要社會化媒體的參與。如微博對於陌生人之間的營銷和話題性炒作或者傳播效果非常好,引發事件=在陌生人之間快速傳播。

其二,需要最終「引流」到目標消費群上。一般通過活動形式開展,如微博的抽獎,關注轉發有獎等手段,在內容上有趣好玩。

第四步:美譽度到更廣泛的認知度

從美譽度到更廣泛的認知,其實就是要讓傳統媒體參與進來,利用傳統媒體的優勢,更廣泛的覆蓋消費群體。這一步是藉助傳統媒體進行傳播,特別是免費的傳播,為品牌的繼續強化服務。

舉一個褚橙的例子加以說明。

褚橙是怎麼大火,成為勵志橙的呢?

經過前期周密的策劃,褚時健的曲折、勵志人生、微博大V的自動轉發,褚時健的名人效應迅速放大並跟褚橙建立了聯系,也迅速成為微博熱點事件,傳統媒體快速跟進,一場免費的報道撲面而來??????

產品還沒上市,新媒體上已經沸騰了,柳傳志、王石、潘石屹、韓寒、蔣方舟等都大量轉發微博和對《褚橙進京》新聞進行免費的「推廣」,潘石屹和柳傳志還適時推出了潘蘋果和柳桃(獼猴桃)。

柳傳志說:有佳果與夢想相伴,就是生活本來的樣子。

王石在微博上轉發《褚橙進京》新聞報道,並引用巴頓將軍的話評價褚時健「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志,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

第五步:認知度到全部受眾的知名度

經過以上的四個步驟,基本完成了互聯網時代的品牌打造。最後是需要線上和線下的結合,打造成為一個全社會有影響力的品牌。這個時候需要央視等全國知名的傳統電視、雜志、報紙等媒體平台的參與。

『玖』 請問:做品牌的幾個步驟是什麼

第一步:先做極致口碑
極致口碑來源於什麼,當然是極致產品,沒有好的產品,一切都是空中樓閣。怎麼做到極致呢?第一,小而精。如果一年推出幾百種產品,要做到「極致」很困難,但如果一年只推出幾款產品,就可以做到。第二,界定好邊界。品牌都要有邊界,一個品牌只能代表某類消費群,而不能是全部的消費者,所以要有所界定和取捨,如娃哈哈做地產、做超市,做童裝,甚至做白酒不會成功。第三,快速革新和升級。任何一個顧客都不希望十年如一日看到同樣一個產品。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口碑的來源是超出客戶的期望。
如宜家的購物環境體驗。我覺得,宜家的購物體驗總體是非常好的。到了宜家,上扶梯你可以看到扶梯外面還有一個保護裝置,大概是防止兒童乘梯出現意外,讓人感覺很貼心;在一張床墊的旁邊或者一張沙發的上面,你會看到這樣的溫馨提示:請躺下(坐下)試試;而在國內很多賣場,你會看到這樣的提示:非請勿坐。一看到這樣的「警告」,想立馬轉身走掉!
第二步:由極致口碑形成忠誠度
有人說,互聯網時代是去中心化、媒體碎片化、沒有權威的時代,因為大家自身都是「權威」、是媒體,這話無不道理。但我仍然認為互聯網時代一樣可以形成品牌忠誠,一樣可以塑造偉大的品牌。

由內而外的品牌塑造,更有爆發力和穿透性;由鐵桿粉絲、「骨灰級」玩家形成的口碑,帶動最核心的目標用戶,完成最關鍵的消費群(圈子)建立。這些用戶是種子用戶,可以不斷進行向外的輻射和影響其他用戶。
第三步:忠誠度到更大的美譽度
種子用戶積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向更大的消費群進行擴容。實際上這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口碑、忠誠度的消費群還是小范圍的,也是我們可以控制的。如小米的粉絲從100人發展到1000人的時候。但如果要達到10000人到100000萬人,甚至百萬人的時候,我們需要怎做?
其一,需要社會化媒體的參與。如微博對於陌生人之間的營銷和話題性炒作或者傳播效果非常好,引發事件=在陌生人之間快速傳播。
其二,需要最終「引流」到目標消費群上。一般通過活動形式開展,如微博的抽獎,關注轉發有獎等手段,在內容上有趣好玩。
第四步:美譽度到更廣泛的認知度
從美譽度到更廣泛的認知,其實就是要讓傳統媒體參與進來,利用傳統媒體的優勢,更廣泛的覆蓋消費群體。這一步是藉助傳統媒體進行傳播,特別是免費的傳播,為品牌的繼續強化服務。
舉一個褚橙的例子加以說明。
褚橙是怎麼大火,成為勵志橙的呢?
經過前期周密的策劃,褚時健的曲折、勵志人生、微博大V的自動轉發,褚時健的名人效應迅速放大並跟褚橙建立了聯系,也迅速成為微博熱點事件,傳統媒體快速跟進,一場免費的報道撲面而來••••••
產品還沒上市,新媒體上已經沸騰了,柳傳志、王石、潘石屹、韓寒、蔣方舟等都大量轉發微博和對《褚橙進京》新聞進行免費的「推廣」,潘石屹和柳傳志還適時推出了潘蘋果和柳桃(獼猴桃)。
柳傳志說:有佳果與夢想相伴,就是生活本來的樣子。
王石在微博上轉發《褚橙進京》新聞報道,並引用巴頓將軍的話評價褚時健「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志,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
第五步:認知度到全部受眾的知名度
經過以上的四個步驟,基本完成了互聯網時代的品牌打造。最後是需要線上和線下的結合,打造成為一個全社會有影響力的品牌。這個時候需要央視等全國知名的傳統電視、雜志、報紙等媒體平台的參與。
如小米手機,從誕生之日起,從沒有在傳統媒體上打過一分錢的廣告,直到2014年春節聯歡晚會,才在央視一套打出了第一個形象廣告,這個時候,是品牌全面覆蓋消費者的時候,也是互聯網時代品牌建立的最後一步,已經快速且成功的建立了一個公眾品牌。
品牌營銷的角度來說,這5個步驟當然不是孤立存在的,但從企業價值、顧客價值的角度上來說,「知名度」絕對不是品牌的一個初級階段,而是品牌的終極階段。需要不斷的擴大知名度,要不厭其煩!
美譽度、忠誠度當然可以起到口碑傳播、帶動銷售的作用,但「知名度」覆蓋達不到全體受眾,就不會成為一個全社會有影響力的品牌,只有讓更多人知道,才有更多的銷售機會,因此從這個角度說,沒有「知名度」一切銷售都是空談。這也是跨國公司需要不斷進行傳播的深層原因所在。

閱讀全文

與潘蘋果賣營銷還是賣產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河南省民生實事培訓方案 瀏覽:721
電子商務物流構成要素包括哪些 瀏覽:274
網路營銷期末考試案例分析題及答案 瀏覽:913
節日銀行營銷方案 瀏覽:721
中醫理療養生會館策劃方案 瀏覽:137
舞蹈培訓開業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54
4s店全員營銷方案ppt 瀏覽:935
市場營銷和哲學有什麼聯系 瀏覽:137
電子商務運行環境 瀏覽:525
生日蛋糕升級推廣方案 瀏覽:421
零售連鎖葯店新員工培訓方案 瀏覽:193
廈門市知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40
電子商務技能大賽培訓計劃 瀏覽:95
沙龍培訓方案 瀏覽:773
工會活動方案策劃 瀏覽:787
茅台酒營銷方案 瀏覽:184
傢具銷售促銷策劃方案 瀏覽:429
有促銷活動場景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42
房地產公司2014年度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121
醫葯市場營銷實務課件 瀏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