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育機構地推過程中家長一般會考慮什麼問題
家長一般會考慮這幾個方面的問題:
1.該教育機構的地理位置、師資力量、課程設置回、現有規答模、教學特色;
2.此次地推試聽課的詳細信息,包括課程價值、課程內容、價格、授課形式及規模、開班時間、上課時段、任課老師的信息等;
3.該機構的收費標准,既有學員的輔導成果。
⑵ 教育培訓機構要如何做好推廣工作
教育行業在互聯網中的競爭度還是比較高的,隨著互聯網+教育普及,競爭度會越來越高,搜索競價的成本也會更高,想要在互聯網推廣教育類的網站或者項目,就需要選擇正確的推廣方法,建議以下幾種方法可以考慮:
教育培訓機構推廣技巧一:社交平台推廣
自媒體和短視頻是目前是非常流行的推廣方式,教育行業也是比較適合這種方式推廣的,因為,課程的內容是可以持續更新的,這樣就解決掉了內容原創的問題。
堅持做短視頻,分析其用戶喜好,改進課程的表達方式,也許會在短視頻領域分一部分流量。
總結:
教育行業想要單純通過網站獲取流量,難度是有的,但也是可以克服的;在做網站的同時,也要放眼其他的營銷方法,新穎的營銷方法,畢竟,人在哪裡,市場就在哪裡。
創業不易,祝君一切安好。
⑶ 教育培訓機構營銷方案
首先還是進行傳統的線下地推方式, 比如發傳單 或者是在學校門口進行地推,而線上你就可以通過做廣告 也可以通過里德助手進行好友宣傳也可以群發優惠信息或者群發廣告
⑷ 教育行業地推宣傳方案
說到教育培訓行業宣傳問題,千駿傳媒分享些經驗。首先要看你做的是哪一類培訓教育,是針對學生培訓,還是針對職場培訓,還是商務教育培訓。三個個大類的培訓包含對象也各不相同。
一、針對學生培訓,分為四類:
1、課程培訓,也就是各學科的課外學習提升與備考。
2、興趣培訓,也就是時常說的興趣培訓,聲樂,美術,體育項目,主持培訓等等。
3、出國留學,一般是是想要去國外學習的初中,高中,大學學生和部分成年人等四類。
4、文化培訓,如國學,禮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培訓等。
二、針對職場培訓的分為兩個大類:
1、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包含品類也多,管理類,技術類,考級認證類等等。
2、學歷及提升教育培訓,如某些民辦學習,專升本輔導,自考輔導,考研輔導等等。
三、商務教育培訓分為三類
1、企業內訓,針對企業服務,提供各種心態,技能,團隊意識,拓展等教育培訓產品。
2、學習班教育培訓,如常見的管理技能班,短訓公開課等等。
3、認證式培訓教育,如總裁班,EMBA班等。
以上9個大類的教育培訓,學習模式為線上遠程或線下面授學習。
四、推廣範式
要說宣傳推廣的模式,9大類培訓教育基本上是「明星老師+明星學生(企業)+密集電話(簡訊)」的模式進行宣傳推廣。
從操作流程上,一般是收集相應客戶資料後,然後電話訪問客戶。三是簡訊跟蹤+電話跟蹤+微信追蹤 。四是客戶面談溝通(線上或線下),約見體驗產品,客戶試聽(線下或線上視聽)。五是與客戶成交,進入學習。
從自身宣傳來講,需要建立網站,公眾號,開通視聽傳播平台賬號,在內容公共平台等自媒體平台上建立賬號等。
推廣形式,一般是採用低價試聽,或免費試聽,或發放免費階段課程包等形式進行推廣。
公關上一般採取明星老師故事,明星學生故事,重大媒體專題采訪報道等形式。
至於宣傳傳播的媒介策略,則是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全(客戶能高頻度接觸到的重點媒介),盡可能密集的傳播。網路上盡可能利用大數據運算技術,精準投放。
社群運營,也是教育培訓機構的重要的推廣模式,一般是利用積累下來的學生、老師資源進行社群的建立,同時利用社群影響力,進一步招商,擴展市場規模,更有少部分經營者利用社群進一步商業運營,帶來商業模式的變化。
這些都是一般的套路,更為適合,更為實用,更為有效的方案還有很多,千駿傳媒先分享到這里。謝謝!
⑸ 教育培訓機構招生應該如何推廣
教育培訓機構招生推廣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1、製作網站:主要是製作屬於教育培訓機構的門戶網站,將學校的簡介、師資、課程、環境、招生就業等全方位的展示給目標學員。但是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用來建設網站、維護網站和推廣網站。
6、口碑營銷:口碑營銷的方式很簡單,就網路而言就是通過目前常見的社區網站、QQ群、SNS網站等,採用第三方或者引導其他網友對學校所開展的培訓項目和服務進行積極的評價,從而形成比較好的口碑。
以上推廣方式都各有優缺點,建議教育培訓機構根據自身實際,選擇合適的推廣方式。
⑹ 教育培訓機構怎樣來進行地推
企業黃頁,論壇,論壇簽名等等~~
⑺ 教育培訓機構地推招生,如何做好高效地推與有效轉化
發傳單這個事情,做過的人知道,轉化率通常是在.3%到0.5%左右。也就是說,你發1萬張上面印著各種降價優惠商品的傳單,會有大概30~50個人會通過掃上面的二維碼下載你的APP客戶端。如果上面再附上什麼「十元抵用券」之類的,那麼轉化率會再高一些,0.8%~1.0%左右。
小於1.0%的轉化率。這是大部分O2O、電商、移動互聯網公司交出的「發傳單」答卷。而在這個大項目中,我們發傳單的轉化率是多少呢?1.0%?不對。2.0%?不對。5.0%?不對。難道是10%?不對。22.3%。我們發出了22.3%的轉化率。也就是傳統傳單轉化率20倍~40倍。那麼問題來了—傳單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故事背景
策略:以5元爆款團購為主題的大促銷(是不是聽上去覺得挺無聊的,這才是樂趣所在)。對顧客來說,上團購,花5元錢就可以看一場電影,或者買20塊錢麵包甜點等等。
電影票和麵包券均是團購上很暢銷的產品。配合線上線下所有產品、免費、付費渠道的推廣,為期兩個月,覆蓋25個城市。
不難算出,這是一個幾千萬元級別投入的推廣項目。那麼問題來了,在對新市場幾乎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你如何策劃,才能確保這樣一大筆錢都花在了有效的地方?
▌ 挖掘用戶場景
一個策劃就是一個產品。
產品新人有一個通病,就是喜歡在產品里堆積酷炫功能。而很多做Marketing的人的通病,就是喜歡堆積FAB(Marketing術語:Features,Advantages,Benefits)。比如你看一個轉化率是0.5%的電商傳單上,一般就是列印著一堆優惠,例如:「電冰箱8折!」「看電影5折!」「僅限十一黃金周!」「買100送50!」,然後上面印了十來個優惠商品。
這樣的設計,都是創意驅動或是資源驅動的。換句話說,是從設計者擁有的「資源」出發,有什麼創意就往上加,有什麼FAB就再往上堆,推向市場以後,又問—為什麼消費者都不買賬呢?
如果讓一個產品經理來分析這個問題,答案就很簡單了:因為你不是從用戶需求出發的。
有人反駁,我給優惠,難道不是瞄準用戶需求嗎?不是。因為用戶需求是分場景的,他在超市結賬的時候,對於一張20元抵用券的需求,和他在電梯里看到你的框架廣告的時候對於同一張20元抵用券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所以,做產品的人都知道一個叫作「用戶場景」的詞,即用戶使用產品時候的很常見場景是什麼。圍繞著這個場景,才能做出具有黏性的好產品。
現在你已經知道了策劃即產品,那麼我們回到「發傳單」這么一個小環節中,你需要思考的問題是—用戶通常是在什麼樣的場景下拿到我的傳單的?
於是你就會發現,用戶拿傳單的場景,需要再被拆分成三個細分場景:
(1)選擇接受傳單的場景
(2)閱讀傳單上內容的場景
(3)根據傳單上的內容做出行動的場景。
在這三個場景中,第一個場景的優化可以提高發傳單的接受率;第二、第三個場景的優化可以提高傳單的轉化率。在每一個場景上提升3倍~5倍的轉化率,很終就可以帶來20倍~40倍的轉化率差距。
▌第一個細分場景:選擇接受傳單
很多人以為發傳單的關鍵只有一張傳單的內容本身。而事實上,這個立體的場景里至少有四個重要元素:傳單、發傳單的人、用戶的心情,以及用戶所處的環境。
用戶看到地推人員時,往往是在商場或CBD來去匆匆的道路上。他是忙碌的,而他對陌生的地推人員的情緒往往是帶著一定抵觸的。你的「傳單產品」—記住,不僅僅是傳單本身,還有發傳單的人和他所說的話—如何適應這個場景?
大部分的O2O公司的大促銷地推人員在發傳單的時候,會努力加上15-30秒的話術,例如說:「你好,我是XXX的。現在下載我們這個APP看電影只要5塊錢啊,你只要掃一下這個二維碼,然後點擊下載,然後BLAHBLAHBLAH……就可以了。要記得回去下載噢!」
這樣做有三個問題:
1.降低了地推的效率;
2.話術越長,在將話術的指導從總部傳遞到一線地推人員的過程中,打折就越厲害,導致很後極其依賴於個人能力,而不是整體策略;
3.作為一個陌生地推人員,你說這么些話,與正常在商圈大街上走的人的情緒(或是匆忙,或是開心)是不匹配甚至相抵觸的。
如何做一個簡單高效、容易傳授,又充滿情緒共鳴的第一步呢?當你圍繞著這個場景去思考以後,答案就出來了。
說完,就遞上傳單。然後轉向下一個。用戶往往還沒有經過邏輯思考,就已經接受了。(事實是,大部分人決定接受或者不接受傳單,只有不到0.3秒的時間,哪來什麼邏輯思考,全是情緒驅動。)
▌第二個細分場景:閱讀傳單
但是「五塊錢的快樂—你Y在說什麼呢?」(別忘了我們的核心優惠是五塊錢的電影團購券之類的)不要急,且看下去。
在接到傳單以後,用戶閱讀傳單上的內容的時間一般也不超過1秒鍾。這樣想,你很快就可以理解上面印12個優惠商品再加上三行打折信息是沒有用的。你如何設計一個在1秒鍾內就能讓用戶決定行動的「傳單產品」?(提示:上面肯定沒有寫滿12條優惠信息)
很多做Marketing的人覺得CTA(Marketing術語:CallToAction)一定是基於優惠。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思維定式。因為優惠是一個邏輯概念,而人是一個情感動物—人類幾乎所有行動決策的臨門一腳都是情感驅動的(引自神經學家AntonioDamasio在1994年的科學著作《笛卡爾的錯誤》)。
所以你的CallToAction,應該基於一個情感訴求,而非邏輯訴求。所有的優惠的存在,都應該是為了推向一種情緒。
網頁鏈接
繼續分析場景。大街上接到傳單的用戶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大類是處在逛街中歡樂的狀態,第二大類是處在奔波中、前往上班路上,或者剛剛下班的疲憊狀態。在這兩種情緒下,你的「產品」如何介入他們的視野,才能夠在1秒的時間內激發他們的行動(CallToAction)?
以下是我的答案(它絕不一定是很好的):
沒有七八個優惠商品,沒有折扣力度,沒有下載APP的提示,甚至連周圍的那些小字都是設計團隊堅持說「不加實在是太醜陋了」才加上去的。其實我覺得不加,效果可能更好。
有人可能會問,但是你連優惠都沒有交代,根本沒有達到目的啊!
用戶路徑中的每一個步驟,只傳遞一個信息或者一個指令,就已經足夠。很忌諱的就是試圖在一個步驟里告訴用戶五件事情。這會讓用戶不知道究竟該干什麼。
而這傳單只是試圖在這1秒內傳達一個與用戶場景有情緒共鳴的信息:「掃一掃這個二維碼,你會獲得一些快樂。」(再帶上一些好奇心情緒的驅動)
▌第三個細分場景:做出行動
現在用戶決定行動了。
這時候大部分用戶的場景是什麼呢?他們正行走在沒有Wifi的大街上,而手機數據又特別寶貴。所以,你的「傳單產品」必須在這種非常惡劣的氣候條件下,讓用戶非常輕松順暢簡單地完成整個操作。你會怎麼做呢?
傳統O2O電商的做法是,讓用戶掃二維碼,然後去到應用市場下載APP。這又是一個充滿本位主義(「我想要你下載我們動輒幾十個MB大小的APP」),不思考用戶場景的做法。很終結果就是轉化率極低。
針對這個場景,我們做了一個簡單有效的優化:
用戶掃了掃二維碼以後,直接去到我們建立的一個本地微信公眾號。我們在這個公眾號的簡介中,終於給出了「5塊錢可以看一場電影」的FAB。而在用戶點擊關注以後,系統的第一條自動回復,就是下載APP的鏈接。
這樣,如果用戶不在乎流量或者在WiFi環境下,那麼他可以當場下載;或者,他在去到WiFi環境以後,依然保留著這個下載鏈接。而在用戶忘記了的情況下,我們會通過後續地推送對用戶有價值的本地生活信息,來提醒他回到這個下載鏈接中來,直到完成很終的轉化。此外,作為一個本地生活服務信息提供商,你還建立了在每個本地城市的媒體渠道,但這是後話了。
很重要的是,你已經成功地讓用戶做出了第一步行動。「行動」這件事,是有加成效應的,也就是說你有了第一步簡單地行動,就會有更大地可能去做出第二步、稍微更困難一點的行動。
▌MVP策劃和ABCDE測試
當然,Marketing不是拍腦袋拍出來的。
在這個傳單的設計上,我們在三天內做了五個版本的對比測試,每個版本發1000份傳單:
版本一:傳單正面是買50送50的優惠信息,二維碼是微信號;反面是傳統的超優惠爆款陳列。
版本二:傳單正面是買50送50的優惠信息,二維碼是去到應用市場;反面是傳統的超優惠爆款陳列。
版本三:傳單正面是「五塊錢的快樂是什麼?」的標題,下面是超優惠爆款陳列;反面是公司Logo和Slogan。
版本四:傳單正面只有「五塊錢的快樂是什麼?」;反面是超優惠爆款陳列。
版本五:傳單正面只有「五塊錢的快樂是什麼?」;沒有反面。
做這五個版本的測試,因為內容不同、優惠方式不同,所以要求設計團隊、地推團隊、數據分析團隊、物料團隊、銷售團隊(需要談下相應爆款團單)在三天內緊密配合。很後測試結果的數據顯示,版本五的轉化率很高:發出去的1000份傳單,帶來了223個關注,當天轉化成下載的佔25%。而其他版本的轉化率都在個位數。
我們在兩個城市都用版本五做了測試,都得到了22%左右的數據。很終敲定了這個方案,也就是你上面所看到的這個「很簡單」的設計。它一點也不簡單。
這個「傳單產品」被鋪開到25個城市以後,它維持著20%的轉化率—這是一個傳統發傳單的人很難想像的恐怖數據。但通過以上的分享,你能夠看到我們是如何一步一步將它變成現實的。
很忌諱的就是試圖在一個步驟里告訴用戶五件事情。這會讓用戶不知道究竟該干什麼。
這個「傳單產品」被鋪開到25個城市以後,它維持著20%的轉化率——這是一個傳統發傳單的人很難想像的恐怖數據。
⑻ 現在教育培訓機構怎樣做好市場推廣工作
現在教育培訓機構想要做好市場推廣工作,可以參考以下這幾種方法來做:內
1.地推:要注意兩個方面,一容是宣傳單要突出機構課程的亮點;二是發單地點要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比如學校附近、商場、廣場等。
2.網路推廣:藉助百家號、網路貼吧等自媒體、社交平台,展示機構特色,吸引家長關注,提高機構品牌的曝光度。
3.優惠促銷:舉辦課程的優惠促銷活動,激發家長的報名積極性,剛剛打開市場時,在經濟條件支持的情況下,優惠力度盡可能地大。
4.家長群互動,口碑傳播:微信是目前使用比較普遍的社交工具,通過組建家長群,並做好日常維護工作,家長滿意的話,口碑傳播的市場效果是非常可觀的。
5.藉助工具做招生推廣:可以通過網路,搜索一些排名靠前的招生軟體,試試效果。
6.跨界合作:比如可以和書店、學校附近超市、玩具店等合作,舉辦一些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