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冷鏈流通商品需求的增加,對冷鏈物流市場有什麼影響嗎
中國的消費規模不斷擴大、消費結構趨於升級,對於冷鏈流通商品的需求也在持續增加,由此加速了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但目前中國冷鏈物流仍低於世界平均標准水平,所以從專門化到標准化是當前一大課題。如何標准化可以參考仲量聯行最新研究報告《擴容提質促蝶變:中國冷鏈物流市場的現狀與展望》。
㈡ 我國目前發展冷鏈物流存在哪些問題
(1)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我國現階段絕大多數的生鮮產品的運輸還沒有實現冷藏運輸,冷鏈發展的滯後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食品產業的發展。
(2)冷鏈物流設備落後。我國用於冷鏈運輸的設備嚴重不足,據統計我國目前保溫車輛約有3萬輛,只有美國的七分之一,日本的四分之一。冷藏保溫車僅占貨運汽車的0.3%。
(3)缺乏有效的整合和規劃。由於我國農業產業化程度和產供銷一體化水平不足,加上缺乏相關方面的人才,造成冷鏈各環節間協調性不足。
(4)第三方物流介入少。我國冷鏈物流市場化程度低,大多數生產或銷售企業仍採用自營物流模式,大大影響了生鮮產品運輸的在途質量,運輸的准確性和及時性,同時造成了物流的高成本和產品的高損耗。
㈢ 我國生鮮食品冷鏈物流存在哪些問題
1.尚未形成完整的冷鏈物流體系 目前,我國大部分鮮活產品物流主要是以常溫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為主,沒有形成連貫成型的冷鏈物流。非冷藏狀態下的散裝鮮活產品物流,在運輸、分銷和零售的多次裝卸搬運中增加了二次污染的機會,降低了產品的新鮮度,降低了產品質量。 2.市場化程度較低,缺乏專業化運作 我國連鎖企業生鮮產品的物流配送業務多由生產商和經銷商完成的,食品冷鏈的第三方物流發展十分滯後,服務網路和信息系統不夠健全,大大影響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質量、准確性和及時性,同時食品冷鏈的成本和商品損耗很高。 3.生鮮食品物流設施落後,配送成本 我國冷鏈物流的現有設施設備陳舊,發展和分布不均衡,無法為易腐食品流通系統地提供低溫保障,造成大量損耗,物流費用高,易出現安全隱患。用戶較少的地方設施不足,無法保證冷鏈物流的全程溫度控制,商品質量難以保障。
㈣ 目前冷鏈物流行業發展存在著哪些挑戰
然而,隨著中國製冷市場的逐漸升溫,國外製冷設備企業也開始紛紛今日中國「淘金」,並且取得了不錯的發展成果。國外企業在中國市場的深耕和開拓,讓我國製冷設備行業企業面臨巨大的挑戰。
我國製冷設備企業與發達國家相比,科研投入較低,檢測手段也相對落後,影響了製冷技術水平的提高。從長遠發展看,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核心競爭力,我們才能真正實現由製冷行業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邁進。
我國製冷設備行業應對比國內外製冷設備發展的現狀,把握製冷設備技術的發展方向,找出並解決目前行業發展的問題。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現狀和製冷設備技術的發展現狀,制定行業標准。營造良好的製冷設備市場,才可以才能突破行業發展的瓶頸。
㈤ 生鮮商品物流存在哪些問題
冷鏈運輸不完善以及專業化的人才、設備和設施的缺乏。
中國生鮮市場如此龐大,生鮮產品的流通長期以來卻因缺乏專業冷鏈設備和設施,造成每年果蔬、水產品等損失上千億元,冷鏈運輸不完善成為制約生鮮電商發展的瓶頸
中國生鮮市場如此龐大,生鮮產品的流通長期以來卻因缺乏專業冷鏈設備,導致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僅為5%、15%、23%,造成相應損失上千億元。相比之下,發達國家果蔬冷鏈流通率在95%以上,肉食品和水產品冷鏈流通率達到100%。
果蔬、肉食品和水產品供應鏈包含上游采購、冷鏈包裝、運輸,中游冷庫儲存和分揀,下游冷鏈配送等,全流程冷鏈需要專業化的人才、設備和設施。
在企業層面,阿里巴巴選擇第三方物流服務,其挑戰在於如何控製冷鏈服務質量。阿里巴巴若求大突破,需做好平台建設,強化游戲規則並健全服務體系。
京東商城則在探索自營冷鏈物流,不過冷鏈物流不同於普貨物流,對人才、設備設施都提出了較高要求,全部自營更是不小的挑戰。
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在生鮮市場也採取自營冷鏈物流體系。
縱觀其戰略:
一是穩步布局,控制質量。
二是以信息化嚴控倉儲後台,掌握關鍵流通節點和樞紐。亞馬遜還巨資收購了一個機器人公司,以建立智能化的高效分揀和管理體系,使得亞馬遜每小時訂單處理能力高出傳統方式三四倍。
三是全流程冷鏈服務標准化。相比較而言,中國在冷鏈物流包裝、托盤等設備上標准各異,加上服務體系不完善,結果成了半路冷鏈。亞馬遜的經驗值得中國生鮮電商借鑒。
㈥ 生鮮物品冷鏈物流的發展現狀與電子商務結合,採用怎樣的經營模式
生鮮物品冷鏈物流的發展現狀與電子商務結合七種模式:
(1)運輸型:以從事貨物低溫運輸業務為主,包括干線運輸、區域配送以及市內配送。目前中國冷鏈按此種模式運營的代表企業有雙匯物流、榮慶物流、華日飛天等。
(2)倉儲型:以從事低溫倉儲業務為主,為客戶提供低溫貨物儲存、保管、中轉等倉儲服務。代表企業有太古、普菲斯等。
(3)城市倉配型:以從事城市低溫倉儲和配送一體業務為主,按此種模式經營的企業目前來看雖然利潤還不錯,但是具有一定的區域局限性,很難實現跨區域服務。以北京快行線、上海中外運冷鏈等企業為代表。
(4)綜合型:以從事低溫倉儲、干線運輸以及城市配送等綜合業務為主。比如,招商美冷、上海廣德、北京中冷、重慶雪峰等。
(5)交易型: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主體從事低溫倉儲業務為主,比如聯想白沙洲、海吉星、江蘇潤恆、福建名成等。
(6)供應鏈型: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開始一直到銷售終端整個過程提供低溫運輸、加工、倉儲、配送服務,將供應商、製造商、物流商、分銷商連成一個整體。目前中國冷鏈按此種模式運營的代表企業有眾品、良中行、聯想增益供應鏈、廣東華新等。
(7)個性化型:根據企業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溫控物流服務,比如冷鏈宅配,代表性企業有雅瑪多等。
㈦ 生鮮電商進入2.0時代,你覺得怎樣的冷鏈物流才能與其發展相匹配
2018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現狀分析
對於中國的冷鏈物流市場現狀,不少人指出,中國的消費規模不斷擴大、消費結構趨於升級,對於冷鏈流通商品的需求也在持續增加。自2009年以來,中國的冷鏈物流行業雖然已經有了明顯的發展,但仍低於世界平均標准水平。
隨著新零售的深入發展,消費者們對冷鏈流通物品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冷鏈物流也愈加專業與細分:在專業倉儲到運輸的各環節中,第三方冷鏈服務、供應鏈服務以及其他附加服務等都在不斷使行業快速發展並趨向成熟。數據顯示,中國冷鏈倉儲總量已由2008年人均0.01立方米增加到2016年的人均0.14立方米,預計未來三年內,人均冷庫容量即可趕超世界平均水平0.20立方米。
雖然我國冷鏈物流市場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但冷鏈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仍有待提高。目前,我國冷鏈物流倉儲規模雖有增長,但相對於龐大的市場需求仍有限。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冷鏈物流倉儲市場規模已達2401萬噸,並呈現逐年快速增長狀態。2014年我國冷鏈物流倉儲市場規模超3000萬噸,截止至2017年我國冷鏈物流倉儲市場規模增長至4798萬噸。隨著冷鏈物流市場的快速增長,預計2018年我國冷鏈物流倉儲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萬噸,達到5200萬噸。
2013-2018年我國冷鏈物流倉儲市場規模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大機遇有望推動中國冷鏈物流市場進一步發展
冷鏈物流市場雖然最近幾年發展較好,但是仍存在著冷鏈設施供不應求、地理分布不均衡的問題。冷鏈用戶的升級需求十分迫切。
1、專家預測,將有更多冷鏈設施提供商改造現有項目,並建立新的設施標准以滿足新的市場需求,這些新氣象將迎來冷鏈物流市場的升級轉變。
2018年上半年全國冷庫租賃量突破15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4.9%。其中,冷鏈第三方物流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特許經營餐廳,零售連鎖店和生鮮電商。隨著第三方物流的份額提升、集中度提升等因素刺激冷鏈物流保持較快增長。
2、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的冷鏈市場有很大的整合和技術改進空間。最新的冷鏈技術,如自動化立體倉儲系統(ASRS)、自動導引車系統(AGV)以及集合了倉儲管理系統(WMS)、運輸管理系統(TMS)、訂單管理系統(OMS)和計費管理系統(BMS)的智慧物流綜合系統等,預計將會得到廣泛應用及成熟地發展。
3、從國家層面來看,隨著冷鏈市場的快速發展,政府也對其有著高度的重視。從2010年以來已陸續發布政策新規來扶持發展,如2010年《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2013年改變冷庫電費以匹配工業項目而非商業項目、2015年《食品安全法》等。這一積極信號的釋放,也預示著冷鏈市場的巨大潛力。4、七大評估標准明確中國冷鏈設施項目規范。專家認為,評估冷鏈設施項目是否具有較強的投資價值或是否符合用戶要求時,應考慮的七大因素包括位置、規模和布局、運營成本、技術應用、製冷系統、可調整性和設施結構。
㈧ 對冷鏈物流的調查情況及提出什麼樣的解決對策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1 冷鏈物流及我國冷鏈物流發展現狀
冷鏈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也稱低溫物流(Low Temperature
Logistics),泛指冷藏冷凍類食品葯品等,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於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減少食品消耗的一項系統工程。它是隨著科技發展,尤其是冷凍工藝學、人工製冷技術的發展而建立發展的。冷鏈物流適用產品主要包括三類:一是初級農產品,如水產品、水果、花卉等,二是加工食品,如速凍食品、冰激凌、奶製品等,三是一些特殊商品,如特殊葯品等。目前,一些歐美發達國家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冷鏈物流業發達,冷鏈流通率較高,流通效果較好。我國是人口大國、農業大國,作為戰略產業,農業的穩定發展對我國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要大力發展農業,延伸農業發展鏈條,確保糧、棉、油、肉、蛋、奶等農產品的充足供應來保障人民生活。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農產品儲藏保鮮技術迅速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環境和條件不斷改善,農產品冷鏈物流得到較快發展,發展勢頭迅猛,發展前景良好。這使得我國冷鏈物流企業不斷涌現,並呈現出標准化、網路化、集團化、規模化的發展態勢。冷鏈物流的發展降低了產品流通損耗,減少了產品流通費用,提升了產品質量,促進了農民增收,對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但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我國正處於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特殊歷史時期,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我國冷鏈物流在進一步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著突出的問題和不足,暴露出發展瓶頸,嚴重影響著冷鏈物流產業的發展。
2 我國冷鏈物流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總體來看,我國冷鏈物流,尤其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仍處於初步階段,規模化、系統化、標准化、信息化的冷鏈物流體系尚未形成,與發展現代農業、居民消費和擴大農產品出口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與其所肩負的使命還不相稱。
2.1 發展冷鏈物流的意識淡薄,認識不到位
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市場包括物流市場按照世貿規則開放運行,允許外商投資並經營市場前景廣闊的包括冷鏈物流在內的各類貨物運輸領域。世界知名冷鏈物流企業紛紛看好中國市場,乘剛剛入世的有利時機,搶灘中國,目前已在深圳、上海、廣州等地強勢登陸。如何面對這種國際挑戰,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是國內冷鏈物流企業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我國目前在冷鏈物流方面實力較弱,市場競爭力總體不強。這與企業發展冷鏈物流的意識淡薄和認識不到位直接相關,在對冷鏈物流行業的價值鏈認識上,對新形式下的企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上,都缺乏足夠的認識,缺乏創新機制。
2.2 冷鏈物流損耗嚴重、成本居高不下
冷鏈產品具有特殊性,要求在整個的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都必須保持規定的低溫環境,而這一系列的環節需要環環相扣,形成完整的冷鏈物流體系,才能發揮其高效能。然而,我國冷鏈物流體系尚未完全形成,冷庫建設不足,製冷設備數量有限、科技含量低、能耗大,冷藏車運輸過程信息化程度低,冷鏈物流企業分布不均,這都無法為產品流通提供及時安全的保障。我國水果蔬菜等的損耗率約為20%---30%,而歐美發達國家損耗率僅為3%左右。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不僅損耗高,而且物流成本高。按照國際標准,食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能超過食品總成本的50%.由於我國冷藏運輸效率低、損耗高,導致食品物流成本約佔到食品總成本的70%,遠遠高於國際標准,居民消費負擔過重。
2.3 冷鏈物流設備設施技術落後
設備設施技術落後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生產環節製冷裝備技術落後。目前我國製冷設施設備科學技術水平雖然不斷提高,但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不小的差距。製冷技術、質量監控技術、設施環境技術及包裝技術等與國際標准差距較大,無法有效克服物流產生的腐敗和異味,無法有效實施安全監測和質量控制。二是流通環節製冷裝備陳舊。冷藏運輸主要採用公路、鐵路兩種運輸形式。在我國公路運輸中,易腐保鮮產品的冷凍冷藏只佔運輸總量的20%,其餘80%左右的禽肉、水產品、水果、蔬菜大多採用普通卡車,而非保溫車輛運輸;而在鐵路運輸中,由於冷庫技術落後,冷凍和儲藏品種較少,功能單一化。
2.4 冷鏈物流行業法規與標准不健全
就冷鏈物流整個體系來看,我國的冷鏈物流還未形成體系,尚未建立起一套能監控保障食品從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全過程質量狀況的完整體系。相關立法制度缺失、滯後,對已有立法的執行情況不力,這直接導致冷鏈物流產品在整個物流過程中的質量狀況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和保障。這使得我國冷鏈物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不強,也使我國消費者對冷鏈物流業缺乏信心和忠誠度。
3 我國冷鏈物流發展的幾點對策
我國冷鏈物流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這不是單一方面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種因素產生疊加效應的結果。因此,解決我國冷鏈物流發展的問題,還需從行業自身、政府調控以及制度建設等多個角度思考。
3.1 加強冷鏈物流技術研究,實現新技術的應用
冷鏈物流的發展離不開技術創新,這是我國冷鏈物流發展的根本動力。在生產加工方面,使用先進的產地加工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延長保鮮期;在冷藏技術裝備方面,積極採用自動化冷庫技術,包括貯藏技術自動化、高密度動力存儲(HDDS)電子數據交換及庫房管理系統,延長保鮮期;在運輸裝備方面,公路運輸靈活便捷,裝卸環節少,可實行「門對門」的服務,減少損耗,鐵路運輸要實現冷藏箱與鐵路冷藏車的無縫隙銜接,提高鐵路冷鏈物流運輸的質量。另外,在標准化原料基地建設方面,也需要新技術的應用,從源頭上保證冷鏈物流的質量和安全。
3.2 加強宏觀政策和政府支持力度
冷鏈物流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政府應在職責范圍內做好以下幾點:一是通過優惠政策和資金扶持,促進冷鏈物流發展,如加大對大型冷鏈物流企業金融支持,解決企業貸款難的問題;二是通過制定行業法規、國家標准,保障冷鏈物流業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如冷鏈能耗和效率標准,冷運食品衛生安全標准,冷庫環境溫度與冷藏運輸溫度控制標准等;三是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嚴密的追溯體系和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四是嚴格專業認證制度,實施市場准入制度,適時提高准入門檻。
3.3 加強冷鏈物流人才體系的培養
冷鏈物流工程人才和管理人才匱乏是造成我國冷鏈物流業發展遭遇瓶頸的重要原因。政府教育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應制定詳細冷鏈物流人才培養政策;勞動部門要對在崗從業人員大力開展業務技能培訓,使其掌握冷鏈物流質量控制和管理技能,對冷鏈物流企業負責人要定期開展培訓,開闊他們的視野,提高他們對冷鏈物流的認識;高校相關專業教師要積極開展好冷鏈物流研究,做好校企對接,加大物流專業學生培養力度,從微觀上強化對專業人才的培養。
4 結語
冷鏈物流在我國還屬於起步階段,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冷凍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冷鏈物流在我國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潛力。現階段,我國冷鏈物流在設備方面、技術方面、管理方面、制度建設方面都存在問題和不足,但只要通過加大設備資金投入,發展創新技術,完善冷鏈物流體系,培養專業冷鏈物流人才,強化政策服務,我國的冷鏈物流發展會越來越好。
㈨ 冷鏈物流市場調查報告
根據中物聯冷鏈委測算分析,我國冷鏈物流需求量逐年上升,在2020年可達到2.65億噸。在冷鏈物流服務的行業中,食品佔比高達90%;食品細分品類中,生鮮水果與蔬菜肉類佔到了較大的比例,2019年水果、蔬菜、肉類與水產品佔比總和達到了88%。
隨著電商平台的蓬勃發展,生鮮電商平台也發展迅速,2020年用戶線上消費生鮮水果與食品飲料增速遠高於其他品類,分別為27.6%與17.3%。在此背景下,生鮮電商平台規模拓展迅速,預計2021年規模可達到3117.4億元。
全國冷鏈物流需求量逐年上升
2016-2020年我國冷鏈物流需求量逐年上升,排除2020年疫情特殊情況,冷鏈物流需求量的增速也在逐年上升。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但2020年第一進口食品逆勢增長,2020上半年,我國肉類產品進口量比2019年同期增長74.9%,其中全年豬肉進口預計將比2019年增加100萬噸以上。據中物聯冷鏈委測算分析,我國冷鏈物流需求總量能夠突破2.65億噸。
——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