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淺談如何組織和帶領青年團契
青年人活潑向上,富有朝氣,思維敏捷,敢於創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代表著教會的未來,一個不重視青年工作的教會決不是一個真正復興的教會;一個沒有青年人的教會決不是一個正常的教會。而現在的教會中,對青年的工作形式多樣:如通過唱詩班吸引有歌唱天賦的青年弟兄姐妹來參與侍奉;通過專門的青年聚會來向年輕人傳講永生之道等等。但其中最有成效的,莫過於建立青年團契來幫助和帶領教會中的青年弟兄姐妹一同奔走天路了。本文就從幾個方面入手,結合筆者在教會中的服侍經驗來與大家分享一下如何組織和帶領青年團契。 一、 什麼是青年團契 青年團契不同於青年崇拜或青年聚會。遺憾的是很多教會往往把這二者混為一談。以為每周有固定時間的青年聚會就是在進行青年團契的工作了。事實上,青年聚會包括在青年團契事工之中,但青年聚會遠遠不能代替青年團契。 青年團契要求團契的成員之間有彼此的分享與交流。無論是在靈性上還是在生活上,團契的成員應當建立起一種彼此相愛的關系。如果說聚會崇拜重在對神的敬拜和對弟兄姐妹的造就,團契應當是重在鼓勵大家在愛的關系中彼此建立。因而要求人人參與侍奉,人人均得造就。 青年團契要求團契的活動豐富多彩,這樣才能滿足團契中每位弟兄姐妹不同的需要,以及發揮他們各自不同的恩賜,促使他們更有興趣的投身於團契的侍奉和活動中來,並得以在團契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有完全的歸屬感。而對於一個團契和教會來說,歸屬感是很重要的,它對委身起著非同尋常的作用。青年人來到了教會,找到了青年團契,就像回到了家中一樣。在這里,他們得以明白聖經的真理,感受到救主的大愛;在這里,弟兄姐妹和睦同居,彼此相扶,共奔天路;在這里,他們人人都有侍奉的機會,人人都能參與到他們所興趣的活動中來而得到屬靈的造就。一旦青年的熱情被激發,恩賜被挑旺,他們就會"將我才能不住施展,殷勤勉勵至終"。在筆者所在的教會這些年推薦的神學生中,包括筆者在內絕大部分都是青年團契的活躍成員。 青年團契既是一個團契,就必須要求有團契的成員,而且對成員還要有特殊的要求,即應當都是年輕人,至少絕大部分都是年輕人。筆者曾見過某個教會的"青年團契",大約一半以上都是白發蒼蒼,剩下的也幾乎都在三十歲以上,青年人反而是很少的一部分,我看這樣的"青年團契"還是改名比較好。 綜上所述,對青年團契我們可以用這樣一個比較明確的定義來界定它。即青年團契是以青年為主體的,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以達到青年信徒在基督里共同追求靈性生命的長進,建立彼此間主內肢體相愛的關系的一種教會內的組織形式。 二、 怎樣組織青年團契 當一個教會要組織青年團契時,必須解決三個問題:即團契的成員、團契的組織和帶領人及團契的活動地點、時間和方式等外在環境的問題。 首先,組織青年團契應當經一堂的負責牧長或堂務委員會的批准。當批准後,即可在聚會後或其他時間報告組建青年團契的事項,並提出對參與青年團契的成員的要求。一般來說,參與青年團契的成員應為18-45歲左右的青年人,既可以是信徒,也可以是青年募道友。不要提出過高的信仰要求,因為這樣容易阻礙一大批願意追求但尚徘徊在信仰門外的青年朋友,變成只有少數"熱心屬靈"自以為義的信徒小圈圈。至於年歲比較大的老信徒,盡力勸他們不要參加青年團契,免得造成負面影響。畢竟青年人和老年人在思維模式和生活態度上有許多不同,老年信徒也應當注意。當然,我們並非輕視老年信徒,只是說老年人不適合參加青年人的活動。如有必要,可再組織老年團契或婦女團契,那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其次,我們來看對團契的組織和帶領者的要求。如果說對團契中的成員沒有過高的信仰要求的話,那麼對組織和帶領團契的人就不同了,他應當是在信仰上純正;生活上有見證;熱心侍奉;敬虔愛主並且擁有一定的學識的人。 他應當是青年同工或至少是對青年人的特點比較熟悉。一般來說,剛畢業的神學生或青年牧師來做比較合適,如果教會中缺乏青年老師,那麼由信徒中熱心的老師或青年信徒中比較有威望的義工、長執都可以。即使都沒有,也可在青年信徒已經受洗的人中,挑選靈性、知識和生活上均被認可的人,在教會的指導下來組建和帶領青年團契。有時,筆者感到很奇怪的是:在一個幾千人的大教會里,年輕人也不少,可是教會的負責人卻總是有百般的理由不開展青年工作,不組建青年團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最後,我們還要解決的是青年團契的活動時間、地點和方式的問題。由於青年人有著與老年人不同的特點,就決定了他們活動的特殊性。一般來說,青年信徒大多有正式的工作或要完成相當分量的學業,他們平時的時間都很緊張。所以,青年團契活動時間放在周末。這樣方便了許多上學或上班或有家庭的青年信徒。既可以讓他們在忙碌一周之後能夠來到教會與大家有一個在主里共同分享和交流的時間。借著活動,領受從主那裡來的力量和幫助,也和弟兄姐妹一起彼此擔當,互相勉勵,也不耽誤餘下來的與家人共度周末的休假時間。 活動地點一般就在教堂里。但有條件的教會不妨在偏堂或另外的合法活動場所。因為青年人的性格活潑,不受傳統約束;他們並不滿足於傳統的崇拜和聚會方式,而且由於青年團契以大家的交流和分享為主,教堂中的凳子一般都是長條椅子,不利前後交流,不過,也可以採取一些補救措施,如筆者所在教會通常仍以講道、唱詩等傳統方式聚會,不過在此之後有交通會,禱告會,英文組,敬拜贊美組等小組活動,這樣分組活動打破了教堂的傳統格局。在一些重禮儀的教會中,最好還是不要在主堂活動。 活動的地點應當清潔、寬敞、明亮,給人以輕松和愉悅的感覺。不要過於嚴肅,會給青年人一種壓抑的感覺,尤其是二十一世紀的"新新人類",他們是最不喜歡過於沉重和嚴肅的氣氛了。 活動方式可多種多樣,不拘一格,但一定要區分經常性和特殊的活動。一般來說,經常性的活動主要是約一個小時的青年崇拜和聚會,在聚會之中或之後,留出約半小時進行其它的活動比較好。 遇到重大節慶或特殊情況,可隨時改變活動方式。應時而動,則更為活潑。 三、 怎樣帶領青年團契 這是對青年團契組織帶領的負責人講的。除去信仰和品行上青年團契的負責人要有很高的要求之外,青年團契的負責人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明確青年團契是一個參與感較強的團契,因而團契的帶領人決不能以領導自居,對其他的青年團契成員指手劃腳,而應當有事大家商量、協調。最好像耶穌那樣,形成一個核心的門徒圈,一般是青年團契中的活躍分子和團契中各個小組或各項活動的負責同工。大家同心協力,才能把團契帶好,而不能各自為政或搞一言堂。 明確青年團契是與青年人生活各個方面密不可分的。因而團契的帶領人必須對團契中大多數成員的學習、生活、工作和家庭比較熟悉。如果是一個很大的教會或很大的團契,那麼必須採取分組活動的方式,把參加青年團契的成員適當按年齡、職業、地區和興趣等標准分成若干小組。設立小組的"領頭他、羊"。建立小組檔案,讓小組長對其每個成員都要很了解。這樣,使每個成員的歸屬意識得以加強,可以照顧到每個人的需要。至於分組的劃分標准,各有不同,應因地制宜。筆者所在教會基本是以興趣來劃分的。而有的教會還以年齡段來劃分。總之,標准應當明確統一,便於滿足成員不同需要。 明確青年團契活動方式的多樣性。帶領青年團契,活動一定要具有多樣性。當然,傳講神的真理,在靈性上帶領和栽培青年信徒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團契的主體活動應是以聚會崇拜或查經講道為主的活動。一般占整個活動時間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不過,聚會一定要考慮青年人特色,講員最好是青年教牧或在青年信徒中深受歡迎的人。講道的時間不要太長,內容要緊緊圍繞青年興趣的主題來講,並且要充實、活潑、健康向上。主題最好有連續性,可以專題查經或專卷查經。 唱詩也是很重要的一環。青年人多喜歡旋律明快、輕松的福音詩歌,歌詞也不要太文雅晦澀。近年來流行的敬拜贊美的方式深得年輕人的喜愛。記得筆者所在教會剛剛建立青年團契時,是一曲優美而簡單的《耶穌我愛你》打動了在場每一個人,後來幾乎每次聚會大家都要選一些青年喜歡的贊美詩來敬拜贊美。教會因勢利導,還出了一本《敬拜贊美》的短歌集,深受青年信徒的歡迎,供不應求。 團契除了有聚會這樣的主體活動之外,還應根據青年人的特點,進行小組活動。小組活動在聚會後即進行。每個小組不應多於二十個人,選出小組長。如果同一小組成員增加到二十人以上,則必須在小組中再劃分小組。這樣便於每個成員都在小組中參與和得到幫助的機會,而不至於冷落或丟下某一個人。小組的劃分方法上面已經介紹,這里不多說了。 對於新來參加團契活動者,可組織募道組。讓他系統了解信仰之後,不一定非要其馬上信主,一定時間後,便應將其編入某個小組。也可在每個青年聚會結束後報告小組活動時間、地點,讓新來者自己去加入小組。小組對新來者應請他做自我介紹,小組負責同工應盡快與其建立聯系。 以上就是對組織和帶領青年團契的工作的一點淺論。由於筆者的水平所限,恐怕漏洞和不足在所難免。唯求那施恩的主多多幫助和帶領教會中的青年團契工作,使更多的青年能認識真理,使青年弟兄姐妹多受造就,一同在主愛中奔走天路。
Ⅱ 如何開展青年團契
1、 什麼是青年團契
青年團契不同於青年崇拜或青年聚會。青年團契是以青年為主體的,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以達到青年信徒在基督里共同追求靈性生命的長進,建立彼此間主內肢體相愛的關系的一種教會內的組織形式。
2、 怎樣組織青年團契
當一個教會要組織青年團契時,必須解決三個問題:即團契的成員;團契的組織和帶領人和團契的活動地點、時間和方式等外在環境的問題。 首先,組織青年團契應當經一堂的負責牧長或堂務委員會批准。當批准後,即可在聚會後或其他時間報告組建青年團契的事項。並提出對參與青年團契的成員要求。一般來說,參與青年團契的成員應為18—35歲左右的年輕人,既可以是信徒,也可以是青年慕道友。不要提出過高的信仰要求,因為容易阻礙一大批願意追求但卻尚徘徊在信仰門外的青年朋友,變成只有少數「熱心屬靈」自以為義的信徒小圈圈。至於年歲比較大的老信徒,盡力勸他們不要參加青年團契,免得造成負面影響。畢竟青年和中老年在思維模式和生活態度上有許多不同,中老年信徒也應當注意。當然,我們不是輕視中老年信徒,只是說中老年信徒不適合參加青年人的活動。如有必要,可再組織老年團契或婦女團契,那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之內。 其次,我們來看對團契的組織和帶領者的要求。如果說對團契中的成員沒有過高的信仰要求的話,那麼對組織和帶領團契的人就不同了,他應當是在信仰上純正;生活上有見證;熱心侍奉,敬虔愛主並且擁有一定學識的人。 他還應當是青年同工或至少對青年人的特點比較熟悉。一般來說,剛畢業的神學生或青年牧師來做比較合適,如果教會中缺乏青年教牧,那麼由信徒中熱心的老師或青年信徒中比較有威望的義工、長執都可以。即使都沒有,也可在青年信徒已經受洗的人中,挑選靈性,知識和生活上均被認可的人,在教會的指導下來組建和帶領青年團契。有時筆者感到很奇怪的是:在一個幾千人的大教會里,年輕人也不少,可是教會的負責人卻總是有百般的理由不開展青年工作,不組建青年團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最後,我們還要解決的是青年團契的活動時間、地點和方式的問題。由於青年人有這與中老年信徒不同的特點,就決定了他們活動的特殊性。一般來說,青年信徒大多有正式的工作或要完成相當分量的學業,他們平常的時間都很緊張。所以,青年團契的固定活動時間放在周末晚上比較好。筆者所在的教會青年團契活動時間是在周五晚6:00-8:00之間。這樣方便了許多上學上班或有家庭的青年信徒。既可以讓他們在忙碌一周之後能夠來到教會與大家有一個在主里共同分享和交流的時間,借著活動,領受從主那裡來的力量和幫助,和弟兄姐妹一起彼此擔當,互相勉勵。也不耽誤餘下來的與家人共度周末的休假時間。 活動的地點一般就是教堂里。但有條件的教會不妨在偏堂或另外的合法活動場所。因為青年人性格活潑,不囿於傳統;他們並不滿足於傳統的崇拜和聚會方式。而且由於青年團契以大家的交流分享為主,教堂中的凳子一般都是長條椅子,不利於前後交流。不過,也可以採取一些補救措施,如筆者所在教會通常仍以講道,唱詩等傳統方式聚會,不過在這之後有交通會,禱告會,英文組,敬拜贊美組等小組活動,這樣分組活動打破了教堂的傳統格局。在一些重禮儀的教會中,最好還是不要在主堂活動。 活動的地點應當清潔、寬敞、明亮。給人以輕松和愉悅的感覺。不要過於嚴肅,會給青年人一種壓抑的感覺。尤其是二十一世紀的「新新人類」,他們是最不喜歡過於沉重和嚴肅的氣氛了。 活動方式可多種多樣,不拘一格。但一定要區分經常性活動和特殊的活動。一般來說經常的活動主要是約半個小時的青年崇拜和聚會,在聚會之中或之後,留出約一個到一個半小時進行其他的活動比較好。至於怎樣進行,將在下一部分做詳細論述。 遇有重大節慶或特殊情況,可改變活動方式。應時而動,則更為活潑。
3、 怎樣帶領青年團契
這是對青年團契的組織帶領的負責人講的。除去信仰和品行上青年團契的負責人要有很高的要求之外,青年團契的負責人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明確青年團契是一個參與感較強的團契。因而團契的帶領人決不能以領導自居,對其他的青年團契成員指手畫腳。而應當有事大家協商。最好象耶穌那樣,形成一個核心的門徒圈,一般是青年團契中的活躍分子和團契中各個小組或各項活動的負責同工。大家同心協力,才能把團契帶好,而不能各自為政或一言堂。 明確青年團契是與青年人生活各個方面密不可分的。因而團契的帶領人必須對團契中大多數成員的學習、生活、工作和家庭比較熟悉。如果是一個很大的教會或很大的團契。那末必須採取分組活動的方式,把參加青年團契的成員適當按年齡、職業、地區和興趣等標准分成若干小組。設立小組的「領頭羊」。建立小組擋案,讓小組長對其每個成員都要很了解。這樣,使每個成員的歸屬意識得以加強。可以照顧到每個人的需要。至於分組的劃分標准,各有不同,應因地制宜。筆者所在的教會基本是以興趣來劃分的。而有的教會還以年齡段來劃分。總之,標准應當明確統一,便於滿足成員不同需要。 明確青年團契活動方式的多樣性。帶領青年團契,活動一定要具有多樣性。當然,傳講上帝的真理,在靈性上帶領和栽培青年信徒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團契的主體活動應是以聚會崇拜或查經講道為主的活動。一般占整個活動時間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不過,聚會一定要考慮青年人特色,講員最好是青年教牧或在青年信徒中深受歡迎的人。講道時間不要太長,內容要緊緊圍繞青年感興趣的主題來講,並且要充實、活潑、健康向上。主題最好有連續性,可以專題查經或專卷查經 唱詩也是很重要的一環。青年人多喜歡旋律明快輕松的福音詩歌。歌詞也不要太文雅晦澀。近年來流行的敬拜贊美的方式深得年輕人喜愛。記得筆者所在教會剛剛建立青年團契時,是一曲優美而簡單的「耶穌我愛你。」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後來幾乎每次聚會大家都要選一些青年喜歡的贊美詩來敬拜贊美。教會因勢利導,後來還出了一本《敬拜贊美》的短歌集。深受青年信徒的歡迎,供不應求。 團契除了有聚會這樣的主體活動之外。還應根據青年人的特點,進行小組活動。小組活動在聚會後即進行。每個小組不應多於二十人,選出小組長。如果同一小組成員增加到二十人以上,則必須在小組中再劃分小組。這樣便於每個成員都在小組中有參與和得到幫助的機會,而不至冷落或丟下某一個人。小組的劃分方法上面已經介紹,這里不多說了。 對於新來參加團契活動者,可組織慕道組。讓他系統了解信仰之後,不一定非要其信主,一定時間後,便應將其編入某個小組。也可在每次青年聚會結束後報告小組活動時間、地點讓新來者自己去加入小組。小組對新來者應請他做自我介紹,小組負責同工應盡快與其建立聯系。
Ⅲ 基督教青少年團契時做的破冰游戲有哪些
基督教青少年團契時做的破冰游戲有快手快腳、油頭粉臉、真假難分、瞎子摸象、你爭我奪和哭笑難分等。
1、快手快腳
目的:考反應
內容:
a、組員平均分兩組。
b、當帶領著講出想要的東西時,兩組便要盡快收集,快而準的便為勝利。
例如:帶領著說要五隻手錶,各組便要立刻集齊五隻手錶送到帶領著前。
2、油頭粉臉
目的:考技術和運氣
材料:可吃的粉(例如:麵粉、豆粉、發粉)、幾粒糖、一隻筷子、一張桌子。
內容:
a、全組圍著桌子站著。
b、帶領著預先把幾粒糖埋在麵粉里,越多越好。
c、游戲開始,大家順序用一隻筷子撥出一堆麵粉,如果沒有糖,便輪到下一位。若有糖在麵粉里,那組員便要吃糖,不可用任何方法協助,只可用口吃。
備註:到最後,大家也會弄至粉頭粉臉的,因為輸了的會搞破壞,很是有趣。
3、真假難分
目的:學習觀人真偽。
內容:
a、3人一組,各組人數不平均也無妨。
b 、先用一段時間,小組分享後選出一人講述一件真人真事,其餘兩位則分享虛構的經歷。
c、各小組回到大組內。讓每小組的3人輪流分享,在限定時間內,其他人可發問,組員只回答「是」與「不是」,時間一到便要猜猜誰真誰假。
備註:如果時間不足,抽簽選出一組分享。 變化:在全組中抽出3人,選出其中一件事實分享。回到大組中,3人同時分享同一件事,大家可發問,3人只可答「是」與「不是」,但講實話的組員不可說謊。
4、瞎子摸象
目的:靠觸覺,憑想像 。
時間:10—15分鍾 。
人數:8—12人
材料:每組一支筆及一張紙、一個大袋,內有10件小的物件,例如蘋果、氣球、橡皮、領帶、萬字夾等等。
內容:組長說—「誰自認觸覺最敏銳,可以帶瞎子摸象。」
a、把組員分為兩組,其中一組可多一人 。
b、在每組約5張椅子的距離,把袋放在一張椅子上,各人不可偷看袋內物件。
c、每組同時各派一位組員出來,閉上眼睛用右手觸摸袋內物件,不得把物件取出,可跑回去把物件名稱寫在紙上。
d、其中一方組員摸完每件物品時,或指定時間夠了,就倒出袋內物件驗證,認出最多件又正確為贏。
5、你爭我奪
目的:考反應
時間:15—20分鍾
材料:一樣方便拿起的東西,例如筆、一個袋等。
內容:
a、組員一分為二隊後,每對自編號碼。
b、兩隊人隊排,相同號數相對 。
c、在兩隊中間位置放一物件,組長負責發號司令,當他說「一號」,那兩隊的一號也要走到中間搶那東西。在限時內拿得最多次的那對,就算贏。
6、哭笑難分
目的:考應反應力 。
時間:10—15分鍾
內容:組長先說一件開心或悲傷的事,例如「你中了六合彩」或「你阿姨昨晚死了」之後,所以組員要作回應,而組員只能以「笑」或「哭」的表情來回應。之後,組長可以找些較中性的事件,如:「你父親把樓宇賣了」或「你考入了中文大學」。看組員們的回應及挑選個別組員作哭或笑的解釋。
7、、顛倒是非
目的:在歡樂氣氛下考驗組員的反應,增加身體接觸 。
時間:10—15分鍾
內容:
a、組長說「有沒有聽過人說話顛倒是非,令你無從反應 。
b、大家圍圈坐,A指著B身體其中一處,口中卻說出其他器官的名字及用途。例如,用手指著他的眼睛,口中卻說:「用耳朵聽。」
c、B又要指著C組員的耳朵,但又說出另外一個器官名稱。例如,指著耳朵說」用口講「。
d、如此類推,不能做到便算輸 。
e、完結時,組長要指出「是就說是」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