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談談你對中國電影的現狀的分析
中國電影已經越來越了解市場,越來越了解觀眾需求。從運作上來說,從《英雄》開始,製作公司就開始從市場運作上吸引觀眾去電影院看電影,製作的預告片精美華麗,影片也氣勢如虹,景色唯美。後面的大製作電影,也逐漸的從製作的精良程度上,電腦特技的應用上下大功夫,來使電影趨近於好萊塢大片。另一方面,相比之下,低成本的電影開始從電影的故事情節和思想上更加註重與觀眾的融合,讓觀眾有現實感,給觀眾更多的思考空間。比如現在上映的《左右》,故事情節、內容思想,都比較完善,給人很多的思考。象《三峽好人》,故事平淡、細膩、朴實,隨沒有太多的對白,但通過演員的表演讓觀眾有很強的認同感。
這樣的電影在歐美也是為數不少的,獨立製作在西方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中國的新生代導演很快就接受了這樣的製作方式,而且得到了世界范圍內的廣泛認可。在戛納、威尼斯、柏林電影節上屢見中國電影的出現,大多是相對低成本的製作,有很多也是獨立電影製作。
在美國及歐洲電影界罷工不斷的時候,中國獨立電影的崛起是對世界電影很好的支持。
無論是大製作,還是獨立製作,中國電影都還在探索中成長,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改進和完善。
B. 中國的電影應如何進行市場定位
定位於中國市場。
C. 談談對中國電影的看法
我認為只要中國有熱愛電影藝術的人,中國電影會好起來的。由於票價過高,現在看電影,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已經漸漸成為奢侈的事情。如果電影票便宜點,去電影院感受電影魅力的人會更多,熱愛電影的人會更多,願意從事這項工作的人也會更多。中國電影應該是拍給中國老百姓看的,應該更貼近普通人的生活。
D. 簡述對當代中國電影現狀的看法。
對於電影發展中存在的艱難現狀如下:
一是「出口轉內銷」。張藝謀、陳凱歌等人的電影在國際上的成功,反過來又提高了影片在國內的票房,使得不少電影人採取了類似的辦法——先到國際上拿獎,再通過宣傳來提高國內的票房。當然為此就必須去迎合西方。一方面採取西方較少見的各種東方民俗風情的奇觀,如顛轎、擋棺、求雨等;另一方面採取西方感興趣的題材內容,如同性戀、亂倫等,同時採用西方習慣的表達方式。如《霸王別姬》中的口誤;《一個都不能少》是改編自小說的,小說中涉及到民辦教師的問題,但導演擔心外國人看不懂什麼是民辦教師,就把這個情節刪去了。
二是加強了宣傳炒作,利用媒體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如夏鋼的《紅櫻桃》放映前,傳出女主角郭柯宇的家人為一個裸體鏡頭狀告電影廠,其後則不了了之。現在宣傳炒作已經成了重要的手段,開機儀式、首映式、明星簽名等,再加上各種明星的宣傳。這在商業上有一種現象叫「鯰魚效應」。意思是長途販運鮮活的魚類,會有很高的死亡率,如果水箱里放一條活躍的鯰魚,激活了其它的魚,死亡率便會大大下降。
總體說來,中國電影之所以陷入低谷,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
其一,體制問題。中國的電影產業傳統上採用賣拷貝的方式,即電影製片廠僅作為電影的製作方,將電影以拷貝的形式賣給電影發行公司,而電影的票房收入基本歸電影發行公司所有,電影製片廠只得到其中的一小部分。多數的電影賣到幾十個,上百個。個別電影只能賣出幾個拷貝,使電影製片廠陷入困境。
其二,電影的多級審查制度。中國大陸電影審查制度是個內部的制度。它不對公眾開放,不像多數法庭審判或價格 聽證。這種做法本身充滿非體制、「地下」的色彩。因此,要求電影審查不再暗箱操作的呼聲時起時伏。暗箱操作也不符合公眾經濟的原理。很多影片因為表現手法和表達方式的問題而被判為禁片,不能 播出,令中國電影的發展裹足不前。
其三,商業社會中娛樂方式的多 樣化,以及電視、走私電影的出現,導致國產電影產業受到沖擊。
其四,相對較高的電影票價超出了社會大眾的平均消費水平,使看電影成為奢侈品。
其五,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電影發展戰略的失敗。這些年電影廠普遍舉步維艱,卻又提出精品戰略,主張拍主旋律影片,對各電影廠更是雪上加霜。關鍵的問題是拍一部虧一部,而觀眾對電影又失去了信心。要改變這種面貌,首先要找回信任,要拍出好看的影片,這就要先從商業電影入手,通過商業電影的盈利來投資於藝術電影、主旋律電影。
-------來自《中國當代電影》
E. 結合中國電影的概況,談你對中國電影現狀及發展方向的認識.
電影發明家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紀錄機器。用這個紀錄機器,我們製作和創作出各種形態的電影:有劇情的、實驗性的和先鋒派的電影;教學片、紀錄片、科學片以及其它的電影形式……現在,甚至有人開始用以機器紀錄為手段的電影來做日記用:
不過,當我們提「電影」時,許多人觀念中立即閃出的就是:故事片,進電影院放的那種。在電影誕生的早期,這的確是一個事實。當時電影這個新興的玩意比較受人歡迎,一些聰明的商人立即用它來賺取利潤。同時,由於設備極其昂貴,拍片一般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早期電影當時就成為一種建立在工業技術基礎上的生意,並在商業渠道里發展起來。既然是生意經,那當然是和娛樂而不是藝術有著密切的聯系。這雖然給電影後來的發展帶來很大的障礙,但是在電影誕生的初期,確實是使電影得以生存的、幾乎是唯一的可能性。不過,這卻給後來那些缺乏歷史發展知識的電影工作者一種錯覺,認為電影就是商業渠道的故事片或娛樂片——自電影誕生至今,一百多年的時間里,它正是在這樣以贏利為唯一目的的商業渠道中「極不正常」地發展起來的。所以,遲至20世紀的後半葉電影理論才觸及到電影的實質(它僅僅是一個以機器為紀錄手段來傳播信息的手段或媒介),並且遲遲不為一些人所接受。
然而,某一階段的歷史事實並不一定代表歷史發展的方向。雖然電影在很大程度上,尤其是在它的早期,是一個工業,但目前的發展已經證明它不一定是一個工業——只有商業經營的那一部分才是。隨著科技的進步,製造電影的機器不再昂貴,特別是現在,普通的家庭都可以擁有攝錄一體的攝影機,用它,可以非常自由地製作電影。現在,甚至有人用發明家提供的這個機器來做日記用(比如上面的例子)——從中,我們已經看到電影電視的發展方向:朝個人化發展,而不是朝拍大片來發展。
也就是說,當軟體和硬體都掌握在個人手裡的時候,真正的媒介民主時代也就到來了——其實,早已經到來。只不過因為我們中國窮,業余電影運動來的比較晚而已。現在已經時興起來了。大量的業余電影,製作出來後,可以選擇進入發行放映網;也完全可以不進入從而與電影院永遠不發生關系。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它們是電影。而且數量遠遠超過進入發行放映網的故事片的數量。這是目前電影發展的現狀,我們應該立即看到這一點。特別是視頻網站的建立,更是為大量的業余電影製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寬廣的平台。我們應該為此激動。畢竟,它在中國來得太晚了些。
F. 電影營銷的市場定位
一部電影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影片的製作,一部分是影片的發行。對版於影片的制權作,必須考慮市場定位,是否以消費者為中心,以「消費者需要什麼」而不是 「消費者在哪裡」來定位產品和賣點;是音樂劇、愛情片、動作片、警匪片、賀歲片還是恐怖片或科幻片與倫理片等等,在考慮影片定位時,就需要有營銷的意識,在演員方面,是明星薈萃還是演員平民化,是打造明星還是採用明星演員,如賈樟柯的《三峽好人》雖沒明星,但同樣能夠走紅,同樣能夠贏得觀眾的眼球,因為故事情節貼近生活,真實反映生活;張藝謀的《千里走單騎》除了高倉健以外,其他的也都是平民化;在語言方面,可以是地方方言,如《我愛我家》式的「北京牌」 幽默、《瘋狂的石頭》與重慶方言;在情節上,可以是搞笑,可以是「造樂」,如周星馳式的滑稽、「春節晚會」式的小品、相聲;如賀歲片慣用的找大家喜聞樂見的明星,深挖小人物有趣的故事,再加上一些無惡意的誇張的手法等等,通過在內容、演員、情節等製作過程中的定位,在拍攝地和方式等方面進行正確選擇,通過調查分析與科學的定位,從而有針對性地分析影片的目標受眾,進而為電影下一步的營銷打下基礎。
G. 如何看待如今中國電影市場的現狀
拿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檸檬忽然覺得真的很不好回答,因為現在的中國電影市場很混亂,魚龍混雜,時不時的就會爆出一匹黑馬,而且電影就像我們吃快餐一樣,吃完之後就拉倒了,當時心情挺棒的,過後能夠留下印象深刻的電影並不是很多。
中國電影市場的現狀三:小投資也能夠收回大成效。最具代表作的應該是前段時間火遍全國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作品是國內首部動漫作品,而且是由一家小公司製作而成總成本很低,但收獲的票房卻超級高,也是今年的黑馬之一。
而且這部作品據檸檬所知,在特效方面下足了功夫。一共啟用了64家特效公司,而這些公司都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公司,而他們卻創造了一個大大的奇跡。
H. 1、中國電影的市場如何定位2、中國電影如何進行品牌建設。。簡答
1定位中低端,近期大幅步向中高端邁進,近期的 唐山大地震 山楂回樹之戀 讓子彈飛 可以說明問題答
2品牌建設應該藉助於外界力量,憑借中國早期到好萊塢打拚的大牌明星打造影響力,另一方面,我們要發展自己特有的東西,借鑒好萊塢不是借鑒他們的俗套與雞肋,我們自己民族的才是最好的
I. 求關於中國電影未來發展的看法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4、雖然現在中國的電影行業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但依舊還有很遠的路要走。還有很多的挑戰等中國電影去攻破。記得張鐵林曾對外國的導演說過:「你們美國的電影我都看過,連續劇我也是買碟看的,可是我們中國的電影,你們有看過嗎?」。是的,不管如何大家還是喜歡看好萊塢的電影。
J. 你對中國電影的未來,有什麼想法和建議
中國電影市場正進入發展的快車道,那些以小鮮肉為主導的電影開始淡出銀幕,那些老戲骨們用他們精湛的表演越辣越吸引觀眾,而且可喜的是,不管因為什麼,很多電影中都出現了老戲骨提攜後輩的事跡,這對中國電影來說是一個良性的,健康的發展。充分挖掘該系列在內地的商業價值。同時,THC也將和承華傳媒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助力HCH主控華語片的全球推廣發行,讓中國電影真正走向世界。而承華傳媒與IG的合作方式則是成立合資公司深耕內地影視市場,圈內知名的花兒影視也宣布加盟其中。
中國電影行業現在是進入一個理性和健康增長通道,上座率提升讓影院盈利走高,並快速拉動利潤增長。觀眾需求偏好趨於理性,明星流量和IP逐步弱化,這將逼著導演和製片人提高電影的製作水平提高和電影的作品質量。明星成本降低進而推動電影企業盈利,越來越多有想法的優秀演員加入導演的行列。而這對那些胡亂拍的導演則更是一種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