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體壓迫止血點的名稱和位置…
顳淺動脈。耳朵開口正前面,止血點之一。 頸動脈。掐著脖子就能摸到...減壓反射、聽診等應用。 橈動脈。就是中醫診脈的地方。 肱動脈。量血壓時放聽診器的地方,肘關節內側。 股動脈。大腿根兒那裡。 足背動脈。腳面子上,衡量下肢血管是否堵塞的。 基本就這些了... 淺靜脈... 頸外靜脈。衡量右心壓力的指標和常用的穿刺部位。 手背靜脈網。打吊瓶用的。
B. 動漫受損在傷口的什麼心端用綳帶或止血帶壓迫止血
動脈是指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全身各處去的血管,動脈出血的特點,血液鮮紅、血流速度快,呈噴射狀;靜脈是將血液從全身各處輸送回心臟的血管,靜脈出血時,血液暗紅,血流速度較慢;毛細血管出血,血液慢慢滲出,在遠心端用手指壓或綳帶壓迫止血;
動脈出血在近心端用手指壓或綳帶壓迫止血,毛細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凈紗布包紮傷口.專業的救護方法還包括及時記錄包紮的時間,這樣做的目的是以免長時間肢體缺血壞死.
故選:A.
C. 如何壓迫止血
動脈出血
特別是較大的動脈,血流猛急,呈噴射狀,一般在外傷時多見。急救方法是就地止血,一般在受傷動脈的近心端,採用指壓止血法或止血帶止血法進行止血。止血時應行動快,止血徹底,防止失血過多。
指壓止血法
指壓止血法是動脈出血最迅速的一種臨時止血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傷部上端用力將動脈壓癟於骨骼上,阻斷血液通過,以便立即止住出血,但僅限於身體較表淺的部位、易於壓迫的動脈。
1.肱動脈壓迫止血法
此法適用於手、前臂和上臂下部的出血。止血方法是用拇指或其餘四指在上臂內側動脈搏動處,將動脈壓向肱骨,達到止血的目的。
2.股動脈壓迫止血法
此法適用於下肢出血。止血方法是在腹股溝(大腿根部)中點偏內,動脈跳動處,用兩手拇指重迭壓迫股動脈於股骨上,制止出血。
3.頭部壓迫止血法
壓迫耳前的頸淺動脈,適用於頭頂前部出血。面部出血時,壓迫下頜骨角前下凹內的頜動脈。頭面部較大的出血時,壓迫頸部氣管兩側的頸動脈,但不能同時壓迫兩側。
4.手部壓迫止血法
如手掌出血時,壓迫橈動脈和尺動脈。手指出血時,壓迫出血手指的兩側指動脈。
5.足部壓迫止血法
足部出血時,壓迫脛前動脈和脛後動脈。
(三)加墊屈肢止血法
加墊屈肢止血法是適用於四肢非骨折性創傷的動脈出血的臨時止血措施。當前臂或小腿出血時,可於肘窩或國窩內放紗布、棉花、毛巾作墊,屈曲關節,用綳帶將肢體緊緊地縛於屈曲的位置。
(四)止血帶止血法
止血帶止血法,主要是用橡皮管或膠管止血帶將血管壓癟而達到止血的目的。這種止血方法較牢固、可靠,但只能用於四肢動脈大出血。
1.止血帶結扎法
橡皮止血帶使用方法:左手拿橡皮帶、後頭約16cm要留下;右手拉緊環體扎,前頭交左手,中食兩指挾,順著肢體往下拉,前頭環中插,保證不松垮。如遇到四肢大出血,需要止血帶止血,而現場又無橡膠止血帶時,可在現場就地取材,如布止血帶、線繩或麻繩等。用布止血帶止血時,放平入環,拉緊固定。用線繩或麻繩止血時,可絞緊固定。
2.使用止血帶時應注意的問題
(1)止血帶應放在傷口的近心端。上臂和大腿都應綳在上1/3的部位。上臂的中1/3禁止上止血帶,以免壓迫神經而引起上肢麻痹。
(2)上止血帶前,先要用毛巾或其他布片、棉絮作墊,止血帶不要直接扎在皮膚上;緊急時,可將褲腳或袖口捲起,止血帶扎在其上。
(3)要扎得松緊合適,過緊易損傷神經,過松則不能達到止血的目的。一般以不能摸到遠端動脈搏動或出血停止為度。
(4)結扎時間過久,可引起肢體缺血壞死。因此要每隔1h(上肢或下肢)放鬆2~3min;放鬆期間,應用指壓法暫時止血。寒冷季節時應每隔30min放鬆一次。結扎部位超過2h者,應更換比原來較高位置結扎。
(5)要有上止血帶的標志,註明上止血帶的時間和部位。用止血帶止血的傷員應盡快送醫院處置,防止出血處遠端的肢體因缺血而導致壞死。
D. 壓迫止血是什麼
血液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當受外傷,引起大出血,其出血量超過全身血量的四分之一,生命就會發生危險。
指壓止血法是指較大的動脈出血後,用拇指壓住出血的血管上方(近心端),使血管被壓閉住,中斷血液。
操作要領
1.顳動脈壓迫止血法:用於頭頂及顳部動脈出血。方法是用拇指或食指在耳前正對下頜關節處用力壓迫。
2.頜外動脈壓迫止血法:用於肋部及顏面部的出血。用拇指或食指在下頜角前約半寸外,將動脈血管壓於下頜骨上。
3.頸總動脈壓迫止血法:常用在頭、頸部大出血而採用其它止血方法無效時使用。方法是在氣管外側,胸鎖乳深肌前緣,將傷側頸動脈向後壓於第五頸椎上。但禁止雙側同時壓迫。
4.鎖骨下動脈壓迫止血法:用於腋窩、肩部及上肢出血。方法是用拇指在鎖骨上凹摸到動脈跳動處,其餘四指放在病人頸後,以拇指向下內方壓向第一肋骨。
5.肱動脈壓迫止血法:用於手、前臂及上臂下部的出血。方法是在病人上臂的前面或後面,用拇指或四指壓迫上臂內側動脈血管。
注意事項
一般小動脈和靜脈出血可用加壓包紮止血法。較大的動脈出血,應用止血帶止血。在緊急情況下,須先用壓迫法止血,然後再根據出血情況改用其它止血法
E. 三腔氣囊管壓迫止血的患者有哪些受傷的危險及相關因素
這個問最最好去正規醫院尋醫,醫生會告訴你的。
F. 頸總動脈壓迫止血法,常用於什麼部位動脈大出血而採用其它方法無效時使用
頸總動脈壓迫止血法:常用在頭、頸部大出血而採用其 它止血方法無效時使用。方法是在氣管外側,胸鎖乳深肌前緣, 將傷側頸動脈向後壓於第五頸椎上。但禁止雙側同時壓迫。
G. 全身表淺動脈及其壓迫止血點有那些名稱(專業用語)
1.頸總動脈和頸外動脈
(1)體表投影 取下頜角與乳突尖連線的中點由此點至胸鎖關節引一連線,為這兩條動脈的投影線。又以甲狀軟骨上緣為界,下方為頸總動脈,上方為頸外動脈的投影線。
(2)摸脈點和止血部位 於環狀軟骨側方可摸到頸總動脈搏動,將動脈向後內方壓迫於第6頸椎橫突上,可使一側頭部止血。
2.面動脈
(1)體表投影 咬肌下端前緣至眼內眥的連線。
(2)摸脈點和止血部位 在咬肌前緣下頜骨下緣處,可摸到搏動。將面動脈壓向下頜骨,可使眼裂以下面部止血。
3.顳淺動脈
摸脈點和止血部位 在外耳道前方,顴弓後端可摸到搏動,壓迫該處可使顳部和頭頂部止血。
4.鎖骨下動脈
(1)體表投影 自胸鎖關節到鎖骨中點引一條凸向上的弧線,最高點在鎖骨上1.2cm。
(2)止血部位 於鎖骨上窩中點向下壓,將動脈壓在第1肋上,使肩和上肢止血。
5.腋動脈和肱動脈
(1)體表投影 上肢外展90°,手掌向上,由鎖骨中點至肱骨內、外上髁中點稍下方引一線,為這兩條動脈的投影線。背闊肌下緣以上為腋動脈,以下為肱動脈。
(2)摸脈點和止血部位 在肱二頭肌內側溝可摸到搏動,把肱動脈壓向肱骨,可使壓迫點以下的上肢止血。
6.橈動脈
(1)體表投影 自肱骨內、外上髁中點稍下方至橈骨莖突的連線。
(2)摸脈點 在腕上方橈側腕屈肌腱外側,可摸到搏動,為主要摸脈點。
7.尺動脈
(1)體表投影 自肱骨內上髁至豌豆骨橈側緣連一線,該線的下2/3段為尺動脈的下段。自肱骨內、外上髁中點稍下方,向內下方引一條線至上述連線的上、中1/3交接點,為尺動脈上段的投影。
(2)止血部位 在腕橫紋兩端同時向深部壓迫,可壓住橈、尺動脈,使手部止血。
8.指掌側固有動脈
(1)止血部位 在手指根部兩側壓向指骨,可使手指止血。
9.股動脈
(1)體表投影 大腿外展外旋,自腹股溝中點至股骨內側髁上方連一線,該線的上2/3為股動脈的投影。
(2)摸脈點和止血部位 在腹股溝中點稍下方可摸到股動脈搏動。把股動脈壓向恥骨上支,可使下肢止血。
10.腘動脈
止血部位 在腘窩中加墊,屈膝包紮,可壓迫腘動脈,使小腿和足止血。
11.脛前動脈和足背動脈
(1)體表投影 自脛骨粗隆與腓骨頭連線中點起,經足背內、外踝中點,至第1跖骨間隙近側部連一線,此線在踝關節以上為脛前動脈,踝關節以下為足背動脈的投影。
(2)摸脈點和止血部位 長伸肌腱外側可摸到搏動, 中醫稱趺陽脈。向下壓迫可減輕足背出血。
12.脛後動脈
(1)體表投影 自腘窩稍下方至內踝和跟結節中點的連線。
(1)摸脈點和止血部位 在內踝與跟結節之間可摸到搏動。將該動脈壓向深部,可減輕足底出血。
H. 臨床上用於摸脈或臨時壓迫止血的動脈有哪些
有一定知道效果,但是他一般上情況下弄得全是動靜脈血動脈血它是止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