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調動農技人員的積極性的措施
當前,我國基層農技推廣工作人員普遍熱情不高,工作積極性不夠,沒有安心本職工作現象較嚴重,使一些農業新技術、新品種不能及時得到推廣應用,使得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無法順利進行,影響了農業經濟的增長和農民增收。
經調查分析,認為造成這種現象原因是當前農技人員的積極性還沒有充分發揮,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因素影響農技人員的積極性:
(一)思想觀念存在誤區。
部分農技人員的價值取向扭曲。受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和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影響,少數農技人員的思想素質下降,缺乏獻身農業科技事業的責任感,為農服務意識退化,暴露出追求實惠、金錢至上的傾向,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技人員作用的發揮。
(二)激勵機制不夠。
現有的人事制度沒有建立能上能下的機制,農技人員晉升渠道不暢。對30歲以上的人員而言,事業技術人員和公務員隔著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導致部分農技人員認為升遷無望,干好乾壞一個樣,嚴重影響了他們工作的積極性。
(三)基層領導重視不夠。
由於各種條件限制,導致抓農業工作風險大、難度大、耗的財力大,見效慢而不易出政績,許多基層政府領導因心有餘而力不足,不願花精力和財力抓農業,更談不上重視農技推廣,挫傷了農技人員工作的積極性。
(四)整體業務素質有待提升。
目前從事農業科技工作的人員,學傳統農業的多,懂新興學科的少,部分急需專業出現斷層,部分專業人員又被日益高速發展的新科技所淘汰,再加上現行的農技人員繼續教育因經費少而流於形式,農技人員的業務素質與技術進步要求不相適應,農民對其技術不感興趣,他們寧願相信種植大戶和土專家而不信農技員。這樣,工作中容易出現挫敗感和沮喪感。
(五)待遇條件有待改善。
基層農技人員屬於下等0事業人員,社會地位低、工作條件差、工資福利待遇低、合理的個人所得難保證、工作手段落後,一部分年輕有能力的農技幹部因此另謀高就。
(六)財政對基層農技推廣投入經費不夠。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對農業生產、農村建設的財政投入力度較大,相比較而言,對農技推廣投入比重明顯不足。一是對科研試驗、示範推廣經費投入不足,工作無法開展。二是對基層辦公環境改善不夠,有的基層單位住的是危房,沒有必要的辦公場所和設施設備,技術推廣工作仍處於原始階段。三是基層人員工資無保障。一些地方財政只撥給農技人員部分基本工資和政策性津補貼,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辦公經費、差旅費、技術試驗示範推廣費等一般由單位自籌。經費嚴重不足,嚴重地制約了農技人員作用的發揮。
如何充分發揮農技人員的積極性,筆者進行了一些思考。
一、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激勵工作熱情。
農業科技成果轉換很大程度上必須依靠農技人員。農技人員能否充分發揮積極性,是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關鍵。一要樹立以科技進步為核心的農業發展理念。二要樹立技術商品化、科技是資本的新觀念。三要不斷提高農技人員思想素質,在農技隊伍中大力倡導創新、奉獻、求真、務實0的科學精神。
二、加大財政投入,優化工作環境。
一是增加農業科技推廣投入。各級財政對農業科技事業的投入在總體上要與農業發展相適應,保持一個合理的增長比例,爭取每年安排一定的農業技術引進專項資金和推廣資金。二是進一步改善農技人員的待遇。農技工作是艱苦工作,收入少,無灰色收入,個人和單位收入渠道狹窄,建議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幫助他們解決工資福利等實際問題,使其能安心工作。三是改善工作條件。逐步改善辦公條件,添置必要儀器設施。同時,將必要辦公經費、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納入財政預算范圍。四是抓好農技人員繼續教育。為農技人員的知識更新、繼續教育創造條件,把農技人員的免費業務培訓納入重要議事日程,通過專業培訓,定期進修、講座研討等形式,分層次抓好農技人員的繼續教育,讓農技人員的繼續教育不再成為個人負擔。
三、完善配套政策措施,鼓勵廣大農技人員到生產第一線建功立業。
完善配套各項政策措施,使部分農技人員成為農業科技領頭雁0,充分調動農技人員領辦、創辦高效規模農業的積極性。一是完善放活農技人員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進一步修訂已有的放活政策和辦法。二是配套完善各項科技承包制度。三是積極支持農技部門在在按政策開展有償技術服務的同時,創辦農業科技經濟實體。四是建立健全各種獎勵制度,以實績為標准,按貢獻論獎賞,對在農業生產一線作出貢獻的農技人員實行獎勵或重獎,鼓勵他們多出成果,多作貢獻。
四、建立能上能下的激勵機制。
農技人員的工作職能是為民服務,要增強這一支履行公益職能的隊伍,一方面要建立能上制度,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原則,優化人才資源配置,打破人才部門所有,條塊分割現狀,促進部門間人才的合理流動,暢通農技人員的上升渠道。另一方面要建立能下制度,相關部門要加強工作業績考核,徹底打破不作為的農技人員的鐵飯碗0,嚴格實行按崗聘用制,使在崗人員增加緊迫感、責任感,樹立危機意識,開拓創新意識,真正讓能幹事、會幹事的人有一個展示自己的舞台和空間。
B. 怎樣加強農技人員的業務培訓,進一步提升農技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業務水平
培訓期間採取集中授課與觀摩學習的辦班方式,聘請農民土專家、市級專家、省農科版院園藝所教授分別權講授了無公害菊花栽培技術、農業物聯網與農產品電子商務、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知識、設施蔬菜新品種與關鍵栽技術等內容的同時,組織技術指導員到國家級現代農業觀光園觀摩學習現代農業生產技術。
C. 通過基層農技推廣希望學習什麼知識解決什麼問題
通過培訓從整體上提高基層農技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業務能力,促進農業行政部門與農業推廣、科研、教學單位以及企業等加強銜接配合,逐步建立較為穩定的基層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制度。
D. 如何對新型職業農民進行知識更新培訓
搜索答案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心得體會怎麼寫?匿名我有更好的答案條回答這次培訓不僅讓我充實
E. 如何有效提升基層農技推廣人員能力
(一)面對學歷高、經驗少的這部分人。
一是要給他們提供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具體參加到每個項目的實施中去,從項目制定到實施自始至終參與,並包村、包戶、包項目;
二是讓他們與經驗豐富的老同志、老資歷的農藝師結合在一起工作,從而間接的取得實踐經驗;
三是要讓他們與種田能手、科技致富帶頭人多聯系,掌握各種作物具體的實踐經驗。
這部分人在工作中要做到三多:一是多動嘴,即「多問」。
虛心向老同志和同行學習,老同志實踐經驗豐富,他們成功的經驗和豐富的理論知識可以直接為所用。
多動嘴還包括「多講」,農技推廣要求推廣人員既要做給農民看,更要講給農民聽,變深厚的理論知識為淺顯的科學道理,讓農民一聽就懂;
二是多動眼。
多動眼就要到田間看,只有多到示範戶田間實地看、看苗情、看病害、看操作,才能發現問題,多動眼包括多看書,多看書可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身整體素質;
三是多跑腿。
多跑腿就是要多下鄉到示範戶田間調查,只有多跑腿多調查,不怕苦、不怕累才能掌握和了解當前農作物的生長狀況、發展動態,才能對症下葯,指導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