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般測量實訓有什麼心得及收獲以後如何學習
令人難忘的兩個周的測量實習終於結束了,在這兩個周里,我學會了很多東西,懂得了很多道理。首先,我基本掌握了課堂所學的測量學知識,知道如何正確使用水準儀、經緯儀、全站儀測量距離、角度、高差等,還有學會了施工放樣及地形圖的繪制方法。測量學是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確定地面(包含空中、地下和海底)點位的科學。既然是要測量就離不開實踐。實踐是對測量學知識的最好檢驗,只憑在課堂上的聽課,我並沒有掌握很多具體知識,尤其是對儀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塗。當第一天開始測量的時候,我的心裡還一陣陣的發愁:該如何把任務進行下去。當動手的時候,發現其實並不難,聽別人一說或者翻閱一下課本,然後自己動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測量精度,還要經常練習,這樣才能做到舉一反三。
其次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細致,不能有絲毫的馬虎,特別是在使用水準儀,經緯儀這樣精密的儀器時,更要做到精益求精。因為稍有差錯就可能導致數據的偏差很大,更會導致以後其它量的測量出錯,最終導致數據計算的錯誤,比如我們剛開始測量角度時,一個基準點沒有瞄準,導致一個角度偏小,然後角度的閉合差也不符合要求,經過校驗,才發現問題出在哪兒。
我還學會了吃苦耐勞,學會了艱苦奮斗的作風。實習期間恰好是入夏時節,西安的溫度很高,對於露天作業的我們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我們改掉以往睡懶覺的習慣,早上六點多就起來,7點左右就開始測量,因為中午的太陽實在太厲害了,我們下午3--4點開始工作,一直到晚上天黑無法看清為止。因為測量地點距離在東區,遠離我們這邊的宿舍,所以我們晚上基本都在樹蕙園吃飯,同時發現那裡的飯菜不錯,每天都吃得很香。一次測量實習要完整的做完,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和思考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小組的合作和團結才能讓實習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我們每個組員都學到知識而且會實際操作,而不是搶時間,趕進度,草草了事收工。我們深知搞工程這一行,需要的就是細心,做事嚴謹。
通過這次實習我自己還總結出一些測量時應該注意的事項。(1)標尺要立直,盡量避免晃動,有晃動時,應該選擇數據最小的時候進行讀取。在讀數前一定將水準儀視野的水準氣泡調平(兩側的線重合),否則造成的誤差會很大。(2)當用經緯儀測量角度時,如果目標較小,最好使單線與目標重合,如果目標有一定寬度,可以用雙絲夾住目標。(3)在測量時候一定要小心,因為稍微碰了一下儀器,就要重新調整對中水平,否則就會導致數據錯誤,也可能導致儀器的損壞。(4)在讀取數據時,每位成員都要細心,既要看得准,還要果斷,不能猶豫不決,任何一個錯誤都有可能導致最終的成果的報廢。
B. 測量實習心得
地籍測量實習心得
在大三學習半期的時候,我們在學院老師的組織下,在校內開展了為期7天的地籍測量。
測量是一實踐性較強的工作、。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
為期一個星期緊張而又難忘的測量實習生活已經結束了,下個星期又要開始正常上課了,剛知道要實習的時候不大喜歡,但經歷了這么多以後,卻覺得真的很充實,很有意義。
通過本次實習,鞏固、擴大和加深我們從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首先,我明白了地籍測量與工程測量的不同。既然是要測量就離不開實踐。實踐是對測量學知識的最好檢驗,只憑在課堂上的聽,我並沒有掌握很多具體知識,尤其是對儀器的使用,對課堂知識的實際應用更是一塌糊塗。當第一天開始測量的時候,我的心裡還一陣的發愁:該如何把任務進行下去。當動手的時候,發現其實並不難,聽別人一說或者翻閱一下課本,然後自己動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測量精度,還要經常練習,這樣才能做到舉一反三。這些知識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礎的知識。從而積累了許多經驗,使我學到了很多實踐知識。
團結就是力量,紀律才是保證。一次測量實習要完整的做完,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和構思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小組的合作和團結才能讓實習快速而高效的完成。這次測量實習培養了我們小組的分工協作的能力,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感情。我們完成這次實習的原則也是讓每個組員都學到知識而且會實際操作,而不是搶時間,趕進度,草草了事收工。所以,我們每個組員都分別獨立的觀察,記錄每一站,並准確進行計算。做到步步有「檢核」,這樣做不但可以防止誤差的積累,及時發現錯誤,更可以提高測量的效率。我們懷著嚴謹的態度,錯了就返工,決不馬虎。直至符合測量要求為止。我們深知搞工程這一行,需要的就是細心,做事嚴謹。經過每個組員的團結工作,我們完成了側圖的工作。
在外面測完後,還要回來在電腦上畫出來,並且畫出其宗地圖。我們還要將圖幅號、街道號、界止點等。在電腦上畫起來不是很熟練,以後還需多練練。
測量實習,讓我學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東西,對以前零零碎碎學的測量知識有了綜合應用的機會,很好的鞏固了理論教學知識,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同時也拓展了與同學之間的交際合作的能力。當然其中不乏老師的教誨和同學的幫助。一周中我們也體會了不少酸甜苦辣,有的測量很順利甚至零誤差,有時測量處處碰壁,但也算過去了,完成了測量還是很高興的。雖然測量中大家也有懶的時候不想測了。
我很珍惜學校為我們安排實習這理論與現實連接的重要環節,通過實習,不僅理解了基本測繪工作的全過程,系統的掌握測量儀器操作、實測、計算、地圖繪制等基本技能,而且為以後的工作打下基礎。還使實際工作能力得到鍛煉。在實習中培養了踏時求是的工作作風、吃苦耐勞的獻身精神、團結協作的集體精神。
C. 求一篇3000字的學測繪學概論的心得
測繪學研究測定和推算地面幾何位置、地球形狀及地球重力場,據此測量地球表面自然形態和人工設施的幾何分布,編制各種比例尺的地圖的理論和技術的學科。
測繪學的發展在世界上古史時代,就有利用測繪學智麗尼羅河泛濫後農田邊界整理的傳說。公元前7世紀,管仲在其所著《管子》一書中已收集了早期的地圖27幅。公元前5世界至3世紀,我國已有利用磁石製成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的記載。公元前130年,西漢初期便有了《地形圖》和《駐軍圖》,為目前所發現我國最早的地圖。
學科分支攝影測量學
普通測量學
大地測量學
工程測量學
地物波譜學
遙感技術
海洋測繪
地圖學
研究測定和推算地面點的幾何位置、地球形狀及地球重力場,據此測量地球表面自然形狀和人工設施的幾何分布,並結合某些社會信息和自然信息的地理分布,編制全球和局部地區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和專題地圖的理論和技術學科。又稱測量學。它包括測量和制圖兩項主要內容。測繪學在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中有廣泛的應用。在城鄉建設規劃、國土資 源利用、環境保護等工作中,必須進行土地測量和測繪各種地圖,供規劃和管理使用。在地質勘探、礦產開發、水利、交通等建設中,必須進行控制測量、礦山測量、路線測量和繪制地形圖,供地質普查和各種建築物設計施工用。在軍事上需要軍用地圖,供行軍、作戰用,還要有精確的地心坐標和地球重力場數據,以確保遠程武器精確命中目標。
發展簡史 測繪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古代的測繪技術起源於水利和農業。古埃及尼羅河每年洪水泛濫後,需要重新劃定土地界線,開始有測量工作。公元前21世紀,中國夏禹治水就使用簡單測量工具測量距離和高低。公元前3世紀,亞歷山大的埃拉托斯特尼採用在兩地觀測日影的辦法,首次推算出地球子午圈的周長,也是測量地球大小的弧度測量方法的初始形式。724年中國唐代的南宮說等人在張遂(一行)的指導下,在今河南滑縣至上蔡實測了約300千米的子午弧長。並在滑縣、開封、扶溝、上蔡測量同一時刻的日影長度,推算緯度1°的子午弧長,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弧度實測。1617年荷蘭的W.斯涅耳首創三角測量法進行弧度測量,克服了在地面上直接量測弧長的困難。1687年英國I.牛頓根據力學理論,提出地球是兩極略扁的橢球體。1690年荷蘭C.惠更斯也提出地球是兩極略扁的扁球體。後為法國在南美洲和北歐進行的弧度測量所證明。結束了歷時半個世紀的有關地球形狀的爭論。1743年法國A.C.克萊羅發表《地球形狀理論》,奠定了用物理方法研究地球形狀的理論基礎。1849年英國Sir G.G.斯托克斯提出利用地面重力的測量結果研究大地水準面形狀的理論。1945年蘇聯M.S.英洛堅斯基創立了研究地球自然表面形狀的理論,並提出「似大地水準面」的概念。
測繪學是技術性學科,它的形成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測量方法和儀器工具的創造和改革。17世紀以前,人們使用簡單的工具,如繩尺、木桿尺等進行測量,以量測距離為主。17世紀初發明瞭望遠鏡。1617年創立的三角測量法,開始了角度測量。1730年英國的西森製成第一架經緯儀,促進了三角測量的發展。1794年德國的C.F.高斯發明了最小二乘法,直到1809年才發表。1806年法國的A.-M.勒讓德也提出了同樣的觀測數據處理方法。1859年法國的A.洛斯達首創攝影測量方法。20世紀初,由於航空技術發展,出現了自動連續航空攝影機,可以將航攝像片在立體測圖儀上加工成地形圖,促進了航空攝影測量的發展。
20世紀50年代起,測繪技術朝著電子化和自動化發展。1948年起各種電磁波測距儀出現,克服了量距的困難,使導線測量得到重視和應用 。大約與此同時,電子計算機問世,加快了測量計算速度,改變了測繪儀器和方法,出現了解析測圖儀,促進了解析測圖技術的發展。1957年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後,在測繪學中開辟了衛星大地測量和航天攝影測量新領域。隨後發展起來的甚長干涉測量技術、慣性測量技術,使測繪學增添了新的測量手段。
學科分支
測繪學主要研究對象是地球及其表面形態。在發展過程中形成大地測量學、普通測量學、攝影測量學、工程測量學、海洋測繪和地圖制圖學等分支學科。
大地測量學 研究和測定地球的形狀、大小和地球重力場,以及地面點的幾何位置的理論和方法。
普通測量學 研究地球表面局部區域內控制測量和地形圖測繪的理論和方法。局部區域是指在該區域內進行測繪時,可以不顧及地球曲率,把它當作平面處理,而不影響測圖精度。
攝影測量學 研究利用攝影機或其他感測器採集被測物體的圖像信息,經過加工處理和分析,以確定被測物體的形狀、大小和位置,並判斷其性質的理論和方法。測繪大面積的地表形態,主要用航空攝影測量。
工程測量學 研究工程建設中設計、施工和管理各階段測量工作的理論、技術和方法。為工程建設提供精確的測量數據和大比例尺地圖,保障工程選址合理,按設計施工和進行有效管理。
海洋測繪 研究對海洋水體和海底進行測量與制圖的理論和技術。為艦船航行安全、海洋工程建設提供保障。
地圖制圖學 研究地圖及其編制的理論和方法。
地圖繪制 地圖出現於上古時代,那時人類從事生產和軍事活動產生了對地圖的需要。考古工作者曾挖到公元前25世紀至前3世紀畫在或刻在陶片、 銅板或其他材料上的地圖。據文字記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地圖已用於地政、軍事和墓葬等方面。公元前3世紀亞歷山大學者埃拉托斯特尼最先在地圖上繪制經緯線。168 年,中國西漢繪制在帛上的地圖(1973年湖南省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已注意到比例尺和方位。150年古希臘的C.托勒密所著《地理學指南》一書 ,提出了地圖投影法。265年,中國西晉的裴秀總結出制圖六體的制圖原則,從此地圖制圖有了標准,奠定了中國古代制圖的理論基礎。17世紀起,西方一些國家用三角測量法進行大地測量,根據實地測量結果繪制國家規模的地形圖,這些地形圖有準確的方位、比例尺和較高的精度。中國清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七年(1708~1718)完成的《皇輿全圖》,是中國歷史上首次以實地測量結果繪制的地形圖。20世紀初興起的航空攝影測量方法,加上照相平板彩色膠印技術的應用,促進了地圖制圖的發展。20世紀60年代以後,地圖制圖正向計算機輔助制圖方向發展。
D. 用求一篇3000字左右的測量學實習報告 請大家多多幫忙謝謝急急急急
實 習 報 告
題目:公路GPS勘測測量公路野外勘測
班級:
姓名:
學號:
日期:2010年4月17日
水利與土木工程技術系
一、前言
在2009至2010學年第二學期末,自2009年11月23日起,我系畢業班學生頂崗實習或就業。回想這一段時間的實習,在磨礪自己的同時,我對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深的了解,使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充分地結合起來。我深切意識到,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學生不要以單純的想法去理解和認識社會,只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及的,而是要步入社會,進行深入地探索。在學校學會更多得書面知識,在實踐中好好利用知識進行運作。接觸、了解社會,從實踐中檢驗自我。
二、實習目的
1.通過實習鞏固和熟練專業知識,將大學階段所學知識融會貫通,以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2.初測目的:根據測量資料進行紙上定線和相關的內業工作,初步確定採用的路線方案,為編制初步設計提供所需的基礎資料。
3.定測目的:通過現場測量進行優化,再實地放線定樁確定人工構造物的位置,為施工圖設計提供詳細可靠的資料。
三、實習內容:
公路GPS勘測測量公路野外勘測的總體目的是把研究的路線走向方案通過適當的勘測放在實地,並取得相關的設計資料,根據《公路工程基本建設項目設計文件編制辦法》的規定,公路工程基本建設項目一般採用兩階段設計,即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初測和定測)。
四、工作安排
工作計劃安排我隊計劃於2010年3月9日進入工地,2010年4月9日完成任務,外業勘測歷時30天左右,計劃完成以下工作量:①、選點埋石約170個。②、施測GPS點約51個③、施測一級導線約 100 公里。④、聯測四等三角高程路線約90公里。
五、坐標系統及精度要求
(一)、投影及坐標系統:①、平面坐標系為公路獨立坐標系,採用高斯正形投影3度帶,中央子午線為108° 30¢,平均緯度32° 28¢。測區長度歸化到參考橢球體面上363米(未考慮高程異常值)的抵償高程面上,然後再按統一的3度帶投影到高斯面上。②、高程系統採用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③、GPS點採用WGS-84地心直角坐標系,再轉換成公路獨立坐標系。(二)、GPS點的成果精度要求:GPS點的平面坐標由WGS—84系轉換成54系後,其最弱點的相對點位誤差不得大於±5厘米,最弱邊的邊長相對中誤差不得低於1/4.5萬。(三)、一級導線測量測區呈帶狀分布,首級控制為三級GPS網,導線布設在兩對GPS點之間。每個導線點均埋設混凝土標石。標石尺寸為頂部10 ´10厘米,底部為20 ´20厘米,高45厘米.導線最大邊長為852.289米,最小邊長為203.086米,平均邊長為465.924米。測角和測距採用TCR702全站式電子速測儀。測角方法為測回法,每站三測回,測站進行溫度、氣壓、加乘常數及投影改正。內業計算採用清華山維公司研製網平差軟體NASEW 97進行計算,導線精度指標應遵循下表。 一級導線測量主要技術指標表 表 1-2 等 級 導 線 長 度 (km) 平均邊長 (米) 閉 合 差 限 差 (²) 觀測值 中誤差(mm) 相對閉合差 備 注 一級 10 500 ≤17 £1/15000 規范要求 (四)、高程式控制制測量測區首級高程式控制制網為四等水準,水準網沿導線敷設,水準點高程採用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施測方法為中絲測高法,對向觀測,豎角觀測三測回,測距一測回。
六、GPS控制測量
(一)、作業方法
1 選點:
(1)、沿路線中心線由北向南約每5公里左右布設一對GPS點,且對點間通視,分布在中心線兩側,對點距離在500米~800米之間,其連線與中心線交成銳角。
(2)、周圍應便於安置接收設備和操作,視野開闊,視場內障礙物的高度角應小於15°;
(3)、遠離大功率無線電發射源(如電視台、微波站等),其距離不小於400米,遠離高壓輸電線200米以上;
(4)、為避免多路徑效應,點位附近不應有強烈干擾衛星信號接收的物體,並盡量避開大面積水域;
(5)、交通方便,有利於其它測量手段擴展和聯測;基礎穩固,便於點的保存。
2 埋石與點之記:
(1)、標石規格:上表面20cm×20cm,底面25cm×25cm,高60cm,埋石時標石上表面高出地面5cm,並在標石底部現澆混凝土約15 cm,長寬約40cm×40cm做底盤。
(2)、參照《GPS測量規范》中有關規定,在實地繪制點之記,在點之記中做2~3個護樁,其與GPS點位的距離精確到0.1米。3 使用儀器;外業觀測使用儀器為美國ASHTECH公司生產的,標稱精度優於5mm+1ppm的ASHTECH Z-Xtreme雙頻接收機六台,所有接收機均具有十二個獨立通道,自動跟蹤並鎖定可接收到的全部衛星。所有機型都於2010年3月在通過儀器檢測中心鑒定,儀器性能可靠,精度滿足設計要求。
4 GPS網的布設:本次實際採用牛山、長槍嶺和籮筐岩這三個已知點,進行GPS聯測.共布設GPS點51個,構成50個同步圖形。
(二)、外業觀測
1、天線的架設
(1)、天線距地面1米以上,嚴格整平,基座測前經過檢驗;
(2)、嚴格對中,其對中誤差小於等於1毫米。
2、天線高量取
(1)、量取天線高應從標石中心量至天線外邊沿標志處;
(2)、互成120°各量取一次,較差小於3毫米。3 觀測的基本技術要求表5-2 觀測模式 靜態 數據採集間隔 20秒 衛星截止高度角 ≥15° 天線安置的對中誤差 1mm 有效觀測衛星數 ≥ 4 兩次丈量天線高之差 3mm 觀測時段長度 ≥60分 衛星的幾何圖形強度因子PDOP ≤8 觀測時段數 ≥ 1 任一衛星的有效觀測時間 ≥15分 4外業記簿觀測過程中記錄員記錄以下內容:測站名、測站編號、觀測年月、觀測員、記錄員、時段號、接收機和天線號、天線高、開關機時間、衛星信噪比及天氣情況等信息。
(三)、數據處理
1、基線解算軟體:ASHTECH公司的SOLUTION軟體。
2、網平差軟體:天測公司的GPS-NET網平差軟體。
七、一級導線測量測區呈帶狀分布,首級控制為三級GPS網,導線布設在兩對GPS點之間。每個導線點均埋設混凝土標石。標石尺寸為頂部12 ´12厘米,底部為20 ´20厘米,高45厘米。平均邊長為400~500米。測角和測距採用TC1610全站式電子速測儀。測角方法為測回法,每站二測回,測站進行溫度、氣壓、加乘常數及投影改正。內業計算採用清華山維公司研製網平差軟體NASEW 97進行計算。
八、提交成果
1、勘測報告2份。
2、紅外觀測記錄本26本。
九、 實習總結
GPS測量的優點相對於常規測量來說,隨著GPS技術的飛速發展,其特點也越來越明顯:
1.測站之間無需通視,這樣就使得選點更加靈活方便,但測站上空要求開闊,以使衛星信號不受干擾。
2.不受天氣因素的影響,這就使得全天候作業成為可能。
3.定位精度高,一般來說,雙頻GPS接受機靜態基線解算精度為±(5mm+10—6 D),而紅外測距儀標稱精度為±(5mm+5×10 —6 D),GPS測量精度與紅外測距儀相當,但隨著距離的增長,GPS測量的優越性愈加突出。大量實驗證明,在小於50km的基線上,使用動態測量,其相對定位精度可達12×10ˉ 100~500km的基線上可達
4.觀測時間短。在小於20km的短基線上,快速相對定位一般只需5min觀測時間即可。
5. 提供3維坐標,GPS測量在精確測定觀測平面位置的同時,可以精確測定觀測站的大地高程。
6.由於GPS自動化程度很高,所以其操作簡便。在觀測中測量員的主要任務是安裝並開關儀器,量取儀器高和監視儀器的工作狀態,而其它觀測工作如衛星的捕獲,跟蹤觀測等均由儀器自動完成。GPS在公路測量中的應用利用GPS測量能克服常規控制測量中所存在的缺陷,並提高作業的效率,減輕勞動強度,保證高等級公路測設質量。
十、學習心得
通過這次實習,學到了測量的實際能力,更有面對困難的忍耐力;也學到了小組之間的團結、默契,更鍛煉了自己很多測繪的能力首先,是熟悉了水準儀、經緯儀的用途,熟練了水準儀、經緯儀的各種使用方法,掌握了儀器的檢驗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對數據的檢查和矯正的過程中,明白了各種測量誤差的來源,其主要有三個方面:儀器誤差(儀器本身所決定,屬客觀誤差來源)、觀測誤差(由於人員的技術水平而造成,屬於主觀誤差來源)、外界影響誤差(受到如溫度、大氣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又時時處於變動中而難以控制,屬於可變動誤差來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測量結果錯誤,最大限度的減少測量誤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儀器選擇上要選擇精度較高的合適儀器(2)提高自身的測量水平,降低誤差水平(3)通過各種處理數據的數學方法如:距離測量中的溫度改正、尺長改正,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等來減少誤差第三,除了熟悉了儀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誤差的來源和減少措施,還應掌握一套科學的測量方法,在測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測量原則,如:"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後碎部"、"由高級到低級"的工作原則,並做到"步步有檢核"這樣做不但可以防止誤差的積累,及時發現錯誤,更可以提高測量的效率通過實踐,真正學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對測量儀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練,學會了數字化地形圖的繪制和碎部的測量等課堂上無法做到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動手和動腦的能力
我們在這次的實習中,也了解到了要想很好地進行測量,首先必須要掌握過硬的基本理論知識,要有實干精神,每個組員都必須親自實踐,而且要分工明確,工作也可以交換來做,還需要知道失敗乃成功之母,在實習測量的過程中,不可能完全的沒有錯誤,我們應該不氣餒,繼續一次又一次的重測,重計算,一次次地練習,一次次得提高測量水平,我們不斷在經驗中獲得教訓而且也多虧了老師的指導,我們實習之初,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多虧的老師的耐心講解,才使我們解決了不少測量中的難題
我們在實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困難,在我們實現之初,我還有點擔心自己不會測,測不好,擔心只有兩個星期的測量時間,自己不能按時的完成任務,但是,經過我們小組的反復測量,我們的團結、默契,克服了測量中的種種問題,終於按時完成了任務在測量實習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比如:
(1)立標尺時,標尺除立直外,還要選在重要的地方
(2)在用水準儀和經緯儀測量的過程當中,有的過程出現了大的誤差,經過我們的重新測量計算,誤差范圍也減小到了可以允許的范圍里
(3)還有就是計算問題,計算必須由兩個人完成,一個初步的計算,一個檢驗,不過,在此過程當中,也還是出現了計算錯誤的問題,我們在不斷的重復檢驗之中算出了正確的數值,盡量讓誤差減少到了最少
通過實際的測量實習,讓我學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對儀器的操作更加熟練,學會了地形圖的繪制和碎部的測量等課堂上無法做到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動手和動腦的能力,同時也拓展了與同學的交際、合作的能力一次測量實習要完整的做完,單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和構思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小組的合作和團結才能讓實習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同時,我相信這次實習會給我以後的發展打下堅固的基礎!
E. 機關事業單位工程測量技術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通過實際的測量實習,讓我學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對實驗儀器的操作更加熟練,學會了地形圖的繪制和碎部的測量等課堂上無法做到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動手和動腦的能力,同時也拓展了與同學的交際、合作的能力。一次測量實習要完整的做完,單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和構思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小組的合作和團結才能讓實習快速而高效的完成。從這十天的測量中,更重要的是讓我明白了幾個重要的人生的道理:一、人與人之間的協作是相當重要的,如果要是互相配合的話,就會如同一盤散沙一樣潰不成軍,尤其是在配合如此重要的測量學中;二、令人難忘的三周的測量實習終於結束了,我學會了很多東西,懂得了很多道理。
首先,我基本掌握了課堂所學的測量學知識,知道如何正確使用水準儀、經緯儀、全站儀測量距離、角度、高差等,還有學會了施工放樣及地形圖的繪制方法。測量學是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確定地面(包含空中、地下和海底)點位的科學。既然是要測量就離不開實踐。實踐是對測量學知識的最好檢驗,只憑在課堂上的聽課,我並沒有掌握很多具體知識,尤其是對儀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塗。當第一天開始測量的時候,我的心裡還一陣陣的發愁:該如何把任務進行下去。當動手的時候,發現其實並不難,聽別人一說或者翻閱一下課本,然後自己動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測量精度,還要經常練習,這樣才能做到舉一反三。
其次,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細致,不能有絲毫的馬虎,特別是在使用水準儀,經緯儀這樣精密的儀器時,更要做到精益求精。因為稍有差錯就可能導致數據的偏差很大,更會導致以後其它量的測量出錯,最終導致數據計算的錯誤,比如我們剛開始測量角度時,一個基準點沒有瞄準,導致一個角度偏小,然後角度的閉合差也不符合要求,經過校驗,才發現問題出在哪兒。
我還學會了吃苦耐勞,學會了艱苦奮斗的作風。實習期間恰好是入夏時節,長春的溫度很高,對於露天作業的我們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我們改掉以往睡懶覺的習慣,早上四點多就起床開始測量,因為中午的太陽實在太厲害了,我們下午3--4點開始工作,一直到晚上天黑無法看清為止。一次測量實習要完整的做完,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和思考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小組的合作和團結才能讓實習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我們每個組員都學到知識而且會實際操作,而不是搶時間,趕進度,草草了事收工。我們深知搞工程這一行,需要的就是細心,做事嚴謹。
F. 建築工程測量實訓專用周總結
我也是學這個的,寫這個實訓報告應該是上個學期的事了,但當時寫了差不多15頁(老師要求的),其實 大部分都是照著材料抄的。但是,還是要有自己的東西在裡面,老師一般就看你精華的東西,不會看你的長篇大論,because 大家都長篇大論。內容里最好是畫個圖,就是畫你們測量的一個地方,把數據記錄下來,然後畫個圖,寫好數據高差什麼的,,,(這里可以佔一頁,爽吧)。 下面是我總結的一些材料,幾乎都可以抄上去,然後再寫點自己的東西, 就可以交卷了!
共同進步,自己學到多少才是最重要,實訓總結啥的都是浮雲,雖說必寫,但前提是自己的弄懂了!
《工程測量實訓周小結》
正文開始>>
實訓目的:
1、進一步鞏固和加深測量基本理論和技術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並使之系統化、整體化;
2、通過實習的全過程,提高使用測繪儀器的操作能力、測量計算能力和繪圖能力,掌握測量基本技術工作的原則和步驟;
3、掌握路線工程測量基本工作:中線測量和縱斷面測量。
4、在各個實踐性環節培養應用測量基本理論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工作作風。
二、實訓內容及步驟:
本次實習共計一周,實習的主要地點主要是學校周邊地區和校園內。本次實習採用教學與實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也就是先由老師教授實習的內容和應注意的要求,然後同學們出去實習,完成當天安排的實習內容。本次實習的安排主要有:(1)普通水準測量(2)四等水準測量(3)縱斷面測量及繪圖(4)場地抄平測量及繪圖(5)閉合導線測量及繪圖。
步驟簡要:1)擬定施測路線。選一已知水準點作為高程起始點,記為BMi,選擇有一定長度、一定高差的路線作為施測路線。然後開始施測第一站。以已知高程點BMi作後視,在其上立尺,在施測路線的前進方向上選擇適當位置為第一個立尺點(轉點1)作為前視點,在轉點1處放置尺墊,立尺(前視尺)。將水準儀安置在前後視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步測),讀數a1,記錄;再轉動望遠鏡瞄前尺讀數b1,並記錄
2)計算高差。h1=後視讀數一前視讀數=a1-b1,將結果記入高差欄中。然後將儀器遷至第二站,第一站的前視尺不動變為第二站的後視尺,第一站的後視尺移到轉點2上,變為第二站的前視尺,按與第一站相同的方法進行觀測、記錄、計算。按以上程序依選定的水準路線方向繼續施測,直至回到起始水準點BM1為止,完成最後一個測站的觀測記錄。
3)成果檢核。計算閉合水準路線的高差閉合差;若高差閉合差超限,應先進行計算校核,若非計算問題,則應進行返工重測。
我們按時完成了實習計劃,而且完成情況很好。實習過程中控制點的選取很重要,控制點應選在土質堅實、便於保存和安置水準儀的地方,相鄰導線點間應通視良好,便於測角量距,邊長約60米至100米左右。我覺得我們組測量時就有一個點的通視不是很好,有樹葉遮擋,但是那也沒辦法,因為那個地方的環境所致,幸好我們可以解決,將樹葉撥開繼續測量。還有水準儀和經緯儀的調平和對中都需要做好,這直接影響你的測量結果。測量學教學實習是測量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鞏固擴大和加深我們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獲得測量實際工作的初步經驗和基本技能,著重培養我們的獨立工作能力,進一步熟練掌握測量儀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計算和繪圖能力,並對測繪小區域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全過程有一個全面和系統的認識,為今後解決實際工作中的有關測量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經驗教訓:
1)、展點很重要,展點的好壞決定了測量的速度;
2)、實驗儀器的整平對實驗數據的誤差有很大的影響;
3)、水準測量和水平角測量均需檢查閉合差,超過差限一定要重新測量;
4)、繪制格網鉛筆的粗細要根據規定,反復檢查以減小誤差,網格對地形的影響很大;
5)、小組成員的合作很重要,實習小組的氣氛很大程度上影響實驗的進度。
實訓心得(總結):
通過實際的測量實習,讓我學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對實驗儀器的操作更加熟練,學會了地形圖的繪制和碎部的測量等課堂上無法做到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動手和動腦的能力,同時也拓展了與同學的交際、合作的能力。一次測量實習要完整的做完,單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和構思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小組的合作和團結才能讓實習快速而高效的完成。從這七天的測量中,更重要的是讓我明白了幾個重要的人生的道理:一、人與人之間的協作是相當重要的,如果要是互相配合的話,就會如同一盤散沙一樣潰不成軍,尤其是在配合如此重要的測量學中;二、令人難忘的一周的測量實習終於結束了,我學會了很多東西,懂得了很多道理。
首先,我基本掌握了課堂所學的測量學知識,知道如何正確使用水準儀、經緯儀、全站儀測量距離、角度、高差等,還有學會了施工放樣及地形圖的繪制方法。
其次,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細致,不能有絲毫的馬虎,特別是在使用水準儀,經緯儀這樣精密的儀器時,更要做到精益求精。
我還學會了吃苦耐勞,學會了艱苦奮斗的作風。
感謝老師的辛苦教導,學子們會努力學習!.......
G. 工程測量技術專業總結
工程測量學是研究地球空間(地面、地下、水下、空中)中具體幾何實體的內測量描繪和抽象幾何實體容的測設實現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的一門應用性學科。它主要以建築工程、機器和設備為研究服務對象。 2. 學科地位 ——大地測量學(包括天文、幾何、物理、衛星和海洋大地測量); ——工程測量學(含近景攝影測量和礦山測量); ——航空攝影測量與遙感學; ——地圖制圖學; ——不動產地籍與土地整理。 3. 研究應用領域 目前國內把工程建設有關的工程測量按勘測設計、施工建設和運行管理三個階段劃分;也有按行業劃分成:線路(鐵路、公路等)工程測量、水利工程測量、橋隧工程測量、建築工程測量、礦山測量、海洋工程測量、軍事工程測量、3維工業測量等,幾乎每一行業和工程測量都有相應的著書或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