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機蔬菜因素分析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食物消費習慣與消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人們對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蔬菜作為人們日常消費的必需品,其安全性備受人們所關注。
有機蔬菜無污染、富營養、質量高,發展有機蔬菜產業不僅可以保護環境,而且有利於人們的身體健康,迎合了當代人的需求。面對國內外有機蔬菜產業大發展的背景,有機蔬菜消費者的需求狀況如何,影響消費者有機蔬菜購買決策的因素又有哪些,這是擺在有機蔬菜生產者與營銷者面前的現實問題。基於此,本文在文獻回顧的基礎上,以濟南城市消費者為樣本,分析消費者對有機蔬菜的購買行為,重點對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的因素以及這些因素如何發揮作用進行實證研究。
本文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了論文的選題背景、研究意義,明確了本文的研究內容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對相關研究進行了系統的文獻綜述,對消費者行為理論進行了闡述;第三部分是研究設計部分,通過文獻綜述,總結出影響消費者進行購買決策的七個變數,構建了消費者有機蔬菜購買決策模型。進行問卷設計,通過實地調查獲取樣本數據;第四部分對前一部分提出的消費者有機蔬菜購買決策模型進行了驗證。首先通過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萃取影響變數,然後運用SPSS軟體對獲取的問卷數據進行相關分析以及多元回歸分析,得出了影響消費者有機蔬菜的支付意願與購買行為的因素以及其影響方向;第五部分根據實證分析的結果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根據調查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本文得出的主要結論有:不同的消費者對有機蔬菜的支付意願表現不同,但總體而言,濟南市消費者對有機蔬菜的支付意願較低。影響消費者有機蔬菜支付意願的因素主要是消費者的家庭月收入、受教育水平、家中是否有小孩同住、消費者對有機蔬菜的認知以及有機蔬菜的價格;濟南市消費者對有機蔬菜的購買水平較低。收入、學歷、家中是否有小孩或老人同住以及消費者的環保意識、健康意識與消費者是否選擇購買有機蔬菜具有一致性,而價格則是阻礙消費者進行有機蔬菜購買的關鍵因素。
本文的創新點在於:國內對於有機產品具體種類購買行為的研究較少,尤其以有機蔬菜為對象進行的實證研究少之又少,目前對於有機蔬菜的分析大多以概述類為主。本文以消費者行為理論為基礎,構建了消費者有機蔬菜的購買決策模型,以調查問卷收集的數據為基礎,進行實證分析,找出了影響消費者有機蔬菜的支付意願以及實際購買行為的因素以及這些影響因素的作用方向。
『貳』 有機蔬菜種的市場如何
我覺得有機蔬菜屬於高附加值,但是份額很小的一種產品,因為有機蔬菜的價格太高就註定了,日常的消費中很少會食用這種蔬菜
『叄』 你怎麼認為有機蔬菜市場有市場嗎
有機蔬菜是在生產過程中完全不使用化肥、農葯、除草劑等化為物質,是經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允許使用的有機食品標志的蔬菜。而無機蔬菜則是種植比較隨意,在種植過程中,會使用化肥、農葯等化學物質,要求沒有有機蔬菜那麼嚴格。隨著人們的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身體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有機蔬菜會慢慢代替無機蔬菜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
『肆』 怎麼看待有機蔬菜的市場前景
有機蔬菜市場前景可觀,因為現在的人們越來越注重吃的健康了,有機蔬菜正好滿足了人們的需求。所以需求量會越來越大的。
『伍』 有機蔬菜總體的經濟形勢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喜歡購買純天然的有機蔬菜,然而,農業公司的有機蔬菜上市,卻遭遇人們的質疑,價格高、信任度缺失等原因導致有機蔬菜銷量不大,「叫好不叫座」。
一面是追求純天然、原生態食品的市民,一面是堅持把健康理念引進市場,把最干凈的蔬菜提供給市民的農業公司,這樣的組合看上去很美。然而,當農業公司試著增大有機蔬菜銷量時,卻不得不同時面對一個尷尬的現實——由於價格、觀念、信任度等原因,有機蔬菜的銷量不如預期好,每天都有300-500公斤剩餘。
「良心菜」爛在了地里
「12塊錢一斤?我花12塊錢能買一筐柿子!」把手中的西紅柿狠狠往貨架上一摔,張大娘開始質問銷售人員:「憑什麼賣這么貴?加上『有機』兩個字就值這么多錢?」近日,永盛成超市神華店內上演了這樣的一幕,而這種情況在王府井百貨昆區店內也發生過。據了解,目前,成豐農業生產的確綠牌有機蔬菜只在這兩個超市有售,進入超市不到一年時間,確綠牌有機蔬菜遭遇的質疑不少。成豐農業總經理助理格日勒無奈地說:「有人不了解什麼是有機蔬菜,有人不相信我們的產品是有機蔬菜,意識和信任就是兩道屏障,擋在產品和消費者之間。」
「現在每天有300公斤到500公斤的產剩,看著壞掉的蔬菜,我們心疼得不得了。」看著溫室大棚中成串落在地上的小柿子,格日勒的心情顯得很沉重。「別以為300-500公斤產剩對農企來說不算什麼,有機蔬菜對各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我們的產量和普通蔬菜相比非常低、成本非常高,浪費掉的都是我們的心血。」格日勒說。
有機蔬菜為啥那麼貴?
「『為什麼賣這么貴』是我們最常聽到的質疑。」格日勒告訴記者,種植有機蔬菜的土地要排毒、休耕三年,土質達到國家相關標准後才能種植。種植過程中不能施用農葯和化肥,所用的有機肥料價格為普通化肥的幾倍。有機蔬菜還必須人工除蟲、人工收割,成本非常高。由於生產過程中不打農葯、不使用生產激素,所以有機蔬菜的成產周期長、產量低。「以菜心為例,我們的生產周期是80天,是普通菜心的近三倍,但產量僅有400-600斤,是普通菜心的三分之一。」格日勒說,「生產上的成本不算,有機蔬菜的認證成本也非常高。一種有機蔬菜認證費用就要1萬元,我們現在生產8大類18個品種的蔬菜,每年要花多少認證費用?」面對市民對價格的質疑,格日勒解釋道。
先進的健康理念,扎扎實實的農業種植,為什麼在市場的考驗中遭遇尷尬?成本高,價格下不來、信任度不夠,都是有機蔬菜叫好不叫座的原因。要突破這種現狀,有機蔬菜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去年,一位確綠有機蔬菜經銷商的年銷售額是4萬多,今年的銷售額已經達到30多萬元,這些都表明著有機蔬菜的市場認可度在不斷提高。然而,對於經營有機蔬菜的農企來說,現在的成果和當年的投入比起來簡直微不足道。「我們成豐建設投入了1.6個億,去年的銷售額是250多萬,要收回成本,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陸』 對於有機蔬菜的認知以及它的市場需求。
前景很好,但是關鍵在如何做。現在很多的公司都在瞄準這個市場,都想做這個行業的牽頭羊,目前做的比較好的是「農爸爸特產網」您不妨去看看。相信會給你啟示作用的。
『柒』 有機蔬菜的市場前景
隨著現代人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無污染、無化肥農葯殘留的有機蔬菜受到更多市民喜愛。有機食品被譽為「朝陽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發表的一份報告分析表明,在過去的10年間,在一些國家的市場上,有機農產品的銷售額年遞增率超過20%。這與一些常規食品市場的停滯不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有機蔬菜的種植講究的是安全、自然的生產方式,可以很好地促進和維持生態平衡。有機蔬菜無化學殘留,口感佳,而且已被證明比普通蔬菜更具營養。人們對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強烈,國內市場前景非常樂觀。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機蔬菜價格平均比普遍蔬菜高出4-5倍,還不能普遍地走上大眾餐桌,因此應密切關注市場、謹慎對待。
感知農場的不少業內人士指出,有機蔬菜是大勢所趨,但尚需時日。
有機蔬菜帶來的不僅僅是賣出去的價格,更加是為了能讓更多的農業戶共同建造一個蔬菜、錦鯉養殖、農業觀光的一個大型的農業養殖基地,帶動更多的農業戶致富。
有機蔬菜在國外早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日本的有機蔬菜高達80%的普及率,而在美國的普及率更高,而在中國有機蔬菜普及率是少的可憐,究其因卻是多方面的因素,隨著中國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機蔬菜在中國也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就在有機菜在大為盛行的時侯,市場也將魚龍混雜,有些沒有良心的投機者也將滲透其中 ,同時也給一些造假者者提供了可乘之機。中國的有機菜道路漫長,還有很多的困難需要克服,還有很多的障礙要清除,中國菜園網首席運營官杜永春先生指出:中國有機菜的市場很大,中國人也在慢慢的對有機產品產生好感,現在吃的東西也真的是國民最頭疼的事了,什麼亂七八糟的都有,有害有毒的,有些利慾熏心的商家想方設法在吃的東西里摻入不該摻入的東西。
『捌』 「有機農業的國內現狀」,你對有機蔬菜的看法。
我國有機農業的發展起始於八十年代,1984年中國農業大學開始進行生態農業和有機食品的研究和開發,1988年國家環保局南京環科所開始進行有機食品的科研工作,並成為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的會員。
目前有機食品的銷售量還不到食品銷售量的1%,但其發展速度相當快,而且銷售潛力相當可觀,有人預測在21世紀初,全球有機食品銷售量佔全部食品銷售量的5%。
好倒是好,就是貴也買不到