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企業安全管理人員應急救援技能培訓主要培訓哪些內容
企業來安全管理人員應急救援技能自培訓主要培訓內容包括:採用理論與具體案例相結合的方式,從應急管理、應急事故現場傷員緊急救護、危化品應急知識、應急救援裝備使用、案例分析及實操練習等方面,提高了應急救援人員的事故防範能力,
安全教育內容:
1、安全技能教育
(1)本崗位使用的設備、安全防護裝置的構造、性能、作用、實際操作技能。
(2)處理意外事故能力和緊急自救、互救技能。
(3)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用具的技能。
2、安全知識教育
(1)本企業一般生產技術知識.
(2)一般安全技術知識.
(3)專業安全技術知識。
3、安全法規教育
(1)國家安全生產法律.
(2)行業安全生產法規.
(3)企業安全生產規章.
4、安全思想教育
(1)思想教育
(2)紀律教育
② 救護常識
意外不可避免,但遇到突發情況時要學會鎮定,下面分別介紹當遇到觸電、溺水、毒蛇咬傷、煤氣中毒、燒燙傷意外情況的急救常識。
一、觸電
1、要立即使觸電者脫離電源,用帶有絕緣柄的利器切斷電源線,自己不可接觸到電源,避免自己也觸電。
2、切斷電源後,若觸電者呼吸和心跳均未停止,此時應將觸電者躺平就地,安靜休息,不要讓觸電者走動,以減輕心臟負擔,並應嚴密觀察呼吸和心跳的變化。
3、若觸電者心跳停止、呼吸尚存,則應對觸電者做胸外按壓。
二、溺水後急救
1、上岸後立即清理患者口鼻的泥沙和水草,仰頭舉頜或雙手抬下頜開放氣道,開放氣道後應盡快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
2、對有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行現場心肺復甦術,包括開放氣道、清除口鼻內異物如泥沙、水草等、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臟按壓。注意心跳、呼吸恢復後可能重新停止。在現場搶救同時應組織後送。
三、毒蛇咬傷
1、急救原則是及早防止毒素擴散和吸收,盡可能地減少局部損害。蛇毒在3-5分鍾即被吸收,故急救越早越好。
2、綁扎傷肢,在咬傷肢體近側約5-10厘米處用止血帶或橡膠帶等綁扎,以阻止靜脈血和淋巴液迴流,然後用手擠壓傷口周圍或口吸〔口腔粘膜破潰者忌吸〕,將毒液排出體外。
3、沖洗傷口,先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周圍皮膚,再用生理鹽水、0.1%高錳酸鉀或凈水反復沖洗傷口。
四、煤氣中毒
立即切斷煤氣禍根,把患者送至空氣新鮮的地方,保持呼吸道通暢,並卧床、保暖,糾正缺氧,或送醫院繼續治療。
五、燒燙傷
立即用涼水連續沖洗或濕敷受傷部位;避免受傷部位再損傷,避免傷口污染,穩定傷者情緒,止痛,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盡快送醫院積極治療。
③ 簡述現場急救的基本技術要點
關於現場急救原則,主要是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促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和穩定,進而減少患者出現傷殘的概率。因此,在進行現場急救的過程中,施救人員應該嚴格遵循原則對被救人員進行急救,以此保證被救人員能夠得到有效救治,那麼現場急救需要遵循哪些原則呢?
1 現場急救需要遵循哪些原則?
1.1 安全原則
所謂安全原則,主要體現在五方面:(1)現場環境安全;(2)醫療物資安全;(3)刑事安全;(4)診療安全;(5)民事安全。
1.2 科學原則
該種現場急救原則主要是在公認的技術規范基礎上,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 進行個性化處理。
1.3 人本原則
該種現場急救原則主要是指在以人為本的原則基礎上,將患者的根本利益作為導向進行醫療操作。
2 現場急救程序
2.1 確保安全;
2.2 初步評估和處理;
2.3 啟動急救反應程序;
2.4 進一步的評估和處理;
2.5 合理安全轉運
3 現場急救原則在現場急救程序中的具體表?
3.1環境安全
首先需要明確安全對象,具體有:(1)施救人員;(2)被救人員;(3)現場人員,包括工作人員和圍觀人員。
最後需要根據不同現場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安全方式以及措施進行急救。比如,如果懷疑某現場發生煤氣泄漏,切忌不可按電門鈴或者使用電話等,因此在進入現場之前一定要將可能產生火花的裝置關閉。又如在處理交通事故時,施救人員需要在距離發生事故位置的50米到100米處設置標志物,並且要對該段道路交通進行有效控制,當汽車引擎已經關閉,同時已經採取制動之後,才可以採取急救措施。再如,當處於觸電現場時,首先應該採用正確方式斷開電源,然後將觸電人員與電線進行分離,確保觸電人員已不帶電之後方可進行急救。
3.2 診療安全
關於診療安全,主要體現在診療技術安全和溝通安全兩方面。
(1)診療技術安全:主要是需要選擇國際醫學界公認,且具有權威性的診 療技術對被救人員進行處理,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急救過程中出現爭議,耽誤救治時間。
(2)溝通安全:由於現場中的被救人員受到突發事故刺激,很可能產生應激性心理障礙,所以施救人員需要對其採取特別的急救方式,也就是需要與被救人員以及其家屬進行有效溝通,進而避免被誤解,促使診療工作能夠順利進行下去。
(3)特別注意:施救人員需要從正面靠近被救人員;要向被救人員以及其家屬大聲說明自己的身份和目的;對被救人員以及家屬進行適當安慰,進行安慰時的語言要簡單明了,說話態度要和藹等,以此取得被救人員以及家屬的配合;如果被救人員為嬰幼兒或者是小孩,一定要徵得其監護人的同意方可進行急救。
3.3 民事安全
該原則主要體現在施救人員應該履行各種告知義務,也就是尊重被救人員以及家屬的告知權利。所以需要施救人員將進行急救時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和結果進行解釋和說明;在對被救人員進行急救的過程中,所有的診療行為都應該在取得被救人員以及其家屬同意之後進行,同時施救人員還要清晰記錄和保存好各種診療憑據。
3.4 刑事安全
在現場急救過程中,要留心現場的刑事可能,保證施救人員自身以及被救人員的安全;另外,對於可能與刑事偵察或者刑事鑒定相關的證據以及證物要進行妥善保管。
3.5 醫療物資安全
(1)要對醫療設備進行合理有效使用,並且要對診療行為進行有效規范;
(2)要嚴厲杜絕因為不正確使用醫療設備造成的醫療安全事故;
(3)在進行醫療救治的過程中,產生的所有醫療垃圾都應該用專門的器皿進行收集和儲存,切忌不可將其遺留在現場;
(4)一定要對醫療設備進行妥善保管,避免造成醫療設備丟失或者損壞。
4 初步評估和處理
在進行現場急救的過程中,首先:現場環境安全是進行急救的前提條件,避免對急救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延誤和對急救人員的傷害;而且在進行現場急救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嚴格遵守以上原則,還需要對現場進行安全評估。
在進行現場急救的過程中,被救人員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病情以及傷害,所以要求施救人員能夠對被救人員的生命體征進行詳細評估,進而根據評估結果進行科學有效的處理。所以評估的內容主要有:(1)被救人員的意識;(2)氣道情況;(3)呼吸情況;(4)循環。
5 啟動醫療急救反應系統
該系統主要是針對意外事件所創建的專門體系,也可能是機構。關於醫療急救反應系統的啟動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1)利用集群通信系統,如800M的無線通信;也可以使用移動通信設備進行求救;
(2)如果情況十分危急,可以直接撥打急救電話,或者撥打"120"。
6 進一步的評估和處理
在對被救人員進行現場急救時,如果被救人員的基本生命體征已經得到穩定,就需要對被救人員進行更加詳細的體格檢查,也可以利用相應醫療儀器對 其進行更進一步的檢查。
在對被救人員進行完詳細檢查之後,需要根據檢查結果對其進行相應處理,以保證被救人員能夠接受最及時有效的治療。
7 合理安全轉運
7.1 施救人員一定要遵守就近、就傷、就能力的原則,將被救人員轉送到最近的定點醫院進行及時救治。
7.2 如果現場事故是比較大型的災難事故,就需要經由「120」調度中心進行統一安排和分流。
特別要取得圍觀人員的協助,以此推動現場急救工作順利進行下去,需要圍觀人員進行協助的事項主要有以下四點:
7.2.1 關於現場安全這一方面,可以取得圍觀人員的協助,比如協助指揮交通,維持現場交通以及人員秩序。
7.2.2 圍觀人員還可以協助施救人員對其他旁觀者進行疏散,保證現場急救的 環境足夠充裕,使空氣能夠正常流通,同時也能夠有效保護被救人員的隱私,使被救人員感受到被保護和尊重。
7.2.3 圍觀人員還可以協助施救人員對被救人員進行傷勢處理,主要是需要圍觀人員能夠採用直接壓迫法對被救人員的傷口進行止血處理,並且能夠協助施救人員簡單固定以及搬運被救人員。
7.2.4 圍觀人員還可以進行一些其他協助工作,比如幫忙撥打求助電話,傳遞急救或非急救所需的物品,協助搬運傷員,安慰被救人員,協助施救人員穩定被救人員的情緒,記錄被救人員的基本資料,疏通交通秩序,方便救護車進入現場等。本文轉載於天津急救培訓網
④ 現場工作人員應經過緊急救護法培訓,要學會什麼
首先是學會自我保護,撐握基本的傷口止血、包紮要領,熟悉觸電急救基本技能,學會口對口吹氣法,胸外心臟擠壓法的正確操作方法。
⑤ 急救技能培訓內容
急救技能培訓內容包括心肺復甦術啊,吸氧術,各種包紮術,吸痰,電擊等等
⑥ 希望學習哪些現場急救知識與技能
一、應急救護概念
應急救護是指在發病或意外傷害的現場,在專業醫護人員抵達現場之前對傷病員採取的救助行動。急救不只是提供身體受傷或不適的初步救護,也包括為因經歷或目睹災難而情緒困擾的人提供心理支持。
1、應急救護模式:立足於事發現場,依靠「現場救護者」(第一反應人)對傷病員實施正確、及時、先進、有效的初步救護,爭取時間為醫院救治創造條件。
2、強調「現場救護者」(第一反應人)的作用:現場救護者是指在現場為傷病員提供緊急救護的人,任何經過急救培訓的人都可以是現場救護者。
3、強調「救命黃金時間」:對一些急危重傷病員特別是呼吸心跳驟停的傷病員,要特別強調黃金急救4分鍾的理念,要把握急救的時效性,爭分奪秒搶救傷病員生命。
4、應急救護目的:挽救生命,防止病情、傷勢惡化,促進恢復,減輕傷殘。
二、現場救護者在現場
1、評估環境:確保救護者和被救護者的安全,分析事故原因、人數,環境不安全切不可貿然進入現場。
2、判斷病情、傷情:重點觀察意識、氣道、呼吸、心跳、瞳孔等情況。
3、 呼叫求救:呼叫周圍的人,及時撥打120、110、119等救援電話。
4、 現場救護:利用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對傷病員進行及時救護。
三、應急救護的基本原則
1、先救命後治傷。
2、處理傷員時,首先處理危及生命的急症和重傷員,然後處理輕傷員。即先急後重、先重後輕,在急救人員少、傷病員多的情況下,要對那些經過應急救護能存活的傷員優先搶救。
⑦ 企業急救員需掌握什麼知識
一、急救員必須持證上崗,認真學習安全急救知識,確保對急救技術做到應知應會,技術熟練。
二、對現場發生的傷病事故要根據實際情況處理,對處理不了的傷病,要立即聯系現場負責人和醫療機構,確保傷病員得到及時救治,防止貽誤最佳治療時間。
三、堅守現場,預防萬一,隨時接受上級部門監督檢查。
四、在現場宣傳各類受傷人員的急救知識和日常防病知識,使群眾學會防病急救的基本技能,做好自救和救死扶傷工作,以減少疾病和傷亡事故的發生。
五、組織對進入現場的人員進行查體工作,根據查體結果向現場負責人和安全負責人如實匯報。
六、負責定期、不定期組織班組骨幹人員學習和實踐訓練急救防病技能,並進行理論考核,確保普及急救防病知識。
七、確保急救葯品、器材的配備和急救葯品的質量。
⑧ 急救知識培訓內容有哪些啊
急救知識培訓內容如下:
1、在現實生活中,真正心臟病急症及其他危重急症絕大多數是發生在醫院外的環境下,現場急救爭分奪秒,在醫務人員趕到之前。第一急診急救知識培訓內容目擊者;肩負著尤為重要的責任。
2、先處理危重病人,再處理較輕病人;在同一患者中,先救治生命,再處理局部。
3、當事故發生後及時、有效的開展人員急救是事故應急處理的首先要做的,是挽救生命、減少損失的首要任務,如果不能及時的開展現場急救,很有可能導致本可以避免的人員傷亡發生。
4、急救知識和技能包括:止血、包紮、骨折固定、搬運和人工呼吸、心肺復甦。
5、當事故發生後是否能夠在第一時間內開展急救,直接關系急救是否能夠成功,人員生命是否能夠挽救,因此當事故發生後,現場人員應在第一時間能對受傷人員開展現場急救,並且及時聯系專業急救人員前來支援,在專業急救人員未到之前,現場人員不應放棄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