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聯想集團的品牌定位
Lenovo:聯想品牌國際化
多年來聯想一直在用的英語名稱Legend被終止使用,基本理由是Legend在很多國家已被注冊,聯想集團無法獲得商標權。為了推行國際化,聯想起用了新的英語名稱Lenovo。
聯想換名之際,柳傳志在網上回答《IT時代周刊》記者提問時說:「如果把我比作聯想,把我穿的衣服比作聯想標識,我覺得聯想的品牌並沒有改變。就相當於我柳傳志沒有改變一樣,只是今天穿的衣服和昨天的不一樣了,柳傳志還是柳傳志,柳傳志的品牌在於這個人。」我們都知道,柳傳志先生喜歡用生動的比喻深入淺出地表達自己高深的管理思想。可是,這一次很遺憾,上面的這個比喻卻不夠恰當:
1、Lenovo是聯想的企業名稱,而不是聯想的企業標識。標識表現為圖形,而名稱則表現為語言文字。柳先生把他穿的衣服比作聯想的標識,我想這里的標識指的是Lenovo,而不是那個經常與聯想一詞一起出現的方形標志。把企業的名稱比作衣服是不恰當的,因為衣服是經常換的,可是名稱卻不會經常換,經常換名稱會造成公眾的識別困難,不利於名牌戰略的實施。事實上,企業的名稱就是企業無形的「臉」,這張臉是不大變的,因為這張臉承擔了不可推卸的法律責任和公眾對其品牌的信任。在這個意義上說,「柳傳志還是柳傳志」,因為姓名沒有改變。
2、聯想的英語名稱變了,聯想的品牌就變了。我們知道,從文化的角度來說,事物存在的必要條件有兩個:一是事物本身存在,二是事物名稱的存在,二者缺一不可。即事物存在不僅要有其「實」,還要有其「名」。柳先生談聯想的品牌時,只看到了聯想品牌的「實」,卻忽視了品牌的「名」。從這個意義上說,「柳傳志的品牌在於這個人」,也在於柳傳志這個姓名。我們之所以從文化這個角度來理解品牌,是因為品牌存在於公眾的心理之中,而不是在自然中純客觀地存在著。也許是柳先生的科技背景和客觀性思維使得他忽視了品牌的人文意義。
3、聯想的英語名稱已經更換,聯想的品牌已經變了,可為什麼說「聯想的品牌並沒有改變」?為什麼不說聯想的品牌將變得讓公眾更容易接受,更感親切?我們都知道,變是這個世界最不可抗拒的潮流之一。可是為什麼要強調「不變」?聯想對Lenovo的解釋也與此自相矛盾。「Le」暗示Legend及其傳奇的含義,試圖保留聯想多年來Legend良好的品牌形象。「novo」暗示聯想不斷開拓的創新之義。至於「novo」本身是否有創新之義,一般公眾是否能從中直觀地看出創新之義,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有一個詞有創新之義,那就是「nova」。「nova」是天文學用詞,是「新星」的意思。可是這個詞作為品牌用詞卻有風險。據說,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曾經推出nova牌新車,該品牌汽車在西班牙市場的銷售不理想,因為「nova」一詞在西班牙語中是「不走」的意思。雖然這個意思對汽車品牌的推廣是致命的,但是也並不意味著對電腦產品的銷售推廣沒有風險。由此我們又引申出另一個問題:國際化過程中的品牌個性和普遍性。通用汽車的「nova現象」讓我們感到中國品牌的英語化只是品牌國際化戰略的開始,而不是一勞永逸的終結。美國埃克森(Exxon)公司遇到的問題也與此類似。據日本著名戰略咨詢大師大前研一介紹,美國埃克森公司為了推行品牌的國際化,決心起用一個對多種民族語言都不存在傳播障礙的名稱。公司花費了大量的資金,聘請了專業的咨詢機構,歷時幾年時間,從多種語言的角度進行了音、形、義的綜合考慮,可以說費盡了心機,最後優中選優,品牌被確定為Exxon。可是在日本的分公司卻保留了舊的品牌名稱「Esso」(埃索)。因為日本上流社會難以接受Exxon中xon的發音。
在此,我們要提醒聯想品牌的當家人,Lenovo能否避免「nova」和「Exxon」在國際化經營中遇到的品牌問題。如果不能,那麼Lenovo還有一個自身的傳播障礙如何克服的問題。
為了克服國際環境中的語言問題,我們能否嘗試:不使用任何一種民族語言,而起用比民族語言更有普遍性和規范性的語言,如通俗的行業語言、數學語言等。如果可能的話,為什麼不把1+1注冊為聯想的全球通用商標和品牌?從品牌本身信息的角度來看,「1+1」作為品牌肯定比Lenovo更有國際化的意義。
二、聯想1+1:聯想最有價值的品牌
聯想在起用Lenovo的同時,終止了聯想1+1作為產品品牌的使用。主要理由一是聯想1+1會削弱Lenovo在公眾層面的品牌推廣;二是聯想1+1作為聯想產品的單一品牌已經成為電腦個性化需求滿足的障礙。細究起來,這些理由都難站得住腳:
1、聯想1+1不會削弱Lenovo在公眾層面的品牌推廣。因為聯想1+1是產品品牌,Lenovo是組織品牌。如果產品品牌與組織品牌不同,那麼產品品牌自然就成為品牌推廣的重心。公司經營的核心在業務,即產品和服務,品牌推廣的重心也應在此。聯想採取了與寶潔公司相似的品牌策略:多個產品品牌獨立運作,產品品牌與組織品牌只有鬆散的間接關系。這樣就使得Lenovo並不能成為聯想品牌推廣的重心,就如寶潔不成為寶潔公司品牌推廣的重心一樣。寶潔公司在為「飄柔」、「海飛絲」、「潘婷」等產品品牌大做廣告的同時捎帶著提到「寶潔」這個組織品牌。實踐證明,產品品牌的推廣會帶動組織品牌的推廣,而不是相反。組織品牌的推廣只在一種情況下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全部或大部分產品品牌與組織品牌是完全一樣的。就象海爾那樣,產品品牌和組織品牌是一樣的,品牌推廣沒有任何沖突。從市場的角度來看,中國市場無疑是聯想最重要的市場。在中國市場,聯想1+1顯然是品牌推廣的重心,因為中國的消費者會對漢字的「聯想」比英語的「Lenovo」感到更親近。這種語言的習慣和情感的靠近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品牌的市場價值。因此,放棄聯想1+1品牌對聯想在中國市場的影響會意味著重大損失,這種損失不僅是名義上的,更是市場利益的。
在國外市場,將「聯想1+1」翻譯成「Lenovo1+1」也未必不可,並且實現了產品品牌和組織品牌的有機融合。從經驗來看,品牌要想在新市場取得成功,借用品牌在本土市場的成功會比起用全新的品牌有更多的成功機會。
聯想1+1在產品上不再使用,可是「聯想1+1仍在銷售渠道中,因為相當一批店長對這個品牌情有獨鍾」。這體現了聯想1+1的真正價值:情感價值。品牌價值主要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價值,也不是理性意義上的價值,而是情感意義上的心理認可。這么有價值的品牌棄之不用,實在可惜!
2、產品的個性化並不意味著品牌的多元化。
聯想1+1從誕生那一天起就是針對消費者的個性需求的:「不同的你,不同的聯想1+1」。聯想1+1的個性化是通過產品的副品牌多元化(「天蠍、」「天騏」等)實現的,而不是品牌多元化。這次聯想品牌的調整之一就是由過去的主副品牌化改為品牌多元化策略。品牌多元化是指公司注冊和使用了多個獨立的品牌,它們與其他品牌之間存在主副關系,並且獨立品牌是主品牌,其他為副品牌。品牌多元化策略意味著用多個品牌分別針對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提出解決方案。如果注冊的多個品牌無法獨立使用,那麼它們就不是主品牌,而是副品牌。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品牌多元化,而是主副品牌化。戴爾公司的品牌策略就是這樣一種模式。戴爾公司的每一個廣告和產品包裝上都有兩個品牌,第一個是Dell,第二個對應具體產品可能是Dimension,也可能是Inspiron,或者其他品牌。這第一個品牌是幫助公眾在公司間選擇,第二個品牌有利於公眾在產品間作出選擇。兩個品牌放在一起,強化了第一個品牌,弱化了第二個品牌。戴爾公司的真正品牌實質上只有一個,那就是戴爾(Dell)。相對於第一個品牌,第二個品牌弱了很多,但還是比一般意義上的產品型號更有利於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和選擇。
我們不否認品牌多元化是提高市場覆蓋面的重要方式,但是主副品牌化也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在電子領域。
聯想的副總裁劉軍先生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辯駁說:「聯想1+1不是完全不用,而是變成了渠道品牌。」由此我們提出以下問題供大家思考:聯想需要專門的渠道品牌嗎?渠道品牌比產品品牌,哪個對企業的意義更重要?
我們認為:聯想1+1作為渠道品牌幾乎沒有意義。
⑴品牌最大的作用是對風格相似的產品進行整合,以與其他的風格及相應產品鮮明地區別開來。那麼我們要問,聯想有那麼多渠道需要整合和區分嗎?這種渠道的明牌顯示在多大程度上能指導消費者的購物選擇?
⑵如果用產品品牌就能顯示渠道特徵,還有必要設立單獨的渠道品牌嗎?這種不必要的品牌不是只能增加推廣的成本嗎?
⑶聯想賣的是產品,不是渠道,為什麼要用一個渠道品牌來干擾產品品牌對市場的影響呢?
⑷既然聯想1+1可以作為渠道品牌,那麼為什麼就不能作為產品品牌呢?放棄一個未顯頹勢的品牌,是不是太可惜?
⑸聯想1+1的品牌內容由產品變成渠道,極容易造成公眾對聯想品牌的理解混亂。這不是自找麻煩嗎?
三、「天驕」、「鋒行」、「家悅」:多品牌多風險
聯想整合產品品牌的結果是剔除「聯想1+1」,保留「天驕」,新增「鋒行」和「家悅」。整合的傾向非常明顯,就是由單一品牌策略改為多品牌策略。整合的初衷也許就如一位在國內家用電腦市場中浸淫多年的資深人士所言:「假如聯想仍然對所有消費者都提供單一的聯想1+1產品,恐怕很難讓所有的消費者滿意。要囊括那部分特殊用戶,用單獨的聯想1+1品牌顯然是不夠的。」
聯想的品牌多元化蘊涵著多方面的風險,理由如下:
1、品牌定位應該以客戶的特點為准,而不是以產品性能為准。聯想這次品牌調整的動因就是那次請咨詢公司做的花費不菲的市場調研。調研的結果是發現以性能為主要買點的產品市場表現出色,於是就有了這種以產品性能為核心的產品線重新劃分。有營銷常識的人都知道,市場細分和品牌整合最重要的原則是以客戶為中心,而不是以企業的產品性能為中心。品牌的意義最終主要體現在公眾的感知、理解和信任中,而不是體現在產品上。產品可以相似,但品牌卻千差萬別。在這里,我們不能不談到聯想的戰略誤區。可能是出於公司歷史和領導者背景等原因,聯想一直將自己定位於高科技,這在原來的國內競爭格局中對聯想是有利的。可是從日益國際化的競爭格局和趨勢來看,聯想的這種定位並不有利於其參與競爭。因為聯想相對於國外對手並沒有高科技優勢,且市場競爭實質是爭客戶而不是在產品上競爭。品牌定位應該著眼於客戶,圍繞客戶和公眾的主流需求或有價值的細分市場來定位。就這一點來說,我們覺得聯想應該向他的對手戴爾公司學習:強化服務爭客戶,降低成本保利潤。戴爾的這兩點成功經驗顯示了電腦整機行業兩個最主要的「成功的關鍵因素」。
2、品牌定位應該有統一的劃分標准,不能亂而無序。「天驕」定位於時尚品位,「鋒行」定位於電腦玩家,「家悅」定位於家用電腦。實際上,「天驕」是從風格角度定位,「鋒行」是從技術檔次角度定位,「家悅」是從使用場合角度定位。這種多角度的定位策略造成了品牌劃分界限的模糊,不利於消費者分辨品牌的風格和特徵。
3、新品牌的創立比使用已有的品牌困難得多。既然「家悅」定位於家用電腦,那麼為什麼不保留聯想1+1?畢竟創立一個全新的品牌是非常困難的。更何況聯想1+1還是一個深入人心的品牌?
4、如果聯想不作為核心的產品品牌,聯想品牌就有被架空的嫌疑,在聯想這個品牌上的長期努力可能付之東流。這值得嗎?
5、戴爾的經驗暗示了這樣一種可能:聯想的「天驕」、「鋒行」和「家悅」就其品牌實力來說都將成為副品牌,而只有聯想(Lenovo)才能成為主導產品品牌。這種可能對聯想來說是最好的,因為只有作為產品品牌而不是組織品牌的聯想(Lenovo),才能統一「天驕」 、「鋒行」和「家悅」等產品品牌。如果聯想(Lenovo)作為產品品牌的領頭羊,那麼聯想的品牌戰略將會大有起色。
四、聯想品牌國際化:逆水行舟
品牌國際化的主要方式有二:一是「順水推舟」,即在發達市場取得成功的品牌推廣到欠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市場。二是「逆水行舟」,即在欠發達市場取得成功的品牌推廣到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市場。從一般經驗來看,前者相對較容易,後者則困難得多。聯想的品牌國際化就如逆水行舟,步履艱難。這一點聯想的柳傳志曾在公開場合多次闡發過。其實困難的不僅僅是聯想,中國大陸的企業,就是對較早走向國際市場的台灣企業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宏qi(棋的古字)電腦的經驗最典型。宏qi由於看到了品牌的巨大價值,就積極在國際市場實施名牌戰略,可是效果並不太好,於是就產生了在創名牌和OEM之間的徘徊。在這方面比較成功的是日本極少數企業,如本田、索尼等。但是他們也是付出了長達半個世紀的不懈努力。相比較而言,聯想只有不到20年的歷史,國際化的過程剛剛開始,路途還很遙遠,但是柳傳志為聯想設計的「國際化的穩定戰略」確實平凡而又高明。
說聯想的國際化剛剛開始,是因為:一、有些基礎工作已經做好,如Lenovo在其他國家的注冊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二、有些工作還未做好,如在中國市場聯想品牌的整合問題以及如何鞏固聯想在本土市場的消費者信任問題;三、有些事情還未提上日程,如在國際市場如何解決電腦消費需求個性化的問題。
總之,聯想作為中國的旗艦企業之一,開始了其艱難而又前途無量的國際化歷程。但願柳傳志和他的一隊人馬一路走好,希望聯想的品牌享譽世界。
㈡ 聯想產品的定位
相信也是用心去設計的。也有人非常喜歡聯想的設計風格。看個人喜好吧,畢竟最終自己用的也就是一兩台電腦,自己看著喜歡就行。
㈢ 市場細分,目標市場,市場定位三者之間的聯系
市場細分是為了劃分可能購買商品的人。如果你的產品是牛奶,首先要區分誰買牛奶(可以有不同的標准,比如男人、女人、白領、孩子等。
最初市場細分是尋找目標市場,也就是說,你更喜歡向誰銷售你的產品,例如,在市場細分之後,你發現你的牛奶在兒童市場有潛力;尋找目標市場是市場定位的前提,比如兒童市場的牛奶是營養牛奶、拼圖磚還是模擬母乳。
當然,目標市場可以更進一步市場細分,比如將兒童市場細分為不同的年齡組,並為不同的年齡組定位自己的產品。
按照消費者慾望與需求把因規模過大導致企業難以服務的總體市場劃分成若干具有共同特徵的子市場,處於同一細分市場的消費群被稱為目標消費群,相對於大眾市場而言這些目標子市場的消費群就是分眾了。
(3)聯想市場定位建議書擴展閱讀:
意義
1、有利於選擇目標市場和制定市場營銷策略。
市場細分後的子市場比較具體,比較容易了解消費者的需求,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經營思想、方針及生產技術和營銷力量,確定自己的服務對象,即目標市場。針對著較小的目標市場,便於制定特殊的營銷策略。
同時,在細分的市場上,信息容易了解和反饋,一旦消費者的需求發生變化,企業可迅速改變營銷策略,制定相應的對策,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和競爭力。
聯想的產品細分策略,正是基於產品的明確區分,聯想打破了傳統的「一攬子」促銷方案,圍繞「鋒行」 「天驕」「家悅」三個品牌面向的不同用戶群需求,推出不同的「細分」促銷方案。
2、有利於發掘市場機會,開拓新市場。
通過市場細分,企業可以對每一個細分市場的購買潛力、滿足程度、競爭情況等進行分析對比,探索出有利於本企業的市場機會,使企業及時作出投產、移地銷售決策或根據本企業的生產技術條件編制新產品開拓計劃,進行必要的產品技術儲備,掌握產品更新換代的主動權,開拓新市場,以更好適應市場的需要。
3、有利於集中人力、物力投入目標市場。
任何一個企業的資源、人力、物力、資金都是有限的。通過細分市場,選擇了適合自己的目標市場,企業可以集中人、財、物及資源,去爭取局部市場上的優勢,然後再佔領自己的目標市場。
㈣ 華為聯想在國際市場的定位是什麼樣的
華為是通信行業的巨頭,聯想是組裝機大咖。
㈤ ThinkPad筆記本的市場定位是
關於樓上的「thinkpad是聯想收購IBM之後推出的系列」的說法是錯誤的,IBM時代就有ThinkPad。ThinkPad的定位一直內是高端商容務機,但是聯想收購ThinkPad後,這個定位在逐漸模糊,比如低端的SL系列,甚至是類似於上網本的X100e、EDGE
E30。目前ThinkPad的產品系列,SL、X100e、EDGE
E30已經於家用機無異,R系列中低端商務機定位,T、X系列是中高端商務機定位,W系列定位更高端的移動工作站。
㈥ 什麼是市場定位
市場定位是指為使產品在目標消費者心目中相對於競爭產品而言占據清晰、特別和理想的位置而進行的安排。因此,營銷人員設計的位置必須使他們的產品有別於競爭品牌,並取得在目標市場中的最大戰略優勢。
市場定位是企業及產品確定在目標市場上所處的位置。 市場定位是由美國營銷學家艾·里斯和傑克特勞特在1972年提出的,其含義是指企業根據競爭者現有產品在市場上所處的位置,針對顧客對該類產品某些特徵或屬性的重視程度,為此企業產品塑造與眾不同的,給人印象鮮明的形象,並將這種形象生動地傳遞給顧客,從而使該產品在市場上確定適當的位置。
(6)聯想市場定位建議書擴展閱讀:
1、根據具體的產品特點定位
構成產品內在特色的許多因素都可以作為市場定位所依據的原則。比如所含成份、材料、質量、價格等。「七喜」汽水的定位是「非可樂」,強調它是不含咖啡因的飲料,與可樂類飲料不同。
「泰寧諾」止痛葯的定位是「非阿斯匹林的止痛葯」,顯示葯物成分與以往的止痛葯有本質的差異。一件仿皮皮衣與一件真正的水貂皮衣的市場定位自然不會一樣,同樣,不銹鋼餐具若與純銀餐具定位相同,也是難以令人置信的。
2、根據特定的使用場合及用途定位
為老產品找到一種新用途,是為該產品創造新的市場定位的好方法。小蘇打曾一度被廣泛的用作家庭的刷牙劑、除臭劑和烘焙配料,已有不少的新產品代替了小蘇打的上述一些功能。
我們曾經介紹了小蘇打可以定位為冰箱除臭劑,另外還有家公司把它當做了調味汁和肉鹵的配料,更有一家公司發現它可以作為冬季流行性感冒患者的飲料。我國曾有一家生產「曲奇餅干」的廠家最初將其產品定位為家庭休閑食品,後來又發現不少顧客購買是為了饋贈,又將之定位為禮品。
㈦ thinkpad 的市場戰略
您好,非常感謝您對我們產品的關注和關心,關於您提到的一些問題,由於我們接觸售後服務及技術方案提供方面較為專業,對於公司產品定位、發展等問題只能給出大致的信息希望能夠讓您滿意:)
關於電子產品,聯想集團一直以來本著客戶需求為導向的原則,提供卓越的服務與科技產品讓用戶使用聯想產品來提升生活質量!針對目前繽紛的電子產品,我們必將整合用戶的需求方向,並以此推出真正適合您的易用、實用、愛用的產品;針對移動互聯產品方面,我們將吸收業界先進的科技及成功產品的經驗來設計適合用戶使用的IT設備,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基於用戶更高性價比、更實用易用的設備,我們堅信優秀的用戶體驗和卓越的服務支持是產品成功的競爭力,而您,就是我們成功的基石!
感謝您的關注,若有任何問題,歡迎隨時發帖咨詢,祝您生活愉快:)
㈧ 聯想當前的市場定位是什麼
從目前全球市場來看,戴爾是領導者,而聯想是第三名。正因為如此,聯想更應該清楚的看到自己在全球市場上的危機,從而作出正確的戰略選擇。當行業的競爭更趨激烈時,最有可能的就是第三名的企業被推向虧損,特別是當面對具有成本優勢的戴爾公司時,這種危險更大。因此,對於聯想這類通才型PC業務的廠商而言,最現實的戰略選擇不是退縮,而是全球市場份額的提升。不能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的話,那麼聯想就有可能還並購IBMPC業務後,自己也成為被並購的對象。
戴爾是排名第一的公司,顯然它試圖通過向全球有潛力的市場進行參透以提升其全球市場份額。而在中國等國家滲透時,它遇到了營銷模式的挑戰。戴爾成功之本在於直銷,但當把直銷作為目的而不是手段時,註定了戴爾電腦在中國市場上受阻。中國的本土文化不會成為其主要的阻礙,因為,象摩托羅拉、肯德基、寶潔、沃爾瑪等美國公司在中國都很成功,如果說要真有文化的因素,那就是戴爾沒有充分了解中國人購買電腦的習慣。但為了實現其戰略目標,顯然,戴爾不會把直銷作為其經營的終級目標,而只會是建立優勢的方式之一而已,在中國為代表的市場上建立銷售渠道也是戴爾公司的必然選擇。認為聯想不要做直銷,和認為戴爾不能做渠道一樣是對企業目標與手段的顛倒,是沒有從全球市場的戰略眼光來看待的錯誤的判斷。
㈨ 關於聯想的市場營銷
我國計算來機行業的市場營銷現狀:1區域源帶動整體2渠道引領市場3百家爭鳴4集中化5優勝劣汰6兼並重組
聯想公司市場營銷策略的成功之處:1穩定的服務支持2可靠地品質保障3良好的廣告氛圍4准確的市場定位5技術的廣泛應用開發6牢靠的精英團隊
㈩ 如何選擇市場定位,確定戰略品牌
市場定位是在上世紀70年代由美國營銷學家艾·里斯和傑克特勞特提出專的,其含義是指企業根據屬競爭者現有產品在市場上所處的位置,針對顧客對該類產品某些特徵或屬性的重視程度,為本企業產品塑造與眾不同的,給人印象鮮明的形象,並將這種形象生動地傳遞給顧客,從而使該產品在市場上確定適當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