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黃土高原的農業結構
黃土高原的農業結構長期以種植業為主,種植業又以糧食作物為主。這也是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黃土高原上的主要農作物有
小麥,玉米,小米,高梁等。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❷ 黃土高原適合發展種植業嗎
適合。黃土高原發展種植業的有利條件
①有利影響: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高溫,且光照充足,有利農作物的生長; ①夏季光照充足,且氣溫較高,有利農作物的生長;
②勞動力豐富;
③有一定的工業基礎,為農業提供豐富的生產資料.
黃土高原主要的糧食作物:小麥 玉米 小米 等 經濟作物是 核桃 棉花 等
❸ 黃土高原的三種地形特徵可以發展什麼農業
網路:
黃土高原地區土地資源大體可以分三類:一、黃土丘陵(坡度>3°),二、平地(坡度<3°),三、土石山丘地。
黃土高原盛產地區蘋果、梨、柿、棗、杏、桃、核桃、葡萄、李、石榴、獼猴桃等。除此之外,還有有經濟價值的其他資源植物,共達3500種左右。其中許多是特用資源植物,例如:甘肅永登的玫瑰,陝西黃龍、大荔等地提煉高級香精的薰衣草,甘肅、青海地區的發菜,青海的蕨麻(人參果)。寧夏的甘草,六盤山的蕨菜、黃龍山一帶的倒卵葉五加皮,以及分布廣泛的沙棘等。
❹ 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發展什麼農業
黃土高原屬於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 ,具有典型的大陸季風氣候特徵。黃土高原區域年平均溫度為3.6~14.3℃,具有冬季嚴寒、夏季暖熱的特點,氣溫年較差和日較差大,且東部和西部的溫度變化較大。大部分地區溫度條件能滿足農作物兩年三熟的需要。
華北平原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冬季乾燥寒冷,夏季高溫多雨,春季乾旱少雨,蒸發強烈。春季旱情較重,夏季常有洪澇。
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發展總體降水量少,應該發展節水農業。包括節水灌溉和種植耐旱農作物。黃土高原地形復雜的地方發展畜牧業和林業。
注:完全沒有問題!請及時採納!
❺ 黃土高原如何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一、首先我們先來看看黃土高原的地理特點:
1.氣候:溫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大陸性氣候,較為乾旱,夏季多暴雨,且降水集中
2.地形:千溝萬壑
3.植被:植被覆蓋面少
4.土壤:土壤貧瘠,土質疏鬆
5.綜上所述,黃土高原容易發生水土流失,位於乾旱半乾旱過渡帶,生態脆弱。
二、然後再考慮當地農業不持續發展的狀況:
過度開墾導致水土流失嚴重。
三、正對上述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1、黃土高原內部:
(1)保持水土:植樹造林,輪耕輪牧。修梯田(不清楚其有效性)、攔土大壩和水庫。
(2)適應氣候:種植耐旱作物
(3)節水:提高灌溉技術,採用滴灌噴灌的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缺水較為嚴重的地方,西北地區普遍用到這種方法。)
2、外部:
開源:南水北調
上大學後,已經好久不做地理題了,希望能幫到你。
❻ [高中地理]黃土高原農業生產的優勢與問題
黃土高原光溫資源豐富,加上每年400~600mm天然降水和極其深厚、適宜種植的壤質黃土,給大幅度提高糧食產量創造了非黃土區一般所不具備的條件和優勢。據對光、熱、水資源的估計,加上現代良種優化栽培技術,其生產潛力應在每畝300~400kg以上。因此,諸多學者認為,黃土高原是我國未來糧食生產潛力最大的地區之一。黃土高原目前農業人均耕地4.5畝,有的地方高達10畝以上。故從數量上看,有一定的優勢。
制約黃土高原糧食增產的主要因素有:
(1)水土流失嚴重。水土流失嚴重主要是由於地形起伏較大、降雨集中和植被覆蓋率低所致。諸多專著中的數據足以佐證,本文不再贅述。
(2)土壤乾旱、缺肥。乾旱主要是由於天然降水利用不科學所致,本來每年400~600mm的降水基本可以滿足農作物耗水需求,問題是地表徑流大約佔了其中的5%~10%,地面無效蒸發大約佔40%~50%。因此,從整個黃土高原地域來看,糧食產量至今仍受制於「大旱大減產,小旱小減產,不旱不增產」的規律。如果目前低下的農業生產條件沒有大的改觀,「靠天吃飯」的狀況永遠不會改變,糧食增產也就無從談起。至於缺肥,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本區平地少坡地多,川台、塬(澗)地合計占總數的25%,其餘75%皆為跑土、跑水、跑肥的坡耕地,其中8%~20%為坡度大於25%以上的陡坡耕地。人為因素主要是,養分總量投入少及肥料營養元素配比不合理,造成糧肥比(投入單位純量養分所生產的作物產量)低。
(3)農業生產粗放、投資少。由於黃土高原固有的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乾旱和其它災害,要獲得與我國其它地區同樣的單位產量,其能量投入較高,但目前無法滿足應有的投入。
❼ 黃土高原這里的農業發展方向是
主要是退耕還林,平地可以耕種.至於牧區好像沒有,我們那邊一直禁止放牧的
❽ 影響黃土高原農業發展的主要農業區位因素
土壤和氣候中的氣溫、降水。
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比較滿意,希望給個採納鼓勵我!不滿意可以繼續追問。
❾ 黃土高原的農業區位優勢,黃土的性質,主要作物,熟制
黃土高原的農業區位優勢:自然:黃土高原大部分屬於暖溫帶、少許的中溫帶,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區,光照、熱量充足;夏季降水多。社會經濟:勞動力數量多,有悠久的種植歷史,勞動力經驗豐富;國家今年的政策不斷推進其發展。
黃土是在乾旱氣候條件下形成的特種土,一般為淺黃、灰黃或黃褐色,具有目視可見的大孔和垂直節理(濕陷性黃土受水浸濕後會產生較大的沉陷),含較多的鈣質。
黃土高原上的黃土更具有的特點:多孔性、垂直節理發育、層理不明顯、透水性較強、沉陷性。
黃土高原的主要農作物是:糧食作物(小麥、玉米、)經濟作物(棉花、經濟林木)油料作物(大豆、黃豆等豆類)。
熟制:一年一熟、少部分地區有兩年三熟。
❿ 黃土高原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是主要種植糧食作物是經濟作物是
①有利影響: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高溫,且光照充足,有利農作物的生長; ①夏季光照充足,且氣溫較高,有利農作物的生長;
②勞動力豐富;
③有一定的工業基礎,為農業提供豐富的生產資料.
黃土高原主要的糧食作物:小麥 玉米 小米 等 經濟作物是 核桃 棉花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