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超市銷售月報表怎麼做
超市銷售月報表的格式這樣設置:
日期
銷售品種
數量
銷售單價
成本價
銷售金額
成本金額
收款金額
可以先做日報表,然後把日報表匯總,做出月報表,再編制會計分錄,記帳,出財務報表。
❷ EXCEL如何作銷售數據分析圖表
1、電腦打開Excel表格,列好銷售數據。
❸ 超市銷售數據分析應該如何入手從數據怎麼樣看到問題
超市銷售數據分析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銷售額分析
從每日的銷售額在本周總銷售額中所佔的比率,看出一周中銷售是好的時間段在哪幾天,這樣有助於安排門店員工的工作與休息,但是也須在分析報表的同時,注意一些特殊的日子,如節假日、突發性的集團購買、發工資日(主要是在大型廠礦機關的門店,銷售主要來自於此)。大部分在周五、六、日三天的銷售要高於其他時段,故應該在繁忙時段到來前,備足商品,並減少員工休假,以增加服務人員等舉措
毛利率分析
從毛利率可以看出超市每日的毛利率和各部門毛利率的高低。現在大型賣場的綜合毛利率在13~18%,標准超市的毛利率在16~20%,便利店的毛利率可能會在22%左右。其實綜合毛利率的高低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節假日的到來而隨之提升。一般來說,節假日時,高毛利的商品會有較大提高,從而對門店的毛利有一定的補充,這樣就有助於超市的管理人員合理補貨和安排利潤計劃。
貢獻毛利率分析
部門的貢獻毛利率由高到低的排列可以看出,一般的排列為:文具、塑料五金、針織品、休閑食品、曰化、煙酒、肉食、副食品、糧油。管理者由此可以逐步調整單品價位和普通商品與利潤商品的結構,促使其在綜合毛利貢獻率上減少差距。對於貢獻毛利率較高的部門應加大要貨的力度,對於貢獻毛利率較低的商品部門應加大調整力度,了解目標顧客群的消費需求。例如:肉食品會因夏季的到來而銷售下滑.就應通過增加夏季的暢銷品來轉移定位。某一部門可能會因利潤商品的斷貨,而使整個部門的貢獻毛利率下滑(有時即使是銷售額不變,但是利潤率卻下滑很多),這就要求超市根據自身的情況,重視利潤商品的庫存,合理提出要貨需求單以便配送中心配送。
提高毛利率
如果一周的毛利率低於預計指標,就可以對各部門的毛利率和銷售構成比進行人為調整。例如:一周的整體毛利率為13%,低於預計毛利率15%,而其中休閑食品的銷售構成為13.71%,但是毛利率為11%,為了提高總體毛利率,就可以增加休閑食品的品種和數量及展示的排面,以促進銷售,提高這一部門的銷售構成比,從而達到提高整體毛利率的目的。
有效提高毛利率的方法為:
(1)提高高毛利率商品部門的構成比。應當注意的是:a.毛利率雖高,可能季節性商品(如雨季到來,雨傘銷售增加)較多;b.毛利率雖高,但是易成為損耗高的商品;
(2)降低低毛利率部門的構成比;
(3)提升高銷售構成比部門的毛利率;
(4)若有構成比相同的部門,應發展高毛利率的商品。但是不能完全絕對為了提高綜合毛利率,而使銷售構成比下降。要對不同個性、特徵、用途的商品進行有效的組合,能夠滿足顧客的各種需求,使綜合毛利有所增長。
經營指標
超市情況設定經營指標及達成率,以決定商品的庫存。各部門商品的庫存是否適當,庫存是否能有效發揮效率等,這種商品成績判定的指標我們謂之交叉比率。商品的交叉比率越高,就表示越有效率;交叉比率最少也要確保在200。如果為100,是指得到與商品投入資本相同數額的毛利,如果將風險負擔、滯銷商品及損耗計算在內的話,就談不上效益了。各部門的目標交叉比率先由公司總部統一設定,然後各門店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調整設定各部門的目標銷售額,計算其應有的庫存量。計算方法:假設有一部門銷售目標a為154萬元,銷售佔比b為15.7%,交叉比率c為133%,目標毛利率d為15%,那麼貢獻毛利率為e=b×d=15.7%×15%=2.355%,目標周轉率f=c/d=133/15=8.87次,目標庫存g=a/f=154/8.87=17.36萬元。
營運部門重點查詢及分析的數據:
⑴ 日銷售數據
⑵ 月銷售數據
⑶ 銷售明細數據
⑷ 未銷售商品數據
⑸ 商品排行榜——前、後50名銷售數據
⑹ 商品大中小類別排行數據
⑺ 貢獻率數據:類同單品銷售數據,但增加了百分比
⑻ 變價數據:對應變化商品,檢查是否已更換便簽和POP
采購部門需查詢和分析的數據:
⑴ 供應商變動數據:新增、終止交易的供應商和單品促銷。
⑵ 按主供應商匯總每天的銷售金額。
⑶ 單品進銷存數據
⑷ 含應付款的供應商進銷存數據。
⑸ 結算匯總數據
⑹ 日銷售數據
⑺ 月銷售數據,促銷商品銷售數據
⑻ 銷售明細數據
⑼ 未銷售商品數據:標准時段積壓商品庫存的清單。
⑽ 商品排行榜——前、後50名單品銷售數據
⑾ 商品大中小類別排行數據
⑿ 貢獻率數據
❹ 超市銷售分析怎麼寫大哥大姐,幫幫忙!
首先,超市營運者心中要有「三個價值」的銷售理念,即:渠道價值、消費價值、品牌價值。
渠道價值:在供應商營銷戰略中,渠道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出業績的方式,就超市而言,除了關注賣場消費者終端,也要關注渠道價值,即團購客戶。尤其是節慶旺季時期,各個事業機關單位,金融教育機構,工廠醫院等大型單位都會給職工發放節慶福利物品,對於超市而言,建立外聯公關營銷部門(團購部),通過渠道進行業務,如果開發好這些團購大客戶,建立長期信任的合作方式,相信會很大幅度拉升銷售了。
消費價值:眾所周知,超市行業以零售消費群為主,賣場硬體要做好商場藝術陳列展示等,運用商品管理,軟體上做好顧客服務,不斷提升商品力、企業形象,在消費者心中的樹立良好的影響,要記住,想要提升銷售,最終「得民心者得天下」。
品牌價值:不管哪個行業,樹立品牌影響力總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只要在經營超市,管理者就要以這個理念做指導,堅持不懈,始終如一,明白做生意不是「一錘子買賣」,努力去完善商品結構,改進服務,為每個消費者提供具備良好性價比的商品,良好的增值服務,將賣場從心智上推進至消費者心中,產生品牌效應,使消費者用良好的口碑相互宣傳,從而產生重復購買、提高銷售。
其次,提升銷售的「三個主力」武器,即:商品力,價格力,促銷力。
商品力:超市行業,商品本身就是一個提升銷售的競爭力,根據周邊的消費習慣制定合理的商品品類,拓展優秀的供應商資源,運用商品三零七零管理法則,搞好主力商品、輔助產品、關聯商品,高、中、低檔商品的組合。節慶時期尤其注重節慶主力商品的陳列,一定要排面整齊,貨源充足。制訂合理庫存,合理訂貨,盤活滯銷商品資金,做好商品的各項工作,也是為銷售的提升做了最基本的鋪墊。
價格力:近幾年因通貨膨脹,物價一直上漲的厲害,因此造就了消費者的購買習慣更加的敏感,消費更加理性化。「貨比三家」式的購物習慣正逐漸在全球蔓延開來,因此,商品的價格又是提升銷售的一個競爭力。通常除了給消費者做好商品「一物一簽」的標識外,更要多做敏感性商品(油、奶、蛋、肉、糧)的市調工作,多了解競爭店的價格動態,供應商貨源方面運用談判技巧,增大銷量,爭取到好的價格,從各方面讓自己店的價格優勢更為主動。
促銷力:顧名思義就是促進銷售,促銷實質上是一種溝通活動,即營銷者(信息提供者或發送者)發出作為刺激物的各種信息,說服或吸引消費者購買其產品,以達到擴大銷售的目的。在當今營銷策劃滿天飛的年代,促銷的創新性更為重要,就中秋節日促銷而言,超市168網編輯已在《借勢中秋超市促銷要點》一文中做了要點的闡述,可以說一個有創意的促銷主題,加上合理的商品選擇及強勢的價格,做好評估預算,那麼,提升銷售的目標也就達到了。
最後,不要忘記,超市品牌的最直接傳導者,提升銷售真正的執行者,你的員工。
員工是一個企業的中堅力量,是企業的細胞,是建設品牌,整合企業形象的基石。指導好員工做好理貨與促銷及顧客服務,才能更好更有效的去實現制定的銷售目標。顧客是零售企業利潤的源泉,但他們往往是由企業最基層的員工(如營業員、收銀員)直接提供服務。企業是否有崇高的使命,管理人員有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企業的管理機制是否完善,這些東西對於企業來說固然非常重要,但顧客不一定感受得到,他們也不一定在意。顧客想要的是在這家店裡是否能買到自己想買的東西,是否得到了良好的服務。所以說,基層員工的管理直接關繫到業績的提升。
人力資源絕對不容忽視,除非想放棄銷售的增長。所以說,超市內部更應加強底層員工的培訓,制定合理的制度化流程,更好的規范員工的工作,制定有效的激勵機制,讓員工與企業產生一種和諧歸宿感,員工各個是企業的主人,還怕銷售不提升嗎?
綜上所述,全面系統化的提升銷售,是一個堅持不懈,共同創新的過程,停止空談一切,現在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