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利用轉基因蚊子消滅瘧疾>>的閱讀答案
《轉基因蚊子》閱讀答案:
12.(2分)列數字(作比較也對)說明瘧疾的危害很大。很嚴重。(的危害,有危害不得分)
13.(2分)不能刪掉,如果刪掉就成為事實。(這是一種假設)(1分)這樣寫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科學性)。(1分)
14.(2分)①轉基因蚊子自身不會感染瘧疾(轉基因蚊子體內含有SM1蛋白質,能阻止瘧疾感染);(1分)②它與野蚊子交配後能大大降低野蚊子的生育能力,從而取代野蚊子,消滅瘧疾傳染源。(1分)概括重點落在最後一個分句上。消滅傳染源也可。
㈡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法》將瘧疾列入哪類傳染病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
甲類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是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丙類傳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上述規定以外的其他傳染病,根據其暴發、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決定並予以公布。
國家建立傳染病預警制度。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傳染病發生、流行趨勢的預測,及時發出傳染病預警,根據情況予以公布。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傳染病預防、控制預案,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傳染病預防、控制預案應當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一)傳染病預防控制指揮部的組成和相關部門的職責;
(二)傳染病的監測、信息收集、分析、報告、通報制度;
(三)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在發生傳染病疫情時的任務與職責;
(四)傳染病暴發、流行情況的分級以及相應的應急工作方案;
(五)傳染病預防、疫點疫區現場控制,應急設施、設備、救治葯品和醫療器械以及其他物資和技術的儲備與調用。
地方人民政府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到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發出的傳染病預警後,應當按照傳染病預防、控制預案,採取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
㈢ 瘧疾在中國的歷史
瘧疾,又稱打擺子,在網路上給搜到如下答案:「打擺子」是瘧疾的俗稱,在我國的病史有數百年。清代康熙皇帝1692年冬就被這種疾病傳染過,後服用傳教士帶來的金雞納霜才治好,由此可見這種病的厲害。1949年以前,由於科技發展的限制,人們不知道為什麼會得「打擺子」這種病,尤其是那冷得像掉進冰、熱得像烤火這種現象是咋回事,更無法理解發病的周期性和定時性。現代醫學科技告訴我們,瘧疾是由瘧原蟲經雌性中華按蚊叮咬傳播的一種傳染性寄生蟲病。瘧原蟲進入人體後寄生於肝臟和紅細胞內,並以血紅蛋白為養料生長發育,當瘧原蟲把紅細胞脹破時,人體就會出現先冷後熱的病理現象。人體寒熱發作周期和紅細胞內瘧原蟲裂體增殖的周期相一致。如果沒有適當葯物治療,病毒又會進入了新一輪的繁殖周期,並再次引起病人的寒熱發作。1949年前的襄樊一直處於小農經濟時代,人們沒有這方面醫學知識,在迷信和敬畏心理的作用下將瘧疾妖魔化。那時的襄樊,經濟破敗,民生凋零,多如牛毛的苛捐雜稅讓百姓生活舉步維艱,雪上加霜的是戰亂、水災加劇了生活、衛生環境的惡化,一些惡性傳染性疾病如霍亂、天花、瘧疾橫行,每次爆發都會造成數以萬計百姓死亡。據《保康縣志》記載,1940至1941年保康縣瘟疫流行,全縣死亡2萬餘人,占人口總數的20%。百姓實實在在地掙扎在生死線上。傳染病中危害人數最多的當屬瘧疾,在這個死亡瘟神的陰影中,百姓們過著朝不保夕的悲慘生活。據一些老年人回憶,1935年襄樊大水災後瘧疾爆發,當時數以萬計的難民們流離失所,露宿街頭。由於水源被污染,蚊蟲大量滋生,城裡、鄉下幾乎沒有不打擺子的。當時治療瘧疾的特效葯都賣得比黃金還貴,多數得病人不是求神拜佛,就是「姜湯、棉被、曬太陽」,每天倒斃街頭的難民數不清,慘狀觸目驚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為解決人民的疾苦,毅然向瘧疾宣戰。1950年,襄陽地區各級政府利用幻燈片、廣播、展覽等形式向廣大群眾宣傳衛生知識。1952年,襄陽專署成立愛國衛生領導小組,認真貫徹「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的方針,在全區開展了消滅「五害」的衛生運動。同年襄陽區開辦縣級以上綜合醫院11個,鎮衛生所75個,聯合診所174個。1956年又開展了對污水坑、水塘每半月用666粉、223液消毒一次的夏季衛生運動。隨著基層衛生組織的逐步健全和群眾性衛生運動的持續展開,上世紀60年代末,惡性瘧疾在襄樊絕跡。1974年以後,襄陽地區開展了休止期治療,全民預防服葯的措施來防治瘧疾,至今未發生瘧疾大范圍流行。35年過去了,瘧疾這個橫行襄樊數百年的妖魔,終於離襄樊人民越來越遠。回首襄樊抗擊瘧疾,我們除了要感激黨和政府對百姓健康的重視關心外,不應該忘記多年來堅持在抗瘧一線的衛生和防疫工作者們,是他們用鍥而不舍的努力加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技術,守護了襄樊人民的健康和幸福,我們當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㈣ 瘧疾培訓總結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產生效果與目的!
㈤ 傳染病防治知識 試題(醫院)
一、單項選擇題 1、甲類傳染病有:() A、霍亂、鼠疫B、麻疹、瘧疾 C、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D、乙腦、血吸蟲病 2、傳染病流行是指:() A、一個地區短期內突發多例同一種傳染病 B、一個地區突發某種歷年從未或很少發生過的傳染病 C 、一個地區某種傳染病的發病率顯著超過該病歷年的一般發病率水平D、一個地區某種傳染病的發病率顯著超過該病歷年的最高發病率水平 3、疫區是指:() A、發生傳染病的那個村子 B、發生傳染病的那個醫院 C、傳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體向周圍傳播時可能波及的地區 D、傳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體向周圍傳播時已經傳染到的地區 4、病源攜帶者是指:() A、接觸病原體的人 B、接觸傳染病病人的人 C、感染病原體無臨床症狀但能排出病原體的人 D、感染病原體有臨床症狀也能排出病原體的人 5、傳染病爆發是指:() A、短期內在一個家庭突然發生多例多種傳染病 B、短期內在一個家庭突然發生多例同一種傳染病 C、短期內在局部地區突然發生多例同一種傳染病 D、短期內在一個醫院突然發生多例同一種傳染病 6、對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規定,造成嚴重後果的處理辦法是:() A、個人檢討B、批評教育 C、依照刑法處理 D、向受害人道歉 7、傳染病分幾類:() A、2B、3 C、4D、5 8、採集、保藏、攜帶、運輸、使用可能導致甲類傳染病傳播的以及衛生部規定的菌種、毒種和傳染病檢測樣本,需經哪個部門批准:() A、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B、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 C、醫院D、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9、新修訂的《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法定管理傳染病有( )種: A、35B、39C、37D、40 10、醫療機構應當實行傳染病( )、()制度: A、預檢、分診B、分診、消毒 C、預檢、隔離D、消毒、隔離 11、對下列哪個傳染病,採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A、艾滋病 B、脊髓灰質炎 C、炭疽中的肺炭疽D、傷寒和副傷寒 12、《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是由下列哪個組織頒布的:() A、全國人大B、國務院 C、衛生部 D、省人民政府 13、醫療機構發現甲類傳染病時,採取下列措施哪項是錯誤的:() A、對病人、病原攜帶者予以隔離治療 B、對疑似病人應統一集中治療 C、對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觸者,應指定場所進行醫學觀察和採取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 D、拒絕隔離治療時,可以由公安機關協助醫療機構採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 14、下列描述中,哪項是錯誤的:() A 、傳染病人、疑似傳染病人是指根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管理的傳染病診斷標准》,符合傳染病人和疑似傳染病人診斷標準的人 B、病原攜帶者是指感染病原體無臨床症狀但能排出病原體的人 C、疫區是指病原體從傳染源向周圍播散的單個疫源地 D、自然疫源地是指某些可引起人類傳染病的病原體在自然界的野生動物中長期存在和循環的地區 15、發現傳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應向哪個部門報告:() A、急救中心(110) B、當地衛生行政主管部門 C、當地人民政府 D、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二、是非題 1、患甲類傳染病、炭疽死亡的,應當將屍體立即進行衛生處理,就近火化。() 2、對甲類傳染病的疑似病例,可以進行居家隔離治療。() 3、傳染病疫情信息不能對外公布。() 4、醫療機構的基本標准、建築設計和服務流程,在資金短缺時可以適當降低對預防傳染病醫院感染的要求。() 5、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獲得感染屬於醫院感染。() 6、鄉鎮衛生院可以不報告傳染病疑似病例。() 7、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專業技術機構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現場進行調查、采樣。() 8、乙類傳染病中的某種傳染病可以按甲類傳染病管理。() 9、醫務人員可以公開傳染病患者的全部資料。() 10、國家實行有計劃的預防接種制度。() 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A2、C3、C 4、C 5、C 6、C 7、B8、A9、C 10、A 11、C 12、B13、B14、C15、D 二、是非題1、是2、非 3、非4、非5、是 6、非7、是 8、是9、非10、是
㈥ 閱讀短文,完成下列問題瘧疾病是世界上最嚴重的疾病之一.早在兩千年前,瘧疾病就在世界各地流行.許多科
(1)從科學家征服瘧疾病的歷程來分析,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後,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於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後,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
(2)瘧疾的病原微生物是瘧原蟲,瘧疾病是世界上最嚴重的疾病之一,18世紀,一位義大利科學家通過大量觀察提出了一個新的假設:蚊子傳播了瘧疾病.蚊子在水中繁殖,如果抽干沼澤地里的水,就可以消滅蚊子的幼蟲,消滅了蚊子就可以消滅瘧疾病. 又過了若干年,一位英國醫生設計了一個巧妙的實驗來驗證這個假設.他讓蚊子去叮咬體內有瘧原蟲的麻雀,再解剖發現在蚊子的唾液腺里有大量的瘧原蟲.這樣人類終於弄明白了人體患瘧疾病的原因,知道了蚊能傳播瘧疾,並且制定了一系列治療和預防瘧疾病的方法.
(3)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環境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光決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響動物的繁殖和活動時間等.生物因素是指環境中影響某種生物個體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種和不同種的生物個體.瘧原蟲是一種單細胞生物,它的生存與傳播與許多環境因素有關,如水、蚊子等.
(4)由資料可知,保護環境,防止水污染等是本地區預防瘧疾病的主要辦法
故答案為:(1)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
(2)瘧疾是一種由蚊子來傳播的傳染病,而蚊子的幼蟲在水中滋生,沼澤地水中可能含有蚊子的卵;
(3)水、蚊子等;
(4)保護環境,防止水污染等是預防瘧疾病的主要辦法.
㈦ 瘧疾和籍貫有關求解答
無關瘧疾又名打擺子,是由瘧原蟲經按蚊叮咬傳播的污染病。臨床上以周期性定時性發作的寒戰、高熱、出汗退熱,以及貧血和脾大為特點。因原蟲株、感染程度、免疫狀況和機體反應性等差異,臨床症狀和發作規律表現不一。
病因
(一)傳染源:瘧疾病人及帶蟲者是瘧疾的傳染源。
(二)傳播途徑:瘧疾的自然傳播媒介是按蚊。
(三)人群易感性:人對瘧疾普遍易感。
症狀
潛伏期:從人體感染瘧原蟲到發病(口腔溫度超過37.8℃),稱潛伏期。
(一)間日瘧:多急起,復發者尤然。初次感染者常有前驅症狀,如乏力、倦怠、打呵欠;頭痛,四肢酸痛;食慾不振,腹部不適或腹瀉;不規則低熱。一般持續2~3天,長者一周。隨後轉為典型發作。分為三期。
1.發冷期:驟感畏寒,先為四肢末端發涼,迅覺背部、全身發冷。皮膚起雞皮疙瘩,口唇,指甲發紺,顏面蒼白,全身肌肉關節酸痛。
2.發熱期:冷感消失以後,面色轉紅,紫紺消失,體溫迅速上升,通常發冷越顯著,則體溫就愈高,可達40℃以上。
3.出汗期:高熱後期,顏面手心微汗,隨後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濕透,約2~3小時體溫降低,常至35.5℃。患者感覺舒適,但十分睏倦,常安然入睡。
(二)三日瘧:發作與間日瘧相似,但為三日發作一次,發作多在早晨,持續4~6小時。脾大貧血較輕,但復發率高,且常有蛋白尿,尤其兒童感染,可形成瘧疾腎病。三日瘧易混合感染,此刻病情重很難自愈。
檢查
1.血象: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在多次發作後下降,惡性瘧尤重;白細胞總數初發時可稍增,後正常或稍低,白細胞分類單核細胞常增多,並見吞噬有瘧色素顆粒。
2.瘧原蟲檢查。
(1)血液塗片(溥片可厚片)染色查瘧原蟲。
(2)骨髓塗片染色查瘧原蟲,陽性率較血片高。
3.血清學檢查,陽性率可達90%。
治療
(一)基礎治療。
(二)病原治療。病原治療的目的是既要殺滅紅內期的瘧原蟲以控制發作,又要殺滅紅外期的瘧原蟲以防止復發,並要殺滅配子體以防止傳播。
1.控制發作。
(1)氯喹,是目前控制發作的首選葯。
(2)其它新葯:磷酸咯啶,磷酸咯萘啶。
2.惡性瘧原蟲的抗葯性。
氯喹。對有抗性者應選用甲氯喹、青蒿素或聯合用葯。
3.防止復發和傳播。
磷酸伯氨喹啉(簡稱伯喹):本品能殺滅紅細胞外期原蟲及配子體,故可防止復發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