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鳳凰古城最大的特色體現在哪方面
鳳凰古城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歷經300多年的風雨滄桑,古貌猶存。現東門和北門古城樓尚在。城內青石板街道,江邊木結構吊腳樓,以及朝陽宮、古城博物館、楊家祠堂、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天王廟、大成殿、萬壽宮等建築,無不具古城特色。古城以古街為中軸,連接無數小巷,溝通全城。古街是一條縱向隨勢成線、橫向交錯鋪砌的青石板路,自古以來便是熱鬧的集市,如今更加生機勃勃。鳳凰古城的標志性建築之一虹橋,原名卧虹橋,歷史悠久。鳳凰古城北門城樓本名「碧輝門」,採用紅砂條石築砌,既有軍事防禦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是古城一道堅固的屏障。鳳凰古街兩邊建築飛檐斗拱,店鋪中陳設著琳琅滿目的民族工藝品,濃濃的古意古韻,透出古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
鳳凰老城依山傍水,清淺的沱江穿城而過,紅色砂岩砌成的城牆佇立在岸邊,南華山襯著古老的城樓,城樓還是清朝年間的,銹跡斑斑的鐵門,還看得出當年威武的模樣。北城門下寬寬的河面上橫著一條窄窄的木橋,以石為墩,兩人對面都要側身而過。這里曾是當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⑵ 鳳凰古城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出現了哪些問題
存在中國旅遊抄當中的通病
景區票價瘋長,這是主要是由於地方政府過度開發。
管理者過於追求眼前利益,魂沒了,靈魂沒了,通俗的說就是:缺少人文、文化,本來鳳凰古城不是很大,就因為大勢所造房子,賣東西的攤位,在瀏覽古城時,人都走累了,都快看不見古城的真正樣子。
旅遊環境的保護不到位,我們只拿了旅遊收入4%做環境的維護,而其他的都被當地政府拿去做其他投資了,這樣我們拿什麼留給我們後代子孫。而拿美國的黃石公園為例是拿40%去維護。
總之,個人觀點就是旅遊管理層面的腐敗和景區建設過程中的腐敗。給你的感覺旅遊不再是服務行業,是一種暴力行業》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⑶ 旅遊開發對鳳凰古城有什麼意義
帶動全民經濟發展·
但是破壞的是原汁原味的那種·感覺·
⑷ 鳳凰古城的旅遊開發的利與弊(最好是網址)
鳳凰古城保護開發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 1 鳳凰古城開發現狀
在古城整治過程中,鳳凰縣首先抓好了規劃修編,主動聘請了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共同修編了 《鳳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同時,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 已於2004 年2 月28 曰通過。鳳凰古城保護工作已有法可依。近年, 在旅遊配套設施建設上,完成了城區自來水改造和路燈改造工程,實現了廣播、 電視、 通訊、 供電線路全部入地,恢復了拉毫段南方長城3. 4 km,投資1 900萬元實施古城區污水處理工程;投資1 100 萬元修復東門至南門至西門的城牆城樓,完成了南門休閑廣場、 彩色音樂噴泉及蘭橋建設。鳳凰縣還結合 「退耕還林」 工程和生態縣建設,沿公路構築起了綠色長廊和經濟林帶,逐步實現 「走近鳳凰,古城風貌撲面;進入鳳凰,古城意境迷人」 的意境。
2. 2 鳳凰古城開發存在的問題 鳳凰古城的保護開發,整體上比較成功,當地政府所推行的保護優先、 合理開發的戰略是可取的。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2. 2. 1 原生態資源的破壞。原生態資源是指天然的環境與本土原生的文化,而非強加於該文化的外來因素或被該文化所汲取的外來因素,原生態資源具有兩層涵義,即原生態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具有自然性、 民間性、 獨特性、 穩定傳承性等特點[2]。鳳凰地處邊疆,有著水潔風清的自然生態環境,同時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由於古城旅遊業的發展,大量遊客的進入,對自然的原生態資源造成了破壞,甚至威脅到生態平衡。比如遊客將廢棄物丟到沱江中,甚至向江中吐痰,部分居民為追求眼前利益隨意擴大營業門面,破壞了古城原有的完整性。
學者馮驥才說: 「我們無法阻止一個時代的變化,但是,文化,我們必須挽留。 」 隨著古城旅遊的發展,各地旅遊者的進入同時也帶入了他們的文化,外來文化的入侵使傳統文化受到了威脅,此時,政府並沒有採取有效的措施保護該地的傳統文化,因而沖淡了古城的文化氛圍,文化特徵在內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漸消失,被異族異地的文化所取代。有些開發商在開發特色民間文化時,把一些項目庸俗化,改變了文化的真實面貌,民族文化商品化,出現了一些偽造的民俗;或不尊重少數民族,開發一些觸犯其禁忌的活動,使原有文化的內涵和存在價值改變或消失。
2. 2. 2 古民居產權不清。古民居作為文物的一種,從文物實體的角度看,國家是無權對不屬於自己的文物實體(古民居)進行維修的。鳳凰居民作為中國古民居的代表,正承受著產權問題帶來的 「災難」 。近年,隨著旅遊規模的日漸擴大,一些古民居被列入文物保護區,由於產權不清,文物保護單位只用不管,造成部分居民對古民居的過渡使用,棄落荒廢、 破舊不堪,嚴重影響了古城風貌,不利於古城的可持續發展。
2. 2. 3 旅遊接待設施嚴重不足。根據近10 年的統計,每年遊客少則l8萬人次,多則50萬人次,平均30多萬人次,主要的旅遊賓館、 飯店有富麗華大酒店、 南華賓館,金葉賓館、 古城賓館,總床位數僅有1 500 多個[3]。賓館床位數遠不能滿足旅遊高峰期的需要,導致許多遊客玩在鳳凰,住在吉首;同時,古城內和各景點間還以摩托三輪車作交通工具,旅遊娛樂設施和旅遊商品開發還十分有限,旅遊購物場所規模小且分散,這些問題導致古城的實際旅遊收入大打折扣,不利於資源的保護及可持續發展。
⑸ 鳳凰古城的特點
鳳凰古城是一個有著民族特色和氣質的古城,來此旅遊的遊客一半是來看景色,一半是來體驗文化。雖說兩者多是如影隨形,密不可分,但是這對來鳳凰古城旅遊的遊客而言是比較重要的,鳳凰古城的旅遊旺季在每年的3月—11月間,淡季在11月至次年3月。
鳳凰古城位於湖南省湘西,素有「中國最美的小城」之譽和「畫鄉」之稱。鳳凰歷史悠久,有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楊家祠堂、東門城樓、沱江泛舟、虹橋風雨樓、萬壽宮、崇德堂、古城博物館等著名景點
⑹ 簡要分析鳳凰古城近年來連遭洪水圍困的原因.並分析對未來旅遊發展有何啟示
原因:
(1)鳳凰古城連年發生水災與其所處的地形有關,古城在一條狹長的山溝里,沱江從中流過,河道不寬,從西北到東南地勢逐漸降低,兩邊都是吊腳樓,發生洪水後地勢低窪處容易被淹;
(2)古城近年來愈演愈烈的旅遊開發,酒吧、旅館越來越靠近江邊,改變了河流斷面;
(3)近年來森林破壞嚴重,森林涵養水源的能力下降,導致大量洪水灌入沱江;
啟示:
(1)鳳凰作為河流峽谷中的城市,容易受山洪、泥石流的襲擊,因此建築物應該建在高於歷史最高水位的地方;
(2)加強對旅遊業的管理和規劃;
(3)對於遊客荷載量密度日益增加的核心區,可以「擴容提質」,減輕核心區的壓力,對遊客進行適當的分流;
(4)提高沱江兩岸森林植被覆蓋率,防止水土流失;
⑺ 鳳凰古城收費事件的進展
本來准備天天坐著數錢的鳳凰縣領導,這幾天卻遭內外夾攻,搞得焦頭爛額。
從4月10日起,原本免費的鳳凰古城,要收148元門票了。古城收費,誰得益?誰受害?
顯然,受益的,是收錢者。一方是經營古城的公司,一方是以土地入股的縣政府;受害者,也有兩方,一方是要掏錢買票進城的遊客,另一方是生意大不如前的古城商戶。問題就在於,古城收不收錢,收多少錢,是得益的兩方說了算,而受害的兩方毫無發言權,他們只有抗議的份兒。於是,鳳凰先是被全國的媒體和網民痛批,接著,城內的商鋪集體罷市並聚集抗議。
內外夾攻之下,鳳凰縣的領導坐不住了。或許,他們對「城外」的批評膽敢不聞不顧,但對「城內」的集體抗議,就不能不作出反應了。那麼,他們是如何安撫城內商戶的呢?副縣長高湘文如是說:「請大家過段時間再看看,很多人不是在乎這個門票多少的。」不得不承認,相對於那些「短視」的客棧老闆,縣領導就是「站得高看得遠」。不是嗎?全國那麼多著名景點,門票幾倍十幾倍地瘋漲,就是沒有擋住遊客的腳步啊。或許,再過些時日,鳳凰古城又會重現人頭攢動的「景觀」。
可是,政府能這么算賬嗎?
鳳凰,有「中國最美麗小城」之譽,又出了大作家沈從文,因地處偏僻,古城風貌倖存。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文化遺產。對這份豐厚的遺產,今人坐享其成或是大肆揮霍,都上對不起祖宗下對不起子孫。
歷史上的鳳凰,美名遠揚。如今卻名聲不佳。一則,商業氣息太濃,古城淳樸之風難尋;二則,拉客宰客現象嚴重,屢屢登上網友羅列的「旅遊陷阱榜」。前兩年,更是發生了19名遊客被當地人圍毆的惡性事件。事件發生後,鳳凰古城旅遊公司董事長葉文智演了回「變臉」,先是公開致歉,接著又罵遊客「簡直就是豬」。這樣的鳳凰,還配得上「中國最美麗」的稱號嗎?
對於古城亂象,政府難辭其咎。要說當地政府對此熟視無睹吧,似乎又冤枉了他們。這不,他們不是推出了收門票的「改進舉措」嗎?如果說,收了門票就能擋住人流,就能讓古城少一些喧鬧多一份靜謐,那倒罷了。可是,人家高副縣長明明說,遊客是「不在乎門票」的。那麼,我們只能理解為,收門票就是為了收錢。
這筆賬,鳳凰縣政府看似算得很精。可是,他們恰恰忘記了兩條,其一,鳳凰古城這筆資產既不屬於政府官員,也不屬於旅遊公司老闆,而是屬於全體人民;其二,對古城,政府只有管理保護的義務,卻沒有借機發財的權利。對於政府來說,管理不善,屬缺位,圈地攬錢,屬越位。政府如何才能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值得深思。
身負古城保護和改善民生雙重責任的鳳凰縣政府,在算賬時,千萬別打錯了算盤。 鳳凰過去坐收市場自由的好處而不自知,沒有意識到,依賴門票經濟,相對而言,可能會越收越窮。
住湖南鳳凰古城景區內的黃田,12日本想帶女友回家見父母,卻被擋在鳳凰古城西門檢票口。據報道,鳳凰縣常務副縣長趙海峰表示,鳳凰並不是不講人情,「工作人員最後還是讓那個女孩子進去了嘛」。規矩定了就該有其嚴肅性,但是黃田的事情屬於個案。
帶外地女友回家被索門票,凸現了鳳凰古城收費最荒誕的一面。誰家沒有外地的親戚朋友,哪個商家又沒有外地的客戶,但是,鳳凰古城收費卻給這些正常的人際交往、商貿活動製造了障礙,限制了人們的行動和交易自由。這一政策帶來的不便,是對人們基本權利的冒犯。
當地政府官員面對輿論質疑,不但毫無愧色,反而堅稱「規矩定了就該有其嚴肅性」,可見其法治觀念與公民權利意識之淡漠。
說實話,鳳凰古城收費與古時強收「買路錢」無異。不過,劫匪、路霸至少還會說兩句「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以表明其強收「買路錢」的合理性。鳳凰古城不是當地政府修的,也不是地方政府的,他們連這點理由都擺不出來,卻要讓鳳凰人的外地親朋面臨收費的可能,真是豈有此理。
推行這一政策,政府職能定位偏差了何止十萬八千里。鳳凰古城收費事件激起軒然大波,說到底,是因為當地政府沒明白「政府到底應該干什麼」。
發展旅遊業,地方政府不能定位於營利機構,參與市場,干預微觀經濟,而應該考慮整個行業的利益,注重市場管理,而不是成立公司直接從市場中謀利,更不應該動用權力以維護其收費的利益。
鳳凰動不動就拿平遙等地方收費為其辯護。事實證明,這樣的收費效果不佳,而且,限制了地方旅遊經濟的發展。平遙古城收費十多年,到2011年門票收入只有1.45億元。此前,平遙古城一直虧損運營,收不抵支。當地官方數據顯示,2011年以旅遊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總產值只有37.72億元。這個規模相當於鳳凰的一半。
鳳凰古城收取門票,富了政府而窮了百姓。鳳凰縣政府不該與民爭利,而應該藏富於民。
地方政府應該保證當地民眾的各項權益和自由,在保護好古建築的同時,依法維護好旅遊市場的秩序。為了收取門票,而破壞了市場秩序,侵犯了公民的自由,是逆市場規律和政府職能行事,必然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
鳳凰古城收費可以說是政府越權、不依法行政的典型,違背了建設法治政府、簡政放權的改革潮流,影響相當惡劣。有關方面應盡快介入調查,在公眾面前,釐清其中的是非曲直。
「好女不嫁『鳳凰男』,因為每次上門都要錢。」這是4月14日,一句「橫空出世」的網路流行語。讓它兩天內獲得3000餘條轉發的動力,則是「中國最美小城」湖南湘西鳳凰古城,被質疑了近一周的門票新政。
沈從文筆下的古鎮鳳凰正式由「邊城」變成了「圍城」。當地政府於3月中旬單方宣布:所有遊客必須繳納148元「進城費」才能入城,而此前,遊客逛古城是免費的,只有參觀9個特定景點才需交費。對鳳凰本地居民來說,除了本人和直系親屬外,其他親友「串門」也需交錢。
此門票新政一出,「後遺症」便迫不及待地迸發。
11日,古城內眾多商戶自發罷市抗議「進城費導致散客銳減」,被鳳凰縣官方定義為系「無證導游、拉客人員」組織、唆使;12日,鳳凰縣官方與100多家客棧老闆座談,副縣長高湘文稱,商戶必須度過陣痛期,「很多人不在乎門票多少」;14日~15日,家住該景區的小伙兒黃田被曝出「想帶女友回家見父母」被攔,因為檢票人員認為「女友不在免票政策之內」。而鳳凰縣官方對此戲劇性一幕的回應是:正常,規矩定了就該嚴肅。
這幾場「官民互動」的負效應,轉化成數字更加直觀。
據中青輿情監測室統計,6天內,關注鳳凰古城「進城費」的日均新聞數,從1000餘條攀升至2300餘條。日均微博數量從1.2萬條攀升至8.4萬條,近50萬網民參與討論。截至發稿,鳳凰古城「進城費」已發酵為當日最熱輿情事件。而中青輿情監測室對1000條網民留言進行抽樣分析後顯示,對「進城費」一事持否定態度的,佔到91.3%。
「本來是一起單純的景區收費事件,最後卻演變成了一部政府『亂決策』和『輿情回應失當』的反面教材。」網民「巴拉拉小魔仙_90771」的評論一針見血。
民意對輿情的貢獻首先帶點「娛樂精神」。
15日,「鳳凰居民帶外地女友回家被索票」一事,高居網路新聞熱搜詞第四位。不少網民調侃:「世界上最遠的距離,莫過於見鳳凰婆婆前須交148元門票」。另一部分的網民,則敏銳嗅到了調侃背後政府「拍腦瓜決策」的一面。「對鳳凰這么一個『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社區型景點來說,請問『本地居民和直系親屬不要票』怎麼執行?是憑方言,還是出示證件?鳳凰人結婚是不是不擺酒席,因為賓客要買票進場?外地媳婦到鳳凰過年,是不是要隨身攜帶結婚證?」網民「萬能阿曼_69416」反問。
在中青輿情監測室對900餘條否定「進城費」網民意見的統計中,23.6%就指向政府決策的不科學,而「好女不嫁鳳凰男」只調侃出了其不科學的一面。
在另一面,12日,面對眾多商戶的利益訴求,高湘文副縣長又出雷語:「很多人不在乎門票多少。」此「拍腦瓜」論斷一出,立即遭到現實和輿論雙重「滑鐵盧」。據鳳凰縣官方透露,收取「進城費」後4天內門票進賬已達227萬元。但是散客的票卻只賣了200餘張,遊客人數降為2011年同期的38%。媒體披露,原本賓客滿座的家庭旅館,上周末的入住率亦不足五成,有的旅館甚至上演「零入住」。「很多人不在乎門票多少」也引來新華社刊文質問:「統計數據顯示,148元的門票接近湖南當地一個農民月純收入的1/4。你說這樣的門票價格,普通遊客會不會在乎?」「門票多收『三五斗』,遊客量少了五六成,看似算得很精,卻等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有媒體這樣慨嘆。
網民否定意見中,質疑鳳凰縣官方決策不公開、不透明的聲音更大,佔到32.8%。
「收費令」是否經過了聽證程序?按照鳳凰縣副縣長蔡龍的說法:鳳凰古城門票由於是新定價格,而非漲價,故不需要聽證。此言一出,立即引來「拍磚」無數。《旅行家雜志》官方微博發問:「景點收費本也無可置疑,只是收多少是合適的?收取的費用怎樣合理分配?是還利於民,還是用於古城維護?這些都太模糊。」網民「耗兒女兒」也稱:「我贊成適當收費和限制人數,以保護古城風貌。不能接受的,是模糊的收費流向,和政府傲慢的辯解態度。」網民「桀驁之風」則一聲嘆息:「對於收門票,若沒有任何監督,到頭來還是肥了『看不見的手』……」
中青輿情監測室看到,網民不滿的最大頭,正來源於政府這雙「看不見的手」。
15日,微博粉絲達65萬的全國律師協會行政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袁裕來,以一條「政府有權出售城市?」的質疑微博,獲得了12小時內轉發上萬次的響應。他質疑,鳳凰縣政府被曝和當地旅遊公司合股成立景區服務公司,政府持股49%,旅遊公司持股51%。「鳳凰官方一意孤行強征『進城費』,是在為公司上市做准備?」「政府不是鳳凰古城的『業主』,有什麼權將鳳凰私下交易支配和分割?」
令43.6%網民不滿的,正是躲這場「公私合營」背後的東西——鳳凰縣官方是不是在罔顧政府職能,執意與民爭利?
鳳凰古城『進城費』風波,終究是個利益分配的問題。」網民「天晴下雨」總結。泛美傳媒中文網的官方微博則反問:「憑什麼地方政府和私企成立一家公司,就能將一座古城圈佔起來為己所用?即便當地政府走了所謂的程序,也難說體現了程序正義,更遑論實質正義。」在網民「雪潤無痕」眼中,一個普通的景區收費事件能激起全國的民意反彈,根本上是因為「美輪美奐的湘西人文古城,淪為政府擠壓商戶和居民生存空間、攫取遊客的利益場。以收費求涅磐的鳳凰,終將淪為被斬殺取卵的雞。」
面對一個旅遊資源,政府應有的職能是什麼?這場輿論風波,終於將這一關鍵問題推出水面。
在網民「江南fm」看來,鳳凰縣「出售」城市的法理前提只有一個:「須經古城中全體居民和商戶的表決同意,既然將整座古城打包營銷,城內所有居民和商戶都應享有營銷收益的分配權。」
「政府應是市場監管者,不越位不缺位,才是現代政府應有的作為。湘西如畫的邊城不該承受如此喧囂。政府職能的轉變,期待鳳凰涅槃。」在鳳凰古城自己製造的這場「進城費」喧囂中,《人民日報》的上述微博評論,顯得格外語重心長。
⑻ 鳳凰古城的商業運行模式
跟團是3天,實際上就是坐車浪費的時間多,自由活動時間少。
其實能自己去鳳凰古城裡逛1天就夠了,要票的景點都沒什麼看頭,個人對名人住所,詩集,文采,歷史不怎麼感興趣。最重要的就是逛和購物,買東西一定要還價還價還價在還價!薑糖好吃就行,什麼牌子都不重要,導游推薦的東西都沒什麼好買的~~只看品嘗不買。
女孩子比較適合在那購物,衣服首飾之類的很多 很漂亮 可以多買點
我剛從那回來,風景確實不錯!
如果去苗人谷,不要跟著導遊走那麼快,自己慢點走,多拍幾張照片
⑼ 如何利用鳳凰旅遊文化資源優勢,促進鳳凰古城文化旅遊業的發展
文化與旅遊緊密相連,文化是旅遊的靈魂和內涵,旅遊是文化的形式和載版體。只有突出各種不同權的地方文化特色,才能吸引廣大旅遊者,產生旅遊消費和經濟活動,從而促進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可以說,旅遊產業的競爭本質上是文化的競爭。地方文化是旅遊經濟的底蘊,對於培育獨具特色的旅遊產業、打造地方旅遊品牌,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我們丹江口市歷史文化悠久、資源特色鮮明,認真研究我市地方文化特色在旅遊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這為進一步充分發揮我市地方文化資源優勢,打造山水旅遊品牌,提升旅遊資源的文化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